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热像检测技术综述

合集下载

医用红外热成像系统技术应用

医用红外热成像系统技术应用

医用红外热成像系统前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健康意识的不断加强, 人们对于体检的早期、快速、准确、方便、无创有了更高的要求。

开创绿色健康检查评估也是各个医疗机构及体检中心的一个新兴项目, 并且有了快速的发展和进步。

中国健康体检产业无疑是当前的朝阳产业, 得到了国家卫生部及中华医学会等有关部门和领导的大力支持和肯定。

医用红外热成像技术无疑是医疗影像领域的一支奇葩。

由于它是被动接收检查者自身的热量, 因为没有辐射, 又被行业中称为“绿色检查”。

如今, 数字式医用红外热像仪已与B超、MRI、CT、X线等组成了现代医学影像体系。

目前, 医用红外热成像技术主要用于医疗机构和体检中心的健康普查、疾病的初筛、肿瘤的早期预警、心脑血管疾病、疼痛、神经疾病、中医“治未病”等方面。

做到了疾病的早期发现和疗效评估作用, 为现代医学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医用红外热像仪技术一、医用红外热像仪发展综述红外热像技术被应用到医学领域已有40多年历史, 自从1956年英国医生Lawson 用红外热像技术诊断乳腺癌以来, 医用红外热像技术逐步受到人们的关注。

中华医学会成立了中华医学会红外热像分会, 并将红外热成像技术列入医科大学课程2011年红外热成像被中华医学会疼痛分会列入二级以上挂牌医院五项基本设备之一, 同年被国家卫生部中医药管理局列入二级及三级中医院设备配置标准案中的医院共有诊断设备之一。

2012年中国中医药管理局将红外热成像正式列入中医医院诊疗配置表中, 成为中医医院必备的仪器。

二、红外热像诊断技术的基本原理任何温度大于绝对零度(-273. 1 5℃)的物体都要向外辐射能量, 而人体所辐射电磁波的波长主要是在远红外区域, 其波长范围为4~14µm, 峰值为9. 34µm, 故利用波长为8~14µm的红外探测器可以方便地检测到人体辐射的红外线。

通过接收人体辐射的红外线, 利用影像光学和计算机技术, 将人体表面的不同温度分布以黑白或伪彩色图像显示并记录下来。

红外 发展综述

红外 发展综述

红外发展综述红外技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技术,它可以在很多领域中得到应用。

红外技术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期,当时科学家们发现了红外辐射现象。

在20世纪初期,人们开始研究红外技术的应用,例如在军事、医疗、工业等领域中。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红外技术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

在军事领域中,红外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夜视仪、导弹制导系统、无人机等设备中。

这些设备可以在夜间或低能见度环境下进行作战,提高了作战效率和安全性。

在医疗领域中,红外技术被应用于体温测量、热成像等方面。

在工业领域中,红外技术被应用于红外热成像、红外测温等方面,可以帮助工程师们更好地了解设备的运行情况,提高设备的效率和安全性。

随着红外技术的发展,红外传感器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红外传感器可以检测物体的温度、湿度、气体浓度等信息,可以应用于环境监测、安防监控、智能家居等领域。

例如,在环境监测方面,红外传感器可以检测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环境污染情况;在安防监控方面,红外传感器可以检测人体的热量,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周围环境的情况。

除了传感器,红外激光器也是红外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红外激光器可以应用于激光雷达、激光通信等领域。

例如,在激光雷达方面,红外激光器可以用于测量距离、速度等信息,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周围环境的情况;在激光通信方面,红外激光器可以用于高速数据传输,提高通信效率和安全性。

总的来说,红外技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技术,它可以在很多领域中得到应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红外技术的应用也会越来越广泛。

未来,红外技术将会在智能制造、智能交通、智能医疗等领域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和安全。

新兴的无损检测技术_红外热波成像检测

新兴的无损检测技术_红外热波成像检测

综 述无损检测2006年第28卷第8期新兴的无损检测技术)))红外热波成像检测鲍 凯,王俊涛,吴东流(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北京 100028)摘 要:针对红外热波成像检测技术,重点介绍了其理论基础、检测原理、红外探测器、各种不同的主流检测方法及其检测机理和优缺点。

