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运动与免疫

合集下载

运动与免疫细胞简介ppt课件

运动与免疫细胞简介ppt课件
Th2细胞可促进B细胞的增殖、 分化和抗体的生成。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运动对免疫细胞的影响
运动对T细胞亚群的影响
血细胞(红色) CD4 T cells (绿色) CD8 T cells (蓝色)
红细胞还能释放过氧化物酶、 氧化酶等,杀伤黏附在其表面 的微生物。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运动对免疫细胞的影响
运动对红细胞的影响
运动类型
免疫粘附功能变化
安静
运动与否无显著差异
适宜运动
免疫功能增强,利于抗衰 老
RBC-C3bRR 一次性 降
红细胞免疫功能下
力竭运动 RBC-ICR 态
高住低练
机体处于免疫抑制状 红细胞免疫活性降低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运动对免疫细胞的影响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运动对免疫细胞的影响
运动对B细胞的影响
B细胞能够合成免疫球蛋白 (Ig)与抗原结合,可中和病毒、 毒素,介导炎症反应。
有些B细胞还具有记忆功能, 一旦相同的入侵者再次攻击,B 细胞就会很快识别,并立即产 生Ig与之战斗。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运动与免疫ppt课件

运动与免疫ppt课件

加强跨学科合作与交流
加强运动科学、免疫学、临床 医学等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共 同推动运动与免疫研究的深入 发展。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多样化运动
总结词
多样化的运动能够全面提升身体机能,提高免疫力。
详细描述
多样化的运动能够刺激身体的多种生理机能,提高身体的适应能力和抵抗力。 例如,有氧运动可以提高心肺功能和耐力,力量训练可以增强肌肉力量和骨骼 健康,柔韧性训练可以改善关节灵活性和平衡能力等。
避免过度运动
总结词
过度运动会削弱免疫系统的功能,增加感染的风险。
流行病学研究结果表明,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相比不参加体育锻炼 的人群具有更强的免疫功能。此外,流行病学研究还发现,适量的运动 可以降低感冒等常见感染的发病率和持续时间。
综上所述,实验研究、临床研究和流行病学研究均表明,适量的运动可 以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提高抵抗力,减少感染的风险。这些研究成果 为推广运动免疫学提供了科学依据。
免疫系统的正常运作对于人体 健康至关重要,任何免疫功能 低下或失调都可能导致疾病的 发生。
运动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运动能够刺激免疫系统的功能,提高免疫力,增强抵抗力。
适量的运动可以增加白细胞数量和活性,提高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的杀伤力, 从而增强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
运动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有助于清除体内的毒素和废物,减少炎症 发生。
临床研究
临床研究是在自然环境下对特定人群进行的观察和干预研究,以探究运动对免疫 系统的影响。
临床研究结果表明,长期坚持适量的运动可以降低慢性疾病的发生率,提高癌症 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例如,一项对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研究发现,运动可以 降低癌症复发的风险,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9运动与免疫1

9运动与免疫1

第十一章运动与免疫(一)填空题1.免疫系统主要由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组成,它们是机体免疫功能及发生免疫反应的物质基础。

2.免疫系统的主要功能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3.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分化、增殖与定居的场所,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_。

4.免疫系统主要功能是识别并排除体内的非己物质,执行此功能的细胞称为免疫细胞,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等。

5._________和_________是淋巴干细胞增殖、分化成T细胞和B细胞的场所;接受免疫细胞的主要场所,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6._________占白细胞总数的50%~70%,是体内最有效的吞噬细胞,在入侵病原体的早期控制与防御急性感染中起重要作用。

7.免疫分子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8.抗原性物质进入机体后所激发的免疫细胞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的过程称为免疫应答。

9.T细胞主要参与机体的_________免疫应答;而B细胞在抗原刺激下形成大量的_________,主要参与机体的_________免疫应答。

10.在机体的应激反应过程中,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协同作用,对机体机能进行整合调节,共同维持身体的稳定,这种认识促成了“流动脑”与“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两个重要概念的产生。

11.免疫抑制的生理意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二)判断题1. T细胞参与体液免疫,B细胞参与细胞免疫。

