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资料2019沪教版

合集下载

七年级历史沪教版知识点

七年级历史沪教版知识点

七年级历史沪教版知识点历史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记录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七年级历史沪教版是重点的学习内容。

本文将会介绍七年级历史沪教版的知识点,可供广大学生和家长参考。

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社会的发展可以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

原始社会是人类最早的社会阶段,奴隶社会是古代社会,封建社会是中世纪社会,资本主义社会是现代社会。

每个社会阶段都有它自己的特征和优缺点,也为后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史可以分为三个主要时期:先秦时期、秦汉三国时期和隋唐宋元时期。

先秦时期是中国古代社会的最初时期,包括夏商周三个朝代,秦汉三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中较为重要的时期,其中汉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朝代。

隋唐宋元时期则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封建时代,也是中国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

三、世界古代史世界古代史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主要时期:古代东地中海时期、古代印度时期和古代中东时期。

古代东地中海时期是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古代印度时期是印度教和佛教等文化在印度的发展时期,古代中东时期是犹太教和伊斯兰教在中东的发展时期。

四、世界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世界史上有许多重要的事件和人物,具有里程碑意义。

比如:古代罗马帝国的崩溃、文艺复兴运动、法国大革命、工业革命、中国抗日战争、比尔·盖茨、苏格拉底、毛泽东等等。

这些事件和人物对人类社会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历史的重要意义历史是人类社会的镜子,对人们的现在和未来都有着深刻的影响。

学习历史知识能够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养和国际视野,有助于提高思维能力和文化水平,更好地认识世界和人生。

总之,七年级历史沪教版知识点对于初中生的历史学习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学生们应该认真学习历史知识,切实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思维能力,以更好地面对未来的发展挑战。

沪教版七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沪教版七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1、581年,杨坚(隋⽂帝)建⽴隋朝,定都长安;589年,隋灭陈,统⼀全国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割据局⾯。

隋⽂帝实⾏了改⾰在中央设三省六部制。

2、隋朝开凿的⼤运河分为三点四段即以洛阳为中⼼,北通涿郡,南到余杭,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隋、元两朝⼤运河的南北起点都相同,南起今杭州,北到今北京,都以洛阳为中⼼,元朝南粮北运⽐隋朝更有优势的理由:新开了两段运河,运河从杭州直达北京(⼤都),还开辟了畅通的海道。

3、618年,李渊(唐⾼祖)称帝,建⽴唐朝,定都长安;隋朝时李春主持修赵州桥,它是我国最古⽼的⽯拱桥。

4、武则天是我国历的⼥皇帝。

5、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统治时出现“贞观之治”(23年);唐朝中期唐⽞宗(李隆基)统治时,经济空前繁荣,唐朝进⼊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29年)。

6、曲辕犁和筒车的出现,表明唐朝农业⽣产⼯具有了很⼤改进。

史书记载:“⽔激轮转,众筒兜⽔,次第下倾于岸上”“以灌稻⽥,⽇夜不息,绝胜⼈⼒”这种提⽔灌溉⼯具最早出现于唐朝。

7、唐朝疆域,东到⼤海,西达咸海,东北⾄外兴安岭以北和库页岛,南及南海。

8、唐太宗实⾏较开明的民族政策,受到北⽅民族的拥护被北⽅各族称为“天可汗”。

9、回纥是维吾尔族的祖先,六诏⼈是彝、⽩族的祖先,吐蕃是藏族的祖先。

10、唐太宗派⼤⾂护送⽂成公主⼊藏与吐蕃赞普松赞⼲布成亲。

他们为促进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做出了重⼤贡献,在拉萨⼤昭寺有她的塑像。

唐中宗时,把⾦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进⼀步密切了唐蕃的友好关系。

11、中⽇交往历史悠久,早在汉朝时就有往来。

唐朝时,中⽇往来频繁,⽇本先后13次派遣唐使。

⽇本到唐朝的留学⽣中最有名的是阿倍仲⿇吕;唐朝时期东渡⽇本的使者和僧⼈中,最有影响的是鉴真和尚(他6次东渡⽇本,最后⼀次才成功)。

12、唐朝初年僧⼈⽞奘西游天竺取经,为中印⽂化交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3、755年,唐朝节度使安禄⼭发动叛乱,后来,其部将史思明继续进⾏叛乱,直到763年,唐朝才平定叛乱,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危害:使北⽅⽣产遭到严重破坏。

