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教师版-温暖我一生的冰灯讲课教案

合集下载

《冰灯》教学设计8篇

《冰灯》教学设计8篇

《冰灯》教学设计8篇《冰灯》教学设计8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冰灯》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冰灯》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诵课文。

2、认识生字12个。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父亲对儿子的关爱。

教学重难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诵课文。

2、理解各自然段表达的意思。

教学准备:生字、词卡片,挂图。

教学方法:讨论、小组合作式。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谁知道哪儿的冰灯最有名?2、板书课题:冰灯二、学习新课。

1、初读课文:⑴、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标出自然段的段序。

⑵、出示12个生字,学生分组认读。

巷俗菱适炕棉爹扭废袄悔融(请单行的同学起立教读)⑶、出示生词,同桌读,齐读。

走街串巷习俗菱形炕上爹爹棉袄合适废玻璃扭头融化后悔2、熟读课文。

⑴、学生自由读课文。

⑵、小组讨论,看到父亲做冰灯,“我”为什么“后悔”了?⑶、指定学生读5—10自然段。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5—10自然段这一部分讲了什么?勾出课文中反映出父亲做冰灯不容易的句子。

比较句子:a、父亲正在打磨一快冰。

b、父亲正在离炕不远的地方打磨一快冰。

全班感情朗读5—10自然段。

⑷、齐读11自然段。

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这一段的主要意思。

⑸、指定学生接读1—4自然段。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部分讲了什么?⑹、齐读全文。

⑺、填空:这篇课文讲了事,反映出对的关爱。

三、作业布置:感情朗读课文.《冰灯》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词,并积累词语。

2、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了解父亲给孩子做冰灯的故事,体会父亲对儿子的那份呵护、关爱,理解父母的心情。

教学重难点:了解父亲给儿子做冰灯的故事,体会父亲对儿子的那份关爱,理解父母的心情。

《冰灯》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冰灯》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冰灯》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习生词和短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冰灯的制作过程和我国冰灯文化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源,激发学生对冰灯的兴趣。

(2)运用任务型教学法,培养学生阅读、思考、讨论和合作的能力。

(3)采用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发现冰灯的制作技巧和艺术价值。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2)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关注自然和人类和谐共处。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跟随录音,正确地朗读课文。

2. 生词学习:学习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如“冰灯”、“晶莹剔透”、“冻结”等。

3. 课文理解:通过回答问题,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如冰灯的制作过程、冰灯文化的起源等。

三、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展示冰灯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冰灯的印象。

2. 朗读课文:让学生跟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

3. 学习生词:讲解新词短语,让学生进行实际运用。

4. 理解课文:通过问题解答,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四、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让学生课后抄写生词,加强记忆。

2. 拓展作业:调查我国其他地区的冰灯文化,下节课分享。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增加教学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就感。

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成长。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合作意识。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巩固学习成果。

3. 课文理解测试:通过测试题,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七、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提供《冰灯》的文本,方便学生阅读和理解。

2. 图片和视频:收集冰灯的制作过程和相关文化的图片和视频,辅助教学。

《冰灯》教学设计

《冰灯》教学设计

《冰灯》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了解冰灯的种类和特点。

2.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3.引导学生欣赏冰灯的美,激发学生对冰雪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内容1.重点词汇和句子:理解并掌握文章中描述冰灯的关键词汇和句子。

2.冰灯的种类和特点:了解不同种类的冰灯及其特点,包括制作方法和用途。

3.冰雪文化:引导学生了解冰雪文化及其在当地的意义和价值。

三、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漂亮的冰灯照片,引起学生对冰灯的兴趣。

2.阅读文章:让学生阅读文章,并回答问题,如:文章中出现了哪些种类的冰灯?它们的特点是什么?制作方法又是怎样的?3.讲解重点词汇和句子:讲解文章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于冰灯的理解和感受。

5.总结:总结冰灯的种类和特点,以及冰雪文化的重要性。

6.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自己动手制作一个简单的冰灯,并写下制作过程和感想。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了解冰灯的种类和特点。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欣赏冰灯的美,激发学生对冰雪文化的热爱。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讲解、演示、小组讨论、实践操作。

