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塞米松在门诊常见用法汇总0001
地塞米松 (Dexamethasone)使用说明书

地塞米松 (Dexamethasone)使用说明书地塞米松 (Dexamethasone)使用说明书地塞米松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医学领域的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它具有抗炎、抗过敏和免疫抑制等作用,可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并可根据医生的指示依据具体情况使用。
本说明书将为您提供地塞米松的使用方法、适应症、副作用以及禁忌症等相关信息,以确保您正确、安全地使用该药物。
一、药物名称及成分药物名称:地塞米松药物成分:地塞米松酮(Dexamethasone)二、适应症与用途1. 抗炎用途:地塞米松可用于治疗多种炎症性疾病,如关节炎、过敏性皮炎等。
2. 免疫抑制用途:地塞米松常用于移植手术后预防和治疗排斥反应。
3. 器官疾病治疗:地塞米松可用于治疗某些特定器官的疾病,如眼部炎症等。
4. 肿瘤治疗:地塞米松在化疗方案中常用于减轻治疗引起的副作用。
三、使用方法与剂量请在使用地塞米松前咨询医生并确保了解正确的使用方法和剂量。
四、用药注意事项1. 遵医嘱使用: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地塞米松,并按照医生建议的剂量和用法使用。
2. 长期使用的限制:长期使用地塞米松可能导致潜在的副作用和并发症,请定期咨询医生并监测相关指标是否正常。
3. 不宜突然停药:地塞米松使用一段时间后应逐渐停药,突然停药可能引发反跳性反应,请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调整。
4. 禁忌症:对地塞米松过敏的患者禁止使用。
在患有真菌感染、结核病等感染性疾病的患者中,地塞米松的使用应特别小心,并遵循医生的指导。
五、副作用地塞米松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引起以下副作用,请在使用过程中关注:1. 免疫系统:使用地塞米松可能导致免疫系统功能下降,容易感染。
2. 消化系统:地塞米松可能引起胃溃疡、消化道出血等消化系统问题。
3. 内分泌系统:地塞米松长期使用可能导致肾上腺皮质功能受抑制,可能引起激素依赖。
4. 心血管系统:地塞米松可能增加患高血压、心脏病等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5. 其他常见副作用:还包括体重增加、骨质疏松等。
地塞米松使用说明

地塞米松
【用法用量】1.片剂:0.75mg/片。
开始0.75~3mg/次,2~4次/日,维持量0.5~0.75mg/d。
地塞米松注射液2.5mg/1ml,5mg/ml。
5~10mg/次,1~2次/日。
肌注或加入5%葡萄糖溶液500ml中静脉滴注。
软膏:0.05%。
2.口服:1日0.75~6mg,分2~4次服用。
维持剂量1日0.5~0.75mg。
肌注(地塞米松醋酸酯注射液),1次8~16mg,间隔2-3周1次。
静滴(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每次2~20mg,或遵医嘱。
抗炎、抗过敏,每日1.5~3mg,每晨一次或早、午两次分服。
主要作为危重疾病的急救用药和各类炎症及变态反应的治疗。
抗炎、抗过敏和抗毒作用较泼尼松更强,水钠潴留副作用更小,可肌注或静滴。
3.肌注(醋酸地塞米松注射液):一次8-16mg,间隔2-3周一次。
静滴(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每次2-20mg,或遵医嘱。
时间药理学用药方法
【不良反应】尚不明确。
【禁忌】尚不明确。
【药物相互作用】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国家/地区】国产
【剂型】原料药。
地塞米松在临床(急诊)中的应用-徐世青

自身免疫性疾病、器官移植排 斥反应和过敏性疾病
• 自身免疫性疾病 • 过敏性疾病 • 器官移植排斥反应
抗休克治疗
• 对感染中毒性休克,在有效的抗菌药物 治疗下,可及早、短时间突击使用大剂 量糖皮质激素。对过敏性休克,糖皮质 激素为次选药,可与首选药肾上腺素合 用。对低血容量性休克,在补液补电解 质或输血后效果不佳者,可合用超大剂 量的皮质激素。
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
• • • • • 消化系统并发症 诱发或加重感染 医源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 心血管系统并发症 骨质疏松、肌肉萎缩、伤口 愈合迟缓 • 糖尿病
几点个人体会
• 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给药途径 • 治疗过敏性休克糖皮质激素是次选药,应首选肾上腺素或 同时并用。对低血容量性休克,首先是补充血容量和电解 质,必要时才考虑糖皮质激素 • 使用地塞米松发生过敏反应后,一般不宜再用,或与肾上 腺素 • 有其他药物过敏史和过敏体质者慎用。必要时在严密观察 下稀释为低浓度缓慢注射。一旦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就 地抢救
抗休克治疗
血液病 局部应用 替代疗法
严重感染或炎症
• 严重急性感染:主要用于中毒性感 染或同时伴有休克者,在应用有效 抗菌药物治疗感染的同时,可用糖 皮质激素作辅助治疗。病毒性感染 一般不用激素,以免因用后机体防 御能力减低而使感染扩散而加剧。
• 抗感染治疗及防止某些炎症的后遗 症:早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可减少炎 性渗出,减轻愈合过程中纤维组织 过渡增生及粘连,防止后遗症的发 生。
地塞米松
(Dexamethasone)
在临床(急诊)中的应用 徐世青
药理
临床应用 不良反应
个人体会
药 理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形成类固醇-受体复合物
地塞米松的临床七大应用

