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专题三 乡土情结导学课件 苏教版必修1

合集下载

高一语文乡土情结课件 苏教

高一语文乡土情结课件 苏教

MOMODA POWERPOINT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adipiscing elit. Fusce id urna blandit, eleifend nulla ac, fringilla purus. Nulla iaculis tempor felis ut cursus.
感谢您的下载观看
①追求理想,闯荡世界。 ②为了生计,无奈出门。
思考:人们在离乡之后可能会遇到哪些情况呢?
有的侘傺无聊; 有的流连在外; 有的倦于奔竞; 有的淡薄名利、归隐田园; 有的寄人篱下、终老他乡。
(1)多数人失意
(2)少数人衣锦还乡
想一想: 课文第五段写了战争、灾难,为什么 文章要谈到这个话题呢?
问题4:文章写了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浮海远游的潮流,并赞颂他们不忘桑梓之情,慷慨奉献,与祖国休戚相关。请你结合乡土情结,分析这样写的作用和好处。
①把乡土情结提高到民族凝聚力的高度来认识, 丰富并升华了乡土情结的内涵。 ②具体说明乡土情结不因时间的悠远(历史), 和空间的阻隔(地理)而褪色。 ③既照应了前文,也使本文的主题得到深化。
鉴赏品味:
选出文中一两课文小结:
乡土情结每一个人都会有,但它往往 在人们远离故土时表现得更为强烈。 柯灵先生怀着深厚的情感写下了这篇文章, 希望大家能在将来离开故乡后,无论是 衣锦还乡还是失意潦倒,心中都应该怀 有一份报效故乡、报效祖国的热忱。
乡土情结
柯灵
关于作者:
柯灵(1909-2000),原名高季琳,浙江绍兴人。现代作家、影视艺术家。 建国前的主要著作有儿童诗歌《月亮姑娘》、童话《蝴蝶的故事》、短篇小说《掠影集》等。 建国后主要著作有杂文和散文选集《遥夜集》,短篇小说集《同伴》、散文集《暖流》,电影文学剧本《腐蚀》、《不夜城》,根据夏衍的剧本改编的《秋瑾传》等。

苏教版语文高一高一语文3.3《乡土情结》导学案苏教版必修1

苏教版语文高一高一语文3.3《乡土情结》导学案苏教版必修1

【学习目标】 、把握文章思想内容及主旨,体会文章中的大量诗文,拓展思维空间。

、体会本文大量引用诗文、史料、典故的意图。

体会作者为乡土情结赋予的时代内涵。

【学习重点】 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体会作者为乡土情结赋予的时代内涵 了解文本大量引用诗文的意图。

【学习方法】:教师做好课前预习指导工作,教会学生评点的方法,学生在感知文本、研习文本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评点,课上师生、生生间进行交流。

【课前预习】::情结,指心底的情感纠葛,深藏心底的感情。

乡土情结指故园之思、故国之爱、故土之恋和爱国主义情怀。

柯灵( ),原名高季琳,浙江绍兴人,现代散文家、剧作家,著有杂文和散文选集《遥夜集》,短篇小说集《同伴》,散文集《暖流》,剧本《腐蚀》。

他以杂文针砭时弊,以散文体察世味,以剧作缩写世态。

柯灵精心锤炼语言,以创作态度谨严见称。

每个人都有乡土情结。

作为一位世纪文化老人,柯灵早年辗转各地,饱受战争灾难的离乱之苦,对家园之思深有体会。

因此,在《香港文学》创刊七周年之际,柯灵怀着真挚深厚的感情,写下了这篇散文。

预习字词:魂牵梦萦() 忐忑()不安 怯()生生 悠邈()慈母手中线,。

这是诗人在《》一诗里的句子。

男儿何不带吴钩,,不敢问来人。

出自的《》。

苟利国家生死以,。

这是的名句。

唐代在《》中写到 ,还乡须断肠。

本文以为线索,由 小家 到 之情,本文深深地表达了作者对故园,对,对的热爱之情。

例句:人一离开乡土,就成了失根的兰花,逐浪的浮萍,飞舞的秋蓬,因风四散的蒲公英。

答:人一离开乡土,,,,。

【课堂交流展示】一.整体把握1.古人讲诗有 诗眼 ,文有 文眼 ,这些 眼 有的关系到全篇的结构,有的关系到全篇的主旨、感情的转换,甚至是给全篇写作方法和风格定调子的地方,我们在评点时就要注意到。

