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1》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课件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课件
1/2 × a × b,其中a、b为直角 边。
若已知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 直角边的长度,可以利用三角函 数求出另一条直角边的长度,进
而求出面积。
若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 的长度和夹角,可以利用正弦、
余弦或正切函数求出面积。
03 直角三角形判定方法
基于角度的判定
有一个角为90度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0-60-90三角形
其中一个锐角为30度,另一个为60度, 三边之比为1:√3:2。
02 直角三角形性质探究
角度性质
01
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其中一个角为90度,其余 两个角之和为90度。
02
直角三角形中的锐角互余,即两个锐角的度数之和等于90 度。
03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且该中线与直 角顶点连线将直角三角形分为两个等腰三角形。
这是直角三角形最基本的判定方法,只要三角形中有一个角是90度,那么这个三角 形就是直角三角形。
其余两角之和为90度
除了一个90度的角外,其余两个角的度数之和也为90度,这是直角三角形的另一个 重要性质。
基于边长的判定
勾股定理
在直角三角形中,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即a² + b² = c²,其中a和 b是直角三角形的两个直角边,c是直角三角形的斜边。
利用三角函数判定
在直角三角形中,正弦、余弦和正切等三角函数有特定的值。因此,可以通过计算这些函数的值来判断一个三角 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例如,如果sinA = 1或cosA = 0(A为三角形的一个角),那么这个角就是90度,三角形 就是直角三角形。
04 直角三角形应用举例
在几何问题中的应用
01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课 件

《直角三角形》三角形的证明PPT(第1课时)

《直角三角形》三角形的证明PPT(第1课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例1 已知:Rt△ABC和Rt△A′B′C′,∠C=∠C′=90°,BC=B′C′,BD、B′D′分别是AC、A′C′边 上的中线且BD=B′D′ (如图). 求证: Rt△ABC≌CORt△A′B′C′. 证明:在Rt△BDC和Rt△B′D′C′中, ∵BD=B′D′,BC=B′C′, ∴Rt△BDC≌Rt△B′D′C′ (HL定理). CD=C'D'. 又∵AC=2CD,A′C′=2C′D′,∴AC=A′C′. ∴在Rt△ABC和Rt△A 'B 'C '中, ∵BC=B′C ′,∠C=∠C ′ =90°,AC=A′ C ′ , ∴Rt△ABC≌CORt△A′B′C′(SAS)
跟踪检测
1.如图,一张长方形纸片,剪去部分后得到一个三角形,则图中∠1+∠2的度 数是( C) A.30° B.60° C.90° D.120° 2.由下列 条件不能判定△ABC是直角三角形的是(C ) A.∠A=37°,∠C=53° B.∠A=34°,∠B=56° C.∠B=42°,∠C=38° D.∠A=72°,∠B=18° 3.如图,点D在△ABC的边AC上,将△ABC沿BD翻折后,点A恰好与点C重 合.若BC=5,CD=3,则BD的长为(D ) A.1 B.2 C.3 D.4
(4)∠A=∠A′,∠B=∠B′ (×)
(5)AC=A′C′,AB=A′B′ (HL)
活动探究
活动1:如图,两角及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AS); 那么, “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吗?.
观察下列演示,你有什么发现?
A
B
C
归纳
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 一定全等.

