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周期表(第二课时)

合集下载

元素周期表课件(第二课时)

元素周期表课件(第二课时)
如B、Si、Ge、As、Sb等。
04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在化学领域的应用
预测元素性质
元素周期表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 进行排列,可以预测元素在物理、
化学、电学等方面的性质,如金 属性、非金属性、电负性等。
合成新物质
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性质,可 以预测合成新物质的可能性,从而 设计出新的化学反应和合成路线。
化学反应机理研究
通过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性质,可 以研究化学反应的机理,了解反应 过程中电子转移和化学键的变化情 况。
在材料科学领域的应用
01
02
03
材料性能预测
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性质 可以用来预测材料的物理 和化学性能,如导电性、 导热性、硬度等。
新材料设计
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 性质,可以设计出具有特 定性能的新材料,如超导 材料、高强度材料等。
02
它展示了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原子序数、电子排布、化学性 质等重要信息。
元素周期表的起源与发展
元素周期表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8世纪中叶,当时科学家们开始对元素进行分类研究。
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提出了元素周期表的概念,将元素按照原子量和性质 进行排列。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元素周期表也在不断完善和修正,以适应新的科学发现 和理论。
元素周期表课件(第二课时)
目 录
• 元素周期表简介 • 元素周期表的规律 • 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分类 •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 元素周期表中的特殊元素
01 元素周期表简介
元素周期表的定义
01
元素周期表是一种将元素按照原 子序数(核电荷数)由小到大排 列的表格,并按照元素的性质进 行周期性排列。
环境污染物的检测与控制

元素周期表第2课时

元素周期表第2课时

第2课时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卤族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2.了解核素、同位素、质量数等概念。

过程与方法1.归纳、比较法:归纳总结卤族元素性质。

2.自主探究:探究卤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分析,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2.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要点提示教学重点卤族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教学难点质量数、同位素、核素的概念。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试管、烧杯、胶头滴管;新制饱和氯水、NaBr溶液、KI溶液、CCl4、苯、溴水。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请同学们画出周期表的短周期部分。

生:练习。

(实物投影:两份同学的作业)请几位同学点评存在的问题。

生1:未标主、副族。

生2:未把过渡元素位置留出。

师:看似简单,要正确画出,必须做有意识的记忆。

推进新课师:在必修1中我们已经学过氯气的性质,请同学们画出Cl 原子结构示意简图。

并在周期表中找到氯元素所在的位置,说出卤族元素包含哪几种元素。

生:看书。

翻阅周期表。

师:借鉴上节课推导碱金属元素的性质递变规律的方法,结合已学过的氯元素的性质,根据教材提供的卤素的原子结构,请同学们推测氟、溴、碘的可能性质,并比较与Cl2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板书:一卤族元素1.结构2.性质生1:氯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很容易得到1个e-而表现出很强的氧化性,Cl2很活泼,是典型的强氧化剂,可以和金属、H2、H2O等反应,我认为F、Br、I原子结构与Cl原子相似,最外层都有7个电子,F2、Br2、I2也应该是较强的氧化剂,也可以和金属、H2、H2O等发生反应。

板书:3.性质变化规律生2:碱金属元素中,Li、K与Na性质相似,是由于它们的原子结构相似。

但它们的原子结构也有不同之处:原子序数不等,原子半径不等,因此导致了性质上的不同。

F、Br、I原子结构也有与Cl原子结构不同地方,因此,F2、Br2、I2的性质与Cl2也有不同的地方。

元素周期律课件(第二课时

元素周期律课件(第二课时
电负性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电负性的大小可以反映元素在化学反应中的行为。电负性越大,元素越容易吸引 电子,形成负离子;电负性越小,元素越容易失去电子,形成正离子。因此,电 负性可以用来预测元素的化合价和化学键类型。
PART 03
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
REPORTING
WENKU DESIGN
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强化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化学素养和能力的重要途径,未来化 学教育将更加注重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提高学生的实 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引入新技术和新方法
随着新技术和新方法的不断涌现,未来化学教育将更加注 重引入新技术和新方法,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提高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THANKS
感谢观看
料等方面也有重要意义。
PART 02
元素周期律的基本原理
REPORTING
WENKU DESIGN
原子序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原子序数定义
原子序数是指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序号,它与原子核中的质子 数相等。
原子序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元素的性质呈现周期性变化。这种周 期性变化是由于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所引起的。
组成。
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序号, 等于其核内质子数。
元素周期表的意义
01
02
03
04
揭示了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和 规律,为化学研究提供了重要
的工具。
预测了新元素的性质,为新元 素的发现和研究提供了指导。
促进了化学学科的发展,为材 料科学、生命科学等相关领域
的研究提供了基础。
在生产实践中,元素周期表对 于指导工农业生产、合成新材
原子半径逐渐减小: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吸引力逐渐增强,导致原子 半径逐渐减小。

