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文献及查阅方法
1化学文献检索

⑥卓创资讯
⑦化工词典网
2.
国外化学信息资源
⑪美国化学文摘
美国《化学文摘》(Chemical Abstracts ,简称CA) CA 有“世界化学化工文献宝库的钥匙”之美称。 其报道的内容有纯化学领域科研成果和工艺成 就;应用化学领域科研成果和工艺成就;生物、医学 领域科研成果和工艺成就;轻工、冶金、物理领域科 研成果和工艺成就。 它现在摘录了100 多个国家50 多种文字的近 15000种期刊论文、会议录、政府出版物等资料。 此外还摘录了28 个国家的专利说明书、评述、技术 报告等,据称《CA》摘录了世界化学文献的98 %。
㈡
网上化学信息资源
1.国内化学信息资源 ⑪中国知识资源总库
CNKI 网络数据库包括期刊、报纸、会议论文、 博硕论文及专利等系列。 网址: http :/ / www. cnki. net (中国知网) ⑫超星数字图书馆 资源主要提供图书信息方面的检索服务,可以浏 览书目信息,并且对图书进行全文浏览、下载。另外, 超星还有一个规模较大的论文资源数据库。 网址:http :/ / www. ssreader. com http :/ / www. sslibrary. com
信息量太大: --每年新增100多万篇学术论文 --每年新增200多万个专利文献; --每年新增大约20多万篇会议文献
研究人员时间有限
“首先必需认识到,科研工作者都十分宝贵自 己的时间,除极少数和自己工作关系十分密切 的论文以外,绝大多数读者都不会阅读全文。” - 邹承鲁 “我的科学之路” 2003年10月
⑮
英国皇家化学会(RSC) http :/ //
欧洲最大的化学组织.是一个国际权威的学术机构.
pubmed文献检索方法

pubmed文献检索方法摘要:一、PubMed简介二、文献检索方法1.基本检索2.高级检索3.检索策略三、检索实例四、检索技巧1.关键词选择2.运用布尔操作符3.限制检索范围五、文献管理与分析工具六、总结与建议正文:一、PubMed简介PubMed是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开发和维护的一个免费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包含了大量的生物医学、生命科学、化学等领域的研究文献。
它为广大科研工作者、医生和药师等提供了便捷的文献查询途径。
二、文献检索方法1.基本检索在PubMed首页,可以通过输入关键词或输入文献的题名、作者、出版年份等进行基本检索。
基本检索的结果会按照相关性排序。
2.高级检索点击检索框下方的“高级检索”按钮,可以进入高级检索界面。
高级检索允许用户对检索词、检索范围、文献类型等进行更详细的设定,从而提高检索的准确性。
3.检索策略在检索过程中,可以采用一些策略提高检索效果。
例如,使用截词符(*)进行词干检索,或将关键词用引号括起来进行精确检索。
三、检索实例以下是的一个检索实例:假设我们想查找关于“新冠病毒”(SARS-CoV-2)的研究文献,可以在检索框中输入“SARS-CoV-2”或“新冠病毒”,然后点击检索按钮。
检索结果会包括与新冠病毒相关的文章,如病毒基因序列、疫苗研究、治疗方法等。
四、检索技巧1.关键词选择选择合适的关键词是提高检索效果的关键。
可以通过查阅相关领域的专业词典、综述文章等,了解研究领域的主要术语和概念。
2.运用布尔操作符布尔操作符(AND、OR、NOT)在检索过程中起到筛选和组合检索词的作用。
例如,输入“新冠病毒AND 疫苗”,可以检索到同时涉及新冠病毒和疫苗的文章。
3.限制检索范围在检索过程中,可以通过设置文献类型、发表年份、语言等限制条件,缩小检索范围,提高检索的针对性。