2. 中枢淋巴器官包括胸腺和骨髓,发生较周围淋巴器官晚。

3. 周围淋巴器官是免疫应答的主要场所,出生后才逐渐发育完善。

4. T细胞和B细胞在中枢淋巴器官的增殖需要外界抗原的刺激。

讲运动与免疫

讲运动与免疫
抗体是免疫球蛋白,但免疫球蛋白并不都具有抗体 活性,抗体是生物学和功能上的名称,免疫球蛋白(Ig) 是结构和化学本质上的名称。
免疫球蛋白普遍存在血液,组织液和分泌液中,执 行各种功能 人类免疫球蛋白根据重链稳定区的分子结 构和抗原特异性的不同分为五类:人血清中IgG 含量最 多,IgA次之,IgM较少,IgD 与IgE 仅微量。
粒细胞:中性粒细胞为主要的吞噬细胞(50-70%)
免疫分子:包括免疫球蛋白、抗体、补体、细胞因子等
免疫球蛋白:指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上与抗体相似 的球蛋白,过去称γ-球蛋白,1968国际会议定名Ig球蛋 白。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可 分为分泌型(sIg)、膜型(mIg)。
第一节 免疫学的基础知识和理论
Ⅰ 免疫的基本概念与分类
(一)免疫学几个重要的概念
免疫(Immunity):原意为“免于疫患”;目前对其完 整的表述是机体排除异己抗原性物质以维持机体的生 理平衡的功能。对免疫功能的认识应该包括下列三点: a.免疫应答不一定必然由病原因子所引起。 b.免疫功能不仅仅局限于抗感染。 c.免疫应答的后果并不总是对机体有利。 现代免疫的概念:机体能够识别“自己”和“非己” 成分并排除“非己”成分以保持机体安全的一种生理 功能。
内容简介
前言 第一节免疫学的基础知识和理论 第二节身体运动对免疫机能的影响 第三节运动免疫调理
前言
免疫机能属于人体的防御机能,也是人 体体质的代表性指标之一。诸多的研究表明适 宜的运动和短时间的紧张运动能够提高机体的 免疫机能,持续大强度运动则会导致免疫机能 降低。因此了解免疫机能与运动的关系对于更 好的推广、宣传和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对于科 学安排训练比赛,使运动员在承受着最大负荷 的同时还能保持身体健康,挖掘运动员的最大 潜力,延长运动员的运动寿命具有非常重要的 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运动与免疫》课件

《运动与免疫》课件
感冒持续时间
运动可以缩短感冒的持续时间,因为运动能够加速新陈代谢和血液 循环,有助于身体更快地恢复健康。
感冒症状
适量的运动可以减轻感冒症状,如鼻塞、咳嗽和喉咙痛等。
运动与过敏的关系
过敏反应
适量的运动可以降低过敏反应的发生率,因为运动能够增强免疫 系统的功能,提高身体抵抗力。
过敏症状
适量的运动可以减轻过敏症状,如皮疹、瘙痒和呼吸困难等。
调节特异性免疫
运动能够促进T细胞和B细胞的增 殖和分化,增强机体的特异性免 疫应答。
调节细胞因子分泌
运动能够影响白细胞介素、肿瘤 坏死因子等细胞因子的分泌,调 节免疫反应。
运动对细胞因子的影响
白细胞介素
运动能够促进白细胞介素的分泌,如 IL-1、IL-6等,参与炎症反应和免疫 应答。
肿瘤坏死因子
运动能够影响肿瘤坏死因子的分泌, 如TNF-α等,参与细胞凋亡和免疫调 节。
运动与免疫系统的关系
01
02
03
适量运动能够促进免疫 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提 高免疫活性物质的分泌

运动能够调节炎症反应 和细胞因子的分泌,对 免疫系统产生积极的影
响。
运动还能够促进肠道微 生物的平衡,对肠道免 疫系统产生有益的影响

02 运动对免疫细胞的影响
免疫细胞的种类与功能
T细胞
识别并清除被感染的细胞或异常细胞,以及 协调免疫反应。
运动与免疫
目录
CONTENTS
• 运动与免疫系统概述 • 运动对免疫细胞的影响 • 运动对免疫因子的影响 • 运动与免疫疾病的关系 • 如何通过运动提高免疫力 • 结论与展望
01 运动与免疫防线,负责抵御外来病原体入侵,维持 内环境稳定。