《元素周期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元素周期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元素周期表》(第二课时)一、教材分析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是化学的重要理论知识,也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

而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元素周期表在初中化学中已有简单介绍,本节书的总体思路是在初中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习元素周期表,突出原子结构与元素原子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后,引导学生思考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得出元素性质主要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密切相关的结论,最后,引导学生思考原子核与元素的性质是否有关引出核素概念,了解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

在教学时可将本节教材分为三个课时,第一课时主要认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其与原子结构的关系;第二课时主要探究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第三课时探究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小结元素性质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密切相关后,学习核素及同位素概念。

二、学情分析在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中,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的简介以及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等知识已有所了解,从元素周期表中能够获取元素名称、符号、原子序数、原子相对原子质量等信息,知道最外层电子数为8(第一周期为2)的结构化学性质稳定,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反应中易失去电子,非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多于4,反应中易得到电子。

结合学生过往已有的知识,本节课将从实验出发,以一系列的实验事实凸显元素的原子结构(尤其是最外层电子数)与化学性质之间的密切联系,丰富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的认识,深刻理解“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的含义。

教材中对碱金属元素化学性质的探究通过实验归纳得出,这要求学生能够准确描述实验现象并进行对比归纳;对卤族元素化学性质的探究则将实验事实以表格的形式呈现,这对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能够从文字中筛选出关键内容进行对比,归纳出“递变性”规律。

另外,本节课除了要让学生发现同一主族元素“递变性”外,还要从同一主族元素化学性质的“相似性”归纳出结构与性质的关系,要求学生有较为全面的思维能力,能够充分挖掘未知的潜在性规律。

元素周期表(第二课时)PPT课件

元素周期表(第二课时)PPT课件
8
4、碱金属元素的递变规律
碱金属元素从上到下(Li、Na、K、 Rb、Cs),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元素原
子的电子层数逐渐 增多 ,原子半径逐 渐 增大 ,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逐 渐 减弱 ,原子失电子能力逐渐 增强 ,元素 的金属性逐渐 增强 ,与水和氧气反应越来 越剧烈 ,生成的氧化物越来越复杂 。最高 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来越 强 。
(2)递变性: 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电子层数逐
渐 增多 ,原子半径逐渐 增大 。 3
[结论]碱金属元素原子结构的相似性和递变 性决定了其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实验]比较钠、钾和水的反应
[结论]钾能与水反应,且比钠与水反应更剧 烈。碱金属元素与水或氧气反应,从上到 下逐渐剧烈。
4
2、碱金属单质化学性质
(1)与H2O反应
逐 2Li + 2H2O = 2LiOH + H2 ↑(较慢)
渐 剧
2Na + 2H2O = 2NaOH + H2 ↑(激烈)
烈 2K + 2H2O = 2KOH + H2 ↑(很激烈)
通式: 2M + 2H2O = 2MOH + H2 ↑
产物碱性: LiOH <NaOH <KOH < RbOH < CsOH5
通过碱金属及卤族元素原子结构及 其单质性质学习可以得出:原子的结构决 定了元素的性质,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
元素的金属 性逐渐增强非,金属 性逐
渐减弱。同主族元素其单质和化合物的性 质既具有相似性,又具有递变性。
17
核素
一、质量数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_原__子__核___上,
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都近似为___1___,

1.1《元素周期表》第二课时

1.1《元素周期表》第二课时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
[归纳与整理]
(一)关系: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二)编排原则: ⑴ 按原子序数的递增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⑵ 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列成一个横行
⑶ 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 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纵行。
(三)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短周期
钠与钾性质对比实验
钾与水反应
钠与水反应
2K 2H 2O 2KOH H 2
钠、钾与水的反应


与 浮 在水面上、 水 熔 成银白色、
反 在水面上四处游动、 应 滴入酚酞呈 红 色
浮在水面上、 熔成银白色、 在水面上四处游动、 滴入酚酞溶液呈红色,有
微弱爆炸
元素
现象
产物
结论
Li
会反应,比Na缓慢
的反应比较。
钠、钾化学性质比较


钠在空气中 的燃烧
与氧 剧烈燃烧,
剧烈燃烧,
气反 火焰呈 黄色, 火焰呈 紫色 应 生成 淡黄色的固

钾的保存及取用方法: 保存于煤油中;
钾在空气中 的燃烧
用镊子夹取,在玻璃片上小刀切割,滤纸吸干煤油。
(1)与非金属的反应(以O2为例)
元素
条件
现象
产物 结论(记!)
Li
加热
燃烧, 较不剧烈
Li2O
Na
加热
燃烧,剧烈
Na2O2
从Li—Cs, 随电子层数
K
稍加热
燃烧, 更复杂的氧 的递增,
更剧烈 化物KO2
还原性(金
Rb 接触空气 不加热
剧烈
更复杂的 属性)逐渐 氧化物 增强。

