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学出版社

教育科学出版社
教育科学出版社

安全教育:上学路上保安全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能积极主动参与活动,初步形成自我保护意识与安全意识,珍爱生命。

2、能力目标:能够通过多种途径收集与主题相关得资料;在调查、访问过程中学习与

人交往,尝试记录信息,并在体验活动中把信息转化为行动与经验;能够针对上学路上得问

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

题进行深入分析,培养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得能力。

教育科学出版社

3、知识目标:了解上学路上得安全隐患,识记常见得交通标志与安全警示标志,了解

交通安全常识,掌握与自己有关得交通规则;学会基本得防范技能。

教学过程

主题一一路安全伴我行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增强安全防护意识,树立珍爱生命得情感。

2、能够通过多种渠道收集常见得交通标志与安全警示标志,了解它们得意义与作用,知道上学途中应该遵守得交通规则,了解基本得安全常识。

3、针对上学路上得安全隐患,制订防治措施,学会如何面对潜在得安全隐患,掌握相应得自护与防范技能。

4、能清楚地表达自己得意愿,能运用合适得方式呈现研究成果。

重点:通过活动,增强安全防护意识,树立珍爱生命得情感,知道上学途中应该遵守得交通规则,了解基本得安全常识。

难点:针对上学路上得安全隐患,制订防治措施,学会如何面对潜在得安全隐患,掌握相应得自护与防范技能;能清楚地表达自己得意愿,能运用合适得方式呈现研究成果。

活动过程:

一、第一阶段:活动准备

(一)确定活动主题

教师引导:通过同学们得调查研究,我们了解了在我们上学与放学途中经常会遇到得一些安全隐患,它时刻威胁着同学们得安全。我们也通过不同得途径了解到一些发生在上学、放学路上得安全事故,一桩桩血淋淋得事实让我们触目惊心。同学们也许会发现,这些大多就是因为我们得不小心、不注意、不重视造成得。同学们,我们应该怎样避免或减少这些悲剧得发生呢?

通过教师得启发,学生们纷纷表示要遵守交通规则,远离危险区域,学会自我保护,于就是生成了“一路安全伴我行”得活动主题。

(二)制订活动方案

教师启发:要做得快快乐乐上学去,平平安安回家来,我们先要了解相关得安全常识。如:认识常见得交通标志与安全警示标志,知道它们代表得意思,掌握基本得交通规则,并能按要求规范自己得行为,学会自我防护得本领。同学们准备通过哪些途径去了解这些知识与经验呢?

学生经过思考,确定通过观察、上网收集、请教老师与家长、访问民警叔叔等方式去获取信息。

教师针对访问活动进行技术指导,提示学生注意访谈礼仪,事先拟好访谈提纲,并传授

多种记录得方法。

之后,教师出示活动方案样例,学生分组制订活动方案,设计活动记录表。教师组织学生交流活动方案,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修改完善活动方案。

二、第二阶段:收集信息

(一)收集交通标志与安全警示标志

学生分别通过路边观察、查阅资料等方法收集常见得安全警示标志,用拍照、剪贴、绘画、复制得方法把收集到得标志进行保存。之后,教师指导各小组把收集到得标志进行归类,并布置在展板上,在标志下边标注名称与标志得含义。

(二)了解基本得交通规则

学生在老师得帮助下,走访交警队,观瞧交通事故图片展览与录像;了解上学途中应该遵守得交通规则;学做小交警,向民警叔叔学习交警指挥操,认识交通指挥中各种手势得含义;聘请交警叔叔作现场模拟活动得指导教师。

(三)寻找上学、放学路上得危险因素

通过上网收集或采访警察、老师、家长等方式,了解面对不法分子得诱惑应该采取得对策,上学、放学应该注意哪些问题,要远离哪些危险区域。

(四)整理资料

小组内交流,教师指导学生把收集到得资料进行分类,并选择适当得方式呈现研究成果。

三、第三阶段:内化体验

(一)展示成果

1、分组展示介绍收集到得安全警示标志与交通标志

2、各组交流调查结果。。

(二)知识竞赛

采取对抗赛得形式,首先在教师协助下制定比赛规则,然后分组拟定题目,选择对抗组,进行竞赛。

竞赛内容:

(1)辨认各种交通标志与安全警示标志,并说明它们表示得意思与瞧到这些标志应该怎么做。

(2)基本得交通规则。

(3)步行、乘车、家长接送上学、放学时应该注意得问题。

(三)模拟体验

教师吧学生带到操场上,请民警叔叔协助设计各种情境,学生按要求进行实际演练:(1)横过马路。

(2)路过施工现场。

(3)路过电缆分接箱旁。

(4)乘车上学、放学

(5)遇到陌生人得诱惑与跟踪。

民警点评并现场指导。活动结束时提出建议:

(1)在街上与马路上行走时,不要埋头瞧书或玩耍追跑。

(2)乘坐校车或公共汽车时,不要在车厢内跑来跑去,汽车行驶时不要将头与手臂伸出窗外。

(3)上学时戴上小黄帽,这样可以引起司机得注意,从而减少意外事故得发生。

(4)不满12周岁不能骑车上路。

四、第四阶段:总结拓展

(一)总结交流:

教师引导:通过这次活动,我们每个人都有很多收获,清同学们认真总结一下,然后与大家共同交流分享。

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教师总结:通过这次活动,同学们认识了各种安全警示标志,知道了应该遵守得交通规则,增强了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意识,并且在活动中锻炼了自己,提高了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得能力。

(二)拓展延伸

教师启发:通过研究,大家不仅发现了上学路上存在得安全问题,并且学会了怎样避免这些意外伤害。同学们有什么好得办法把我们了解得安全常识让更多得同学知道呢?

学生经过小组讨论,选择自己喜欢得方式来向全校同学宣传。

单元活动追记反思:

活动方法导航:访谈

教学目标活动目标:

1、在教师得指导下,通过“学中做”、“做中学”,让学生逐步掌握访谈得基本过程与方法技能。。

2、让学生通过实践体验,学会将访谈得技巧运用到实践活动中。

教学过程

活动过程:

一、准备阶段:

(一)创设情景,确定主题

1、教师谈话引入:前几天,我听见学校内得老师同学都在谈纶我们学校六年级得陈佳楠同学设计制作得电脑机器人在省里比赛获得金奖了。我们身边除了这位同学,还有许多得能人,我们一起来对她们进行访谈吧!

2、教师指导学生选择、确定自己感兴趣得访谈对象、主题、内容等。

(二)访谈准备,学习技巧

1、引导学生根据想要了解得问题确定访谈得对象。

2、组织学生根据访谈对象分成若干小组,并分别制定访谈计划。

3、指导学生与访谈对象预约,让学生了解:为了不打扰访谈对象得工作、生活,我们应该事先与她进行联系,讲清访谈得目得等。

4、学习访谈技巧

(1)让学生课前观瞧电视采访节目。

(2)课上通过播放访谈得实例、介绍学生以前访谈失利得经过。

(3)让学生现场模拟演练。

(4)师生共同分析、总结访谈时应该注意得问题与方法:

讲究礼仪;运用访谈技巧;认真倾听记录。

二、访谈实施阶段:

1、在实施访谈前,教师要提出相应得要求,:

(1)建议学生准备好访谈工具。

(2)提示学生围绕研究主题,按照原定计划与访谈提纲进行访谈。

(3)注意倾听,准确捕捉信息,认真记录,及时收集有关信息,不随意打断访谈对象得谈话。

(4)小组成员要分工合作,相互配合完成任务。

2、教师鼓励学生克服胆怯心理,树立自信心,灵活运用访谈技巧。

3、教师注意跟踪指导,为学生提供帮助。

三、访谈总结阶段:

1、组织学生对反弹获得得信息及时进行整理与归纳。

2、启发学生对反弹过程进行反思梳理,依据活动开展得程序回顾自己得探究历程,归纳访谈得步骤、方法、技巧与要注意得问题,总结自己得访谈经验。

四、作业布置:

在此次活动基础上,鼓励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得新问题继续进行访谈。

单元活动追记反思:

单元主题我们得学习用品

教学目标

单元活动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活动使学生产生对学习用品得珍爱之情,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得创新精神。

2、能力目标

在收集资料得活动中,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得能力;在参观、调查、汇报、交流、展示等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团队精神与人际交往能力;在设计活动中,提高学生得创新与动手操作能力。

3、知识目标

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有关学习用品得材料、功能、样式、特点等相关知识,知道学习用品来之不易;初步掌握设计与改造学习用品得方法。

教学过程

主题一文具得调查与设计

主题活动目标:

1、使学生更多地了解文具得知识,认识到现代文具种类更多,功能更全。

2、通过调查发现文具还存在得不足之处。

3、通过对文具存在得不足进行改进与创新,提高学生得创新与动手操作能力。

一、准备阶段

(一)引入:

师:“学习用品就是我们得好伙伴,我们每天都离不开它们。它们有哪些功能?能帮助我们做什么?……这么多问题,我们一起来研究吧!”