综述了国内外红外热波成像检测进展及所取得的最新应用成果,最后给出其技术特点,指出了该技术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关键词:热波;红外成像;缺陷;探测器 中图分类号:T G 115.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656(2006)08-0393-05New Nondestructive Testing Technology:Infrared Thermography TestingBAO Kai,WANG Jun -tao,WU Dong -liu(China A ero -Po ly technolog y Establishment,Beijing 100028,China)Abstract:For the infr ared thermo gr aphy t esting ,the theo ry ,principle,inf rared detecto r,v ario us testing met ho ds and mechanism based o n it,and advantag es and disadv antag es o f it are presented.T he development situat ion and the r ecent successful applicatio n at home and abr oad ar e summarized.T he char acter istics of the technolog y,t he ex isted pr oblems and the dev elopment trend o f the t echnolog y are indicated in t he end.Keywords:T hermal w ave;Inf rared thermog r aphy;Defects;Detector红外无损检测主要是根据被探测物体的温度场来确定缺陷的存在和形状,因此,其在数学上是求解与导热问题有关的微分方程的几何反问题,即根据红外信号重建缺陷信息。

红外成像导引头目标检测识别共性技术综述

红外成像导引头目标检测识别共性技术综述

S u r v e y o f Ta r g e t De t e c t i o n a n d Re c o g n i t i o n Co mm o n
Te c h ni q u e s o f I ma g i ng I n f r a r e d S e e k e r
L I We i — z h o n g ,LI U Mi n g — n a ,YAO Qi n
( 1 .Th e CP LA Na v a l Mi l i t a r y Re p r e s e n t a t i v e Of f i c e o f Ae r o s p a c e S y s t e ms i n S h a n g h a i ,S h a n g h a i 2 0 1 1 0 9,Ch i n a ; 2 .S h a n g h a i I n s t i t u t e o f S p a c e f l i g h t C o n t r o l Te c h n o l o g y,S h a n g h a i 2 0 1 1 0 9 ,Ch i n a )
第 3 2卷 2 0 1 5 年第 1 期
李伟忠 , 等: 红 外 成 像 导 引 头 目标 检 测 识 别 共 性 技 术 综 述
复杂 背景 条件 下 提高 检测 算法 的性 能及 算 法 的实时
态学 To p — Ha t 算 子进 行 检 测 。以往 To p - Ha t 算 子
性 和 有效 性 , 研究 运 算 量 小 、 性 能高 、 利 于 硬件 实 时 实现 的检测算 法 。
李伟 忠 , 刘明娜 , 姚 勤
( 1 . 中 国人 民解 放 军 海 军 驻 上 海 地 区航 天 系统 军 事代 表 室 , 上海 2 0 1 1 0 9 ;

变压器红外热像

变压器红外热像

变压器红外热像是一种利用红外热像技术来检测变压器运行状
态的方法。

红外热像技术是一种光电探测设备,可将被测目标表面的热信息瞬间可视化,快速定位故障。

在专业的分析软件帮助下,可进行分析,完成建筑节能、安全检测和电气预防性维护工作。

变压器红外热像仪可以很容易地探测到回路过载或三相负载的
不平衡,为客户的所有电气设备、配电系统,包括高压接触器、熔断器盘、主电源断路器盘、接触器、以及所有的配电线、电动机、变压器等等,进行红外测温技术检查,以保证客户的所有运行的电气设备不存在潜伏性的热隐患,有效防止火灾事故发生。