3.3 第2课时 元素周期表 课件 (共21张PPT)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3.3 第2课时 元素周期表    课件 (共21张PPT)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化学
素养提升
1. 下列关于“决定”的说法错误的是
( C)
A.决定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的是核电荷数
B.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C.决定元素和原子种类的是相对原子质量
D.决定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是质子数和中子数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化学
2.图1是铯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图2是铝原子的结构 示意图,图3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其中X、Y、Z代表三 种不同的元素,回答下列问题。
化学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化学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化学
知识点1 元素周期表
阅读课本第75、76页和课本插页“元素周期表”,填写下 列空格:
1.编排依据:根据元素的原子结构和性质,把元素科学有序地排 列起来。
2.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周期表共有7个
横行,18个纵列。每一个横行叫作一个__周___期___,每一个纵列叫作一个 ___族_____。
示例说明
知识应用
元素名称为__铁___,元素符号为__F__e__,
该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__2_6__,质子数 为___2_6___,相对原子质量为__5_5_._8_5__, 核外电子数为__2__6__。
注意:小数点后的两个数字不能省掉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化学
请认真分析原子序数为1~18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 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族,其元素符号为__C__l __。元素周期表中位于同一周期元素的
共同点是___原__子__核__外__电__子__层__数__相__同____。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化学

元素周期表(第二课时)

元素周期表(第二课时)


度 逐
Br2 + H2O
HBr + HBrO(很弱)
渐 减
I2 + H2O
HI + HIO (极弱)
弱 3)卤素单质与碱反应
X2+ 2NaOH = NaX+ NaXO+H2O
4)卤素单质间的化学反应
实验
1、饱和氯水 与NaBr溶液
2、饱和氯水 与KI溶液
3、溴水与KI 溶液
现象
溶液有无色 变为橙色 溶液有无色 变为深黄色
r H2+I2
需不断加热,HI同时分解
2HI
F2 Cl2 Br2 I2
剧烈程度: 逐渐减弱
生成氢化物的稳定性: 逐渐减弱
2)卤素与水反应

F2的特
水 反
X2 + H2O
HX+ HXO
殊性Βιβλιοθήκη 应 的2F2 + 2H2O = 4HF + O2 (爆炸)

烈 Cl2 + H2O
HCl + HClO (能反应)
烈生成比过 燃烧,生成燃烧,生成
氧化物复杂 更复杂的氧更复杂的氧
的氧化物 化物
化物
剧烈,生 更剧烈,生 轻微的爆炸,遇水立即燃遇水立即燃
与H2O反应 成H2
成H2
生成H2
烧,爆炸 烧,爆炸
结论
金属性逐渐增强
总结:
碱金属的原子结构 Li Na K Rb Cs
1.相似性:
最外层上都只 有一个电子
化学性质相似
1) 都易失电子表现强还 原性
2) 化合物中均为+1价
核电荷数
2.递变性: 电子层数
原子半径
核对最 外层电 子的引 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金属在性质方面都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失 电 子 还 金的 原 属能 性 性力 逐 逐逐 渐 渐渐 增 增增 强 强强

电 子非 的金氧 能属化 力性性 逐逐逐 渐渐渐 减减减 弱弱弱
IA
ⅦA
Li
Na
金非 F 属 金 Cl
K Rb
性属 增性
Br
Cs
强减 I 弱 At
Fr
原因:同一主族的元 素中,各元素的最外 层电子数相同,由于 从上到下电子层数 增
多,原子半径增大, 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 引力减弱,失电子能 力逐渐增强,得 电子
能力逐渐减弱
[小结]:
至此我们可以看到同一主族元素,无论是金属还是
氧化性逐渐减弱 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复习】 Cl2与水的反应 Cl2 + H2O = HCl + HClO
2、卤素与水反应:
2F2+2H2O==4HF+O2 ↑(特例) Cl2 + H2O==HCl+HClO
反 应 越
Br2+ H2O==HBr+HBrO

I2 + H2O==HI+HIO
越 难
通式:X2 + H2O==HX+HXO (X:Cl、Br、I)
卤 素 单 质
4、卤素单质的物理性质
单 颜色 密度 熔点 沸点 溶解度
质 和状态

℃ (100g水)
F2
颜 淡黄绿色 色气体
Cl2
逐 黄绿色
气体
渐 深棕色
加 Br2
液体
密1.69 度g/L 逐 3.124
g/L
渐 3.119 增 g/cm3
熔 -219.6 点 逐-101 渐 增7.2
沸 -188.1 点 逐 -34.6 渐 增 58.78