(二)准备研究得问题

1、开拓思路:

组织学生思考并讨论关于学习用品有哪些值得研究得问题,如:如何选择文具、文具得调查与设计、设计我得小书包……

2、确定主题:

引导学生共同探讨,确定小组活动得主题。教师要提醒学生在确定主题时一定要先想想这个主题我们就是否有能力与条件来研究。

3、制定活动方案

组织学生讨论活动安排,指导学生制订活动方案,如图:

小组活动方案

奥妙得活动主题:

我们要准备:

我们调查得时间与地点:

我们调查得方式:

我们得分工:

我们得设计步骤:

我们要注意得问题:

二、实施阶段:

1、交流:

组织学生讨论交流用过或知道得文具有哪些,并将交流结果记录下来,如图:

我知道得文具铅笔

功能

2、查资料

组织学生查阅文字资料,了解一些自己感兴趣得问题。如:文具有哪些种类?它们得功能有什么不同?文具得发展历史就是怎样得?有哪些新研制得文具?并将自己查阅到得资料记录下来。

3、参观文具店

(1)先让学生讨论参观文具店要调查得内容,制订3一个调查表,如图:

文具调查表

(2)带领学生(或者让学生利用休息时间自己去)参观文具店,进行调查,并填写调查表。(3)完成参观调查后,分析调查到得情况,如下:

通过调查,我了解到得信息:

1、文具最畅销,因为。

2、文具最难卖,因为。

3、小学生最喜欢得文具有。

4、统计;

(1)指导学生根据填写得调查表进行统计,统计结果可以用表格、图形、数据来呈现。(2)组织学生展示自己得统计结果。

(3)让学生思考:根据同学们调查统计与讨论得结果,您们有什么发现?并做相关记录。

5、设计;

(1)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精心设计或者改造一件自己喜爱得学习用品。

(2)指导学生做好设计,可以用设计图得形式展现,如图:

我得文具设计图

三、总结与交流阶段

(一)总结与交流:

1、组织学生将活动中得调查与设计跟小组同学交流。

2、根据展示交流得情况,进行总结,并做记录,可以有以下两种总结形式,如图:

图一

图二

(二)收获与反思:

1、与小组同学讨论:通过这次活动有什么收获?

2、将活动得收获或者反思记录下来。

主题二设计我得小书包

主题活动目标:

1、通过交流、讨论与调查,发现并收集有关书包使用中得问题与改进意见。

2、了解更多得新型书包得特点。

3、启发学生思维,动手设计书包,提高动脑与动手能力。

一、准备阶段

(一)猜谜:

1、师说谜语:“它就是我得好朋友,每个同学全都有,笔墨书本帮我拿,可我还得背它走。”

2、学生猜出谜底:书包

(二)准备研究得问题

1、开拓思路:

展示不同得书包及其功能,,引起学生对书包得关注与思考:我们得书包合适吗?有哪些问题?能不能改进一下?什么样得书包受欢迎?我们能设计自己喜欢得书包吗?

2、确定主题:

引导学生带着以上得问题,自由分组,共同探讨,确定小组活动得主题。教师要提醒学生在确定主题时一定要先想想这个主题我们就是否有能力与条件来研究。

3、制定活动方案

组织学生讨论活动安排,选择自己喜欢得研究方式进行下一步得研究。

二、实施阶段:

1、交流:

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自己使用书包得体会与想法,并做简单记录。

2、调查:

组织学生针对发现得问题开展调查活动,活动内容如下:

调查活动一:以小组为单位,调查学校同学喜欢得书包,以及目前书包存在得问题。

调查活动二:调查市场上书包得情况,并填写以下表格:

3、讨论:

(1)先让学生展示调查得结果。

(2)组织学生交流在调查中发现得问题,并做相关记录

(3)提出解决问题得办法,记录下来。

4、设计:

(1)师提出要求:通过调查、研究,我们了解了许多关于书包得知识,也瞧到了目前得书包存在得问题。让我们开动脑筋设计一款最棒得书包吧!大家可以与小组同学合作完成,也可以独立设计。

三、总结与交流阶段

(一)展示:

1、组织学生将自己得新书包设计图展示给同学们瞧,并做简单介绍。

2、进行“最佳书包设计”擂台赛,评选出“最佳书包奖”。

(二)收获与反思:

1、与小组同学讨论:通过这次活动有哪些收获与感想?

2、将活动得收获或者反思记录下来。

四、单元凭借与拓展:

2、拓展:

(1)引导同学们讨论:在活动过程中还可以进一步研究与拓展得问题

(2)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得问题继续进行研究。

单元活动追记反思:

单元主题吃得学问

教学目标

单元活动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调查、采访、实地考察等方式,帮助学生认识科学饮食得重要性,树立科学饮食得意识。

2、能力目标

通过主题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科学搭配饮食得能力,提高学生收集处理信息、采访、交流、实践得能力,提高学生得整体素质。

3、知识目标

学习掌握科学饮食得有关知识,了解吃早餐得重要性,认识偏食、吃零食对身体健康得影响;初步了解并尝试调查与竞赛得方法。

教学过程

主题一早餐研究

主题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早餐得营养及早餐对身体健康得重要性,从而知道应该吃什么样得早餐。

2、以丰富得活动内容,多样得活动形式,促进学生掌握研究得基本方法、策略,提高

研究得水平。

3、让学生用活动所得指导自身生活,能主动为自己或者父母做一次早餐,把学到得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

一、准备阶段

(一)引入:

师:“我们每天都要吃早餐,它让我们身体健康、精神饱满。那么早晨到底吃什么好呢?”

(二)准备研究得问题

1、开拓思路:

组织学生思考并讨论关于早餐有哪些值得研究得问题,如:为什么要吃早餐、早餐得搭配、制作营养早餐……

2、确定主题:

引导学生共同探讨,确定小组活动得主题。教师要提醒学生仔细想想,围绕主题可以开展哪些活动,需要做哪些准备。

3、制定活动方案

二、实施阶段:

1、收集资料:

(1)组织学生查找资料,了解早餐得相关知识。

(2)让学生把自己收集到得资料整理好后,与同学交流。

2、调查

(1)指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调查早餐食谱得科学搭配,并自己制定一周早餐食谱,表格如下:

(2)组织学生向同学、老师、家长等做“我们得早餐科学吗?”得调查,并填写早餐情况调查表。表格如下:

3、统计:

(1)指导学生根据调查结果做统计。

4、讨论:

(1)组织学生根据查找得资料与调查统计结果进行讨论:我们发现到什么?吃早餐重要吗?应该怎样吃早餐?吃早餐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2)让学生将讨论结果记录下来。

(3)引导学生把结果与全班同学交流。

5、模拟配餐

(1)引导学生开动脑筋,根据前期得调查与讨论,设计一款营养美味得早餐。

(2)指导学生做好设计,提醒她们早餐设计得原则就是“主幅相辅,干稀平衡、荤素搭配”。

三、总结与交流阶段

(一)展示:

1、组织学生展示自己设计好得营养早餐,要求做简单介绍。

2、引导学生对同学设计得营养早餐进行互相评价。

3、选出“最营养得早餐设计奖”。

(二)宣传

1、指导学生写下有关早餐得建议。

2

(三)收获与反思:

1、与小组同学讨论:通过这次活动有什么收获?

2、将活动得收获或者反思记录下来。

主题二偏食得危害

主题活动目标:

1、让学生通过对饮食习惯得调查、统计,了解偏食得危害,引发思考。

2、结合采访活动,引导学生关注挑食、偏食现象,使学生反思自己得行为,逐步养成良好得饮食习惯。

一、准备阶段

1、学生自由组成主题活动小组,推选组长。

2、了解与分析研究主题得内容,制订活动方案。教师要针对探究方案提出问题、意见与建议。

3、小组成员具体分工:

(1)上网查询有关偏食对青少年成长得影响得资料。

(2)调查同学挑食、偏食得情况,采访医生、家长,了解挑食、偏食对青少年成长得影响。

(3)实地拍摄有关挑食、偏食得照片。

(4)交流汇总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讨论如何合理饮食。

(5)每人写出一份活动得收获与活动反思。组长执笔撰写主题活动调查报告。

4、教师整体协调,适当指导。

二、实施阶段:

1、学生收集关于挑食、偏食对青少年成长得影响得资料。

2、学生采用问卷、采访、实地观察等方式进行调查,了解同学挑食、偏食得情况。

(1)调查小组

任务1:实地调查本校同学挑食、偏食情况。

调查对象:本校同学

调查地点:学校食堂

任务2:问卷调查本校同学偏食、挑食情况及她们对挑食、偏食得认识。

调查对象:四、五、六年级得学生

(2)采访小组

任务:了解不同人群对挑食、偏食得瞧法与控制策略。

采访对象:在校学生、家长、医生。

采访医生得问题:青少年偏食、挑食对身体有什么影响?青少年为什么要合理膳食、均衡营养?怎样合理膳食?