这些隐患可能造成的潜在影响是产生电弧、短路、烧毁、起火。

变压器红外热像可以发现的隐患有接头松动,套管过热,接触不良(抽头变换器),过载,三相负载不平衡,冷却管堵塞不畅。

其影响为产生电弧、短路、烧毁、起火。

还可能引起驱动目标的损坏。

红外热成像无损检测技术现状及发展

红外热成像无损检测技术现状及发展
关键 词 :红 外 热 成 像 ;无 损 检 测 ;热 激 励
InfraredIts Developm ent
Chen Dapeng , M aO Hongxia , Xiao Zhihe (1. Key Lab.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n Optical Radiation,Beijing 100854.China:
Keywords:infrared thermography;non— destructive testing;thermal stim ulation
O 引 言
无 损 检 测 (nondestructive testing,NDT),是 指 在 不 会 对 材料 或 元 件 的 有 效 性 或 可 靠 性 造 成 损 害 的前 提 下 ,对 其 内部 的 异 性 结 构 (缺 陷 或 损 伤 ) 进 行 探 测 、定 位 、识 别 及 测 量 的一 种 实 用 性 技 术 口]。 目前 常 规 的 无 损 检 测 技 术 有 ,超 声 、 X 射 线 、 涡 流 、磁 粉 、渗 透 等 ,各 种 方 法 都 有 其 优 势 ,也 有 其 局 限性 和 不 足 。随 着 航 空 航 天 等 高 精 尖 产 业 对 无 损 检 测 的需 求 ,各 种 新 的检 测 方 法 不 断 涌 现 。
随着 红外 技术 的 发 展 ,近 年 来 出 现 了 一 种 新 的 无 损 检 测 技 术 一红 外 热成 像 无 损 检 测 技 术 (又 称 红 外 热 波 无 损 检 测 技 术 )。 它 是 一 门 跨 学 科 的 技 术 , 它 的 研 究 和 应 用 ,对 提 高 航 空 航 天 器 ,多 种 军 、 民用 工 业 设 备 的安 全 可 靠 性 具 有 重 要 意 义 。美 国 多 家 大公 司及 政府 机 构 已 经 在 广 泛 应 用 和 推 广 该 技 术 _2。”]。

红外热成像检测原理解析

红外热成像检测原理解析

红外热成像检测原理解析红外热成像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的测温方法,通过探测物体所辐射的红外辐射能量,将其转换成可视化的图像以进行温度分布的观察和分析。

这项技术在医疗、建筑、电力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深入探讨红外热成像检测的原理、应用以及其中的一些关键技术。

一、红外热成像检测原理1. 热辐射和黑体辐射定律红外热成像检测利用物体所发出的红外辐射能量,这种辐射能量与物体的温度呈正比。

热辐射定律和黑体辐射定律是红外热成像检测中的重要理论基础。

热辐射定律指出,物体的辐射功率与物体的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

即,辐射功率P与温度T之间满足以下关系:P = εσT^4其中,ε为物体的辐射率,σ为斯特藩—玻尔兹曼常数。

黑体辐射定律则描述了黑体辐射的能谱分布,黑体是一个理想化的物体,它能够完全吸收入射到它表面的所有辐射。

根据普朗克的量子理论,黑体辐射的能量密度与波长和温度呈关系。

黑体辐射的能谱分布由普朗克辐射定律给出:B(λ,T) = (2hc²/λ^5) * 1/(e^(hc/λkT)-1)其中,B(λ,T)表示波长为λ时温度为T的黑体辐射的辐射能谱强度,h 为普朗克常数,c为光速,k为玻尔兹曼常数。

