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交通工程课件PPT
合集下载
同济大学 交通工程 第四章

路基土的变形包括四类 表征荷载-变形特性的指标是E、μ
外荷作用下土体的压密变形(通过压实控 制,消除压密变形) 路基的固结沉降(通过地基处理措施和时 间,减小固结沉降,并使之稳定) 弹性变形(与疲劳特性有关) 塑性变形(重复荷载作用下的塑性变形累 积,与平整度有关)
第四章
路基土的荷载-变形特性
不同的土、不同的压实度,系数是不同的, 应该由试验确定。
CBR
p 100(%) 7.0
第四章
路基土的荷载-变形特性
五、加州承载比(CBR)
2、测定方法
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6
三、路基的荷载-弯沉关系
第四章
路基土的荷载-变形特性
5、现场模量的测定
四、地基反应模量
E板 F(E弯沉仪) F(l弯沉仪)
1、定义
Winkler地基假设(液体地基假设):路基表面任意一点 的弯沉量仅同作用于该点的压力大小有关,而同相临点 的压力无关;即荷载仅引起其作用点处的路基变形,而 不引起其它位置的路基变形。
2、荷载-弯沉关系与应力-应变关系 应力-应变关系(σ-ε):来自三轴试验的结果, σ、ε在整个试件中是常数,整个试件的应力状态 相同 P-l关系:来自承载板试验,受力状态如图所示, 土体的每一点的应力状态都不相同
三、路基的荷载-弯沉关系
三、路基的荷载-弯沉关系
3、圆形均布荷载作用下均质体的弯沉
4、应力重复作用下路基土的变形特性
σ1-σ3(MPa) σ1-σ3(MPa)
总变形 塑性变形 回弹变形
第四章
路基土的荷载-变形特性
交通工程学课件(完整版)-

§1-4 我国的交通工程 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 我国的交通现状
1. 综合运输 2. 公路交通 3. 城市交通
二. 我国交通工程学科的产生及面临的任务
1. 我国交通工程学科的产生 2. 我国交通工程学科面临的任务
(1) 城市交通规划理论与方法研究
①城市交通规划中规划化的交通调查内容、方法研究; ②城市交通需求预测理论与方法规范化的研究; ③城市交通网络计算机模拟技术的研究; ④城市交通网络规划理论与方法的研究; ⑤城市交通规划方案评价技术的研究; ⑥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优化理论与技术的研究; ⑦城市交通规划快速反应系统的理论与方法的研究; ⑧现代先进科学方法在城市交通规划中应用的研究。
(3) 适应我国交通特点的交通控制理论与方法研 究
①区域交通控制软件系统开发与实施的研究; ②区域交通控制系统设备与配套技术的研究; ③高等级公路情报采集与信息传输、监控技术的研究; ④高等级公路与城市道路的交通管理体制、理论方法
与设施的研究; ⑤高等级公路立交规划设计与评价理论与方法的研究。
(4) 交通流理论方面基础研究
hs
V 3.6
ht
式中:V――汽车行驶速度(km/h)。
§2-2 交通量特性
一. 交通量的定义
交通量 是指在单位时间段内,通过道路某一地点、
某一段面或某一条车道的交通实体数。按交通类型分, 有机动车交通量、非机动车交通量和行人交通量,一 般不加说明则指机动车交通量,且指来往两个方向的 车辆数。
1. 年平均日交通量(AADT)
AADT
1 365
365
KN L
K Q Vs
式中:K――车流密度(辆/km);
N――单车道路段内的车辆数(辆);
交通工程学 PPT课件

贯彻以人为本、服务为本的思想,体现合理性和可操 作性相结合的原则。
(2)市区线路、郊区线路和对外交通线路应紧密衔接,并 协调各线路网的集疏能力。
(3)要考虑公交发展历史和线路的延续性,兼顾和利用已 有线路,综合协调新老线路之间的关系。
(4)公交线网还应对城市用地的发展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其布局应与城市用地布局相协调,与城市用地规划范 围内主要客流的流向一致,促进城市发展。
公交枢纽站、首末站应根据其功能确定用地规模,取值可 参考表9-3。
4.中途停靠站规划
公交车辆的中途站点规划在公交车辆的起、终点及线路走 向确定以后进行,规划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⑴公交出行路径选择的多路径概率分配法
⑵公交客流容量限制分配法
公交线网的客流分配采用容量限制法,比较符合公交实 际运行情况:在实际公交网络经营中,由于公交线路 的运力有限、站点停车容量有限及路段上其他车流的 运行干扰因素,会出现公交留站客流,尤其在高峰小 时。容量的限制使公交乘客无法选择那些直达但异常 拥挤的线路,而不得不选择次优级别的线路或选择换 乘线路。这些出行特性均能在容量限制分配方法上得 到体现。
