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公报
全民健身实施评估报告

全民健身实施评估报告1. 引言全民健身是指政府组织和引导全社会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和运动竞赛活动的一种体育运动伦理与社会伦理体系。
全民健身的实施对于促进人民身体健康、增强国民体质、推动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全民健身实施情况进行评估,为进一步推进全民健身提供参考。
2. 健身设施建设评估健身设施的建设是全民健身的基础,评估健身设施建设情况能够反映全民健身的基础条件。
我们通过调查各地的健身设施建设情况,包括健身房、运动场、公共健身器材等,进行评估。
结果显示,大部分城市已经建设了一定数量的健身设施,但在一些农村地区或者经济欠发达地区,健身设施建设仍然不足。
这需要政府加大对这些地区的支持力度,加强健身设施的建设,以满足人民的健身需求。
3. 健身活动开展评估健身活动的开展是全民健身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评估各地的健身活动开展情况,可以了解全民健身的覆盖面和参与度。
调查显示,许多城市都积极开展了各类健身活动,包括晨跑、广场舞、篮球比赛等。
然而,也有一些地方健身活动的开展还不够充分,特别是一些居住区或者工作单位没有组织健身活动的情况较为普遍。
政府应该鼓励社区和企业组织健身活动,提高人民的参与度。
4. 健身意识普及评估健身意识的普及是全民健身的基础。
我们通过调查人们的健身意识普及情况,了解人们对健身的认知程度和参与意愿。
调查显示,人们对健身的认知程度普遍较高,大多数人都意识到健身对于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然而,仍然有一部分人对健身的认知程度较低,缺乏健身的意愿。
这需要政府加大对健身意识普及的力度,通过教育和宣传提高人们对健身的认知和参与意愿。
5. 全民健身政策评估全民健身的实施需要有相关的政策支持。
我们对全民健身政策进行评估,了解政府对全民健身的政策支持力度。
评估结果显示,政府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全民健身的政策,包括鼓励投资健身设施、加强健身活动组织、提供健身补贴等。
然而,仍然有一些政策措施的执行效果有待提高。
全民健身活动状况报告

全民健身活动状况报告背景介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习惯的改变,健康问题成为了现代社会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
健身活动因其综合的健康益处受到了广大民众的青睐,全民健身活动已经在我国得到了充分的推广和普及。
为了科学评估全民健身活动的状况,本报告通过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对全民健身活动的现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总结。
健身活动情况分析健身方式多样化全民健身活动的方式越来越多样化,人们可以通过游泳、跑步、健身房训练、瑜伽等许多方式进行健身活动。
在调查数据中,最受欢迎的健身活动方式是跑步和健身房训练。
这些健身方式形式不拘一格,满足了不同人群的健康需求。
健身活动普及程度不断提高全民健身活动的普及程度在不断提高。
政府加大对体育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使得更多的人可以方便地参与到健身活动中。
此外,随着健身活动的热度不断升温,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健身团体或俱乐部中,通过组织集体健身活动来提高身体素质和增强社交圈。
健身活动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全民健身活动对身体健康的影响不言而喻。
根据数据调查显示,参与健身活动的人群相比于不参与的人来说,身体健康状况更好,患病率较低。
此外,健身活动还有助于提高身体素质,增强免疫力,并能改善心理健康,减轻压力。
面临的挑战缺乏科学健身指导尽管全民健身活动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但仍然存在着缺乏科学健身指导的问题。
大部分人的健身知识仍停留在表层,对于如何制定科学的锻炼计划和合理的营养摄入并不了解。
这导致很多人在进行健身活动时存在着盲目性和不科学性,甚至会对身体造成一定的伤害。
健身活动场地不足尽管政府加大了对体育设施建设的投入,但是在某些地区,健身活动场地还是相对不足。
这使得有些人想要参加健身活动时,面临着场地不足的问题,影响了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未来展望尽管全民健身活动还面临着一些挑战,但是随着人们对健康追求的不断增强和国家对体育事业的重视,我们对未来的展望仍然是积极的。
加强健身指导和教育我们应该加强对全民健身活动的指导和教育,提供科学的健身知识和指南,帮助人们更好地进行健身活动,并避免因不科学的训练方式造成的伤害。
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报告

