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贼解剖观察

合集下载

深海探索巨型乌贼

深海探索巨型乌贼

深海探索巨型乌贼巨型乌贼巨型乌贼,又称大王乌贼、首席乌贼、霸王乌贼,为世界上存活的最大的无脊椎动物,为软体动物头足类乌贼目中最大的一类。

生活在深海,自18世纪首次发现并获取研究样本以来,由于发现的样本较少且多残缺,对于其生活习性也知之甚少,学术界尚无法就定种达成一致。

“大乌贼”一般最大可以长到18米长,900公斤重,它的性情极为凶猛,以鱼类和无脊椎动物为食,并能与巨鲸搏斗。

引言介绍在很多人的眼中,深海巨型乌贼是终极隐居者,人们推测它们一生中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深海的黑暗中度过的。

它们只是在死后或垂死之时才浮出水面,或者被海潮冲到岸边才被人发现。

但等人们发现它们的尸体时,这些尸体要么因腐败而残缺不全,要么已被海洋中的食肉动物啃得支离破碎。

因此,毫不奇怪,自这种动物正式被科学家们确认,130年过去了,人们对它的了解依然还是少得可怜。

一位世界著名的巨型乌贼研究者甚至风趣地说,我们对恐龙的了解要比对巨型乌贼的了解多得多。

首次发现巨型乌贼1873年,巨型乌贼在纽芬兰附近的“葡萄牙”海湾首次被发现,当时一艘小船行驶到一个叫“葡萄牙”的小海湾时,船员皮克发现一个大家伙正漂浮在离岸边不远的水面。

他们想看个究竟,于是划船过去。

开始,皮克以为那是一艘沉船的残骸,试图把它拉上船。

不料,这团大家伙突然活动起来,并甩出一条长长的触须缠住了长达6米的小船,还用它那大得吓人的大啄猛啄船体,另一短肢则牢牢地靠住小船。

接着,这头怪物拖着小船往海底下沉。

此时,船员汤米表现出了非凡的镇定,他立即从船舵的位子上跳起来,抓起一把斧子砍断了怪物的长须和短肢。

被砍下的那条长触须被带给了当地一位业余博物学家摩西·哈维牧师。

经过仔细辨认后,哈维认为这条长5米、周长达1米的触须来自乌贼家族某一未知成员。

哈维在向外界介绍这条触须时这样写道:“我现在是动物世界罕见动物样本的拥有者。

这个样本是神秘章鱼旧时对巨型乌贼的称呼的一条真正的触须。

关于它们的存在,博物学家已经争论了几个世纪。

动物的细胞和四大组织

动物的细胞和四大组织

实验1 动物的细胞和四大组织一、实验目的1、了解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2、了解四大类组织的结构与功能;3、了解细胞有丝分裂各期的特点;4、掌握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

二、实验材料人口腔上皮、疏松结缔组织、血液组织(活蛙或蟾蜍)、横纹肌(蝗虫浸制标本)、有丝分裂永久制片、复层扁平上皮、透明软骨、平滑肌及神经组织4种组织的切片。

0.1%及1%的亚甲蓝、0.7%及0.9%的NaCl溶液。

三、操作及观察1、人口腔上皮细胞:2、疏松结缔组织:胶原纤维束,弯曲成波浪状;弹性纤维细而具分枝,不成束,无波浪状弯曲。

3、血液组织:红细胞呈扁椭圆形,单个细胞为黄色,但血液组织为何呈红色?红细胞侧面呈何形状?4、肌肉组织:四、示范1、细胞的有丝分裂观察:2、复层扁平上皮组织的观察:3、软骨组织观察:4、平滑肌的观察:5、神经组织的观察五、注意事项1、做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注意必须将从颊部刮下的细胞在载玻片上涂得薄而均匀。

