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三度空间的艺术-古代雕塑说课稿

合集下载

美术高中人教新资料第5课三度空间的艺术——古代雕塑教案

美术高中人教新资料第5课三度空间的艺术——古代雕塑教案

美术高中人教新资料第5课三度空间的艺术——古代雕塑教案第一部分:事死如事生——陵墓雕塑教学目的:1、了解中国古代大型雕塑的遗存。

2、了解中国古代陵墓雕塑的内容:地上纪念性雕塑、墓室内随葬的俑和明器,其代表性作品与艺术成就;从中体会纪念性大型雕塑与小型架上雕塑之间不同的艺术语言特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1、通过对典型作品的艺术分析,启发学生理解大型广场雕塑与室内小型雕塑的不同特点;理解不同材质的作品对雕塑语言的不同运用。

2、古代随葬的俑和明器所反映的灵魂观念对后世仍有妨碍,现在社会上仍有以纸人、冥币等随葬的封建迷信活动,启发学生对此有批判的认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唐三彩属于什么?兵马俑你了解多少?【二】新课:1、20世纪下半叶,中国古代雕塑有什么样的重大发明?观赏视频:三星堆2、讨论: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包括几部分?兵马俑有什么样的特点?3、引导学生比较霍去病墓石刻群,指名鉴赏。

简介:唐乾陵——唐高宗李治和武那么天的合葬墓。

位于陕西省乾县北的梁山上。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陵墓石刻——唐18陵石刻是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重要宝库之一,其题材和雕刻手法均大大超过了往常的陵墓石刻,既有圆雕,也有浮雕和线雕。

有唐太宗生前所乘的6匹战马的浮雕──昭陵六骏。

自乾陵以后,石刻群的组合差不多固定,按性质不同,可分6类:①狮子;②石人石马和马夫;③翼兽和北门六马;④“蕃酋”像;⑤华表;⑥碑石、无字碑和述圣记碑。

4、观赏汉、唐俑。

唐三彩是唐代低温铅釉陶器。

胎料多为白色瓷土,先以1150℃左右的温度素烧,施釉后再以900℃烧成。

创始于初唐,繁荣在盛唐。

为丧葬明器,其流行同厚葬之风有关。

你最喜爱哪件作品?〔重点〕击鼓说唱俑——东汉时期,陶俑接着流行于中原和关中一带,造型较西汉时期更为生动。

洛阳东汉墓中多出土各种庖厨、侍仆和乐舞百戏俑,特别是乐舞百戏俑,形体较小,然而姿态传神,舞姿优美,是生动的古代雕塑艺术精品。

形象极为生动。

总结:地上纪念性雕塑、墓室内随葬的俑和明器,其代表性作品与艺术成就。

《三度空间的艺术——古代雕塑》精品说课稿

《三度空间的艺术——古代雕塑》精品说课稿

《三度空间的艺术——古代雕塑》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三度空间的艺术——古代雕塑》。

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与策略、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几个步骤向大家详细地讲解我对这节课的安排。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通过欣赏,课内与课外的结合,体会中国古代文物文化内涵,探索艺术与社会生活及其时代之间的密切联系。

本着使学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的目的,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趣味,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陶冶爱国主义情操。

培养学生民族的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并通过引导学生掌握欣赏美术作品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

二、教材分析:本课是《美术鉴赏》的系列内容。

其主要内容有两部分: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

中国古代雕刻是中国雕塑艺术中最主要的一个领域,也是能代表中国雕塑艺术成就的重要宝库,因此,它的地位很重要。

能够引导学生更好的分析雕塑的艺术特征。

充分的认识到古代劳动人民留下的璀璨艺术遗存,从而更好地激励学生去爱护这些传统的艺术三、学情分析:授课对象为高一年级学生,对纪念性雕塑文化有一定的知识积累。

学生具备一定的分析和探究能力,他们在欣赏和评述雕塑作品上体现出共性的人文素养及审美倾向。

然而本课的内容距离学生的生活较远,对这种历史久远的陵墓雕塑来说,学生很难在全课程中保持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为了激发学生更大的兴趣与热情,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合理猜想、小组讨论、交流探究、评价感悟等环节,归纳出陵墓雕塑的特点和历史价值,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感受到先秦倡导生死轮回的观念以及对后世的影响,从而使教学重点圆满解决,教学难点自然呈现。