2014年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公报中青在线11月16日据国家体育总局的消息,为全面、及时了解我国全民健身活动的状况,客观评估《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实施效果和科学制定《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为建设覆盖城乡、比较健全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提供支持,国家体育总局委托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国家国民体质监测中心于2015年1月1日至4月30日对我国城乡居民在2014年里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状况进行了调查。
此次调查对象是6周岁及以上的城乡居民。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全国31个省(区、市)的1269个街道和乡镇中抽取了8万余居民户,采用入户方式进行调查,共获取有效样本135,229例,其中6~19岁儿童青少年53,401例,20周岁及以上人群81,828例。
现将主要结果公布如下:一、体育锻炼参与度1、6~19岁儿童青少年调查数据显示,全国6~19岁儿童青少年在2014年都能够参加体育健身活动,有94.6%的每周参加1次及以上体育锻炼(包含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以及校外体育锻炼)在校的6~19岁儿童青少年每周参加1次及以上体育锻炼的人数百分比为99.3%,不在学校上学的这一人数百分比为39.9%。
随着年龄的增长,6~19岁儿童青少年每周参加体育锻炼的次数减少。
在每周参加10次以上体育锻炼的人群中,6~9岁人群占30.5%,而16~19岁人群仅占17.0%。
2、20岁及以上人群调查结果显示,2014年全国共有4.1亿20岁及以上城乡居民参加过体育锻炼[体育锻炼是指:被调查者在2014年中参加过1次及以上运用各种身体练习方法(包括徒手或器械),以强身健体、调节心理为主要目的,并达到一定强度的身体活动。
主要内容包括健身、健美运动,娱乐休闲体育,民族传统体育等。
但饭后百步走、上下班的行走、骑自行车等不视为体育锻炼。
],比2007年增加0.7亿人。
从年龄分布看,呈现出随年龄增大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百分比降低的特点(图2)。
全民健身调查报告

全民健身调查报告全民健身调查报告健康是每个人都追求的目标,而健身作为保持健康的重要手段之一,近年来备受全民关注。
为了了解全民健身的现状和趋势,我们进行了一项全民健身调查。
本报告将对调查结果进行详细分析,探讨全民健身的现状和未来发展。
一、健身方式的多样性调查结果显示,全民健身的方式多种多样。
健身房是最受欢迎的健身场所,超过60%的受访者选择在健身房进行锻炼。
此外,户外运动也备受青睐,如跑步、骑行等。
此外,有一部分人选择在家中进行健身,通过观看健身教学视频或使用健身器材来锻炼身体。
多样的健身方式为人们提供了更多选择,满足了不同人群的需求。
二、健身的动力和目标调查显示,人们参与健身的动力和目标各不相同。
有些人追求健美的身材,希望通过健身来塑造完美的体形;有些人则是为了增强体质,提高身体素质;还有一部分人是为了减压、放松心情而选择健身。
不同的动力和目标反映了人们对健身的不同需求和追求,也说明了健身的多重价值。
三、健身的时间和频率调查显示,绝大多数人选择在工作日的晚上进行健身,这与人们工作压力大、有限的空闲时间有关。
此外,有一部分人选择在周末进行集中的健身活动,以弥补平时的不足。
然而,令人担忧的是,近30%的受访者表示由于忙碌的工作和生活,无法保持定期的健身频率。
这提示我们需要更多的健身机构和政策支持,鼓励人们保持良好的健身习惯。
四、健身的影响和效果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人参与健身后感到身体和心理都得到了积极的改变。
身体方面,有超过80%的受访者表示体力明显增强,体重和体脂率也有所下降。
心理方面,有超过70%的受访者表示健身对于缓解压力和提高心情有明显的效果。
这些结果表明,健身不仅可以改善身体素质,还有助于提升心理健康。
五、健身的挑战和建议调查结果还显示,人们参与健身面临一些挑战。
其中,时间不足、缺乏动力和缺乏专业指导是最常见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首先,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应该加大对健身的宣传和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健身场所和设施。
全民健身基本调研报告

全民健身基本调研报告全民健身是指国家或地方政府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和政策,鼓励和推动广大群众参与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
为了调研全民健身的情况,本文将对全民健身进行基本调研并提出相关建议。
首先,我调查了一些公共运动场所的使用情况。
我发现,大部分公园和体育馆都设有锻炼器材和运动场地,供大家自由使用。