五、文献管理与分析工具PubMed提供了多种文献管理与分析工具,如引文导出、文献收藏、文献标签等。
化工文献检索1文献检索知识讲解

(二)、化学文献源概述
1、图书 3、科技报告 5、会议资料 7、技术标准 9、产品样本
2、期刊 4、学位论文 6、专利文献 8、技术档案
1)图书
图书或称背景资料,其范围比较广,主 要包括:论述某个专题的专著 (monographs);对某一学科广泛的系 统论述的丛书(通常是几卷,有的是连 续出版物);字典、辞典、百科全书、 手册、年鉴等工具书;教科书及其它大 型参考书等。
二次文献是将分散的无组织的原始资料 经过加工整理、简化、组织等工作,如 著录文献特征,摘录内容要点,使成为 系统的文献,以便查找与利用。如书目、 索引、文摘等,即所谓检索工具。二次 文献的重要性在于它可以作为一次文献 的线索。
三次文献是指通过二次文献,选用一次 文献内容而编写出来的成果,如专题述 评、学科年度总结、动态综述、进展报 告、数据手册、百科全书等等。从文献 检索来说,一次文献是检索的主要对象, 而二次、三次文献则是检索的手段与工 具。
现了专利文献。世界上最早出版的科技 杂志是1665年创刊的英国皇家学会哲学 汇刊(Philosophical Transation of the Royal Society)。第一种化学杂志发刊于 1778年,最初刊名是“Crell’s chemisches Journal”。
直至19世纪中叶,才陆续出版由学会发 刊的会志。到本世纪60年代,科学技术 高速发展,科技文献与日剧增,文献数 量和品种都达到了历史的最高峰。前期 的发展趋势是由一般性的科学文献期刊, 发展到专业性的期刊。到了近代,由于 学科之间的互相渗透,又从专业性期刊 发展到多科性期刊,单一性专业期刊愈 来愈少。在整个科技文献发展中,化学 文献的数量和递增速度,在各门学科中 始终占居着领先的地位。
化学文献及查阅方法.

2.4题录索引
题录索引亦称篇目索引,是文献篇名、主题
词、人名、地名、代号及事物名称,按一定 的顺序编排,并指明出处的一种检索工具, 不附内容摘要。 由于编排形式比较简便,报道时差比文摘杂 志要短的多。通过它可使读者及早浏览许多 重要杂志每期发表的文献的目录。如果发现 合适的论题,即可设法查阅全文。
《化学题录》(Chemical Title)
该题录索引1960年创刊,由美国化学会编辑
出版,双周刊,收录700多种世界各国有关 理论与应用化学及化学工程方面的期刊论文 题目。目的是在《化学文摘》出版之前及时 地向用户通报新化学文献。 化学题录由三部分组成:上下关键词索引、文 献目录、著者索引。另外还有三个辅助表。
引文索引
引文索引法与传统的检索系统不同,它是把每篇文 献后所附的参考文献,一一著录,按照一定的格式 编排起来的一种检索工具。这种索引的职能是回答 某某作者写的某论文曾在哪一年被哪些人的哪些文 章所引证,这些文章见之于何种期刊何卷何期。 引文索引法的意义在于它揭示了科学技术之间引证 与被引证的关系。 引文索引用循环法不断扩大检索范围。
化学文献及查阅方法
高敬
1文献的含义
2化学文献源分类 3化学文献的查阅方法
3.1馆藏纸本资源的查阅 3.2电子资源的查阅 3.3网络上的化学化工文献信息检索
1 文献的定义
文献是记录有用知识的一切载体,凡是用文
字、图形、符号、声频、视频记录下来,具 有存储和传递功能的一切载体都成为文献。 它是蕴含知识内容的信息集合体,是人类进 步和发展的记录和积累。 化学文献,是人们从事与化学有关的生产、 科学实验及社会实践的记录。
2.3文摘
美国化学文摘称为Chemical Abstracts,简称CA。 它是由美国化学会化学文摘服务社编辑出版的。它 创刊于1907年,从创刊至今从未间断,是目前世界 上最完整的检索工具书之一。 CA的特点是历史悠久,收录内容广泛,索引齐备。 从索引的性质分有关键词索引、主题索引、分子式 索引、作者索引、专利号索引、专利对照索引、登 记号索引、索引指南、化学物质索引、普通主题索 引、资料来源索引等。