请同学们找找能帮助我们理解该作品的关键段落。

2.乡土给人们打下了哪些 童年的烙印 ?(第二节)3.少年离家的两种情况。

高中语文乡土情结 ppt苏教版必修一

高中语文乡土情结 ppt苏教版必修一

他乡遇故知 人生四喜: 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 金榜提名时。
误触尘网,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归去来兮,种菊 东篱 鸟恋旧林,鱼思故渊
陶渊明《归园田居》:“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饮酒》“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归去来兮辞》诗题 胡马依北风,狐死必首丘 《诗经》:“胡马依北风,越鸟朝南枝,狐死必首 丘。物亦如此,人何以堪!”
பைடு நூலகம்
桑梓 《诗经》中说,“维桑与梓,必恭敬止”
鹏举鸿飞
庄子《逍遥游》鲲鹏展翅;《史记》 陈胜:“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庄子与惠施在濠水上看鱼,发表鱼 之乐的看法
鱼游濠水
如果去掉文中的古诗文,感觉会有什么不同?
作者简介
柯灵(1909—2000 ) ,原名高季琳,原籍浙江绍兴, 生于广州。1926年在上海《妇女杂志》发表叙事诗 《织布的妇人》而步入文坛。1941年与师陀合作根据 高尔基的话剧《底层》改编成话剧剧本《夜店》(后改 编成电影),有广泛影响。1948年到香港 《文汇报》 工作。1949年回到上海,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 《文汇报》副社长兼副总编、上海电影剧本创作所所 长、上海电影艺术研究所所长、《大众电影》主编、 上海作协书记处书记、上海影协常务副主席等职。
重点词语
• • • • • • • • • • 绮窗 qǐ 酒阑灯灺 xiè 忐忑不安 tǎn tè 良辰美景 搭讪 shà n 悠邈 miǎo 田塍 ché ng 濡染 闭眼塞耳 sāi 三匝 zā • • • • • • • • • • 侘傺 chàchì 铩羽而归 shā 寄人篱下 衣锦还乡 yì 功败垂成 遣戍 shù 谪居 zhé 低徊欷歔 huái xī xū 安土重迁 zhò ng 根深蒂固

优秀课件 苏教版语文必修1第三专题教学课件-《乡土情结 》(共43张P157PT)

优秀课件 苏教版语文必修1第三专题教学课件-《乡土情结 》(共43张P157PT)

四、(7)对乡土情结作新的阐释。
杂诗 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①绮窗②前,寒梅著花③未。 【注解】 ①来日:指动身前来的那天。 ②绮窗:雕饰精美的窗子。 ③著花:开花。 【评析】这是一首抒写怀乡之情的诗。原诗有三 首,这是第二首。诗以白描记言的手法,简洁而 形象地刻划了主人公思乡的情感。对于离乡游子 而言,故乡可怀念的东西很多。然而诗不写眷怀 山川景物,风土人情,却写眷念窗前“寒梅著花 未?”真是“于细微处见精神”,寓巧于朴,韵 味浓郁,栩栩如生。
翘首 qiáo 缔造dì 濡染 rú 蕞尔zuì 侘傺( chà chì) 杀戮lù 谛听 dì 田塍chéng
根深蒂固 dì 寥落liáo 安土重迁zhòng 发轫(rèn) 翰苑(yuàn) 方兴未艾ài 濠水háo
注意读准下列字音: ng ) 桑梓(zǐ ) 魂牵梦萦(yí 忐忑( tǎn tè )不安 屹( yì )立 qiè n) 怯( )生生 搭讪(shà 悠邈(miǎo ) 崎岖(qí qū ) 三匝( zā) 铩(shā)羽而归 谪(zhé )居 欷歔(xī xū ) n o )水 发轫(rè ) 濠( há n 翰苑(yuà ) 褪色(shǎi) qiá o)首 衣( yì 翘( )绣夜行
文本研习:
问题1:文章开篇用了王维的一首 诗入文,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呢?
作用:由诗入文,引出乡土情结 这一主题,以诗来涵盖文章主旨, 中心明晰。
筛 选 并 概 括