2. 红外热像仪和传感器红外热像仪是红外热成像检测的核心设备,它能够将物体所发出的红外辐射转化为可见的热像图。

红外热像仪的核心是红外探测器,主要有两种类型:热电偶和半导体。

热电偶探测器是基于热电效应的原理工作的。

当红外辐射照射到热电偶上时,热电偶上的两个不同金属导线产生温差,从而产生微弱的电压信号。

这个信号经过放大和处理后,就能够得到温度信息。

半导体探测器是基于半导体材料对红外辐射的吸收和释放的原理工作的。

当红外辐射照射到半导体材料上时,半导体中的电子被激发产生电信号,根据不同能级之间的跃迁可以得到红外辐射的信息。

3. 红外图像处理和显示红外热成像检测得到的热像图需要进行处理和显示,以便人眼观察和分析。

常见的红外图像处理方法包括图像增强、噪声滤除、温度计算和对象识别等。

1_中瑞华夏医用红外热成像综述

1_中瑞华夏医用红外热成像综述

3、临床应用
红外热像解析关注的要点
内环境-前列腺或卵巢征(腹部正位) l )前列腺征:下腹部倒八字,反应区横向热象走行,前列腺本身病变。 2 )卵巢征:腹股沟中段直角走行,卵巢反应区圆形密实热象;卵巢本
身病变反应。
3、临床应用
红外热像解析关注的要点
内环境- 胰腺征(胸部正位) 1)左季肋区出现直角样突起或小尾巴样走行,出现个数越多,胰腺病
2、认识热图
其他热源
1、受外界因素干扰如机械压迫、挤压或摩擦形
成的临时热源多表浅、易变化、可自行消失
2、由于使用外敷或内服药引起的人体热源变化 符合相应药物的药理特点
3、毛发下热源是一种特殊的热源,腋下、阴草 区及胸或背部可见,应结合实际,尽量排除 其影响
4、表面积存热见于体表皮肤凹陷处,如脐窝、 锁骨窝、腋窝、腹股沟、女性双乳下等,是 另一类特殊热源
活动,吸收营养,排除废物。生命体在发生生化反应的同时,释放或 吸收热能。
热和机体细胞组织新陈代谢有着直接的联系。一般来说,机体细 胞新陈代谢越快,释放的热能就越多,反之,机体细胞新陈代谢越慢, 释放的热能就越少,还有一些细胞处于老化或凋亡状态,他们不仅不 释放热能,还要吸收热能。
机体新陈代谢是释放和吸收热量的能量交换过程。 机体细胞组织热总是由热量多的地方传向热量少的地方,形成一 个相对的动态平衡过程。
内环境 -垂体征(头部后位) 1)部位:两耳尖连线中点上下1cm ,左右l.5cm 范围。 2)形态:孤立密实,有横向走行,头部后位中央有粗大竖直热象走行。 3)其他说明:当枕骨区热象不明确时,可以利用胸腺热象进行验证,若胸腺热象阳
性.则垂体征为阳性(+ ) ,否则为可疑阳性(士)或阴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业一红外热像检测技术综述院(系)名称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科目现代无损检测技术学生姓名X X学号XXXXXXXX2016 年1X 月1X 日红外热像检测技术综述 XXXX XXXX目录1 红外热像检测技术的原理介绍 (1)2 红外热像检测技术的应用 (2)2.1材料的内部制造缺陷的红外热像检测 (2)2.3结构内部损伤及材料强度的检测 (3)2.4在建筑节能检测中的应用 (3)2.5建筑外外墙面饰面层粘贴质的检测 (4)2.6在建筑物渗漏检测中的应用[13] (4)3 红外热像检测技术国内外发展现状 (5)3.1红外热像检测技术国外发展现状 (5)3.2红外热像检测技术国内发展现状 (7)4 参考文献 (10)I1 红外热像检测技术的原理介绍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采用主动式控制加热激发被检物内部缺陷,通过快速热图像采集和基于热波理论图像处理技术实现缺陷检测。

它通过光学机械扫描系统,将物体发出的红外线辐射汇聚在红外探测器上,形成红外热图像,由此来分辨被测物体的表面温度。

该技术具有检测速度快、非接触、范围广、精度高、易于实现自动化和实时观测等诸多优点,适合于裂缝、分层、积水、冲击损伤等问题的诊断。

红外线和可见光及无线电波一样是一种电磁波,红外线的波长比可见光长,比无线波短,为0.78~1000m μ,可分为近红外、中红外和远红外。

任何物体只要不是绝对零度,都会因为分子的东{转和振动而发出“辐射能量”,红外辐射是其中一种。

如果把物体看成是黑体,吸收所有的人射能量,则根据斯蒂芬—玻尔兹曼定律,在全波长范围内积分可得到黑体的总辐射度为:()40,M M T d T λλσ∞==⎰ (1.1) 式中:()()152121,exp 1c M T c W m m T λλμλ---⎧⎫⎡⎤⎛⎫=-⋅⋅⎨⎬ ⎪⎢⎥⎝⎭⎣⎦⎩⎭ 为黑体的光谱辐射度;1c ,2c 为辐射常数,8241 3.741810c W m m μ-=⨯⋅⋅,42=1.438810c m K μ⨯⋅,σ为斯蒂芬—玻尔兹曼常数,8245.6710W m K σ---=⨯⋅⋅,实际的大部分人工或天然材料都是灰体而不是黑体材料,与黑体不同,灰体材料的发射率1ε≠,灰体表面能反射一部分入射的长波()>3m λμ辐射,因此灰体表面的辐射由自身发射的和环境反射的两部分组成,用红外探测器可直接测量灰体发射和反射的总和ap M ,但无法确定各自的份额。

通常假设物体表面为黑体,将ap M 称为表观辐射度,为便于理解,一般将其转换为人们较熟悉的温度单位,称为表观温度ap T ,即:()()()()04,,ap t l ap ap M M T M T d T λελλρλλλσ=+=⎰ (1.2)上述的表观温度ap T ,即为红外探测器测量所得温度。

