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体适能与健康的关系
关于体适能分类的正确说法

关于体适能分类的正确说法体适能一般分为三类:与健康有关的,称为健康体适能,包括:心肺耐力(心肺适能)、柔韧性、肌肉力量和肌肉耐力(肌肉适能),以及身体组成;而与动作技能有关的,称为运动技能体适能,包括:灵敏性、平衡感、协调性、速度、肌肉爆发力、反应时间等。
1、健康体适能:既与健康有关的体适能,主要包括四个方面:(1)心肺适能心肺适能是指身体摄取氧和利用氧的能力。
通常心肺适能与有氧工作能力是同一词。
心肺适能越强,完成学习、工作、走、跑、跳、劳动时就会越轻松,并能够胜任强度较大的工作,而对较为激烈的运动能够逐步适应。
(2)肌肉适能包括肌肉力量与肌肉耐力。
肌肉的力量是竭尽全力从事抵抗阻力的活动能力。
肌肉强壮有助于预防关节的扭伤、肌肉的疼痛和身体的疲劳。
肌肉耐力是肌肉承受某种适当负荷时运动的重复次数的多少,持续运动时间的长短的能力。
肌肉适能的重要性在于避免肌肉萎缩、松弛。
维持较匀称的身材,有利于防止身体疲劳,减少运动伤害发生,提升身体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3)柔韧性柔韧性是指用力做动作时扩大动作幅度的能力,包括身体各个关节的活动幅度以及跨过关节的肌肉、肌腱、韧带、皮肤和其他组织的弹性和伸展能力(4)身体成分身体成分指组成人体各组织器官的总成分。
总重量为体重,含脂肪成分和非脂肪成分。
体适能与体内脂肪比例的关系最为密切。
脂肪过多,心肺功能的负担就越重,要维持适宜的体内脂肪,就必须注意能量的吸收与消耗的平衡。
(5)人的体脂肪重量占体重的%称体脂百分比,余下的包括骨、水分、肌肉等,称为去脂体重。
体适能的强弱与合理的控制体重和体脂百分比关系密切。
体重得当,体成分适宜是健康的标志。
肥胖给健康带来威胁,体重过轻也不利于健康,对脑力、体力均有负面影响,出现体质虚弱,骨密质较差的现象。
因此,得出衡量健康体适能状况的五大要素为:心肺适能、肌肉适能(包括肌肉力量与肌肉耐力)、柔韧性、身体成分。
2、运动技能体适能包括:灵敏性、平衡感、协调性、速度、肌肉爆发力、反应时间称为六要素。
体适能的作用与功能

体适能的作用与功能
体适能是指个人的身体适应能力,包括身体的健康、力量、耐力、敏捷性、协调性等方面。
它对于个人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功能,下面是一些主要的方面:
1. 提高身体健康水平:体适能训练可以增强心肺功能、肌肉力量和耐力,提高身体的代谢水平,预防和控制慢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肥胖等。
2. 增强身体适应能力:体适能训练可以提高身体的适应能力,使身体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身体需求,如长时间的站立、行走、搬运重物等。
3. 提高运动表现:体适能训练可以提高个人的运动表现,如跑步速度、跳跃高度、灵活性等,使个人在各种体育运动和竞技活动中表现更加出色。
4. 改善心理状态:体适能训练可以促进身体产生多巴胺、内啡肽等神经递质,这些物质可以帮助改善心理状态,减轻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提高自信心和幸福感。
5. 延缓衰老过程:体适能训练可以减缓身体的衰老过程,保持身体的年轻状态,预防和缓解因年龄增长而带来的身体问题,如骨质疏松、关节疼痛等。
总之,体适能对于个人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功能。
通过适当的体适能训练,可以提高身体的健康水平、增强身体适应能力、提高运动表现、改善心理状态以及延缓衰老过程,从而使个人在生活和工作中更加健康、自信和活力。
体适能测评技术与健康管理的关系

体适能测评技术与健康管理的关系徐峻华1刘云清21奥美之路(北京)技术顾问有限公司2北京体育大学前言社会在进步,生活环境在改变,人们的生活需求与希望,也随着时代的潮流在跟进,所追求的不只是没有疾病,而是能活得更长寿更健康,并且还要活得更有品质、內涵和尊严。
科技的发达造就了人类的文明,使人们在享受文明成果的同时,卻渐渐忽略了人体活动的本能需求。
就医学的发展来看,已从过去的医疗医学进步到现代的预防-医疗-康复的整体医学,而预防重于治疗的口号更突显主动积极促进健康的意义。
所以,重视体适能的发展是顺应时代潮流,使健康得到科学化管理的必经之路。
