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适能与健康
关于体适能分类的正确说法

关于体适能分类的正确说法体适能一般分为三类:与健康有关的,称为健康体适能,包括:心肺耐力(心肺适能)、柔韧性、肌肉力量和肌肉耐力(肌肉适能),以及身体组成;而与动作技能有关的,称为运动技能体适能,包括:灵敏性、平衡感、协调性、速度、肌肉爆发力、反应时间等。
1、健康体适能:既与健康有关的体适能,主要包括四个方面:(1)心肺适能心肺适能是指身体摄取氧和利用氧的能力。
通常心肺适能与有氧工作能力是同一词。
心肺适能越强,完成学习、工作、走、跑、跳、劳动时就会越轻松,并能够胜任强度较大的工作,而对较为激烈的运动能够逐步适应。
(2)肌肉适能包括肌肉力量与肌肉耐力。
肌肉的力量是竭尽全力从事抵抗阻力的活动能力。
肌肉强壮有助于预防关节的扭伤、肌肉的疼痛和身体的疲劳。
肌肉耐力是肌肉承受某种适当负荷时运动的重复次数的多少,持续运动时间的长短的能力。
肌肉适能的重要性在于避免肌肉萎缩、松弛。
维持较匀称的身材,有利于防止身体疲劳,减少运动伤害发生,提升身体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3)柔韧性柔韧性是指用力做动作时扩大动作幅度的能力,包括身体各个关节的活动幅度以及跨过关节的肌肉、肌腱、韧带、皮肤和其他组织的弹性和伸展能力(4)身体成分身体成分指组成人体各组织器官的总成分。
总重量为体重,含脂肪成分和非脂肪成分。
体适能与体内脂肪比例的关系最为密切。
脂肪过多,心肺功能的负担就越重,要维持适宜的体内脂肪,就必须注意能量的吸收与消耗的平衡。
(5)人的体脂肪重量占体重的%称体脂百分比,余下的包括骨、水分、肌肉等,称为去脂体重。
体适能的强弱与合理的控制体重和体脂百分比关系密切。
体重得当,体成分适宜是健康的标志。
肥胖给健康带来威胁,体重过轻也不利于健康,对脑力、体力均有负面影响,出现体质虚弱,骨密质较差的现象。
因此,得出衡量健康体适能状况的五大要素为:心肺适能、肌肉适能(包括肌肉力量与肌肉耐力)、柔韧性、身体成分。
2、运动技能体适能包括:灵敏性、平衡感、协调性、速度、肌肉爆发力、反应时间称为六要素。
健康体适能

健康体适能健康体适能健康体适能是指身体健康、体能适宜的状态。
它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需要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也是实现人类长寿、健康生活和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
健康体适能涵盖了身体各项指标,如有氧耐力、肌肉力量、骨骼健康、灵活性、平衡和身体组成等。
这些指标是身体健康的基础,也是进行体育锻炼和各种运动活动的前提。
为了达到健康体适能的状态,我们需要进行适宜的运动和锻炼。
而适宜的运动和锻炼是指科学的、安全的、有效的、有益的、愉悦的运动和锻炼,包括有氧运动、肌肉力量训练、柔韧性训练、平衡训练等不同的锻炼方式。
科学的锻炼可以改善身体各项指标,促进身体的健康发展。
有氧运动是一种有效的锻炼方式,它可以提高心肺功能,增强人体的耐力和抗疲劳能力。
常见的有氧运动包括慢跑、快走、游泳、骑车等。
在进行有氧运动时,我们需要注意身体的适应性和耐受性,以避免过度疲劳和受伤。
肌肉力量训练是指通过增加肌肉负荷来增强肌肉力量和耐久力的锻炼方式。
肌肉力量训练可以通过自身重量、器械、重力等方式进行。
通过肌肉力量训练,可以增强身体的力量和耐力,预防肌肉萎缩,提高身体的新陈代谢。
柔韧性训练是指通过拉伸和放松肌肉来增强身体的柔韧性和伸展度的锻炼方式。
柔韧性训练可以预防受伤和肌肉僵硬,增强身体的协调性和平衡性。
平衡训练是指通过稳定和动态平衡的训练来增强身体的平衡和协调性的锻炼方式。
平衡训练可以预防跌倒和运动伤害,提高身体的运动敏捷性和反应能力。
除此之外,身体组成是健康体适能中重要的一个指标。
身体组成包括身体脂肪率、肌肉率、骨骼质量等。
