四年级音乐《送别》教案
音乐送别教案

音乐送别教案教案目标:1. 学习理解音乐送别的含义和形式;2. 分析音乐送别作品的结构特点;3. 通过欣赏音乐送别作品,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情感理解和表达能力;4. 探讨作曲家通过音乐表达情感和传达思想的手法。
教学准备:1. 音乐送别作品的录音或视频。
2. 画纸、彩色笔等绘画工具。
3. 黑板或白板。
教学过程:一、导入 (5分钟)1. 老师与学生一同回顾“音乐送别”这个概念。
请学生简单阐述他们对音乐送别的理解。
二、学习音乐送别的含义和形式 (15分钟)1. 老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理解“音乐送别”这个主题。
如:为什么在音乐中会经常出现送别的情节?送别有哪些形式?2. 介绍音乐送别的几种常见形式,如舞曲、合唱曲、独唱曲等。
给出一些具体例子,并播放相应的音乐片段。
三、分析音乐送别作品的结构特点 (15分钟)1. 老师与学生一同分析音乐送别作品的结构特点。
例如,曲式起伏、情感转折等。
2. 请学生在黄色字条上写下自己对音乐送别作品的结构特点的理解,并将其贴于黑板或白板上。
四、欣赏音乐送别作品 (20分钟)1. 老师播放一段音乐送别作品,要求学生认真欣赏,并注意其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2. 学生们合作讨论他们对这段音乐送别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3. 随后,学生们根据自己的感受,用绘画的方式表达对音乐送别的理解。
可以画出自己心中的场景、人物或符号等。
五、探讨作曲家通过音乐表达情感和传达思想的手法(15分钟)1. 学生们分享他们的绘画作品,并阐述自己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2. 老师与学生一同探讨作曲家通过音乐的节奏、旋律、和声等手法,表达情感和传达思想的方式。
六、总结 (5分钟)1. 老师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并再次强调音乐送别的含义和形式。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培养他们对音乐的情感理解和表达能力。
这个教案旨在帮助学生理解音乐送别的含义和形式,分析音乐送别作品的结构特点,以及探讨作曲家如何通过音乐表达情感和传达思想的手法。
苏少版四年级音乐上册简谱《送别》教学设计(区级公开课)

苏少版四年级音乐上册简谱《送别》教学设计(区级公开课)一. 教材分析《送别》是一首四年级音乐上册简谱学习曲目,选自苏少版教材。
歌曲以柔美的旋律和抒情的歌词展现了别离时的情感。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将以歌曲《送别》为主线,通过分析教材内容,让学生掌握简谱知识,提高音乐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对简谱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对简谱的掌握程度不够扎实,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巩固。
学生在情感方面,对离别有一定的体会,能够理解歌曲中所表达的情感。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送别》的旋律和歌词,能够用正确的音调演唱歌曲。
2.培养学生识谱能力,加强学生对简谱的认识和运用。
3.通过歌曲《送别》,感受离别时的情感,培养学生珍惜眼前人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歌曲《送别》的旋律和歌词。
2.重点:让学生能够用正确的音调演唱歌曲。
3.难点:培养学生识谱能力,加强学生对简谱的认识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示范法,教师先行示范演唱歌曲,让学生跟随学习。
2.运用分组练习法,让学生分组演唱,互相纠正、提高。
3.采用问答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激发学生思考。
4.利用情感体验法,让学生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六. 教学准备1.准备《送别》歌曲的简谱资料,便于学生学习和识谱。
2.准备音响设备,播放歌曲和进行教学活动。
3.准备教学PPT,展示歌曲信息和教学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以谈话方式引导学生回忆起曾经经历过的离别,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送别》所要表达的情感。
2.呈现(5分钟)教师播放歌曲《送别》,让学生初步聆听并感受歌曲的美感。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歌曲简谱,让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唱谱。
在此过程中,教师注意纠正学生的音准问题。
4.巩固(1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分组练习。
让学生相互交流、纠正,提高演唱水平。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用其他方式表现离别时的情感,如舞蹈、朗诵等。
送别教案音乐课详细讲解

送别教案音乐课详细讲解教案标题:送别教案音乐课详细讲解教案目标:1. 了解音乐中的表达情感的方式,并能运用到自己的音乐演奏中。
