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学形考作业三_0001标准答案

合集下载

区域经济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

区域经济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

区域经济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区域经济学》单元作业题(1)1-4一、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区域经济学是地理学与经济学相结合的产物,它是研究各种经济现象在地理空间上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

( ?)2.区域发展是一个主观的过程,是人们作用于区域经济开发过程的主观行为。

( ×)3.区域经济开发有明确的开发主体,该主体自始至终控制着开发进程。

( ? )4.区域规划的主体包括政府和企业两大类,其中政府是第一主体,企业是第二主体。

( × )5.人力资源开发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根本推动力。

( ?)6.广义的区域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区域( × )7.区域 ( ? )( ×) 8.一个地区的支柱产业就是该地区的主导产业。

9.在区域经济学中,通常用区位商来判断一个产业是否构成地区专业化部门。

( ? )10(感应度系数是指某一部门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使用时,对国民经济各部门所产生的生产需求波及程度。

( ×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区域经济学形成于( B )。

A.20世纪20年代B.20世纪50年代C.20世纪70年代D.20世纪90年代2.古典区位论向现代区位论发展的转折点是( C )。

A.农业区位论B.工业区位论C.市场区位论D.运输区位论3.三次产业的划分是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 B )首先提出来的。

A.库茨涅兹B.科林?克拉克C.配第D.熊彼特4.容易陷入纳克斯所说的“贫困恶性循环”之中的是( D )区域。

A纯自然资源型 B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结合型C社会资源为主、自然资源为辅型 D资源缺乏型5.下列哪种产业拥有的影响力系数最大,( A )A建筑业 B农业 C采掘业 D商业三、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区域经济学研究的区域主要包括(A C D )A一国范围 B单纯从事某项活动的小区C全国国土 D跨国界的特定区域2.古典区位理论包括( B C D)。

国家开放大学宁夏50610《区域经济学教程作业三作业资料

国家开放大学宁夏50610《区域经济学教程作业三作业资料

区域经济学教程作业三复习题(带答案)说明:每学期的课程题号都可能更换,请认真核对是您需要的题号后再下载!【题号】()是产业区位选择机制中的主体部分。

a. 宏观调控机制b. 利益驱动机制c. 市场调控机制d. 目标驱动机制[认真学习课本知识,并分析作答上述题号]参考答案:利益驱动机制【题号】根据比较利益学说的理论,两个区域进行贸易的基础是()的地区差异。

a. 绝对成本b. 绝对劳动生产率c. 相对劳动生产率d. 生产要素禀赋[认真学习课本知识,并分析作答上述题号]参考答案:相对劳动生产率【题号】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1912)一书中提出了()。

a. 区域发展的相互依赖理论b. 创新理论c. 要素禀赋理论d. 人力资本学说[认真学习课本知识,并分析作答上述题号]参考答案:创新理论【题号】古典区位论向现代区位论发展的转折点是()。

a. 农业区位论b. 市场区位论c. 运输区位论d. 工业区位论[认真学习课本知识,并分析作答上述题号]参考答案:市场区位论【题号】下列哪种产业拥有的影响力系数最大?()a. 采掘业b. 农业d. 建筑业[认真学习课本知识,并分析作答上述题号]参考答案:建筑业【题号】人力资源的特点是()a. 人力资源具有智力性b. 人力资源具有时效性c. 人力资源具有能动性d. 人力资源具有生物性[认真学习课本知识,并分析作答上述题号]参考答案:人力资源具有生物性【题号】现代区域经济学的创始人之一是()国的艾萨德教授。

a. 美国b. 德国c. 英国d. 法国[认真学习课本知识,并分析作答上述题号]参考答案:美国【题号】()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了“中干学”理论。

a. 阿罗b. 韦伯c. 舒尔茨d. 杜能[认真学习课本知识,并分析作答上述题号]参考答案:阿罗【题号】经济学家罗默认为()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唯一源泉。

a. 引进b. 外在c. 创新d. 内在[认真学习课本知识,并分析作答上述题号]参考答案:内在【题号】临界最小努力命题理论是由()提出的。

国开电大区域经济学(福建)形成性考核3参考答案

国开电大区域经济学(福建)形成性考核3参考答案

·题目、
简述产业结构转换能力的区域比较方法。

【答案】
(1)产业结构转换能力:指产业结构适应市场变化和保持地区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增长而向高级化调整、演进的可能性条件。