2.教学手段:PPT演示、实物展示、阅读指导、互动交流。

六、教学评估与反馈1.教学评估:通过提问、小组讨论、观察学生的参与度等方式,评估学生对冰灯的理解程度。

2.教学反馈: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确保教学效果。

3.学生自评: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效果。

4.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肯定优点,指出不足之处,并给出建议。

5.学生互评: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彼此的作品和表现,互相学习和促进。

6.家长评价:让家长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步程度。

7.综合评价:综合考虑学生的表现、学习情况、作品质量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评价,以鼓励学生积极学习、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教案)冰灯

(教案)冰灯

(教案)冰灯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的《语文》教材,第四章第一节《冰灯》。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一个关于冰灯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北方地区人民的生活习俗和冰雪文化。

通过学习本文,学生可以了解冰灯的制作过程、冰雪艺术的魅力以及我国民间的传统习俗。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冰灯的魅力和作者对冰雪文化的热爱。

2.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冰灯的制作过程和我国北方地区的民俗风情。

3. 学会本节课的生字词,提高学生的词汇量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难点:体会作者对冰雪文化的热爱,理解冰灯制作过程的艰辛和民间习俗的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课文朗读录音带。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盒。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带,引导学生跟读,感受冰灯的魅力。

然后简要介绍冰灯的制作过程和我国冰雪文化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遇到生字词及时查阅字典,理解课文内容。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 课堂讲解教师根据课文内容,讲解冰灯的制作过程、民间习俗以及作者对冰雪文化的热爱。

重点讲解生字词的含义和用法,提高学生的词汇量。

4. 随堂练习教师设计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练习,巩固课堂所学。

5. 小组讨论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互相交流,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6.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结,强调重点知识点,为学生课后复习提供思路。

7. 布置作业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冰灯的制作过程:1. 找冰块2. 切割冰块3. 雕刻冰灯4. 装饰冰灯我国冰雪文化的特点:1. 民间习俗2. 冰雪艺术3. 欢乐氛围七、作业设计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写一篇关于冰雪文化的短文,分享自己对冰雪文化的理解和感受。

《冰灯》教学设计

《冰灯》教学设计

《冰灯》教学设计冰灯教学设计引言:冰灯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其独特之处在于利用冰雪创造出美丽的光影效果。

本文将介绍一份冰灯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冰灯的制作工艺和背后的文化内涵,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一、活动目标:1. 了解冰灯的历史、文化背景及制作工艺。

2. 学习制作冰灯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3. 发挥想象力,设计并制作自己的冰灯作品。

4.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冰灯的历史与文化背景介绍。

2. 冰灯的制作材料及工具介绍。

3. 制作冰灯的基本步骤和技巧讲解。

4. 学生自主设计并制作冰灯作品。

5. 冰灯展示和分享。

三、教学过程:1. 冰灯的历史与文化背景介绍:通过图片、文献资料和视频等形式,向学生介绍冰灯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它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重点强调冰灯代表的是中国北方冬季的独特文化艺术。

2. 冰灯的制作材料及工具介绍:介绍常用的冰灯制作材料,比如冰块、彩色水和砂糖等。

并给学生展示制作冰灯所需的工具,如刀具、喷枪等。

鼓励学生思考如何利用不同材料和工具创造艺术效果。

3. 制作冰灯的基本步骤和技巧讲解:a. 制作冰块:学生使用冰模具或自制的容器,倒入水并加入适量的食用色素。

放入冷冻室冷冻,直至冰块完全凝固。

b. 雕刻冰块:学生使用刀具和其他雕刻工具,在冰块表面进行雕刻,创造出各种形状和纹路。

c. 利用彩色水涂抹冰块:学生使用喷枪等工具将彩色水喷洒在冰块表面,增加冰灯的视觉效果。

d. 添加砂糖:学生在冰灯表面撒上细砂糖,增加冰灯的光亮度和质感。

4. 学生自主设计并制作冰灯作品: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和创意,设计并制作自己的冰灯作品。

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创造出独特的冰灯形象,并加入自己独特的风格和意义。

5. 冰灯展示和分享:学生将自己制作的冰灯作品展示出来,与同学们分享制作的过程和心得。

通过展示和分享,增加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扩展他们对冰灯艺术的理解和欣赏。

2023最新-《冰灯》教案【精选5篇】

2023最新-《冰灯》教案【精选5篇】

《冰灯》教案【精选5篇】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呢?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如下是美丽的给家人们分享的《冰灯》教案【精选5篇】,仅供参考,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冰灯》教案篇一一、亲身体验,奠基情感基础。