⑵公交线路重复系数
对全市或整个规划区而言,公交线路重复系数是指公共 交通营业线路总长度与线路网长度(即有公交线路经过 的道路中心线总长度)之比值,在公共交通发达的城市 一般在1.25~2.5之间。对某一路段而言,公共交通线 路重复系数是该路段上设置的公交线路条数,综合考 虑公交线路的分布均匀性及站点停靠能力,一条道路 上设置的公交线路条数不宜超过3~5条。
2)证优法,又称验算法,是对一个或几个线网备选方案 进行分析评价,证实或选择较优方案。通常采用“理 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公交线网规划方案设计 与优化。
(2)市区线路、郊区线路和对外交通线路应紧密衔接,并 协调各线路网的集疏能力。
(3)要考虑公交发展历史和线路的延续性,兼顾和利用已 有线路,综合协调新老线路之间的关系。
(4)公交线网还应对城市用地的发展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其布局应与城市用地布局相协调,与城市用地规划范 围内主要客流的流向一致,促进城市发展。
公交枢纽站、首末站应根据其功能确定用地规模,取值可 参考表9-3。
4.中途停靠站规划
公交车辆的中途站点规划在公交车辆的起、终点及线路走 向确定以后进行,规划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⑴公交出行路径选择的多路径概率分配法
⑵公交客流容量限制分配法
公交线网的客流分配采用容量限制法,比较符合公交实 际运行情况:在实际公交网络经营中,由于公交线路 的运力有限、站点停车容量有限及路段上其他车流的 运行干扰因素,会出现公交留站客流,尤其在高峰小 时。容量的限制使公交乘客无法选择那些直达但异常 拥挤的线路,而不得不选择次优级别的线路或选择换 乘线路。这些出行特性均能在容量限制分配方法上得 到体现。
⑵公交线路重复系数
对全市或整个规划区而言,公交线路重复系数是指公共 交通营业线路总长度与线路网长度(即有公交线路经过 的道路中心线总长度)之比值,在公共交通发达的城市 一般在1.25~2.5之间。对某一路段而言,公共交通线 路重复系数是该路段上设置的公交线路条数,综合考 虑公交线路的分布均匀性及站点停靠能力,一条道路 上设置的公交线路条数不宜超过3~5条。
2)证优法,又称验算法,是对一个或几个线网备选方案 进行分析评价,证实或选择较优方案。通常采用“理 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公交线网规划方案设计 与优化。
交通工程学(课堂PPT)

34
3.3 车速调查
流动观测法的优缺点
◆ 优点:可同时测得行程速度与流量,测 量作业工作量小; ◆ 缺点:道路沿途有交叉口、或交叉口间 距短、交通流不稳定等情况下不宜采用,另 外,观测精度低。
35
3.3 车速调查
三、调查数据的分析与应用
■ (一)地点速度实测数据分析处理 1.绘制速度分布图与分布表 2.统计处理 ■ 1)车速平均值及其均方差 ■ 2)统计分布中的特定车速(中位、均值等) ■ 3)计算其他统计量
第三章 交通调查与分析
1
本章内容
■ 3.1交通调查的意义、内容及要求 ■ 3.2交通量调查目的、内容与方法 ■ 3.3行车车速与密度的调查 ■ 3.4行车时间与延误调查 ■ 3.5其他交通调查简介
2
3.1 交通调查的意义、内容及要求
一、交通调查的目的与意义
■ 为了科学研究和道路规划建设管理的需要,人们用客 观的手段,测定道路交通流以及与其有关现象的数据并进 行分析,从而了解与掌握交通流的规律。以便向交通城建 规划与环保以及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提供改善、优化道路交 通的实际参考资料和数据。
17
在交通控制中心或想要运行视频检测系统的其他地点安装仪器设备 ●编辑视频检测系统(包括:大小、方向和位置以检测精度等) ●通过视频显示装置实时检测 ●数据采集,视频输出数据(包括:流量、占有率、速度、车辆类 型以及其他特定时间段上的交通数据2 交通量调查
K(t) E(t) E(t0) QA(t) QB(t)
LAB
LAB
42
一、出入量法
3.3 交通密度调查
2. 初始车辆数 E(t0 ) 的确定 方法 :车牌号码法、照相观测法。
最简易方法是试验车法:试验车在观测开始时从A
3.3 车速调查
流动观测法的优缺点
◆ 优点:可同时测得行程速度与流量,测 量作业工作量小; ◆ 缺点:道路沿途有交叉口、或交叉口间 距短、交通流不稳定等情况下不宜采用,另 外,观测精度低。
35
3.3 车速调查
