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微生物学检查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标本采集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标本采集一、血液和骨髓细菌学检验标本的采集(一)适应症菌血症、败血症和感染性骨髓炎等感染菌的培养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
(二)病人准备1.凡怀疑菌血症和败血症的患者,采血培养时,应尽量在未使用抗菌素前采血,如已使用过抗菌素,应尽量选择抗菌素在体内浓度最低时采血,或在病人第二次使用抗菌素之前采集血培养标本。
2.应在病人发热期或寒颤时采集(三)标本采集1.血培养瓶领取:凭医嘱和检验申请单到检验科细菌室领取。
按照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类型的血培养瓶:如灰色瓶盖为普通成人培养瓶;粉红色盖为儿童需氧菌培养瓶;紫色盖为厌氧菌培养瓶。
2.将患者信息录入相应的血培养瓶条码中,并在作好病人姓名、科别、床号等标识。
2.采集方法:严格消毒病人采血部位和血培养瓶口,抽一定量血液或骨髓后,无菌注入血培养瓶内,轻轻摇匀。
3.标本量:成人每次采血5~10ml,小儿采血3~5ml,骨髓2~3ml,采血量足够则阳性率高,反之阳性率减低。
(四)注意事项1.抽血、抽骨髓和接种时,须严格注意无菌操作,避免污染杂菌。
2.从抽血、抽骨髓到接种入瓶,动作要快,防止血液凝固。
3.成人不明原因发热、怀疑血流细菌感染时宜在不同部位抽血2套,每套2瓶(需氧、厌氧各一瓶)。
4.怀疑伤寒、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及布鲁氏菌病的病人等,一般一日抽血三次培养,必要时需追加次数。
(五)标本送检和保存1.标本采集后应及时送检,一般不超过1h送交细菌室。
2.送检过程中应注意防止培养瓶打破或其它潜在性污染可能。
二、痰液或下呼吸道分泌物细菌学检验标本的采集(一)适应症肺炎、肺气肿、支气管炎、鼻窦炎、肺结核等感染菌的培养鉴定、药物敏感试验和抗酸菌检查。
(二)病人准备1.尽量在未使用抗菌素前留取标本。
准备好无菌标本容器,贴上条码、标明标识。
2.住院病人应留取清晨起床第一口痰。
为减少正常菌群的污染,嘱患者早上起床后用清水或生理盐水漱口,不要刷牙,除去鼻咽分泌物。
(三)标本采集1.一般病人用力咳出气管深处或肺部痰液,留于无菌标本容器内。
《医学微生物学》三大常规的微生物学检查

《医学微生物学》三大常规的微生物学检查从临床标本中分离细菌的目的是为疾病的病原学做诊断,或查找与疾病相关的微生物,以及对抗生素的敏感性,这对于临床诊断、治疗、预后和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是很有价值的。
因此,对临床标本的处理和检测应掌握以下原则。
1.临床标本的正确采集和处理对于疾病的正确诊断关系很大。
病人标本一般应在应用抗菌药物前采集。
对血液、脑脊液或穿刺液等标本,应严格按照无菌技术进行采集;对鼻咽拭子、肛拭子、粪便等标本,虽无须严格无菌操作,但也应尽量避免杂菌混入。
2.采集容器上应贴好送检号及病人姓名的标签,连同检验单一起尽早送检验室。
若路途较远,应冷藏保存送检;对脑膜炎奈瑟菌、淋病奈瑟菌等特殊标本,送检时应35℃~37℃保温。
3.人体很多部位与外界相通,存在有正常菌群,但不致病,故在涂片检查或分离培养时,应区别标本中是常居菌群的污染还是致病菌。
另外,对某些无菌的部位,如血液、骨髓、脑脊液等,如检查出细菌应视为致病菌,但必须要排除采样及操作中的污染。
4.根据标本来源和可能存在的病原菌,选定各种分离培养基和孵育环境。
如痰标本一般选用血平板,用于化脓性链球菌、无乳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白喉棒状杆菌等的分离。
【血液标本检查】正常人的血液是无菌的。
当细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等,可引起菌血症或败血症。
细菌学检验对其诊断和治疗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标本采集l.标本采集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即应去除皮肤上的细菌,又应注意空气中的细菌。