通过适宜的运动和锻炼,可以有效地控制体脂肪率,增加肌肉率和骨骼质量,达到理想的身体组成比例,保持良好的身体形态和健康状态。
总之,健康体适能是一个长期保持和改进的过程。
我们需要通过良好的生活方式、适宜的运动和锻炼,来达到身体健康和适宜的状态,并且根据不同的个体差异来制定个性化的运动计划。
只有做好每一步,才能在生活中拥有更好的体验和瞬间。
体适能的作用与功能

体适能的作用与功能
体适能是指个人的身体适应能力,包括身体的健康、力量、耐力、敏捷性、协调性等方面。
它对于个人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功能,下面是一些主要的方面:
1. 提高身体健康水平:体适能训练可以增强心肺功能、肌肉力量和耐力,提高身体的代谢水平,预防和控制慢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肥胖等。
2. 增强身体适应能力:体适能训练可以提高身体的适应能力,使身体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身体需求,如长时间的站立、行走、搬运重物等。
3. 提高运动表现:体适能训练可以提高个人的运动表现,如跑步速度、跳跃高度、灵活性等,使个人在各种体育运动和竞技活动中表现更加出色。
4. 改善心理状态:体适能训练可以促进身体产生多巴胺、内啡肽等神经递质,这些物质可以帮助改善心理状态,减轻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提高自信心和幸福感。
5. 延缓衰老过程:体适能训练可以减缓身体的衰老过程,保持身体的年轻状态,预防和缓解因年龄增长而带来的身体问题,如骨质疏松、关节疼痛等。
总之,体适能对于个人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功能。
通过适当的体适能训练,可以提高身体的健康水平、增强身体适应能力、提高运动表现、改善心理状态以及延缓衰老过程,从而使个人在生活和工作中更加健康、自信和活力。
体适能理论 (2)

体适能二、体适能概念?体适能(Physical?Fitness)的定义,可视为身体对生活、活动与环境的综合适应能力,是一种满足生活需要和有足够的能量完成各种活动任务的能力。
三、体适能分类?体适能一般分为三类:与健康有关的,我们称为健康体适能,包括:心肺耐力(心肺适能)、柔韧性、肌肉力量和肌肉耐力(肌肉适能),以及身体组成;而与动作技能有关的,我们称为运动技能体适能,包括:灵敏性、平衡感、协调性、速度、肌肉爆发力、反应时间等。
1、健康体适能:既与健康有关的体适能,主要包括四个方面:⑴心肺适能心肺适能是指身体摄取氧和利用氧的能力。
通常心肺适能与有氧工作能力是同一词。
心肺适能越强,完成学习、工作、走、跑、跳、劳动时就会越轻松,并能够胜任强度较大的工作,而对较为激烈的运动能够逐步适应。
⑵肌肉适能包括肌肉力量与肌肉耐力。
肌肉的力量是竭尽全力从事抵抗阻力的活动能力。
肌肉强壮有助于预防关节的扭伤、肌肉的疼痛和身体的疲劳。
肌肉耐力是肌肉承受某种适当负荷时运动的重复次数的多少,持续运动时间的长短的能力。
肌肉适能的重要性在于避免肌肉萎缩、松弛。
维持较匀称的身材,有利于防止身体疲劳,减少运动伤害发生,提升身体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⑶柔韧性柔韧性是指用力做动作时扩大动作幅度的能力,包括身体各个关节的活动幅度以及跨过关节的肌肉、肌腱、韧带、皮肤和其他组织的弹性和伸展能力。
柔韧性对于提高身体活动水平,维持正确的体姿,减少运动器官损伤,改善动作效果都有重要意义。
⑷身体成分身体成分指组成人体各组织器官的总成分。
总重量为体重,含脂肪成分和非脂肪成分。
体适能与体内脂肪比例的关系最为密切。
脂肪过多,心肺功能的负担就越重,要维持适宜的体内脂肪,就必须注意能量的吸收与消耗的平衡。
人的体脂肪重量占体重的%称体脂百分比,余下的包括骨、水分、肌肉等,称为去脂体重。
体适能的强弱与合理的控制体重和体脂百分比关系密切。
体重得当,体成分适宜是健康的标志。
什麽是健康体适能

1.什麼是健康體適能?