三、调查数据的分析与应用
■ (一)地点速度实测数据分析处理 1.绘制速度分布图与分布表 2.统计处理 ■ 1)车速平均值及其均方差 ■ 2)统计分布中的特定车速(中位、均值等) ■ 3)计算其他统计量
第三章 交通调查与分析
1
本章内容
■ 3.1交通调查的意义、内容及要求 ■ 3.2交通量调查目的、内容与方法 ■ 3.3行车车速与密度的调查 ■ 3.4行车时间与延误调查 ■ 3.5其他交通调查简介
2
3.1 交通调查的意义、内容及要求
一、交通调查的目的与意义
■ 为了科学研究和道路规划建设管理的需要,人们用客 观的手段,测定道路交通流以及与其有关现象的数据并进 行分析,从而了解与掌握交通流的规律。以便向交通城建 规划与环保以及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提供改善、优化道路交 通的实际参考资料和数据。
17
在交通控制中心或想要运行视频检测系统的其他地点安装仪器设备 ●编辑视频检测系统(包括:大小、方向和位置以检测精度等) ●通过视频显示装置实时检测 ●数据采集,视频输出数据(包括:流量、占有率、速度、车辆类 型以及其他特定时间段上的交通数据2 交通量调查
K(t) E(t) E(t0) QA(t) QB(t)
LAB
LAB
42
一、出入量法
3.3 交通密度调查
2. 初始车辆数 E(t0 ) 的确定 方法 :车牌号码法、照相观测法。
最简易方法是试验车法:试验车在观测开始时从A
水泥路面设计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首页.pptx

p rf
除了上述三个标准中选一个外,对高等级公路,可以 补充板边或板角挠度指标以限制唧泥和错台
W Wr
三、结构组合设计
❖ 素混凝土路面(预留接缝的混凝土路面),除角隅、边缘 外,板内不配钢筋。
❖ 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 不设接缝,连续配筋。大大改善了 混凝土路面的行驶舒适性。面板厚度基本不减小(为普通 混凝土路面厚度的80-90%)。
考虑1)应力大小,2)荷载作用次数
根据优先尺寸板的有限元分析结果,按照P206图12 -6诺谟图或P204式12-7计算。
p
Al0 m
Pn h2
式中,P为轴重,h为板厚度,A、m、n为回归系数, 见P152,表8-7
集料的嵌锁作用、传力杆的设置使得接缝具有传递 荷载的作用,从而减小了板内的应力。
第九章 水泥路面设计
一、引 言
参见沥青路面设计的引言部分
设计内容
❖路面结构组合设计 ❖结构厚度设计 ❖平面设计 ❖构造设计 ❖路肩和排水设计
二、损坏模式与设计标准
损坏模式
❖ 板的断裂 包括横向裂缝、纵向裂缝、斜向裂缝、板角隅断裂、破碎板。 原因:强度不足;未设置传力杆和拉杆;板底脱空;荷载、
与混凝土的握裹。 纵缝形式: 平缝+拉杆;企口缝+拉杆;假缝+拉杆。
贯穿板厚度的平缝,接缝应有一定宽度。设传 力杆。P215图 12-11。
填缝板,填缝料。
五、结构厚度和平面尺寸设计
荷载应力分析
考虑动超载综合作用的疲劳应力为:
rp k j k f kc p
式中,k j为应力传荷系数;k f 为疲劳应力系数
定义 :可以按照接缝两侧不同指标的比值定义接缝传荷 能力。一是按照挠度比,一是按照应力比。
按照挠度:
除了上述三个标准中选一个外,对高等级公路,可以 补充板边或板角挠度指标以限制唧泥和错台
W Wr
三、结构组合设计
❖ 素混凝土路面(预留接缝的混凝土路面),除角隅、边缘 外,板内不配钢筋。
❖ 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 不设接缝,连续配筋。大大改善了 混凝土路面的行驶舒适性。面板厚度基本不减小(为普通 混凝土路面厚度的80-90%)。
考虑1)应力大小,2)荷载作用次数
根据优先尺寸板的有限元分析结果,按照P206图12 -6诺谟图或P204式12-7计算。
p
Al0 m
Pn h2
式中,P为轴重,h为板厚度,A、m、n为回归系数, 见P152,表8-7
集料的嵌锁作用、传力杆的设置使得接缝具有传递 荷载的作用,从而减小了板内的应力。
第九章 水泥路面设计
一、引 言
参见沥青路面设计的引言部分
设计内容
❖路面结构组合设计 ❖结构厚度设计 ❖平面设计 ❖构造设计 ❖路肩和排水设计
二、损坏模式与设计标准
损坏模式
❖ 板的断裂 包括横向裂缝、纵向裂缝、斜向裂缝、板角隅断裂、破碎板。 原因:强度不足;未设置传力杆和拉杆;板底脱空;荷载、
与混凝土的握裹。 纵缝形式: 平缝+拉杆;企口缝+拉杆;假缝+拉杆。
贯穿板厚度的平缝,接缝应有一定宽度。设传 力杆。P215图 12-11。
填缝板,填缝料。
五、结构厚度和平面尺寸设计
荷载应力分析
考虑动超载综合作用的疲劳应力为:
rp k j k f kc p
式中,k j为应力传荷系数;k f 为疲劳应力系数
定义 :可以按照接缝两侧不同指标的比值定义接缝传荷 能力。一是按照挠度比,一是按照应力比。
按照挠度:
1交通工程学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交通特性 PPT课件

(二)自行车交通特性
1. 自行车的基本特性 2. 自行车的交通特性
1. 路网密度 2. 道路结构 3. 道路线形 4. 道路网布局
典型公路网布局形式及其性能
图式
特点与性能
放射形路网一般用于中心城市与外围郊区、周围城镇 间的交通联系,对于发挥大城市的经济、政治、科技、 文化、信息中心作用,促进中心城市对周围地区的辐 射和影响有重要作用,不足之处是周围城镇之间联系 不便
1. 基础理论形成阶段(20世纪30年代初~40 年代末)
2. 交通规划理论形成阶段(20世纪50年代 初~70年代初)
3. 交通管理技术形成阶段(20世纪70年代 初~90年代初)
4. 智能化交通系统研究阶段(20世纪年代 中期开始)
§1-4 我国的交通工程 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 我国的交通现状
(2) 区域综合交通运输规划理论与方法研究
①区域交通运输系统数据收集、处理和建模技术的研究; ②区域交通运输系统客、货需求预测理论与方法的研究; ③区域交通运输网络规划及优化理论与方法的研究; ④区域交通运输枢纽和通道布局理论与方法的研究; ⑤区域交通运输系统评价理论与方法的研究; ⑥区域交通运输系统决策理论与方法的研究。
35000 30000 25000 20000 15000 10000
5000 0
江苏省高速公路日 平均交通量
45000 40000 35000 30000 25000 20000 15000 10000 5000
0
断面1 断面2 断面3 断面4 断面5 断面6 断面7 断面8 断面9 断面10 断面11 断面12 断面13 断面14 断面15 断面16 断面17 断面18
与评价方法的研究; ⑧停车场需求(机动车与自行车)预测规划设计理论与方
1. 自行车的基本特性 2. 自行车的交通特性
1. 路网密度 2. 道路结构 3. 道路线形 4. 道路网布局
典型公路网布局形式及其性能
图式
特点与性能
放射形路网一般用于中心城市与外围郊区、周围城镇 间的交通联系,对于发挥大城市的经济、政治、科技、 文化、信息中心作用,促进中心城市对周围地区的辐 射和影响有重要作用,不足之处是周围城镇之间联系 不便
1. 基础理论形成阶段(20世纪30年代初~40 年代末)
2. 交通规划理论形成阶段(20世纪50年代 初~70年代初)
3. 交通管理技术形成阶段(20世纪70年代 初~90年代初)
4. 智能化交通系统研究阶段(20世纪年代 中期开始)
§1-4 我国的交通工程 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 我国的交通现状
(2) 区域综合交通运输规划理论与方法研究
①区域交通运输系统数据收集、处理和建模技术的研究; ②区域交通运输系统客、货需求预测理论与方法的研究; ③区域交通运输网络规划及优化理论与方法的研究; ④区域交通运输枢纽和通道布局理论与方法的研究; ⑤区域交通运输系统评价理论与方法的研究; ⑥区域交通运输系统决策理论与方法的研究。
35000 30000 25000 20000 15000 10000
5000 0
江苏省高速公路日 平均交通量
45000 40000 35000 30000 25000 20000 15000 10000 5000
0
断面1 断面2 断面3 断面4 断面5 断面6 断面7 断面8 断面9 断面10 断面11 断面12 断面13 断面14 断面15 断面16 断面17 断面18
与评价方法的研究; ⑧停车场需求(机动车与自行车)预测规划设计理论与方
同济大学 交通工程(一)(概述)

交通工程学的定义
综上所述:
交通工程学是研究交通发生、发展、时空分布的规律, 道路交通调查、路网规划、设计、营运、管理控制、安 全的理论与方法以及与道路交通相关的法规、工程、教 育、环境和能源等的一门综合性科学。具体讲就是将道
交通工程内涵
为什么建? 如何利用? (鱼头:规划)
何时建?怎样建? (鱼身:设计) (鱼尾:管理)
2012年3月
6
课程的考查方式
•20%平时成绩(平时出勤率、作业) •80%考试成绩(闭卷考试,以课堂教学的内 容、平时的作业、课后习题和课堂例题为主。)
思考题