穿刺部位以碘酒、酒精棉球消毒,用干燥的灭菌注射器抽取血液,立即注入选定的液体培养基瓶内,充分混匀以防凝固。
2.采血一般应在治疗前,并在高热、寒战时作培养。
伤寒在发病一周内即菌血症期间采血;化脓性脑膜炎,鼠疫应在发热1~2d内采血;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也宜于发热高峰采血或多次采血,且每隔1~2h采血一次,连续3~4次,可获较高的阳性率。
3.采血量应相当于培养液的1/10,通常是50ml培养液采血5ml,这样可使存在于血液中的补体、抗体、调理素、溶菌酶等抑制因子被稀释,使之减弱或失去抑制作用。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引言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是一种通过检测和分析患者体内微生物的存在和活动水平来帮助诊断和治疗感染性疾病的方法。
微生物学检验可以确定感染的原因和类型,并确定适当的抗生素治疗方案。
本文将介绍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概念、常见的检验方法和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概念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是通过收集患者样本(如血液、尿液、血液培养物等)并对其中的微生物进行培养、分离和鉴定来确定感染病原体的方法。
它涉及一系列实验室操作和技术,包括细菌培养、抗生素敏感性测试、鉴定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确认感染病原体的存在、确定其感染类型(细菌、真菌、病毒等)以及选择适宜的治疗药物。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常见方法细菌培养细菌培养是一种常见的微生物学检验方法,它涉及将患者样本置于培养基中以促进微生物的生长。
不同类型的培养基可以支持不同类型的微生物生长,如常见的血液琼脂培养基可用于细菌培养。
细菌培养的时间可以从几小时到几天不等,具体取决于患者样本中微生物的增殖速度和种类。
抗生素敏感性测试抗生素敏感性测试是一种用于确定感染病原体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和抵抗性的方法。
常见的抗生素敏感性测试方法包括纸片扩散法和微量稀释法。
这些测试可以帮助医生选择最适合的抗生素治疗方案,以避免抗生素的滥用和抵抗性的产生。
分子生物学方法分子生物学方法在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这些方法可以通过检测微生物的核酸(如DNA或RNA)来快速鉴定微生物的存在和类型。
其中常用的方法包括PCR (聚合酶链反应)和实时荧光定量PCR。
分子生物学方法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微生物。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应用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在临床实践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帮助确定感染的病原体,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和调整,并监测治疗的疗效。
以下是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在不同感染疾病中的应用示例:细菌感染在细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中,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可以帮助确定感染的菌种、菌株的数量和敏感性,从而选择适当的抗生素治疗方案。
什么是临床微生物检验

什么是临床微生物检验医院微生物学是人类与病原斗争中建立并发展的一门科学,经过长期发展,临床微生物检验学科在我国医学的发展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目前临床微生物检验已成为临床医学、检验医学、基础医学、预防医学交叉融合的一门综合性学科,承担着提供快速准确病原学诊断、揭示感染性疾病病原体特征、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参与医院院感防控等多方面的任务。