沪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提纲

沪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提纲

沪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提纲我们要学好历史这门课程,还需要认识和理解⼀些基本的知识点。

不过,我们在记忆之前,还是需要认识和熟悉书本上的基本内容,以下是⼩编给⼤家整理的沪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提纲,希望对⼤家有所帮助,欢迎阅读!沪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提纲1.继秦汉之后,实现我国第⼆次⼤规模统⼀的朝代是隋朝2.开创“开皇之治”盛世局⾯的统治者是隋⽂帝杨坚3.隋朝开凿的京杭⼤运河在历的作⽤是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4.隋朝统⼀全国的时间是公元589年5.开凿京杭⼤运河的皇帝是隋炀帝杨⼴6.隋⽂帝杨坚统⼀全国时,最后⼀个灭掉的南⽅政权是陈朝7.成为沟通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的是京杭⼤运河8.隋炀帝开凿⼤运河的主要⽬的是加强并巩固⾃⼰的统治9.京杭⼤运河连通了五⼤⽔系,由北到南依次是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10.京杭⼤运河的中⼼是洛阳11.京杭⼤运河分为四段,由北到南依次是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12.隋炀帝在江都被部下杀死,江都就是今天的扬州13.京杭⼤运河的南北终点是余杭和涿郡14.隋朝京杭⼤运河的主要功能是运输15.今天的北京,在隋朝时被称作是涿郡16.⼤运河的南端、在隋朝时被称作“余杭”的地⽅,就是今天的杭州17.隋朝灭亡的原因是隋炀帝的18.唐朝的建⽴者是唐⾼祖李渊19.唐太宗李世民夺得政权的⽅式是⽞武门之变20.唐太宗李世民创⽴的盛世是贞观之治21.三省六部制中,负责起草政令的是中书省22.李世民认识到“⽔能载⾈,亦能覆⾈”的原因是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23.我国现存最早的⼀部完备法典是《唐律疏议》24.隋朝建⽴、唐朝得以发展使⽤的制度有科举制和三省六部制25.唐太宗时的谏⾂,被唐太宗称为⼀⾯“镜⼦”的是魏征26.三省六部制中,负责审核政令的是门下省27.记录唐太宗和他的⼤⾂等议论古今得失的书是《贞观政要》28.三省六部制中的“三省”指的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29.唐太宗李世民善于纳谏的根本原因是维护⾃⼰的封建统治30.唐朝百姓不想服劳役,可以合法利⽤的⽅法是交纳实物代替31.三省六部制中,负责管辖六部、执⾏政令的是尚书省32.唐太宗的名句“⽔能载⾈、亦能覆⾈”的思想根源是儒家孟⼦的民贵君轻思想33.武则天当皇帝后将国号改为周34.武则天对科举制度的创新贡献是创⽴“武举”和“殿试”35.有“贞观遗风”,被称作是“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的是武则天统治时期36.武则天为提⾼庶族地主等新贵族的政治地位⽽编修的是《姓⽒录》37.唐朝新发明的农业⼯具是曲辕犁和筒车38.唐朝最⿍盛时期是开元盛世39.唐朝时管理今天新疆的是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40.唐朝⽤于灌溉的⼯具是筒车41.唐代制陶业的突出成就代表是唐三彩42.被誉为开元前期“救时之相”的是姚崇43.武则天时期对于整个唐朝的发展起到的作⽤是承上启下44.唐朝⽤于耕地的⼯具是曲辕犁45.武则天修订《姓⽒录》后,排名第⼀位的姓⽒是武⽒46.武则天的历史功绩是执政期间社会经济继续发展47.开辟了“开元盛世”局⾯的皇帝是唐⽞宗李隆基48.被称作是“中国古代第五⼤发明”的是科举制度49.科举考试中的常设科⽬有明经科和进⼠科50.盛唐时期,从习俗风尚到思想⽂化体现出的特点是胡汉交融与中西贯通51.我国是茶的故乡,饮茶习俗风靡全国开始的时间是唐朝52.唐朝科举制度中,重点考察考⽣解决实际问题、以及治理政事能⼒的科⽬是进⼠科中的策问53.唐朝时期,⼈们出⾏时的交通⽅式主要是骑马54.科举制度以前,选拔⼈才的主要标准是出⽣门第⾼低55.周边少数民族尊称唐太宗李世民为天可汗56.唐太宗时期,前往吐蕃和亲的⼥英雄是⽂成公主57.科举制度以后,选拔⼈才的主要标准是才能58.唐朝时期,被称为“吐蕃”的地⽅,就是今天的西藏59.与⽂成公主和亲的吐蕃藏族⾸领是松赞⼲布60.采取“怀柔”政策,⽤民族平等的态度对待少数民族,被少数民族尊称为“天可汗”的皇帝是唐太宗李世民历史考试答题技巧1、答题时必须抓住重点字句,如时间、年代、⼈物、事件、区域地点等,明确试题要考查的是历史的现象、本质、或是因果关系、影响。