•何为交通工程学,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哪些? •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和机动化水平的提高, 交通问题变得日益突出,主要反映在哪些 方面? •交通问题的主要成因有哪些? •为了缓解日益突出的交通问题,政府部门 出台了各项政策,请列举2~3项,并论述 其主要内容及目的。
交通问题的主要成因
城市规划的不当:土地使用性质、人口的分布不当; 交通规划不当:交通设施规模、设施分布(空间分 布)、设施结构(不同规格的设施)、交通系统结构 (公共交通和个体交通、大容量交通和小容量交通系 统结构)不当; 交通设施的设计不当:不重视交通功能的交通设施 设计,土木工程为主的设施设计;
ITS型对策
交通诱导与控 制整合系统, 紧急救援系统 , APTS 安全驾驶辅助 系统、自动驾 驶系统 检测及管理系 统 降低交通阻塞 ,改善公共交 通和运载工具 等 提供信息服务 ,加强信息共 享
2012年3月
交通 阻塞 交通 事故
特殊交 通问题
物理瓶颈、虚拟 (秩序)瓶颈、 供需矛盾、事故 当事者控制力失 常、车辆故障、 运输管理不当 特殊需要、违章 运输 阻塞、设施规划/ 设计与建设
交通工程学课件

本章内容
交通系统各要素特性及要素之间相关特性 ■ 2.1三要素(人、车、路)基本特性 ■ 2.2交通量基本特性 ■ 2.3行车速度特性 ■ 2.4交通流基本特性及其相互关系
2.1 人—车—路基本特性
道路交通三要素
■人:出行者、规划设计和管理者等; ■车:小汽车、公共汽车、卡车、摩托车、
人力车(自行车、三轮车); ■路:道路网(密度、等级、布局),道路
2.1.3 道路基本特性
环形放射的道路网布局
2.1.3 道路基本特性
) 典型的环形放射交通网(莫斯科
西安市道路网
2.1.3 道路基本特性
重庆市道路网
2.1.3 道路基本特性
道路的功能
2.1.4 道路基本特性
由速度及交通量决定
城市道路分类
公路分级
公路行政等级
■ 快速路 ■ 主干道 ■ 次干道 ■ 支路
3)时变化
2.2.2 交通量的时间分布特性
■ 一天24h中,各个小时内交通量变化特性
■ 指标:用某一小时或某一时段交通量占全日交通
量之比表示交通量的时变规律
■ 16h(6:00~22:00) ■ 12h(6:00~18:00) ■ 18h(4:00~22:00) ■ 高峰小时
占全日交通量之比
3)时变化
(线形、宽度、路面质量、交叉口及交通流状况及标志、信号等影响 驾驶人的反应。
■刺激信息
■早显信息——有提前量信息,驾驶人易判断 ■突显信息——外界信息来之突然、易出事故 ■微弱信息——刺激信息量小,易造成判断错误 ■先兆信息——有先兆,驾驶人易察觉 ■潜伏信息——不易直观察觉,易造成判断错误
■反应时间
驾驶人基本特征—视觉特性
■色彩感觉: 红色——刺激性强,易见性高; 黄色——有最高的明亮度; 绿色——温柔、平静,有安全感 蓝色——寒冷感,使人镇静。
交通系统各要素特性及要素之间相关特性 ■ 2.1三要素(人、车、路)基本特性 ■ 2.2交通量基本特性 ■ 2.3行车速度特性 ■ 2.4交通流基本特性及其相互关系
2.1 人—车—路基本特性
道路交通三要素
■人:出行者、规划设计和管理者等; ■车:小汽车、公共汽车、卡车、摩托车、
人力车(自行车、三轮车); ■路:道路网(密度、等级、布局),道路
2.1.3 道路基本特性
环形放射的道路网布局
2.1.3 道路基本特性
) 典型的环形放射交通网(莫斯科
西安市道路网
2.1.3 道路基本特性
重庆市道路网
2.1.3 道路基本特性
道路的功能
2.1.4 道路基本特性
由速度及交通量决定
城市道路分类
公路分级
公路行政等级
■ 快速路 ■ 主干道 ■ 次干道 ■ 支路
3)时变化
2.2.2 交通量的时间分布特性
■ 一天24h中,各个小时内交通量变化特性
■ 指标:用某一小时或某一时段交通量占全日交通
量之比表示交通量的时变规律
■ 16h(6:00~22:00) ■ 12h(6:00~18:00) ■ 18h(4:00~22:00) ■ 高峰小时
占全日交通量之比
3)时变化
(线形、宽度、路面质量、交叉口及交通流状况及标志、信号等影响 驾驶人的反应。
■刺激信息
■早显信息——有提前量信息,驾驶人易判断 ■突显信息——外界信息来之突然、易出事故 ■微弱信息——刺激信息量小,易造成判断错误 ■先兆信息——有先兆,驾驶人易察觉 ■潜伏信息——不易直观察觉,易造成判断错误
■反应时间
驾驶人基本特征—视觉特性
■色彩感觉: 红色——刺激性强,易见性高; 黄色——有最高的明亮度; 绿色——温柔、平静,有安全感 蓝色——寒冷感,使人镇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讲 绪 论
一、交通工程学概念 二、关于交通问题的思考 三、交通工程学科的产生及发展 四、本课程定位与内容安排
TONGJI UNIVERSITY
.