溴水 (黄色)
溴的苯溶液 (橙色)
Br2

CCl4
溴水 (黄色)
溴的四氯化碳溶液 (橙色)
碘的溶解性实验
I2,紫黑色固体.碘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所以碘水棕 褐色(棕黄 棕褐色).碘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较大,
所以碘的苯溶液、碘的CCl4溶液都是紫红色.但碘的酒 精溶液是棕黄色的 .
上层:
I2

碘的苯溶液
与水反应 226cm3 4.16g
I2
深 紫黑色
固体
大 大 大 4.93
g/cm3
113.5
184.4
0.029g
单质
F2 Cl2 Br2 I2
相 ①都有颜色(通常状况下,F2为淡黄绿色气体,
似 Cl2为黄绿色气体,Br2深红棕色液体,I2紫黑
性 色固体。) ②熔沸点相对较低
唯一液态非金属单 质(常温)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
第二课时 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 卤族元素
二、卤族元素
思考与交流:12、、卤分族 析元卤素族属元于素那的一原族子?结构。
3、试推测F、Cl、Br、I在化学性质上 表现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找出卤族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1、卤族元素:第ⅦA族 原子结构示意图:
现象
化学方程式
Cl2 +
点燃
H2
Cl2
+ 光照
H2
苍白色火焰 瓶口有白雾
点燃
H2 + Cl2 === 2HCl
爆炸
光照
H2 + Cl2 === 2HCl
卤素单质与氢气的反应
1、卤素单质与氢气反应规律:
反应通式: X2 + H2 === 2HX 即:卤素单质都与氢气反应
F2 Cl2 Br2 I2
反应条件: 越来越苛刻 剧烈程度: 逐渐减弱 生成的氢化物的稳定性: 逐渐减弱
与水反应,生成卤化氢和次卤酸。
卤素原子结构的差异性,决定了单质化学性质的
差异性和递变性:
与氢反应的能力渐弱。 氢化物的稳定性渐弱。
与水反应的能力渐弱。
3、比较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有哪些方法?
1、与氢气生成气态氢化物的难易程度 以及氢化物的稳定性。
2、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
3、单质间的置换反应
思考:根据上述实验,排出Cl2、Br2、I2的氧化性强弱 顺序及Cl-、Br-、I-的还原性强弱顺序。
氧化性:Cl2>Br2>I2 还原性:I->Br->Cl-
结论: F2 Cl2 Br2 I2
氧化性逐渐减弱 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小结
卤素原子结构的相似性,决定了单质化学性质的
相似性:
与氢气反应,生成卤化氢。
氯水 KI(aq)
CCl4
振荡,静置
(红棕色)
上层:KCl水溶液
下层:碘的CCl4溶液 (紫红色)
2KI+Cl2=2KCl+I2
2I- + Cl2 = 2Cl- + I2
溴水
KI(aq)
CCl4
振荡,静置
(红棕色)
上层:KBr水溶液
下层:碘的CCl4溶液 (紫红色)
2KI+Br2=2KBr+I2 Br2 + 2I- = I2 + 2Br-
卤族元素性质
结论: F2 Cl2 Br2 I2
的递变性!
氧化性逐渐减弱 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酸性: HClO4> HBrO4 > HIO4
溴的溶解性实验
Br2,深红棕色液体,蒸气红棕色.溴在水中溶解度不 大,所以溴水棕黄色.溴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较大,
所以溴的苯溶液、溴的CCl4溶液都是橙红色。
Br2

碘水 (红棕色)
(紫红色)
I2

CCl4
碘水 (红棕色)
下层:碘的四氯 化碳溶液
(紫红色)
3、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
氯水 NaBr(aq)
CCl4
振荡,静置
(黄色)
上层:NaCl水溶液
下层:溴的CCl4溶液
(橙色)
2NaBr+Cl2=2NaCl+Br2 2Br- + Cl2 = 2Cl- + Br2
递 ①颜色逐渐加深
变 ②常温下的状态由气态→液态(Br2)→固态 性 ③熔沸点逐渐升高
特性:氟元素无正价,氟气和水的反应:2F2 +2H2O=4HF+ O2
溴是在常温下唯一呈液态的非金属单质。 碘为紫黑色固体,易升华,遇淀粉显蓝色。 溴化银用于制照相的感光片。 碘化银可用于人工降雨。
1、同主族: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递变
氟(F)
氯(Cl) F
Cl
Br
I
相似性: 最外层上都
溴(Br)
有7个电子
都易得到 1个电子
化学性质相似 元素:非金属性
碘(I) 递变性:
核电荷数
砹(At)
理论分析
电子层数
实 验 验 证
原子半径
单质:氧化性
核对最外 层电子的 引力
得电子能力
元素:非金属性 单质:氧化性
【复习】 Cl2与氢气的反应
条件பைடு நூலக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