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文献检索综述论文
论文写作中的文献检索与综述

论文写作中的文献检索与综述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文献检索与综述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通过文献检索,我们可以获取并整理相关的研究资料,为论文提供有力的支撑;而综述则是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整合和分析,为我们构建论文的逻辑框架提供基础。
本文将论述文献检索与综述在论文写作中的重要性,并分享一些有效的方法和技巧。
一、文献检索的重要性文献检索是论文写作的第一步,对于其后的研究和论证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文献检索,我们可以了解当前研究领域的最新动态,掌握前人的研究成果,从而为我们的论文提供有力的依据和参考。
同时,文献检索也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前人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为我们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启发。
在进行文献检索时,我们应该选择合适的文献数据库和检索工具。
常用的文献数据库包括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PubMed等,而检索工具则包括Google学术、百度学术等。
在检索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论文的具体内容和研究领域选择相应的关键词进行检索,通过筛选和排除,找到与研究主题最相关的文献资料。
二、综述的重要性综述是论文写作中的重要一部分,其作用不可忽视。
通过综述,我们可以将大量的研究成果进行整合和分析,为我们的论文提供逻辑框架和知识背景。
在撰写综述时,我们应该注重整合不同研究成果之间的联系和差异,对当前研究领域的热点和争议进行分析和探讨,为读者提供全面而准确的信息。
在写综述时,我们应该确保逻辑清晰、层次分明。
一般来说,综述可以按照时间顺序、主题分类或者研究方法等方式进行组织。
不论采取何种方式,我们都应该注意每个小节之间的过渡和衔接,避免出现断层和重复。
同时,我们也要注意综述中的论述要点和论证过程,确保自己的观点和结论具有充分的说服力和可靠性。
三、文献检索与综述的方法与技巧在进行文献检索和综述时,我们可以借助一些方法和技巧,提高效率和质量。
以下是一些建议:1. 定义明确的研究主题:在进行文献检索时,我们应该明确自己需要研究的主题和问题,将研究兴趣限定在一个特定的范围内,以便更加精准地进行文献筛选和综述。
如何综合利用各种检索系统做文献综述

案例演示一
万方数据 知识脉络分析 看“应急物流”的发展趋势
案例演示二
Web of Knowledge(引文报告) 查看“Emergency Logistics”的发展趋势
如何选择检索系统做文献综述 第二步,选择检索系统
资源:81个外文、31个中文检索平台,共约300多个数据库子库; 原则:充分考虑文献类型、时间和学科范围、检索和输出功能等因素。
如何选择检索系统做文献综述 第二步,选择检索系统
其次,选择Ei(工程索引), 涵盖所有的工程领域;22%的会议文献,90%的英文;1992年开始收 录中国期刊。 再次,考虑SciFinder、 Springer、 IEEE/IEE等专业数据库,前者是 全世界最大、最全的化学科学信息数据库;后两者是计算机方面专 业库。 也可以 Elsevier、Wiley、EBSCO等综合性全文数据库作为补充。
相关概念 三、文献综述的特点
涉及范围较小,专题性强,具有一定的深度和时间性。 综合性:综述文献要“纵横交错”,既要以某一专题的发展为主线, 反映其发展历史和当前的进展(时间-纵深);又要从本单位、本省、 国内到国外,进行横向比较(空间-横向)。 评述性:综述中会比较专门地、全面地、深入地、系统地论述某一 方面的问题,对所综述的内容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反映作者的 观点和见解,并与综述的内容构成整体。 参考性:综述能反映出某一专题的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 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具有较高的情报学价值;引文多。