2. 学习音乐中的曲式结构,并能够分析其特点。
3.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培养对美的感知。
教学重点:1. 学习曲式结构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理解并感知音乐作品的情感表达方式。
3. 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并欣赏《送别》这首音乐作品。
教学准备:1. 音乐教室设备:音箱、CD播放器等。
2. 音乐录音材料:《送别》音乐作品录音CD。
3. 乐器:钢琴或其他学生所学乐器。
4. 小黑板或白板,可用于记录学生的观点和讨论。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轻松愉快的音乐,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2. 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音乐中我们能通过哪些方式表达情感?- 你曾经接触过哪些曲式结构的音乐作品?步骤二:学习曲式的基本概念(10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曲式结构的定义和作用。
2. 教师讲解常见的曲式结构,例如:A-B-A、A-A-B-A等,并在黑板上写出示意图。
3. 教师播放一段具有明显曲式结构的音乐作品,示范如何辨别其曲式结构。
步骤三:分析曲目《送别》(15分钟)1. 教师向学生介绍《送别》这首音乐作品的背景和作者。
2. 教师播放《送别》音乐作品录音,并以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其曲式结构和情感表达方式:- 这首曲子的曲式结构是什么?为什么?- 你觉得这首曲子想要表达怎样的情感?- 曲子中有哪些乐器声部?你觉得它们的协奏效果如何?步骤四:学生表演与欣赏(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种乐器或声部演奏《送别》的部分。
2. 小组进行讨论和排练,确保每个小组有规划地表演。
3. 学生轮流表演自己演奏的部分,其他同学进行欣赏并给予反馈。
4. 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观点。
步骤五:总结与拓展(10分钟)1. 教师向学生总结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内容,强调曲式分析和情感表达的重要性。
送别音乐教案

送别音乐教案教案题目:送别音乐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送别音乐的意义和特点。
2. 学习欣赏和演奏送别音乐的基本技巧。
3. 发展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教学内容:1. 了解送别音乐的意义和特点。
介绍送别音乐的起源、发展及其在不同文化中的表达方式。
2. 欣赏经典的送别音乐作品,如《再见我的爱人》、《告别》等。
分析其曲式结构、旋律特点和情感表达。
3. 学习演奏送别音乐的基本技巧,包括指法、音色控制和节奏感等。
4. 合作演奏送别音乐,通过合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著名的送别音乐作品,引起学生对送别音乐的兴趣,并讨论其意义和特点。
2. 欣赏:分析和欣赏经典的送别音乐作品,让学生感受其中的情感和美妙。
3. 技巧教学:引导学生学习送别音乐的基本演奏技巧,包括正确的指法和音色控制等。
4. 实践:组织学生分组合作演奏送别音乐,以展示他们学习的成果。
老师可以指导学生在演奏中加入自由创作,表达个人情感。
5. 总结:总结送别音乐的特点和意义,并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和创作送别音乐。
教学资源:1. 送别音乐的录音或视频素材。
2. 乐器(如钢琴、吉他等)。
评估方法:1. 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表现。
2. 学生对送别音乐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3. 学生在合奏中的演奏技巧和表达能力。
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送别音乐作品,并进行展示和分享。
2. 组织学生进行音乐会或演出,演奏自己喜爱的送别音乐作品。
注意事项:1. 教师应提前准备好送别音乐的录音或视频素材,并选择适合学生水平的曲目。
2. 在演奏实践环节,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水平和兴趣进行必要的技巧指导和指导。
声乐初学歌曲送别教案

声乐初学歌曲送别教案一、教学目标。
1. 了解送别这首歌曲的背景和意境,理解歌曲的情感表达。
2. 学习歌曲的基本唱法和发声技巧,提高声乐表现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提高对音乐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
1. 歌曲的情感表达和情绪把握。
2. 歌曲的基本唱法和发声技巧。
三、教学难点。
1. 歌曲的情感表达和情绪把握。
2. 歌曲的音准和节奏掌握。
四、教学准备。
1. 教学音乐录音带。
2. 教学琴谱和歌词。
3. 教学投影仪和音响设备。
五、教学过程。
1. 初步了解歌曲。
首先,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送别这首歌曲的背景和意境,让学生了解歌曲的故事背景和情感表达。
