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免疫学1 免疫学概论

大学免疫学1 免疫学概论
大学免疫学1 免疫学概论

第一章免疫学概论一、选择题

A型题

1、免疫是指 E

A.机体排除病原微生物的功能

B.机体抗感染的防御功能

C.机体识别和清除自身突变细胞的功能

D.机体清除损伤和衰老细胞的功能

E.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功能

2、免疫对机体是 E

A.有害的

B.有利的

C.有害无利

D.有利无害

E.正常条件下有利,异常条件下有害

3、属于人类中枢免疫器官的是 C

A.阑尾

B.淋巴结

C.骨髓

D.脾

E.扁桃体

4、不属于外周免疫器官的是 D

A.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B.皮肤相关淋巴组织

C.淋巴结

D.胸腺

E.脾脏

5、人类B淋巴细胞分化成熟的部位是 C

A.胸腺

B.淋巴结

C.骨髓

D.法氏囊

E.脾脏

6、人类T淋巴细胞分化成熟的部位是 B

A.骨髓

B.胸腺

C.法氏囊

D.淋巴结

E.脾脏

7、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功能称为 D

A.免疫监视

B.免疫自稳

C.免疫耐受

D.免疫防御

E.免疫调节

8、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突变细胞的功能称为 A A.免疫监视

B.免疫缺陷

C.免疫耐受

D.免疫防御

E.免疫自稳

9、机体免疫防御反应异常增高,可引发 E

A.严重感染

B.自身免疫病

C.肿瘤

D.免疫缺陷病

E.超敏反应

10、机体免疫耐受功能失调,可引发B

A.免疫缺陷病

B.自身免疫病

C.超敏反应

D.病毒持续感染

E.肿瘤

11、免疫防御功能低下的机体易发生A

A. 反复感染

B.肿瘤

C. 超敏反应

D. 自身免疫病

E. 免疫增生性疾病

12、机体免疫监视功能低下时易发生 A

A. 肿瘤

B. 超敏反应

C. 移植排斥反应

D.免疫耐受

E.自身免疫病

13、最早创造人痘苗接种预防天花的国家是A

A.中国

B.朝鲜

C. 英国

D. 俄罗斯

F.日本

B型题

A.性免疫防御

B.生理性免疫自稳

C.免疫监视功能失调

D.免疫自稳功能失调

E.免疫防御作用过高

1.清除病原微生物A

2.病毒持续感染C

3.超敏反应E

4.自身免疫病D

5.清除自身损伤衰老细胞B

二、名词解释

1、免疫: immunity,是指机体接触抗原性异物后所发生的一种在本质上属于生理性反应。

其作用是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以维持机体的生理平衡和稳定。

2、免疫防御:是机体排除外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免疫保护功能。该功能正常时,机体能抵

抗病原体的入侵并清除已入侵的病原体及有害的生物性分子;在异常情况下,反应过高会引物超敏反应,反应过低或缺失可发生免疫缺陷病。

3、免疫自稳:是机体免疫系统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功能。正常情况下,免疫系统能

及时清除体内损伤、衰老或变性的细胞或抗原抗体复合物,而对自身成分不发生免疫应答,处于免疫耐受状态;若免疫耐受功能失调,则可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

4、免疫监视:是机体免疫系统及时识别、清除体内突变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的一种生理功

能。若该功能失调,可导致肿瘤的发生,或因病毒不能清除而出现病毒持续性感染。

三、问答题

1、简述机体免疫系统具有双重功能(有益或有害)的理论基础。

答:免疫指机体对“自己”或“非己”的识别并排除非己抗原性异物的功能,即免疫系统通过对“自己”和“非己”抗原性异物的识别与应答,借以维持机体生理平衡和稳定,从而担负着机体免疫防御、免疫监视、免疫自稳和免疫调节等功能。在机体免疫功能正常的条件下,免疫系统对非己抗原产生排异效应,发挥免疫保护作用,如抗感染免疫和抗肿瘤免疫;对自身抗原成分产生负应答状态,形成免疫耐受。但在免疫功能失调的情况下。免疫应答可造成机体的组织损伤,引发超敏反应;自身耐受状态被破坏可导致自身免疫病;免疫防御和免疫监视功能降低,将导致机体反复感染或肿瘤的发生。

