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唐朝的民族关系与对外关系

合集下载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唐朝的民族关系与对外关系PPT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唐朝的民族关系与对外关系PPT

条街,公元759年中国唐朝高僧鉴真所建。
7
三、玄奘西行 天竺玄(奘古简印度介半岛)
玄奘(602~664)唐,名朝陈贞祎,观世称年三间藏法师,俗称唐僧,洛州缑氏(今河
南偃师缑氏镇)人。
玄奘13岁出家。贞促观进三年了(62中9),国从和长安印(今度西半安)岛出的发,文历经化4年交至流印度
那烂陀寺,拜名僧戒贤他为是师,我经国过古艰苦代努著力,名他的精高通了僧佛,教经旅典行,家掌握和了佛深奥 的佛学理论。十九年携经大翻、小译乘家佛《。教西经游典回记到》长里安徐。少后在华太扮宗演、的高唐宗的僧支持下, 召奘集及各其大弟寺子高还玄僧根奘组据成旅译途带 论经见,回场闻,,撰大比僧译写写量出成较有历佛经长结一何、达史经合下异论12文,你书同七卷看中。十献翻的五游到的译《部记的玄佛大、《影奘凡大经唐视与一唐,西作影千西三传游品视域百记作《播记三》品西佛》十。中游五教。的记卷理。唐》玄,
二、遣唐使来华与鉴真东渡
(一)遣唐密使切来两华国关系,学习日唐本朝友先进人的晁经卿济辞文别化长
1行.唐《朝的昌盛1对0多日本次吸引。
安,所乘船只绕过蓬壶山 后便遇难了,晁卿沉入大
23发状绘词》..展唐日弘法大师的朝本新的社动开会力明处最空。开于海多放变。革、超前阿5夜0,倍0急人海 着仲于再 的学麻习也 苍吕借回 梧鉴不 山先进来 愁文,容化白满,找云面到笼。社罩会
第三,学习唐朝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在传播先 进文化的同时,要善于吸取其精华,为己所用。
……
11
唐 朝 对的 外民 关族 系关 系 与
民族 文成公主入藏 关系 开明的民行 交往 鉴真东渡 政府交往: 遣唐使
唐朝兼容 并蓄、泽 被东西, 全面开放, 文化更加 辉煌。
12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六学习主题 第4课 唐朝的民族关系教学设计 川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六学习主题 第4课 唐朝的民族关系教学设计 川教版

第4课唐朝的民族关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识记与理解记住唐朝边疆主要少数民族及政权的名称。

著名的少数民族首领及其被唐朝册封的称谓,了解唐朝与吐蕃等民族交往的史实;理解唐朝民族关系发展的原因。

二、能力与方法通过概括唐朝与少数民族友好交往的史实,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通过对历史地图和其他图的阅读,培养学生从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通过学习唐朝与少数民族友好交往的史实,使学生认识到各族之间虽有兵戎相见,但相互之间的友好交往仍是主流,培养学生辨证看问题的思维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唐朝民族关系发展的原因,使学生认识经济发展、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是民族团结、祥和的重要前提;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认识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都为祖国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帮助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民族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一、重点:唐朝与吐蕃的关系二、难点:唐朝时汉族与少数民族关系迅速发展的原因。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问题导入:师:你对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知道多少?生:……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入新课。

二、唐与吐蕃的关系1、出示《唐朝时期边疆各族分布图》帮助学生认识唐朝边疆各主要少数民族名称及分布。

2、指导学生按照教材进行学习。

①先让学生了解吐蕃族生活的地区及其生活。

指出吐蕃是今天我国藏族的祖先,又是7世纪到9世纪青藏高原上出现的少数民族政权名,②给学生介绍吐蕃杰出首领松赞干布统一吐蕃,建立强大的奴隶制政权及其与唐朝通婚的史实。

(介绍意义:两族的联姻加强了民族团结,促进了双方经济文化的发展,具有极为重大的历史意义。

)③通过教材小字部分介绍文成公主进藏的具体史实及其影响。

④老师提问:师:代表唐朝与吐蕃友好交往的史实有哪些?生:1、唐中宗时,吐蕃赞普尺带珠丹与金城公主完婚;2、唐穆宗时,唐蕃双方会盟及建立会盟碑。

教师指导学生看辅栏《会盟碑》的话教师进行解释:不再作战,充满了亲情友好,难道不好吗?通过这句话帮助学生领悟唐蕃之间愿友好相处,不再作战,永结亲情的愉悦心情。

新版七年级历史:第4课 唐朝的民族关系与对外关系[课件]

