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航计算机网络实验实验三rip协议分析共47页文档
北航网络实验2011——文档

S2 转发的数据帧中:VLAN id=
MAC:(
,
)
IP:(
,
)
STEP 11
S1 收到数据帧,提交到网络层,更
新其 ARP 表;
S1 对包含 ICMP Echo Request 报文
的数据帧的 VLAN 标签进行替换,由
VLAN id= 变为 VLAN id= 。封装
的数据帧中:VLAN id=
报文的数据帧,发送包含 ICMP Echo
Reply 报文的数据帧:VLAN id=
MAC:(
,
)
IP:(
,
)
STEP 14
S2 收到数据帧,根据其接收端口,
添 加 VLAN
的标签;根据目的
MAC,查找 MAC 地址表;将数据帧由
端口转发给 S1。
S2 转发的数据帧中:VLAN id=
MAC:(
,
)
IP:(
,
)
6
实验报告
图 15 图 16
STEP 15
S1 收到 S2 转发的数据帧,交付网
络层,根据目的 IP 地址,查路由表,将
报文路由到 int vlan2,准备通过数据链
路层交付给 PCC;
查找 PCC 的 MAC 地址,替换 VLAN
标签,封装并发送数据帧;VLAN id=
MAC:(
PCC 发 送 的 包 含 ICMP Echo
Request 报文的数据帧中:VLAN id=
图5
MAC:(
,
)
IP:(
,
)
STEP 6
S2 收到数据帧,根据其接收端口,
添加 VLAN2 标签;根据目的 MAC,
rip实验报告

rip实验报告实验报告:RIP协议的应用与分析摘要:本实验旨在探究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协议的应用与分析。
RIP 是一种基于距离向量的路由协议,常用于小型网络中。
本文将从RIP协议的基本原理、应用场景、优缺点以及未来发展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讨论。
一、RIP协议的基本原理RIP是一种距离向量路由协议,它通过交换路由信息,计算出最佳路径并更新路由表。
RIP协议使用跳数(hop count)作为度量标准,即将到达目的地的跳数作为路径的衡量标准。
RIP协议通过周期性地广播路由信息,实现网络中各个路由器之间的通信和路由表的更新。
二、RIP协议的应用场景1. 小型网络:RIP协议适用于小型网络,特别是那些拓扑结构简单、路由器数量较少的网络。
在这种场景下,RIP协议的优点是配置简单、实现成本低,并且能够快速适应网络拓扑的变化。
2. 低成本要求:RIP协议不需要高端的硬件设备和大量的带宽,因此适用于对成本有较低要求的网络环境。
它可以在有限的资源下提供基本的路由功能,满足一般的通信需求。
3. 学术研究:RIP协议作为一种经典的路由协议,被广泛应用于学术研究中。
研究人员可以通过对RIP协议进行改进和优化,探索更高效的路由算法和协议设计。
三、RIP协议的优缺点1. 优点:(1)简单易用:RIP协议的配置和管理相对简单,适合初学者使用。
(2)适应性强:RIP协议能够快速适应网络拓扑的变化,当网络中某个路由器失效时,能够迅速更新路由表。
2. 缺点:(1)慢速收敛:由于RIP协议是周期性广播路由信息,其收敛速度相对较慢。
在大型网络中,可能会导致路由表更新不及时,影响网络的稳定性。
(2)不适用于复杂网络:RIP协议的距离度量标准只考虑了跳数,没有考虑其他因素如带宽、延迟等。
因此,在复杂网络环境中,RIP协议的性能可能不如其他高级路由协议。
四、RIP协议的未来发展尽管RIP协议存在一些局限性,但它作为一种经典的路由协议仍然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实验三 动态路由协议RIP

实验三动态路由协议RIP1、实验目的:1、掌握RIPv1的配置方法2、掌握在特定网络和接口上启用RIP的方法3、掌握display和debugging命令测试RIP的方法4、掌握测试RIP路由网络连通性的方法5、掌握RIPv2的配置方法2、实验环境配置网卡的计算机。
华为ensp模拟软件。
交换机与路由器。
3、实验内容设计包含三台路由器小型网络,并规划五个网络,在网络中配置RIP路由协议来实现路由信息的相互传输。
首先在网络中配置RIP1,掌握路由协议的配置,利用debugging命令测试RIP协议,分析路由信息的发布过程。
其次利用RIP2优化网络。
4、实验步骤1、实验网络拓扑2、配置R1,R2,R3的端口地址。
例:R1的配置[Huawei]sys[Huawei]sysname R1[R1][R1]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 0/0/0[R1-GigabitEthernet0/0/0]ip address 10.0.12.1 24[R1-GigabitEthernet0/0/0]quit[R1]int LoopBack 0[R1-LoopBack0]ip add[R1-LoopBack0]ip address 10.0.1.1 243、测试R1与R2间的连通性。
[R1]ping 10.0.12.2同理,测试R2和R3的连通性。
[R2]ping 10.0.23.3问题:测试R1和R3的连通性,结果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4、配置RIPv1协议在R1上启动RIP协议,并将10.0.0.0网段发布到RIP协议中。
[R1]rip 1[R1-rip-1]network 10.0.0.0在R2上启动RIP协议,并将10.0.0.0网段发布到RIP协议中。
[R2]rip 1[R2-rip-1]network 10.0.0.0在R3上启动RIP协议,并将10.0.0.0网段发布到RIP协议中。
实验3北航研究生计算机网络实验