第一章《免疫学概论》练习题

第一章《免疫学概论》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免疫是指·······························································() A、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功能 B、机体清除和杀伤自身突变细胞的功能 C、机体清除自身衰老、死亡的组织细胞的功能 D、机体对病原微生物的防御 2.免疫对机体是····························································() A、有害的 B、有利的 C、有利也有害 D、正常条件下有利,异常条件下有害 3.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功能称为········································() A、免疫监视 B、免疫自稳 C、免疫耐受 D、免疫防御 4.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突变细胞的功能称为································() A、免疫监视 B、免疫自稳 C、免疫耐受 D、免疫防御 5.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正常成分耐受,清除衰老、损伤细胞的功能称为··············() A、免疫监视 B、免疫自稳 C、免疫耐受 D、免疫防御 6.关于固有免疫的特点,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可遗传 B、感染早期起主要作用 C、无免疫记忆 D、特异性 7.关于固有免疫的特点,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可遗传 B、感染后期及防止再感染中起主要作用 C、无免疫记忆 D、非特异性 8.关于固有免疫的特点,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可遗传 B、感染早期起主要作用 C、有免疫记忆 D、非特异性 9.关于适应性免疫的特点,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获得性 B、感染早期起主要作用 C、有免疫记忆 D、特异性 10.关于适应性免疫的特点,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可遗传 B、感染后期及防止再感染中起主要作用 C、有免疫记忆 D、特异性 11.关于适应性免疫的特点,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获得性 B、感染后期及防止再感染中起主要作用 C、无免疫记忆 D、特异性

免疫学概论讲课重点内容及思考题

免疫学概论讲课重点内容及思考题 2015.12.1 第一章免疫概论 1. 免疫的概念:机体识别“自己”、排除“非己”,维持内环境的平衡与稳定的功能。 2. 免疫系统的生理功能: (1)免疫防御:清除病原微生物及其它抗原性异物; (2)免疫自稳:清除损伤或衰老细胞 (3)免疫监视:清除突变或畸变细胞,防止肿瘤发生、杀伤病毒感染细胞。 3. 非特异性免疫(天然免疫)的特点: (1)出生时已具备(早) (2)可稳定性遗传给后代 (3)作用广泛:无特异性 (4)个体差异不大 4.特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的特点: (1)出生后受抗原刺激产生 (2)具有特异性(针对性) (3)一般不能遗传 (4)个体差异大 (5)具有记忆性 5.特异性免疫的组成和功能? 是由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组成,前者是由B淋巴细胞,后者是由T淋巴细胞承担。B淋巴细胞形成浆细胞,进而产生抗体,发挥体液免疫功能;T淋巴细胞可以形成致敏淋巴细胞和淋巴因子,发挥细胞免疫功能。 6. 天然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及其主要特点。 天然免疫是指机体在长期种系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在接触外来侵染物之前就已经存在的天然防御功能,又称为天然免疫、固有免疫或非特异性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1)出生时已具备(早);(2)可稳定性遗传给后代;(3)作用广泛:无特异性;(4)个体差异不大。 特异性的免疫又称获得性免疫,是一种经由与特定病原体接触后,产生能识别并针对特定病原体启动的免疫反应。特点是:(1)出生后受抗原刺激产生;(2)具有特异性(针对性);(3)一般不能遗传;(4)个体差异大;(5)具有记忆性。 7. 免疫细胞有哪些?其主要功能? 8. 免疫学与食品科学的关系? 9.食品免疫学 食品免疫学属免疫学范畴,其侧重点是应用免疫学理论和技术,研究和探索食品营养与免疫、食品中一些特殊营养素—活性物质和功能因子实施免疫调节的机理,利用抗原-抗体反应特点实施对各类物质的免疫检测。 第二章免疫系统 1.免疫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和各自有什么功能? 免疫器官: 免疫细胞: 免疫分子: 2.免疫器官的组成以及各免疫器官的特点、功能。

大学免疫学1 免疫学概论

第一章免疫学概论一、选择题 A型题 1、免疫是指 E A.机体排除病原微生物的功能 B.机体抗感染的防御功能 C.机体识别和清除自身突变细胞的功能 D.机体清除损伤和衰老细胞的功能 E.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功能 2、免疫对机体是 E A.有害的 B.有利的 C.有害无利 D.有利无害 E.正常条件下有利,异常条件下有害 3、属于人类中枢免疫器官的是 C A.阑尾 B.淋巴结 C.骨髓 D.脾 E.扁桃体 4、不属于外周免疫器官的是 D A.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B.皮肤相关淋巴组织 C.淋巴结 D.胸腺 E.脾脏 5、人类B淋巴细胞分化成熟的部位是 C A.胸腺 B.淋巴结 C.骨髓 D.法氏囊 E.脾脏 6、人类T淋巴细胞分化成熟的部位是 B A.骨髓 B.胸腺 C.法氏囊 D.淋巴结 E.脾脏 7、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功能称为 D A.免疫监视 B.免疫自稳