化学化工类国内外文献检索

一、检索期刊 二、期刊全文数据库 三、中外专利 四、中外标准 五、中外学位论文会议论文 六、中外工具书 七、其它数据库
一、检索期刊
CA SciFinder Pubmed EI ISI Web of Science
1、CA美国化学文摘
美国《化学文摘》数据库是世界化学化工领域最有影 响的大型数据库,它包含了世界化学化工领域97%的 文献,是打开世界化工领域的金钥匙。《化学文摘》 从50余种文字的16000种期刊及专利、学位论文、会 议论文、技术报告和其他文献中,选报世界化学文献 的要点,内容包括纯化学和应用化学各领域的科研成 果,还涉及生物、医学、轻工、冶金、物理等领域。 年文摘量超过80万件,索引体系完备。包括56个语种, 29个国家和两个国际组织的专利文献。到目前为止, CA已收文献量占全世界化工化学总文献量的98%。
2、 SciFinder
SciFinder的检索可通过江苏省工程技术文 献信息中心平台委托南京工业大学代查 代检。
联系人: 冯君83172305; 15312037184
fengjun@
3、Pubmed
【URL】/PubMed PubMed是由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的国家生 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开发的基于Web 的检索系统,通过NCBI平台提供基于Web 的免费MEDLINE数据库检索服务,并提 供部分收费的全文链接服务,此外还可以 访问NCBI维护的完整的分子生物学数据库。 PubMed收录的文献类型包括图书和期刊, 其中包括了化学品和药物方面的文献,是药 物化学家常用的文献检索工具。
5、ISI Web of Science
SCI(《科学引文索引》,英文全称为Science Citation Index)是 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简称ISI,网 址:)出版的一部世界著名的期刊文献检索工具, 其出版形式包括印刷版期刊和光盘版及联机数据库,现在还发行了互 联网上Web版数据库。
化学文摘数据库检索方法

双号期:
大分子化学部12大类 应用化学和化学工程部18大类
物理、无机和分析化学部16大类
从1997年126卷开始,为了方便读者查阅,每期都包含80个大类的全部内 容。
二、CA的内容编排 CA的内容可分为两部分:文摘和索引。
1. 文摘部分(每期CA中都有)
• 文摘是CA的主体部分,文摘部分按分类划分编排, 分作五部分8cal Abstracts,简称CA)创刊 于1907年,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检索工具之一。由美国化学 学会化学文摘社(Chemical Abstracts Service of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简称CAS)编辑出版,总部设在俄亥俄州 的哥伦布市。《化学文摘》收录了世界上的150多个国家、 56种文字出版的15000多种期刊以及专利、技术报告、专著、 会议录、学位论文等文献;报道了世界上98%的化学化工 方面的文献。 CA的特点主要有: (1)收录范围广; (2)检索途径多;
2、索引部分
CA的索引可以分为: 期索引: 关键词索引(Keyword Index)、专利索引(Patent Index)、 著者索引(Author Index).