滴加0.9%的氯化钠液不宜过多,恰在盖波片之下为宜。

2、做疏松结缔组织装片时,用解剖针将取下的组织必须在一小滴生理盐水将其展开成薄片。

3、做横纹肌装片时,将取下的一小束肌肉放在载玻片上加一滴水,必须在水中用解剖针顺着肌纤维仔细分离,分得越细越好。

4、在做临时装片时,必须用镊子铗着盖玻片放置。

六、作业1、绘人口腔上皮细胞(2~3个,其中1个详绘)图。

实验2草履虫一、实验目的1、通过草履虫的形态结构与各种细胞器的观察,了解原生动物的主要特征;2、掌握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3、了解草履虫的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

二、实验材料草履虫培养液、显微镜、5%的冰醋酸、载玻片、盖玻片、镊子、棉花和吸水纸等。

三、实验操作及观察1、草履虫临时装片的制作:2、观察内容:外形、纤毛、前后端、运动方式、内质与外质、刺丝泡、表膜、口沟、胞口与胞咽、食物泡与伸缩泡、大小核等。

四、示范1、草履虫无性生殖的观察:2、草履虫接合生殖的观察:五、注意事项1、作临时装片时,棉花应使纤维之间的孔隙大小较均匀,棉花的量要少;2、观察纤毛、刺丝泡、和伸缩泡时,光线应暗些。

乌贼解剖观察

乌贼解剖观察

实验7 河蚌、乌贼解剖观察一、实验目的通过对背角无齿蚌和乌贼的外形及内部解剖观察,了解软体动物门瓣鳃纲和头足纲动物的一般结构特征,以及它们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

二、实验材料1.背角无齿蚌、乌贼的活个体。

2.河蚌鳃切片、外套膜切片、贝壳磨片、钩介幼虫装片。

三、实验器具与药品显微镜、解剖镜、放大镜、解剖剪、眼科剪、解剖刀、解剖针、各种镊子、解剖盘、蜡盘、大头针、吸水纸等。

四、实验内容与操作(一)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的外形观察和内部解剖1.外形观察河蚌在泥沙中营底栖生活,只有蚌体后部露出泥沙的外面,身体柔软,由两片完全对称的贝壳保护。

贝壳的前端钝圆,后端稍尖,背面铰合(称铰合部),腹面分离。

当河蚌处于生活状态时,可见其前端腹方伸出足,后端伸出入水管和出水管(图7-1)。

图7-1 河蚌外形(自江静波等)壳顶 为贝壳近前端背面稍隆起的部位,也是贝壳最先形成部分。

韧带 位于壳顶后方的铰合部,为一富有弹性的黑褐色角质物。

生长线 由壳顶至腹缘有许多以壳顶为中心的环状纹。

2.内部解剖 以左手持蚌,使左壳(从贝壳后端向前看,位于壳顶左侧的壳)朝上,右手持解剖刀柄(或解剖剪)从两壳腹面合缝处平行插入壳内,转动刀柄(或解剖剪)撑开两壳,再用镊子柄代替刀柄(或解剖剪)固定之,取出解剖刀(或解剖剪)(图7-2)。

用刀柄先分离贴附在左壳内的外套膜,再把刀锋伸进左壳与外套膜之间,紧贴贝壳切断前、后闭壳肌。

揭开左壳,可见到壳内前端有肌痕三个,最大的为前闭壳肌痕,在其内侧背方较小的是前缩足肌痕、腹面的是伸足肌痕;壳后端有肌痕二个,大的为后闭壳肌痕,其内侧背方较小的为后缩足肌痕。

另外有一条与腹缘平行的曲线痕为外套膜肌痕(即外套线)(图7-3)。

河蚌的头部退化,软体部分主要包括外套膜、足、鳃和内脏团,可依次观察。

图7-2 河蚌的解剖(揭壳方法)(自袁蔚文)图7-3 河蚌软体部的外形(自江静波等)(1)外套膜和外套腔去壳后可见紧靠于两壳内侧呈半透明膜状构造的为外套膜,其背面与内脏团皮肤相连,腹面游离;其后缘增厚合抱形成入水管(较大、边缘锯齿状)和出水管(较小、边缘平滑),水流由靠腹面的入水管流入,从背面的出水管流出。