(2)供给和需求共同作用。

从供给角度考察,地区产业结构的转换能力取决于创新能力、积累能力和供给弹性。

从需求角度考察,地区产业结构的转换能力取决于人们不断变化的消费结构。

(3)发展经验通常经济发展水平高、综合实力雄厚的地区,其内部推动产业结构适时调整和顺利升级的能力也比较强,地区产业结构具有促进当地经济全面发展的综合优势。

·题目、
名词解释:区域差异
【答案】
区域差异:不同的区域由于区位因素的不同,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会不同,因此对工业产业的吸引力也不同,这就是区域差异。

·题目、
名词解释:地域分工
【答案】
地域分工:指相互关联的社会生产体系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异,它是社会分工的空间表现形式,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

·题目、
名词解释:比较优势
【答案】
比较优势:指将本国不同产品成本的比率与国外同类产品的成本比率进行比较。

如果较低,则本国就具有比较优势。

·题目、
名词解释:区域经济发展。

区域经济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3

区域经济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3

《区域经济学》课程形成性考核册(三)学校名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江苏开放大学一、填空题1、区域经济合作的对象是生产要素,包括资金、技术、劳力和信息等。

2、人力资本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对劳动力投资的强度,教育投资和卫生保健投资是这种投资的两大方面。

3、从区域经济合作的经济内容看,主要包括工业贸易合作、资金合作、劳务合作和科学技术合作。

4、从目前国内地区间劳务合作的内容看,主要有纯粹的劳务合作、信息咨询及旅游。

5、城市化的动力机制可以概括为农村的推力和城市的拉力 ,及其交互作用所产生的公共作用力。

6、基础实施是指用于保证区域经济社会经济活动正常进行的公共服务系统,包括经济基础设施和社会基础设施。

7、根据能源的形态可以将能源分为固体能源、液体能源、气体能源和电力。

8、从我国电力生产和电力结构来看,西部是我国水力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中部是我国煤炭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东部则是我国电力工业最发达的地区。

9、从交通运输结构的角度看,当前我国公路运输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平均运距短、二是高等级路网还没有形成。

10、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关于经济区域划分,主要有大经济区、省级经济区和省内经济区的划分。

二、名词解释1、城镇体系是指在一个区域内经济社会联系密切的,具有不同智能、不同规模、不同等级的城镇群体2、基础设施是指用于保证区域社会经济活动正常进行的公共服务系统,包括经济基础设施和社会基础设施。

3、核心区是指在全国经济或者区域经济发展中居于主导地位、经济增长快、发展质量高的地区,一个国家或地区实现经济发展的主要地区,通常其人均GDP要大大高于全国人均水平。

4、经济区划经济区划是在认识客观存在的经济区的基础上,根据特定时期国民经济发展的目标和任务,对全国区域进行分区划片,阐明各经济区经济发展的条件、特点和问题,指出它在国民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和发展方向,最终为中央政府对区域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地方政府制定区域发展规划、企业进行区域分析活动提供科学依据。

国家开放大学广东[课程号]50610《区域经济学《第三次》形成性考核任务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广东[课程号]50610《区域经济学《第三次》形成性考核任务答案

课程号:50610《区域经济学》
【题目】区域贸易的存在与发展,意义在于:意味着该区域是一个开放型的经济地区、可以引进本区域缺乏的生产要素、()。

a. 意味着该区域是一个封闭型的经济地区
b. 可以在更高层次上促进竞争和本区域企业发展
c. 可以输出本区域缺乏的生产要素
d. 意味着该区域是一个外向型的经济地区
参考答案:
可以在更高层次上促进竞争和本区域企业发展
【题目】()认为,即使两个区域中的一个在每一种行业上都比另一个具有较高的绝对效率,两个区域之间的贸易同样对双方有利。

a. 比较利益学说
b. 绝对成本学说
c. 绝对成本学说
d. 比较成本学说
参考答案:比较利益学说
【题目】( )的多样化决定区域贸易商品的多样化。

a. 消费结构
b. 市场
c. 产业布局
d. 生产条件
参考答案:生产条件
【题目】要素禀赋理论认为区域分工及区域贸易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各地区生产要素禀赋上的差异,并由此决定()的差异。

a. 市场规模
b. 劳动力
c. 生产成本
d. 劳动生产率
参考答案:劳动生产率
【题目】生产要素禀赋是指区域内各种生产要素的()。

a. 相对强度
b. 价格水平
c. 相对丰裕程度
d. 稀缺程度
参考答案:相对丰裕程度
【题目】依据要素禀赋论,根据两区域的()就可以直接判断出区域专业化部门及贸易模式的选择。