1体适能概念的形成与发展1.1体适能背景20世纪90年代,由于社会变化,特别是青少年身体活动率急剧下降,社会生活的紧张,使人们的心理产生紧张感,压抑感;运动不足导致肥胖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发病率提高,全民医疗保健费用大幅增加;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及严重的自然环境污染等原因,致使美国体育界的健康、体育、舞蹈组织(简称AAHPERD)于1987年提出一项旨在建立一个能协助体育教师帮助青少年儿童理解终生体育活动的价值和意义,并养成健康行为习惯的教育计划,即体适能健康教育计划。
这项计划的核心内容是与健康有关的知识和方法,主要包括体育活动对改善有氧适能、肌肉力量和耐力、柔软性、身体成分作用的知识和方法,以及营养与体育活动的健康知识。
美国AAHPERD组织这一体适能健康计划的出台,很快在我国的台湾地区和香港的社会及学校中广泛推广。
按照美国(AAHPERD)体适能健康计划,将身体适能作为健康的5个方面完好状态构成因素之一(身体适能Physical fitness,情绪适能Emotion fitness,社会适能Social fitness,精神适能Spiritaul fitness,文化适能Cultural fitness)。
1.2体适能概念及分类世界卫生组织将体适能(physical fitness)定义为:“指身体有足够的活力和精神进行日常事务,而不会感到过度疲劳;并且还有足够的精力享受休闲活动,和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
体适能与健康

体适能与健康之关系(3)
社会结构大幅变化、族群撕裂、冲突与适 应等问题的多重压力环境下,精神病患大 幅增加,年轻人因躁郁所苦而选择自杀者 屡有见,参与规律运动及保持较佳的体适 能情况,对于维持个体心理与生理的健康 有其必要性。
健康体适能五大要素(1)
(一)身体质量指数: 身体质量指数是评估体内脂肪与非脂肪所占比率,
(二)柔软度: 指关节可以活动的最大范围。柔软性佳,
关节活动范围大,协调性及灵活度就好, 肌肉比较不易受伤,运动伤害也可以减少。
健康体适能五大要素(3)
(三)瞬发力: 指反应时间,瞬发力可说是其他体能(速
度、反应时间、敏捷性、肌力、协调性) 的综合表现。反应时间好,应付危机处理 的能力自然较佳。
体适能与健康
体适能的起源(1)
体适能〈physical fitness〉的概念最早 出现于1897年,但作为一门学科真正引起 科学界注意始于Morris〈莫里斯〉的1950 年研究发现:英国公共汽车驾驶员和售票 员在心脏病发生率及危险性的明显差异。
一九五○年,美国政府针对200多万21~35 岁青年进行征兵体检中,发现所召募之新 兵,有90万人因心脏问题无法服兵役。
健康体适能五大要素(5)
〈五)心肺耐力: 包括心脏、肺脏、血管及血液等器官组织系统的
机能,当运动强度愈强、时间愈久时,氧气需求 就愈大,于是呼吸心博会加速以供应更多的氧气, 如果心肺耐力不佳,无法供应心肺系统的负荷, 我们就会上气不接下气,无法继续活动。心肺耐 力强,最大摄氧量增加,骨骼肌内微血管密度增 加,冠状动脉硬化危险因子降低、心律不整、充 血性心脏衰竭、高血压、脑血管病变、外围血管 粥状硬化等获得改善。
身体质量指数简称BMI。身体脂肪的比率愈高,肌 肉的负担就愈大,罹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就会 提高。美国1999年的国家总支出中,医疗费用占6 %,大约有68亿美元是直接消耗与肥胖相关的疾 病治疗上,我国受西式饮食影响甚巨,且身体活 动频率日益降低,肥胖所造成医疗资源负担,亦 是相关单位重视的议题。
体适能测评技术与健康管理的关系

体适能测评技术与健康管理的关系徐峻华1刘云清21奥美之路(北京)技术顾问有限公司2北京体育大学前言社会在进步,生活环境在改变,人们的生活需求与希望,也随着时代的潮流在跟进,所追求的不只是没有疾病,而是能活得更长寿更健康,并且还要活得更有品质、內涵和尊严。
科技的发达造就了人类的文明,使人们在享受文明成果的同时,卻渐渐忽略了人体活动的本能需求。
就医学的发展来看,已从过去的医疗医学进步到现代的预防-医疗-康复的整体医学,而预防重于治疗的口号更突显主动积极促进健康的意义。
所以,重视体适能的发展是顺应时代潮流,使健康得到科学化管理的必经之路。