资源全面(文献类型、时间、学科范围);检索平台好用(检索、分析和输出 等功能都强大)
如何选择检索系统做文献综述 第二步,选择检索系统
检索国内文献 其次选择: 万方数据(/?): 期刊、学位论文(1980-)、会议、专利、标准、成果、法规等(全 文)。学位论文更全。 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 : 包含中文期刊 12000 余种,全文 2300 余万篇,引文 3000 余万条。 期刊比较全。 读秀(/): 228万种中文图书,给出各种可能的获取途径。图书比较全。
化学文献检索报告:

检索的总体思路
先查询中文数据库,了解各检索内容的中、英文 主题词并且查询文献,可获得文献摘要及部分全 文。再查询ACS外文数据库,接着查询网络信息 资源,主要包括谷歌和雅虎的学术搜索以及乳制 品中蛋白质测定的中外标准。 查询时可先设定一个相对宽泛的查询范围(利用 主题词与自由词相结合的方法提高查全率和查准 率) ,再依据查询结果逐步缩小范围,直到得到 满意结果。
• 摘抄题录如下:
• <期刊>·医药卫生·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没有,有时间限制,标准是新闻
• 维普,检索条件及分类更为为详细,可以再结果中添加或 去除。有时间限制 • 选择分类检索,分别选择检索分类为化学中的分析化学和 生物化学中的的蛋白质,题名或关键词设为“蛋白质测 定”, 检索结果分别为11、25。结果数较少,可能是由 于限制在生物或化学学科中农业。 • 运用高级检索中的检索式直接检索 • 检索规则说明:“*”代表“并且 并且”“+”代表“或者 或者”“-” 并且 或者 代表“不包含 不包含” 不包含 •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K=维普资讯*A=杨新莉 范例一: 范例一 范例二: 范例二:(k=(cad+cam)+t=雷达)*r=机械-k=模具
• 浏览结果页,根据不符合要求的文献特征缩小检 索条件。 1.设定全文中包含蛋白质含量,在结果中检索,结 果为580条。 2.设定题名中包含蛋白质,检索结果为337条 3.设定全文中包含乳品,结果为28条 4.将乳品改为乳制品进行检索,则结果为28条。由 此可以看出检索时是按词组进行检索的。 得到的检索结果较少,且与检索意向相符,基本 达到了检索目的。
• 检索课题涉及的主题概念:真蛋白、乳制品和蛋白质含量。 • 选择数据库类型:该课题较新颖,侧重于基础和外文数据 库的查询,并且兼顾中文数据库,以了解国内外的基本情 况,为保证能够尽快了解最新进展,初步考虑查询近5~6 年的文献。查询范围包括我校购买的电子数据库以及网络 信息检索。查询文章类型不限可以是一次文献(如期刊论 文),也可以是二次文献、三次文献(如综述)等。 • 中文数据库检索关键词包括:“蛋白质测定”或“蛋白质 检测”、“蛋白质含量”或“乳制品”、“乳品”。 • 外文数据库检索关键词包括:Protein detection Protein Determination Protein content Dairy
化学综述范文化学类文献综述范文

化学综述范文化学类文献综述范文化学综述范文化学类文献综述范文综述一、综述概述1.什么是综述:综述,又称文献综述,英文名为review。
它是利用已发表的文献资料为原始素材撰写的论文。
综述包括“综”与“述”两个方面。
所谓综就是指作者必须对占有的大量素材进行归纳、综合分析,而使材料更加精炼、更加明确、更加层次分明、更有逻辑性。
所谓述就是评述,是对所写专题的比较全面、深人、系统的论述。
因而,综述是对某一专题、某一领域的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等方面,以作者自己的观点写成的严谨而系统的评论性、资料性科技论文。
综述反映出某一专题、某一领域在一定时期内的研究工作进展情况。
可以把该专题、该领域及其分支学科的最新进展、新发现、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比较全面地介绍给读者,使读者尤其从事该专题、该领域研究工作的读者获益匪浅。
因此,综述是教学、科研以及生产的重要参考资料。