1
什么是交通?
广义交通:人、车、路和信息在两地间输送的总称。
人和物的运转与运输 语言、文字、符号、图像等的传递播送
狭义交通:人和物在管理空间上的移动。
1.为什么要研究交通特性? 2.一般包括哪些特性? 3.这些特性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TONGJI UNIVERSITY
.
12
交通特性分析是交通工程学的一个基本部 分,是进行合理的、科学的交通规划、设计、 运营、管理的前提和基础。
@各要素的自身特性; @各要素间相关特性。
TONGJI UNIVERSITY
.
13Leabharlann 内容提要交通系统各要素特性及要素之间相 关 特 性 • 22.11 三要素(人、车、路)基本特性 • 2.2 交通量基本特性 • 2.3 行车速度特性 • 2.4 密度特征
TONGJI UNIVERSITY
.
14
2.1 道路交通三要素特性
道路交通三要素
• 人:出行者、规划设计和管理者等; • 车:小汽车、公共汽车、卡车、摩托车、
为什么建?
(鱼头:规划)
何时建?怎样建? (鱼身:设计)
如何利用?
(鱼尾:管理)
TONGJI UNIVERSITY
.
8
二、 关于 交通 问题 的 思考
基本交通问题
交通事故
特殊交通
交通交阻通塞便捷性
交通污染 交通问题成因:交通需求与供给间的矛盾
交通问题 具有隐性
12
饱和度= D(Demand, 交通需求-) d C(Capacity, 交通供给+) c
交通工程学的基本概念
.
运输工程
航空、轨道、水运、 道路运输
TONGJI UNIVERSITY
4
交通工程学的定义
美国交通工程师学会下的定义是:交通工程学是 道路工程学的一个分支,它研究道路规划、几何设 计、交通管理和道路网、终点站、毗邻区域用地与 各种交通方式的关系,以便使客货运输安全、有效 和方便。
饱和度大于 1 时, 交通阻塞
交通需求: 取决于社会发展、社会活动与管理,
交通供给: 取决于交通方式、设施与交通管理
增加服务能力,或降低交通需求,可改善交通
TONGJI UNIVERSITY
.
9
中国特色的交通问题
• 交通拥堵 • 交通安全 • 交通污染 • 行人交通 • 公共交通 • ……
TONGJI UNIVERSITY
人力车(自行车、三轮车); • 路:道路网(密度、等级、布局),道路
线形、道路结构等。
TONGJI UNIVERSITY
.
15
2.1.1人的交通特性
交通系统中人的组成
• 出行者:驾驶人、骑车人、乘车人及步行 者等,交通需求的产生本源;
• 交通规划、设计与管理者:决定着交通系 统的科学性与适应性,受到理念、知识与 科技水平的影响;
育、环境和能源等的一门综合性科学。具体讲就是将道 路、车辆、人、环境与信息等五方面统一在一个交通系 统中,研究其各自目的与相互内在规律及其最佳配合, 以达到道路交通的安全、畅通、迅速、舒适、经济、方 便、节能、高效、低公害与环境协调、景观优美的目的。
TONGJI UNIVERSITY
.
7
交通工程内涵
前苏联学者把交通工程学定义为:研究交通运输的 规划和对交通、道路结构、人工构造物影响的科学。
英国学者则认为,道路工程中研究交通用途与控制、 交通规划、线形设计的那一部分称为交通工程学。
TONGJI UNIVERSITY
.