1体适能概念的形成与发展1.1体适能背景20世纪90年代,由于社会变化,特别是青少年身体活动率急剧下降,社会生活的紧张,使人们的心理产生紧张感,压抑感;运动不足导致肥胖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发病率提高,全民医疗保健费用大幅增加;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及严重的自然环境污染等原因,致使美国体育界的健康、体育、舞蹈组织(简称AAHPERD)于1987年提出一项旨在建立一个能协助体育教师帮助青少年儿童理解终生体育活动的价值和意义,并养成健康行为习惯的教育计划,即体适能健康教育计划。
这项计划的核心内容是与健康有关的知识和方法,主要包括体育活动对改善有氧适能、肌肉力量和耐力、柔软性、身体成分作用的知识和方法,以及营养与体育活动的健康知识。
美国AAHPERD组织这一体适能健康计划的出台,很快在我国的台湾地区和香港的社会及学校中广泛推广。
按照美国(AAHPERD)体适能健康计划,将身体适能作为健康的5个方面完好状态构成因素之一(身体适能Physical fitness,情绪适能Emotion fitness,社会适能Social fitness,精神适能Spiritaul fitness,文化适能Cultural fitness)。
1.2体适能概念及分类世界卫生组织将体适能(physical fitness)定义为:“指身体有足够的活力和精神进行日常事务,而不会感到过度疲劳;并且还有足够的精力享受休闲活动,和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
体适能理论进展与健康关系的相关分析

体适能理论进展与健康关系的相关分析作者:刘华荣廖可人来源:《体育时空·上半月》2017年第03期中图分类号:G80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7)03-000-01摘要体适能是反映人体各项器官对外界环境适应力的重要概念,是衡量人体机能各项素质的重要指标,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推理等科学研究方法探讨了体适能相关理论,分析了体适能与健康的关系,从而进一步提出体适能的研究发展趋势,对今后开展大规模的过敏体质测试和健康促进活动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关键词体适能健康关系分析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发现,在当今的生活背景下,属于现代文明病的发病率不断提升,营养过剩以及饮酒过量等造成的疾病成为健康的阻碍因素。
许多国家组织的对体质等方面进行大量的投入和研究。
我国处于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的阶段,要促进社会的稳定发展就必须要注重人们素质的提升,国民素质是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推动生产力进步的重要力量。
对体适能概念的研究与讨论,以及对与健康关系的分析,都为适应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和社会文明的进步,预防现代文明病有重要的意义。
一、体适能的概念与发展(一)体适能的提出体适能概念的出现最早是在美国,英文名称为Physical Fitness,是AAHPERD(美国体育界的健康、体育、舞蹈组织)于1987年提出体适能健康教育计划,重要致力于研究与健康有关的知识和方法。
而欧洲学者对体适能的认识倾向于:工作能力或身体适应性。
我国的台湾和香港地区最早把fitness解读为体适能,并且对何为体适能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即:“是指当身体处于没有慢性疾病侵扰,而且精力充沛,有足够的体力和信息应付工作的挑战及突发的紧急状况,并有余力享受闲暇的娱乐生活等状态下,这就能说明这个人有较好的体适能。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体适能的定义是:“身体有足够的活力和精神进行日常事务,而不会有过度疲惫,还有足够的精力享受余暇活动和应付突发的紧急事件的能力。
体能与健康

体能与健康所谓体能,就是人体对环境适应过程所表现出来的综合能力,健康体能以增进健康和提高基本活动能力,也就是综合免疫力。
所谓健康,就是指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
体能训练有好多好处,尤其对于身体健康。