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

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

等腰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可以通 过其直角边计算,面积=1/2 * a * a = 1/2 * a^2。
30°-60°-90°的直角三角形
30°-60°-90°的直角三角形是具有30°和60°锐角的直角三角形,其中30° 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即c=2a,其中c为斜边,a为30°角所 对的直角边。
直角三角形中的三个角满足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三角形的 三个内角之和等于180度。
直角三角形中的边长关系
直角三角形中,斜边是直角边中最长的一边,且斜边上的 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在直角三角形中,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即勾 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的中线性质
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长度等于斜边长度的一半。 直角三角形的中线性质还包括,中线与直角相对的边平行且等于该边的一半。
04
直角三角形的应用
在几何图形中的应用
01
勾股定理
勾股定理是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重要性质,在几何学中广泛应用于解决与
直角三角形相关的问题。
02
等腰直角三角形
等腰直角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直角三角形,其两腰相等,且一个角为90
度。在几何图形中,等腰直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
目 录
• 直角三角形的定义 • 直角三角形的判定 •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 直角三角形的应用 • 直角三角形的特殊情况
01
直角三角形的定义
定义
01
直角三角形是有一个角为90度的 三角形。
02
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是最长的 一边,两个锐角的角度之和为90 度。
直角三角形的表示方法
运动学
在描述物体的运动轨迹时,我们经常需要使用直角三角形来计算角度、速度和加速度等物 理量。例如,在抛体运动中,我们可以使用直角三角形来计算物体的射程和仰角。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另一个命题的结论和条件.
3.互逆命题与互逆定理
观察上面三组命题,你发现了什么?
1.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3.如果小明患了肺炎,那么他一定会发烧;4.如果小明发烧,那么他一定患了肺炎;
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5.一个三角形中相等的边所对的角相等;6.一个三角形中相等的角所对的边相等;

归纳总结
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下面两个定理的条件和结论有什么样的关系?
如果一个三角形中有两个锐角互余,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吗?
1.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如图,在△ABC中, ∠A +∠B=90°,那么△ABC是直角三角形吗?
在△ABC中,因为 ∠A +∠B +∠C=180°, 又∠A +∠B=90°,所以∠C=90°. 于是△ABC是直角三角形.
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即a2+b2=c2.
2.勾股定理与逆定理
证明欣赏
b
a
c
b
a
c
1.总统证法:
美国第20任总统:詹姆斯·艾伯拉姆·加菲尔德
c
a
b
c
a
b
c
a
b
c
a
b
∵ (a+b)2 = c2+ ,
a2+2ab+b2 = c2+2ab,

第1章直角三角形1.1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I第2课时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及其应用 教学课件

第1章直角三角形1.1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I第2课时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及其应用 教学课件

∵ CD是Rt△ABC斜边AB上的中线 ,
1
∴CD= A2 B=BD.
B
∵ ∠BCA=90°, 且∠A=30°,
C D
∴ ∠B=60°. ∴ △BDC为等边三角形, ∴BC=BD=
30°
A
1
2AB.
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 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_一__半___.
AO= 30 3 海里,
∴AD=
1
2 AO= 15
3 海里>20海里,
所以无危险.
30 3 B东
练一练:如图是屋架设计图的一部分,立柱BC垂直于横 梁AD,AB=8 m,∠A=30°,则立柱BC的长度是( A )
A.4 m B.8 m C.10 m D.16 m
随堂练习
1.某市在旧城改造中,计划在一块如图所示的△ABC空地上种植草皮 以美化环境,已知∠A=150°,这种草皮每平方米的售价为a元,则
=9 .
4.某商场一楼与二楼之间的手扶电梯示意图如图所示,其中AB, CD分别表示一楼、二楼地面的水平线,∠ABC=150°,BC=8 m, 则乘电梯从点B到点C上升的高度h是__4__m__.
5.如图,在△ABC中,∠ACB=90°, CD是高,∠A=30°. 求证:4BD=AB.
证明:∵∠ACB=90°, ∠A=30°,∴2BC=AB. ∵CD是高,∴∠ADC=90°, ∴∠ACD=60°,∴∠BCD=30°, ∴2BD=BC,∴4BD=AB.
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A
(几何语言):
∵ 在Rt△ABC 中,
∠C =90°,∠A =30°,