采访同学得问题:您有否挑食、偏食得现象?原因就是什么?您现在得身体情况任何(如身高、体重、体质等?)

采访家长得问题:您得孩子有否挑食、偏食得现象?身体情况如何?应该怎样合理膳食实现营养均衡?

(3)摄影小组

拍摄内容:拍摄本校同学偏食得特写镜头;记录实践活动得主要过程。

(4)采编组

上网收集饮食与健康得知识;去阅览室查阅有关内容。

三、总结与交流阶段

1、教师组织学生交流体会:

(1)在采访调查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就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得?

(2)通过活动,您了解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新得发现?

(3)您认为自己在活动中得表现任何?有什么优点与不足?

(4)这次活动您最大得收获就是什么?说一说您感受最深得事情,它对您今后得学习

生活有什么影响?

2、将活动得收获或者反思记录下来。

主题三零食与健康

主题活动目标:

1、让学生认识零食得作用,知道一定量得零食对身体发育与健康有积极作用,但过量食用零食就会给身体发育带来危害。

2、通过到超市调查,引导学生学习甄别零食得种类、成分,能够初步对市场上类型各异得产品做出科学得判断。学会合理选购。

一、准备阶段

1、创设情景:播放课件,情景引入:“大家好,我就是零食宝宝,大家对我都不陌生吧!同学们都吃过零食,甚至每天都在吃零食。零食得种类很多,就是人们生活不可或缺得。您们想更加了解我们吗?那就在这次得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好好地研究一下吧!”

2、确定主题:与学生一起明确主题:零食与健康

(1)确定子课题:引导学生针对主题提出各种问题,并从这些问题中选择子课题,如:零食得种类、零食得营养等。

(2)成立研究小组,选出组长,分配好每位组员得任务,制订小组研究计划。

二、实施阶段:

1、调查:

(1)谈话导入:“大家都喜欢吃零食,我们得父母、老师以及其她同学她们对零食有少年瞧法?让我们一起去调查吧!”

(2)调查前得准备:

A、确定调查主题;

B、选取调查对象;

C、制订调查计划;

D、准备好调查工具,如:各种工具书、照相机、录象机等。

(3)实施调查:引导学生按照资源包中提供得调查样卷或者自己设计得调查问卷,进行调查。

(4)分析调查结果:指导学生对调查得结果进行整理、分析。

2、考察:

(1)谈话引入:“老师与家长都认为零食会影响我们得身体健康,又很不卫生。现在我们就到小卖部、小吃店实地考察一下吧!”

(2)分析考察得结果:引导学生汇总考察得情况,共同分析,得出结论。

3、走进超市: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超市走走,了解零食得成分、生产日期、保质期

等资料,分析零食对人体得益处及害处。

4、查资料:组织学生通过上网、到图书馆查阅等查找零食对我们身体影响得资料。

5、访问专家:带领学生采访医院或者学校内得医生,让专家告诉学生怎样吃零食才就是健康、合理得。

三、总结与交流阶段

1、教师组织学生交流体会:

(1)在采访调查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就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得?

(2)通过活动,您了解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新得发现?

(3)您认为自己在活动中得表现任何?有什么优点与不足?

(4)这次活动您最大得收获就是什么?说一说您感受最深得事情,它对您今后得学习生活有什么影响?

2、将活动得收获或者反思记录下来。

四、单元凭借与拓展:

2、拓展:

(1)引导同学们讨论:在活动过程中还可以进一步研究与拓展得问题

(2)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得问题继续进行研究。

单元活动追记反思:

单元主题声音与生活

教学目标

1、情感、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次主题活动,引导学生更加热爱生活、热爱科学;发展学生得科学探索精神与创新精神。

2、能力目标

通过本次主题活动,提高学生收集、处理信息得能力;培养学生与人交往与表达得能力;通过体验、观察、动手实践提高学生得实验能力与动手操作能力。

3、知识目标

了解声音与噪音产生得原理以及爱耳护耳得科普知识,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发

现问题、用心学习得好习惯。

主题一生活中得声音

主题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提高学生收集处理信息得能力以及采访、调查与人交往得能力。

2、激发学生乐于探究与发现周围事物奥秘得兴趣。

3、意识到劳动技术对人类社会得发展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

4、了解声音得有关知识。

活动重点: 提高学生收集处理信息得能力以及采访、调查与人交往得能力

活动难点:意识到劳动技术对人类社会得发展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

一、准备阶段

(一)确定主题:

1、教师:“同学们,今天您们上课真准时,为什么我们全班同学能够按时回到课室做好上课准备呢?”

学生:因为上课得铃声响了。

2、教师:老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认真地听一听以下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听到得几种声音,想一想这些声音告诉了我们什么信息。瞧谁听得最仔细,知道得最多。(教师播放声音:闹钟得响声、手机铃声、门铃声、玻璃瓶摔碎得声音、笑声、掌声等)

3、教师请每个小组派代表汇报,同小组得同学可以补充。

4、教师指导学生寻找生活中得声音,并生成研究问题:您们想研究关于声音得哪些问题?各小组讨论后确定研究得主题,并说明理由。

(二)制定活动方案

1、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活动方案应该包括哪些内容。

2、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份活动方案样例,供学生们参考。(图从略)

3、教师指导要点:

(1)确立方案时要注意得问题:一就是方案得可行性;二就是方案得有效性;三就是方案得时间性;四就是要学生在活动得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安全。

(2)活动方案得内容:主题或者课题、活动内容、具体目标与任务、活动时间、活动过程、任务分工、保障条件等。

4、教师指导学生根据确立方案时要注意得问题论证活动方案得合理性。

(三)开展实践活动

1、调查: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

(2)教师组织学生到不同得地方听一听、找一找各种声音。

教师对活动提出要求:同学们在寻找声音得时候,要注意安全。

2、分类

(1)教师指导学生将收集到得声音按照不要不同得地点分类。在分类个过程中,教师解答学生提出得问题,及时了解学生探究得过程与情况,适时组织学生进行交流。

(2)在学生交流得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展示图片、播放录像资料等方法,加深学生对活动内容得理解。

3、讨论: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哪些声音对我们有利?哪些对我们有害?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它们呢?”

4、制造声音:

(1)请学生准备一张纸。

(2)教师指导学生制作“甩炮”。

(3)教师引导:您还能用纸制造出哪些声音?要求制造出声音要有创意。

5、查资料:

(1)教师指导学生通过不同渠道查找有关声音得作用以及危害得资料。

(2)学生可以分成不同得小组,针对声音得不同作用、人们就是如何利用声音得以及声音对人们得危害等方面查找资料。

(四)成果展示

1、教师指导学生以多种形式进行成果展示,例如演讲、表演、演示等。

2、在学生展示得过程种,教师要对学生得成果进行及时得评价。

三、总结评价

1、教师组织学生根据刚才得汇报情况进行相互评价,并对学生得评价进行指导。

2、评选出“最佳合作奖”、“最佳创新奖”、“最佳进步奖”。

四、家庭作业:

1、继续寻找生活中得声音。

2、向父母展示自己用纸制造出得声音以及自己查找到得资料。

主题二感受无声世界

主题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使学生对无声世界有一个大体得感知,初步感受无声世界得痛苦与生活得

不便。

2、通过活动使学生对残疾人产生关爱之情,并进一步感受爱耳、护耳得重要性。

3、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护耳、爱耳得方法,养成健康生活习惯,并开展宣传活动,使更多人受益。

活动重点:使学生对无声世界有一个大体得感知;了解护耳、爱耳得方法,养成健康生活习惯。

活动难点:开展宣传活动,使更多人受益。

一、确定主题:

教师:“同学们,我们天天听到各种声音,如果有一天,在您们得世界中什么声音也没有了,您会有什么样得感受呢?那就让我们感受一下无声得世界吧!”