无脊椎动物解剖

无脊椎动物解剖

无脊椎动物解剖、观察中一些注意要点陈建秀一、蚯蚓解剖、观察注意要点1. 剪开体壁的部位沿身体背面、略偏离背中线处,从肛门(或体中部)到前端剪开体壁。

大多数无脊椎动物均从背面解剖,为什么?为何要略偏离背中线?——避开背血管2. 剪开体壁时,刀尖应微微上翘以防戳破消化道壁——泥沙外溢,影响观察;动物解剖时均应注意的要点——避免伤及内部器官。

3.细心切断隔膜与体壁之间的联系,或剪除部分隔膜,特别是体前部肌肉质很厚的隔膜;4.将体壁尽量向外侧拉伸,使两侧体壁完全平展;才可能观察到内部器官。

5.以大头针固定体壁于蜡盘上左右两边大头针应交错排列,针头向外倾斜;一则牢固,又避免妨碍操作、遮挡视线;6.水分控制开始时标本含水过多,可以干棉球、吸水纸吸取多余水分,以免水面反光而观察不清;观察时间过长,标本易干燥萎缩,应适时以湿棉球湿润标本。

7.体节的确定方法由于蚯蚓体节多、体表还有体环存在,体节的计数比较困难。

故寻找、观察内部器官时,可通过醒目的标志物来确定内部体节。

储精囊2对大而醒目,位于第XI、XII体节内消化道背面,可作为确定内部体节的标志物。

8.观察难点1:精巢囊(内含精巢、精漏斗);卵巢、卵漏斗等构造●精巢囊:X、XI节最后方,本体节后方隔膜之前;●卵巢:XIII节最前方,本体节前方隔膜之后壁上;●卵漏斗:XIII节最后方,本体节后方隔膜之前;三者均位于消化道之下,身体最腹面,紧贴神经索两侧;被隔膜遮挡,必须将隔膜拉开才能观察到!9.观察难点2:脑及神经系统●脑:位于咽部背面前部,被绒毛状咽头小肾管所包围;●围咽神经:2条,细,易断;●腹神经索:1条,双股。

二、河蚌解剖、观察注意要点1. 开壳:翘开双壳●用解剖刀柄自两壳腹面中间合缝处平行插入,轻轻扭转刀柄,将两壳撑开,再插入镊子柄取代刀柄,取出解剖刀。

●若用开壳器来翘开双壳,则容易、方便。

2. 分离外套膜以解剖刀的背面轻轻、逐步将紧贴一侧贝壳内面的外套膜与壳分离;3. 切断闭壳肌以解剖刀的刀锋紧贴贝壳,逐步切断位于前、后端近背缘处联合两壳的闭壳肌,便可揭开贝壳。

动物学实验——精选推荐

动物学实验——精选推荐

实验一淡水水螅和涡虫外部形态及内部构造比较一.实验目的与要求通过对水螅和涡虫的观察,比较两胚层和三胚层动物的异同;分析它们的进化程度。

二.实验用具与药品显微镜等。

三.实验材料水螅的身体横、纵切片、卵巢切片、精巢切片、出芽切片标本;涡虫整体装片,横切片等。

四.操作与观察(一)水螅切片的观察:取水螅纵切、横切等玻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识别外胚层和内胚层中的各种细胞、卵巢和精巢,有无芽体。