师:新年就要到了,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份礼物,想不想知道是什么?找一个同学到台上来摸一摸,然后用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感觉。

1、拿出冰块,一学生到台上来摸一摸,说自己的感觉。

(寒冷、刺骨)2、这么寒冷刺骨的冰块我们摸起来感觉很不舒服,但是却有一位父亲用寒冷的冰块为自己的孩子做了一盏冰灯。

我们一起来学习《冰灯》这一课。

(板书课题:冰灯)二、检查预习,了解文章。

1、自由读课文,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要求用简练的语言表达)2、出示生词:菱形扭过来棉袄炕爹走街串巷习俗适应废玻璃后悔称赞融化,学生自由读,检查读。

3、通过预习课文,可以将文章分为几个组?(分段)并说出自己的理由。

(分为三大段1、父亲要为我做冰灯的原因2、做冰灯的过程3、冰灯留在我的心里)三、分块学习课文,自我领悟情感。

1、自由读第一大段,说说父亲为什么要为我做冰灯?在文中找到相关的语句读一读。

2、学生自由汇报,发表自己的意见。

(当学生回答孩子们过年有提着灯笼走街串巷的习俗,那是过年最大的乐趣和享受时,可以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走街串巷和习俗等词语,并联系自己实际生活说说自己了解到的当地过年的习俗;当学生回答是因为羡慕大军的灯笼时,指导学生带着羡慕的语气读好第二自然段;学生汇报父亲没有钱买高级的玻璃灯时,借助课本上的插图体会家里的贫穷。

)3、出示平时所用的学习方法(1、读课文,抓住关键词语,说说表现了什么;2、找出最使自己感动的语句,谈谈自己的感悟)自由学习第二大段,然后全班汇报交流。

(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冰灯》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冰灯》教学设计
1.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请同学们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写一篇关于冰灯的作文。要求:字数不少于300字,内容生动具体,表达真情实感。
2.家长协助孩子一起制作一个简易的冰灯,并记录制作过程。在班级群里分享制作过程和成品照片,让同学们互相欣赏、学习。
3.搜集与冰灯相关的民间故事或习俗,以手抄报或PPT的形式呈现,下节课与同学们分享,增进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冰灯的特点、制作过程以及修辞手法。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给予鼓励和肯定,强调学习语文的重要性。
3.教师强调课文中所体现的民间文化、环保意识等价值观,引导学生将这些观念融入日常生活。
4.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进行创意写作,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五、作业布置
(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冰灯》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课文《冰灯》的主要内容和背景,掌握生字词,如“冰灯”、“融化”、“晶莹”等,并能正确书写和运用。
2.学会通过观察和描绘,运用生动的语言表达冰灯的特点,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进行创意写作,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4.引导学生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激发学生为保护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展示一组冰灯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们有什么特别之处?”让学生在观察和思考中自然进入新课的学习。

《冰灯》教案(通用16篇)

《冰灯》教案(通用16篇)

《冰灯》教案(通用16篇)《冰灯》教案篇1教材分析:这篇课文记述了作者的父亲为他制作冰灯的故事,反映了父亲对于孩子的那种深沉的爱。

全文11个自然段,可分为四部分。

教学目标:1、认识13个生字,学会9个生字及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父亲给儿子做冰灯的故事,体会父亲对儿子的那份关爱,理解父母的心情。

教学重难点:了解父亲给儿子做冰灯的故事,体会父亲对儿子的那份关爱,理解父母的心情。

教学过程:一、课前热身活动:游戏——猜猜看1、规则:只能用手摸,不能说出来,在心中猜。

2、学生逐一摸3、师问:感觉如何?指名回答板:发麻、冰凉那是什么东西?谁敢把这块冰捧在手里坚持一会儿?(生试)感觉如何?生答板:刺骨、寒冷二、揭示课题。

1、有一位父亲,就用这样寒冷、刺骨的冰,为他的孩子做了一盏灯。

板书:灯2、齐读课题三、检查预习。

1、出示生词,检查认读情况。

走街串巷习俗菱形适应炕爹棉袄扭过来废玻璃后悔融化称赞2、自己和词语打招呼、指名教读、抢读。

3、谁有不明白的词?学生提出、解答(联系生活,比如:“习俗”一词,可问:你们家有什么习俗?)四、初读课文1、看书上插图:你都看到了什么?这是一个怎样的家?(贫穷)这篇课文讲的就是在贫穷的家庭中发生的一个感人的故事。