目前很多人对临床微生物检验的了解不足,那么究竟什么是临床微生物检验呢?本文对此进行详细介绍。
1.什么是临床微生物检验微生物是一门研究微小生物的科学,临床微生物学也被称作医学微生物学,主要指研究与医学和疾病相关的病原微生物,是一门分支学科,临床微生物检验的对象便是病原微生物,其工作任务包括:(1)对临床标本进行快速、准确的病原学诊断,满足临床对感染性等疾病的诊治要求;(2)进行病原微生物的药物敏感试验,为临床合理选择抗生素提供依据;(3)参与医院的感染监测、控制和管理工作,负责定期向临床发布耐药监测;(4)密切结合临床,对感染性疾病进行诊治的过程中,为临床提供全面的咨询和服务。
1.临床微生物检验的主要内容病原学诊断。
纵观人类疾病史,其中一大部分便是人类和病原微生物的斗争史,抗生素的研发和使用,为人类治疗感染性疾病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但是病原微生物的类型不断增加,且随着抗生素滥用现象严重,微生物耐药性不断提高,因此感染性疾病的防治也面临全新的挑战,为了快速且准确鉴定病原微生物,临床微生物检验应满足下述要求:(1)定性、定量、定位与临床的充分结合。
检验人员对细菌进行鉴定时,应结合不同来源的临床标本合理选择检验方法,明确鉴定程序及培养基进行鉴定,结合人体正常菌群的分布情况,对细菌类型、性质进行判定,如致病菌、条件致病菌以及非致病菌。
针对源于人体的有菌部位标本,检出细菌的意义应参照微生物数量。
针对人体无菌部位的标本,分离出细菌无论多少均具有意义。
对微生物进行鉴定时,应充分结合患者病情,观察是否符合病情。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标本课件

2020/11/14
46
常见病原体
20
◈真菌血症
病原体:真菌 特点:
☆多数伴有细菌感染 ☆主要发生于菌群失调患者 ☆常可播散累及肝、肺、和心内膜等
2020/11/14
21
脑脊液
采集方法
◈ 腰椎穿刺术 ◈ 小脑延髓池穿刺术 ◈ 脑室穿刺术
2020/11/14
22
采集量:1~3ml 送检要求
☆置无菌管内立即送检,不超过1h。 ☆特殊培养保温送检或床旁接种。
物的培养基 ◈ 间歇性寒战或发热:寒战或发热高峰到来之前
0.5~1h、寒战或发热后1h采血
2020/11/14
10
特殊的全身性和局部感染患者采血培养建议
♦ 可疑急性原发性菌血症、真菌菌血症、脑膜炎、骨 髓炎、关节炎或肺炎,应在不同部位采集2~3份血 标本。
♦ 不明原因发热,先采集2~3份血标本,24~36h后 估计体温升高之前再采集2份以上。
39
◈ 烧伤创面感染最常见G-杆菌感染(如铜绿假单胞 菌)
◈ 急性化脓性骨关节炎常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 性链球菌、淋病奈瑟菌、肺炎链球菌感染导致
◈ 慢性化脓性骨关节炎、慢性骨髓炎常由结核分枝 杆菌感染引起
2020/11/14
40
痰液
标本采集
➢ 采集指征:有下列指征时,应采集痰标本
◈咳嗽、咳痰
乙型脑炎病毒
新型隐球菌
柯萨奇病毒A
白色假丝酵母菌
柯萨奇病毒B
钩端螺旋体
脊髓灰质炎病毒
新肠道病毒68~71
狂犬病毒
2020/11/14
24
临床意义
➢ 正常人脑脊液无菌 ➢ 病原体通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引起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题目单选多选简答论述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题目一、单选题1.下列检查中除哪项外均可用于霍乱的诊断:EA.大便悬滴法检查B.大便碱性蛋白胨水培养C.大便涂片革兰染色D.霍乱血清凝集试验找特异性抗体E.血培养找霍乱弧菌2.近年来发现对痢疾杆菌较敏感的抗菌药物为:DA.卡那霉素B.庆大霉素D.氟喹诺酮类E.氨苄青霉素3.在钩端螺旋体病血清学试验中,国内以下列哪种试验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AA.显凝试验B.炭凝试验C.红细胞凝集试验D.红细胞溶解试验E.补体结合试验4.乙脑患者早期的特异性诊断检查:EA.腰穿检测脑压B.脑脊液化验检查C.