(二)涡虫玻片的观察:观察内容:1.观察横切片,了解三个胚层的构造。

2.观察整体装片,了解:(1)消化系统:呈倒音叉形,一前二后形成三条主支。

每一条主支又分成许多小的侧分支,分布于全身各处。

各主支和分支的末端均为盲管,三主支会合于身体前1/3处,并与咽相连。

(2)生殖系统:雌性有卵巢1对,深色,呈圆形,位于身体前端两侧眼点的后方腹面。

雄性的精巢呈小泡状,数目很多,位于身体两侧,与输卵管平行分布。

五.作业:1.绘制水螅纵切面图,标出各类细胞的名称。

2.绘制涡虫的整体装片图,并标出各部分名称。

3.参考资料,比较水螅和涡虫在身体构造上的主要不同点。

实验二蛔虫和蚯蚓的比较解剖(线虫动物门和环节动物)六.实验目的与要求了解蛔虫和蚯蚓的形态结构,比较它们在进化水平上的不同;学习动物的解剖方法。

七.实验用具与药品解剖镜、放大镜、剪刀、蜡盘、镊子、培养皿、大头针、解剖针、吸水纸等。

八.实验材料蛔虫浸制标本,蚯蚓浸制标本。

九.操作与观察(三)外部形态观察:蛔虫:取雌、雄蛔虫各1头,置于蜡盘中,先观察其外部形态、虫体大小。

可见身体呈圆柱形,中部较粗,向两端逐渐变细,虫体表面具有环纹,体壁半透明。

雌雄异体,雄虫较小,末端向腹面弯曲。

1.头部:中央为口,口周围有三片唇,呈“品”字形排列。

背面一个稍大,为背唇,腹面两个较小,为腹唇。

2.体线:虫体两侧个有一条粗大而明显的侧线,颜色较暗。

腹线白色,也能看清。

背线较细,只隐约可见。

3.排泄孔:在口后约2 mm处的腹线上(不易看清)。

乌贼外形及内部解剖

乌贼外形及内部解剖

实验7 河蚌、乌贼解剖观察一、实验目的通过对背角无齿蚌和乌贼的外形及内部解剖观察,了解软体动物门瓣鳃纲和头足纲动物的一般结构特征,以及它们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

二、实验材料1.背角无齿蚌、乌贼的活个体。

2.河蚌鳃切片、外套膜切片、贝壳磨片、钩介幼虫装片。

三、实验器具与药品显微镜、解剖镜、放大镜、解剖剪、眼科剪、解剖刀、解剖针、各种镊子、解剖盘、蜡盘、大头针、吸水纸等。

四、实验内容与操作(一)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的外形观察和内部解剖1.外形观察河蚌在泥沙中营底栖生活,只有蚌体后部露出泥沙的外面,身体柔软,由两片完全对称的贝壳保护。

贝壳的前端钝圆,后端稍尖,背面铰合(称铰合部),腹面分离。

当河蚌处于生活状态时,可见其前端腹方伸出足,后端伸出入水管和出水管(图7-1)。

图7-1 河蚌外形(自江静波等)壳顶 为贝壳近前端背面稍隆起的部位,也是贝壳最先形成部分。

韧带 位于壳顶后方的铰合部,为一富有弹性的黑褐色角质物。

生长线 由壳顶至腹缘有许多以壳顶为中心的环状纹。

2.内部解剖 以左手持蚌,使左壳(从贝壳后端向前看,位于壳顶左侧的壳)朝上,右手持解剖刀柄(或解剖剪)从两壳腹面合缝处平行插入壳内,转动刀柄(或解剖剪)撑开两壳,再用镊子柄代替刀柄(或解剖剪)固定之,取出解剖刀(或解剖剪)(图7-2)。

用刀柄先分离贴附在左壳内的外套膜,再把刀锋伸进左壳与外套膜之间,紧贴贝壳切断前、后闭壳肌。

揭开左壳,可见到壳内前端有肌痕三个,最大的为前闭壳肌痕,在其内侧背方较小的是前缩足肌痕、腹面的是伸足肌痕;壳后端有肌痕二个,大的为后闭壳肌痕,其内侧背方较小的为后缩足肌痕。

另外有一条与腹缘平行的曲线痕为外套膜肌痕(即外套线)(图7-3)。

图7-2 河蚌的解剖(揭壳方法)(自袁蔚文)图7-3 河蚌软体部的外形(自江静波等)河蚌的头部退化,软体部分主要包括外套膜、足、鳃和内脏团,可依次观察。

(1)外套膜和外套腔去壳后可见紧靠于两壳内侧呈半透明膜状构造的为外套膜,其背面与内脏团皮肤相连,腹面游离;其后缘增厚合抱形成入水管(较大、边缘锯齿状)和出水管(较小、边缘平滑),水流由靠腹面的入水管流入,从背面的出水管流出。

乌贼外形及内部解剖

乌贼外形及内部解剖

河蚌、乌贼解剖观察一、实验目的通过对乌贼的外形及内部解剖观察,了解头足纲动物的一般结构特征,以及它们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