经济学基础形考任务3答案

经济学基础形考任务3答案

形考任务3(第十章至第十三章)任务说明:本次形考任务包含填空题(22道,共20分),选择题(15道,共20分),判断题(15道,共20分),计算题(3道,共10分),问答题(3道,共30分)。

任务要求:下载任务附件,作答后再上传,由教师评分。

任务成绩:本次形考任务成绩占形成性考核成绩的20%,任务附件中题目是百分制。

教师在平台中录入的成绩=百分制成绩*20%一、填空题(22道,共20分)1.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主要有支出法、收入法以及部门法。

2.GDP-折旧= NDP。

3.名义国内生产总值是指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

4.物价水平普遍而持续的上升称为通货膨胀。

5.长期中的失业是指自然失业,短期中的失业是指周期性失业。

6.经济增长的源泉是资源的增加,核心是技术进步。

7.生产一单位产量所需要的资本量被称为资本—产量比率。

8.根据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决定经济增长的因素是资本的增加、劳动的增加和技术进步。

9.根据货币数量论,在长期中通货膨胀发生的惟一原因是货币量增加。

10.摩擦性失业是经济中由于正常的劳动力流动而引起的失业。

11.效率工资是指企业支付给工人的高于市场均衡工资的工资。

12.总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短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线。

13.在影响总需求的财产效应、利率效应和汇率效应中,利率效应最重要。

14.在短期,价格的粘性引起物价与总供给同方向变动。

15.根据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总供给不变时,总需求减少,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减少,物价水平下降。

16.平均消费倾向与平均储蓄倾向之和等于1 ,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等于 1 。

17.消费函数图中的45°线表示在这条线上任何一点都是收入等于消费,在简单的凯恩斯主义模型中,45°线上表示任何一点都是总支出等于总供给。

18.净现值是指一笔投资未来所带来的收益的现值与现在投入的资金现值的差额。

19.加速原理表明投资的变动取决于产量变动率。

国开电大《区域经济学》形考任务3答案

国开电大《区域经济学》形考任务3答案

如果课程题目是随机的,请按CTRL+F在题库中逐一搜索每一道题的答案形考任务3在古典经济学中()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之一。

正确答案是:劳动力研究与开发学说是20世纪60年代()经济学家格鲁伯、弗农等人提出的。

正确答案是:美国人力资本是劳动力的智力资本与()资本的结合。

正确答案是:健康熊彼特认为()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正确答案是:创新生产要素禀赋是指区域内各种生产要素的相对()程度。

正确答案是:丰裕雁行产业发展形态说是()经济学家根据实践总结出来的。

正确答案是:日本创新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

正确答案是:熊彼特雁行产业发展形态认为一个有发展潜力的产业要实现由幼小产业发展成为世界性生产基地的目标必须经过()阶段。

正确答案是:三个在熊彼特的创新理论中()是创新的主体。

正确答案是:企业规模经济是指产出水平的增长幅度()要素投入增长幅度的经济现象。

正确答案是:大于新要素学说主要包括()。

正确答案是:人力资本学说, 研究与开发学说, 创新理论OECD提出的国家创新系统包括()要素。

正确答案是:企业, 大学研究机构, 知识的流动, 中介机构, 政府城市化水平由低到高明显地呈现出()不同的发展阶段。

正确答案是:起步阶段, 发展阶段, 成熟阶段区域科技合作的内容包括()正确答案是:科技研发合作, 技术援助, 技术贸易, 技术转让从目前国内地区间劳务合作的内容看主要有纯粹的()。

正确答案是:劳务贸易, 信息咨询, 旅游加工贸易合作主要形式有()正确答案是:来样生产, 来料加工, 来件装配, 补偿贸易()等经济学家从不同角度研究丰富和深化了国家创新系统理论。