BC
=

八年级数学上册《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课件

八年级数学上册《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课件
测量角度
通过测量直角三角形中的两个锐角,可以计算出 第三个角的大小,从而解决一些测量问题。
建筑设计中直角三角形应用
建筑设计
01
在建筑设计中,直角三角形常被用于计算建筑物的角度、高度
和距离等参数,以确保建筑物的稳定性和美观性。
结构工程
02
在结构工程中,直角三角形可以帮助工程师计算结构的支撑力
、承载力和稳定性等关键参数。
AA相似条件在直角三角形中应用
AA相似条件:如果两个三角形 中有两个角分别相等,则这两 个三角形相似。
在直角三角形中,由于一个角 是90度,因此只需要再证明一 个角相等即可判定两个直角三 角形相似。
常见的证明方法包括利用余角 相等、利用平行线的性质等。
利用三边比例关系判断相似
三边比例关系: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度成比例,则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在直角三角形中,可以利用勾股定理和已知边长求出未知边长,进而判断三边是否 成比例。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直角三角形的特殊性,有时候只需要证明两边成比例即可判定 相似。
实例分析与解题技巧
实例分析
通过具体题目分析,展示如何利 用AA相似条件和三边比例关系判 断直角三角形相似。
解题技巧
总结在解题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 题和技巧,如正确运用勾股定理 、灵活运用相似条件等。
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
勾股定理
勾股数
在直角三角形中,直角边的平方和等 于斜边的平方,即a² + b² = c²,其 中a、b为直角边,c为斜边。
满足勾股定理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 股数。例如,3、4、5是一组勾股数 ,因为3² + 4² = 5²。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a² + b² = c²,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 角形,其中c为最长边。

八年级数学 第1章 直角三角形 1.1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ⅰ)(第1课时)

八年级数学 第1章 直角三角形 1.1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ⅰ)(第1课时)

∠A=90°-∠B,
④∠A=∠B=∠C中,能确定△ABC是直角三角形的条件有
_____①__②__③__(填序号).
世纪金榜导学号
第十七页,共三十四页。
知识点二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中线(zhōngxiàn)的性质 (P3探究拓展)
第十八页,共三十四页。
【典例2】 如图,△ABD是以BD为斜边的等腰直 角三角形,△BCD中,∠DBC=90°, ∠BCD=60°,DC中点为E,AD与BE的延长线交于点F,求∠AFB 度数(dù shu). 世纪金榜导学号
)
C
A.75° B.65° C.55° D.45°
第七页,共三十四页。
2.具备下列条件(tiáojiàn)的△ABC中,不是直角三角形的是 ( D) A.∠A+∠B=∠C
B.∠A-∠B=∠C
第八页,共三十四页。
C.∠A∶∠B∶∠C=1∶2∶3 D.∠A=∠B=3∠C
第九页,共三十四页。
3.(2019·睢宁县期中(qī zhōnɡ))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 为12,则其斜边上的中线长为_____6_.
第十页,共三十四页。
知识点一直角三角形两锐角(ruìjiǎo)的关系及应用 (P2议一议拓展)
第十一页,共三十四页。
【典例1】如图,在△ABC中, ∠ACB=90°,CD是高. (1)图中有几个直角三角形?是哪几个? (2)∠1和∠A有什么(shén me)关系?∠2和∠A呢?还有哪些
锐角相等?
第二十五页,共三十四页。
【火眼金睛】 如图,△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D为斜边BC上的高,E,F分 别(fēnbié)为AB和AC的中点,试判断DE和DF的关系.
第二十六页,共三十四页。
第二十七页,共三十四页。