健康、體適能、健康體適能的定義及其要素
1. 健康-除了遠離疾病外,還要有一個優質生活的一個狀態。
理想的健康要在個人遺傳及缺陷限制之範圍內擁有高水平的思想、社交能力、情緒智能、精神生活/信仰及體適能。
2. 體適能-指身體有效及以高效率地操作的能力。
體適能包括健康體適能和運動體適能兩種。
以上體適能的各項要素都是提供我們優質生活的基礎。
3. 健康體適能–指身體適應外界環境的能力,也是身體有足夠的能量去應付日常生活或工作所需以外,並有餘力去享受餘暇活動或應付緊急或突發事情。
4. 健康體適能的組合成份
✓心肺耐力
✓肌肉力量及耐力
✓柔軟度
✓身體的肥瘦組合
✓肌肉神經鬆弛
2.運動裝備
基本上以適合運動的穿著為主,天氣熱實行時可攜帶毛巾,天氣冷或風大應加穿薄外套以維持基本體溫以利血液循環。
3.注意事項
空腹或用餐後不建議運動。
健走是指快步行走訓練時間為四週,再來改為慢跑運動。
以上運動可採分項目來完成、但時間及強度不可改變。
如有不舒的情形、不可勉強完成,因釐清問題再做評估。
4.健康體適能運動處方
想針對體適能不足的我,設計一個健康體適能的處方。
經過體適能檢測
後發現自己的
週的計畫,實行完後再檢測,希望能達預期效果。
美国健康体适能与中国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对比讲解

5 Components of Physical Fitness
1- Cardio respiratory endurance , means to control the response of the nervous system work the heart muscle more efficiently of exercise. Such as the relationship of contraction of muscles to move and change positions cardiac muscle the patient’s head to breathe.
2- Muscular endurance , means the ability to carry out repeated for other activities of the muscle without fatigue or tired soon. Same balance of ourselves. This exercise is a test of muscle is good for fitness to build muscle for endurance.
世界卫生组织(WHO)对体适能的定义为:个人在应付日常工作之余, 身体不会感到过度疲倦,还有余力去享受休闲及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 根据美国运动医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Sports Medicine, ACSM) 的释义,体适能包括:技能体适能(skill-related physical fitness)和健 康体适能(Health-related physical fitness)。健康体适能是与健康有密 切关系的体适能,是心血管、肺和肌肉发挥最理想效率的能力。它不 仅是机体维护自身健康的基础,而且是机体保证以最大活力完成日常 工作、降低慢性疾病危险因素出现的条件,其主要内容有心肺耐力、肌 肉力量和耐力、身体脂肪组成和柔软度等运动生理生化、体育保健、 运动营养、体育康复、运动医学和行为科学的内容。
体适能与健康

体适能与健康之关系(3)
社会结构大幅变化、族群撕裂、冲突与适 应等问题的多重压力环境下,精神病患大 幅增加,年轻人因躁郁所苦而选择自杀者 屡有见,参与规律运动及保持较佳的体适 能情况,对于维持个体心理与生理的健康 有其必要性。
健康体适能五大要素(1)
(一)身体质量指数: 身体质量指数是评估体内脂肪与非脂肪所占比率,
(二)柔软度: 指关节可以活动的最大范围。柔软性佳,
关节活动范围大,协调性及灵活度就好, 肌肉比较不易受伤,运动伤害也可以减少。
健康体适能五大要素(3)
(三)瞬发力: 指反应时间,瞬发力可说是其他体能(速
度、反应时间、敏捷性、肌力、协调性) 的综合表现。反应时间好,应付危机处理 的能力自然较佳。
体适能与健康
体适能的起源(1)
体适能〈physical fitness〉的概念最早 出现于1897年,但作为一门学科真正引起 科学界注意始于Morris〈莫里斯〉的1950 年研究发现:英国公共汽车驾驶员和售票 员在心脏病发生率及危险性的明显差异。
一九五○年,美国政府针对200多万21~35 岁青年进行征兵体检中,发现所召募之新 兵,有90万人因心脏问题无法服兵役。
健康体适能五大要素(5)
〈五)心肺耐力: 包括心脏、肺脏、血管及血液等器官组织系统的
机能,当运动强度愈强、时间愈久时,氧气需求 就愈大,于是呼吸心博会加速以供应更多的氧气, 如果心肺耐力不佳,无法供应心肺系统的负荷, 我们就会上气不接下气,无法继续活动。心肺耐 力强,最大摄氧量增加,骨骼肌内微血管密度增 加,冠状动脉硬化危险因子降低、心律不整、充 血性心脏衰竭、高血压、脑血管病变、外围血管 粥状硬化等获得改善。
身体质量指数简称BMI。身体脂肪的比率愈高,肌 肉的负担就愈大,罹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就会 提高。美国1999年的国家总支出中,医疗费用占6 %,大约有68亿美元是直接消耗与肥胖相关的疾 病治疗上,我国受西式饮食影响甚巨,且身体活 动频率日益降低,肥胖所造成医疗资源负担,亦 是相关单位重视的议题。
体适能概念