四、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古代雕塑群杰出的代表及其艺术特征,并分析、鉴赏其艺术风格。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中国古代雕塑的辉煌成就。

(3)过程与方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介绍,使学生认识了解古代雕塑群的杰出代表及其艺术特征。

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关注雕塑创造的热情。

第五课 三度空间的艺术——古代雕塑-人教版美术鉴赏教案

第五课 三度空间的艺术——古代雕塑-人教版美术鉴赏教案

第五课三度空间的艺术——古代雕塑-人教版美术鉴赏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是讲解古代雕塑艺术,内容包括:•了解古代雕塑的历史背景;•掌握古代雕塑的艺术特征;•学习古代雕塑中的人物形象;•了解古代雕塑中的材料和技法;•分析古代雕塑的表现意义。

二、教学目标•知道古代雕塑的发展历史;•掌握古代雕塑的艺术表现特征;•了解古代雕塑中的人物形象;•掌握古代雕塑的材料和技法;•学会分析古代雕塑的表现意义。

三、教学重点•掌握古代雕塑的艺术表现特征;•学习古代雕塑中的人物形象;•掌握古代雕塑的材料和技法;•学会分析古代雕塑的表现意义。

四、教学难点•学会分析古代雕塑的表现意义。

五、教学方法•授课法;•讨论法。

六、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开学前,老师先向同学们介绍古代雕塑发展的历史背景,让同学们对古代雕塑有一定的了解。

2. 学习环节(1)古代雕塑的艺术表现特征•真实表现;•宏伟壮观;•神秘主义。

(2)古代雕塑中的人物形象在古代雕塑中,人物形象是一个重要的构成元素。

人物形象包括神祗、王侯、文人、妇女等等。

不同的人物形象具有不同的特点和艺术表现。

(3)古代雕塑的材料和技法在古代雕塑中,常用的材料有青铜、玉石、石灰石等等。

不同的材料可以表现出不同的效果,青铜可以表现出沉重和坚强,玉石可以表现出光滑和温润。

古代雕塑的技法也非常讲究,常见的技法包括刻、凿、磨、镶嵌等等。

(4)学会分析古代雕塑的表现意义分析古代雕塑的表现意义是本节课的重点,同学们需要结合课本上的图片和文字,分析古代雕塑的表现意义。

3. 练习环节同学们可以根据课堂所学内容,分组合作完成一定量的练习题,以检验所学成效,巩固知识。

4. 总结环节本节课主要讲解了古代雕塑艺术的相关内容,同学们不仅具备了古代雕塑的历史和文化知识,而且能够掌握古代雕塑艺术中的重要特征和技法,以及分析其表现意义,为同学们的综合素质提升打下了基础。

七、教学检查本节课主要检查同学们是否掌握了古代雕塑的历史背景、艺术特征、人物形象、材料和技法以及表现意义等方面的知识,并能够通过分析古代雕塑的形象和艺术特点,达到对古代雕塑艺术的深层次理解和欣赏。

三度空间的艺术 古代雕塑教案

三度空间的艺术 古代雕塑教案

三度空间的艺术古代雕塑教案教案标题:三度空间的艺术:古代雕塑教案目标:1. 了解古代雕塑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2. 掌握古代雕塑中的三度空间概念。

3. 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和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1. 古代雕塑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2. 三度空间在古代雕塑中的应用。

3. 学生对古代雕塑的艺术欣赏和创作。

教学难点:1. 理解和运用三度空间的概念。

2. 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能力。

教学准备:1. 图片、幻灯片或视频素材展示古代雕塑作品。

2. 雕塑工具和材料,如黏土、刀具等。

3. 学生绘画和雕塑的材料和工具。

教学过程:引入:1. 利用图片或视频素材展示古代雕塑作品,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古代雕塑有什么了解?你们觉得古代雕塑有什么特点?探究:1. 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件古代雕塑作品进行研究。