在调查中,我发现很多人选择在这些公共场所进行晨练、晚练以及休息时间做锻炼。
这些公共场所的开放给大家提供了免费的锻炼空间,使更多的人能够参与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
然而,在高峰时段,一些公共运动场所人满为患,需要增加器材数量和场地面积以满足更多人的需求。
其次,我调查了一些体育课程开设情况。
我发现随着全民健身的提倡,越来越多的健身中心、学校和社区组织开设了各种体育课程,如瑜伽、跑步、游泳等。
这些课程不仅满足了人们对不同运动方式的需求,而且提供了专业的指导和培训,让人们更加科学和有效地进行健身锻炼。
然而,有一些人由于时间和经济等原因无法参加这些课程,需要政府提供更多的补贴和优惠政策,帮助他们参与其中。
再次,我调查了一些健身活动的开展情况。
我发现政府和社区组织定期组织各种形式的健身活动,如运动会、马拉松等。
这些活动不仅增加了人们的运动量,提高了身体素质,还增进了社会交流和凝聚力。
然而,在一些偏远地区和小城镇,健身活动相对较少,需要政府增加相关活动的投入和推广力度,让健身活动惠及更多的人群。
最后,我调查了一些人们对全民健身政策的看法。
大部分人认为全民健身政策是对人民身体健康的关注和保障,提供了更多的健身机会和便利条件。
他们也表示会继续积极参与全民健身活动,同时也希望政府能够进一步健全相关政策和措施,提供更好的服务和支持。
综上所述,全民健身政策在我国得到了良好的推行和响应。
通过调查我们可以看到,全民健身政策的实施对人们的身体健康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然而,仍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如公共运动场所的不足、体育课程的普及、健身活动的推广等。
全民健身情况调查报告

07
全民健身发展的建议和展 望
加强设施建设
增加健身设施的数量
在城市和农村地区都应增加健身设施的数量,以满足 不同地区居民的健身需求。
提高健身设施的质量
对已有的健身设施进行维护和升级,确保其安全性和 适用性。
合理分布健身设施
在城市和农村地区合理分布健身设施,以方便居民使 用。
创新活动形式
01
开展多样化健身活 动
结合科技手段
未来可以结合更多的科技手段,如互联网、物联网、人工 智能等,提高全民健身的智能化水平,方便人们进行自我 管理和监测。
THANK YOU
感谢观看
02
全民健身计划旨在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素质和生活质
量,符合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然而,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情况存在地域和群体差异,需要深
03
入调查和研究。
研究目的
通过对全民健身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 ,了解不同地区、不同群体的健身参 与情况、健身设施建设及使用情况、 居民对健身的认知及态度等。
VS
04
全民健身活动组织情况
活动数量
总结词
总体数量庞大,但区域差异明显
详细描述
调查显示,全国各地区每年组织的全民健身 活动数量较为庞大,总数达到了数十万场次 。然而,各地区的活动数量存在显著差异, 一些地区的活动数量远高于平均水平,而另
一些地区则明显低于平均水平。
活动类型
要点一
总结词
活动类型多样,以传统健身项目为主
全民健身情况调查 报告
2023-11-11
contents
目录
• 研究背景和目的 • 全民健身参与情况 • 全民健身设施情况 • 全民健身活动组织情况 • 全民健身效果评估 • 全民健身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 全民健身发展的建议和展望 • 研究结论与展望未来发展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福建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福建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2.02.24•【字号】闽政〔2022〕7号•【施行日期】2022.02.2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体育正文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福建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闽政〔2022〕7号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省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现将《福建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福建省人民政府2022年2月24日福建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全民健身是适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手段,有助于增强人民体质、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十三五”期间,福建省落实全民健身各项工作成效显著。