然后,播放歌曲的音乐录音带,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和情感。
2. 学习歌曲的基本唱法。
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歌曲的基本唱法和发声技巧,包括音准、节奏、气息控制等方面的训练。
同时,教师可以示范歌曲的唱法,让学生跟唱,帮助学生掌握歌曲的基本唱法。
3. 情感表达和情绪把握。
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解歌曲的情感表达和情绪把握,包括歌词的理解和情感的表达方式。
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用自己的声音和表达方式演唱歌曲,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4. 综合训练和表演。
最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综合训练和表演,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歌曲的综合训练和表演,展现他们的声乐表现能力。
六、教学反思。
通过以上的教学过程,学生可以初步掌握送别这首歌曲的基本唱法和发声技巧,理解歌曲的情感表达和情绪把握,提高声乐表现能力。
同时,学生也可以培养音乐鉴赏能力,提高对音乐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在未来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一步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小学音乐送别教案

小学音乐送别教案教案标题:小学音乐送别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送别这首歌曲,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2. 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3. 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和节奏感。
教学重点:1. 学习歌曲的歌词和旋律。
2. 学习歌曲的节奏和表达方式。
3. 培养学生的音乐合作能力。
教学准备:1. 送别这首歌的音频或视频资源。
2. 乐器或音乐伴奏(如钢琴、吉他等)。
3. 歌曲的歌词和谱子。
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1. 创设音乐氛围,播放送别这首歌的音频或视频,让学生感受音乐的情感和节奏。
2. 引导学生讨论送别这个词的含义,以及送别在音乐中的表达方式。
歌曲学习(1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学习歌曲的歌词,逐句进行朗读和解释。
2. 教师演示歌曲的旋律,引导学生跟随唱歌。
3. 教师分组指导学生进行合唱练习,注意歌曲的节奏和表达方式。
音乐表达(2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音乐表达练习,每个小组选择一段歌词进行表演,可以配合动作、舞蹈或乐器演奏。
2. 每个小组轮流表演,其他小组进行观摩和评价,鼓励学生互相学习和借鉴。
合作创作(15分钟):1. 学生分组合作创作一段送别的音乐,可以加入自己的歌词、旋律或乐器演奏。
2. 每个小组进行表演,其他小组进行观摩和评价,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创意和想象力。
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学习的内容,总结送别这首歌曲的特点和表达方式。
2.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受,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和表达能力。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学习和欣赏送别这首歌曲,可以进行个人或小组的深入研究。
2. 引导学生尝试创作自己的送别歌曲,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2. 评价学生在合唱、表演和创作中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学拓展:1. 组织音乐比赛或音乐会,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音乐才华。
2. 鼓励学生参加学校或社区的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素质。
音乐课教案送别

音乐课教案送别教案标题:音乐课教案送别教学目标:1. 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2.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提升学生的音乐表演能力和自信心。
4. 通过音乐,表达对即将离别的同学的祝福和思念。
教学内容:1. 学习一首适合送别场合的歌曲。
2. 学习歌曲的歌词和旋律。
3. 分组进行合唱练习。
4. 设计音乐表演的舞台布置和服装搭配。
教学准备:1. 音乐播放设备。
2. 适合送别场合的歌曲音频或视频资源。
3. 班级分组名单。
4. 舞台布置和服装搭配的相关道具。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通过播放一段悠扬的音乐,营造温馨的氛围。