2.综述的类型:根据搜集的原始文献资料数量、提炼加工程度、组织写作形式以及学术水平的高低,综述可分为归纳性、普通性和评论性三类。
(1)归纳性综述:归纳性综述是作者将搜集到的文献资料进行归纳,并按一定顺序进行分类排列,使它们互相关联,前后连贯,而撰写的具有条理性、系统性和逻辑性的学术论文。
它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某一专题、某一领域的当前研究进展,但很少有作者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2)普通性综述:普通性综述系具有一定学术水平的作者,在搜集较多资料的基础上撰写的系统性和逻辑性都较强的学术论文,文中能表达出作者的观点或倾向性。
因而论文对从事该专题、该领域工作的读者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3)评论性综述:评述性综述系有较高学术水平、在该领域有较高造诣的作者。
在搜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对原始素材归纳、综合分析、撰写的反映当前该领域研究进展和发展前景的评论性学术论文。
因论文的逻辑性强,有较多作者的见解和评论。
故对读者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并对读者的研究工作具有导向意义。
文献综述范文 6600字

三一文库()〔文献综述范文 6600字〕宁德师范学院文献检索与科技论文写作年级专业学生学号题目20xx年6月20日【文献综述】含、S的杂环化合物的研究进展×××(宁德师范学院化学系 201×级应用化学×班福建宁德352100)【摘要】含氨基和巯基的杂环化合物及其衍生物早有合成,其应用也日趋广泛。
本文阐述了其在农业、工业、医药、感光以及超分子化合物研究等多方面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前景。
【关键字】氨基巯基杂环化合物巯基(S-)是强的给电子基团,在含巯基的杂环化合物中,硫原子的价电子以sp2 杂化轨道参与成键后,其一对未共用电子对所在的p轨道,与∏电子共轭体系的轨道是平行的,它们是共轭的。
因此,由于硫原子上的部分负电荷离域而分散到整个共轭体系中,使硫原子上的电子云密度降低,减弱了∏键,使得这里的巯基相对于烷硫醇来说更活泼[1]。
氨基(2-)也是强的给电子基团,也是一个活性大、易被氧化的基团。
氨基的氮原子具有较强的配位功能,可以与许多金属离子配位形成稳定的络合物[2],又由于的电负性大,易参与形成分子内或分子间氢键,因而在超分子自组装方面具有明显特色[3]。
所谓杂环化合物,即其环由两种或多种原子所构成环状化合物。
杂环化合物数目众多,约占全部有机化合物的三分之一,是一个极重要的部分。
自然界产生的半数以上的化合物均具有杂环体系,许多具强烈生理活性和药用价值的化合物大多届于杂环化合物类,如几乎所有植物中的生物碱等[4]。
近年来,杂环化合物异军突起,在药物化学、生物化学及环境化学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价值[5]。
而含有氨基的巯基的杂环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由于氨基和巯基的活泼性、配位性能,再加上杂环化合物中杂原子如、S、O等也有配位性能,因而这类化合物在农业、工业、医药、感光以及超分子化合物研究等多方面的应用也越来越广,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1 含巯基杂环化合物的衍生物的合成及应用1.1 巯基的互变异构性质三唑类化合物中的巯基会互变异构为硫酮(如图1-1)结构[6] 这样该分子结构中的硫原子具有亲核作用,可以进一步合成杂环化合物的衍生物,甚至可以连成大环化合物。
文献综述与文献检索

文献综述与文献检索文献综述是指对特定主题领域内已经发表的文献进行全面、系统和批判性地总结、分析和评价。
它是研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了解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探究研究问题的现状和研究方法的应用情况。
而文献检索则是为了找到适合文献综述的相关文献,以支持研究工作的进行。
本文将分别介绍文献综述的步骤和文献检索的方法。