新版七年级历史:第4课 唐朝的民族关系与对外关系[课件]

3.北京人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他们 已经是人的主要原因是( A )
A.他们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
B.他们已经会使用天然火 C.他们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至二十万年
D.他们过着群居生活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第 2课 原始农耕生活
Hale Waihona Puke 新课导入 假如你是一个生活在 原始社会的人,如果仅 靠在野外采集、捕捉猎 物为生,会有哪些不便 之处?
1.昭君出塞和文成公主入藏在当时产生的影响,正确的 是( ) B A.有利于加强对边疆少数民族的行政管理 B.促进了汉族与少数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 C.使边疆少数民族政权归属于中央政府 • LOREM IPSUM DOLOR D.形成了汉族与少数民族融合的高潮
2.唐朝的对外关系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盛况,主要是因为 ( A ) A.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B.政治制度领先于世界各国 • LOREM IPSUM DOLOR C.开辟了发达的水陆交通路线 D.统治者以开明态度吸纳世界先进文化
次数
1 2


被风浪所阻。 突遇风暴,船被汹涌的波涛击破,不得不上岸。一个月后,鉴真 一行又下海,再遭风浪,船触礁搁浅,被渔民救上岸。
未出海便夭折。 遭诬告与海盗勾结,鉴真一行东渡的船只被官府查没。
3
4
东渡未能成行。因官府出面阻止。
未果。因弟子的好心阻拦。
遭遇台风,失败。 在海上漂泊14天,到了海南岛。鉴真因暑热患眼疾,双目失明。
4.农耕作物:粟
猪、狗等 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6.定居生活: 7.原始手工业: 彩陶、陶埙、纺织、制衣
5.原始饲养业:

半地穴式房屋
动脑筋:
半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这种房屋?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唐朝的民族关系与对外关系》教学设计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唐朝的民族关系与对外关系》教学设计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唐朝的民族关系与对外关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唐朝的民族关系与对外关系》这一课主要介绍了唐朝时期我国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的特点和重要事件。

教材通过讲述唐朝与周边民族的交流和战争,以及唐朝对外交往的情况,使学生了解唐朝时期的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的复杂性。

教材内容丰富,涉及历史事件众多,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记忆和理解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课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唐朝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处理复杂的历史事件和关系时,可能会感到困难。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和记忆重要历史事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唐朝时期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的基本情况,掌握相关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尊重和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和习俗。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唐朝时期的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的主要事件和特点。

2.难点:对唐朝时期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的复杂性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唐朝时期的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

2.合作探究: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分析历史事件,解决问题。

3.案例分析:通过讲解具体的历史事件,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唐朝时期的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准备《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相关章节。

2.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

3.历史资料:准备与唐朝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相关的历史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唐朝的历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展示唐朝时期的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的相关图片和资料,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直观的了解。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分析教材中的历史事件,引导学生掌握唐朝时期的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唐朝的民族关系》学习提纲(川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唐朝的民族关系》学习提纲(川教版)

第4课唐朝的民族关系知识要点1.唐太宗被北方和西北各族首领共同拥戴为“天可汗”。

2. 7世纪初,吐蕃杰出的首领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今拉萨)。

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阎立本的绘画作品《步辇图》)。

唐中宗把金城公主嫁给赞普尺带珠丹,尺带珠丹上书说:吐蕃和唐朝已经成为“和同为一家”了。

823年,唐蕃在拉萨大昭寺前立下了唐蕃会盟碑。

3. 8世纪中期,唐玄宗册封回纥首领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回纥曾在灭亡东突厥和平定安史之乱时出兵助战(维吾尔族的祖先,788年,改称回鹘)。

4. 六诏是彝族和白族的祖先,其中南诏的中心在太和城(大理),唐玄宗册封南诏首领皮罗阁为云南王。

随堂练习1. 布达拉宫见证了汉族与_______的友好交往,大理崇圣寺千寻塔见证了汉族与_______的友好交往。

2. 唐朝通过哪些方式加强与少数民族的联系?答:①联姻(唐与吐蕃、回纥);②册封(唐与回纥、南诏);③会盟(唐与吐蕃);④经济往来;⑤文化交流。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____。