二、实验材料浸制的乌贼三、实验器具与药品显微镜、解剖镜、放大镜、解剖剪、解剖刀、解剖针、镊子、解剖盘、蜡盘、大头针、吸水纸等。

四、实验内容与操作乌贼(Sepiasp)的外形观察和内部解剖1.外形观察乌贼体略呈椭圆形,分为头、颈和躯干三部分,足特化为腕和漏斗头部圆筒形,两侧各有一发达的眼,口位于头部前端中央,口周围环生5对带数列吸盘的腕,其中第4对较细长,称为触腕。

雄性个体左侧第5腕近端部略收缩,吸盘变小,乌贼的外形乌贼的解剖方法特化为茎化腕。

颈部 较狭小,腹面中央紧贴一圆锥形漏斗,其宽大部分开口于外套腔。

躯干部 囊状,其外围的肌肉质体壁为外套膜,在靠近颈部处游离成一宽大开口与外界相通。

外套膜内壁与漏斗相对部分各有两片软骨,构成一闭锁器。

躯干部两侧各有一肉质鳍。

贝壳被背侧外套膜包裹,质地疏松,呈白色纺缍形,俗称海螵蛸。

2.内部解剖持剪刀沿外套膜腹面中央剪开,用大头针固定在蜡盘上,依下列顺序解剖观察(1)外套腔 剪开外套膜所见的空腔,可见各器官系统位于其中。

(2)呼吸系统 羽状鳃1对,位于外套膜背前方两侧内壁。

(3)生殖系统 雌、雄异体,一般雌体较大。

雌性生殖器官 卵巢1个,略呈心形,位于身体后端囊状生殖腔中,成熟时充满浅黄色圆形卵粒;输卵管自生殖腔左前方发出,生殖孔开口于外套腔内;在输卵管末端近生殖孔处金乌贼外套腔中的各器官(雄性)有一椭圆形的输卵管腺,在卵巢的前方腹面有梨形的缠卵腺和副缠卵腺(较小)各1对。

雄性生殖器官 精巢1个,白色略呈心形,位于体后生殖腔中;输精管自生殖腔左侧发出,迂迴曲折,用镊子分离其表面的结缔组织,可见输精管还包括一膨大的储精囊和接其后面的长形前列腺、瓶状精荚囊及细长的阴茎,最后以生殖孔开口于外套腔中。

(4)排泄系统 肾脏1对,透明囊状,位于内脏团的中部、直肠的两侧,各以一对排泄孔开口于外套腔中。

实验乌贼的外部形态和内部解剖软体动物门

实验乌贼的外部形态和内部解剖软体动物门

实验乌贼的排泄系统包括肾脏和输尿管。肾脏用于过滤血液中的废物,
输尿管将尿液排出体外。
神经系统

实验乌贼的脑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大脑负责处理感觉和运动信息,小脑负责 协调运动,脑干负责控制基本生命活动。
神经节
实验乌贼的神经节包括脑神经节、内脏神经节和体神经节。脑神经节负责处理感 觉信息,内脏神经节负责控制内脏器官的功能,体神经节负责控制肌肉的运动。
双壳类
如扇贝、蛤蜊等,具有两片贝 壳。
腹足类
如蜗牛、海螺等,具有一个螺 旋形的壳。
头足类
如章鱼、墨鱼等,具有一个或 多个硬壳。
其他类群
如钉螺、钉贝等。
软体动物门的地理分布和生态习性
地理分布
软体动物广泛分布于海洋、淡水和陆 地环境中。
生态习性
不同种类的软体动物具有不同的生态 习性,如底栖、游泳、爬行等。它们 通常以藻类、有机物和腐肉为食,有 些种类还具有寄生性。
数据收集和分析
数据收集
数据分析
结果解释
在实验过程中,需要认真记录每一步 的操作和观察结果,包括乌贼的外部 形态特征、内部器官的位置和形态等 信息。这些数据是后续分析的基础。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包 括乌贼的外部形态特征、内部器官的 形态和位置等。可以使用表格或图表 等方式进行展示,以便更好地理解和 解释实验结果。同时,还需要对数据 进行比较和分析,以了解乌贼的生理 特点和生态习性。
内部解剖
乌贼的内脏器官包括胃、肝、心 脏、卵巢、睾丸等,以及复杂的 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
结果解释和讨论
外部形态
乌贼的外部形态适应了其生活环境, 流线型的身体有助于减少水流阻力, 一对触手用于捕食和感知环境,一对 眼睛用于观察周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7 河蚌、乌贼解剖观察
一、实验目的
通过对背角无齿蚌和乌贼的外形及内部解剖观察,了解软体动物门瓣鳃纲和头足纲动物的一般结构特征,以及它们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