- 引导学生回忆并分享他们即将离别的同学的美好回忆和感受。
2. 歌曲学习(15分钟):- 听取学生对送别歌曲的期待和想法。
- 播放送别歌曲的音频或视频,让学生聆听并感受歌曲的情感表达。
- 分段教唱歌曲的歌词和旋律,帮助学生掌握歌曲的基本要素。
3. 分组合唱(20分钟):- 根据班级分组名单,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 每个小组选择一段歌曲进行合唱练习。
- 指导学生注意合唱的节奏、音准和声音的协调。
4. 舞台表演(15分钟):- 学生根据歌曲的主题和情感设计舞台布置和服装搭配。
- 每个小组轮流进行表演,展示他们的合唱成果。
- 同学们可以自由发挥,加入舞蹈、乐器演奏等元素,使表演更加生动有趣。
5. 总结与反思(5分钟):- 鼓励学生分享他们在合唱和表演过程中的收获和感受。
- 回顾整堂课的学习内容和目标,确保学生理解和掌握了送别歌曲的演唱技巧和情感表达。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送别歌曲,表达对离别同学的祝福和思念。
2. 组织音乐晚会或校园音乐节,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音乐才华和表演能力。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合唱练习中的参与程度和合作精神。
2. 评价学生在表演中的音准、节奏和舞台表现。
3. 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音乐课送别主题的理解和感受。
送别 音乐教案

送别音乐教案教案内容:教学目标:1. 通过音乐欣赏,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2. 提高学生对不同风格音乐的区分能力;3. 通过歌曲的选择与讲解,了解送别的内涵,并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音响设备;2.多段不同风格的送别音乐,如古典、摇滚、流行等;3.黑板和粉笔。
教学过程:步骤一:热身(5分钟)播放一段欢快的音乐,引导学生跟着节奏鼓掌、挥动手臂,放松身心。
步骤二:引入送别主题(5分钟)教师出示一幅插图,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讨论:你们最近是否有送别亲人或朋友的经历?送别时的场景是怎样的?送别的情感是怎样的?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步骤三:音乐欣赏(15分钟)教师先后播放几段不同风格的送别音乐,如《送别》、摇滚歌曲《再见》、流行歌曲《分手快乐》等。
每次播放之前,教师简要介绍这首歌曲的风格和歌词内容。
学生仔细聆听,感受其中的情感表达,倾听音乐中的情感符号。
步骤四:情感交流(10分钟)教师请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送别歌曲,并就以下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1. 这首歌曲给你的感受是什么?2. 这首歌曲中的情感有哪些?如何表达的?3. 这首歌曲是否唤起了你的某些回忆或情感?步骤五:小结与反思(5分钟)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内容,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成果,并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珍惜身边人,表达情感。
步骤六: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在家自选一首送别歌曲,准备下节课进行分享。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音乐欣赏的方式,引导学生体会和变化不同风格音乐中的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通过讨论和分享,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拓展,并且增强了对送别主题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音乐《送别》教案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来自音乐素养较高的部分四年级学生和音乐素养很高的部分三年级学生,因此,教师可以对学生提出较高的音乐学习目标,可以挖掘拓展的深度,以适应学生发展的需求。
教学内容:
歌曲《送别》
教学目标:
、了解学堂乐歌的相关知识,知道词作者李叔同的生平简历与曲调的由来。
2、深刻体会歌曲内涵,并能悠长的气息、流畅的声音演唱歌曲。
3、通过知识的延伸及拓展,激发学生的表现力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
、深刻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2、对本课知识延伸和技能拓展的准确把握。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唱出歌曲的情感。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安定情绪,师生问好。
二、导入
、欣赏歌曲《童年》,它演唱了什么内容?像这类歌曲叫什么?
像这种广受学生喜爱,流行于校园,体现校园生活和学子心境或感受的歌曲,我们称它为“校园歌曲”。
2、那你知道100多年前,我们的前辈在学校唱什么歌吗?