魂牵梦萦 随时随地
永不褪色
筛 选 信 息 并 概 括
乡土给人们打下了哪些“童年的烙印”?
他从母亲的怀抱,父亲的眼 神,亲族的逗弄中开始体会爱。 乡土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 都溶化为童年生活的血肉,不 可分割。 有一部悲欢离合的家史,在 听祖母讲故事的同时,就种在 小小的心坎里。 邻里乡亲,…,音容笑貌,…, 濡染着同一的风习,千丝万缕 沾着边。

苏教版语文必修一第13课《乡土情结》ppt课件

苏教版语文必修一第13课《乡土情结》ppt课件

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① ,报得三春晖②。 【注释】①寸草心:小草。茎中抽出的嫩芽。 ②三春 晖:三春,指孟春、仲春、季春。即阴历正月、二月、 三月。晖,阳光。 【评析】苏轼《读孟郊诗》云:“诗从肺腑出,出辄愁 肺腑。”这一首,真是从肺腑中流出的。写的是最普通 的慈母缝衣场景,选的是最常见的阳光照耀小草的比喻, 用的是朴实无华、通俗如画的语言,歌颂的是人人都感 受过的母爱,但由于这是从一个渴望报答母爱于万一的 好儿子的肺腑中流出,所以感人肺腑。
筛 选 信 息 并 概 括
寻找理想,追求荣誉, 闯世界 开创事业,富有浪漫气息。 有的只是一首朦胧诗—— (浪漫主义) 为了闯世界。
多数却完全是沉重的现实 主义格调:…为了维持最 低限度的生存要求,被父 母含着眼泪打发出门,去 串演各种悲剧。 谋生存 (现实主义)
问题4:人们在离乡之后可能会遇到哪些 情况呢?
菩萨蛮 韦庄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 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 乡,还乡须断肠。 【评析】这首词描写了江南水乡的美丽风光和当地女子 的美丽容貌。 赞美依恋江南为本词主旨。游子每每思乡, 而这两句却一反常情。何故?关键在“未老”两字。青 春年少游兴正浓,离开如此迷人之地,岂不是要愁肠寸 断?依恋江南胜过故乡之情,一语道尽。其潜台词是: 希望老年能回乡,但“中原沸乱”,实在是有家难归啊!
筛 选 信 息 并 概 括
亲族的逗弄中开始体会爱。
乡土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 都溶化为童年生活的血肉,不可分 割。 有一部悲欢离合的家史,在听 祖母讲故事的同时,就种在小小的 心坎里。 邻里乡亲,…,音容笑貌,…, 濡染着同一的风习,千丝万缕沾着 边。

语文必修ⅰ苏教版第三专题版块一《乡土情结》课件.

语文必修ⅰ苏教版第三专题版块一《乡土情结》课件.