文献综述的步骤一、明确研究主题文献综述的第一步是明确研究主题,并确定相应的研究领域。
要选择一个明确具体的研究主题,避免过于宽泛或过于狭隘。
有了明确的研究主题,才能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文献检索和综述。
二、收集文献通过各类数据库、期刊、会议论文和专业书籍等途径,收集与研究主题相关的文献。
需要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包括图书馆、在线数据库、学术搜索引擎等。
同时,借助引文索引和同行评审,可以扩大文献的范围,获取更多的相关文献。
三、筛选文献在收集到的文献中,根据研究主题和研究目标进行筛选,排除与研究不相关或质量不高的文献。
筛选时可以根据文献的标题、摘要和关键词进行初步判断,初步确定是否符合研究要求。
四、阅读文献对筛选后的文献进行仔细阅读,理解文献的内容和意义。
需要注意的是,要深入理解研究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并将其与自己的研究主题进行对比和分析。
五、总结和分析文献在阅读过程中,将收集到的文献进行总结和分析。
可以根据文献的内容进行分类,比较不同文献的研究方法和结果,发现研究的差异和共同点,并提炼出有效的信息,为后续的研究工作做好准备。
文献检索的方法文献检索是为了收集与研究主题相关的文献,并获取最新的研究成果。
以下介绍几种常用的文献检索方法。
一、检索词的确定根据研究主题确定检索词,包括相关的关键词、术语和同义词。
要选择权威的、与研究主题相关的词汇,以确保检索结果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二、选择检索工具文献检索涉及多种检索工具,包括图书馆目录、学术搜索引擎、在线数据库等。
根据研究需求选择合适的检索工具,借助其提供的检索功能和检索策略进行文献检索。
论文写作中的文献综述方法与技巧

论文写作中的文献综述方法与技巧引言论文写作是大学生活中必经的一环。
而在撰写论文中,文献综述是不可避免的一项任务。
一般而言,文献综述是指对当前研究领域内的已发表文献进行搜集、筛选、归纳和综合分析,以便对该领域的发展趋向和研究现状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和认识,为研究提供依据和方向。
本文旨在介绍一些文献综述的方法和技巧,帮助大家在论文写作中更好地处理与利用文献。
一、文献检索文献的检索方式有很多种,但为了更快速准确地搜集所需文献,可选择以下方式:1.专业数据库检索:科技文献数量庞大,各领域的期刊也每年都有不少新增,这个时候,专业数据库就能发挥其优越性。
如:CNKI、万方、维普等。
2.搜索引擎检索:谷歌学术、百度学术等搜索引擎是学术界非常常用的检索文献的方法,特别是在国外,基本上谷歌学术是必备的。
3.参考文献借鉴:对于一个好的文献综述,大量的参考文献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我们可以通过阅读高质量论文,参考其中的引文,以找到相关研究领域的相关文献。
二、资料筛选搜集到大量的文献后,我们要根据指定的主题、领域、时间等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
具体步骤如下:1.按主题筛选:通过筛选出与著作主题相关的文献,以便形成一定的文献库。
2.按学科筛选:对选出的文献进行学科分类,以便形成清晰的学科体系。
3.按时间筛选:选取质量较高的、近年来发表的文献,便于反映当前领域内的研究动态。
4.按语种筛选:如果能够掌握多种语言的话,可以选择相应语言的文献,以获得更全面的研究视角。
三、文献归纳将筛选过后的文献分别进行归纳,然后按照相关性进行组织和分析,以便于准确地把握研究领域内的发展和研究热点。
1.根据文献类型进行分类:将文献按照期刊、专著、论文和报告等类型进行分类。
2.根据研究对象进行分类:按照研究对象的不同,将文献分为综述性文献和研究性文献。
3.建立文献库:将筛选过后的文献信息,如文献名称、作者、出版时间等建立一个高效的文献数据库,以便以后的研究方便查阅。
文献检索综述论文范文(汇总4篇)

文献检索综述论文范文第1篇本科毕业论文如何撰写文献综述?一、文献综述的概念、性质和特点文献综述就是对特定的某一领域的文献进行归纳整理而写成的一篇文章,它介于文献资料汇编和文献评述论文之间。