了解作品的年代、作者、材料等信息,并讨论作品的特点和艺术表现形式。

2. 介绍三度空间的概念:解释三度空间是指在雕塑作品中,艺术家通过创造立体的形态,使作品在空间中能够被观察和欣赏。

与二度空间的平面艺术相比,三度空间的雕塑作品具有更强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3. 分析古代雕塑作品中的三度空间运用:通过展示不同时期和地区的古代雕塑作品,引导学生观察作品中的三度空间元素,如立体形态、空间布局等,并讨论艺术家是如何运用这些元素来表现作品的主题和情感。

实践:1. 创作古代雕塑作品:学生根据所学的古代雕塑特点和三度空间概念,使用黏土等材料进行雕塑创作。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并注重立体形态和空间布局的表现。

2. 学生展示和欣赏:学生展示自己的雕塑作品,并互相欣赏和评价。

引导学生讨论作品中的三度空间元素和艺术表现效果。

总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古代雕塑发展历程、特点和三度空间概念。

2.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古代雕塑的艺术欣赏和创作有什么新的认识?3. 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和学习艺术领域,培养他们对艺术的热爱和创造力。

人教版《美术鉴赏》第五课《三维空间的艺术—古代雕塑》中的“中国古代陵墓雕塑

人教版《美术鉴赏》第五课《三维空间的艺术—古代雕塑》中的“中国古代陵墓雕塑

中国古代陵墓雕塑课型:鉴赏课课时:1课时教材版本: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教材分析:1、本课内容:本课是知识传授与鉴赏为一体的综合课,主要是对中国古代陵墓雕塑作一介绍,使学生对中国古代陵墓雕塑的发展概况有所了解。

与绘画相比,学生对雕塑的了解很少,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主要内容为陵墓雕塑、宗教雕塑。

中国古代雕塑在题材、内容、风格、材料、技法上都有着鲜明的民族风格。

它的发展高峰期在秦汉、南北朝和隋唐。

秦汉时代雕塑艺术空前兴盛。

本课重点探究秦汉陵墓雕塑艺术的审美特征与艺术语言,同时,调动学生已有的历史知识,探究雕塑背后的历史文化和时代精神。

让学生感受到壮美与智慧的同时,更要掌握它们的特点及艺术风格。

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用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陵墓雕塑的杰出代表及其艺术特点,提高欣赏古代雕塑的能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热爱家乡雕塑建设,具有保护古建筑意识,开拓艺术视野,陶冶雕塑艺术情操。

提高艺术素养的感知能力,激励学生热爱民族传统文化艺术,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

3、教学重点与难点:让学生了解中国陵墓雕塑其艺术特征,特别是对其中的优秀代表作品能加以分析及鉴赏。

教学难点:了解陵墓雕塑的历史价值及艺术价值。

教学方法:美术鉴赏不同于其他学科,它是以看为主的一门学科,同学们通过观察才能体会到艺术作品的美,学生作为欣赏的主体,教师在引导的同时,鼓励他们进行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采用分组法、直观教学法、讲解法、讨论法、参观法、作业法,让学生自主探究,逐步深入学习要领,掌握重难点。

根据本课特点,采用多媒体电脑课件教学手段,直观教学,增强视觉冲击力,激发学习兴趣。

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大家都知道哪些闻名世界的雕塑(学生思考并回答)。

师总结:掷铁饼者,断臂维拉斯,大卫,胜利女神,大家说的总结一下都是西方的经典之作,很长时间,大家都认为,比起西方雕塑我们中国古代雕塑不发达,但是上个世纪中国考古三个历史事件打破了这个说法,出示课件(三个考古事件)。

第五课三度空间的艺术——古代雕塑[1]