上海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

上海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

上海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历史是一门能够让我们回顾过去,理解现在,并推测未来的学科。

七年级下册的历史课程主要内容是追溯中国古代历史,探讨中华文明的演变与发展,本文将概括这些历史知识点。

一、古代中国历史概述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并可以追溯到4,000年前的夏朝时期。

夏代、商代、周代、战国时期、秦朝、西汉、东汉、三国、南北朝、隋朝、唐朝、宋朝、元朝、明朝和清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主要时期。

二、封建社会的奠基封建社会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主要阶段,它的形成是从商代开始的。

这些封建制度的要素包括皇帝、官僚制度、地方行政区划、土地所有制和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

这些制度对于中国文化的未来发展和社会的演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中华文化的演变中国文化是世界上最悠久,最独特的文化之一,包括了诸如诗歌、文学、绘画、陶艺、雕刻、建筑等文化元素。

中国的文化演变可以分为各个历史时期,可以通过文物和艺术品等方式去展示和了解。

四、中国与世界之间的联系中国是许多文化、宗教和贸易的中心之一,在历史上它常常是东亚与世界之间的桥梁。

中国与其他国家的交流和接触始于公元前二世纪,当时西方世界称之为“丝绸之路”,而中国则称之为“陆路和海路贸易”。

五、中国历史中的主要人物和事件中国历史中充满了许多令人难忘的人物和事件,其中一些人物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例如孔子、秦始皇和毛泽东等。

同样也有着许多著名事件,例如九一八事变、抗日战争和文化大革命等都是中国历史中的重要事件。

六、历史文物和遗址考古发掘一直是中国历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例如兵马俑、山东孔庙、北京故宫和敦煌莫高窟等。

这些考古古迹和文物向我们展示了中国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结论历史是一门极为重要的学科,它帮助我们理解人类社会的演变与发展。

七年级下册的历史课程主要内容是掌握中国古代历史的起源、中华文明的演变、封建社会的奠基等相关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学习历史文化,进一步了解和发现中国的伟大之处。

沪教版七年级下历史提纲

沪教版七年级下历史提纲

沪教版七年级下历史提纲任何学习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历史的学习也是如此。

你们是不是有很多想要说的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沪教版七年级下历史提纲,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沪教版七年级下历史提纲1、贞观之治(唐太宗李世民)p8措施:①吸取隋亡教训②轻徭薄赋③勤于政事④廉洁奉公⑤减轻农民赋税劳役⑥戒奢从简⑦合并州县⑧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房(房玄龄)谋杜(杜如晦)断”,谏臣魏征(镜子)“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重视人民的力量,搞好君与民的关系,统治者要执政为民。

贞观之治表现: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国力强盛、人民安居乐业。

(此句话还可用于评价“文景之治”、“开元盛世”、“康乾盛世”)2、开元之治:(唐玄宗李隆基)p12措施:①任用熟悉吏治、富于改革的姚崇、宋璟等为宰相②重视地方吏治,中央优秀官吏下放地方,亲自考核县令政绩③戒奢从简3、科举制的创立p17(清朝1905年科举制废除)隋文帝——开始分科考试。

隋炀帝——正式设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形成。

唐太宗——扩充国学规模,设状元。

武则天——设武举和殿试。

唐朝以进士、明经两科最重要唐玄宗——诗赋成为主要考试内容。

科举制的影响:①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

②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③科举制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进士科重视考诗赋,促进了唐诗的发展。