6
交通工程学的定义
综上所述:
交通工程学是研究交通发生、发展、时空分布的规律, 道路交通调查、路网规划、设计、营运、管理控制、安 全的理论与方法以及与道路交通相关的法规、工程、教
TONGJI UNIVERSITY
.
17
2.1.1人的交通特性
驾驶人基本特征——视觉特性
• 视力:眼睛辨别物体大小、 远近等的能力
– 分为静视力,动视力;
– 随着速度提高而降低;
– 与驾驶人的年龄等生理条件 有关,年龄越大动视力越差
(驾驶人学驾驶年龄限制的 依据);
– 视力与亮度有关(眩目,光 亮由暗到亮或由亮到暗有一 个适应过程)
.
10
交通隐含于社会、经济、文化之中;
交通恶化不象没有空气、水,环境恶化等令人 关注;
交通问题简单——谁都可以说;交通问题复
杂——谁都可以说
交通问题?城市问题?社会问题?还是经济问题?
2010-3-15
Tongji University
.
Page 49
TONGJI UNIVERSITY
11
第二章 交通特性 Traffic Characteristics
现代运输包括铁路、道路、水运、航空和管道运输,在本领 域指道路交通
TONGJI UNIVERSITY
.
2
什么是交通系统?
TONGJI UNIVERSITY
.
3
什么是交通工程学通参与者?
交通设施
交通规划、设计、管 理理论、方法和技术
交通工具
调整交通需求
提高服务能力
安全性/效率性/舒适性提高,环境明显改善
1.2 1.1 1.0 0.9 0.8 0.7 0.6 0.5
静止 3 . 6
1 9岁
21
24
32 7.2 1 0 . 8 1 4 . 4 ( k m /h )
速度
TONGJI UNIVERSITY
.
18
2.1.1人的交通特性
驾驶人基本特征——视觉特性
澳大利亚著名交通工程学家认为:交通工程学是
关于交通和出行的计测科学,是研究交通流和交通 发生的基本规律的科学,为了使人、物安全而有效 地移动,将此学科的知识用于交通系统的规划、设 计和运营。
TONGJI UNIVERSITY
.
5
交通工程学的定义
1983年,世界交通工程师协会《会员指南》提出: 交通工程学是运输工程学的一个分支,它涉及到规划、 几何设计、交通管理和道路网、终点站毗连用地与其 他运输方式的关系。
• 交通系统的决策者:影响着交通的政策与 法规以及系统的走向
TONGJI UNIVERSITY
.
16
2.1.1人的交通特性
驾驶人基本特征
• 主要通过视觉特性、反映特性与选择特性加以表现。另 外注意到驾驶人是交通系统中最活跃的因素之一,是影 响交通安全与效率的关键要素。
• 1、职责与要求(道德、素质、技术) • 2、反应操作过程 • 3、生理、心理特性(视觉、听觉、反应、个性) • 4、驾驶疲劳
一、交通工程学概念 二、关于交通问题的思考 三、交通工程学科的产生及发展 四、本课程定位与内容安排
TONGJI UNIVERSITY
.
1
什么是交通?
广义交通:人、车、路和信息在两地间输送的总称。
人和物的运转与运输 语言、文字、符号、图像等的传递播送
狭义交通:人和物在管理空间上的移动。
1.为什么要研究交通特性? 2.一般包括哪些特性? 3.这些特性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TONGJI UNIVERSITY
.
12
交通特性分析是交通工程学的一个基本部 分,是进行合理的、科学的交通规划、设计、 运营、管理的前提和基础。
@各要素的自身特性; @各要素间相关特性。
TONGJI UNIVERSITY
.
13Leabharlann 内容提要交通系统各要素特性及要素之间相 关 特 性 • 22.11 三要素(人、车、路)基本特性 • 2.2 交通量基本特性 • 2.3 行车速度特性 • 2.4 密度特征
TONGJI UNIVERSITY
.
14
2.1 道路交通三要素特性
道路交通三要素
• 人:出行者、规划设计和管理者等; • 车:小汽车、公共汽车、卡车、摩托车、
为什么建?
(鱼头:规划)
何时建?怎样建? (鱼身:设计)
如何利用?
(鱼尾:管理)
TONGJI UNIVERSITY
.
8
二、 关于 交通 问题 的 思考
基本交通问题
交通事故
特殊交通
交通交阻通塞便捷性
交通污染 交通问题成因:交通需求与供给间的矛盾
交通问题 具有隐性
12
饱和度= D(Demand, 交通需求-) d C(Capacity, 交通供给+) c
交通工程学的基本概念
.