卷索引:
化学物质索引(Chemical Substance Index,简称CS)、
普通主题索引(General Subject Index,简称GS)、 著者索引(Author Index,简称A)、
(5)物理化学、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Physical Inorganic and Analytical Chemistry Sections)
涉及到农业、生物化学、医学、药学、冶金、矿务、 地质、材料、原子能、轻工、建材、环境科学等领域。
其出版形式有: · 印刷版《CA》期刊、卷累积索引和多年累积索引; · 磁带版数据库CA File; · 缩微版 · 光盘版CA on CD-ROM和CA Surrey数据库; · 数据库CA,每两周更新一次,该数据库目前在 Dialog(覆盖时间从1967年到现在)、STN (覆盖时间从 1907年到现在)等国际联机检索系统中运行;STN还有一 个REG数据库;数据库CA plus · CA网络版数据库-SciFinder Scholar
化学信息的搜索

化学信息的搜索在网上需要查找的化学信息主要分以下几类:1.文献; 2.专利;3.化学药品信息;4.化学仪器信息;5.物性数据;6.化学软件;7.专业书籍,文档及课件;8.单词查找;9.化学信息总汇;10.化学相关论坛。
另外本文还包含了搜索引擎简介。
1. 文献。
关于文献查找,一般大学都买了相应的数据库,但由于资金方面的原因,一般大学所拥有的数据库并不能囊括我们所需要查找的文献,这给我们学生带来了不便,也要求我们寻求另外的途径来解决文献方面的问题。
只要一台电脑能够上网,且不受出国限制,那么,通过它我们就能获得电子文献的文摘,因此,在解决如何获取文献这一问题之前,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从公网中获取文摘的过程。
获取文献包括两个方面:①精确的知道自己所需要查找的文献的作者,文献所在的期刊名,年,卷,期,页码。
②只知道自己需要查找的大概内容,即关键词。
或者只包括期刊名,年,卷,期,页码等信息中的一部分。
若是在买了CA(美国化学文摘)的学校及研究所,以上两个问题可以迎刃而解,但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我们就必须分各个文献系统去查找了,幸运的是,当我们遇到①所示的时,有相对简单的途径去完成任务,这主要感谢清华大学的图书馆中的期刊导航(/){ 相似的期刊导航还有(/findjournals),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index.jsp),和中国科学院武汉情报中心(/whlib.asp)}。
检索过程如下:若要查找的文献信息是W. CHOI, A. TERMIN and M. R. HOFFMANN, J. Phys.Chem. 98 (1994) 13669. 很明显,我们所有查找期刊为J. Phys.Chem.,卷数为98,年限为1994,文献起始页为13669,第一步,我们要找出期刊所在的系统,其步骤一般为:清华大学图书馆→西文电子期刊→期刊检索(刊名关键词)→查找中输入(Phys Chem)<注意不能将点号输入>→在搜索结果中找到最相符的“The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对应的"来源数据库"为"ACS Journal Archives "。
化学化工文献01

第二节 化学文献源概述 1. 化学文献源的构成:图书、期刊、科技 报告、学位论文、会议资料、专利文献、 技术标准、技术档案和产品样本。
2. 化学文献源的特点及应用。
(1)图书 科技图书是品种最多、数量最大的出版物之一。 它一般是总结性的、经过重新组织的二次和三 次文献。 按性质分可分:阅读性图书和参考性工具书。 阅读性图书有专著、丛书和教科书等。 参考性工具书有词典、手册、百科全书等。
(5)会议文献(Conference papers) 会议文献是指国际学术会议和各国国内重要学术 会议上发表的论文和报告。 如山东石油学会年会、催化会议、石油炼制会议、 有机化学会议、美国的ACS(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Annual Meeting等,都是文 献的来源。 特点:代表某学科领域的最新成就,反映该学科 领域的最新水平和发展趋势。 所以会议文献是了解国际国内的科技水平、动态 及发展趋势的重要情报文献。