其特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文献”性与一般的论文不同,文献综述以文献为文本和素材,而不是以现实中的数据和亲自调查得来的资料为素材。
它所归纳和分析的是文本中的观点和理论这样的事实,而不是外部客观世界的事实。
所以这要求围绕一定的选题范围(这一范围的选择决不是不重要的。
有些同学把文献综述的题目就定为“文献综述”,这就如同把论文的题目定为“论文”一样荒谬!),大量地搜集文献,包括各种类型,各种载体,以及各种历史时期的,经典以及非经典的文献。
(二)“综”合性文献综述要求具有全面、综合的特点,而不是要求“片面而深刻”。
它重视的是归纳的方法,而不是演绎的方法。
它主要关注的不是某一具体的法学观点,而是这一观点在学术谱系上的位置,即在学术研究历史过程中的逻辑地位。
当然,综述的过程是一个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过程,选取有代表性的观点进行高度浓缩式的阐述,而不是简单地罗列所有搜集到的文献中的观点,哪怕没有多大价值的观点。
文献首先贵“精”而不贵“多”,这主要就表现在对于文献中的观点的取舍上。
(三)阐“述”性文献综述重视对文献的叙述或描述,概括,但并不要求对文献的理论观点给以深入的分析和评价,进行论述。
文献综述基本上不直接发表自己的学术观点,尤其不要排斥与自己观点不同的学者的文献,根本不予搜集和归纳,也就是说要有一个客观、中立的立场和角度,而不是先入为主,带着有色眼镜去搜集和概括文献资料,尽管绝对的客观是不可能达到的。
这也就是说,一篇好的文献综述不是因为具有自己的创新的观点,而是具有自己的创新的系统化的,有条理的叙述方式。
二、文献综述的写作格式和步骤首先,开篇引言,明确所欲探讨的文献的范围或领域。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很多领域,不可能一一详细阐述,只能选取某一方面来进行探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献检索综述论文双水相萃取分离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学院: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学生:李鸣昊年级: 2012级学号:201207547 指导老师:杨西摘要双水相萃取技术是一种新兴的生物分离技术,近年来发展迅猛,因其与传统的液液萃取方法相比有其独特的优点,故双水相萃取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受到了越来越多的研究专家的重视。
本文综述了双水相萃取技术的基本原理、特点及应用,并对双水相萃取技术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做出简单论述。
关键词双水相体系萃取技术分离技术1 前言近年来,随着分离技术在生命科学、天然药物提纯及各类抗生素药物生产等方面应用的需求和发展,一种新型的液液分离技术—双水相萃取技术应运而生。
双水相萃取技术又称水溶液两相分配技术,是利用组分在两水相间分配的差异而进行组分的分离提纯的技术。
由于双水相萃取分离过程具有条件温和、可调节因素多、易于放大、可连续操作且不存在有机溶剂残留等优点,已被广泛用于生物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在1956年,瑞典的Albertsson 首次运用了双水相萃取技术来提取生物物质,开始对ATPS(双水相系统)进行比较系统的研究,测定了许多ATPS的相图,考察了蛋白质、核酸、病毒、细胞及细胞颗粒在ATPS中的分配行为,为发展双水相萃取技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目前,双水相萃取技术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医药化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工和食品工业等领域,是一项拥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新型分离技术。
本文将就双水相萃取技术的原理、应用和发展情况作一简述。
2 双水相萃取原理双水相萃取与水—有机相萃取的原理相似,都是依据物质在两相间的选择性分配。