1.作者为什么把乡思称为“情结”?结合第 二段内容,谈谈你的认识。 明确:之所以称为“情结”,是因为它像烙 印、像蚕茧、像文身一样不能化解与消退。 一个人的出身地不仅给他自然的生命,而且 给了他文化,他之所以成为这样的人,而不 是另一个人,故乡的文化起了决定性作用。
2.乡土给人们打下了哪些“童年的烙印”? 明确:“童年的烙印”在人们乡土情结的形成 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一环。所谓“童年的烙印” 就是童年时代留给人们的那些最深刻的记忆。 文中它包括父母亲戚的爱;家乡的山水草木; 悲欢离合的家史;邻里乡情四个方面。结尾的 两个比喻形象说明了“童年的烙印”与自己不 可分割的特点。
3.少年离家的两种情况 明确:第三段从少年离家写起,写了两种情况:不 少人富有浪漫气息,为追求理想开创事业;多数人 是沉重的现实主义格调,为维持最低的生活被打发 出家门。前一种人是主动出去闯世界;后一种人是 被动地被打发出门,是现实的。
的各种 可能的遭遇:有的一无所有而回乡,有的流连在外; 有的厌倦闯荡、锐气消尽,有的淡薄名利、渴慕归 隐;有的穷困潦倒,有的春风得意。
(2)“安置”重在“置”,使生活、工作、物 品等有适当的位置,或指人或物的处置各有 其所,又指安置亲属、行李、灾民等。“安 顿”重在“顿”,妥当安排使有着落。 (3)“实行”是指用行动来实现(纲领、政策、 计划等)。“施行”是指按照某种方式或办法 去做,或法令、法规等自公布之日起发生效 力。 【答案】 (1)缔造 创造 (2)A.安置 B.安顿 (3)A.实行 B.施行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搭讪 ______ (2)崎岖 ______ (3)田塍 ______ . .. . (4)悠邈 ______ (5)忐忑 不安______ (6)桑梓 ______ . .. . (7)发轫 ______ (8)三匝 ______ (9)侘傺 ______ . . .. (10) 魂牵梦萦 ______ (11) 褪 色 ______ (12) 蕞 尔 . . . ______

语文3.13乡土情结 课件(苏教版必修一)

语文3.13乡土情结 课件(苏教版必修一)

目标二 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2. 第五段好像和“乡土情结”关系不大,请你谈谈你 的看法。 【解读探究】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分析某一段落在文中存在的合理性,要从全文角度把 握,看这一段落与全文主旨的关系,有的关系是明显 的、直接的,有的关系是隐含的,间接的,需要我们 仔细分析,不能盲目判断。 答案:第五段写了战争、放逐等灾难引发的超越思乡 情结的爱国情怀。这一段表面上看写的不是乡土情结, 实质是建立在乡土情结上的,并且是对乡土情结的超 越,表现了作者对仁人志士高尚情怀的由衷赞颂。也 就是说作者把仅仅只是表现为对家的思念的乡土情结 逐渐升到爱国情怀的高度,是乡土情结新的时代内涵。
(2)巴山夜雨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3)春花秋月 语出自南唐· 李煜《虞美人》词:“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 多少。”指春天的花朵,秋天的月亮。泛指春秋美景。 (4)鱼游濠水 庄子在濠水桥上与著名的哲学家惠施一起散步。他们经过一 条小河,河上有一个小桥,叫石梁,水叫濠水。庄子看鱼在水里 游,他说,你看鱼在水里多么从容,真快活。惠施真的是一点情调 都没有,他说,你不是鱼,你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庄子说,你 不是我,你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是快乐的?惠施继续说,我不是 你,我当然不知道你知不知道鱼是快乐的,但是你不是鱼,你当 然不知道鱼是不是快乐的。庄子后来用一个非常巧妙的话来结束 这个辩论,他说,你说我“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的时候就已经 知道我知道鱼是快乐的了。
目标一 纳内容要点 1. 乡土给人们打下了哪些“童年的烙印”?请整合第二段内 容说明。 【解读探究】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文章 第2段主要写乡土给人们打下“童年的烙印”,总共9句话, 第1、2句话引出本段内容,第3~5句话写父母亲戚的爱, 第6、7句话写家乡的山水草木、悲欢离合的家史,第8句话 写邻里乡情,答案可概括为四个方面。 答案: 所谓“童年的烙印”就是童年时代留给人们的那些 最深刻的记忆:父母亲戚的爱;家乡的山水草木;悲欢离合 的家史;邻里乡情四个方面。

高一语文配套课件:专题三 第11课 乡土情节(苏教必修1)