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依据《全民健身条例》,制定本实施计划。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全民健身的重要论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入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和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加快体育强省建设,以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健身和健康需求为目标,以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为核心,以创建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县(区)为抓手,全方位推进全民健身高质量发展超越,为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福建篇章作贡献。
(二)发展目标到2025年,人民群众的健身素养和健康水平持续提高,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举步可就,人民群众参与体育健身的获得感、幸福感进一步提升。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42%以上,国民体质合格率达到92%以上,县(市、区)、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三级公共健身设施和社区15分钟健身圈实现全覆盖,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6平方米以上,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2.3名,带动体育产业增加值达到3000亿元。
全民健身情况调查报告

全民健身情况调查报告
根据最新的全民健身情况调查报告,以下是调查结果:
1. 健身意识提升:大多数受访者表示对健身的意识有所提高,意识到保持健康身体的重要性。
2. 健身方式多样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尝试不同的健身方式,例如有氧运动、力量训练、瑜伽、跑步等,以满足个人健身需求。
3. 健身设施完善:公共场所如健身房、公园等提供了丰富的健身设施,使人们更容易进行健身活动。
4. 健身频率有所增加:相比较过去,人们的健身频率有所增加,更多的人坚持每周进行一定次数的健身活动。
5. 健身群体持续扩大:健身已经成为一种社交活动,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健身群体,互相鼓励和交流经验。
6. 健身对身心健康的影响:绝大多数受访者表示经过一段时间的健身训练后,身体变得更健康,精神状态也有所改善。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全民健身的意识和参与程度有所提高,但仍有一部分人群缺乏健身意识和参与度。
此外,一些地区的健身设施还不完善,制约了人们进行健身活动的积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福建省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公报(2016年1月21日)为全面、及时了解我省全民健身活动的状况,客观评估《福建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1-2015年)》实施效果和科学制定《福建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为建设覆盖城乡、比较健全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提供支持,福建省体育局委托福建省体育科学研究所、福建省国民体质监测中心于2015年1月1日至4月30日对我省城乡居民在2014年里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状况进行了调查。
此次调查对象是福建省6周岁及以上的城乡居民。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全省3个国家抽样城市(福州、厦门、三明)的44个街道和乡镇中抽取了3000余居民户,采用入户方式进行调查,共获取有效样本4174例,其中6~19岁儿童青少年1667例,20周岁及以上人群2507例。
现将主要结果公布如下:一、体育锻炼参与度1、6~19岁儿童青少年调查数据显示, 6~19岁儿童青少年在2014年都能够参加体育健身活动,有95.1%的每周参加1次及以上体育锻炼(包含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以及校外体育锻炼)(图1)。
图 1 6~19岁儿童青少年每周参加体育锻炼各频次的人数百分比其中每周参加6次体育锻炼的人数百分比最高,为14.3%。