3.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1)这段材料的主要意思是什么?是唐朝哪位皇帝说的?答:过去的统治者只重视中原汉族,轻视边疆的少数民族,我与他们不同,我对各民族一视同仁。

唐太宗。

(2)他对少数民族实行了什么政策?这位皇帝被各族首领拥戴为什么?答:一视同仁、恩威并施的政策。

“天可汗”。

———————————————————————————————————————————这段材料的主要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唐朝的民族关系和对外交往

唐朝的民族关系和对外交往
从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 带来了各种粮食三千八百种, 公主带来的门巴 给吐蕃粮食库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 从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 带来了各种手艺的工匠五千五百人,昭 寺 给吐蕃工艺打来了发展的大门; 从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 带来了各种牲畜共有五千五百种, 使吐蕃的乳酪酥油从此年年丰收。
文成公主
求神打卦多年, 疾病终不离身,公 主带来的门巴,治 愈我的疾病。
北方各族为了表达对他的拥戴之情,尊称 他为 A.大汗 B.单于 C.天可汗 D.大王 2.雄伟壮观的布达拉宫始建于公元7世纪, 是藏王松赞干布为迎娶唐朝公主而建。这 位密切了唐蕃关系、受到汉藏两族人民尊 敬的唐朝公主是 A.文成公主 B.蔡文姬 C.王昭君 D.金 城公主
3. 唐朝是我国古代对外交往活跃的时期,下列人物中为 此做出巨大贡献的有 ( ) ①张骞 ②玄奘 ③鉴真 ④郑和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现在许多国家把中国人称为“唐人”的原因是 A.唐朝在世界上享有较高的威望 B.中国人是唐朝人 的后代 C.唐朝时中国才开始对外交往 D.中国人具有很高 的制糖技术
天竺
学习 玄奘西游

2.日本“遣唐使”与鉴真东渡 (1)“遣唐使”
遣唐使:日本为了学习中国文化,
向唐朝派出的遣唐使团, 前后达19次之多。
影响: 促进了唐朝的先进文化在日 本传播,加强了中日文化交 流。
日本平城京平面图(今日本奈良)
唐长安城示意图
两座古代都城都有朱雀大街把都城池一分为二;都有西市、东市,商品贸易同居 民区分开;都是街道布局整齐笔直如棋盘状;都有皇帝的宫殿并都在城北中央。
1、应日本僧人邀请,东渡日本,向日本辛勤传 播唐朝文化且作出重大贡献的高僧是( ) A.玄奘 B.鉴真 C.戒贤 D.阿倍仲麻吕

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唐朝的民族关系与对外关系》ppt省优获奖教学课件(川教版)ppt

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唐朝的民族关系与对外关系》ppt省优获奖教学课件(川教版)ppt
找一找《文隋献—通朝—考马经》端临济:繁荣的表现有哪些?
时 隋初 隋盛世 结论

项目
人口
3000多万 4600多万 人口激增


垦田扩大
垦田 1900多万 5500多万 粮仓丰实


计粮天仓下储积长,安得太供仓 五洛六仓阳十、含年嘉。
兴洛—仓—《贞观政要》
隋朝富强的原因有哪些?
政治上:改革政权机构,确立三省六部制 重视选拔人才,推行新的选官制度 废除郡一级机构,裁减冗员 修订法律,废除一些酷刑
诗佳作
李白
杜甫
白居易
材料三:进士崔致 远 许多外4、国留唐学朝生科,举也到制长在安当参加时科还
举 是考 唐试 朝, 时影 产新新响生罗罗在著到过长名邻一安文国定中学的对进家士崔影世的致响界佼远文佼,者就明。
我们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
国所采通用过的选本举课制中度,的及这其定期举行 的考试个。实例—,—可《英以国看大百科全书》
6
东渡成功
753年,鉴真一行终于抵达今日本九州南部的鹿儿岛。
鉴真六次东渡概况
鉴真纪念堂
“开山鉴真大和尚传方”。 鉴真所传“奇效丸”的药袋、 药纸
鉴真为什么受到中日两国人民的尊敬?
1、6次东渡,不畏艰险和坚忍不拔的品 质 2、鉴真对中日文化交流所做的贡献: 传授佛学理论,传播中国文化,促进日 本佛学、医学、建筑和雕塑艺术
1.南方。 2.陆路运量少,成本高,速度慢。 3.隋朝灭陈,需要加强对全国的统治 4.隋文帝统治时期,隋朝经济实力增强, 为大运河的开通提供丰厚的经济基础。
二、大运河的
开通
主要目的:为加强
1.开凿的目的对济南控方制地,区便政于治江经 南