高一语文配套课件:专题三  第11课  乡土情节(苏教必修1)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2.消失 消逝
①据相关国际环保组织公布,海南岛天然林10年 消失 了7.,占整个中部山区原有天然林总面积的近1/4。 填
②灾难造成的裂痕随着时间而 消逝 ,但那些曾经战 一
天斗地的悲情、那些携手共建的真情、那些“而今迈步 填
从头越”的豪情都将因为灾区的勃兴而历久弥新,永留
人们心底。
返回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9)安土重迁:在一个地方住惯了,不肯轻易迁移。 土,乡土。重,看得重,不轻率。
(10)休戚相关:喜忧、祸福相关联。形容关系非常 密切,彼此利害一致。休,欢乐。戚,忧愁。
返回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返回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二、写准字形
shā( 铩 )羽而归 1.shā( 刹 )车
3.ddìì((缔谛))造听 根深dì( 蒂 )固
5.jjiiāāoo((
娇 骄
)羞 )傲
jiǎo( 矫 )健
2.l杀iáloù((寥戮))落 miù( 谬 )误
4.贬dí(zhé嫡()谪系) 采zhāi( 摘 )
连chuzhòu(ì(啜缀))泣 6.duo拾( 掇 )
返回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返回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一、读准字音
(一)单音字
(1)搭讪.(shàn ) (3)灯灺.( xiè ) (5)濡.染( rú ) (7)发轫.( rèn ) (9)桑梓.( zǐ ) (11)铩.羽而归( shā ) (13)濠.水( háo )
(2)悠邈.( miǎo ) (4)田塍.( chénɡ ) (6)三匝.( zā ) (8)侘.傺.(chà chì ) (10)蕞.尔( zuì ) (12)翰苑.(yuàn ) (14)欷.歔.(xī xū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读·边学边思
2.什么是乡土情结?作者列举了哪几种情况? 答:
答案 乡土情结是一种深藏心底对故乡难以割舍的 思念之情。它具有魂牵梦萦、随时随地、永不褪色 的特点。在文中作者列举了以下几种情况:离得远 了久了,使人愁肠百结;好不容易能回家了,偏又 忐忑不安;他乡遇故知的亲切之感。
导读·边学边思
二、重点突破 3.开头引用王维的诗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答:
⑪濠水( háo ) . ⑭含辛茹苦( rú ) ⑮魂牵梦萦( yí ) . . nɡ ⑯铩羽而归( shā ) ⑰忐忑不安( tǎn ) . .
导记·晨读晨练
(2)多音字
低徊 huí . ①徊 徘徊huái . 方兴未艾 . ②艾 自怨自艾 .
ài yì
三、疑点探究 6.文中第5段写了战争引发的灾难和放逐引起的背井 离乡,从内容上看,本段并没有写游子对故乡的思 念,好像和“乡土情结”关系不大,似乎游离于本 文的主题之外。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 答:
答案 观点一:第 5 段写了战争引发的流离失所、 田园寥落、骨肉分离、道德崩坏和人性扭曲,还写 了放逐引起的有家难归,有国难奔。这是作者对战 争和放逐给人所带来的灾难的控诉,和“乡土情 结”没有关系。
导读·边学边思
二、初读印象 泛读课文,将课文划分为三个部分并且概括出各部 分大意。 答:
答案 第一部分(第 1 段):什么是乡土情结——“永 不褪色”。 第二部分(2~6 段): 按人的成长的时间顺序写乡土情 结的形成、发展、表现及升华。(第 2 段:乡土情结 由来——童年烙印。第 3 段:少小离家。第 4 段:离 家际遇。第 5 段:战争、放逐。第 6 段:海外游子, 心系桑梓——最重的一份乡土情:民族向心力)
导读·边学边思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历任《文汇报》副社长兼副 总编辑、上海电影艺术研究所所长、上海作家协会书 记处书记、国际笔会上海中心主席等。他始终关注现 实人生,以杂文针砭时弊,以散文体察世味,以剧作 缩写世态;他精心锤炼语言,以创作态度谨严见称。 著有散文集 《望春草》 、 《晦明》 、 《香雪海》 、 《长相思》 , 杂文集 《市楼独唱》 、 《柯灵杂文集》 剧本 , 《为了和平》 、 《不夜城》等 30 余种。
导读·边学边思
②第 6 段与本文的写作背景有关。在叙述了因各种原 因造成的离乡之后,重新回到对乡土情结的探讨上。 本段先交代安土重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但冷酷的现 实又迫使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或漂洋过海,谋生 异域;或在异域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然后赞颂了他 们不忘桑梓之情,与祖国休戚相关、风雨同舟的精神, 这就把“乡土情结”升华到“民族向心力的凝聚”的 高度,深化了乡土情结的内涵。其作用和好处是:具 体说明乡土情结不因时间的悠远(历史)和空间的阻隔 (地理)而褪色;照应了前文,也使本文的主题得以深 化。
答案 (1)主要有两种情况: ①不少人富有浪漫气息,