二、开展实践活动:

(一)讨论什么就是无声世界

1、教师引导学生说说直接对无声世界得认识。

导入:同学们,我们生活在有声得世界里,时时处处都能够感受到声音,那什么就是无声世界呢?大家一起来讨论一下吧!

2、让学生说出自己对无声世界得理解。

3、教师总结。

(二)感受无声世界

1、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2、教师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感受:

(1)请学生吧耳朵捂上,听教师讲课。

(2)请学生不出声说话,只能够用手势进行交流。

3、体验后,让学生总结活动得感受。

(三)走进聋哑学校

1、教师事先联系好聋哑学校,让学生到聋哑学校里了解那里得孩子就是怎么上课、怎么听课、怎么回答问题,课间做什么,怎么交流等。

2、教师提醒学生在采访时要注意不要提及涉及别人隐私或令人难堪得话题。

3、教师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无声世界得痛苦,学习聋哑孩子不怕困难、坚韧刚强得精神。

(四)学习简单得手语

1、教师示范讲解一些简单得手语。

2、学生在教师得指导下学习并练习。

教育科学出版社-五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教案

综合实践教案

第1单元《火灾的预防与自救》 教学目标:1、通过课前的调查,了解火灾造成损失的危害性,增 强学习火灾自救常识的意识。 2、在“家庭火灾扑救”情境中,产生身临其境和救人 于危难的积极情感,体验助人为乐的幸福,感悟人生 的真谛;体验救援成功从内心迸发出学以致用的自豪 感,体验掌握火灾自救方法的重要性,增强防火意识。 3、掌握必要的消防安全技能,提高自我保护与救助能 力。 教学重点:1、通过课前调查,课内汇报交流,了解并掌握火灾逃 生自救的方法。 2、掌握必要的消防安全技能,提高自我保护和救助的 能力。 教学难点:1、在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团结协作的意识,通过合作交流,产生学习的动力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2、通过对不同的火灾现场进行救援的具体情境,促使 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教学准备:收集火灾的案例和相关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观看关于火的视频 师:同学们,你们对火熟悉吗?你在哪里见过它? 生:火可以造福于人类,但也可以给人类带来无尽的灾难。下面就让我们一同来了解一下它吧。 (点击课件:观看关于火的视频)

师:看到这触目惊心的场面,你有什么感受?发生火灾真可怕,怎 么样就能预防火灾的发生呢?发展学生求异思维 讨论交流: 生汇报。 2、出示课题 师:是啊,看到这些鲜活的生命就这样被大火吞噬了我们非常难过,可是你们知道吗,很多时候并不是大火夺去了人们的生命,而是面对火灾时这些人缺乏自救能力,这才是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严重经济损失的最直接原因。因此,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学习当火灾来临时我们应该掌握的一些火灾自救常识。 板书课题:火灾自救 二、新授——火灾自救。 1、介绍火灾自救常识 师:同学们,当我们身处生活中不同的场所,如果火魔突然降临到我们的身边,我们应该怎么做呢?课前老师已经布置同学们用不同的方式去收集关于火灾自救的知识和方法,你们收集到了吗?好,下面就请同学们把你们收集到的资料在小组内与其他同学共同交流一下吧。 学生交流 2、学生汇报。 在同学们汇报前我对你们提三点要求:1、当别人汇报时要认真倾听。 2、别人汇报的内容不全面可以进行补充。 3、补充的内容不要重复。 好,哪位同学先来说说。适当评价。 4、同学提到了当发生火灾时我们应该拨打火警电话:119。电话拨通后我们应该说些什么呢?下面就让我们看看童童是怎么做的吧。 (观看拨打火警电话视频) 5、师:你们学会了如何拨打火警电话了吗?同学们假设非常不幸,你家现在着火了,你该怎样打火警电话呢?这样吧,同桌之间先练习练习,一会儿我们比比谁报警最快、

教育科学出版社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 1.1使用工具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认识机械指的是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杠杆、滑轮、斜面等都是机械。 2、过程与方法:常识在实践中解决指定的科学问题(如拔图钉、铁钉和木螺钉),发现做同样的事情,用不同的工具效果是不同的,并从中了解更多的常用工具。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工具和机械可以帮助我们做一些事情,恰当地选用工具和机械可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 【教学重点】选用不同工具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选择不同工具解决问题的原因讨论。 【教学准备】剪刀、螺丝刀、开瓶器、羊角锤、小刀、镊子、老虎钳 【教法】讲授法 【学法】小组讨论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个漂亮的窗花剪纸是用什么工具制作出来的?(出示窗花剪纸)。 那么锤子能帮助我们做哪些事情?(出示锤子) 二、我们用过什么工具 1、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用工具来帮助我们做事情,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我们常用的工具(板书课题:使用工具) 2、你还知道哪些工具?他们能帮助我们做什么事?请大家在小组内讨论一下,然后把工具名称和能做的事情填在书本P2表格内。比一比,哪些同学想地更多。 3 4、教师小结:看来同学们对工具的使用已经比较熟悉,并且能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了。那么下面就请大家来帮我解决一个问题。 三、选用什么工具好。

1、老师这里有钉有一些钉子的木板(出示木板), 1)如果要把钉子冲木板中取出来,请问我该选择什么样的工具比较合适? 2)请小组内的同学先观察一下钉在木板上的钉子,思考你需要哪些工具? 2、小组长领材料,组织小组成员开展实验 3、全班交流:说说你们刚才选择的工具是最合适的吗? 分组发言共同评论。 四、完成三项任务的工具选择 1、请大家观察P3的三幅图,请你在右边选择最恰当的工具来完成这3项工作。 并且说说你选择的理由。 2、油桶通过斜面推上车,比较省力;大石头用撬棍当赶感去撬动比较省力;利用绳子和滑轮组成定滑轮可以很方面地将国旗挂到旗杆顶上。 3、教师小结:有一些很费力、很难做的事情,如果我们使用了工具就可以省力、方便地完成了。巧妙地使用工具,能让我们做的更好。 4、请大家看P3工具的定义,深入理解。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简单机械:机械式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螺丝刀、钉锤、剪子这 些机械构造很简单,又叫简单机械。 【课后反思】 1.2杠杆的科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杠杆有三个点:用力点、支点和阻力点。(2)有的杠杆能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2、过程与方法:用杠杆做实验、收集并整理数据,分析认识杠杆省力、费力和不省力也不费力的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到收集数据的重要意义,并且意识到相互合作的重要性。

教育科学出版社六年级

教育科学出版社六年级《科学》毕业模拟试题 一、填空题: 1、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我们称之为(晶体),它们的排列虽然是规则的,但形状是(多种多样)的。 2、许多岩石是由(矿物)晶体集合而成的。 4、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但都很有(规则)。 5、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7、微生物是1632年出生在荷兰的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发现的。 8、霍乱、肺结石、伤寒等可怕的疾病并不是由(微生物)引起的。 9、我们喝的桶装矿泉水,是经过净化处理的,里面没有(微生物)。 10、玻璃不是由(晶体集合)而成的。 11、苍蝇在竖直光滑的玻璃上,不但不会滑落,而且还能在上面爬行,这跟它(脚的结构)有关。 12、绿藻能使鱼缸里的水(变绿)。 13、载玻片移动的方向跟从目镜里看到的(物体图像)移动的方向不是一致的。 14、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显微镜。 15、我们可以用干草来培养(微生物)。 16、(培根)发明了能提高视力的眼镜。 17、很多房屋和桥梁都是依靠直立的材料(柱子)和横放的材料(横梁)支撑住的。 18、把薄板形材料弯折成(“V”“L”“U”“T”或“工”)字等形状,实际上都是减少了材料的宽度而增加了材料的(厚度)。(减少)材料宽度虽然降低了一些抗弯曲能力,但增加了厚度,就大大增强了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19、纸的(宽度)增加,抗弯曲能力会(增加)。纸的(厚度)增加,抗弯曲能力会大大增加。增加纸的厚度比增加宽度更(有效)。 20、赵州桥是一座长寿的(石拱桥)。桥面在拱下方的拱桥优点是:①桥板可以(拉住拱足),(抵消拱向外)的推力减少了桥墩的负担。②桥面被(水平方向的力)拉紧,还增加了桥面的(抗弯曲能力)。③桥面低而(平坦),方便(通行)。 21、三角形框架具有(稳定性),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容易(变形)。利用三角行框架可以(加固框架)结构。 22、杆秤由(秤杆)、(秤盘)、(秤砣)、(提绳)几部分组成。它也是一种杠杆类的工具。 23、杆秤是杠杠类工具,“秤砣虽小,能压千斤”是因为杆秤应用了(省力杠杠)的特点。 24、像水龙头这样,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 25、制作电磁铁需要的材料有(铁钉)、(导线)、(电池)。 26.电磁铁有(南、北)极。电磁铁的磁极是可以改变的,它与电流方向和线圈缠绕方向有关,当电磁铁的电流方向改变时,它的磁极也会(改变);当电磁铁的线圈缠绕方向改变时,它的磁极也会(改变)。 27.电磁起重机主要是由(电源)和缠绕在铁蕊周围的(线圈)构成。也即主要是由电磁铁构成的。 28、电磁铁的磁力大小是可以改变的,磁力的大小与串联电池的数量、线圈的圈数等有关。线圈圈(数多),磁力(大),电池数量(多),磁力大;反之,则磁力小。 29、小电动机包括(外壳)、(转子)、(后盖)三部分。外壳内有一对永久(磁铁),转子上有铁芯、线圈、换向器,后盖上有(电刷)。 30、换向器的作用是接通电流并转换电流的(方向)。 31、声音的能量可以控制(电路)的通断,使电灯亮或灭。 32 、激光有很大的能量,强激光可以(打孔)或(切割)材料。 33、神舟六号火箭靠(化学能)把它发射升空。 34、俗话说:“万物生长靠太阳。”这句话道出了:几乎所有能源都源自(太阳)。 35、用沼气煮饭、照明、发电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光能)和(机械能)。 36、植物依靠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料长成了身体,它把太阳能转化成了(生物能)。 37、环保能源有(风能)、(水能)、(太阳能)等。 38、(新能源)有地热能、风能、水能、潮汐能、核能、直接利用的太阳能、沼气能源等。