第五课三度空间的艺术——古代雕塑[1]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了解中国 古代雕塑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石马高1.68米,长1.9米, 形态轩昂,英姿勃发, 一只前蹄把一个匈奴士 兵踏倒在地,手执弓箭 的士兵仰面朝天,露出 死难临头的神情。动静 结合,形象地表现了汉 帝国的强盛而不可撼, 高度地概括了霍去病戎 马征战的丰功伟绩。战 马骠悍、雄壮、镇定自 如,巍然挺立。与之对 比的是,昔日穷凶极恶 的匈奴此时仰首朝天, 蜷缩在马腹之下,虽已 狼狈不堪,仍然凶相毕 露,面目狰狞,、手持 弓箭,企图垂死挣扎
秦俑的地位
秦俑艺术在中国古代雕塑史上的地位是重要的, 是前代艺术传统的继承和发展,又深刻影响着后 世雕塑艺术的产生和发展。 首先,它将我国写实主义的艺术传统发扬光大, 为后代的雕塑艺术起到了奠基的作用。 其次,秦俑的洗炼概括为后世汉唐所继承和发扬, 成为中国造型艺术中重要的艺术特点。 再者,绘塑结合的技法为中国古代雕塑注入了新 鲜的活力,拓宽了中国雕塑艺术的发展道路。
《跃马》是 用整块大理 石雕成的, 只雕出马的 大形,细部 则用淡浮雕 加阴线刻画, 简练概括。
《卧虎》,是用整 块石头雕大形, 虎的四肢及皮的 斑纹,以深浅不 同的阴线表现, 让人感觉虎皮松 软似可触摸。

飒露紫
什华赤
特勒骠
白蹄乌
拳毛騧
乾 陵
献 陵 石 犀
顺陵石狮
小结
秦始皇陵
秦始皇兵马 俑葬坑位于 临潼宴寨乡, 在秦始皇陵 园东侧1500 米处。这是 一个浩大的 地下军事博 物馆,被誉 为世界第八 大奇迹。
将 军 俑
一号兵马俑出土,通高 1.97米。此俑身穿双 重长衣,外披彩色鱼鳞 甲,双肩有短小的护肩 甲,胫部缚护腿,足穿 方口齐头翘尖鞋,头戴 鹖冠。身体强壮,长方 面庞,两颊各有一撮浓 须,面容严肃,气质威 武,是目前秦佣坑中发 现的官员最高的陶佣.

高中美术说课《中国古代雕塑欣赏》说课稿

高中美术说课《中国古代雕塑欣赏》说课稿

高中美术说课《中国古代雕塑欣赏》说课稿高中美术《中国古代雕塑欣赏》说课稿我说课的内容是高一年级美术鉴赏中的《中国古代雕塑欣赏》。

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学法指导和多媒体教学过程演示四个步骤加以阐述:一、教材分析本课的内容、地位、作用本课的内容对学生来说是比较陌生的,且知识内容对学生吸引不是很大,但是本课却是知识传授与欣赏融为一体的综合课,教学内容是按雕塑发展的时代背景来编排的,对影响较大的典型作品进行了详细介绍。

其中主要是对陵墓雕刻、佛教石窟造像作较为系统的介绍。

使学生在对雕塑时代背景的了解下,重点突出雕塑艺术的知识。

本课将以雕塑图片/录相和学生的分析回答为主线,教书的引导讲解为辅,使学生在感受美的同时了解到雕塑的发展及其独特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根据《美术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本着是提高学生艺术感知能力和审美辨别能力,使学生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思路,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1.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雕塑艺术在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的重要成就和艺术特点,从而丰富学生的雕塑艺术知识,提高审美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2.了解陵墓雕刻、佛教石窟造像在中国雕塑史上的重要地位,并掌握其发展的历程3.中国古代雕塑是个艺术宝库及其背景,是各个朝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产物,在历史上曾经被帝国主义疯狂侵略,产生了不可弥补的损失,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懂得珍惜祖国文化遗产。

三.教学方法1.任务型教学法这篇文章内容较难理解,我设计了一些有关雕塑生动的故事让学生对此课内容感兴趣。

再通过讲解与比较大概了解各时期雕塑,从而完成教学任务。

2.多媒体教学法这一课主要利用多媒体展示影片相关图片和录相,让学生直观和形象生动地了解有关雕塑的背景和形象。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印象。