为追求理想、开创事业去闯世界;②多数人是沉重 的现实主义格调,为维持最低生活被打发出门。第 一种情况是主动出去闯世界;第二种情况是被打发 出门,是现实的、被动的。(2)他们离家的原因有两
导读·边学边思
种。一是灾难,尤其是战争,不仅造成成批的人流离 失所,而且造成了田园寥落,骨肉分离。对流离失所 的人而言,这是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二是放逐, 有家难归,有国难奔,比灾难、战争更使人难以忘怀, 因为这其中并不是被放逐人的错,而是社会的黑暗, 统治者的昏聩。
功败垂成 慎,否则很可能造成________的结局。
②北京队艰难地将比赛拖入了加时赛,但在加时赛中防 住了麦蒂,却没有防住青岛队的外线远投,________, 功亏一篑 最终还是输了。
导读·边学边思
一、常识常记 1.柯灵(1909-2000),中国现代作家、电影艺术家。原 名高季琳。 浙江绍兴人。 1926 年开始发表作品。 1931 年冬到上海参与左翼文艺活动。 此后除了 40 年代末 一度被迫避居香港外,一直在上海从事创作和编辑 工作,先后编过《大美晚报· 文化街》《文汇报· 、 世纪 风》《万象》《周报》等 10 多种报纸副刊和期刊。 、 、
【字正音准】 1.读准字音 (1)单音字 ①风尘碌碌( lù ) ②悠邈( miǎo ) . . ④谪居( zhé ) . ⑦桑梓( zǐ ) . ⑩发轫( rèn ) . ⑬灯灺( xiè ) . ⑤蕞尔( zuì) . ⑧搭讪( shàn ) . ③三匝( zā ) . ⑥欷歔( xū ) . ⑨田塍( chénɡ) . ⑫翰苑( yuàn) .
导读·边学边思
第三部分(第 7 段):归纳全文,点明主旨,升华主题。 一方面强调乡土之恋不会消失;另一方面,鼓励我们 在祖国强盛的时代应有大展宏图的志向,极富时代气 息——“永不消失”。(首尾呼应,得以强化)
导读·边学边思
写出疑惑 将你阅读时的疑惑以及准备与同学、老师讨论的 问题写出来,能作初步交流的可以与同学初步交流, 不能作初步交流的可以在课堂上交流。
释怀 例句:①电视屏幕上已出现很多让我们不能________
的古装美人,她们用自己独有的气质演绎出一段段撕 心裂肺的爱情故事。 ②随着观众审美的不断提高,对于春晚有越来越多的 要求和吐槽,倒是明星在春晚上的雷人造型不断被拿
忘怀 来说事,细数那些年不能________的雷人礼服,追溯
那些年的春晚情怀。
导读·边学边思
③第 7 段是对在科学进步、文化交融的新形势下的 “乡土情结”内涵的丰富。为家所累的、闭塞的乡土 情思已成为过去,鼓励我们在祖国强盛的时代应将报 国豪情与民族凝聚力融为一体。这是新形势下的乡土 情结,是每个人有关家园、祖国、民族的精神家园, 它不会因时代的发展和世界的多元化而消失。
导读·边学边思
答案 王维的诗借对故乡“寒梅”的思念, 表达了 一个久在异乡的人的浓郁的故乡之思。 由王维的诗 引出乡思的普遍性,“每个人的心里, 都有一方魂 牵梦萦的土地”, 并进而引出“乡土情结”; 同时 以诗入题,文笔生动自然,以诗涵盖主旨,提纲挈 领。
导读·边学边思
4.第3段中所描写的少年离别家乡的情况有哪几种? 他们离家的原因又是什么? 答:
导读·边学边思
2.每个人都有乡土情结。作为一位世纪文化老人,柯 灵早年辗转各地,饱受战争与灾难的离乱之苦,对 家园之思有特别的体会。香港在历尽 150 年的风风 雨雨之后,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举国为之欢乐, 全民因之激动。88 岁高龄的作家柯灵,在《香港文 学》创刊七周年之际,怀着真挚深厚的情感写下了 《乡土情结》这篇散文,表达对故土、对祖国的热 爱和赞美,歌颂了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感 人肺腑。
翘起 . ③翘 翘首 .
qiào qiáo
稍息 shào . ④稍 稍微 shāo .
导记·晨读晨练
2.辨形组词 飘飘渺 (1)漂 漂白 缥 缥缈 啜 啜泣 (3)辍 辍学 缀 点缀 孺孺子 (2)儒 儒生 濡 濡染 绮绮丽 (4)犄 犄角 掎 掎角之势
导记·晨读晨练
【涵咏词义】 1.词义理解 (1)侘傺: 失意的样子。 (2)田塍: 田埂。 (3)蕞尔: 形容小(多指地区)。 (4)发轫: 拿掉支住车轮的木头,使车前进,比喻新事
业开始。 (5)功败垂成: 快要成功的时候遭到失败(含惋惜意)。
导记·晨读晨练
(6)开宗明义: 说话、写文章一开始就揭示主题,点明
导记·晨读晨练
(2)功败垂成· 功亏一篑 辨析:“功败垂成”指快要成功的时候遭到失败,含惋 惜意。“功亏一篑”比喻一件大事只差最后一点人力物 力而不能成功,含惋惜意。功,事业。亏,差。篑, 筐。如“新的教学方法的试验,现已接近完成,万不可 停顿下来,否则将功亏一篑”。 例句:①我们做任何工作,愈接近完成就愈要谦虚谨
导读·边学边思
一、整体把握 1.散文中的“线索”是把相关情节或事件联结成一个整 体的东西,它可以是一种物、一种景、一种感情,乃 至时间、地点等,那么《乡土情结》的线索是什么? 答:
答案 本文的线索是“故园之思”这种感情(或答“乡 土情结”)。文章由“离家”到“归家”,由“小家” 到“大家”,都是围绕“故园之思”(或“乡土情结”) 的形成、发展、表现和升华来展开的。
导记·晨读晨练
月是故乡明 “月是故乡明”, 相信每一个人都有这样一份深 深的、浓浓的、扯不断的情感牵系。萧乾的好友远居 美国,几十年了,却不喜欢美式的生活,仍将院子装 点得如在故土,更像孩子一样渴望要一颗家乡的枣 核。作客异国,许许多多的美好,并非我们看不到, 并非我们不愿赞美, 只因它激荡不起心中最深处的涟 漪。 正如那异国的月亮, 怎么看都觉得生分而不遂人 意, 更不能见出李白杜甫的诗情画意来。 而“月是故