(2)科技期刊(Periodicals) • 期刊又称杂志(Journal, Magazine), • 指具有固定题名、定期或不定期出版的连 续出版物。如《石油大学学报》、《石油 炼制与化工》、《石油学报》(石油加 工)、《燃料学报》、《Fuel》、《Fuel Science &Technology International》等, 都是科技期刊 。
• 零次文献 • 形成一次文献之前的文献。一种尚未形 成文献的信息, 为科技人员之间的思想交流, 为非文献系统内的信息传递, 严格讲并非文献。 如原始实验数据、手稿等。 零次文献更多的是一种类似与试验交流、 非正式的研讨等所提出的论述等。 是非常重要的文献,一般都是保密级的。
3 电子文献与网络检索
化学领域最著名的为CA (Chemical Abstract)和SCI (Science Citation Index) 二次文献是通常认为的检索工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双水相萃取分离技术的研究摘要:双水相萃取技术是一种较新的生物分离技术,近年来发展较快,由于双水相萃取分离过程条件温和、可调节因素多、易于放大和操作,并借助传统溶剂萃取的相关理论和经验,不存在有机溶剂残留问题,特别适用于生物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双水相萃取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日益受到重视。
本文综述了双水相萃取技术的基本原理、特点、影响及应用,并对双水相萃取技术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作了论述。
关键词:双水相萃取;分离纯化;生物物质;前言:与传统的分离技术相比,双水相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分离技术,因其体积小,处理能力强,成相时间短,适合大规模化操作等特点[1],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Beijeronck在1896年将琼脂水溶液与可溶性淀粉或明胶水溶液混合,发现了双水相现象。
双水相萃取(Aqueous two-phase extraction,ATPE)技术真正应用是在20世纪60年代,1956年瑞典轮的大学的Albertsson将双水相体系成功用于分离叶绿素,这解决了蛋白质变性和沉淀的问题[2]。
1979年德国Kula等人将双水相萃取分离技术应用于生物酶的分离,为以后双水相在应用生物蛋白质、酶分离纯化奠定了基础[3]。
迄今为止,被成功应用于生物医药工程,天然产物分离陈华,金属离子分离等方面[4-6]。
因其广泛的应用性,已经发展成为一种相对成熟的技术,但仍有很大潜在的价值等待我们去开发。
一、双水相萃取原理[7]双水相萃取与水有机相萃取的原理相似,都是依据物质在两相间的选择性分配,但萃取体系的性质不同。
当物质进入双水相体系后,由于表面性质、电荷作用和各种力(如憎水键、氢键和离子键等)的存在和环境的影响,使其在上、下相中的浓度不同。
对于某一物质,只要选择合适的双水相体系,控制一定的条件,就可以得到合适的分配系数,从而达到分离纯化之目的。
物质在双水相体系中分配系数K可用下式表示:K=C上/C下其中K为分配系数,C上和C下分别为被分离物质在上、下相的浓度。
分配系数K等于物质在两相的浓度比,由于各种物质的K值不同,可利用双水相萃取体系对物质进行分离。
其分配情况服从分配定律,即“在一定温度一定压强下,如果一个物质溶解在两个同时存在的互不相溶的液体里,达到平衡后,该物质在两相中浓度比等于常数”,分离效果由分配系数来表征。
二、双水相萃取技术的特点双水相萃取成为新兴生物技术产业研究的热点,主要是该技术对于生物物质的分离和纯化表现出特有的优点和独有的技术优势。
双水相体系萃取技术具有如下特点:(1)双水相系统之间的传质和平衡过程速度快,回收效率高,相对于某些分离过程来说,能耗小,速度快。