3. 问答式教学法提出有关问题,然后通过观看图片回答问题。

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目的的去观看,效果更佳。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2、要点:①知道中国古代雕塑一般的表现形式。

三度空间的艺术--中国古代雕塑PPT课件

三度空间的艺术--中国古代雕塑PPT课件
三度空间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术
——中国古代雕塑
雕塑概念
雕塑是指以立体视觉艺术为载体的造型艺术。 雕塑是造型艺术的一种。又称雕刻,是雕、刻、塑三种创 制方法的总称。指用各种可塑材料(如石膏、树脂、粘土等) 或可雕、可刻的硬质材料(如木材、石头、金属、玉块、玛瑙、 铝、玻璃钢、砂岩、铜等),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的可视、可 触的艺术形象,借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审美感受、 审美情感、审美理想的艺术。雕、刻通过减少可雕性物质材料, 塑则通过堆增可塑物质性材料来达到艺术创造的目的。
地下军阵——秦始皇陵八千兵马俑
兵马俑博物馆示意图:
一号俑坑
一号坑的发现,缘于1974年3月,秦兵俑面世,当时西杨村农民在村南打井,井口刚好开 在一号坑的东南角。1974年7月中旬,由陕西省博物馆、文管会、临潼县文化馆联合组成的考 古发掘队进驻秦俑坑工地。
二号俑坑
是考古工作者经过钻探的科学发现。这里边就没有那么多的曲折而有趣的故事了。1976 年4—5月间,考古队在一号坑的东端北侧有目的的钻探工作中,于4月23日又发现了一个兵马 俑坑。
雕塑从形式上可分为圆雕、浮雕、透雕等。
20世纪三个重大发现:
1.红山文化: 女神塑像、女神庙、祭坛遗址
2.四川广汉三星堆: 青铜人像、青铜头像、人面具
3.陕西临潼:兵马俑
女神像,青铜人像反映古人的信仰, 秦陵兵马俑是古代陵墓的雕塑的代表 作品。
红山文化女神像
新石器时代晚期,红山文化的一个重要发现是牛河梁的女神庙。庙址 由南、北 两组建筑组成,其中北组为主体建筑,南北十八米余,东西宽近七米。墙壁经过 彩绘,室内发现有大量的人物塑像碎块,有头、肩、手等部位的残块,均属女性。 头部真人大小,面涂红彩,双眼镶嵌青色玉片。这是中国最早的女神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课三度空间的艺术-古代雕塑说课稿三度空间的艺术--古代雕塑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的课题是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中国美术鉴赏第五课《三度空间的艺术--古代雕塑》。

本课的知道思想:通过欣赏,课内与课外的结合,体会中国古代文物文化内涵,探索艺术与社会生活及其时代之间的密切联系。

本着使学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的目的,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趣味,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陶冶爱国主义情操。

培养学生民族的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并通过引导学生掌握欣赏美术作品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美术鉴赏》的系列内容。

其主要内容有两部分: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

中国古代雕刻是中国雕塑艺术中最主要的一个领域,也是能代表中国雕塑艺术成就的重要宝库,因此,它的地位很重要。

能够引导学生更好的分析雕塑的艺术特征。

充分的认识到古代劳动人民留下的璀璨艺术遗存,从而更好地激励学生去爱护这些传统的艺术。

二、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为高一年级学生,对纪念性雕塑文化有一定的知识积累。

学生具备一定的分析和探究能力,他们在欣赏和评述雕塑作品上体现出共性的人文素养及审美倾向。

然而本课的内容距离学生的生活较远,对这种历史久远的陵墓雕塑来说,学生很难在全课程中保持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为了激发学生更大的兴趣与热情,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合理猜想、小组讨论、交流探究、评价感悟等环节,归纳出陵墓雕塑的特点和历史价值,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感受到先秦倡导生死轮回的观念以及对后世的影响,从而使教学重点圆满解决,教学难点自然呈现。