头颅CT检查D.补体结合试验检测乙脑IgG抗体E.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乙脑IgM抗体5.流行性斑疹伤寒的实验室诊断方法常选:CA.血常规B.病原体接种分离C.外斐反应D.立克次体凝集试验E.补体结合试验6.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时,若需要长期保存血清应置于:DA.-4℃冰箱B.-8℃冰箱C.-10℃冰箱D.-20℃冰箱E.以上都不对7.用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的静脉采血量一般为:E以下~2ml~3ml~5ml以上8.能长期或永久保存血清的温度条件是:E℃℃℃℃℃9.志贺菌属中,下列哪一项不正确:EA.在普通琼脂平板上生长形成中等大小、半透明的光滑型菌落抗原为型特异型抗原抗原为群特异性抗原D.分解葡萄糖,产酸不产气E.分解乳糖,产酸产气10.宋内氏志贺氏菌有两个变异相,急性患者分离的菌株一般是:AA.Ⅰ相B.Ⅱ相C.Ⅰ相或Ⅱ相D.Ⅰ相和Ⅱ相E.以上都不对11.有关细菌培养基的描述,哪项是不正确的:BA.按物理状态可分为液体、固体和半固体三类培养基属于鉴别培养基C.血琼脂平板属于营养培养基D.蛋白胨水为常用的基础培养基E.庖肉培养基属于厌氧培养基12.新从病人分离的肠道杆菌菌落是:B型型或S型和S型E.以上都不对13.接种立克次体的鸡胚应置于下列哪一个温度的孵卵箱中孵育:AA. 32~35℃B. 37~38℃C. 38~39℃D. 39~40℃E. 40~41℃14.用吉姆尼茨染色法染色立克次体时加石炭酸复红染色液一般需要:CA. 1分钟B. 2分钟C. 5分钟D. 10分钟E. 15分钟15.最早采用的检测方法为:BA. 分离培养B. 直接涂片镜检C. 血清学试验D. 动物试验E. 电镜检查16.下列哪种细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5℃:CA. 肠炎沙门菌B. 空肠弯曲菌C. 假结核耶尔森菌D. O157:H7大肠杆菌E. 宋内志贺菌17.常用琼脂扩散试验的琼脂浓度为:B宋内志贺菌:DA. 快速发酵乳糖B. 为B群C. 包括10型D. 培养中常出现扁平的粗糙型菌落E. 为A群19.下列哪一项是痢疾志贺菌的特性:AA. 可产生志贺毒素B. 只有1型C. 迟缓发酵乳糖D. 有15个型E. 培养中常出现扁平的粗糙型菌落20.测定HIV感染的最简便方法是下列哪一个:AA. 测定HIV抗体B. 分离HIV病毒C. 测定HIV抗原D. 测定HIV核酸E. HIV基因测序21.庆大霉素培养基适用于培养何种细菌:CA. 鼠疫杆菌B. 布鲁氏菌C. 霍乱弧菌D. 白喉杆菌E. 奈瑟氏菌的抗原成分中哪一种与病毒的中和性作用有关:BA. HBvAgB. HBsAgC. HBcAgD. HBeAgE. HBuAg23.甲型肝炎实验室诊断方法主要依赖于检测患者血清中的下列哪种成分:CA. 抗HAV的IgAB. 抗HAV的IgGC. 抗HAV的IgMD. 抗HAV的IgDE. 抗HAV的IgE24.沙门菌属在普通平板上的菌落特点为:AA. 中等大小,无色半透明B. 针尖状小菌落,不透明C. 中等大小,粘液型D. 针尖状小菌落,粘液型E. 扁平粗糙型25.立克次体病原学检查,脏器组织和节肢动物可做切片检查,切法要求越薄越好,一般不超过:A~4微米~8微米~15微米~25微米~40微米26.做补体结合试验前血清加热灭活以破坏它所含有的补体,通常羊血清用下列哪一个温度灭活:BA. 48℃B. 58℃C. 68℃D. 78℃E. 88℃27.在CFT反应中为了查Ag,常常降低反应温度,称为冷CFT,冷CFT 反应温度通常是:EA. 37℃B. 18℃C. 24℃D. 30℃E. 4℃28.当进行抗球蛋白试验查不完Ab时,其中一个重要试剂是第二Ab,在抗球蛋白试验中第二抗体是:AA. 双价抗体B. 单价抗体C. IgE抗体D. 半抗体E. IgD抗体29.在CFT反应中有5种成份:Ag、被检血清、补体、溶血素和SRBC,CFT反应中补体的作用是:EA. 特异性结合B. 指示剂C. 抑制剂D. 中和作用E. 非特异性结合30.在进行免疫血清学检查时进行Ag-Ab反应,进行此反应有许多影响因素,一般Ag-Ab反应中无电解质时:BA. 敏感性下降B. 不反应C. 敏感性上升D. 反应正常E. 提高特异性31.某菌属的一个血清群只有1个血清型,诊断时需同时含有Ⅰ相和Ⅱ相抗血清,这一菌属为:AA.志贺氏菌B.艾希氏菌C.沙门氏菌D.大肠杆菌E.耶尔森氏菌32.