(2)含水量高(70 %~90 %),是在接近生理环境的温度和体系中进行萃取,会引起生物活性物质失活或变性;(3)分相时间短,自然分相时间一般为5~15min;(4)相体系的相间张力大大低于有机溶剂与水相之间的相间张力,相分离条件温和,因而会保持绝大部分生物分子的活性,而且可直接用在发酵液中。
如潘杰等人用双水相技术直接从发酵液中将丙酰螺旋酶素与菌体分离、纯化[8];(5)大量杂质能与所有固体物质一同除去,使分离过程更经济;(6)易于放大,各种参数可以按比例放大而产物收率并不降低。
Albertson 证明了分配系数仅与分离体积有关,这是其他过程无法比拟的,这一点对于工业应用有位有利;(7)易于进行连续化操作[9],设备简单,且可直接与后续提纯工序相连接,无需进行特殊处理;(8)不存在有机溶剂残留问题,高聚物一般是不挥发性物质,因而操作环境对人体伤害很小以至基本无害;(9)影响双水相体系的因素比较复杂,从某种意义上说,可以采取多种手段来提高选择性或提高收率;(10)操作条件温和,整个操作过程在常温常压下进行;(11)亲和双水相萃取技术可以提高分配系数和萃取的专一性。
由于双水相萃取具有上述优点,因此,被广泛用于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和生物化工等领域的产品分离和提取。
三、影响双水相分离的主要因素[10-11]影响双水相萃取平衡的主要因素有:组成双水相体系的高聚物类型、高聚物的平均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高聚物的浓度、成相盐和非成相盐的种类、盐的离子浓度、pH值、温度等。
不同聚合物的水相系统显示出不同的疏水性,聚合物的疏水性按下列次序递增:葡萄糖硫酸盐糖<葡萄糖<羟丙基葡聚糖<甲基纤维素<聚乙二醇<聚丙三醇,这种疏水性的差异对目的产物互作用是重要的。
PEG分子量:同一聚合物的疏水性随分子量的增加而增加,这是由于分子链的长度增加,其所包含的羟基减少。
两相亲水差距越大,其大小的选择性依赖于萃取过程的目的和方向。
对于PEG聚合物,若想在上相收率较高,应降低平均分子量,若想在下相收率较高,则增加平均分子量。
pH值:(1)pH值会影响蛋白质分子中可解离集团的解离程度,因而改变蛋白质所带的电荷的性质和大小,这是与蛋白质的等电点相关的;(2)pH值能改变盐的解离程度(如磷酸盐),进而改变时间电位差。
萃取温度:温度首先影响相图,在临界点附近尤为明显。
但当远离临界点时温度影响较小。
大规模生产常在常温操作,但较高升温还是有利于降温体系黏度,有利分相。
无机盐浓度:盐的正、负离子在两相分配系数不同,两相间形成电位差,从而影响带电生物大分子的分配。
无机盐浓度的不同能改变两相间的电位差。
四、双水相萃取技术的应用进展1.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传统的液液萃取分离,由于使用了有机溶剂,通常会使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等)失活。
而双水相技术作为一种生化分离技术,由于其条件温和,易操作,可调节因素多,目前已成功应用于生命科学中蛋白质、生物酶、细胞器、氨基酸、抗生素以及生物小分子等的分离纯化。
双水相萃取技术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国内外的研究都取得了很多丰富的成果。
如Miyuki[12]通过PEG/ K3PO4双水相体系,用两步法对葡糖淀粉酶进行了萃取纯化。
用第一步萃取后含有酶的下相和PEG组成双水相作为第二步萃取体系,称作两步法。
葡糖淀粉酶的最佳分配条件是PEG4000(第一步)、PEG 1500 (第二步),pH=7,纯化系数提高了3倍。
张志娟等[13]用PEG/磷酸盐双水相体系萃取青霉TS67胞外活性蛋白,研究了PEG的浓度、磷酸盐的浓度对蛋白的分配特性的影响。
周念波等[14]采用PEG-(NH4)2SO4双水相体系直接从Bacillus sp.LS发酵液上清液中分离壳聚糖酶,确定了室温下双水相萃取最佳条件为:PEG 600 20%、(NH4)2SO420%、NaCl 0.1%、pH值6.0,在此条件下壳聚糖酶分配系数达5.91,萃取率达88.7%。
2.在天然药物提取与分离中的应用双水相萃取技术在天然药物提取与分离方面也有着独特的优势。
在这方面的许多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国内。