体适能概念的详细解释概念定义体适能(Physical Fitness)是指个体在生理、心理、社会各方面都获得良好适应和发展的能力水平。
这是一个包括身体健康、动作技能、力量、速度、耐力、柔韧性等方面的综合概念。
体适能是人体反应机制和适应能力的综合体现,是人体功能和健康的基础。
重要性体适能对个体的生活质量、健康状况、学习能力等具有重要影响,其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健康维护和疾病预防体适能与个体的身体健康密切相关。
适当的体适能水平能够降低患慢性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风险,提高免疫力,维持身体健康。
2. 生活质量提高体适能水平高的人在面对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各种挑战时,更具备身体和心理的稳定性,更能克服各种困难,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满意度。
3. 心理健康的维护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促进荷尔蒙分泌,改善个体心理状态,缓解压力,减轻焦虑和抑郁症状,提升自尊心和自信心。
4. 促进社会交往和人际关系体适能水平较高的个体,更具备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更容易融入社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5. 提高学习和工作能力适当的身体活动和健康体适能水平,不仅可以改善个体的记忆和专注力,提高学习效果,还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创造力。
应用体适能概念在以下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1. 教育领域体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体适能是体育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
学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体适能水平,通过开展适合学生个体差异的体育活动,帮助学生全面发展身体和智力。
2. 医疗领域体适能与健康紧密相关,医疗领域可以通过评估和监测个体的体适能水平,为个体提供定制化的康复计划,加速康复过程,并提供预防和健康管理方面的指导。
3. 公共卫生领域体适能水平是衡量一个社会层面的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公共卫生领域,可以通过调查统计和监测体适能水平,了解社会群体的整体健康水平,为公共卫生政策的制定和健康干预提供科学依据。
4. 运动竞技领域体适能是运动员在竞技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体力活动、体适能与健康
第一节体力活动
一、体力活动的概念与分类
由肌肉收缩引起的导致能量消耗的身体运动。
根据活动形式、强度和目的,体力活动有多种分类方法。
根据肌肉收缩的形式,体力活动可分为静力性运动和动力性运动;根据运动供能的代谢方式,可分为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而根据日常生活来源的背景,常被分为职业性体力活动,交通性体力活动,家务性体力活动和休闲性体力活动4大类。
其中,休闲性体力活动还可进一步竞技运动、娱乐性活动和体育锻炼等。
二、体力活动的测量
体力活动的定量测量涉及到活动强度、活动时间和周活动频率3个基参数,前两者的乘积为体力活动量,而三者的乘积则代表每周的体力活动量。
(一)、体力活动量的直接测量
1、双标水法
2、运动感应器(包括计步器、一维和三维加速感应器)
3、体力活动记录、日志和回顾
(二)、体力活动量的间接测量
1、摄氧量测量
2、心率
3、体温
4、体力活动问卷
三、体力活动与身体健康
根据美国运动医学杂志发布的权威总结报告,运动对于健康的益处主要表现在:第一,增进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的功能(包括增加最大摄氧量,降低非最大运动负荷的心肌耗氧,降低非最大运动负荷时的心率和血压、减少乳酸生成、减少运动过程中的心绞痛现象);第二,减少冠状动脉疾病的危险(包括降低安静状态下收缩压和舒张压、增加血液高密度脂蛋白含量、减少全身脂肪含量、增强葡萄糖耐受和减少胰岛素需求);第三,减少患病率和死亡率;第四,降低焦虑水平和精神沮丧、增强自我健康感觉、保持并改善人体工作能力和运动成绩。
另据其他研究证明,坚持规律运动还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改善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减缓机体的衰老速度,改善糖尿病、骨质疏松、关节炎、精神紧张、焦虑和抑郁等身心疾病的病情,提高睡眠质量,预防骨质增生和恶性肿瘤生成,改善自我形象,提高自我生活满意度和社会适应能力,对社会技巧和认知功能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第二节体适能
一、体适能的概念与分类
世界卫生组织将体适能定义为:“指身体有足够的活力和精力进行日常事物,而不会感到过度疲劳;并且还有足够的精力享受休闲活动,和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