某菌属的一个血清群只有1个血清型,诊断时需同时含有Ⅰ相和Ⅱ相抗血清,这一菌属分为几个血清群:B33.某菌属的一个血清群只有1个血清型,诊断时需同时含有Ⅰ相和Ⅱ相抗血清,所述血清群为第几群:D群群群群E.以上都不对34.有关放射免疫测定,哪种说法是不正确的:DA.放射性强度常用毫居里mCi或微居里μCi表示B.广泛应用于蛋白质、酶的测定C.广泛应用于半抗原和药物的测定D.其特点是特异性强,但敏感性低E.可能存在的放射性污染为其缺点之一试验是测试细菌:CA.产生志贺样毒素的能力B.产生肠毒素的能力C.侵袭力D.产生内毒素的能力E.粘附能力36.军团菌培养时,BCYE-α琼脂与BCYE琼脂成分不同之处在于前者含有:BA.苏氨酸B.酮戊二酸C.头孢羟唑D.多粘菌素E.茴香霉素37.鲎试验用于何种物质的测定:CA. 外毒素B. 类毒素C. 内毒素D. 神经毒素E. 肠毒素38.可用于扩增未知序列的PCR方法是:BA. 对称PCRB. 反向PCRC. RT-PCRD. 不对称PCRE. 嵌套PCR39.把外源质粒导入细菌中的方法称为:BA. 转导B. 转化C. 转染D. 转入E. 克隆40.从有正常菌群存在的部位所采取的标本应接种在哪种培养基中分离培养病原菌:CA.增菌培养基B.营养培养基C.选择鉴别培养基D.基础培养基E.特殊培养基二、多选题1.可从粪便标本中分离的病毒有:ACDEA.甲型肝炎病毒B.麻疹病毒C.脊髓灰质炎病毒D.人类轮状病毒病毒2.血清学诊断法,正确的是:ABCDA.伤寒—肥达反应B.风湿病—抗“O”试验C.斑疹伤寒—外斐反应D.梅毒—瓦色曼试验E.莱姆病—IgA抗体检测三、简答题1.什么是PCR技术,典型的PCR技术分几个步骤答:PCR技术全称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技术,是一种扩增、复制小分子核酸片段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典型的PCR技术分为预变性,变性,退火,延伸,最后延伸5个步骤;2.什么是ELISA技术,依据原理不同ELISA技术一般可分为几类答:ELISA技术全称为酶联免疫吸附技术;依据原理不同ELISA技术可分为双抗体夹心法、双抗原夹心法、间接法、竞争法和捕获包被法;3.常用的药物敏感性测试AST技术有哪些答:纸片扩散法K-B法、E-Test法、琼脂稀释法、肉汤稀释法仅列出要点;4.细菌培养基按照其用途不同可分为哪五类答:基础培养基、营养培养基、选择培养基、鉴别培养基、厌氧培养基仅列出要点;5.霍乱弧菌在碱性蛋白胨水中培养形成菌膜的原因是什么答:霍乱弧菌为好氧、动力活泼菌,繁殖迅速,故在气液面形成菌膜仅列出要点;6.核酸探针杂交技术有哪几种答:共分为两种,分别为DNA印迹杂交Southern blot与RNA印迹杂交Northern blot 仅列出要点;三、论述题1.在食源性疾病暴发疫情的现场处置过程中,针对细菌性病原,如何进行样本采集与分离鉴定答:采集粪便用于细菌检测,最好是在病人使用抗菌药物之前,采集新鲜粪便;既可以使用灭菌棉拭子直接从消化道下端采集,也可以蘸取病人排泄物样本;采集的粪便样品一般有两种处理办法:1立即投入到相应致病菌增菌液中进行培养增菌,如用于霍乱增菌的APW和用于检测EHEC的mEC增菌肉汤中;2将采集的粪便拭子插入到Cary-Blair运送培养基中送至相关实验室进行检测;在进行分离鉴定时:1针对霍乱等弧菌,可将粪便拭子样本投入碱胨水APW中增菌6-8小时后用四号琼脂、庆大霉素琼脂或TCBS琼脂划线分离培养用于检测霍乱弧菌;而继续增菌16-18小时,接种麦康凯琼脂划线分离培养,可用以检测嗜水气单胞菌与类志贺邻单胞菌、副溶血弧菌等;2针对肠杆菌,可将粪便拭子投入SBG/SF/SC增菌液中增菌16-18小时后用沙门科玛嘉平板划线分离检测沙门氏菌;可将粪便拭子投入mEC肉汤中增菌16-18小时后用O157免疫磁珠富集/科玛嘉平板划线分离检测EHEC O157;还可直接将粪便拭子转种麦康凯/SS培养基37度培养16-18小时检测志贺菌与大肠杆菌;对于可疑大肠埃希氏菌,可用多重PCR的方法检测EA/ET/EI/EP/EH五种致泻大肠杆菌;3针对弯曲菌,可将粪便拭子转种与CCDA或skirrow绵羊血平板,37度微需氧环境下培养24-48小时检测空肠、结肠弯曲菌等;在整个分离培养过程中获得的可疑菌落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使用API、Vitek等系统生化鉴定方法进行鉴定与报告;4在应急检测中,也可以使用PCR技术进行致病菌的核酸检测;技术近年来在传染性病原的快速诊断领域