实验三网络层实验2. 分析2.6.1步骤6中截获的报文,统计“Protocol”字段填空:有2个ARP报文,有8个ICMP 报文。
在所有报文中,ARP报文中ARP协议树的“Opcode”字段有两个取值1,2,两个取值分别表达什么信息?答:1表示request,即请求报文,2表示reply,即回复报文。
3.根据2.6.1步骤6分析ARP报文结构:选中第一条ARP请求报文和第一条ARP应答报文,将答:少了ARP报文。
主机的ARP Cache存放最近的IP地址与MAC地址的对应关系,一但收到ARP应答,主机将获得的IP地址和MAC地址的对应关系存到ARP Cache中,当发送报文时,首先去ARP Cache中查找相应的项,如果找到相应的项则将报文直接发送。
(2)按照图-4重新进行组网,并确保连线正确。
修改计算机的IP地址,并将PC A的默认网关修改为192.168.1.10,PC B的默认网关修改为192.168.2.10。
考虑如果不设置默认网关会有什么后果?答:如果不设置默认网关则无法访问不同网段的主机。
5.根据2.6.2步骤12分析ARP报文结构:选中第一条ARP请求报文和第一条ARP应答报文,将ARP请求报文和ARP应答报文中的字段信息与上表进行对比。
与ARP协议在相同网段内解析的过程相比较,有何异同点?答:请求报文中,相同网段网络层中的Target IP address为PCB的IP192.168.1.21,而不同网段网络层中的Target IP address为PCA的默认网关的IP 192.168.1.10;应答报文中,相同网段链路层的Source和网络层的Sender MAC address都是PCB的MAC地址00:0c:29:99:cb:04,而不同网段链路层的Source和网络层的Sender MAC address都是PCA默认网关S1 e0/1的MAC地址3c:e5:a6:45:6b:bc,相同网段网络层的Sender IP address为PCB的IP192.168.1.21,而不同网段网络层的Sender IP address为PCA的默认网关的IP 192.168.1.10。
计算机网络实验 课程实验报告 RIP协议原理及配置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实验报告实验名称 RIP协议原理及配置通信工程学院班Array姓名学号同作者实验日期 2020 年 4 月 5 日一、实验目的1.1掌握动态路由协议的作用及分类1.2掌握距离矢量路由协议的简单工作原理1.3掌握RIP协议的基本特征1.4熟悉RIP的基本工作过程二、实验所用仪器(或实验环境)实验所使用软件为 Cisco Packet Tracer。
三、实验基本原理及步骤(或方案设计及理论计算)3.1动态路由协议概述路由协议是运行在路由器上的软件进程,与其他路由器上相同路由协议之间交换路由信息,学习非直连网络的路由信息,加入路由表。
并且在网络拓扑结构变化时自动调整,维护正确的路由信息。
图一动态路由协议前面提到,路由器之间的路由信息交换是基于路由协议实现的。
交换路由信息的最终目的在于形成路由转发表,进而通过此表找到一条数据交换的“最佳”路径。
每一种路由算法都有其衡量“最佳”的一套原则。
大多数算法使用一个量化的参数来衡量路径的优劣,一般说来,参数值越小,路径越好。
该参数可以通过路径的某一特性进行计算,也可以在综合多个特性的基础上进行计算,几个比较常用的特征是:n 路径所包含的路由器结点数(hop count)n 网络传输费用(cost)n 带宽(bandwidth)n 延迟(delay)n 负载(load)n 可靠性(reliability)n 最大传输单元MTU(maximum transmission unit)依据路由器间交换路由信息的内容及路由算法,将路由协议分为:距离-矢量路由协议和链路状态路由协议。
距离-矢量路由协议 ( 如RIP )定期广播整个路由信息易形成路由环路收敛慢链路状态路由协议(如OSPF)收集网络拓扑信息,运行协议算法计算最佳路由根本解决路由环路问题收敛快图二距离-矢量路由协议图二链路状态路由协议3.2RIP协议概述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路由信息协议最早的动态路由协议,基于距离矢量算法实现使用UDP报文来交换路由信息以跳数多少选择最优路由RIPv1协议报文不携带掩码信息3.3路由回路及解决办法定义最大跳数水平分割(Split Horizon)毒性逆转(Poisoned Reverse)触发更新(Triggered Update)Hold-Down 定时器3.4RIP的配置关于RIP的配置步骤如下:开启RIP路由功能(路由进程):Router(config)#router rip宣告相关网段:Router(config-router)# network network wildmask 请注意:掩码是用反码的形式。
北邮大三计算机网络实践实验三报告RIP和OSPF路由协议的配置及协议流程