另外,美术欣赏课上了很多,普偏的问题是教师讲的津津有味,学生听的糊里糊涂,最后,教
师提一些问题,同学因为没有参与,很难讲出个所以然来。

本课的内容对学生来说,兴趣不是很大,怎样让学生参与进来是一个头疼的问题。

把班里学生分成4小组,每个小组负责研究一个教学内容。

是我在教学中的尝试。

要有新意,有气势,有激情,使学生产生跃跃欲试的心志。

三、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古代大型雕塑的遗存。

2.了解中国古代陵墓雕塑的内容:地上纪念性雕塑、墓室内随葬的俑和明器,其代表性作品与艺术成就;从中体会纪念性大型雕塑与小型架上雕塑之间不同的艺术语言特点。

3(了解中国古代宗教雕塑的代表性作品及艺术成就,包括石窟寺雕塑和寺观雕塑。

四、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中国两大类雕塑(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及其艺术特征,特别是对其中的优秀代表作品能加以分析及鉴赏。

2、教学难点:四大著名的石窟雕塑群的艺术风格及部分专业名词。

五、教法学法
教法:引导法,展示法,讲授法
学法:观察法,小组讨论法
六、教学过程
环节一、陵墓雕塑
(一)假如学生是导游,有外国游客来中国,请你介绍一下你们国家为什么被称为“雕塑大国”,引出世界上最大的雕塑群——秦始皇兵马俑。

(二) 教师提出问题:秦始皇兵马俑出现的历史背景和思想文化形成原因,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并回答。

结论:自秦汉以来的厚葬风俗,统治阶级注重修建自己的陵墓。

陵墓雕刻是古代陵墓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看电影《神话》片段
学生活动:感受其艺术风貌及魅力——气势磅礴。

教师:整体和局部图片展示
秦始皇兵马俑的艺术特点。

学生:一同学谈观后的感受,其他同学自由发言。

结论:细腻生动的个性与气势磅礴的整体相协调统一。

教师:秦始皇兵马俑是中国雕塑的重要代表,其地位代表中国。

法国前总理希拉克参观完说:世界上有7大奇迹,现在要加上秦俑。

不看金字塔,不算真正到过埃及;不看秦俑坑,不算真正到过中国。

(三)重点介绍俑,说明俑的价值。

教师:图片欣赏(通过时间串连起俑的发展历程)
比较:秦俑和汉俑异同点
学生:讨论2分钟,回答
结论:内容模拟现实生活,反映社会时尚和状况。

艺术手法,秦俑写实,汉俑夸张。

环节二: [陵墓地面雕刻]:通过猜历史人物引出——霍去病
汉霍去病墓石刻欣赏,主要介绍《伏虎》和《立马》石雕作品
结合历史背景谈谈《马踏匈奴》的艺术特点。

教师:霍墓石雕群整体写意的艺术风格,
学生:巧妙利用石材的天然风貌,因式造型。

圆浑天成的雕塑,质朴雄浑,展示出作者高超的写意智慧和西汉时期大气磅礴的艺术风貌。

环节三:我国最著名的石窟寺雕塑群:
教师出示思考题:四大石窟是什么,开凿的年代和各自艺术特点。

学生活动:分别请四位同学回答。

本课小结:最后,通过多媒体展示表格的形式再把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强调一下。

七、板书设计
三度空间的艺术——古代雕塑
什么是雕塑:即雕刻和塑造,造型艺术的一种。

雕塑的分类
古代陵墓雕塑(地上陵,地下墓)
(1)陶俑; (2)石刻造像。

古代宗教雕塑
四大石窟及其艺术特点;(2)佛、菩萨、罗汉形象的创造。

八、教学反思
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我根据高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特别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过程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中心,将学生由知识的接受者慢慢转变为知识的探究者。

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本节课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应该设置一些让学生课前收集资料的过程,让学生通过课外书籍或网络收集一些关于陵墓雕塑的资料、故事、或图片,在课堂中让学生展示或讲解自己收集的资料,更能增强学生对陵墓雕塑艺术特征和历史价值的感悟,对课上学习有推动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