正确答案是:弗里曼, 纳尔逊, 佩特尔, 伦德瓦尔, 波特从区域经济合作的经济内容看主要包括()方面。

正确答案是:工业贸易合作, 农业贸易合作, 资金合作, 劳务合作, 技术合作城镇体系具有的特征有:()。

正确答案是:关联性, 整体性, 层次性城市化具有的内含有:()。

《区域经济学》作业形考网考形成性考核-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

《区域经济学》作业形考网考形成性考核-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

区域经济学形成性考核册专业:学号:姓名:《区域经济学》平时作业(一)(本次作业包括第一章~~第三章)一、名词解释1、区域开发2、区域经济发展3、区域经济规划4、自然资源5、人力资本6、区域经济增长7、均衡增长理论8、非均衡增长理论9、区域经济增长的乘数效应10、增长极11、区域开发部门空间转移的理论12、区域经济开发部门空间转移规律13、区域空间结构二、简单题1、区域经济学的基本任务是什么?2、区域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3、区域经济学的理论体系由几个部分组成?4、当代区域经济学有哪些主要流派?5、目前中国区域经济学研究的主要问题是什么?6、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是什么?7、自然资源的价值表现在哪几方面?8、区域经济的制度环境有哪些要素组成?9、中国区域资源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10、区域经济增长的机制有哪些》11、区域经济增长有哪些模式?12、增长极模式的基本理论如何表述?13、区域经济产生衰退有几种原因?三、论述题1、中国作为发展中的大国,区域经济学的特殊作用是如何体现的?2、如何评价人力资源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3、实现中国区域资源环境合理利用的政策措施有哪些?4、区域经济增长与国民经济增长的关系是什么?5、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区域经济增长的基本经验有哪些?《区域经济学》平时作业(二)(本部分内容包括第四章~~第七章)一、名词解释1、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内涵2、区域产业结构3、配第--克拉克定律4、收入弹性5、制造业内部演变的规律6、霍夫曼系数7、地区主导产业8、地区生产专业化9、区位商10、区位因素11、产业布局指向12、新工业区13、区域贸易14、贸易条件15、区域经济合作16、生产合作17、资金合作18、区域冲突二、问题题1、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内涵的异同2、如何理解区域三次产业结构演变规律?为什么?3、为什么说现代第三产业是工业化高度发展的结果?4、如何选择地区主导产业?5、如何构造以地区主导产业主体的产业结构框架?6、产业布局区位选择的基本要素有哪些?7、影响区位选择的主要机制什么?8、产业布局指向有哪几种类型?9、我国高新产业布局有哪些特征?10、绝对成本学说决定的区域贸易是如何实现的?11、为什么说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进行贸易对双方都有好处?贸易条件是什么》如何实现区域贸易利益?12、区域经济合作如何作用于区域经济发展?13、中国地区间资金合作的主要障碍是什么?三、论述题1、21世纪初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是什么?2、90年代以来中国区域产业结构样变特征是什么?为什么?3、如何评价中国改革开放以前有悖于产业结构演变规律的工业化道路?4、产业布局地域合理规模与产业聚集的关系是什么?5、中国作为大国,如何发挥动态区域贸易利益?6、80年代以来,中国的贸易条件是如何变化的?21世纪中国如何不断改善国际贸易条件?7、以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为例,说明雁行产业发展形态在中国的运用?8、中国区域贸易格局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如何解决?9、如何通过技术合作加快落后地区发展?《区域经济学》平时作业(三)一、名词解释1、城镇体系2、双中心性城镇体系3、基础设施4、经济区划5、基础产业6、能源生产弹性系数7、电网8、区域空间结构9、核心区10、外围区11、区域经济发展战略12、区域经济规划二、简答题1、简述城镇体系的特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域经济学形考作业三_0001
山西电大省开课课程代码:1405508
、单项选择题(共10 道试题,共30 分。


1. “十一五”期间,我国电网建设总投资将超过()亿元。

A. 十
B. 一百
C. 一千
D. 一万
参考答案:D
2.
于洪俊和宁越敏教授在他们的著作《城市地理概论》中介绍了()地理学家贝里提出的城市规模分布模式。

A. 美国
B. 德国
C. 英国
D. 法国
参考答案:A
3. ()研究了在人口分布不均匀条件下的中心地模式。

A. 杜能
B. 韦伯
C. 廖什
D. 艾萨德
参考答案:D
4.
()是指对一次能源加工转换而来的能源又称其为二次能源。

A. 水力
B. 石油
C. 电力
D. 煤炭
参考答案:C
5.
()于1940年出版了《区位经济学》对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作了补充。

A. 杜能
B. 韦伯
C. 廖什
D. 艾萨德
参考答案:C
6. ()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发达国家发展最快的交通运输方式。

A. 铁路
B. 公路
C. 高速公路
D. 航空
参考答案:C
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