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5单元 隋唐时期 第4课《唐朝的民族关系与对外关系》名师教案2 川教版

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5单元 隋唐时期 第4课《唐朝的民族关系与对外关系》名师教案2 川教版

第4课唐朝的民族关系与对外关系【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唐朝时期对外交往比较活跃的情况,包括日本派往中国的遣唐使与唐文化对日本产生的深远影响、鉴真和尚东渡日本、隋唐与新罗的频繁的来往、唐玄奘西游取经等史实。

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比较能力和归纳能力。

2、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通过历史地图了解唐朝时期的主要少数民族,帮助学生建立准确的时空概念。

(2)通过依据历史资料分析历史问题,指导学生运用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分析唐朝民族关系发展的原因,使学生认识经济发展、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是民族团结、祥和的重要前提,增强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教学重点】唐与吐蕃等民族关系的史实;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

【教学难点】通过比较鉴真东渡与玄奘西行的异同理解唐朝对外开放与交流的特点。

体会民族交往对汉族与少数民族双方发展的促进作用,认识友好互助是各民族关系的主流。

【教学方法】本课时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有:讲述法、讨论法等。

学习方法有:学生分组探究法、自主学习法等。

【课前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唐朝实行开放的民族政策和对外政策。

由于开放,各族人民你来我往,有的还联姻结亲,奏响民族交融的和谐乐章。

由于开放,各国外交使节纷纷来华,中国民间使者有的东渡,有的西行,谱写了中外交流的美好篇章。

一、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教师:1、吐蕃是现在哪个民族的祖先?他们生活在什么地方?学生: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上生活着吐蕃人。

他们饲养耗牛,种植青棵,创造出特色鲜明的文化。

吐蕃人是藏族的先民。

教师:2、说一说谁统一了吐蕃?统一的时间、都城?学生:7世纪初,吐蕃杰出的首领松赞干布统一各部,建立了以逻些(今西藏拉萨)为都城的强大政权。

教师:3、议一议文成公主为什么要带这些东西到吐蕃?学生:传播中原先进的农业、手工业和科技文化,促进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

二、遣唐使来华与鉴真东渡教师:1、说说日本派遣遣唐使来中国的目的?学生:学习唐朝先进科技文化教师:2、遣唐使回到日本后,给日本带来的哪些影响?学生:对日本的政治、经济、文化、生产技术,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社会生活等产生深远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课唐朝的民族关系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记住唐朝边疆主要少数民族及政权的名称。

著名的少数民族首领及其被唐朝册封的称谓,了解唐朝与吐蕃等民族交往的史实;理解唐朝民族关系发展的原因。

二、能力与方法
通过概括唐朝与少数民族友好交往的史实,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通过对历史地图和其他图的阅读,培养学生从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通过学习唐朝与少数民族友好交往的史实,使学生认识到各族之间虽有兵戎相见,但相互之间的友好交往仍是主流,培养学生辨证看问题的思维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析唐朝民族关系发展的原因,使学生认识经济发展、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是民族团结、祥和的重要前提;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认识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都为祖国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帮助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民族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唐朝与吐蕃的关系
二、难点:唐朝时汉族与少数民族关系迅速发展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问题导入:
师:你对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知道多少?
生:······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入新课。

二、唐与吐蕃的关系
1、出示P20《唐朝时期边疆各族分布图》帮助学生认识唐朝边疆各主要少数民族名称及分布。

(东南西北四个方位)
2、指导学生按照教材进行学习。

①先让学生了解吐蕃族生活的地区及其生活。

指出吐蕃是今天我国藏族的祖先,又是7世纪到9世纪青藏高原上出现的少数民族政权名
②给学生介绍吐蕃杰出首领松赞干布统一吐蕃,建立强大的奴隶制政权及其与唐朝通婚的史实。