当萃取体系的性质不同时,物质进入双水相体系后,由于表面性质、电荷作用和各种力(如憎水键、氢键和离子键等)的存在和环境因素的影响,使其在上、下相中的浓度不同。
溶质(包括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稀有金属以及贵金属的络合物、中草药成分等)在双水相体系中服从Nernst[ 1]分配定律:K= C上/ C下(其中K为分配系数,C上和C下分别为被分离物质在上、下相的浓度)系统固定时,分配系数为一常数,与溶质的浓度无关。
当目标物质进入双水相体系后,在上相和下相间进行选择性分配,这种分配关系与常规的萃取分配关系相比,表现出更大或更小的分配系数。
如各种类型的细胞粒子、噬菌体的分配系数都大于100或者小于0101,因此为物质分离提供了可能。
水溶性两相的形成条件和定量关系常用相图来表示,以PEG/ Dextran体系的相图为例(图1[2 ] ),这两种聚合物都能与水无限混合,当它们的组成在图1曲线的上方时(用M点表示)体系就会分成两相,分别有不同的组成和密度,轻相(或称上相)组成用T点表示,重相(或称下相)组成用B表示。
C为临界点,曲线TCB 称为结线,直线TMB称为系线。
结线上方是两相区,下方是单相区。
所有组成在系统上的点,分成两相后,其上下相组成分别为T 和B。
M点时两相T和B的量之间的关系服从杠杆定律,即T和B相重量之比等于系线上MB与MT的线段长度之比。
图1 PEG/ Dextran体系的相图3 双水相萃取体系的特点[2]双水相萃取成为新兴生物技术产业研究的热点,主要是该技术对于生物物质的分离和纯化表现出特有的优点和独有的技术优势。
双水相体系萃取技术具有如下特点:(1) 双水相系统之间的传质和平衡过程速度快,回收效率高,相对于某些分离过程来说,能耗小,速度快。
如选择适当体系,回收率可达80%,倍数可达2~20倍;(2) 系统含水量多达75%~90%,两相界面张力极低(10-7~10-4 N·m-1),有助于保持生物活性和强化相际间的质量传递,但也有系统易乳化的问题,值得注意。
(3) 分相时间短(特别是聚合物/盐系统),自然分相时间一般只有5~15min。
(4) 双水相分配技术易于连续化操作。
若系统物性研究透彻,可运用化学工程中的萃取原理进行放大,但要加强萃取设备方面的研究。
(5) 目标产物的分配系数一般大于3,大多数情况下,目标产物有较高的收率。
(6) 大量杂质能够与所有固体物质一起去掉,与其它常用固液分离方法相比,双水相分配技术可省去1~2个分离步骤,使整个分离过程更经济。
(7) 易于放大,各种参数可以按比例放大而产物收率并不降低。
Albertson证明了分配系数仅与分离体积有关,这是其他过程无法比拟的,这一点对于工业应用有位有利;(8) 设备投资费用少,操作简单,不存在有机溶剂残留问题。
(9) 操作条件温和,整个操作过程在常温常压下进行;(10)亲和双水相萃取技术可以提高分配系数和萃取的专一性。
由于双水相萃取具有上述优点,因此,被广泛用于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和生物化工等领域的产品分离和提取。
4 双水相萃取技术应用的影响因素物质在双水相体系中的分配系数不是一个确定的量,它要受许多因素的影响(表2) 。
对于某一物质,只要选择合适的双水相体系,控制一定的条件,就可以得到合适的(较大的)分配系数,从而达到分离纯化之目的,包括直接从细胞破碎匀浆液中萃取蛋白质而无须将细胞碎片分离,改变体系的pH值和电解质浓度可进行反萃取。
表2 影响生物物质分配的主要因素4.4.1 聚合物及分子量的影响不同聚合物的水相系统显示出不同的疏水性,水溶液中聚合物的疏水性按下列次序递增:葡萄糖硫酸盐< 甲基葡萄糖< 葡萄糖< 羟丙基葡聚糖< 甲基纤维素< 聚乙烯醇< 聚乙二醇< 聚丙三醇,这种疏水性的差异对目的产物与相的相互作用是重要的。
同一聚合物的疏水性随分子量增加而增加,其大小的选择依赖于萃取过程的目的和方向,若想在上相获得较高的蛋白质收率,对于PEG聚合物,应降低它的平均分子量,相反,若想在下相获得较高的蛋白质收率,则平均分子量应增加。
4.4.2 PH值的影响体系的pH值对被萃取物的分配有很大影响,这是由于体系的pH值变化能明显的改变两相的电位差,如体系pH 值与蛋白质的等电点相差越大,则蛋白质在两相中分配越不均匀。
4.4.3 温度的影响分配系数对温度的变化不敏感,这是由于成相聚合物对蛋白质有稳定化作用,所以室温操作活性收率依然很高,而且室温时粘度较冷却时(4 ℃) 低,有助于相的分离并节省了能源开支。