运动与免疫优秀PPT文档

运动与免疫优秀PPT文档
第一节:免疫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
(一)免疫的概念:
所谓“免疫”,顾名思义即免除瘟疫。 免疫是指机体免疫系统识别自身与异己物 质,并通过免疫应答排除抗原性异物,以 维持机体生理平衡的功能。免疫是人体的 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 “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 斥进入人体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本身所产 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 的健康。
中B淋巴细胞的BCR 体液免疫 • 直接与抗原结合。一种B淋巴细胞表面只有
一种BCR。一种抗原侵入体内,只有带有 与这种抗原互补的BCR的B淋巴细胞才能与 之结合,只有得到选择刺激的B淋巴细胞克 隆才能得到扩增
• (二)细胞免疫
• T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转化 为致敏T细胞(也叫效应T细胞),当相同抗原 再次进入机体的细胞中时,致敏T细胞(效 应T细胞)对抗原的直接杀伤作用及致敏T 细胞所释放的细胞因子的协同杀伤作用, 统称为细胞免疫。
• 单核—巨噬细胞
• 巨噬细胞属免疫细胞,有多种功能,是研 细胞因子:是一类能在细胞间传递信息、具有免疫调节和效应功能的蛋白质或小分子多肽。
(一)适中运动与抗感染能力
究细胞吞噬、细胞免疫和分子免疫学的重 淋巴器官根据其发生和功能的差异,可分为中枢淋巴器官(又名初级淋巴器官)和周围淋巴器官(又名次级淋巴器官)两类。
(二)大强度运动对免疫机能的影响 而使机体获得抵抗感染能力。
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 第三节 运动免疫调理 由淋巴器官产生,机体免疫应答功能的重要细胞成分。 中枢器官主导免疫活性细胞的产生、增殖和分化成熟,对外周淋巴器官发育和全身免疫功能起调节作用。 比如猪瘟在猪群中传播很快,但和人类无缘。 (三)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
(二)免疫的功能

运动生理学运动与免

运动生理学运动与免
➢ 保护机体安全 ➢ 保证训练后的恢复 ➢ 训练过度的信号
第三节 免疫调理
一、营养调理
➢ 糖的补充 ➢ 谷氨酰胺的补充 ➢ 抗氧化剂的补充 ➢ 微量元素的补充
二、中药调理
中医认为,免疫功能低下主要归因于正不压 邪、阴阳失调所致,因此,对免疫机能进行 调理的基本思路是扶正袪邪、调整阴阳。方 法以补为主,包括补气、补血、补肾等。
➢ 血糖水平的影响:运动时血糖水平下降,通过加强糖皮质 激素的分泌和淋巴细胞能供不足而使免疫机能下降。
➢ 氧自由基的影响:OFR破坏免疫细胞。
➢ 谷氨酰胺水平的影响:谷氨酰胺是某些免疫细 胞的能量来源,运动时谷氨酰胺下降导致免疫 抑制。
➢ 免疫抑制因子的影响:运动应激时,免疫抑素 水平升高。
➢ 生理意义
➢ 流动脑
➢ 即免疫系统。相对于固定脑而言。
➢ 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
➢ 神经、内分泌、免疫三大系统通过相互作用和 反作用,形成了一个复杂的调节系统或网络, 整合性地调节身体功能。
第二节 身体运动对免疫机能的影响
一、不同运动对免疫机能的影响 ➢ 适宜运动提高免疫机能,增强抗感染能力。
➢ 证据: 运动者比静坐者患感冒的次数明显减少。 每日进行活动减少患病天数。
反应阶段 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 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 化,形成效应B细胞。在这个过 程中,有一小部分B细胞成为记 忆细胞,该细胞可以在体内抗 原消失数月乃至数十年以后, 仍保持对抗原的记忆。
效应阶段 效应B细胞产生的抗 体可以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 合,发挥免疫效应。
三、“流动脑”与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 网络
➢ 免疫系统、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
➢ 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组 成。其功能为免疫防御、免疫稳定、免疫监视。