2、自由读课文要求:(1)读不好的地方就多读几遍(2)读不明白的地方,就用笔把它画下来(可以在书上圈圈点点)3、课文共几个自然段?指名分段读课文:1-5、6-10、114、你想对这些同学说些什么?(学生评议)五、精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渗透思想教育。

1、在你读的过程中,有没有不明白的问题,提出来,好吗?2、学生提问题,师板书:最特别?留在“我”心里?后悔?一把“按下”?心情?不冷?3、父亲为什么要给“我”做冰灯?自己读1-4自然段,找找(1)指名读画的句子,谈原因划出描写大军的玻璃灯笼的句子。

应该用什么语气读?自己练读。

指名用羡慕的语气读。

看到大军的玻璃灯笼,“我”怎么做的?(2)师:你们从书中解决了你们提出的问题,这是一个很好的办法,真了不起!4、父亲是怎样做冰灯的?自己读有关段落,画出令你感动的句子,想一想为什么令你感动?(1)生读、画(2)谈感受:出示句子:“大年三十的早上……暖一会儿”根据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读句子师:寒冬腊月,父亲打磨这块冰,手凉吗?身上冷吗?可是父亲全然不顾,让我们齐读——屋外寒风凛冽,屋内父亲在做冰灯,下面再请一名同学读读这段,请其他同学闭上眼睛,一边听一边想象父亲做灯的情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教师版-温暖我一
生的冰灯
教师版·小学阅读与写作(四)
一、名著阅读
三打白骨精(选段)
那唐僧在马上,又唬得战战兢兢,口不能言。

八戒在旁边又笑道:“好行者!风发了!只行了半日路,倒打死三个人!”唐僧正要念咒,行者急到马前,叫道:“师父,莫念!莫念!你且来看看他的模样。

”却是一堆粉骷髅在那里。

唐僧大惊道:“悟空,这个人才死了,怎么就化作一堆骷髅?”行者道:“他是个潜灵作怪的僵尸,在此迷人败本,被我打杀,他就现了本相。

他那脊梁上有一行字,叫做白骨夫人。

”唐僧闻说,倒也信了,怎禁那八戒旁边唆嘴道:“师父,他的手重棍凶,把人打死,只怕你念那话儿,故意变化这个模样,掩你的眼目哩!”唐僧果然耳软,又信了他,随复念起。

——节选自《西游记》
1.孙悟空跟唐僧解释打死的是白骨夫人,唐僧相信了,但为什么唐僧又要念紧箍咒赶孙悟空走?最后的结果是什么?
①因为猪八戒说:“师父,他的手重棍凶,把人打死,只怕你念那话儿,故意变化这个模样,掩你的眼目哩!”
②孙悟空回花果山。

2.白骨精先后三次变为_____村姑_____、_____老妇_____、_____老翁
_____来哄骗唐僧。

二、现代文阅读
温暖我一生的冰灯
总有一些东西,是岁月所消融不了的。

八岁的那一年春节,我执意要父亲给我做一个灯笼。

因为在乡下的老家,孩子们有提着灯笼走街串巷过年的习俗,在我们看来,那就是一种过年的乐趣和享受。

父亲说:“行。


我说:“我不要纸糊的。

”父亲就纳闷儿地说:“不要纸糊的,要啥样的?”我说:“要透亮的。

”其实,我是想要玻璃罩的那种。

腊月二十那天,
我去东山坡上的大军家,大军就拿出他的灯笼给我看,他的灯笼真漂亮:木质的底座上,是玻璃拼制成的菱形灯罩,上边还隐约勾画了些细碎的小花。

大军的父亲在供销社站柜台,年前进货时,就给大军从很远的县城买回了这盏漂亮的灯笼。

我知道,父亲是农民,没有钱去买这么高级的灯笼。

但我还是想,父亲能给我做一个,只要能透出亮就行。

父亲说:“行。


大约是年三十的早上,我醒得很早,正当我又将迷迷糊湖地睡去时,我突然被屋子里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吸引了,我努力地睁开眼睛,只见父亲在离炕沿不远的地方,一只手托着块东西,另一只手正在里边打磨着。