如朱自强等[15]用8%的PEG 2000与20%的(NH4)2 SO4组成的双水相系统提取青霉素G,分配系数高达58.39,浓缩倍数为3.53,回收率为93.67%。
霍清[16]分别研究了葛根素在PEG/(NH4)2SO4双水相体系与丙酮/K2HPO4双水相体中的分配特性,实验确定了PEG/(NH4)2SO4双水相最佳体系:PEG 1500质量分数20%,(NH4)2SO4质量分数16%,最大的分配系数可达148.2,最大收率99.09%;丙酮/ K2HPO4双水相最佳体系为:丙酮:水=8:2,K2HPO4质量为1.5g,最大的分配系数可达36.7,最大收率99.55%。
刑健敏等[17]研究了聚乙二醇/盐双水相体系中烟碱的分配行为,确定了当含盐量25%、pH=9为体系的最佳分离萃取条件,回收率为96.7%,纯度为99.87%。
3.在金属分离及络合物中的应用双水相还可用于稀有金属/贵金属分离,传统的溶剂萃取方法存在着溶剂污染环境,对人体有害,运行成本高,工艺复杂等缺点。
双水相技术萃取技术引入到该领域,无疑是金属分离的一种新技术。
据报道,在丙醇-硫酸铵双水相萃取体系中,实现了从大量基体金属如Fe2+、Ca2+、Mg2+、Mn2+、Al3+、Pb2+和Zn2+中分离Pd(Ⅱ),萃取率可达99.2%[18]。
在溴化十六烷基吡啶一双水相体系中,实现了能够使Bi(Ⅲ)与Mn(Ⅱ)、Fe(Ⅲ)、Co(Ⅱ)、Ni(Ⅱ)、Zn(Ⅱ)、Al(Ⅲ)等常见离子完全分离[19];在丙醇-硫酸铵-碘化钾双水相体系中,实现了Au(Ⅲ)的分离,获得了最佳萃取条件:HCl浓度0.6mol/L,(NH4)2SO4用量6.0g,KI浓度0.1mol/L,在最佳萃取条件下,体系对Au的平均萃取率为98.6%[20]。
五、双水相技术的发展趋势[21]1.廉价新型双水相系统的开发目前双水相萃取技术走向工业化所需解决的最大问题是构成双水相成相系统组分的价格十分昂贵。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国内外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一方面用廉价的无机盐代替以往常用的昂贵的葡聚糖。
硫酸钠、硫酸镁、碳酸钾等盐与PEG形成的双水相系统现已经大量用于萃取操作;另一方面开发可替代聚乙二醇和葡聚糖的高聚物。
变性淀粉PPT、阿拉伯树胶、Pulluan的微生物多糖、糊精、麦芽糖糊精、乙基羟乙基纤维素等取代葡聚糖,乙醇、异丙醇、丙酮、四氢呋喃、聚乙烯醇、聚乙烯吡咯烷酮、羟基纤维素等替代PEG,均取得阶段性的成果。
此外,有利用临界胶束浓度下表面活性剂的特异自组织行为及良好的稳定性形成的ATPS,此类ATPS分相依据的是胶束的形成,包括由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组成的ATPS和由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组成的ATPS。
这些由表面活性剂组成的ATPS 与传统ATPS相比有含水量更高,两相更容易分离,表面活性剂用量很少且可循环利用等独特的优点。
2.亲和双水相萃取技术亲和吸附具有专一性强,分离效率高等特点。
利用其特点,将亲和吸附与双水相萃取技术相结合,即对成相聚合物进行化学修饰。
该体系不仅具有萃取系统处理量大、放大简单等优点,而且具有亲和吸附专一性强、分离效率高的特点。
3.生物转化与双水相萃取技术相结合在生物转化过程中,随着转化的产物量的增加,常会抑制生化过程的进行。
因此,及时移走产物是生化反应中的主要问题之一。
将双水相系统与生物转化相结合,形成双水相生物转化,解决了生物转化过程中存在的产物抑制以及生物催化剂回收利用两方面的问题,为生物转化赋予了新的内涵。
4.双水相萃取与膜分离相结合利用中空纤维膜传质面积大的特点,将膜分离与双水相萃取相结合,可以大大加快萃取传质速率。
利用膜将双水相体系隔开,可解决双水相萃取的乳化和生物活性物质在界面的吸附问题。
因此,将膜分离同双水相萃取技术相结合,是解决双水相体系易乳化问题及加快萃取速率的有利手段。
5.双水相萃取与细胞破碎过程相结合利用高速珠磨机为设备,将细胞破碎和双水相萃取同时在珠磨机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