运动与免疫PPT课件

运动与免疫PPT课件
第12页/共77页
(2)细胞因子(cytokine): 细胞因子主要由淋巴细胞与单核-巨噬细胞所产生,
习惯上称前者为淋巴因子(lymphokine),后者为单 核因子(monokine),实际上其它免疫细胞与非免疫 细胞也可以产生,故统称为细胞因子,主要的细胞因 子有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B细胞刺激因子、 淋巴毒素、肿瘤坏死因子、干扰素、集落刺激因子、 转移因子等。
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抗原较为全面确切 的概念是指:能够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 上独特的抗原受体特异性结合,诱导该淋巴细胞 发生免疫应答的物质。
• (2)抗体(antibody):抗体是机体受到抗原刺
激而产生的特异性糖蛋白,亦称免疫球蛋白,常
用的免疫球蛋白指标为IgA,IgG和IgM。抗体
一般由B细胞产生,分布于细胞表面、血清和其
第1页/共77页
第一节 免疫的基本理论
第2页/共77页
一、免疫的概念及其发展
• 1、免疫的基本概念 免疫指机体接触“抗原性异物”或“异己成份”的一种特异性生理反应,其作 用是识别与排除抗原性异物,以维持机体的生理平衡,这些反应通常对机体有 利,某些条件下也可有害。
第3页/共77页
对免疫最基本的认识至少应该包括下列三 点: (1)免疫应答不一定必由病原因子所引起; (2)免疫功能不仅局限于抗感染; (3)免疫应答的后果并不总是对机体有利。
第23页/共77页
• Nieman等(1987)调查了参加洛杉机马拉松比赛的2311名运动员,比赛后一周内上呼吸道感染率为 12.9%,而有相似经历因其它原因未参加比赛的对照组其发病率为2.2%,证实参加马拉松比赛的运动员上 呼吸道感染率是未参加比赛的6倍。并确定每周训练多于96km的运动员其上呼吸道感染发病率,比每周训 练少于32km的高2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一章运动与免疫(一)填空题1.免疫系统主要由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组成,它们是机体免疫功能及发生免疫反应的物质基础。

2.免疫系统的主要功能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3.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分化、增殖与定居的场所,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_。

4.免疫系统主要功能是识别并排除体内的非己物质,执行此功能的细胞称为免疫细胞,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等。

5._________和_________是淋巴干细胞增殖、分化成T细胞和B细胞的场所;接受免疫细胞的主要场所,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6._________占白细胞总数的50%~70%,是体内最有效的吞噬细胞,在入侵病原体的早期控制与防御急性感染中起重要作用。

7.免疫分子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8.抗原性物质进入机体后所激发的免疫细胞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的过程称为免疫应答。

9.T细胞主要参与机体的_________免疫应答;而B细胞在抗原刺激下形成大量的_________,主要参与机体的_________免疫应答。

10.在机体的应激反应过程中,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协同作用,对机体机能进行整合调节,共同维持身体的稳定,这种认识促成了“流动脑”与“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两个重要概念的产生。

11.免疫抑制的生理意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二)判断题1. T细胞参与体液免疫,B细胞参与细胞免疫。

2. 中枢淋巴器官包括胸腺和骨髓,发生较周围淋巴器官晚。

3. 周围淋巴器官是免疫应答的主要场所,出生后才逐渐发育完善。

4. T细胞和B细胞在中枢淋巴器官的增殖需要外界抗原的刺激。

5. 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的细胞以记忆性T细胞和记忆性B细胞最为活跃。

6. 淋巴细胞主要包括T细胞、B细胞、K细胞与NK细胞。

7. 机体对“非己”物质进行免疫应答并加以排除的过程中,主要通过细胞因子在免疫细胞之间传递信息。

8. 皮肤黏膜的屏障作用、补体和溶菌酶溶菌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9. 体液免疫的的应答过程中的效应阶段主要是是指激活Tc细胞发挥特异性细胞毒性作用。

10 .适中运动可以提高免疫机能,降低感染性疾病的患病风险,而大强度运动训练则对免疫机能可能有抑制作用。

11. 免疫营养调理可以考虑糖的补充、谷氨酰胺的补充、抗氧化物的补充与相关微量元素的补充。

(三)单选题1.免疫的现代概念是()A.机体抗感染的防御功能;B.机体清除自身损伤、衰老细胞的一种功能;C.机体排除抗原性异物的功能,对机体都是有利的;D.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物质的功能。