我又努力地睁了睁眼,等我适应了凌晨有些暗的光后,才发现父亲手里托着的是块冰,另一只手正打磨着这块冰,姿势很像是在洗碗。

每打磨一阵,他就停下来,在衣襟上擦干手上的水,把双手放在自己的脖子上暖和一会儿。

我问:“爹,你干啥呢?”
父亲说:“醒了?天还早呢,再睡一会儿吧。


我又问:“爹,你干啥呢?”
父亲就把脸扭了过来,有点尴尬地说:“爹四处找废玻璃,哪有合适的呢,后来爹就寻思着,给你做个冰灯吧。

这不,冰冻了一个晚上,冻得正好哩。

”父亲笑了笑,说完,就又拿起了那块冰,洗碗似的打磨起来。

父亲正在用他的体温融化那块冰!
看着父亲又一次手放在脖子上取暖的时候,我说:“爹,来这儿暖和暖和吧。

”随即,我撩起了自己的被子。

父亲一看我这样,就疾步过来,把我撩起的被子一把按下,又在铁前胸后背把被子使劲掖了掖,并连连说,“我不冷,我不冷,小心冻着你……”
末了,父亲又说:“天还早呢,再睡一会儿吧。


我胡乱地应了一声,把头往被子里一扎,一合眼,两颗豌豆大的小珠就洇进棉絮里:你知道吗,刚才父亲给我掖被子的时候,他的手真凉啊!
那一个春节,我提着父亲给做的冰灯,和大军他们玩得很痛快。

伙伴们都喜欢父亲做的冰灯。

后来,没几天,它就化了,化成了一片水。

但那灯,却一直亮在我心里。

温暖我一生。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消融.(róng)灯笼.(lóng)纳.闷(nà)灯罩.(zhào)细碎.(su ì)
窸窣
..( xī sū)衣襟.(jīng )尴尬
..(gān gà)棉絮.(xù)打磨.(mó)
2.辨字组词。

玻(玻璃)波(波折)拨(拨动)坡(山坡)疲(疲惫)
姿(姿势)资(资格)咨(咨询)瓷(瓷器)恣(恣意)
3.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清楚——(隐约)懒惰——(努力)寒冷——(暖和/温
暖)
4.仿写词语。

窸窸窣窣(AABB):_曲曲折折_、_兢兢业业_、_花花绿绿_、_马马虎虎_。

暖和暖和(ABAB):_彼此彼此_、_安排安排_、_打量打量_、_溜达溜达_。

5.根据原文填空。

我努力地睁开眼睛,只见父亲在离炕沿不远的地方,一只手托着块东西,另一只手正在里边打磨着。

我又努力地睁了睁眼,等我适应了凌晨有些暗的光后,才发现父亲手里托着的是块冰,另一只手正打磨着这块冰,姿势很像是在洗碗。

每打磨一阵,他就停下来,在衣襟上擦干手上的水,把双手放在自己的脖子上暖和一会儿。

6.父亲用冰块为“我”做灯笼的真正原因是(D)
A.父亲认为用冰做灯笼的效果比其他的材料要好。

B.父亲没能找到废玻璃。

C.父亲的手艺高超,做冰灯是他的绝活。

D.父亲没有钱去买高级灯笼,又没能找到合适的废玻璃。

7.文章结尾作者为什么说“但那灯,却一直亮在我心里,温暖我一生。


虽然灯已经化了,但是灯是父亲在严寒中忍着刺骨之痛为我制作的灯,表现出了父亲对我浓浓的爱,这份真挚的父爱会一直亮在我心里,一直温暖着我。

三、写作训练
1.运用比喻或拟人的手法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1)太阳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一件无边无际的金衣裳披在全世界的人们身上。

(2)冬天,大雪纷飞,既像__________________,又像
___________________,还像许多柳絮漫天飞舞,大有铺天盖地之势。

(3)忽然,朦胧的云里映出一丝淡淡的红光,像______________脸上含羞的红晕。

(4)浓雾像个淘气的______________,偷偷地把太阳利剑似的光芒藏起来。

2.运用适当的修辞手法描写植物荷花。

荷花(整体→局部:花瓣、莲蓬、荷叶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