C.免疫耐受 D.免疫防御 E.免疫调节 8、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突变细胞的功能称为 A A.免疫监视 B.免疫缺陷 C.免疫耐受 D.免疫防御 E.免疫自稳 9、机体免疫防御反应异常增高,可引发 E A.严重感染 B.自身免疫病 C.肿瘤 D.免疫缺陷病 E.超敏反应 10、机体免疫耐受功能失调,可引发B A.免疫缺陷病 B.自身免疫病 C.超敏反应 D.病毒持续感染 E.肿瘤 11、免疫防御功能低下的机体易发生A A. 反复感染 B.肿瘤 C. 超敏反应 D. 自身免疫病 E. 免疫增生性疾病 12、机体免疫监视功能低下时易发生 A A. 肿瘤 B. 超敏反应 C. 移植排斥反应 D.免疫耐受 E.自身免疫病 13、最早创造人痘苗接种预防天花的国家是A A.中国 B.朝鲜 C. 英国 D. 俄罗斯 F.日本 B型题 A.性免疫防御 B.生理性免疫自稳 C.免疫监视功能失调 D.免疫自稳功能失调

免疫学练习题 (1)

第一章免疫学概论 一、单项选择题 1. 牛痘苗是谁发明的:() A. 英国人Jenner B. 法国的Pasteur C. 德国的Koch D. 澳大利亚的Burnet 2. 免疫是指:() A. 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功能 B. 机体清除和杀伤自身突变细胞的功能 C. 机体清除自身衰老、死亡的组织细胞的功能 D. 机体对病原微生物的防御 3. 免疫对机体是:() A. 有害的 B. 有利的 C. 有利也有害 D. 正常条件下有利,异常条件下有害 4. 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功能称为:() A. 免疫监视 B. 免疫自稳 C. 免疫耐受 D. 免疫防御 5. 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突变细胞的功能称为:() A. 免疫监视 B. 免疫自稳 C. 免疫耐受 D. 免疫防御 6. 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正常成分耐受,清除衰老、损伤细胞的功能称为:() A. 免疫监视 B. 免疫自稳 C. 免疫调节 D. 免疫防御 7. 下列哪项不是固有性免疫的特点:() A. 可遗传 B. 感染早期起主要作用 C. 无免疫记忆 D. 特异性 8. 下列哪项不是固有性免疫的特点:() A. 可遗传 B. 感染后期及防止再感染中起主要作用 C. 无免疫记忆 D. 非特异性 9. 下列哪项不是固有性免疫的特点:() A. 可遗传 B. 感染早期起主要作用 C. 有免疫记忆 D. 非特异性 10. 下列哪项不是适应性免疫的特点:() A. 获得性 B. 感染早期起主要作用 C. 有免疫记忆 D. 特异性 11. 下列哪项不是适应性免疫的特点:() A. 可遗传 B. 感染后期及防止再感染中起主要作用 C. 有免疫记忆 D. 特异性 12. 下列哪项不是适应性免疫的特点:() A. 获得性 B. 感染后期及防止再感染中起主要作用 C. 无免疫记忆 D. 特异性 13. 属于固有免疫应答的细胞是:() A. T淋巴细胞 B. B淋巴细胞 C. NK细胞 D. 上皮细胞 14. 属于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细胞是:() A. 单核-巨噬细胞 B. 中性粒细胞 C. NK细胞 D. T、B淋巴细胞 二、填空题 1. 最早接种人痘苗预防天花的国家是。 2. 免疫系统由、和组成。 3. 机体的免疫应答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称,另一种称。 4. 免疫系统三大功能包括、、。