1996年,美国健康与服务部将体适能定义为:“人们所具有的或者获得的与其完成体力活动能力有关的一组身体要素。
我国港、台学者将其定义为:“体适能是指一个人的身体适应生活、运动和环境(如温度、气候变化或病毒等因素)的综合能力”。
我国学者长期以来一直以“体质”一词来表述与体适能类似的的概念,认为体质是人体形态发育、生理功能、心理功能、身体素质的状态及对环境的适应力和对疾病的抵抗力。
这一概念的内涵显然不同于体适能,但是目前国内开展的国民体质检测内容却在性质上与体适能的检测项目较为类似。
尽管体适能的定义各有不同,但是,将体适能视为人类为适应生活需要所应具备的完成各种体力活动的能力,各自的观点是基本一致的。
体适能与人体健康状态、劳动和工作能力以及竞技运动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但体适能各个构成要素对健康、劳动和工作能力以及竞技运动水平的影响并不完全相同。
根据体适能与健康的关系将其区分为竞技体适能和健康体适能。
竞技体适能主要由灵敏性、协调性、平衡性、速度、爆发力和反应时等与运动竞技能力有关的体适能要素组成。
健康体适能主要由那些与人体健康水平密切相关的体适能要素组成,通常包括心血管适能、体脂百分比、肌肉适能和柔韧适能。
(一)、心血管适能
心血管适能反映由心脏、血液、血管和肺组成的血液运输系统向
肌肉运送氧气、能量物质同时维持机体从事体力活动的能力。
是健康体适能中最重要的因素。
由于拥有良好心血管适能的人通常也具有较好的运动耐力和有氧运动能力,因此,心血管适能有时又称为心血管耐力或者有氧适能。
良好的心血管适能,是以充足的精力和能力从事日常活动,防治某些慢性疾病,促进身心健康的基础。
(二)、体脂百分比
是指人体体内所含脂肪占体重的百分比。
身体成分中脂肪成分增加,肌肉成分必然下降。
身体中没有收缩功能的脂肪组织较多,进行各种活动的能力下降,基础代谢水平降低,肥胖症、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脑卒中等慢性疾病发病率增加。
(三)、肌肉力量和耐力
肌肉力量是指骨骼肌收缩时依靠肌紧张来克服和对抗阻力的能力。
肌肉耐力是指骨骼肌维持长时间运动的能力。
对一般人群来讲,身体各肌群的力量应得到适度的、均衡的发展,同时还需要有能够重复多次,或持续一定时间的耐力,这样才能适应日常生活、工作、休闲活动和应付突发事件的需要。
(四)、柔韧适能
是对机体单个关节或者多关节活动范围的测度,通常由骨关节结构和肌肉、韧带以及关节囊的长度和伸展性等因素决定。
良好的柔韧适能,保证肢体有较大的活动范围,可自如地完成各种动作,提高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并在意外的情况下,预防肌肉拉伤、关节韧带扭伤的发生,或减轻损伤的程度。
第三节健康
一、健康的概念
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一个人在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4个方面皆健全”才算健康。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人健康”一词被广为使用。
Jerrold S.Rreenberg等所著《体适能与全人健康》一书特别强调健康的实践性,认为“全人健康”是一种能够不断地和主动地知晓个人存在的健康问题、选择并采取适当措施以达到最佳健康状态的过程,而不只是一个理想中的目标。
为此,也有人根据现阶段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因素,将改善个人健康水平的“全人健康”活动进一步归纳和细化为以下12个方面:参加体力活动、不吸烟、控制性生活、安全活动、压力管理、医疗体验、降低心血管疾病危险性、健康教育、合理营养、精神生活、预防癌症和防止药物滥用。
二、影响健康的因素
影响健康的因素,又称健康决定因素,是指影响和决定个人与人群健康状态的各种条件变化。
(一)、人类生物学因素
人类生物学因素包括遗传、病原微生物和个人生物学特征等。
其中,遗传因素是影响人类健康的一个基本决定因素。
(二)、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其变化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极大。
(三)、生活方式因素
生活方式因素又称行为与生活方式因素,特指人类个体或群体长期受一定文化、民族、社会、经济、风俗、习惯等的影响而形成的一系列生活观念、生活态度、生活习惯和生活制度等,给个人、群体乃至社会的健康带来直接或间接的危害,它对机体具有濳袭性、累积性和广泛性影响的特点。
不良的生活方式是影响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而良好的生活方式则是长寿的重要保证。
(四)、医疗卫生服务因素
医疗卫生服务是指卫生机构和卫生专业人员为了防治疾病,增进健康,运用卫生资源和各种手段,有计划、有目的地向个人、群体和社会提供必要服务的活动过程。
健全的医疗卫生机构,完备的服务网路,一定的卫生经济投入以及合理的卫生资源配置,都对人群健康有促进作用。
除此之外,包括个人收入和社会地位等在内的社会经济环境、婴儿早期生长发育状态、个人卫生习惯、个人健康生活能力和技能等也被看作是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
Welcome !!!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