2.免疫监视功能低下的后果是()A.易发生肿瘤;B.易发生超敏反应;C.易发生感染;D.易发生自身免疫病。

3. 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的功能称为()A.免疫监视;B.免疫自稳;C.免疫耐受;D.免疫防御。

4. 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功能称为()A.免疫监视;B.免疫自稳;C.免疫耐受;D.免疫防御;5.最早用人痘接种预防天花的国家是()A.中国;B.美国;C.日本;D.俄罗斯。

6.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是()A. 骨髓;B. 胸腺;C. 腔上囊;D. 淋巴结。

7.免疫对机体()A.有利;B.有害;C..无利也无害;D.正常情况下有利,某些条件下有害。

8.具有调理作用的是()A.抗原;B.抗原和补体;C.抗体和补体;D.补体9.下列由淋巴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是()A. IL-2;B. IFN-γ;C. IL-4;D. 以上均是。

10.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细胞功能()A.吞噬并清除病原微生物;B.清除衰老细胞,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C..杀伤肿瘤细胞;D.以上均是。

(四)多选题1.外周免疫器官包括()A.骨髓;B.脾脏;C.淋巴结;D.胸腺;2.抗体清除细胞外细菌感染的主要方式有()A.免疫抑制作用;B.调理吞噬作用;C.中和毒素作用;D.激活补体作用。

3.在免疫应答中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是()A.巨噬细胞;B.粒细胞;C.T细胞;D.B细胞。

4.下列关于细胞因子的叙述哪些是正确的()A.细胞因子包括ILs、IFNs、TNFs、CSFs、TGFs等;B.细胞经过激活后才能合成和分泌细胞因子;C.细胞因子主要通过自分泌、旁分泌及内分泌发挥作用;D.细胞因子有强的生物学活性。

5.TD抗原引起免疫应答的特点是()A.产生免疫应答的细胞是B细胞;B.只引起体液免疫应答,不能引起细胞免疫应答;C.只引起细胞免疫应答,不能引起体液免疫应答;D.既可引起体液免疫应答,又可引起细胞免疫应答。

6.对黏膜免疫系统(MIS)论述正确的是()A. MIS主要作用的免疫球蛋白是sIgA;B.具有黏膜定向的细胞运输系统;C.MIS内有一类下调全身免疫应答的效应T细胞;D.MIS是免疫系统一个特殊的组成部分。

7.人工自动免疫有哪些特点?()A.输入抗体;B.产生免疫力早;C.免疫力维持时间长;D.主要用于预防。

(五)名词解释1.免疫2.免疫防御3.免疫稳定4.免疫监视5.抗原6.抗体7.细胞免疫8.体液免疫9.运动性免疫抑制(六)简答题1. 抗体与免疫球蛋白的区别与联系。

2. 简述特异性(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特性。

3. 何谓免疫?举例说明免疫的三大功能及功能异常的表现。

4. 简述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概念和特征。

5. 补体系统具有哪些生物学作用。

6. 简述体液免疫的过程7. 简述细胞免疫的过程7. 简述“流动脑”的概念8. 简述“open window”理论以及“J”形曲线模式的主要发现(七)论述题1. 导致运动性免疫抑制现象的可能的机理。

2. 运动性免疫抑制调理的基本方法与思路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2.免疫防疫、免疫稳定、免疫监视3.中枢免疫器官、外周免疫器官4.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粒细胞、肥大细胞5.脊髓、胸腺、淋巴结、脾脏、扁桃体6.中性粒细胞7.抗体、补体、细胞因子8.活化、分化、效应9.细胞免疫、浆细胞、体液免疫10.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11.保护机体安全、保证训练恢复、过度训练的信号(二)判断题正确的是:3、5、6、7、8、9、10、11错误的是:1、2、3、4、9(三)单选题1.D;2. A ;3. A;4.D ;5.A ;6.B;7.D;8.C;9.D; 10. D。