4、(隋炀帝)京杭大运河的开通P4开凿目的:为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605年开始。

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

A.永济渠B.通济渠C.邗沟D.江南河E.涿郡F.余杭G.洛阳京杭大运河沟通的水系:由北向南连接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京杭大运河开通的历史意义:成为我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

评价大运河的诗作:唐皮日休《汴河怀古》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初一下册历史沪教版复习提纲

初一下册历史沪教版复习提纲

初一下册历史沪教版复习提纲初一下册历史沪教版复习提纲第 4 课科举制的创立一、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

二、科举制的诞生与完善人物贡献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完善阶段隋炀帝正式设置进士科,科举制正式诞生唐太宗扩充国学的规模,增加考试的人数诞生阶段武则天增设殿试、武举唐玄宗丰富考试的内容: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三、科举制的影响1、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

2、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士人用功读书风气盛行3、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尤其因为进士科重视考诗赋,也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清朝末年才被废除。

第 5 课“和同为一家”一、唐朝周边的少数民族西南--吐蕃唐朝时,唐太宗和武则天在今新疆地区先后设立了管辖西域的行政和军事机构--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

1、7 世纪前期,吐蕃杰出的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

2、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3、8 世纪初,唐朝又把金城公主嫁到吐蕃。

至此,吐蕃和唐朝已经成为“和同为一家”了。

4、吐蕃的风俗习惯①生活的地区:青藏高原一带。

②生产:游牧为业,有的以农耕为生。

③崇尚战功,以战死为荣。

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和亲的意义?① 维护了和平,增强了友谊。

② ②密切了双方经济文化交流5、金城公主入吐蕃北方--回纥的勃兴:8 世纪中前期,唐玄宗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

后来,回纥改名为“回鹘” 。

东北--靺鞨(“车书本一家”):7 世纪末,粟末靺鞨部首领大祚荣统一了周围各部,建立政权。

8 世纪前期,唐玄宗封他为渤海郡王,加授渤海都督。

从此,粟末靺鞨政权以“渤海”为号。

粟末靺鞨有“海东盛国”之称。

西南--苍山洱海见的南诏:六诏居民是今天彝族和白族的祖先。

玄宗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

民族活动地区与唐朝的关系今何族的祖先吐番西北和同为一家: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尺带珠丹与金城公主通婚。

沪教版历史总复习(七下)

沪教版历史总复习(七下)

巴黎和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侵略权益转让给日本,出卖中国主权
4.‚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是针对该次会议所签订的《____________ 和约》所发出的感慨;20年后,____________大战爆发,预言竟成事实! 5.有人说这份‚和约‛是‚温厚的‛,有人说它是‚苛刻的‛,也有人说它是 ‚掠夺性的‛。为什么对同一份和约会有不同的评价? 各自的立场、认识和目的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油画和照片均可作为反映一定历史场景的材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 是………( ) A.油画虽可写实地再现历史,但不可避免地带有夸张、想象等艺术加工的成分 B.油画再现的历史真实与否,取决于作者的技法和认识,也受客观条件的制约 C.除非刻意伪造,对已经消失的人和事,照片是复原历史事实的最可靠的根据 D.研究同一历史场景,油画与照片的价值,超过了文献档案和野史笔记的记载
4.5亿两白银
其他
协定关税
允许日本在通 商口岸开设工 厂。
东交民巷为外国使馆 区,由外国军队驻防; 拆毁从大沽到北京沿 线炮台,从山海关到 大沽战略要地由外国 军队驻守。
第二单元 民族觉醒与共和革命 7、1898年,光绪帝 接受维新派建议,下 ‚ 明定国是 ‛诏,实行变法,历时三 个多月,史称‚ ‛。 百日维新
同一个事件有不同的史料;同一份史料可以有不同的解释。(06年开卷) 材料一:(1931年9月18日)晚上10点钟,暴戾的中国军队在北大营西侧, 破坏满铁铁路,袭击守备队,双方正冲突中。 ——日军军机电报第一号 1.该日军军机电报认为,引发‚九一八‛事变的责任 在……………………… ( ) B A.日本军队 B.中国军队