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请概述PCR技术的原理,反应的基本成分,基本步骤及操作注意事项;答:PCR技术的原理是:双链DNA在高温条件下可以变性解旋成单链,在DNA聚合酶的参与下,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复制成同样的两分子挎贝,当温度降低后又可以复性成为双链;因此,通过温度变化控制DNA的变性和复性,加入设计引物,DNA聚合酶、dNTP就可以完成特定基因的体外复制;典型PCR反应的基本成分为:特异性引物,热稳定DNA聚合酶/缓冲液包含Mg离子,4种dNTPs,模板、灭菌去离子水;PCR由变性--退火--延伸三个基本反应步骤构成:①模板DNA 的变性:模板DNA经加热至94-98℃左右一定时间后,使模板DNA双链或经PCR扩增形成的双链DNA解离,使之成为单链,以便它与引物结合,为下轮反应作准备;②模板DNA与引物的退火复性:模板DNA 经加热变性成单链后,温度降至40-55℃左右,引物与模板DNA单链的互补序列配对结合;③引物的延伸:DNA模板--引物结合物在TaqDNA聚合酶的作用下,以dNTP为反应原料,靶序列为模板,按碱基互补配对与半保留复制原理,合成一条新的与模板DNA链互补的半保留复制链,重复循环变性--退火--延伸三过程就可获得更多的“半保留复制链”,而且这种新链又可成为下次循环的模板;每完成一个循环需2~4分钟,2~3小时就能将待扩目的基因扩增放大几百万倍;PCR操作注意事项:1.严格操作,避免交叉污染与气溶胶污染;2.确保引物、试剂与扩增模板质量与配比;3.产物电泳小心处理EB染料,防止污染和对人体造成危害;3.请解释伤寒诊断中肥达氏反应O抗体与H抗体的诊断意义;答:肥达反应是诊断伤寒副伤寒的辅助诊断;其结果的解释必须结合临床变现和病程,病史,以及地区流行病学情况;机体患伤寒、副伤寒,一般于发病后1—2周内血液中出现特异性抗体并且随着病程延长而效价渐升,此时即可为阳性,第4周可达峰值,以后又逐渐降低;一般以“O”凝集效价在1:80或以上和“H”在1:160或以上为阳性;抗体主要是IgM,出现较早;H抗体主要是IgG,出现较晚;根据此特点,肥达试验结果有如下诊断价值:二者均超过正常值,患伤寒的可能性大;二者均在正常值内,患伤寒的可能性小;H抗体效价超过正常值,O 抗体效价正常,可能是接种了伤寒菌苗或者是接种的回忆反应;O抗体效价超过正常值,H抗体效价正常,可能是伤寒早期或者其他沙门氏菌感染;一般间隔1—2周复查,若抗体效价比前次结果增高2—4倍,则具有诊断价值;4.霍乱是我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请列举霍乱弧菌实验室检测的方法及步骤,包括采样、增菌、分离培养、生化/血清学鉴定等环节;答:霍乱检测的采样主要对象是病人呕吐物,粪便与环境水样;对于粪便与呕吐物,可直接分离培养或用碱性蛋白胨水APW37度增菌6小时必要时可二次增菌后进行检测;对于环境水样,可用10×APW进行增菌;增菌处理结束后可用接种环挑取表面增菌液划线分离于四号琼脂/庆大霉素琼脂/TCBS琼脂37度培养16-18小时后观察是否有可疑菌落生长四号琼脂上为无色半透明黑心菌落,庆大霉素琼脂为无色半透明菌落,TCBS琼脂上为黄色菌落;挑取可疑菌落进行氧化酶/拉丝试验,氧化酶阳性/拉丝试验阳性菌落可初步判定为霍乱弧菌,可将其转种于营养平板培养后进行系统生化鉴定;鉴定为霍乱弧菌的菌株还需进一步进行O1/O139群、小川/稻叶血清分型;有条件的话还可以使用PCR/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检测其是否产CTX肠毒素;。
临床诊断学微生物学检查的方法

临床诊断学微生物学检查的方法临床微生物学实验室接到标本后应立即进行微生物学检验。
主要包括直接镜检、检测特异性抗原或病原体成分、进行分离培养和鉴定、体外药敏试验(一)直接镜检标本经涂片染色或制备湿片镜检,有些标本如尿液、脑脊液等经过离心浓缩后镜检出其初步结果对有些病人标本有诊断参考价值。
直接镜检对于确定进一步检出步骤及鉴定方法也很有帮助。
另外,直接镜检还可评价标本是否符合检验要求。
(二)快速诊断快速检测病原体成分主要是指特异性抗原和核酸检测。
特异性抗原检测包括免疫荧光技术、胶乳凝集试验、酶免疫技术、对流免疫电泳、化学发光免疫测定等。
核酸检测包括核酸探针杂交、PCF技术。
其他快速检测法还有气-液相色谱法、化学发光、生物发光测定法和基因或蛋白微型阵列芯片技术等。
(三)直接药敏试验直接药敏试验即在分离培养病原体的同时,直接将临床标本接种于平板,用抗生素纸片作药物敏感性试验,在18〜24h内可获得结果。