每周参加14次及15次的人数百分比最低,均为0.1%。
在校的6~19岁儿童青少年每周参加1次及以上体育锻炼的人数百分比为99.4%,不在学校上学的这一人数百分比为32.7%。
2、20岁及以上人群调查结果显示,20~29岁人群参加体育锻炼[1]的人数百分比最高,为44.4%,70岁及以上人群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百分比最低,为17.0%(图2)。
图 2 20岁以上各年龄组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百分比3、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2014年全省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2]百分比20岁以上成年人为13.4%。
与2007年比较,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百分比上升明显。
其中,20~29岁年龄组人群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百分比为18.5%,30 ~39岁年龄组为13.7%, 40 ~49岁年龄组为17.9%,50~59岁年龄组为18.2%,60~69岁年龄组为22.1%,70岁以上年龄组为9.6%。
从结果可以看出60~69岁年龄组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百分比最高,而70岁以上年龄组最低(图3)。
图 3 20岁以上人群各年龄组“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百分比不同受教育程度的人群中“经常锻炼”比例分别是:小学及以下为16.3%,初中为25.0%,高中(含中专)为27.7%,大学以上(含大专)为31.0%。
无职业人群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百分比较高,无职业人员[3]中有38.8%的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其它依次为其他职业人员14.3%,国家机关、单位负责人为12.5%,专业技术人员为9.6%,生产运输操作人员9.0%,商业服务人员6.6%,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6.3%,农林牧渔水利人员2.7%,军人0.3%。
二、体育锻炼强度在调查的6~19岁儿童青少年中,89.2%的人在体育锻炼中能达到中等及以上强度[4]。
在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和校外体育锻炼中能达到中等强度及以上的百分比分别为88.7%、89.0%和90.1%。
20岁及以上各年龄组每次参加体育锻炼达到中等强度的人数百分比最高,为60.9%,其次为大强度,为25.2%,还有13.9%的人进行的是小强度的体育锻炼。
随年龄增大,采用大强度的人数百分比逐步减少,20~29岁年龄组为42.2%,70岁及以上组为8.5%;而采用小强度的人数百分比,70岁及以上年龄组最高,为36.6%,30~39岁年龄组最低,为4.6%(图4)。
图 4 20岁及以上各年龄组人群参加不同强度体育锻炼的人数百分比三、锻炼时间数据显示,在校上学的6~19岁儿童青少年有98.8%的人能够每周上体育课,每周上2~3次体育课的人数百分比最高,为78.9%;有70.1%的人能够每周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其中每周参加2次的人数百分比最高,为24.8%,每次体育锻炼的持续时间在30~59分钟的人数百分比最高,为70.5%。
在校外体育锻炼中,6~19岁儿童青少年有65.3%的人能够每周参加校外体育活动,其中每周参加2次的人数百分比最高,为24.1%,每次参加体育锻炼的持续时间也是在30~59分钟的人数百分比最高,为63.5%,其次为持续时间在60分钟以上的,为25.8%,持续时间30分钟以内的人数百分比占到10.7%。
20岁及以上人群中,在过去一年中有参加体育锻炼的比例为32.7%。
在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中,每周锻炼1次以上的比例高达80.1%,其中每周3次以上的比例为50.6%。
在锻炼时间的选择上,选择在晚上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百分比最高,为44.4%;其次是早晨,为24.4%,在下午有21.5%的人也参加体育锻炼。
每次参加体育锻炼的持续时间“60分钟以上”的人数百分比最高,为43.8%,其中锻炼超过120分钟的人群为4.6%;其次是在“30~59分钟”的,为42.1%,“不足30分钟”的为14.0%。
从各年龄组来看,20~49岁人群每次参加体育锻炼的持续时间在“30~59分钟”的人数百分比最高;50岁及以上人群每次参加锻炼的时间明显增加,锻炼“60~120分钟”的人数百分比最高(图5)。
图 5 20岁及以上各年龄组每次参加体育锻炼的持续时间人数百分比四、参加体育锻炼的项目调查显示,6~19岁儿童青少年在校外经常参加的体育锻炼项目是长跑、羽毛球、跳绳、踢毽和篮球等(图6)。