第1章 免疫学概论

第一章免疫学概论 第一节医学免疫学简介 医学免疫学(Medical Immunology)是研究人体免疫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科学,其阐明免疫系统识别抗原后发生免疫应答及其清除抗原的规律,并探讨免疫功能异常所致病理过程和疾病的机制。通过掌握免疫学的基本理论和技术,为诊断、预防和治疗某些免疫相关疾病奠定基础。免疫学在生命科学和医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地位。由于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等学科与免疫学的交叉和渗透,免疫学已成为当今生命科学的前沿学科和现代医学的支撑学科之一。 一、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 2000多年前,人类就发现曾在瘟疫流行中患过某种传染病而康复的人,对这种疾病的再次感染具有抵抗力,称之为“免疫(immunity)”。免疫这个词是来自罗马时代描述免除个人劳役或对国家义务的一个拉丁文词“immunitas”。 人体有一个完善的免疫系统来执行免疫功能,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表1-1)。免疫系统的组成是《医学免疫学》课程中的一个重要学习内容,本书的第二章至第十一章(除第三章免疫原外)分别介绍免疫组织和器官、重要的免疫分子和免疫细胞。 表1-1 免疫系统的组成 免疫器官 免疫细胞免疫分子 中枢外周膜型分子分泌型分子胸腺脾脏固有免疫的组成细胞TCR 免疫球蛋白 骨髓淋巴结吞噬细胞BCR 补体 法氏囊(禽类)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树突状细胞CD分子细胞因子 皮肤相关淋巴组织NK细胞黏附分子 NK T细胞MHC分子 其他(嗜酸性粒细胞 和嗜碱性粒细胞等) 细胞因子受体 适应性免疫应答细胞 T细胞 B细胞 机体的免疫系统除了识别和清除外来入侵的抗原(如病原生物)外,还可识别清除体内发生突变的肿瘤细胞、衰老死亡的细胞或其他有害的成分。机体的免疫功能可以概括为:①免疫防御(immune defense):防止外界病原体的入侵及清除已入侵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真菌、支原体、衣原体、寄生虫等)及其他有害物质。免疫防御功能过低或缺如,可发生免

医学免疫学考试题库重点带答案免疫学概论

第一章免疫学概论 一、单项选择 1. 免疫应答水平过高会引起: A. 超敏反应 B. 持续感染 C. 免疫缺陷 D. 癌症 E. 易衰老 2. 机体免疫防御反应异常增高,可引发: A.严重感染B.自身免疫病C.肿瘤D.免疫缺陷病E.超敏反应 3. 机体免疫自稳功能失调,可引发: A.免疫缺陷病B.自身免疫病C.超敏反应D.病毒持续感染E.肿瘤 4. 免疫防御功能低下的机体易发生: A.反复感染B.肿瘤C.超敏反应D.自身免疫病E.免疫增生性疾病 5. 机体免疫监视功能低下时易发生: A.肿瘤B.超敏反应C.移植排斥反应D.免疫耐受E.自身免疫病 6. 医学免疫学研究的是: A.病原微生物的感染和机体防御能力B.抗原抗体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C.人类免疫现象的原理和应用D.动物对抗原刺激产生的免疫应答 E.细胞突变和免疫监视功能 7. 免疫功能低下时易发生: A. 自身免疫病 B. 超敏反应 C. 肿瘤 D. 免疫增生病 E. 移植排斥反应 8. 免疫是指: A.机体排除病原微生物的功能B.机体抗感染的防御功能 C.机体识别和清除自身突变细胞的功能 D. 机体清除损伤和衰老细胞的功能E.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功能 9. 免疫对机体是: A.有害的B.有利的C.有害无利D.有利无害 E.正常条件下有利,异常条件下有害 10. 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功能称为: A.免疫监视B.免疫自稳C.免疫耐受D.免疫防御E.免疫调节 11. 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突变细胞的功能称为: A.免疫监视B.免疫缺陷C.免疫耐受D.免疫防御E.免疫自稳 12. 具有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免疫分子是: A.细胞因子B.补体C.抗体D.MHC 分子E.抗菌肽 13. 执行特异性免疫功能的细胞是: A.γδT 细胞B.αβT 细胞C.NK 细胞D.DC E.巨噬细胞 14. 在固有和适应性免疫应答过程中均起重要作用的细胞是: A.巨噬细胞B.B 细胞C.T 细胞D.中性粒细胞E.浆细胞 15. 免疫细胞不包括: A.淋巴细胞B.成纤维细胞C.抗原提呈细胞D.粒细胞E.巨噬细胞 16. 适应性免疫应答所不具备的特点是: A.淋巴细胞与相应抗原的结合具有高度特异性B.具有再次应答的能力 C.无需抗原激发D.T/B 细胞库具有高度异质性E.精确区分“自身”和“非己” 17. 固有免疫细胞所不具备的应答特点是: A.直接识别病原体某些共有高度保守的配体分子 B.识别结合相应配体后,立即产生免疫应答