但因其在试验时接种量难以标准化,且对混有杂菌和混合感染的标本不易明确其结果,故分离出纯培养物后应再作体外药物敏感试验。
(四)常规检验1.分离培养:通常由正常无菌部位采取的标本接种血平板,置于空气或含5%〜10 % CO2的气缸中培养,大部分细菌可于24〜48h生长良好。
若原始培养为阴性,但据镜检结果和临床信息提示可能有病原菌存在,则应再采集大量标本,离心浓缩或溶解离心法处理,取沉淀接种营养丰富的需氧或厌氧培养基来培养。
对于存在正常菌群部位采集的标本,分离时应采用选择培养基以利于病原菌生长,也可加某些抗生素抑制污染菌的生长。
对于某些感染标本中发现的细菌,如尿路感染的尿液中检出大肠埃希菌,可能是病原菌,也可能是污染菌或正常菌群,其临床意义的确定有赖于定量培养法。
即取一定量的标本如液体标本用液体培养基作一系列稀释;组织标本称量后制成悬液,并稀释成l0-1,10-2,10-3等,分别取0.1ml涂布于血琼脂平板或倾注培养,35 C 24h后计算每克标本所含细菌数。
初级检验士考试(微生物学检验)讲义第二十九章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概述

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概述● 考点临床标本微生物学检验(血液、脑脊液、痰、尿液、粪便、性传播疾病、创伤)(1)常见病原菌(2)标本采集及运送(3)检验方法(4)临床意义一、临床标本细菌检验的基本程序二、血液感染◆正常人的血液是无菌的。
◆菌血症是指在血液中可检测到细菌,包括一过性和持续性在血中存在。
◆败血症是指病原菌侵入血流后,在其中大量繁殖并产生毒性产物,引起全身中毒症状。
◆脓毒血症是指化脓性细菌败血症时,细菌通过血流扩散至全身其他组织或器官,产生新的化脓性病灶。
(一)常见病原菌(二)标本采集1.采血时间和频率◆病人发热初期或高峰期采集,或在未用抗生素前采集。
但怀疑细菌性心内膜炎时,血培养不少于三次。
2.采血量◆一般为静脉采血,成人采血量10~20ml,儿童3~5ml,婴儿1~2ml。
3.床边直接注入血液培养基,否则用SPS抗凝剂送检,不得用EDTA,枸橼酸钠抗凝。
4.检查血管内导管有无细菌污染,可无菌操作,剪下导管5cm远侧段,置无菌容器内送检。
(三)微生物分离培养和鉴定1.培养基的选择◆用自动血培养分析仪时选用相应的血培养瓶,如需氧+厌氧,需氧+高渗等。
2.分离和鉴定当观察有细菌生长时或血培养仪阳性报警时,应及时作如下检验:◆(1)涂片染色镜检,结果及时与临床联系;◆(2)转种血平板、巧克力平板、厌氧血平板或其他特殊培养基等分离培养纯菌再进行鉴定;◆(3)同时做药敏试验,结果及时报告临床作治疗参考。
(四)报告方式阴性结果:◆7d报告无细菌生长。
◆疑为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布鲁菌病、厌氧菌血症、真菌血症时,血培养至少连续培养2~3周,仍无细菌生长者可报告为阴性。
阳性结果——三级报告方式:◆第一级报告告知标本已出现阳性并报告直接细菌涂片结果,同时做初步药敏试验;◆第二级是报告初步药敏结果,同时做正式鉴定和药敏试验;◆第三级报告正式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
(五)临床意义◆葡萄球菌菌血症常由疖、痈、脓肿及烧伤创面等原发感染灶继发,也可由呼吸道感染引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菌体液
脑脊液标本 立即保温送检或床边接种(引起脑膜炎的病原体脑 膜炎奈瑟菌、肺炎链球菌等抵抗力弱) 建议:同时送血培养 胸水、腹水和心包液 含菌量少宜采集较大量标本或注入血培养瓶送检。 注意:厌氧菌感染常见
化脓及创伤感染标本
先用无菌生理盐水清洗伤口及病灶表面的杂菌; 采取伤口及病灶基底部或边缘部(接近肉芽组织)的 分泌物; 脓肿标本以无菌注射器抽取为好,注意排尽注射器内 空气。 注意:请务必注明采集部位
血培养
1.采血指征:发热(≥38℃)或低温(≤36℃),寒战,
白细胞增多,c反应蛋白升高,严重的局部感染如脑膜 炎、心内膜炎、肺炎、肾盂肾炎、腹部术后感染等, 导管介入或血液透析患者; 2.采血时间:使用抗菌药之前,对间歇性寒战或发热应 在寒战或体温高峰到来之前0.5~1h采集血液,或于 寒战或发烧后1h内进行; 3.采血部位:推荐肘静脉,疑似细菌性心内膜炎时以肘 动脉或股动脉为好,避免从导管采集;多次采血时, 应在不同部位进行。
临床微生物学检查
引言
微生物的分类?