2 第1课时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2 第1课时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2 直角三角形第1课时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课题第1课时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授课人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掌握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勾股定理)和判定定理.2.了解逆命题、互逆命题及逆定理、互逆定理的含义.数学思考进一步掌握推理证明的方法,发展演绎推理能力.问题解决1.能应用定理解决与直角三角形有关的问题.2.能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举出逆命题、互逆命题及逆定理、互逆定理的例子情感态度进一步经历用几何符号和图形描述命题的条件和结论的过程,建立初步的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能力.教学重点1.勾股定理逆定理的证明方法.2.了解逆命题、互逆命题的概念,知道原命题成立其逆命题不一定成立.教学难点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证明.授课类型新授课课时教具课件、三角尺、等腰三角形纸片教学活动教学步骤师生活动设计意图回顾活动内容:问题1:我们曾经探索过直角三角形的哪些性质和判定方法?问题2:勾股定理的内容是什么?复习回顾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以及勾股定理内容,为本课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的证明做准备.活动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堂引入】1.什么是勾股定理?定理: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2.在△ABC中,∠C=90°,∠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1)若a=8,c=17,则b= 15.(2)若a=8,∠A=30°,则b= 8√3.(3)若a=8,∠A=45°,则c= 8√2.3.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通过与本课时相关的问题导入,为新知的学习做好铺垫.活动二: 实践探究交流新知【探究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关系定理及逆定理问题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有怎样的关系?为什么?问题2: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互余,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吗?为什么?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已知:如图1-2-6,在Rt△ABC中,∠C=90°.求证:∠A+∠B=90°.图1-2-6证明:在△ABC中,∠A+∠B+∠C=180°,∵∠C=90°,∴∠A+∠B=180°-∠C=180°-90°=90°.定理: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已知:如图1-2-7,在△ABC中,∠A+∠B=90°.求证:△ABC是直角三角形.图1-2-7证明:在△ABC中,∠A+∠B+∠C=180°,学生分小组讨论,各抒己见.教师及时引导并展示.活动二: 实践探究交流新知∵∠A+∠B=90°,∴∠C=180°-(∠A+∠B)=180°-90°=90°,∴△ABC是直角三角形.【探究2】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问题1: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有什么样的数量关系?你能证明吗?问题2:在一个三角形中,当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时,它是直角三角形吗?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已知:如图1-2-8,在△ABC中,∠C=90°,BC=a,AC=b,AB=c.求证:a2+b2=c2.图1-2-8证明:延长CB至点D,使BD=b,作∠EBD=∠A,并取BE=c,连接ED,AE(如图1-2-9),则△ABC≌△BED.图1-2-9∴∠BDE=90°,ED=a(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相等).从而四边形ACDE是直角梯形.∴S梯形ACDE=12(a+b)(a+b)=12(a+b)2.由全等可得∠ABE=180°-(∠ABC+∠EBD)=180°-90°=90°,且AB=BE,∴S△ABE=12c2.让学生通过分析归纳总结出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定理和其逆定理内容,并能够对定理和逆定理进行证明.活动二: 实践探究交流新知∵S梯形ACDE=S△ABE+S△ABC+S△BED,∴12(a+b)2=12c2+12ab+12ab,即12a2+ab+12b2=12c2+ab,∴a2+b2=c2.勾股定理逆定理:如果三角形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已知:如图1-2-10:在△ABC中,AB2+AC2=BC2.求证:△ABC是直角三角形.图1-2-10分析:要从边的关系推出∠A=90°是不容易的,如果能借助于△ABC与一个直角三角形全等,而得到∠A与对应角(构造的三角形的直角)相等,可证.图1-2-11证明:作Rt△A'B'C'(如图1-2-11),使∠A'=90°,A'B'=AB,A'C'=AC,则A'B'2+A'C'2=B'C'2(勾股定理).∵AB2+AC2=BC2,A'B'=AB,A'C'=AC,∴BC2=B'C'2,∴BC=B'C',∴△ABC≌△A'B'C'(SSS),∴∠A=∠A'=90°(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因此,△ABC是直角三角形.【探究3】互逆命题和互逆定理问题1:观察上面我们得到的两组定理,它们的条件和结论之间有怎样的关系?问题2:观察下面三组命题:让学生根据以前所学的勾股定理和逆定理的知识直接回答出定理的内容,对于证明学生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逆定理的证明,在证明时教师加以指导.在证明时只要求学生能够接受证明的方法和过程即可,不宜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活动二: 实践探究交流新知 (1){如果两个角是对顶角,那么它们相等.如果两个角相等,那么它们是对顶角.(2){如果小明患了肺炎,那么他一定发烧.如果小明发烧,那么他一定患了肺炎.(3){三角形中相等的边所对的角相等.三角形中相等的角所对的边相等.上面每组中两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也有类似的关系吗?与同伴交流.问题3:如果原命题是真命题,那么逆命题一定是真命题吗?并通过具体的实例说明.互逆命题:在两个命题中,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另一个命题的结论和条件,那么这两个命题称为互逆命题,其中一个命题称为另一个命题的逆命题.相对于逆命题来说,另一个就为原命题.互逆定理:如果一个定理的逆命题经过证明是真命题,那么它也是一个定理,这两个定理称为互逆定理,其中一个定理称为另一个定理的逆定理.通过师生的共同探究,使学生掌握互逆命题和互逆定理的定义,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讨论的能力,又感受到数学逻辑关系存在的必然性.活动三: 开放训练体现应用【应用举例】例1若a,b,c能构成直角三角形,则它们的比可能为()A.2∶3∶4B.3∶4∶6C.5∶12∶13D.4∶6∶7例2在Rt△ABC中,∠C=90°,∠A=30°,则a∶b∶c= .例3若△ABC中,a=b=5,c=5√2,则△ABC的面积为.例4对角线长为m的正方形的边长为.通过举例使学生区分勾股定理描述的是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而其逆定理则展示的是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拓展提升】例5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长分别为6和8,则斜边上的高为.例6高为h的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活动三: 开放训练体现应用例7小亮手里拿着长分别为30 cm,40 cm的两根木棒,请帮他找第三根木棒,使三根木棒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则第三根木棒的长应为cm.例8一块钢板的形状如图1-2-12所示,已知AB=12cm,BC=13 cm,CD=4 cm,AD=3 cm,∠ADC=90°,则这块钢板的面积是cm2.图1-2-12例9如图1-2-13,已知在Rt△ABC中,∠BAC=90°,BC=4,分别以AB,AC,BC为边向外作等边三角形,面积分别记为S1,S2,S3,则S1+S2+S3的值等于.图1-2-13例10如图1-2-14,在Rt△ABC中,∠C=90°,BC=6cm,AC=8 cm,按图中所示方法将△BCD沿BD折叠,使点C落在AB边上的点C'处,那么△ADC'的面积是.图1-2-14跨章节知识的综合可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活动四: 课堂总结反思【当堂训练】1.下列命题中,其逆命题成立的是.(只填写序号)①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②如果两个角是直角,那么它们相等;活动四: 课堂总结反思③如果两个实数相等,那么它们的平方相等;④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2.“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的逆命题是.3.在Rt△ABC中,∠C=90°,若a∶b=1∶2,且c=5,则ab= .图1-2-154.在Rt△ABC中,∠C=90°,CD⊥AB,垂足为D,若∠A=60°,AB=4 cm,则CD= .5.如图1-2-15,在△ABC中,已知AB=13 cm,BC=10 cm,BC边上的中线AD=12 cm.求证:AB=AC.练习可使学生进一步加强对本课所学新知的理解,同时亦可检验本课教学的成果,为日后的复习总结提供依据.【板书设计】第1课时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互逆命题、互逆定理简洁明了,层次清晰.【教学反思】①[授课流程反思]本课时设计让学生从原有知识出发,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计算,直观展示勾股定理的产生及其证明.为激发学生参与,以“问题串”的形式引发学生思考.②[讲授效果反思]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学生积极参与,勤于思考,使得本节课的重、难点得以顺利突破,培养了学生探究意识的同时,将数形结合思想较好地融入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③[师生互动反思]反思,更进一步提升.活动四: 课堂总结反思教学中,加强学生间的互动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有利于完成教学任务,提升教学效果.④[习题反思]好题题号错题题号详见电子资源详见电子资源温馨提示:为满足广大一线教师的不同教学需求,特新增“典案三学案设计”案例,word排版,可编辑加工,方便使用.内容详见电子资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结与复习
1.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
1: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2: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 斜边的一半;
……
1:有一个角内角等于90°的三角形是直角 三角形。 2: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条边的一半 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的判定:
A 提示:延长CD,使得CD=DE, 连结BE, 先证△ACD≌ △BED, 然后证△ACB≌ △EBC,得 1 AB=CE,最后说明 CD AB
2
D
B
E
例1 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条边的一半, 求证: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如图,已知:CD是△ABC的AB 1 CD AB 边上的中线,且 2 求证: △ABC是直角三角形.
结论
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条边的一半的 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例2:如图,已知AD⊥BD,AC⊥BC,E为AB的中 点,试判断DE与CE是否相等,并说明理由。
D C
A
E