导记·晨读晨练
3.一个人为自己的一生定音定调定向定位,要经过千 磨百折的摸索,前途充满未知数,但童年的烙印, 却像春蚕作茧,紧紧地包着自己,又像文身的花纹, 一辈子附在身上。 4.人一离开乡土,就成了失根的兰花,逐浪的浮萍, 飞舞的秋蓬,因风四散的蒲公英,但乡土的梦,却 永远追随着他们。 5.鸟恋旧林,鱼思故渊,胡马依北风,狐死必首丘, 树高千丈,落叶归根。
意旨。
(7)方兴未艾: 事物正在发展,一时不会终止。 (8)铩羽而归: 指失败或不得意,灰溜溜地回来。 (9)耳濡目染: 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
觉地受到影响。
(10)安土重迁:在一个地方住惯了,不肯轻易迁移。
导记·晨读晨练
2.近义词辨析 (1)忘怀· 释怀 辨析:“忘怀”指忘记,“释怀”指人内心某种情绪 或感情的消解。
文本 13
【学习重点】
乡土情结
——魂牵梦萦的那片乡土
1.记:积累本文关于思乡的古诗文。 2.读:通过诵读品味、探究的方式领会作者赋予乡土 情结的时代内涵。 3.练:理解关键语句,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 4.写:借鉴本文旁征博引的写作方法练习写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