二、实验材料
1.背角无齿蚌、乌贼的活个体。

2.河蚌鳃切片、外套膜切片、贝壳磨片、钩介幼虫装片。

三、实验器具与药品
显微镜、解剖镜、放大镜、解剖剪、眼科剪、解剖刀、解剖针、各种镊子、解剖盘、蜡盘、大头针、吸水纸等。

四、实验内容与操作
(一)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的外形观察和内部解剖
1.外形观察
河蚌在泥沙中营底栖生活,只有蚌体后部露出泥沙的外面,身体柔软,由两片完全对称的贝壳保护。

贝壳的前端钝圆,后端稍尖,背面铰合(称铰合部),腹面分离。

当河蚌处于生活状态时,可见其前端腹方伸出足,后端伸出入水管和出水管(图7-1)。

图7-1 河蚌外形(自江静波等)
壳顶为贝壳近前端背面稍隆起的部位,也是贝壳最先形成部分。

韧带位于壳顶后方的铰合部,为一富有弹性的黑褐色角质物。

生长线由壳顶至腹缘有许多以壳顶为中心的环状纹。

图7-2 河蚌的解剖(揭壳方法)(自袁蔚文)
图7-3 河蚌软体部的外形(自江静波等)
2.内部解剖以左手持蚌,使左壳(从贝壳后端向前看,位于壳顶左侧的壳)朝上,右手持解剖刀柄(或解剖剪)从两壳腹面合缝处平行插入壳内,转动刀柄(或解剖剪)撑开两壳,再用镊子柄代替刀柄(或解剖剪)固定之,取出解剖刀(或解剖剪)(图7-2)。

用刀柄先分离贴附在左壳内的外套膜,再把刀锋伸进左壳与外套膜之间,紧贴贝壳切断前、后闭壳肌。

揭开左壳,可见到壳内前端有肌痕三个,最大的为前闭壳肌痕,在其内侧背方较小的是前缩足肌痕、腹面的是伸足肌痕;壳后端有肌痕二个,大的为后闭壳肌痕,其内侧背方较小的为后缩足肌痕。

另外有一条与腹缘平行的曲线痕为外套膜肌痕(即外套线)(图7-3)。

河蚌的头部退化,软体部分主要包括外套膜、足、鳃和内脏团,可依次观察。

(1)外套膜和外套腔去壳后可见紧靠于两壳内侧呈半透明膜状构造的为外套膜,其背面与内脏团皮肤相连,腹面游离;其后缘增厚合抱形成入水管(较大、边缘锯齿状)和出水管(较小、边缘平滑),水流由靠腹面的入水管流入,从背面的出水管流出。

河蚌生活时左右外套膜互相紧贴、包围的空腔称为外套腔。

用镊子揭起左侧的外套膜,并沿着基部剪除,可见外套腔内容纳足、鳃和内脏团(图7-3)。

(2)足位于外套膜腹面近前方,斧状,富有肌肉。

图7-4 河蚌鳃瓣结构
A.鳃的一部分;B.水流在体内川行的途径。

(自江静波等)
图7-5 河蚌内部结构(自江静波等)
(3)呼吸系统鳃(图7-4)位于足的后方两侧,每侧各有两片红褐色的鳃瓣,靠近外套膜的为外鳃瓣,靠近足部的为内鳃瓣。

繁殖期的雌蚌外鳃瓣较肿胀,称为“育儿囊”,受精卵在其中孵化,可取少许涂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其胚胎发育情况。