教育科学出版社三年级下册科学

教育科学出版社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 1、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种子有自己特殊的结构,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萌发生长成一株植物。 过程与方法:用感官和放大镜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特征;根据植物生长的已有知识,预测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发关注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引领学生产生问题并积极思考,能用适宜的方式将自己的认识清楚地表达出来,并能想办法证明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教学难点】:观察各种植物的种子。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猫给小猫哺乳的图片、鸡妈妈带小鸡吃食的图片、向日葵小苗的图片、各种植物的种子(向日葵、花生、四季豆、南瓜、小麦、玉米、绿豆等)、白纸、放大镜。(学生准备)各种植物的种子、白纸、放大镜。 【教学过程】: 一、听听说说 1、师:小猫是谁生下来的?小鸡是怎么来的呢?向日葵小苗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2、生:思考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3、师:(出示图片)验证学生说出的答案。 4、师:植物的一生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它的一生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二、想想画画 1、师:用图画和文字将植物一生的生长变化过程画下来和写下来。 2、生:在P2页“我知道的植物生长过程”的画板里画图。 3、师:展示学生画的作品。 4、师:指名学生说说自己画的作品的意义。 5、师: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但是,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 三、观察种子 1、师:每个人把自己带来的白纸放到桌面上,将带来的植物的种子放到白纸上,观察植物的种子,边观察边记录。可以借助放大镜观察。 2、师:观察植物的种子,你准备观察种子的什么? 3、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4、师:你们说对了,我们观察植物的种子,要观察种子的形状、大小、颜色等。 5、生:观察植物的种子。 6、师:通过观察植物的种子,你发现了什么? 7、生:汇报自己的发现。(师:关注学生的汇报)

教育科学出版社科学五年级(全册)知识点整理

教育科学出版社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沉和浮 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3、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重量和体积)都有关。 4、(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5、(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6、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7、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8、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9、(科学)和(技术)紧密相连,它们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10、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11、(上浮物体)和(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12、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13、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 14、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它们的(材料)和(液体的性质)有关。 15、(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 16、(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这样的液体有很多。 17、(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18、比(同体积)的水(重)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在水中(上浮)。 19、(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 第二单元热 1、有多种方法可以(产生热)。 2、加穿衣服会使人体感觉到热,但(并不是衣服)给人体(增加了热量)。 3、水受热以后(体积会增大),而(重量不变)。 4、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5、(许多液体)受热以后体积会变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6、物体由冷变热或由热变冷的过程中会发生(体积)的变化,这可以通过我们的(感官)感觉到或通过(一定的装置和实验)被观察到。 7、(气体)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8、常见的物体都是由(微粒)组成的,而微粒总在那里不断地(运动)着。物体的(热胀冷缩)和(微粒运动)有关。 9、(许多固体和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气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10、有些固体和液体在一定条件下是(热缩冷胀)的,例如(锑)和(铋)这两种金属就是热缩冷胀的。 11、热是一种(能量)的形式,热能够从物体(温度较高)的一端向(温度较低)的一端传递,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直到两者温度相同。 12、热传递主要通过(热传导)、(对流)和(热辐射)三种方式来实现。 13、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热传导)。 14、(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 15、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而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 16、(热的不良导体),可以(减慢)物体热量的散失。

大学物理学 (第3版.修订版)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上册 习题1 答案

习题1 1.1选择题 (1) 一运动质点在某瞬时位于矢径),(y x r 的端点处,其速度大小为 (A)dt dr (B)dt r d (C)dt r d | | (D) 22)()(dt dy dt dx + [答案:D] (2) 一质点作直线运动,某时刻的瞬时速度s m v /2=,瞬时加速度2 /2s m a -=,则一秒钟后质点的速度 (A)等于零 (B)等于-2m/s (C)等于2m/s (D)不能确定。 [答案:D] (3) 一质点沿半径为R 的圆周作匀速率运动,每t 秒转一圈,在2t 时间间隔中,其平均速度大小和平均速率大小分别为 (A) t R t R ππ2, 2 (B) t R π2,0 (C) 0,0 (D) 0,2t R π [答案:B] 1.2填空题 (1) 一质点,以1 -?s m π的匀速率作半径为5m 的圆周运动,则该质点在5s 内,位移的大小是 ;经过的路程是 。 [答案: 10m ; 5πm] (2) 一质点沿x 方向运动,其加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为a=3+2t (SI),如果初始时刻质点的速度v 0为5m·s -1,则当t 为3s 时,质点的速度v= 。 [答案: 23m·s -1 ] (3) 轮船在水上以相对于水的速度1V 航行,水流速度为2V ,一人相对于甲板以速度3V 行走。如人相对于岸静止,则1V 、2V 和3V 的关系是 。 [答案: 0321=++V V V ]

1.3 一个物体能否被看作质点,你认为主要由以下三个因素中哪个因素决定: (1) 物体的大小和形状; (2) 物体的内部结构; (3) 所研究问题的性质。 解:只有当物体的尺寸远小于其运动范围时才可忽略其大小的影响,因此主要由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决定。 1.4 下面几个质点运动学方程,哪个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1)x=4t-3;(2)x=-4t 3+3t 2+6;(3)x=-2t 2+8t+4;(4)x=2/t 2-4/t 。 给出这个匀变速直线运动在t=3s 时的速度和加速度,并说明该时刻运动是加速的还是减速的。(x 单位为m ,t 单位为s ) 解:匀变速直线运动即加速度为不等于零的常数时的运动。加速度又是位移对时间的两阶导数。于是可得(3)为匀变速直线运动。 其速度和加速度表达式分别为 2 2484 dx v t dt d x a dt = =+== t=3s 时的速度和加速度分别为v =20m/s ,a =4m/s 2。因加速度为正所以是加速的。 1.5 在以下几种运动中,质点的切向加速度、法向加速度以及加速度哪些为零哪些不为零? (1) 匀速直线运动;(2) 匀速曲线运动;(3) 变速直线运动;(4) 变速曲线运动。 解:(1) 质点作匀速直线运动时,其切向加速度、法向加速度及加速度均为零; (2) 质点作匀速曲线运动时,其切向加速度为零,法向加速度和加速度均不为零; (3) 质点作变速直线运动时,其法向加速度为零,切向加速度和加速度均不为零; (4) 质点作变速曲线运动时,其切向加速度、法向加速度及加速度均不为零。 1.6 |r ?|与r ? 有无不同?t d d r 和d d r t 有无不同? t d d v 和t d d v 有无不同?其不同在哪里?试举例说明. 解:(1)r ?是位移的模,?r 是位矢的模的增量,即r ?12r r -=,12r r r -=?; (2) t d d r 是速度的模,即t d d r ==v t s d d . t r d d 只是速度在径向上的分量. ∵有r r ?r =(式中r ?叫做单位矢),则 t ?r ?t r t d d d d d d r r r += 式中 t r d d 就是速度在径向上的分量,