计算机网络技术实践实验报告实验名称:RIP 和OSPF 路由协议的配置及协议流程 姓 名: 实 验 日 期:2013年4月25日 学 号:实验报告日期:2013年5月1日 报 告 退 发: ( 订正 、 重做 )一.环境(详细说明运行的操作系统,网络平台,网络拓扑图)操作系统:Windows7网络平台:软件Dynamips 环境下的虚拟网络 网络拓扑图:网络10.0.0.0网络20.0.0.0网络30.0.0.0网络3.0.0.0网络1.0.0.0网络2.0.0.0二.实验目的1、在上一次实验的基础上实现RIP和OSPF路由协议2、自己设计网络物理拓扑和逻辑网段,并在其上实现RIP和OSPF协议3、通过debug信息详细描述RIP和OSPF协议的工作过程。
4、RIP协议中观察没有配置水平分割和配置水平分割后协议的工作流程;5、OSPF中需要思考为什么配置完成后看不到路由信息的交互?如何解决?三.实验内容及步骤(包括主要配置流程,重要部分需要截图)1、设计网络物理拓扑和逻辑网段,如上图2、修改拓扑文件autostart = false[localhost]port = 7200udp = 10000workingdir = ..\tmp\[[router R1]]image = ..\ios\unzip-c7200-is-mz.122-37.binmodel = 7200console = 3001npe = npe-400ram = 64confreg = 0x2102exec_area = 64mmap = falseslot0 = PA-C7200-IO-FEslot1 = PA-4Tf0/0 = PC1 f0/0s1/1 = R2 s1/0[[router R2]]image = ..\ios\unzip-c7200-is-mz.122-37.binmodel = 7200console = 3002npe = npe-400ram = 64confreg = 0x2102exec_area = 64mmap = falseslot0 = PA-C7200-IO-FEslot1 = PA-4Ts1/2 = R3 s1/1s1/3 = R4 s1/1[[router R3]]image = ..\ios\unzip-c7200-is-mz.122-37.bin model = 7200console = 3003npe = npe-400ram = 64confreg = 0x2102exec_area = 64mmap = falseslot0 = PA-C7200-IO-FEslot1 = PA-4Tf0/0 = PC2 f0/0[[router R4]]image = ..\ios\unzip-c7200-is-mz.122-37.bin model = 7200console = 3004npe = npe-400ram = 64confreg = 0x2102exec_area = 64mmap = falseslot0 = PA-C7200-IO-FEslot1 = PA-4Tf0/0 = PC3 f0/0[[router PC1]]model = 2621ram = 20image = ..\ios\unzip-c2600-i-mz.121-3.T.binmmap = Falseconfreg = 0x2102console = 3005[[router PC2]]model = 2621ram = 20image = ..\ios\unzip-c2600-i-mz.121-3.T.binmmap = Falseconfreg = 0x2102console = 3006[[router PC3]]model = 2621ram = 20image = ..\ios\unzip-c2600-i-mz.121-3.T.binmmap = Falseconfreg = 0x2102console = 30073、启动Dynamips,打开控制台并打开路由器和PC端口4、使用telnet 127.0.0.1登陆到各端口进行配置R1各端口的IP地址:R2各端口的IP地址:R3各端口IP地址:R4各端口IP地址:PC1各端口IP地址及默认静态路由:PC2各端口IP地址及默认静态路由:PC3各端口IP地址及默认静态路由:5、配置RIP协议R1:R2:R3:路由器R1的Show ip route信息:Debug信息:RIP协议为了避免在起始路由器和目的路由器之间的路径中出现回路,每条路经中跳数的最大值设定为15,当跳数的值达到16时,路径将被认定为无限远,同时目的路由器也将被认定为无法达到。
北邮计算机网络技术实践--实验三