每一鳃瓣由内、外鳃小瓣构成,呈“V”形;各鳃小瓣由许多背腹纵走的鳃丝和横向的丝间隔构成(一般雄蚌鳃丝粗而排列疏,雌蚌鳃丝细而排列密),两者相间形成许多窗格状的(入)鳃小孔;内、外鳃小瓣之间的空腔为鳃内腔,其被瓣间隔分隔成许多鳃水管。

鳃瓣基部的管状腔称鳃上腔,用剪刀由出水管插入,沿后闭壳肌腹缘剪开,可见鳃上腔与各鳃水管相通,来自外套腔的水流从鳃小孔进入鳃水管,再经鳃上腔向后从出水管排出。

(4)内脏团位于足的背方,其中包埋着各种器官系统(图7-5)。

①循环系统在贝壳铰合部的下方,可见心脏被一透明的围心腔膜所包被,解剖活蚌时剪除围心腔膜可观察到其搏动的情况。

心脏由一心室和位于心室两侧的左、右心耳构成。

心室壁厚,直肠从中间穿过;两心耳呈三角形,壁薄囊状。

动脉管指由心室向前和向后发出的血管。

剪开心室,用解剖针沿直肠背方向前挑起,可见一贴附于直肠表面向前延伸的膜质管,称为前大动脉;用同样的方法,在直肠的腹面找到向后延伸的后大动脉。

②排泄系统由肾脏和围心腔腺两种器官组成。

肾脏1对,位于围心腔的腹面,由肾体和膀胱构成。

用解剖针挑起心脏,可见腹面两侧的黑褐色肾体,在围心腔前端寻找肾体的开口(即肾口);肾体的背面连接薄膜状的膀胱,其排泄孔(即肾孔)开口于内鳃瓣的鳃上腔靠近顶端部位。

围心腔腺位于围心腔前端两侧,为赤褐色分枝状腺体。

③生殖系统雌、雄异体(外形两者无异),生殖腺位于足的背侧内脏团中,自足的基部剪开内脏团表皮(切勿弄断迂廻在生殖腺中的肠管),可见其中呈葡萄状的腺体,卵巢略呈黄色,精巢呈白色,均以短管开口于排泄孔下方,称生殖孔。

④消化系统
口位于前闭壳肌的腹面,两侧各有1对触唇;
食道为口后的短管;
胃为食道后膨大的结构,用剪刀沿食道剪开,可见薄膜状而缺乏肌肉质的内壁;
肝脏位于胃的周围,为呈淡黄褐色的消化腺,有管开口于胃中;
肠从胃开始斜向下后方,盘旋于生殖腺中。

用镊子小心除去生殖腺,可在肠的旁边找到一晶杆囊,挑开可见内有透明的柱状晶杆;
直肠与肠相连,位于内脏团的背方,从心室穿过;
肛门直肠在后闭壳肌上方的鳃上腔中的开口。

⑤神经系统不发达,由3对分散的神经节组成,它们之间有神经索相连。

脑神经节淡黄色,位于食道两侧,可在前闭壳肌与伸足肌之间找寻;
足神经节双瓣状,埋于足与生殖腺交界处近中部的肌肉中,纵剖开斧足或沿着脑神经节向腹面发出的脑足神经连索的去向找寻;
脏神经节黄褐色,紧贴于后闭壳肌的腹面,揭去后闭壳肌腹面的薄膜,可以观察到脏神经节及其发出的脑脏神经连索。