七年级沪教版历史知识点

七年级沪教版历史知识点

七年级沪教版历史知识点历史是一个让人耳目一新又让人追寻的学科,它带我们穿越时空,领略到古人的传奇故事。

七年级沪教版历史知识点中包含了丰富多彩的历史内容,以下将简要介绍它们。

一、中华文化的传承中华文化是我们民族的骄傲,丰富的中华文化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祖先的智慧以及我们的文化传统。

在七年级中,我们可以学习到许多的中华文化,如《诗经》、《论语》、中华传统节日等。

二、先秦诸子百家在中国古代,先秦时期是中国显学先锋的时期,各家学说唇枪舌剑,互相推崇又互相排斥。

在七年级历史课程中,我们将会了解到孔子的儒家思想、老子的道家思想等等,并学习它们在中国文化中的传承和发展。

三、中国古代历史中国古代历史涵盖了从夏朝到清朝的各个朝代,每个朝代都有着丰富多彩的历史故事。

在七年级的历史教学中,我们主要学习到了夏朝、商朝、周朝等和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的中国历史,了解这些历史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知我们民族的不断发展。

四、世界古代文明除了中国古代历史之外,七年级历史还包含了一些世界古代文明。

例如,古埃及、古印度、古希腊、古罗马等等,这些文明曾在古代影响着世界的历史进程,为世界文化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五、中世纪欧洲中世纪欧洲是世界历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时期,从6世纪到16世纪,欧洲经历着从国家分裂到国家统一的漫长进程,这期间欧洲也经历了很多的战争、文化、科学等方面的进步。

在七年级的历史教学中,我们将会了解到中世纪欧洲的一些历史事件,例如黑死病、十字军东征等等。

六、当代世界发展在当代世界发展方面,我们学习了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

全球化是指世界不同国家的经济、交流、文化的相互联系,区域一体化则是指地理相近的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合作。

我们在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将结合当下的形势与发展趋势进行探究。

七年级沪教版历史知识点的丰富性与多彩性丰富了我们的知识,也让我们对人类历史的认知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希望同学们能够善于探究历史知识背后的道理,认真学习历史,不断丰富自己的视野与见识,助力自己成为更好的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资料2019沪教版
开元盛世
时间:唐玄宗统治前期
原因(措施):⑴唐玄宗即位时,唐朝政局稳定;⑵任用贤相,励精为治⑶整顿吏治,亲自考核地方官员;⑷崇尚节俭,戒奢从简。

经济繁荣表现:
⑴农业:①共修建了四十多处大型水利工程;②农耕技术也有很大发展,南方水稻广泛采用育秧移植栽培,产量大大增加,江南地区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地;③蔬菜有很多新品种,大都是从西域传入的;④茶叶生产在江南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饮茶之风在全国范围盛行;⑤唐朝农民改进犁的构造,构成曲辕犁;⑥还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车;⑦人们积极抗旱,治理蝗灾,抗拒天灾的水平增强了。

⑵手工业:①丝织品的花色品种很多,丝织技术高超。

②陶瓷业在唐朝有重要发展,越窑青瓷、邢窑折瓷和唐三彩最为有名。

唐三彩造型美观,釉色绚丽,是世界工艺的珍品。

③唐朝的商业繁荣,大都市有长安、洛阳、扬州和成都。

长安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含义: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秒为开元盛世。

科举制度
1、背景:魏晋以来,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能做官,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能到中央和地方任高官。

2、诞生(隋朝):
⑴隋文帝开始使用分科考试来选拔官吏。

⑵隋炀帝时,设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形成。

3、完善(唐朝):在唐朝时,科举制逐渐完善,常设的考试科目很多,以进士、明经两科最重要。

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是完善科举
制的关键人物。

唐太宗时,大大扩充了国学的规模,进士科考中第一
名的称为状元;武则天时,开创殿试和武举;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
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4、时间: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在清朝末年被废除。

5、影响:
⑴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
政府任职。

⑵科举制促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

⑶科举制也促动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尤其因为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宋代南方生产发展
1、南方生产发展的原因:
⑴从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战乱较少,很多中原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增加了那里的劳动人手;
⑵加上自然条件的变化,江南地区的农业发展较快,逐渐超过北方。

3、宋代南方生产发展的表现:
类别发展成就
农业的发展粮食作物占城稻的引进;苏湖成为粮仓;水稻产量居
粮食首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