5 双水相萃取技术的应用进展5.1 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传统的液液萃取分离,由于使用了有机溶剂,通常会使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等)失活。
而双水相技术作为一种生化分离技术,由于其条件温和,易操作,可调节因素多,目前已成功应用于生命科学中蛋白质、生物酶、细胞器、氨基酸、抗生素以及生物小分子等的分离纯化。
双水相萃取技术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国内外的研究都取得了很多丰富的成果。
如Miyuki[3]通过PEG/ K3PO4双水相体系,用两步法对葡糖淀粉酶进行了萃取纯化。
用第一步萃取后含有酶的下相和PEG组成双水相作为第二步萃取体系,称作两步法。
葡糖淀粉酶的最佳分配条件是PEG4000(第一步)、PEG 1500 (第二步),pH=7,纯化系数提高了3倍。
张志娟等[3]用PEG/磷酸盐双水相体系萃取青霉TS67胞外活性蛋白,研究了PEG的浓度、磷酸盐的浓度对蛋白的分配特性的影响。
周念波[4]等采用PEG-(NH4)2SO4双水相体系直接从Bacillus sp.LS发酵液上清液中分离壳聚糖酶,确定了室温下双水相萃取最佳条件为:PEG 600 20%、(NH4)2SO4 20%、NaCl 0.1%、pH值6.0,在此条件下壳聚糖酶分配系数达5.91,萃取率达88.7%。
4.2 在天然药物提取与分离中的应用双水相萃取技术在天然药物提取与分离方面也有着独特的优势。
在这方面的许多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国内。
如朱自强等[5]用8%的PEG 2000与20%的(NH4)2SO4组成的双水相系统提取青霉素G,分配系数高达58.39,浓缩倍数为3.53,回收率为93.67%。
霍清[6]分别研究了葛根素在PEG/(NH)2SO4双水相体系与丙酮/K2HPO4双水相体中的分配特性,实验确定了4PEG/(NH4)2SO4双水相最佳体系:PEG 1500质量分数20%,(NH4)2SO4质量分数16%,最大的分配系数可达148.2,最大收率99.09%;丙酮/ K2HPO4双水相最佳体系为:丙酮:水=8:2,K2HPO4质量为1.5g,最大的分配系数可达36.7,最大收率99.55%。
刑健敏等[7]研究了聚乙二醇/盐双水相体系中烟碱的分配行为,确定了当含盐量25%、pH=9为体系的最佳分离萃取条件,回收率为96.7%,纯度为99.87%。
4.3 在金属分离及络合物中的应用双水相还可用于稀有金属/贵金属分离,传统的溶剂萃取方法存在着溶剂污染环境,对人体有害,运行成本高,工艺复杂等缺点。
双水相技术萃取技术引入到该领域,无疑是金属分离的一种新技术。
据报道,在丙醇-硫酸铵双水相萃取体系中,实现了从大量基体金属如Fe2+、Ca2+、Mg2+、Mn2+、Al3+、Pb2+和Zn2+中分离Pd(Ⅱ),萃取率可达99.2%[8]。
在溴化十六烷基吡啶一双水相体系中,实现了能够使Bi(Ⅲ)与Mn(Ⅱ)、Fe(Ⅲ)、Co(Ⅱ)、Ni(Ⅱ)、Zn(Ⅱ)、Al(Ⅲ)等常见离子完全分离[9];在丙醇-硫酸铵-碘化钾双水相体系中,实现了Au(Ⅲ)的分离,获得了最佳萃取条件:HCl浓度0.6mol/L,(NH4)2SO4用量6.0g,KI浓度0.1mol/L,在最佳萃取条件下,体系对Au的平均萃取率为98.6%[10]。
5 双水相萃取技术的局限和展望目前,双水相萃取技术已被研究用于众多生物产品的分离提纯,并显示出众多其他分离技术不具备的优点,是一种应用前景广阔的新型生物分离技术。
但是,要将这一技术开发应用到大规模生产过程,还有许多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技术问题有待解决。
在理论上,由于双水相体系中组分间的作用非常复杂,目前还没有建立一套完整的理论和方法来解释和预测物质在双水相体系中的相行为和被分配物质在两相中的分配行为。
研究基本上还是通过实验进行,且研究的结果还只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大部分情况下不能外延,而且研究总结的成果缺乏对过程规律的认识。
实践方面,双水相体系分离的成本、效率、操作条件等在实践过程中存在很多的不确定性:如双水相体系中经常使用的聚合物/聚合物构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