⑥肌肉系统掀起内脏团和右侧的外套膜,可以看到各肌肉柱与右壳肌痕附接的情况。

用镊子牵动缩足肌和伸足肌,观察斧足的走向。

(二)乌贼(Sepiasp)的外形观察和内部解剖
1.外形观察乌贼体略呈椭圆形,分为头、颈和躯干三部分,足特化为腕和漏斗(图7-6)。

头部圆筒形,两侧各有一发达的眼,口位于头部前端中央,口周围环生5对带数列吸盘的腕,其中第4对较细长,称为触腕。

雄性个体左侧第5腕近端部略收缩,吸盘变小,
图7-6 乌贼的外形(自江静波等)图7-7 乌贼的解剖方法(自谭健明)
特化为茎化腕。

颈部 较狭小,腹面中央紧贴一圆锥形漏斗,其宽大部分开口于外套腔。

躯干部 囊状,其外围的肌肉质体壁为外套膜,在靠近颈部处游离成一宽大开口与外界相通。

外套膜内壁与漏斗相对部分各有两片软骨,构成一闭锁器。

躯干部两侧各有一肉质鳍。

贝壳被背侧外套膜包裹,质地疏松,呈白色纺缍形,俗称海螵蛸。

2.内部解剖
持剪刀沿外套膜腹面中央剪开(图7-7),用大头针固定在蜡盘上,依下列顺序解剖观察(图7-8)。

(1)外套腔 剪开外套膜所见的空腔,可见各器官系统位于其中。

(2)呼吸系统 羽状鳃1对,位于外套膜背前方两侧内壁。

(3)生殖系统 雌、雄异体,一般雌体较大。

雌性生殖器官 卵巢1
个,略呈心形,位于身体后端囊状生殖腔中,成熟时充满浅黄色
图7-8 金乌贼外套腔中的各器官(雄性)(自华中师院等)
圆形卵粒;输卵管自生殖腔左前方发出,生殖孔开口于外套腔内;在输卵管末端近生殖孔处有一椭圆形的输卵管腺,在卵巢的前方腹面有梨形的缠卵腺和副缠卵腺(较小)各1对。

雄性生殖器官精巢1个,白色略呈心形,位于体后生殖腔中;输精管自生殖腔左侧发出,迂迴曲折,用镊子分离其表面的结缔组织,可见输精管还包括一膨大的储精囊和接其后面的长形前列腺、瓶状精荚囊及细长的阴茎,最后以生殖孔开口于外套腔中。

(4)排泄系统肾脏1
对,透明囊状,位于内脏团的
中部、直肠的两侧,各以一对
排泄孔开口于外套腔中。

(5)循环系统闭管式。

心脏浅黄色,位于生殖腔前方
的围心腔内,由一心室和二心
耳构成;由心室发出前行的前
大动脉和后行的后大动脉。


于左、右鳃的基部各有一肌肉
质的鳃心,其外侧以一入鳃血
管通入鳃中,而另一相应的出
鳃血管自鳃通至心耳;与左、
右鳃心内侧相接的是静脉,前
行的肾门静脉在肾脏前方汇
成一前主静脉,后行的静脉称
后主静脉(腹静脉)。

(6)消化系统从头部
腹面中央剪开皮肤和肌肉,可
见口后为一肌肉质口球,剖开
有1对黑色鹦鹉喙状的角质颚
和一具锐齿的齿舌;口球后接
一条细长的食道,两侧覆盖一
图7-9 乌贼的消化系统(自江静波等)
对狭长呈黄褐色的肝脏,移开
肝脏可见食道穿过头部软骨与胃相接,胃的左侧连接扁平的胃盲囊,位于胃盲囊之后的肠折向前方、与食道并行称为直肠,以肛门开口于外套腔中。

在口球基部和头部软骨的后缘各有一对黄豆状的唾液腺,在肝管部附着葡萄状的胰脏,开口于胃中。

位于胃的腹面有一椭圆形的墨囊,发出的管子与直肠并行,在直肠的后端近肛门处开口(图7-9)。

(7)神经系统用解剖刀从腹面剖开头部软骨,可见食道腹面的足神经节向前发出神经通至各腕和漏斗;位于足神经节后方的脏神经节发出三条神经,分别通向鳃附近的一对星芒神经节和胃上方的胃神经节。

把食道揭起,可见一白色略呈圆形的脑神经节向左右发出眼神经,并在基部分别形成一较大的眼神经节。

五、作业与思考题
1.把活河蚌静置于清水中,在蚌体后端注入数滴中国墨汁,观察墨汁如何进出蚌体的过程,试述流经河蚌体内的循环水流有哪些生理意义?
2.为什么说头足类是软体动物最高等的类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