医学免疫学

医学免疫学 (Medical Immunology) 教学目的与要求 课程性质:临床医学、预防医学、法医和基础医学等专业基础必修课 基本内容:《医学免疫学》为临床医学、预防医学、法医和基础医学等专业基础必修课,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医学免疫学概论、抗原、免疫球蛋白、补体系统、细胞因子、白细胞分化抗原和粘附分子、MHC及其编码分子、固有免疫应答的组成细胞及其功能、抗原提呈细胞及其抗原提呈、T细胞及其T细胞介导免疫、B细胞及其B细胞介导免疫、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特点及其机制、免疫调节、超敏反应、自身免疫与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缺陷性疾病、移植免疫和肿瘤免疫的理论基础、免疫学基本实验技术。医学免疫学为临床医学、预防医学、法医和基础医学等专业学生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奠定了理论基础,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了解免疫系统在病理状态下组成与功能的改变及其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更好地将免疫学的基础理论和实验技术应用到该专业其他各学科。 基本要求:从理论上掌握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各组成部分的免疫学功能、免疫系统应答机制及其相互调节;了解病理状态下免疫系统异常应答机制。 教学方式: 大课讲授基本理论,实验课介绍免疫学基本实验技术的原理与应用,课程考核为期末闭卷考试结合实验课实验报告进行综合评价。 教材: 一、教学用书:陈慰峰主编:《医学免疫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四版 二、实验教学用书:刘瑞梓编写:《免疫学基本实验技术》 三、参考教材: 1.龚非力主编:《医学免疫学》,科学出版社,2003年1月 , Brostoff, Male: 《Immunology》,人民卫生出版社,6th edition. and Molecular Immunology,Abbas, 2004, 5th ,Janeway, 2004, 6th Ed 教学内容、要求和课时安排: (第1周)第一篇概论免疫学简介(2学时) 教学内容: 1.免疫、免疫学及免疫功能 2.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意义、特征及其相互关系; 3.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4.免疫学发展简史及其在医学中的地位。 教学要求: 1.握免疫、免疫学及免疫功能的基本概念、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意义、特征及 其相互关系。 2.了解免疫系统的组成功能、免疫学发展简史及其在生命科学中的地位。 (第一周)抗原(2学时)

免疫学习题及答案(含答案)

免疫学部分 一、概述 【A型题】 1.免疫的概念是: A.机体的抗微生物感染功能 B.机体清除损伤和衰老细胞的功能 C.机体排除非自身物质的功能 D.机体识别、杀灭与清除外来微生物的功能 E.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物质的功能 2.免疫监视功能低下的后果是 A.易发生肿瘤 B.易发生超敏反应 C.易发生感染 D.易发生自身免疫病 E.易发生免耐受 3.免疫应答对机体是: A.有利的反应 B.不利的反应 C.有时有利,有时不利 D.适当时有利,不适当时不利 E.以上都不是 【X型题】 1.免疫功能在正常情况下可表现为 A.阻止病原微生物入侵 B.对自身组织成分的耐受 C.清除体内损伤、衰老细胞 D.诱导组织细胞突变 E.防止肿瘤发生 二、抗原 【A型题】 1.一般而言,抗原的分子量为多少才具有免疫原性? A.<10kD B.< 9kD C.=10kD D.>10kD E.>100kD 2.引起同胞兄弟之间移植排斥反应的抗原属于 A.异种抗原 B.同种异型抗原 C.自身抗原 D.异嗜性抗原 E.感染的微生物抗原 3.TD-Ag得名,是因为它 A.在胸腺中产生 B.相应抗体在胸腺中产生 C.对此抗原不产生体液免疫 D.只引起迟发型变态反应 E.相应的抗体产生需T细胞辅助 4.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物质基础是 A.抗原决定基 B.抗原的大小 C.抗原的电荷性质 D.载体的性质 E.抗原的物理性状 5.下列哪种物质没有免疫原性? A.异嗜性抗原 B.抗体 C.补体 D.半抗原 E.细菌多糖 6.异嗜性抗原广泛存在于: A.人与人之间 B.动物与动物之间 C.植物与植物之间 D.微生物与微生物之间 E.不同种属之间 7.自身抗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提示: A.自身耐受的终止 B.机体易受微生物感染 C.免疫监视功能被抑制 D.免疫应答被抑制 E.抗原的免疫原性增强 8.接种牛痘疫苗后机体产生了对天花病毒的免疫力,反映了这两种抗原分子的