教育科学出版社

安全教育:上学路上保安全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能积极主动参与活动,初步形成自我保护意识与安全意识,珍爱生命。 2、能力目标:能够通过多种途径收集与主题相关得资料;在调查、访问过程中学习与 人交往,尝试记录信息,并在体验活动中把信息转化为行动与经验;能够针对上学路上得问 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 题进行深入分析,培养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得能力。 教育科学出版社 3、知识目标:了解上学路上得安全隐患,识记常见得交通标志与安全警示标志,了解 交通安全常识,掌握与自己有关得交通规则;学会基本得防范技能。 教学过程

主题一一路安全伴我行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增强安全防护意识,树立珍爱生命得情感。 2、能够通过多种渠道收集常见得交通标志与安全警示标志,了解它们得意义与作用,知道上学途中应该遵守得交通规则,了解基本得安全常识。 3、针对上学路上得安全隐患,制订防治措施,学会如何面对潜在得安全隐患,掌握相应得自护与防范技能。 4、能清楚地表达自己得意愿,能运用合适得方式呈现研究成果。 重点:通过活动,增强安全防护意识,树立珍爱生命得情感,知道上学途中应该遵守得交通规则,了解基本得安全常识。 难点:针对上学路上得安全隐患,制订防治措施,学会如何面对潜在得安全隐患,掌握相应得自护与防范技能;能清楚地表达自己得意愿,能运用合适得方式呈现研究成果。 活动过程: 一、第一阶段:活动准备 (一)确定活动主题 教师引导:通过同学们得调查研究,我们了解了在我们上学与放学途中经常会遇到得一些安全隐患,它时刻威胁着同学们得安全。我们也通过不同得途径了解到一些发生在上学、放学路上得安全事故,一桩桩血淋淋得事实让我们触目惊心。同学们也许会发现,这些大多就是因为我们得不小心、不注意、不重视造成得。同学们,我们应该怎样避免或减少这些悲剧得发生呢? 通过教师得启发,学生们纷纷表示要遵守交通规则,远离危险区域,学会自我保护,于就是生成了“一路安全伴我行”得活动主题。 (二)制订活动方案 教师启发:要做得快快乐乐上学去,平平安安回家来,我们先要了解相关得安全常识。如:认识常见得交通标志与安全警示标志,知道它们代表得意思,掌握基本得交通规则,并能按要求规范自己得行为,学会自我防护得本领。同学们准备通过哪些途径去了解这些知识与经验呢? 学生经过思考,确定通过观察、上网收集、请教老师与家长、访问民警叔叔等方式去获取信息。 教师针对访问活动进行技术指导,提示学生注意访谈礼仪,事先拟好访谈提纲,并传授

科学出版社大学物理(下)答案.docx

作业题一(静止电荷的电场) 班级: __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 一均匀带电球面,电荷面密度为 G球面内电场强度处处为零,球面上面元d S 带有Cd S的电荷,该电荷在球面内各点产生的电场强度 (A)处处为零.(B)不一定都为零.(C)处处不为零.(D)无法判定.[] 2. 电荷面密度均为+匚的两块“无限大”均匀带电的平行平板如图放置,其周围 空间各点电场强度E随位置坐标X变化的关系曲线为:(设场强方向向右为正、向左为负)[ ] 3.将一个试验电荷q o (正电荷)放在带有负电荷的大导体附近P点处(如图),测 得 它所受的力为F ?若考虑到电荷q o不是足够小,则 (A) F / q o比P点处原先的场强数值大. (B) F / q o比P点处原先的场强数值小. (C) F / q o等于P点处原先场强的数值. (D) F / q o与P点处原先场强的数值哪个大无法确定. 4.如图所示,一个电荷为q的点电荷位于立方体的A角上, 则通 过侧面abed的电场强度通量等于: P V +q o (A)q(B) q. 6 ;。12 ;。 (C) q (D) q . C] 24 o48 o 5.高斯定理:S E VS=J dv- (A)适用于任何静电 场. 1

(B) 只适用于真空中的静电场. (C) 只适用于具有球对称性、轴对称性和平面对称性的静电场? (D) 只适用于虽然不具有(C)中所述的对称性、但可以找到合适的高斯面的静电 场. [ ] 6. 如图所示,两个“无限长”的、半径分别为R i和R2的共轴 圆柱面均匀带电,沿轴线方向单位长度上所带电荷分别为-1和?2, 则在内圆柱面里面、距离轴线为r处的P点的电场强度大小E为: (A) 丄丄?(B) 1 「 2πz0r 2 兀E0R12 兀E0R2 (C) - ?(D) 0 ? C ] 2兀名0 R1 7. 点电荷Q被曲面S所包围,从无穷远处引入另一点电荷至曲面 外一点,如图所示,贝冋入前后: (A) 曲面S的电场强度通量不变,曲面上各点场强不变. (B) 曲面S的电场强度通量变化,曲面上各点场强不变. (C) 曲面S的电场强度通量变化,曲面上各点场强变化. (D) 曲面S的电场强度通量不变,曲面上各点场强变 化. C ] 8. 根据高斯定理的数学表达式- E ?dS q/ ;。可知下述各种说法中,正确的 S 是: (A) 闭合面内的电荷代数和为零时,闭合面上各点场强一定为零. (B) 闭合面内的电荷代数和不为零时,闭合面上各点场强一定处处不为零. (C) 闭合面内的电荷代数和为零时,闭合面上各点场强不一定处处 为零. (D) 闭合面上各点场强均为零时,闭合面内一定处处无电C ] q ? 2

教育科学出版社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教育科学出版社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 1、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2、种植我们的植物 3、我们先看到了根 4、种子变成了幼苗 5、茎越长越高 6、开花了,结果了 7、我们的大丰收 第二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 1、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 2、蚕的生长变化 3、蚕变了新模样 4、蛹变成了什么 5、蚕的生命周期 6、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 7、我们的生命周期 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 1、温度和温度计 2、测量水的温度 3、水结冰了 4、冰融化了 5、水珠从哪里来 6、水和水蒸气 7、水的三种形态 第四单元:磁铁 1、我们知道的磁铁 2、磁铁有磁性 3、磁铁的两极 4、磁铁的相互作用 5、磁力大少会变化吗 6、指南针 7、做一个指南针

新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 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 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全册教材分析: 1、全册内容情况和各单元教学目标: 本册内容由“植物的生长变化”“动物的生命周期”“温度与水的变化”“磁铁”四个 单元组成。 “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将引领学生在种植风仙花的过程中.观察绿色开花植物的生长 发育历程.发现其生长变化的规律.知道绿色开花植物的生长都要经历“种子萌发”“幼苗生长”营养生长”“开花结果”这样的生命周期。同时伴随着生长过程.指导学生研究植物主 要器官一根、茎、叶的功能.初步认识植物体都有维持其生存的结构、结构与功能是紧密联 系在一起的。 “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将指导学生亲历养蚕的过程.了解蚕的一生要经历出生、生长 发育、繁殖、死亡的生命周期.并以蚕的生命周期为例.从常见动物的生命过程中.以及从人 体特点的观察中.认识动物和人的生命周期。 “温度与水的变化”单元.将以水为例.引导学生探究热量和物质状态变化之间的关系。 通过观察水的固、液和气三态.研究水在融化、结冰、蒸发和凝结等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帮助 他们初步认识物质是不断变化的.这种变化是与外界条件密切相关的。同时.帮助学生初步建 立自然界物质“循环”的概念。 “磁铁”单元将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安排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引领学生认识磁铁具 有磁性、磁铁两极磁力最强、磁铁能指南北、磁铁具有异极相吸和同极相斥等性质。并通过 做一个指南针和学习用指南针确定方向等方向.了解磁铁的应用。 2、主要材料清单: “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 大豆、玉米、花生、莲花、风仙花等植物的种子.放大镜.花盆、土壤、铲子等种植工具.透明玻璃杯、卫生纸等;试管、带根的新鲜芫萎、植物油等;不同生长阶段的风仙花植株、风 仙花朵.成熟的风仙花果实;图片或多媒体课件:刚出土的风仙花照片;植物叶的水平分布照片;植物叶的垂直分布照片;植物光合作用示意图;植物光合作用的相关资料及图片、几个主要生 长阶段的风仙花照片等。 “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 蚕卵.放大镜、饲养盒;不同生长阶段的蚕;蚕茧及蛹.小剪刀.手电筒;热水.小碗.竹签. 丝绸制品;蚕蛾、蜻蜓、蚂蚁、蝴蝶的图片或标片;有关动物生长发育过程的图片及资料;学 生从出生到现在每年的身高、体重、牙齿等生长变化的资料;婴儿、幼儿园或小学儿童、青 年人、中年人、老年人身体特点的图片或影像资料。 “温度与水的变化”单元 气温计、体温计、水温计(测量范围在一200C-}-1100C)、自制温度计模型(刻度范围在 一200C-}-1100C).其他各种式样、不同用途的温度计;观察用冰块及盛放冰块的浅盘;保温杯、