(四)多选题1. BC;2. BCD;3. CD;4. ABCD;5. AD;6. ABCD;7. CD。

(五)名词解释1.免疫是指机体对“自己”或“非己”的识别,并排除“非己”以保持机体安全的一种生理反应。

2.免疫防御是指机体防御外来病原生物的抗感染免疫,但异常情况下免疫反应过分强烈可引起超敏反应,或免疫功能过低则表现为易受感染或免疫缺陷病。

3.免疫稳定或称免疫自身稳定,是指正常情况下机体对自身组织成分不发生免疫反应,处于自身耐受状态。

4.免疫监视是指体内细胞在增殖过程中,总有极少数由于种种原因而发生突变,这种突变的或异常的有害细胞可能成为肿瘤,机体的免疫功能可识别并清除这些有害细胞。

5.抗原是指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启动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的免疫应答产物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6.抗体是指B淋巴细胞在有效的抗原刺激下分化为浆细胞,产生具有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7.B淋巴细胞受抗原刺激后,经一系列的分化、增殖成为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抗体进入体液而形成的特异性免疫。

8.凡是由免疫细胞发挥效应以清除异物的作用即称为细胞免疫,参予的细胞称为免疫效应细胞。

9.在长期的大强度运动训练的影响下,机体的免疫系统可能出现明显的免疫功能抑制的现象,表现为免疫功能降低,对感染性疾病的易感率上升。

这种由于运动而诱发的免疫功能降低现象称为运动性免疫抑制。

六、简答题1. 抗体指B淋巴细胞在有效的抗原刺激下分化为浆细胞,产生具有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免疫球蛋白指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

Ig是化学结构的概念,包括了正常的抗体球蛋白和尚未证实抗体活性但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

抗体是生物学功能的概念,所有的抗体都是免疫球蛋白,但Ig并非都是抗体活性。

2.适应性免疫的基本特征有:1)特异性,对某个特定的异物性抗原能引起特异性免疫应答;2)多样性,机体可针对环境中多种多样的抗原,分别建立起不同的特异性免疫应答;3)记忆性,当异物抗原再次入侵时,可产生快而强的再次免疫应答效应;4)耐受性,正常情况下,免疫系统对自身成分有保护性的免疫耐受;5)自限性,异物抗原激发免疫应答的程度和水平可以自我调控在一定的范围内,以免扩大和累及正常组织。

3.免疫是指机体对“自己”或“非己”的识别,并排除“非己”以保持体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反应。

免疫对机体的影响具有双重性,当抗原性异物进入机体后,机体能识别“自己”或“非己”,并通过特异性免疫应答,排除非己的抗原性异物,对自身物质不发生免疫应答而形成免疫耐受。

主要发挥如下三种功能:1)免疫防御:机体防御外来病原生物的抗感染免疫,但异常情况下免疫反应过分强烈可引起超敏反应,或免疫功能过低则表现为易受感染或免疫缺陷病。

2)免疫稳定:或称免疫自身稳定,正常情况下机体对自身组织成分不发生免疫反应,处于自身耐受状态。

此功能失调可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

3)免疫监视:体内细胞在增殖过程中,总有极少数由于种种原因而发生突变,这种突变的或异常的有害细胞可能成为肿瘤,机体的免疫功能可识别并清除这些有害细胞。

此功能失调可导致肿瘤的发生或持续的病毒感染。

4.根据作用方式及其特点的不同,机体存在两类免疫:1)非特异性免疫(先天性免疫),是个体出生是就具有的天然免疫,可通过遗传获得,是机体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主要针对入侵病原体的天然防御功能。

其主要特征是反应迅速,针对外来异物的范围较广,不针对某个特定异物抗原,也称固有性免疫。

2)特异性免疫,是个体出生后,接触到生活环境中的多种异物抗原,并在不断刺激中逐渐建立起来的后天免疫,也称获得性免疫。

其主要特征是针对某个特定的异物抗原而产生免疫应答,开始的应答过程比较缓慢,一旦建立清除该抗原的效率很高,特异性很强,也称适应性免疫。

5.补体系统具有生物学作用:1)溶菌和溶细胞作用:细菌与相应抗体结合后可通过经典途径激活补体,在细菌表面形成膜攻击复合物而溶解细菌。

2)促进中和和溶解病毒作用:补体、抗体与病毒作用后可有效阻止病毒对宿主细胞的吸附和穿入,另外,补体也可直接溶解灭活某些病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