在无损检测中测量距离一般较近,可以忽瞬大气的影响,故被测物体的表面发射率。

的取值是否准确是影响测量精度的关键因素。

2 红外热像检测技术的应用红外成像技术的最初应用是在军事领域,但目前该技术已广泛地应用于电力设备检测、石化管道泄漏的检查、冶炼温度和炉衬损伤检测、航空胶结材料质量的检测、山体滑坡的监测预报,医疗诊断等领域,下面分别从材料内部缺陷检测、材料热物性参数的识别、结构内部损伤检测、建筑节能杉:测、房屋质量检测等几方面介绍红外热像技术在无损检测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情况。

2.1材料的内部制造缺陷的红外热像检测材料内部缺陷的检测是无损检测中的重要内容,目前有东南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清华大学等单位的研究人员分别对玻璃钢内部脱粘、复合材料内部分层缺陷、炭纤维混凝土基体界面层缺陷等多种材料内部缺陷进行了红外检测试验研究[1-4]。

这些试验研究了缺陷的大小、深度、厚度与红外热图像特征之间的关系,并得出了一些关于缺陷深度和大小计算的方法。

对缺陷深度的测量,文献仁[2]提出了根据缺陷表面温差到达峰值时间与缺陷深度之间的关系计算缺陷深度的一维传热模型,文献[3]提出在热脉冲作用下通过人工神经网络计算缺陷深度的方法[3]。

对混凝土内部缺陷深度和大小的检测,同济大学的研究人员从实际与模拟相结合的角度佳发,采取红外热图像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手段,采用LM 神经网络算法,实现对混凝土板内部缺陷的三维重构,即称红外CT 模拟。

这种方法不仅可以获得构件表面每一点的缺陷深度与厚度,并且用于任意形状的缺陷[5]。

在材料缺陷检测中,为了区分由表面混乱和内部缺陷引起的表面温度异常,美国的劳伦斯立夫莫尔实验室(Lawrence Livermore national lab)开发了双频红外热像检测系统,将3~5m μ波长热像匡和8~12m μ波长热像图进行对比处理,去除由于表面混乱引起的温度异常,从而得出真实的缺陷位置形状、大小和深度等参数。

目前在材料内部缺陷的检测研究中,计算模型多为一维传热模型,与实际试件的二维或三准传热出人较大,定量研究成果还比较少,进行试验的材料多属匀质材料,试件的缺陷深度都较浅。

要把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工程中,建立实用的计算模型,加强定量化研究是今后研究工作的重点。

2.2材料热物性参数的检测与其它的测温技术相比,红外摄像仪能迅速、准确地测量大面积的温度值,且测温范围宽,因此,当需要准确测量较大范围的温度边界条件时,红外摄像仪具有其它测温仪器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哈尔滨工业大学的研究人员针对焊接温度场中材料的传热系数随温度升高而变化的情况进行了研究,证明了焊接过程热传导系数反演算法的可行性,结合红外热像法与热电偶测量了LY2铝合金固定TIG点焊过程的焊接温度场,通过计算分别获得了加热和冷却过程的热传导系数随温度变化的曲线[6]。

热传导反问题的研究,具有广泛的工程应用前景,近年来在热物性参数的识别、边界形状的识别、边界条件的识别、热源的识别等多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多研究成果。

在进行传热反问题研究时,采用红外热像技术测量研究对象的温度[7]。

可以方便快捷地解决温度边界的测量问题,该方法在热传导反问题的研究中己被广泛采用。

2.3结构内部损伤及材料强度的检测目前利用红外热像技术进行的结构损伤研究有混凝土内部损伤检测、混凝土火灾损伤研究、焊缝疲劳裂纹检测、碳纤维增强混凝土内部裂纹检测等。

由于损伤部位的导热系数的变化,导致红外热图像中损伤位置温度异常。

与常规的探伤方法如X射线、超声波等相比,红外热像技术具有不需要物理接触或祸合剂,操作简单方便,无放射性危害等优点。

2.4在建筑节能检测中的应用在建筑物节能检测方面,瑞典早在1966年就开始采用红外热像技术检测建筑物节能保温。

生能,美国、德国等许多国家的研究人员也都进行过这方面的研究工作[8]。

在我国随着对建筑节能要求的提高,建筑物的节能检测势在必行。

目前我国对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检测多采用建筑热工法现场测量,红外热像技术只作为辅助手段,通过检测围护结构的传热缺陷综合评价建筑物的保温性能[9]。