1第一章 免疫学概论

---------------------------------------------------------------最新资料推荐------------------------------------------------------ 1第一章免疫学概论 第一章免疫学概论免疫学分类 1. 基础免疫学主要研 究抗原物质、机体的免疫系统、免疫应答过程及免疫耐受、免疫 调节、免疫效应、免疫遗传等生理现象。 2. 临床免疫学主要研究人体健康和临床疾病密切相关的 各种免疫现象,如超敏反应、免疫缺陷病、自身免疫病、肿瘤免 疫和移植免疫等。 免疫学发展简史根据所用的技术和方法,免疫学的发展 历史可分为三个时期: 一、免疫学的经验时期 1.用人痘苗接种预防天花。 2.接种牛痘苗预防天花。 Jenner 二、科学免疫学时期 1. 人工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的 研究减毒疫苗(鸡霍乱杆菌、炭疽杆菌、狂犬病毒) Pasteur 抗毒素血清(白喉杆菌外毒素、破伤风杆菌外毒素) 2. 免疫应答 机制的研究俄国 Metchnikoff 细胞学说: 吞噬细胞发挥吞噬作用德国 Behring 体液学说: 体液中产生了针对各种病原微生物的相应抗体,并发现在试管 中这些抗体能与相应的病原微生物发生凝集、沉淀等现象。 3.澳大利亚 Burnet 抗体生成的克隆选择学说: 免疫细胞在分化成熟过程中,能随机地形成多样性的细胞克隆(clone,即细胞系)。 1 / 12

每一克隆只表达同一特异性的抗原受体。 抗原进入机体后选择相应的细胞系与之结合、活化,使之克隆扩增,并产生大量具有相同特异性的抗体。 禁忌克隆: 某种抗原胚胎期间接触相应细胞系细胞系被排除或失去活性,致使机体失去针对这种抗原的反应性,形成免疫耐受性。 三、现代免疫学时期一)免疫系统的研究 1. 外周淋巴细胞不是终末细胞,可以再循环;可以母细胞化,可以成为记忆细胞。 2.T 细胞可以分化为淋巴母细胞,完成细胞免疫应答。 3.胸腺是中枢免疫器官, T 细胞的成熟与其有关。 4.T-B 细胞协作才能诱导 B 细胞产生抗体。 5.胚胎期 T 细胞迅速增殖后又迅速凋亡,这也许与自身免疫耐受有关。 (二)抗体的研究: 产生抗体的细胞、抗体的活性、基本化学结构、克隆出编码产生抗体的基因及 T 细胞抗原受体的基因等。 (三)免疫遗传学的研究: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MHC 的基因座、表达产物、功能。 (四)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发展: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检测(CD 抗原)等。 免疫学是一门古老又年轻的学科。

第一章--免疫学概论

第一章免疫学概论(Immunology) 第一节免疫概念的演变 一、免疫(Immune) 免疫是immunis衍生而来的,在微生物学和病毒学上是指免除瘟疫。在医学上,免疫(Immunity)是指机体接触抗原性异物的一种生理反应。免疫的现代定义是:机体针对外源物质的一种反应,其作用是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以此维持机体的生理平衡。 二、免疫学(Immunology) 免疫学是研究抗原性异物,进入机体后发生的细胞和分子的反应,以及各种免疫现象、理论规律及其相关技术的一门生物科学。 免疫学的基础方面的研究 免疫学在应用方面的研究 三、免疫的功能 机体的免疫功能体现在对抗原特异性的识别和消除,保持机体相对的自身稳定(homeostasis)(生物体对自己和非已的识别)。 第二节免疫学的发展史 一、免疫学的经验时期 二、经典免疫学时期 1.牛痘苗的发明 1798年,英国E Jenner确立接种牛痘疫苗后可以预防天花 2.减毒疫苗的发明 1880年,L Pasteur发现鸡霍乱杆菌的接种方法 1881年,L Pasteur制备了炭疽杆菌减毒疫苗 1885年,L Pasteur制备了狂犬病疫苗 3.抗毒素 1890年,德国E von Behring 日本的北里(S Kitasato)应用免疫血清治疗白喉患者的被动免疫治疗获得成功。1902年,获得诺贝尔医学奖。 4.补体的发现 1894年,R Pfeiffer观察到溶菌现象 1895年,J Bordet 发现溶菌现象中补体和抗体的作用 5.血清学方法的建立