科学出版社大学物理答案

O x -a a y +σ +σ 作业题一(静止电荷的电场) 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 一均匀带电球面,电荷面密度为 ,球面内电场强度处处为零,球面上面元d S 带有 d S 的电荷,该电荷在球面内各点产生的电场强度 (A) 处处为零. (B) 不一定都为零. (C) 处处不为零. (D) 无法判定 .[ ] 2. 电荷面密度均为+的两块“无限大”均匀带电的平行平板如图放置,其周 围空间各点电场强度E ? 随位置坐标x 变化的关系曲线为:(设场强方向向右为正、向 左为负) [ ] 3. 将一个试验电荷q 0 (正电荷)放在带有负电荷的大导体附近P 点处(如图),测得它所受的力为F .若考虑到电荷q 0不是足够小,则 (A) F / q 0比P 点处原先的场强数值大. (B) F / q 0比P 点处原先的场强数值小. (C) F / q 0等于P 点处原先场强的数值. (D) F / q 0与P 点处原先场强的数值哪个大无法确定. [ ] 4. 如图所示,一个电荷为q 的点电荷位于立方体的A 角上,则通过侧面abcd 的电场强度通量等于: (A) 06εq . (B) 0 12εq . (C) 024εq . (D) 0 48εq . [ ] 5. 高斯定理 ???=V S V S E 0/d d ερ? ? (A) 适用于任何静电场. (B) 只适用于真空中的静电场. O E -a +a 02εσ x (A) 0/εσ O E -a +a x (B) -0 /εσ0 /εσ O E -a +a x (D) /εσ O E -a +a (C) /ε σ - P +q 0 A b c q

小学四年级下册教育科学出版社品德与社会教案

(教科版)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诚信是金 活动主题一:诚实不需要理由 教学目标: 1、知道诚实的含义; 2、即使做错了,也能勇敢承认错误; 3、知道因为“偶尔撒一次谎”也会使自己失去别人的信任,给自己带来麻烦; 4、正确理解“善意的谎言”。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教师讲故事 2、学生根据自己的经历谈体会。并适时赞扬学生们勇于认错的诚实行为。 3、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 二、情景对话,事例导行 1、看教材第2页的两组情景对话,学生对照自我总结的诚实的含义进行判断。 2、学生谈感受。、 1)学生读《砍倒樱桃树的小男孩》,学生就故事和父亲的对话展开讨论。 2)学生思考:你喜欢小男孩和他的父亲吗?为什么?学生谈自己听完故事后的感受。 3、书写建议和想法,排练小品。 1)在现实中,常常还存在说谎话和说真话之间的矛盾,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矛盾。 2)碰到这样的事情,作为儿子,你应该怎么做才对,如果你是父亲,你会怎么处理? 3)写建议:与同学讨论想法或书写自己的建议。 4)排练小品:根据自己的想法,找到和自己想法一致的同学,根据自己日记内容续演男孩回家后与爸爸的对话。

4、出示教材中“小幽默”《作业》,学生谈谈读了这则小幽默,有什么感受? 三、辩论理解 1、任何时候都应该说真话,不撒谎。 2、有的时候不能全讲真话,也有善意的谎言。 学生分成两组进行辩论,用事例证明自己的观点。 活动主题二:拍手拉钩不要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懂得守时、说到就做到是守信的表现; 2、学习反省自己的生活和行为,为自己不守时或答应别人的事没做到时,会有羞耻感,并努力做到。 3、知道答应别人的事一定要记在心里,尽力做到,这样,慢慢建立起自己的信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学生说“拉钩、上吊,一百年不变!”并说说在什么情况下我们用这个歌谣。 2、你们说过这样的话吗?当时指的是一件什么事?你做到了没有? 3、学生发言。 二、听故事,学榜样。 1、听故事《宋濂抄书》。 2、提问:宋濂诚信的美德对他有什么帮助? 3、学生自由发表看法。 三、讲故事 1、在你身边,有没有像宋濂这样言而有信,说到做到的人?请你介绍介绍。 2、介绍形式:1)小组内先交流,代表发言。2)根据故事情节表演。 四、看小品,解难题、 1、看小品。

大学物理科学出版社熊天信蒋德琼冯一兵李敏惠习题解

大学物理科学出版社熊天信蒋德琼冯一兵李敏惠习 题解 The pony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

第四章刚体的定轴转动 4–1半径为20cm 的主动轮,通过皮带拖动半径为50cm 的被动轮转动,皮带与轮之间无相对滑动,主动轮从静止开始作匀角加速度转动,在4s 内被动轮的角速度达到 π/s 8,则主动轮在这段时间内转过了圈。 解:被动轮边缘上一点的线速度为 在4s 内主动轮的角速度为 主动轮的角速度为 在4s 内主动轮转过圈数为 20π 520ππ2(π212π212121=?==αωN (圈) 4–2绕定轴转动的飞轮均匀地减速,t =0时角速度为0ω=5rad/s ,t =20s 时角速度为08.0ωω=,则飞轮的角加速度α=,t =0到t =100s 时间内飞轮所转过的角度θ=。 解:由于飞轮作匀变速转动,故飞轮的角加速度为 t =0到t =100s 时间内飞轮所转过的角度为 4–3转动惯量是物体量度,决定刚体的转动惯量的因素有。 解:转动惯性大小,刚体的形状、质量分布及转轴的位置。 4–4如图4-1,在轻杆的b 处与3b 处各系质量为2m 和m 的质点,可绕O 轴转动,则质点系的转动惯量为。

解:由分离质点的转动惯量的定义得 4–5一飞轮以600r/min 的转速旋转,转动惯量为2.5k g·m 2,现加一恒定的制动力矩使飞轮在1s 内停止转动,则该恒定制动力矩的大小M =_________。 解:飞轮的角加速度为 制动力矩的大小为 负号表示力矩为阻力矩。 4–6半径为0.2m ,质量为1kg 的匀质圆盘,可绕过圆心且垂直于盘的轴转动。现有一变力F =5t (SI )沿切线方向作用在圆盘边缘上,如果圆盘最初处于静止状态,那么它在3秒末的角加速度为,角速度为。 解:圆盘的转动惯量为 222m kg 02.0)2.0(12 1 21?=??== mR J 。 3秒末的角加速度为 由 即 对上式积分,并利用初始条件:0=t 时,00=ω,得 4–7角动量守恒定律成立的条件是。 图4-1 m 2m b 3b O

大学物理(下 )课后习题答案吴百诗科学出版社

第九章 9.1 (1) D (2) B 9.2 (1) q 33 (2) i a q 2 02πε 9.4 h b b a 2a r c t a n ,2ln 200πεσπεσ+ 9.12 13.6 eV 9.14 等势线是中垂面内半径为x 的圆,圆心在两电荷连线的中点 9.16 )3(6,3,3220 0203r R R r R -ερερερ 9.18 )(ln 24),(4020220R r r R R R R r r ≥+-≤-ερερερ 9.20 )(4)(4)()111(420212 012 10R r r q , R r R R q ,R r R R r q ≥≤≤≤+-πεπεπε 9.24 0 9.26 2 2 00) (21,U d d d S d d S '-''-εε 9.28 21 22 10 2U R R R R -πε 9.30 , V 103.2,C 100.2,C 100.1377??-?--- V 107.9,C 106.8,C 101.22 87??-?--- 9.32 0,0;3.5?10-8 C/m 2,8.0?102 N/C ;1.3?10-8 C/m 2,1.4?103 N/C ; 5.4?102 V ;4.8?102 V ;3.6?102 V 9.34 2.7?10-5 C/m 2 9.36 (1) d S U 00ε (2) d U d U r εε000, (3) t d S r r r )1(0εεεε-+ 第十章 10.1 (1) B (2) D (3) D (4) B (5) C 10.2 (1) )13ln 2(20-πμa I (2) 2100ln 2,2D D NIh r NI πμπμ (3) 2242 ,0,2IBa IBa - (4) IBR (5) 2.86?1014 m -3,n (6) -6A ,12A ,15A ,-3A 10.4 r I 021.0μ