图 6 6~19岁儿童青少年在校外经常参加的体育锻炼项目的人数百分比20岁及以上人群经常参加的体育锻炼项目是健步走和跑步,占参加体育锻炼人数百分比分别为31.5%和11.0%;其他依次为广场舞、骑自行车、篮球、健身路径、乒乓球、游泳、健身操、力量、健美、跳绳、踢毽、排球、足球等。
6~19岁人群选择锻炼项目前三位的是长跑、羽毛球和跳绳、踢毽,20~49岁各年龄组人群选择锻炼项目前三位的是健步走、跑步和羽毛球;50岁及以上各年龄组人群主要采用健步走和广场舞进行锻炼,百分比分别在35.0%~60.0%间和5.0%~15.0%间(图7)。
图 7 20岁及以上各年龄组参加各种体育锻炼项目的人数比五、参与形式调查显示,6~19岁儿童青少年在校外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组织形式是“由同学(朋友)同事自发组织”,其它依次为“自己练习”,“与家人(家长)一起”,“参加校内项目俱乐部”,“参加校外体育兴趣班”和“参加业余体校”(图8)等。
图 8 6~19岁儿童青少年各种体育锻炼形式的人数百分比调查表明,参与调查的6~19岁儿童青少年中有45.1%的人参加过学校运动会,但参加其他体育竞赛活动的人数百分比较低(图9)。
在参加过体育竞赛的儿童青少年中,有43.3%的人获取过名次。
图 9 6~19岁儿童青少年参加各种体育比赛(活动)的人数百分比20岁及以上人群参加体育锻炼主要是“与朋友、同事一起练习”和“自己练”百分比分别为39.7%和30.4%(图10)。
图 10 20岁及以上人群各种体育锻炼形式的人数百分比六、锻炼指导6~19岁儿童青少年在校外参加体育锻炼中接受指导的百分比较高,有91.9%的人接受各种指导,自学的百分比仅为8.1%。
(图11)。
图 11 6~19岁儿童青少年接受各种锻炼指导的人数百分比在20岁及以上人群中,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中有57.7%的人接受过体育锻炼方面的指导,比2007年提高了29.5个百分点。
接受“同事、朋友相互指导”的人数百分比最多,为32.2%;其次,13.2%的人群参照书刊、视频等资料进行体育锻炼;再次为“其他受过相关专业训练的人”和“专业教练”的指导,所占百分比均在5.0%左右;仅有2.6%的人在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指导下进行体育锻炼(表1)。
表 1 20岁及以上人群各年龄组人群接受体育锻炼指导的人数百分比(%)20-29岁30-39岁40-49岁50-59岁60-69岁70岁及以上总计同事、朋友相互35.0 36.5 31.6 34.3 29.2 15.1 32.2 指导没有指导29.6 36.5 47.8 42.6 53.0 65.1 42.3 看资料(书刊、15.3 14.9 12.7 13.6 8.9 10.5 13.2 视频)专业教练指导9.2 5.0 2.6 2.4 2.4 2.3 4.67.1 6.3 2.2 4.1 5.4 3.5 5.1 其他受过相关专业训练的人社会体育指导员 3.7 0.9 3.1 3.0 1.2 3.5 2.6 在20岁及以上人群中,参加体育锻炼的人中有51.5%的人是通过“自学”掌握体育锻炼技能。
在学校学习获取的体育锻炼技能的有21.9%,参加“社会短训班”和“从事过专业训练”的分别为3.7%和2.1%。
此外,20.8%的人是从其他途径获取(图12)。
图 12 20岁及以上人群获取体育锻炼技能各种途径的人数百分比七、体育信息获取我省20岁及以上城乡居民获取体育信息的主要途径为“电视(DVD,录像)、广播”,人数百分比达38.8%,其次为“互联网”(15.6%)和“书刊、报纸”(12.0%)。
20~29岁人群从互联网获取信息的百分比最高,为28.5%。
随着年龄的增大,通过互联网获取体育信息的人数百分比逐渐降低(表2)。
城镇居民和乡村居民在通过“书刊、报纸”与“互联网”两种途径获取体育信息方面差距明显,城镇居民分别比乡村居民高出5.1和6.6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中关注体育信息的人群比乡村居民高出16个百分点。
表 2 20岁及以上人群各年龄组获取体育信息途径的人数百分比(%)电视(DVD,35.538.241.439.538.740.638.8录像)、广播互联网28.525.117.67.6 4.6 1.315.6学校体育 5.5 1.1 1.3 1.10.50.6 1.9现场观摩 1.3 1.1 1.5 2.1 1.4 1.3 1.4社交9.710.19.712.09.6 6.19.6其他 2.8 3.9 5.77.1 6.0 5.1 5.0从不关注6.510.49.518.523.733.215.7体育信息八、体育锻炼目的和原因调查显示,6~19岁儿童青少年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原因是“强身健体”,“喜欢、好玩”和“为了升学考试”(图13)。
图 13 6~19岁儿童青少年参加体育锻炼各种目的人数百分比在接受调查的6~19岁儿童青少年中,有10.5%的人愿意成为专业运动员,成为专业运动员的原因主要是“为国争光”和“展现体育才能”(图14)。
图 14 6~19岁儿童青少年想成为专业运动员的各种原因人数百分比20岁及以上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目的是:提高身体素质(34.7%),防病治病(14.5%)和增加体力活动(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