1900年,P Ehrlich 抗体形成概念, 1897年,P Kraus 沉淀反应 1896年,M von Gruber,HE Durham 凝集反应 1906年,AP von Wassermann 补体结合反应 6.免疫化学的研究 1917年,K Landsteiner 应用人工抗原研究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 1929年,M Heidelberger 抗原抗体反应的定量研究 1934年,JR Marrack 抗原抗体反应格子学说 1938年,AW Tiselius, EA Kabat 血清蛋白电泳技术丙种球蛋白 1942年,JT Freund 佐剂 1941年,AH Coons 免疫荧光技术 1955年,P Grabar 免疫电泳抗体分子不均一性 7.抗体生成理论 1897年,P Ehrlich抗体生成学说 抗毒素分子存在于细胞表面上,当外毒素进入体内后与之特异结合,并刺激细胞产生更多的抗毒素分子,自细胞表面脱落入血流,既是抗毒素。 1930年,F Haurowitz 抗体形成的模板学说 抗体分子结构是在抗原直接影响下形成的,抗原是通过干扰细胞核DNA而间接影响抗体分子的构型。 第三节近代免疫学时期 1.细胞转移迟发型超敏性的成功 1942年,MW Chase证明除体液免疫外细胞免疫的存在 2.免疫耐受现象的发现 1945年,RD Owen 发现天然耐受现象 1953年,RE Billingham,PB Medawar免疫耐受证明, 使免疫学进入生物学时期3.抗体生成克隆选择学说

《医学免疫学》教学大纲

《医学免疫学》教学大纲 (供临床医学本科专业使用) 前言 医学免疫学是医学院校开设的一门基础必修课程,它是主要研究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理解其对机体有益的防卫功能和有害的病理作用及其机制,发展有效的免疫学措施实现疾病预防与治疗目的的一门科学。讲授教材主要包括以下的内容:医学免疫学概论、抗原、免疫球蛋白、补体系统、细胞因子、白细胞分化抗原和粘附分子、MHC及其编码分子、固有免疫应答的组成细胞及其功能、抗原提呈细胞及其抗原提呈、T细胞及其T细胞介导免疫、B细胞及其B细胞介导免疫、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特点及其机制、免疫调节、超敏反应、自身免疫与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缺陷性疾病、移植免疫和肿瘤免疫的理论基础、免疫学基本实验技术。组成免疫系统的器官、细胞、分子遍及全身各处,他们之间相互作用,并非简单的一对一线性关系,而是错综复杂的非线性网络效应,由多种信号转导系统介入,产生各种不同的免疫作用。这形成了免疫学复杂的网络特点。医学免疫学与多门学科相关,如组织解剖、生理生化、分子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病理学以及临床医学,它是一门多学科相互渗透极强的前沿学科。20世纪70年代以来,借助分子生物学发展的成就,现代免疫学在以基因、分子、细胞、整体功能各有不同、互为基础的层次上研究免疫系统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开拓了认识生命奥秘的诸多重要途径。免疫学自身也发展成为生命科学的三大支柱学科之一,同时形成了免疫学又一特点,即知识进展更新快。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紧紧抓住学科特点,使学生站在较高层次上去观察、分析和思考免疫学全貌及内在联系。本大纲内容制定注重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以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为基本内容,以免疫应答为重点,适当介绍临床免疫学基本概念和当前新的知识进展。以期培养学生正确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奠定较坚实的医学免疫学知识。 学分:2.5 总学时: 40 学时理论:30学时实验:10学时 基本要求: 从理论上掌握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各组成部分的免疫学功能、免疫系统应答机制及其相互调节;了解病理状态下免疫系统异常应答机制。 教学方式: 大课讲授基本理论。授课方式包括常规课堂讲授、多媒体影视课件等多种方式,实验课介绍免疫学基本实验技术的原理与应用,课程考核为期末闭卷考试结合实验课实验报告进行综合评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