1.增强身体素质(1)促进肌肉发育:体适能课程可以给少儿带来一定的运动量。
课程进行时,全身的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更加旺盛,全身肌肉因运动变得更加结实。
(2)促进骨骼的发育:体适能课程活动会刺激骨膜的反作用,使骨骼的发育更加旺盛,从而更加的坚固。
(3)促进器官发育:体适能课程活动调动起全身的主要器官,代谢更加旺盛,器官功能提升更加迅速。
(4)改善感统失调:通过体适能课程中针对性训练可有效并快速改善儿童的感统失调问题。
2.开发大脑加速智力发育通过调查研究,少儿体适能运动素质是与儿童智力呈正相关关系,例如速度、力量和专注力与学习成绩呈正相关关系的。
儿童的智力和学习成绩与少儿体适能的专项课程例如力量与爆发专题,反应力、速度和耐力专题,协调专题,灵敏专题和平衡专题等课程训练有着相互促进的关系。
3.提高整体健康水平(1)矫正儿童体态:体适能课程对儿童体态有一定的调节作用,运动中强化儿童的肌肉组织,给予骨骼更大的支撑力,获得更好的体态。
(2) 培养良好的运动习惯:体适能课程可养成儿童活动前做准备运动的习惯,保持运动的节奏,减少受伤的概率。
(3)提升儿童整体健康水平:通过体适能课程不仅提高了身体素质与智力,还能提高其自身的体适能值,使其更从容的面对日常的学习与生活。
4.训练能强化心脏有氧运动是指运动身体的大肌肉群,使心脏持续加速跳动几分钟(如跑步、蹬车和游泳)。
通过一次次的有氧运动,氧气被输送到肌肉。
结果是,心脏变得更加强壮,做事时更有效率,不会很容易就感到疲劳或气喘吁吁。
5.训练能增强肌肉锻炼能使肌肉更加强健,这样能给关节更好的支持,使人不易受伤。
下列锻炼方式能增强胳膊和腿部的肌肉:跳绳、游泳、跑步、骑车和单排轮滑。
浅析儿童体适能训练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

浅析儿童体适能训练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随着人们对儿童健康的关注不断增加,儿童体能训练作为重要的健康管理方式逐渐受到了人们的重视。
儿童体适能训练对儿童的成长发育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能够帮助儿童提高体能水平,增强身体素质,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本文将就儿童体适能训练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进行浅析。
儿童体适能训练能够促进儿童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
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通过科学的体适能训练,可以促进骨骼和肌肉的发育,提高心肺功能,增强肌肉力量和耐力等。
这些都是身体素质的重要方面,对于儿童的生长发育来说至关重要。
通过适当的训练,可以帮助儿童形成良好的体态和姿势,预防和改善儿童的过重、低体力、低免疫力等健康问题,保持身体的健康状态。
儿童体适能训练对儿童的认知发展和学习能力有着积极的影响。
研究表明,适量的体能训练可以提高儿童的专注力、记忆力和反应能力,有利于儿童的学习和智力发展。
运动可以促进大脑皮层的发育,增强脑细胞之间的连接,有利于儿童大脑功能的全面发展。
体能训练还可以帮助儿童释放压力,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有利于儿童心理健康的提升。
适当的体能训练可以帮助儿童更好地适应学习生活,提高学习效率。
儿童体适能训练能够培养儿童的良好运动习惯和自律能力。
在童年时期,通过体能训练,可以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培养自觉参与体育锻炼的意愿,增强对体育锻炼的兴趣。
这对于不良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模式有着积极的改善作用,有利于培养儿童的良好自制和自律能力,为其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儿童体适能训练对于提高儿童的抗压能力和社交能力也有重要意义。
在体能训练中,儿童需要面对不同的挑战和压力,需要克服困难和挫折,培养意志力和毅力。
这有利于提高儿童的抗压能力,使其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压力和困难。