三、介绍“学堂乐歌”
901年(清朝末年,民国初期)起,中国开始开办学校,那时称做“学堂”,学校开设的音乐课叫做“乐歌”课,音乐课上唱的歌称为“学堂乐歌”,也就是类似当今的校园歌曲。
学堂乐歌的曲调大都是来自日本以及欧洲、美国,由中国人以中文重新填词。
简单来说,就是运用外国的曲子,填上中国的词
学堂乐歌充满着对传统势力的反抗精神和饱含的爱国主义激情,是学校音乐教育的启蒙,开创了中国近代音乐创作的先河。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学堂乐歌的代表作《送别》。
四、歌曲教学
、初听录音,感受歌曲的速度、情绪,内容。
2、出示歌词,介绍词作者李叔同。
这首优美、动听的歌曲是由学堂乐歌的先驱者李叔同填词创作的。
李叔同又名弘一法师,中国著名音乐家、戏剧活动家,他是第一个向中国传播西方音乐的先驱者,除音乐戏剧外,绘画、书法、诗词均所擅长,是个名副其实的全才。
3、朗读歌词:
《送别》这首歌是李叔同送别金兰友人时所写,歌词清新淡雅,情真意挚,深刻体现了离别的忧伤与凄凉。
长亭、古道、芳草、晚风、夕阳,都是离人眼中所看到的景物,景物依旧,人在别时,渲染了离别时的凄凉情绪。
下面就请同学们跟着老师的手势朗读歌词。
4、一边画旋律线一边用wu哼唱旋律,再次体会歌曲的忧伤之情。
5、婉转悠长的旋律更加深了人们的忧伤之情,下面我们一边画旋律线一边唱歌谱。
6、填词演唱,注意气息连贯,声音优美,位置统一。
7、分析处理歌曲,加上力度记号演唱。
第一、二两个乐句音乐起伏平缓,描绘了长亭、古道、夕阳、笛声等晚景,衬托出寂静冷落的气氛,心中惆怅、忧伤,声音应该怎样(轻柔、连贯)?力度?(稍弱)第三乐句与前面形成鲜明对比,情绪变成激动,似为深沉的感叹,加上渐强、渐弱记号演唱,第四乐句重复了第一乐句加强了
作品的完整性和统一性,赋予它一种特别的美感,就像依依不舍地看着朋友渐渐远去,渐慢、渐弱处理。
跟伴奏演唱。
五、拓展
、欣赏
正是由于这首歌的清新、淡雅、忧美,带有凄凉与忧伤的离别情怀,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获得国际金鹰大奖的《城南旧事》,就是用这首《送别》作为电影主题曲的,它给影片增添了无限的诗情画意。
影片以“淡淡的哀愁,沉沉的相思”为线索,透过小女孩英子的目光,在离情别意中讲述着出没在荒草中的因生活所迫沦为小偷的大哥哥、朝夕相伴的宋妈、因病去世的爸爸,与他们的一次次离别让小英子倍感到人世的凄苦。
请同学们电影片段,并思考一个问题:影片中歌曲《送别》的出现起到了什么作用?欣赏后可讨论回答。
(渲染气氛、点明主题、表达主人公的心情、使影视作品更好看等。
)
2、寻找离别古诗,重新填词演唱。
人间最难舍的情就是“别情”。
古人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不知何年才能相见,因而古人更重离别,你还知道哪些描写离别题材的古诗词,想一想告诉老师好吗?
(唐·李白《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
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
唐·高适《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
3、选曲填词:谢谢大家帮老师找到了这些关于送别的古诗词,老师用《送别》曲调填上了其中几首古诗词,想请同学们来唱一唱好吗?
六、小结下课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歌曲《送别》,感受到亲友间离别时忧伤与凄凉的不舍之情,在这里,老师也真诚的希望同学们都能够珍惜我们现在的同学情,师生情,在学习和生活中少一点冲动与矛盾,多一些宽容与帮助,为我们的和谐班级和谐校园以及和谐社会做出自己的努力,也让我们将来的离别不留有遗憾,让我们唱着《送别》说再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