(介绍意义:两族的联姻加强了民族团结,促进了双方经济文化的发展,具有极为重大的历史意义。


③通过教材小字部分介绍文成公主进藏的具体史实及其影响。

④老师提问:
师:代表唐朝与吐蕃友好交往的史实有哪些?
生:1、唐中宗时,吐蕃赞普尺带珠丹与金城公主完婚;2、唐穆宗时,唐蕃双方会盟及建立会盟碑。

教师指导学生看辅栏P19《会盟碑》的话教师进行解释:不再作战,充满了亲情友好,难道不好吗?
通过这句话帮助学生领悟唐蕃之间愿友好相处,不再作战,永结亲情的愉悦心情。

师:那从我们刚才讲的来看唐蕃友好往来的两种重要形式是什么?
生:联姻与会盟,完全回避了“兵戈”战争。

师: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联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生: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联姻加强了汉藏两族的团结,促进了双方经济文化的交流,有利于汉藏两族的发展,特别是有利地促进了吐蕃民族的进步。

(汉藏两族也发生过激烈的斗争。

663年吐蕃灭了唐的属国,占有今青海地区,不久侵入西域和剑南地区,安史之乱期间,曾攻占唐凤翔以西、豳(bin)州以北数十州,763年曾经一度攻入长安城。

尽管如此,两族的友好交往仍然是主流.
三、唐与南诏的关系
请学生先看完这一目的内容,教师提问:
一、对南诏进解释:教师强调它只是政权名而不象吐蕃、回鹘(回纥he )既是政权名有是民族名。

同时“南诏”一词有两个含义:1、六诏时代,它是指蒙舍诏(地处南部的一诏)。

2、8世纪前期六诏统一性政权。

二、教导学生读好小字。

(让学生带着问题看书:唐朝与南诏的友好关系表现在哪些方面?)
唐朝与南诏友好关系的史实反映在小字之中。

引导学生归纳概括。

生·····
师归纳:唐朝政治、经济、文化对南诏的影响都是很大的。

唐朝对南诏的影响:政治上,南诏效仿唐朝建立官制;经济上,成都的织锦工匠迁往南诏,促进其织锦业的发展;文化上,教材从文学(语言)、艺术(书法)、建筑(崇圣寺三塔中千寻塔)等方面作了叙述。

四、唐与回纥的关系
学生看书自己归纳问题:
师:唐朝与回纥的关系表现在什么地方?
生:······
师归纳:大家要注意在唐朝与回纥的关系中大家要注意汉族与少数民族在交往中互相学习、互相影响的观点。

按照教材概括起来可以表现为:1、回纥出兵助战。

2、唐朝对回纥首领的册封。

3、经济文化交流。

4、联姻
五、教师要求学生根据今天学习的内容把唐朝时期与边疆的少数民族的关系进行整体概述,(学生分四人一组进行讨论交流,各组派代表回答自己小组的归纳内容。

)生······
师归纳小结全课:(通过问题来解决)
今天学习了本课以后同学们我们一起来探询一下唐朝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得到发展的原因。

生: (2)
师总结: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看:政治上(社会安定,国力强盛、提供了前提条件)、经济上(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民族政策上(采取战争、册封、和亲等灵活多样的政策,促进了民族融合与团结)。

总结:唐朝和边疆各族的密切联系是建立在实行开明民族政策基础上的,开明的民族政策促进了民族融合。

其次,唐朝是个统一和睦的多民族国家,长安成为国内各民族交往的中心,我国源远流长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是历史长期发展的结果。

六、板书设计:
第4课唐朝的民族关系
一、唐与吐蕃的关系
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联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联姻加强了汉藏两族的团结,促进了双方经济文化的交流,有利于汉藏两族的发展,特别是有利地促进了吐蕃民族的进步。

)
二、唐与南诏的关系
唐朝与南诏的友好关系表现在哪些方面?(政治、经济、文化)
三、唐与回纥的关系
唐朝与回纥的关系表现在什么地方? (1、回纥出兵助战。

2、唐朝对回纥首领的册封。

3、经济文化交流。

4、联姻)
四、唐朝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
政治上(社会安定,国力强盛、提供了前提条件)、经济上(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民族政策上(采取战争、册封、和亲等灵活多样的政策,促进了民族融合与团结)。

七:作业布置:完成练习册相关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