体能训练也是一种团体活动,能够促进儿童与他人的合作和交流,培养团队意识和社交能力,有利于提高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述体适能与健康的关系
现代社会人们更加关注健康,而体适能,这一体育健康教育的外来术语,已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融入了我国体育健康教育领域。
对于体适能概念的解释则五花八门。
有的认为是“体能”,有人认为是“身体素质”,有的则认为就是“健康”。
体适能这一体育健康新概念,已极大地影响了我国体育教育和健康观念,促使人们对体育的观念快速转变。
对一般人而言, 他们关心的是促进健康、预防疾病并增进日常生活工作效率所需的体适能, 即健康体适能。
以下就简单介绍体适能与健康及其关系,以便人们能更好的理解体适能和健康。
1 体适能
体适能(physical fitness 或fitness), 是指个人能力足以胜任日常工作以外,还能有余力享受休闲,及能够应付突如其来的变化及压力之身体适应能力。
也可以说是身体适应外界环境能力之简称。
美国运动医学学会认为体适能包括健康体适能和技能体适能。
1.1 健康体适能顾名思义,与健康有密切关系的体适能,它不仅是机体维护自身健康的基础,还是机体保证愉快完成日常工作和降低慢性疾病发生的前提,其主要内容如下(身体成分:即人体内各种组成成分的百分比,身体成分保持在一个正常百分比范围对预防某些慢性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等有重要意义,肌力和肌肉耐力(肌力是肌肉所能产生的最大力量,肌耐力是肌肉持续收缩的能力,是机体正常工作的基础;心肺耐力(又称有氧耐力,是机体持久工作的基础"被认为是健康体适能中最重要的要素;柔软素质(是指在无疼痛的情况下,关节所能活动的最大范围,它对于保持人体运动能力,防止运动损伤有重要意义。
1.2 技能体适能包括灵敏、平衡、协调、速度、爆发力和反应时间等,这些要素是从事各种运动的基础,但没有证据表明它们与健康和疾病有直接关系。
1.3 体适能的评价近年来有人提出以体适能商来评价体适能,体适能商是健康体适能商与技能体适能商的综合反映。
体适能商的得分是两着之和,即健康体适能和技能体适能各占50%为记分依据,也就是说,手、肌力、肌耐力、柔韧度、心肺耐力及体脂百分比等项健康体能的总分为50,每一个分项的平均得分为10,灵敏、平衡、协调、速度、爆发力和反应速度等6项运动。
体能的总分也是50,每个分项的平均得分为8.33,健康体适能商和技能体适能商之和越高,则代表健康与运动的身体机能越好。
在运动处方中,体适能商常被用作为安排运动负荷和运动项目的参考。
2 健康
2.1 健康的定义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的解释,健康不止是没有疾病,而是个人可拥有一个好的身体、心智及社交圈子(social well-being)。
而近年健康的概念更包括:完全健康概念(Holistic Concept of Health) 。
2.2 健康的研究内容国内外许多学者对健康的内容进行了研究,健康研究的5要素1)有身体健康不仅是躯体健康,还包括良好的身体素质;2)情绪健康即情绪的稳定性,包括个体应对日常生活中人际关系和环境压力的能力,当然偶尔的情绪波动属正常;3)智力健康,即在学习和生活中大脑始终保持在活跃状态;4)精神健康,不同宗教、不同文化和国籍的人有不同的内容,主要包括理解生活的目的及关心和尊重所有生命体的能力;5)社会健康即有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以上5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如身体不健康引起情绪不健康、精神不健康导致身体、情绪和智力的不健康。
2.3 亚健康世界卫生组织(WHO) 认为,亚健康状态是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临界状态,是指机体在内外环境不良刺激下引起心理、生理发生异常变化,但尚未达到明显病理性反应的程度。
从生理角度来讲,就是人体各器官功能稳定性失调尚未引起器质性损伤。
在此状态下如能及时调控,可恢复健康状态,或则会发生疾病。
“据国内外有关统计证明,健康人群仅占人群总数的15 % ,亚健康状态人群占人群总数的70 %。
处于亚健康状态者知识分子高于其他人员;40 岁以上者高达78 %”。