B
变式训练.已知,如图, BD 、 CE 分别是△ ABC 的高, M、N分别是BC、DE的中点,分别连结ME,MD。 求证:MN⊥ED
A
E
F
D
C
思考与探究:
如图,已知,Rt△ABC中,∠ACB=90°,M是AB上 的中点,CH⊥AB于H,CD平分∠ACB (1) 求证:∠1=∠2 (2) 过点M作AB的垂直平分线交CD延长线于 E, 求证:CM=EM (3) △AEB是什么三角形?证明你的猜想
C
21
H A M D B
E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数学, 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
……
作业: 1、如图,在Rt△ABC中, ∠ACB=90度,CD是斜边 AB上的高,那么, 与 ∠B互余的角有 ,与 ∠A互余的角有 ,与 A ∠B相等的角有 ,与 ∠A相等的角有 . 2、如图,在△ABC中, AD⊥BC,E、F分别是AB、 AC的中点,且DE=DF.求 证:AB=AC B
C
D
B
再 见
1.1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南县城西中学
杨 平
说一说
1. 在Rt△ABC中,∠C=90°两锐角之和:∠A+∠B=?
∠A +∠B = 90°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
2.如图,在△ABC中,如果∠A+∠B=90°, 那么△ABC是直角三角形吗? 由三角形内角和性质, ∠A +∠B+∠C= 180°,因为 ∠A +∠B=90°,所以 ∠C=90°,于是△ABC是直 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证明: ∵ CD 1 AB= BD= AD
2
∴ ∠1=∠A ∠2=∠B ( 等边对等角 ) 又 ∵ ∠A+∠B+∠ACB =180°(三角形 内角和的性质)
即∠A+∠B+∠1+∠2=180°
∴ ∴ 2(∠A+∠B)=180° ∠A+∠B =90°
∴ △ABC是直角三角形( 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
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图3-58
探究
画一个Rt△ABC,∠ACB=90°, CD是斜边 AB上的中线,并度量CD、AB、AD、BD的长度, 再比较CD、AB的关系。 CD= ;AD= ; BD= ;AB=
1 2