计算机网络技术实践实验报告实验名称 RIP和OSPF路由协议的配置及协议流程姓名__ 17____ 实验日期: 2014年4月11日学号___ _____实验报告日期: 2014年4月12日报告退发: ( 订正、重做 )一.环境(详细说明运行的操作系统,网络平台,网络拓扑图)(1)操作系统:Windows7(2)网络平台:Dynamips环境下的虚拟网络(3)网络拓扑图:6个路由器,3个PC机,11个网段。
(PS:我的学号是511,所以第三个IP为1)二.实验目的✧在上一次实验的基础上实现RIP和OSPF路由协议✧自己设计网络物理拓扑和逻辑网段,并在其上实现RIP和OSPF协议;✧通过debug信息来分析RIP协议的工作过程,并观察配置水平分割和没有配置水平分割两种情况下RIP协议工作过程的变化。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包括主要配置流程,重要部分需要截图)(1)改写的.net文件(2)实现RIP和OSPF协议前配置1.运行各个路由器和主机2.完成各个路由器和主机端口配置R1端口:PC1端口:测试连通性:(3)实现RIP协议未配置RIP协议的情况:R1端口配置RIP:测试RIP后路由之间的联通:测试RIP后主机之间的联通:配置RIP协议的情况:Debug信息:R1路由:R2路由:同一自治系统中的路由器每过一段时间会与相邻的路由器交换子讯息,以动态的建立路由表。
RIP 允许最大的跳数为15 多于15跳不可达。
RIP协议根据距离矢量路由算法来完成。
每个路由器都有一个路由表,通过相互传递路由表来更新最新的与其他路由之间的信息。
从上图中R1路由是接收R2传来的信息来更新路由表,而R2是从R5接收信息来更新路由表。
关闭R2水平分割:通过对比关闭之前和之后的R2的debug信息,我们可以发现,在关闭之前,路由器会标记已经收到的信息,不会重复的接收和发出,而关闭之后路由器就在两个路由之间不停的循环发送和接收,照成了不必要操作。
网络工程综合实验 实验报告(RIP协议和基本的交换机配置)

网络工程综合实验实验报告课程名称网络工程综合实验实验名称___RIP协议和基本的交换机配置_______ 学生学院自动化学院 _____专业班级__ 网络三班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学生姓名_______ __________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2009 年9 月一.实验目的1.掌握H3C路由器的以太网接口和串行口的配置方法2.理解IP地址规划3.掌握在H3C路由器上配置RIP协议的方法4.掌握在H3C交换机上划分VLAN的方法5.掌握在H3C交换机上配置聚合链路的方法二.实验原理和拓扑图3.1 实验三的拓扑结构图三.实验内容说明和要求:A.S1、S2、S3为交换机,请为每台交换机配置一个同网段的管理IP地址(172.16.254.*/24),并配置交换机的telnet远程登录。
B.图中的圆圈是指loopback接口,loopback是一个虚拟的端口,可以在路由器上定义若干个loopback接口,该接口永远不会down,如果连接正常就可以ping得通,可以用于模拟一个网段(由于我们实验中不可能连接太多真实的网段,所以用了几个loopback接口在几个路由器上模拟出几个网段)C.把每台设备改名为图中的名字(如S1、S2、S3、R1等),以便识别。
D.为路由器的各个端口配置IP地址。
地址如表3.1所示:表3.1 IP地址表网段IP地址/掩码R1-R2 172.30.218.0/30R2-R3 172.30.218.4/30R3的loopback1 202.116.64.172/24R2的loopback1 61.144.218.80/16R1、R4、R5、R6、R7、R8、PC1-PC6192.168.254.16/28的面向交换机的口R7-R8 133.166.218.0/24R4的loopback1 10.10.10.0/24R5的loopback1 222.200.98.0/24R6的loopback1 140.66.0.0/16E.各设备连接的要点如下:a)R2是一个带模块的路由器,R1与R2通过串口线相连,R2与R3通过以太网相连b)交换机和路由器之间全部通过以太网相连c)R7和R8之间通过串口线相连d)交换机之间两两通过两条以太网线相连,需要把这两条以太网链路配置成链路聚合(也即Cisco里的“以太网通道”)e)PC机和交换机之间通过以太网相连F.在交换机S1、S2、S3上配置三个VLAN,各个VLAN的配置情况如表3.2所示:表3.2 VLAN的配置情况VLAN号码包含端口情况VLAN 101 PC1、PC3、R1、R4、R5、R6、R7、R8VLAN 121 PC4、PC6G.三个交换机之间的三条聚合链路上需要配置trunk,让三个VLAN的数据能够在聚合链路上传输(trunk就是能够传输不同VLAN数据的链路)H.在所有路由器上打开RIP v2路由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