3 体适能与健康的关系
从概念来看,体适能是指身体适应生活、运动和环境等因素的应变能力。
健康是指身体、精神和社会的完好状态,与体适能相比,这种三维健康观强调了社会适应能力。
体适能研究内容包括健康体适能和技能体适能。
健康则包括身体健康、情绪健康、智力健康、精神健康和社会健康5个方面。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健康是一种“状态”,体适能是一种“能力”,健康和体适能的关系就是“状态”与“能力”的关系。
“状态”决定“能力”,也就是说,身体处于健康状态时,体适能就好,身体处非健康状态时,则体适能则差。
4 体适能与现代健康观念
近年来人们患慢性病者日益增多,校园内肥胖的学生到处可见,显示了人们的体能与健康水平在逐渐衰退,此现象所潜伏的危机是否能提醒全国民众的健康意识,这不但是个人正视体适能的契机,同时也是政府提升人们体适能刻不容缓的当务之急。
现代先进的医学领域也趋向预防医学的研究发展,而人们对身体健康的促进也应健立起个人的健康生活观念,以适应现今社会型态的变迁。
尤其在充满紧张压力的工商社会,生活步调紧凑而繁忙,于是长期缺乏足够的运动量是一般民众的通病,也是导致基本体能衰退的原因。
因此,健康体适能的推展是充分急需而逼切,这关系到全民的健康,人们体力式微的重大问题。
可见全民运动是时势所趋,因为运动对健康促进是不容忽视的重要条件,运动对健康的充分必要性是实践全民健康的基础,而健康体适能是运动成果的指标。
良好体适能是代表人类活动的一种能力,也是为了适应生活环境的一种基本适能。
根据“进化论”及“用进废退”学说:人类若不能善用身体及维持体适能而任其退化,在进化的洪流中,将无法适应生活环境变迁的考验,势必终被环境所淘汰。
因此,人类生命的延续与体适能的提升是息息相关,而维持健康的体适能是人人在生活中应有的正确认知及责任。
现代人的文明病并非由细菌或病毒所引起的而是一种由生活上的压力与紧张,以及营养的失调,再加以缺乏运动,长久累积而来的代谢病。
诸如心肺疾病、血管硬化、中风、高血压、糖尿病、肾脏病、肥胖症、腰背及关节之疼痛等等。
无一不影响或威胁到个人的健康状况,以及身体活动的机会减少,致使体能逐渐衰退而失去抵抗的力量。
这些病因的来由,皆是长期缺乏运动,导致心肺功能衰弱而影响血液循环的通畅及摄氧量的不足,自然与心脏、血管、高血压、中风之疾病有相关性;肌肉活动不足致使肌力及肌耐力衰退;加以姿势不良的长期坐式生活,难免腰背酸痛、腰脊异常不名原因之不舒服感;关节缺乏活动失去原有的软柔性而硬化,故关节活动角度萎缩,不够润滑而易于受伤。
诸如此类的症兆造成个人活动机动性缓慢,肥胖的形成也就其来有自;而附加产生的肥胖症候群将是挥之不去的阴影。
再则,心理上的压力、紧张因素更是使这些文明病雪上加霜,精神上的影响使生理性病情的恶化也就难于避免的事。
所以,缺乏健康体适能的基础,体能衰退事小,若连健康也亮起红灯事态则大,为挽救日渐衰退的体能,确保身体的健康,运动是唯一的良方。
因为适度的运动可强化人体生理机能,以及纾解紧张的心理压力,对现代繁忙的工商社会而言,无非是
一针强心剂。
在已开发国家中,虽然医学与医疗科技大大地改善了儿童的健康,免于传染病的危害及延长了人们的寿命。
但文明的进步也带来了危害健康的因素,这种矛盾现象显示了健康的基础并非建立在医疗科技的文明发展上。
然而,许多危害健康有关的因素,事实上是来自于自己本身;试想一个从小不爱运动的儿童,待其行为及特性养成习惯后,长大成人的他,依然会沿袭固有的生活习性,形成个人的人格特质。
所以不爱运动的儿童将可能变成不爱运动的成人,肥胖的儿童也正孕育丰富的脂肪细胞为将来肥胖因素提供了良好的肥胖条件。
相对地,运动对于促进健康及体适能的提升,甚至对于某些退化性慢性病的预防,都有正面的影响,因运动而改善健康的利益,这是不争的事实,同时也经运动生理学家科学研究所证实。
因此,一个不爱运动的儿童却早已为自己种下危害健康的因子。
5 小结
体适能健康观念,是一种为适应当代社会逐步高度文明化,以及社会生活的快节奏化,为预防所谓“文明病”保持身心健康而提出的一种健康理论。
我国港台同胞将近十多年的实践证明,它是当今社会体育与健康教育的一条新路子。
我国学者根据我国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将体适能概念引进教科书,是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的重要举措。
所以我们要坚持体育锻炼促进健康,提高我们的健康体适能,更好的享受我们的康盛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