原核细胞型:细菌、放线菌、螺旋体、支原体、衣原 体、立克次氏体。 真核细胞型:真菌 、原虫。 非细胞型:病毒和亚病毒。
“一虫二毒三菌四体”
临床微生物学检查
利用微生物学相关检验技术,快速、准确检验 和鉴定临床标本中的病原微生物,并对引起感 染的微生物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指导临床合 理使用抗菌药物,为临床对感染性疾病诊断、 治疗、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以及医院感染控制等 提供科学依据。
2015年世界艾滋病日主题: “行动起来,向‘零’艾滋迈进——合力抗艾,共担责任,共享 未来”。
1 初 筛 检测方法:酶联免疫试验(ELISA) 免疫胶体金快速试验 报告方式: 筛查试验(-)“HIV抗体阴性” 筛查试验( 复 检
初筛(+)→…
标本要求:原标本+重新采集标本1份
(两份标本同时送检) 检测方法:另换筛查试剂盒
3 确 认
检测方法:免疫印迹实验(WB) 报告方式: HIV抗体确认实验(+):“HIV抗体阳性”
五、核酸检测
1、乙型肝炎病毒核酸检测 2、丙型肝炎病毒核酸检测 3、人乳头瘤病毒核酸检测 3、衣原体核酸检测 4、淋球菌核酸检测 5、单纯疱疹病毒核酸检测 6、结核分枝杆菌核酸检测
抗生素敏感试验和耐药性监测
崇德 精医 博爱 奉献
一、直接显微镜检查
形态学检查是微生物检验的重要方法之一, 根据其形态、结构和染色反应性等,做出快 速初步诊断,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肺炎链球菌
念珠菌 七夕知何夕 云是牛女期 人间轻别离 微界念真心(菌) 丝作鹊桥引 子为河汉星 相偎复相依 无情胜有情
血培养
4 采血量:成人需氧和厌氧各1瓶为1套,5~8ml/瓶 ,短时间内采集2~3套;儿童仅需氧瓶,采血量 1~5ml; 5 采血方法:皮肤消毒:75%酒精擦拭静脉穿刺部位 待30s以上;1%~2%碘酊作用30s或10%碘伏 60s,从穿刺点向外画圈消毒,至消毒区域直径达 3cm以上;75%酒精脱碘,待干。培养瓶消毒: 70%酒精擦拭血培养瓶橡皮塞,作用60s,待干。 用注射器无菌穿刺取血后,勿换针头直接注入血培养 瓶,轻轻颠倒混匀以防血液凝固。
主要内容
1 2 3
标本采集、运送和保存 临床常用微生物学检查法
抗生素敏感试验和耐药性监测
崇德 精医 博爱 奉献
抗生素敏感试验--K-B法
抗生素敏感试验-MIC法
图片来自北京医院陈东科老师
新型隐球菌
二、分离培养与鉴定
大多数细菌均可以通过人工方法培养,而衣原体 和病毒的分离培养往往需要活组织、鸡胚、特殊 细胞株及动物接种。
肺炎链球菌
图片来自北京医院陈东科老师
白假丝酵母菌
新型隐球菌
三、抗原检测 沙眼衣原体抗原检测
四、抗体检测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
呼吸道标本
1 咳痰 生理盐水漱口,咳出深部痰 合格的痰标本:扁平上皮细胞≤10个/低倍视野且 WBC≥25个/低倍视野。 2 气管吸出物 气管插管患者出现肺炎症状时 3 支气管肺泡盥洗液(BALF)
当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伴有高热症状时 建议同时做血培养!
主要内容
1 2 3
标本采集、运送和保存 临床常用微生物学检查法
主要内容
1 2 3
标本采集、运送和保存 临床常用微生物学检查法
抗生素敏感试验和耐药性监测
崇德 精医 博爱 奉献
一般原则
在感染的早期或急性期、使用抗生素前或伤口局部 治疗前采集。 所有标本的采集、运送和保存应在无菌操作、防止 污染的原则下进行。 采用无菌容器,容器应密封、防止渗漏,不可混入 消毒液或添加防腐剂。 及时送检:常规细菌学检验室温中不超过1h,如不 能及时送检,4℃保存不能超过8h;特殊细菌检验 如血培养、脑脊液、生殖道标本不可以冷藏。
尿液标本
1 采集指征: 有典型的尿路感染症状; 肉眼脓尿或血尿;
尿常规检查表现为白细胞或亚硝酸盐阳性;
不明原因发热,无其他局部症状; 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出现发热;
膀胱排空功能受损; 泌尿系统疾病手术前。
尿液标本 2 采集时机:用药前、输液或饮水前,并使尿液在膀
胱内停留一夜或至少4h以上; 3 采集方法: 清洁中段尿:用肥皂水清洗尿道口或外阴部,排尿 时弃去前段尿,收集中段尿10-20ml送检; 留置导尿管:建议更换导尿管后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