运输工程
航空、轨道、水运、 道路运输
TONGJI UNIVERSITY
4
交通工程学的定义
美国交通工程师学会下的定义是:交通工程学是 道路工程学的一个分支,它研究道路规划、几何设 计、交通管理和道路网、终点站、毗邻区域用地与 各种交通方式的关系,以便使客货运输安全、有效 和方便。
饱和度大于 1 时, 交通阻塞
交通需求: 取决于社会发展、社会活动与管理,
交通供给: 取决于交通方式、设施与交通管理
增加服务能力,或降低交通需求,可改善交通
TONGJI UNIVERSITY
.
9
中国特色的交通问题
• 交通拥堵 • 交通安全 • 交通污染 • 行人交通 • 公共交通 • ……
TONGJI UNIVERSITY
人力车(自行车、三轮车); • 路:道路网(密度、等级、布局),道路
线形、道路结构等。
TONGJI UNIVERSITY
.
15
2.1.1人的交通特性
交通系统中人的组成
• 出行者:驾驶人、骑车人、乘车人及步行 者等,交通需求的产生本源;
• 交通规划、设计与管理者:决定着交通系 统的科学性与适应性,受到理念、知识与 科技水平的影响;
育、环境和能源等的一门综合性科学。具体讲就是将道 路、车辆、人、环境与信息等五方面统一在一个交通系 统中,研究其各自目的与相互内在规律及其最佳配合, 以达到道路交通的安全、畅通、迅速、舒适、经济、方 便、节能、高效、低公害与环境协调、景观优美的目的。
TONGJI UNIVERSITY
.
7
交通工程内涵
前苏联学者把交通工程学定义为:研究交通运输的 规划和对交通、道路结构、人工构造物影响的科学。
英国学者则认为,道路工程中研究交通用途与控制、 交通规划、线形设计的那一部分称为交通工程学。
TONGJI UNIVERSITY
.
6
交通工程学的定义
综上所述:
交通工程学是研究交通发生、发展、时空分布的规律, 道路交通调查、路网规划、设计、营运、管理控制、安 全的理论与方法以及与道路交通相关的法规、工程、教
TONGJI UNIVERSITY
.
17
2.1.1人的交通特性
驾驶人基本特征——视觉特性
• 视力:眼睛辨别物体大小、 远近等的能力
– 分为静视力,动视力;
– 随着速度提高而降低;
– 与驾驶人的年龄等生理条件 有关,年龄越大动视力越差
(驾驶人学驾驶年龄限制的 依据);
– 视力与亮度有关(眩目,光 亮由暗到亮或由亮到暗有一 个适应过程)
.
10
交通隐含于社会、经济、文化之中;
交通恶化不象没有空气、水,环境恶化等令人 关注;
交通问题简单——谁都可以说;交通问题复
杂——谁都可以说
交通问题?城市问题?社会问题?还是经济问题?
2010-3-15
Tongji University
.
Page 49
TONGJI UNIVERSITY
11
第二章 交通特性 Traffic Characteristics
现代运输包括铁路、道路、水运、航空和管道运输,在本领 域指道路交通
TONGJI UNIVERSITY
.
2
什么是交通系统?
TONGJI UNIVERSITY
.
3
什么是交通工程学通参与者?
交通设施
交通规划、设计、管 理理论、方法和技术
交通工具
调整交通需求
提高服务能力
安全性/效率性/舒适性提高,环境明显改善
1.2 1.1 1.0 0.9 0.8 0.7 0.6 0.5
静止 3 . 6
1 9岁
21
24
32 7.2 1 0 . 8 1 4 . 4 ( k m /h )
速度
TONGJI UNIVERSITY
.
18
2.1.1人的交通特性
驾驶人基本特征——视觉特性
澳大利亚著名交通工程学家认为:交通工程学是
关于交通和出行的计测科学,是研究交通流和交通 发生的基本规律的科学,为了使人、物安全而有效 地移动,将此学科的知识用于交通系统的规划、设 计和运营。
TONGJI UNIVERSITY
.
5
交通工程学的定义
1983年,世界交通工程师协会《会员指南》提出: 交通工程学是运输工程学的一个分支,它涉及到规划、 几何设计、交通管理和道路网、终点站毗连用地与其 他运输方式的关系。
• 交通系统的决策者:影响着交通的政策与 法规以及系统的走向
TONGJI UNIVERSITY
.
16
2.1.1人的交通特性
驾驶人基本特征
• 主要通过视觉特性、反映特性与选择特性加以表现。另 外注意到驾驶人是交通系统中最活跃的因素之一,是影 响交通安全与效率的关键要素。
• 1、职责与要求(道德、素质、技术) • 2、反应操作过程 • 3、生理、心理特性(视觉、听觉、反应、个性) • 4、驾驶疲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