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生教学设计理念

落花生教学设计理念
落花生教学设计理念

《落花生》教学设计及设计理念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父亲所说的话的含义,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2、初步学习分清文章的主次,加深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学习作者主次分明的表达方法。

3、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4、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

(二)过程与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朗读感悟,初步学习分清文章的主次,领悟作者主次分明的表达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树立不求名利,只求于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

重点难点

1、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花生的可贵之处,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从中体会出做人的道理。

2、使学生初步学会通过理解重点段来深入理解全文的阅读方法。

教法学法

(一)教师教法:引导法、点拨法。

(二)学生学法:自读字悟、小组讨论、交流、朗读法。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步骤:

一猜谜解题,揭示题目

师:同学们,老师请你们猜一个谜语:“根根胡须入泥沙,自造房屋自安家,地上开花不结果,地下结果不开花”。谁能猜出这是什么?

师:对,是落花生。(课件)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板题)。

师:同学们,课前你们已经查阅了有关花生的资料,请介绍你对花生生长的特点和用处的了解吧。

师:可是这篇课文的内容偏偏不是介绍这些,到底写些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探个究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一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落花生”都写了哪些内容?哪一部最

详细?

在读课文时要注意两点:

课件出示:按要求自由阅读:一是把课文读通,遇到生字新词要多读几遍,还要注意文中的多音字;二是想想这篇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一些什么事情?

2、学情检查。

(1)词语:居然、榨油、便宜、爱摹、体面、吩咐、分辨(课件)

(2)、指名说,随机板书: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

知道“议花生”是详写,其它是略写。

三品读重点,质疑问难

1、师:一家人是怎样议论花生的好处的?

2、学习父亲的两次议论。

师:兄妹们所说的花生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而父亲指出的却是花生常常被人忽视的一个特点。父亲对花生作了几次议论?几次议论有什么不同?

a、学习父亲的第一次议论。

齐读父亲的第一次议论。思考:父亲是怎样通过比较说明花生可贵之处的?抓住关键词语来突出花生的可贵之处。指名读,评价,有感情的朗读。

过渡语:桃子、石榴、苹果鲜红嫩绿,惹人喜爱,而花生却将成熟的果实理进泥土,等待人们来挖掘,来利用。由此,你体会到花生可贵的品质是什么?用几个词语概括,指名说,并板书

b、学习父亲的第二次议论

师:父亲借花生来教育孩子们做什么样的人?用——勾划出来。谁来读读父亲的第二次议论?指名读,学生体会。

3、师:作者“我”怎样理解父亲的话?在文中用~勾划出来。

4、师:你怎样理解作者的话?结合实际,举例说明。

5、师:其实,我们的身边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的人有很多,他们就是落花生那样的人。

6、师:在我们身边有没有像落花生那样的人呢?

小组讨论:像解放军叔叔、医院的医生、护士、科学家等等。

师:这篇文章就是借“花生”来比喻做人的道理,这种写作手法是“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7、分角色朗读

四巩固内化拓展延伸

1,连一连:

粉笔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荷花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春蚕不断缩短自己,增长他人知识。

扫把出淤泥而不染

小草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石灰脏了我一身,洁净千万家。

2、说一说

(1)师:在21世纪的今天,你是想做桃子、石榴、苹果那样的人呢?还是想做落花生这样的人?现在我们来一个现场版的《实话实说》,要求是:你想做哪一种人,理由是什么?

(2)、四人一组讨论

(3)、全班交流,师给予及时的点评与评价

(4)、师小结:同学们,在现代社会中,到底应该做哪一种人,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今后,无论你成为“桃子、石榴、苹果”那样的人,还是成为“落花生”那样的人,你都应该先做一个——“有用的人”!这就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五布置作业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自己的收获

2、推荐阅读《空山灵雨》、《春的林野》

板书设计

15 落花生

许地山

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

默默无闻无私奉献

做有用的人

设计理念:

《落花生》是一篇极富哲理的文学。全文围绕“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来写,突出“议花生”这部分内容。在教学中我主要设计了四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谈话导入,陶行知说:“创造始于问题”,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兴趣是求知的动力。教者引用猜谜语,营造和谐的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第二个环节:整体感知课文,读,是语文实践活动中最重要的一环。教者在教学活动中,不但做到了在做上教,还做到了学生在做上学。让学生抓住关键词去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品味,在读中生情,在读中培养语感;第三个环节:品读重点质疑问难,抓住父亲所说的这几句话,作为学习该文的突破口,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小组合作,质疑问难,自主交流,,以学定教,让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去思考和解决问题。同时让学生明确作者借助落花生比喻哪一类人,关注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问题;第四个环节:巩固内化拓展升华,张扬学生的个性,既满足各层次学生的需求,又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敢于发表自已独特的见解,尊重学生的主体感受。将课文的阅读学习与学生已有知识、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我认为在学习该篇课文时,应该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