北京科技大学的研究人员以对流传热法为基础,对一焦化加热炉进行红外热像监测,并通过自己编制的软件计算出该焦化加热炉的散热损失[10]。

该方法对进行建筑物隔热保温性能的评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目前我国红外热像技术在节能检测领域的研究尚属于起步阶段,还没有确定的指标对建筑物的红外热像图进行节能定量评价。

由于建筑物立面形式和饰面材料的多样性,编制专用的图像分析与处理软件和建立墙体内外饰面材料的发射率基础数据库成为该项研究中一个重要环节。

2.5建筑外外墙面饰面层粘贴质的检测当建筑物的饰面层与墙体的粘贴有剥离、空鼓时,因空气的导热系数较低,经墙体传递的热量会在缺陷处堆积,使得缺陷的温度与正常部位的温度不一致,通过红外热像图可得知缺陷的位置与大小。

同济大学与上海房地产科学研究院对建筑外墙面饰面砖损伤红外热像检测进行了系统的试验[l1]。

试验结果表明,利用红外热像技术进行外墙面砖损伤检测,得出的空鼓面积率与现场锤击法检测结果一致[12]。

2.6在建筑物渗漏检测中的应用[13]建筑物的渗漏有由供水管道引起的渗漏和屋顶或外墙开裂引起的雨水渗漏等。

由于渗漏部位的含水率和正常部位不一样,造成在进行热传导的过程中二者温度有差异,因而可以用红外热像仪拍摄湿度异常部位墙面的红外热图像,与现场直接观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可以找出渗漏源的位置。

3 红外热像检测技术国内外发展现状3.1红外热像检测技术国外发展现状在1960年,美国为了解决固体火箭发动机界面的脱粘,而进行了红外检测技术研究。

1965年,将红外检测技术利用在北极星A5固体火箭发动机上。

随后美国将红外检测技术应用到航天飞机零部件、多层结构、金属疲劳裂纹、蜂窝结构等的检测。

六十年代末期,苏联对于非金属材料、金属与非金属材料的多层胶接件、蜂窝结构、钎焊及焊接质量的检测进行了研究,利用红外检测技术检测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各国在提高红外无损检测精度方面进行了不懈努力。

红外无损检测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

根据加载方式不同可分为:1)脉冲热成像红外技术(PT)脉冲热成像法是研究最早的检测方法,这种检测方法是研究最多的,相对于其他的红外检测方法是最成熟,也是使用最广泛的。

它的原理是采用短时的高能量脉冲注入被检测物体,随后观察物体表面的温度变化。

2002年,意人利N.Ludwig对脉冲热成像检测进行了分析研究,针对热传导模型做了三维热扩散的分析[14]2004年,加拿大学者P.V.Xavie针对探测深度受一次低能量脉冲限制的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利用两次热脉冲红外检测理论,通过实验对比,证实了两次脉冲可以提高低热导率材料探测深度[15]2005年,法国J.C.Krapez对复合材料进行红外检测,研究了低能量对红外热像图的影响,并研究了光源频率对红外热像图及热图的信噪比的影响[16] 2006年,法国Loth Toubal利用红外检测技术对复合材料的疲劳进行了检测。

通过试验的方式研究复合材料内部缺陷的生长过程与温度关系[17]。

2009年,加拿大的M.Genest,M.Martinez等采用红外热像检测法对含有脱粘缺陷的复合材料进行检测。

采用相减法对实验所得到的图像序列进行处理,提高了检测图像的质量[18]。

2010-2012年,Grzegorz Ptaszek等对热障涂层进行了脉冲红外热像无损检测数值仿真分析[19]。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A. Manohar F. Lanza di Scalea [20]。

针对脉冲红外热波无损检测法更准确的确定缺陷深度作了深入研究,为了充分考虑缺陷周围的热扰动,采用二维热传导模型进行了缺陷的定量化研究。

美国Bath大学[21]D.P.Almond and S.GPickering针对低碳钢的脉冲热像法进行了理论与仿真研究,得出缺陷对比度不仅与缺陷长宽比有关,还受热流强度和缺陷深度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