CD=
AB
你们得到了什么结论?
结论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 斜边的一半.
1 是否任意一个Rt △ABC都有 CD AB 2 成立呢?
如图1,如果中线 CD 1 AB ,即CD=AD,所以 2 ∠ACD=∠A。于是在图2中,过 Rt△ABC 的直角顶点 C 作射线 CD′交 AB 于 D′,使 ∠1 = ∠A,则有 AD =CD. (等角对等边)
图1
图2
又∵∠A +∠B = 90° ( 直角三角形两个角等于90° )
∠1 +∠2 = 90° ∴ ∴ ∠ B =∠ 2 BD =CD (等角对等边)
∴ BD = AD =CD 1 AB. 2 ∴ D′是斜边AB的中点
即CD′就是斜边AB的中线,从而CD′ CD 1 AB. 与CD重合,并且有 2
求证: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如图,在Rt△ABC 中,∠C=90°,D是AB的中点,连结 1 C CD,求证: CD AB 2
A E N D
B
M
C
变式训练:如图,在△ABC中,BD、CE是高, M、N分别是BC、ED的中点,试说明: MN⊥DE. •解:连结EM、DM. • ∵BD、CE是高,M是BC中点, • ∴在Rt△BCE和Rt△BCD中,
EM 1
2
BC , DM
1
2
BC ,
E
A
• • •
∴EM=DM. 又∵N是ED中点, ∴MN⊥ED
N
D
B
M
C
练习 (1)在Rt△ABC中,有一个锐角为52度, 那么另一个锐角度数为 ; (2)在Rt△ABC中,∠C=90度,∠A ∠B =30度,那么∠A= ,∠B= ; (3)在△ABC中, ∠C=90 °,CE是AB 边上的中线,那么与CE相等的线段是 _____,与∠A相等的角是_____,若 ∠A=35°,那么∠ECB= ______. (4)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及其中线之和为6, 那么该三角形的斜边长为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