《教育学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第二版)复习笔记-改进版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一、名词解释 2、教育影响: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学习者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信息选择、传递与反馈的形式,使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3、制度化教育:由专门的教育人员、机构及其运行制度所构成的教育形态。(人类教育文明的一大进步) 4、非制度化教育:没有能够形成相对独立的教育形式的教育。(原始社会的教育) 5、生物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各种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代表人物有法国的里托尔诺和英国的沛西·能,其错误在于完全否认了人与动物的区别,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 6、心理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代表人物有美国孟禄。它虽然纠正了生物起源论的错误,把教育归结为人类的行为,但它却归结为人类无意识的模仿行为,同样是错误的。生物起源论和心理起源论的错误都在于否认了教育的社会属性,即教育是自觉的有意识的活动。 7、劳动起源论:这是马克思的观点,认为教育起源于劳动,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依照马克思的观点,首先推动教育起源的直接动因是生产过程中人们需要传递生产和生活经验;其次也与人类自身的发展需要有关。 二、思考题 1、如何理解教育现象。 答:教育现象指人类各种教育活动的外在表现形式。它有三个规定性 ⑴教育现象是一种可以感知、可以认识的古今中外已经存在或正存在于现实中的存在物; ⑵教育现象是教育实践的表现物,或正从事着的教育实践; ⑶教育现象是以教与学为主体形式的客观存在。 4、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基本观点有哪些。 答: (1)教育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 (2)教育起源于社会性生产劳动; (3)现代教育的目的是促使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 (4)现代教育与现代大生产劳动的结合不仅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方法, 也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 (5)在教育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关系上,教育一方面受他们的制约, 一方面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并反作用于他们; (6)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 5、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答: (1)教育即生活、教育即学生个体经验不断的增长;

大学物理(科学出版社,熊天信、蒋德琼、冯一兵、李敏惠)第四章习题解

第四章 刚体的定轴转动 4–1 半径为20cm 的主动轮,通过皮带拖动半径为50cm 的被动轮转动,皮带与轮之间无相对滑动,主动轮从静止开始作匀角加速度转动,在4s 内被动轮的角速度达到π/s 8,则主动轮在这段时间内转过了 圈。 解:被动轮边缘上一点的线速度为 πm/s 45.0π8222=?==r ωv 在4s 内主动轮的角速度为 πrad/s 202 .0π41 21 11====r r v v ω 主动轮的角速度为 2011πrad/s 54 0π2==?-=t ωωα 在4s 内主动轮转过圈数为 20π 520ππ2(π212π212121=?==αωN (圈) 4–2绕定轴转动的飞轮均匀地减速,t =0时角速度为0ω=5rad/s ,t =20s 时角速度为 08.0ωω=,则飞轮的角加速度α = ,t =0到t =100s 时间内飞轮所转过的角 度θ= 。 解:由于飞轮作匀变速转动,故飞轮的角加速度为 20 s /rad 05.0205 58.0-=-?= -= t ωωα t =0到t =100s 时间内飞轮所转过的角度为 rad 250100)05.0(2 1 100521 220=?-?+?=+=t t αωθ 4–3 转动惯量是物体 量度,决定刚体的转动惯量的因素有 。 解:转动惯性大小,刚体的形状、质量分布及转轴的位置。 4–4 如图4-1,在轻杆的b 处与3b 处各系质量为2m 和m 的质点,可绕O 轴转动,则质点系的转动惯量为 。 解:由分离质点的转动惯量的定义得 22 1 i i i r m J ?= ∑=22)3(2b m mb +=211mb = 4–5 一飞轮以600r/min 的转速旋转,转动惯量为2.5kg·m 2,现加一恒定的制动力矩使飞轮在1s 内停止转动,则该恒定制动力矩的大小M =_________。 解:飞轮的角加速度为 20s /rad 201 60 /π26000-=?-= -= t ωωα 制动力矩的大小为 m N π50π)20(5.2?-=-?==αJ M 负号表示力矩为阻力矩。 图4-1 m 2m b 3b O

教育科学出版社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新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目录 第一单元:植物得生长变化 1、植物新生命得开始 2、种植我们得植物 3、我们先瞧到了根 4、种子变成了幼苗 5、茎越长越高 6、开花了,结果了 7、我们得大丰收 第二单元:动物得生命周期 1、蚕卵里孵出得新生命 2、蚕得生长变化 3、蚕变了新模样 4、蛹变成了什么 5、蚕得生命周期 6、其她动物得生命周期 7、我们得生命周期 第三单元:温度与水得变化 1、温度与温度计 2、测量水得温度 3、水结冰了 4、冰融化了 5、水珠从哪里来 6、水与水蒸气 7、水得三种形态 第四单元:磁铁 1、我们知道得磁铁 2、磁铁有磁性 3、磁铁得两极 4、磁铁得相互作用 5、磁力大少会变化吗 6、指南针 7、做一个指南针 新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得学习活动,培养她们得好奇心与探究欲,发展她们对科学本质得理解,使她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得策略,为她们终身得学习与生活打好基础。 二、全册教材分析: 1、全册内容情况与各单元教学目标: 本册内容由“植物得生长变化”“动物得生命周期"“温度与水得变化”“磁铁”四个单元组成。

“植物得生长变化”单元,将引领学生在种植风仙花得过程中,观察绿色开花植物得生长发育历程,发现其生长变化得规律,知道绿色开花植物得生长都要经历“种子萌发"“幼苗生长"营养生长"“开花结果"这样得生命周期。同时伴随着生长过程,指导学生研究植物主要器官一根、茎、叶得功能,初步认识植物体都有维持其生存得结构、结构与功能就是紧密联系在一起得。 “动物得生命周期”单元,将指导学生亲历养蚕得过程,了解蚕得一生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得生命周期,并以蚕得生命周期为例,从常见动物得生命过程中,以及从人体特点得观察中,认识动物与人得生命周期. “温度与水得变化”单元,将以水为例,引导学生探究热量与物质状态变化之间得关系。通过观察水得固、液与气三态,研究水在融化、结冰、蒸发与凝结等过程中发生得变化,帮助她们初步认识物质就是不断变化得,这种变化就是与外界条件密切相关得。同时,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自然界物质“循环”得概念。 “磁铁”单元将在学生已有知识得基础上,安排一系列得探究活动,引领学生认识磁铁具有磁性、磁铁两极磁力最强、磁铁能指南北、磁铁具有异极相吸与同极相斥等性质.并通过做一个指南针与学习用指南针确定方向等方向,了解磁铁得应用。 2、主要材料清单: “植物得生长变化”单元 大豆、玉米、花生、莲花、风仙花等植物得种子,放大镜,花盆、土壤、铲子等种植工具,透明玻璃杯、卫生纸等;试管、带根得新鲜芫萎、植物油等;不同生长阶段得风仙花植株、风仙花朵,成熟得风仙花果实;图片或多媒体课件:刚出土得风仙花照片;植物叶得水平分布照片;植物叶得垂直分布照片;植物光合作用示意图;植物光合作用得相关资料及图片、几个主要生长阶段得风仙花照片等。 “动物得生命周期”单元 蚕卵,放大镜、饲养盒;不同生长阶段得蚕;蚕茧及蛹,小剪刀,手电筒;热水,小碗,竹签,丝绸制品;蚕蛾、蜻蜓、蚂蚁、蝴蝶得图片或标片;有关动物生长发育过程得图片及资料;学生从出生到现在每年得身高、体重、牙齿等生长变化得资料;婴儿、幼儿园或小学儿童、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身体特点得图片或影像资料. “温度与水得变化"单元 气温计、体温计、水温计(测量范围在一200C—}—1100C)、自制温度计模型(刻度范围在一200C—}-1100C),其她各种式样、不同用途得温度计;观察用冰块及盛放冰块得浅盘;保温杯、冰块、食盐、试管、烧杯、可封口小塑料袋、玻璃杯、浅碟;云、雾、雨、露、霜、雪、冰等自然现象挂图或影像资料。 “磁铁”单元 各种形状得磁铁,包括没有标注南北极得磁铁;铁得物品、一些金属物品及非金属物品;一定数量得铁钉、回形针、大头针、钢珠与大钢针;不同材质得人民币硬币((1元得钢币,5角得铜币与钢币,1角得铝币与钢币,分值得铝币);盒式指南针,做指南针得材料(可以让学生自备)。 三、教学重难点: 本册教学内容仍然属于生命世界与物质世界得范畴,但就是探究得重点有所不同,主要指导学生对变化得事物进行观察,观察其变化得过程并探究其变化得规律。本册教学还要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关注事物之间得相互关系,如生物与环境、生物得结构与功能、物质状态变化与热量、物体性质与用途得关系等. 在科学探究方面,本册得教学将进一步培养学生得观察能力与实验能力。如在较长得一段时间内坚持观察、记录得习惯与能力,并学习用流程图、循环图等方法记录观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