地塞米松的临床七大应用地塞米松作为长效肾上腺糖皮质激素药物,具有较强的抗炎、抗过敏、抗休克及抑制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作用,及较轻的水钠潴留副作用,临床应用广泛。
现将我在临床、学术会议期间关于地塞米松的几种应用总结一下。
1.高热不退高热不退可致脱水、感染、心肌梗死、心衰、意识障碍等一系列并发症,在临床上属于危重症范畴。
对于高热不退的患者(特别是超高热),在病因(抗细菌抗病毒)治疗的同时,应酌情应用糖皮质激素以迅速降温退热。
大剂量临时短程应用:地塞米松水针5~10 mg+0.9% NS250 mL,静脉滴注,Qd。
对高热持续不解者通常使用 3~5 天;对于诊断较明确,炎症明显时,一般不超过3 天,热退后立即停用。
其机制是影响中枢体温调定点达到降温效果。
应用指征严重细菌感染,如败血症、中毒性菌痢、伤寒、粟粒性结核、结核性脑炎、结核性浆膜炎;重症肝炎、流行性出血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热、类风湿性关节炎、结节性多动脉炎;急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严重输血输液反应、溶血危象、甲状腺危象、肾上腺危象等所引起的高热。
2.妇科腹腔镜术后恶心呕吐术后恶心呕吐是外科手术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占20~30%。
而妇科腹腔镜手术由于人工气腹,胃内压升高,更易致恶心呕吐,有临床报道其发生率高达70%~80%。
妇科临床应用地塞米松可预防患者术后的恶心呕吐,减轻术后疼痛及缩短住院时间。
全麻诱导前地塞米松 4 mg/8 mg+NS 250 mL 静脉滴注,根据术后患者恶心、呕吐情况,酌情联合应用5-HT3 受体拮抗剂,如术毕静脉注射昂丹司琼 4 mg。
实验表明地塞米松主要是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抑制5-HT 的产生,促进产生糖皮质激素抗体,降低呕吐反射的应激性,从而改善恶心呕吐之症。
并且发现单次剂量应用不良反应(切口感染、切口延期愈合等)的风险少。
应用除了需经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妇科疾病,如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卵巢囊肿剥除术、输卵管切除术等;近来有报道还可应用于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甲状腺、乳房及小儿扁桃体切除术等。
地塞米松说明书

地塞米松说明书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地塞米松注射液地塞米松注射液属于类药,具有抗炎、抗过敏、抗休克的作用,临床上主要用于过敏性及。
如,支气管哮喘,皮炎等过敏性疾病。
【性状】本品为微细颗粒的混悬液,静置后微细颗粒下沉,振摇后成均匀的乳白。
【药代动力学】肌注后于8小时达峰值。
较其他皮质激素类药物为低。
【用法用量】肌注:一次1-8mg,一日一次;也可用于腱鞘内注射或关节腔,软组织的损伤部位内注射,一次0.8-6mg,间隔2周一次;局部皮内注射,每点0.05-0.25mg,共2.5mg,一周一次。
鼻腔、喉头、气管、中耳腔、耳管注入0.1-0.2mg,一日1-3次;静脉注射一般2-20mg。
药理毒理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其抗炎、抗过敏、抗休克作用比泼尼松更显着,而对水钠潴留和促进排钾作用很轻,对垂体-肾上腺抑制作用较强。
1.抗炎作用:本产品可减轻和防止组织对炎症的反应,从而减轻炎症的表现。
激素抑制炎症细胞,包括巨噬细胞和在炎症部位的集聚,并抑制吞噬作用、溶酶体酶的释放以及炎症化学中介物的合成和释放。
可以减轻和防止组织对炎症的反应,从而减轻炎症的表现。
2.:包括防止或抑制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延迟性的过敏反应,减少T 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细胞的数目,降低免疫球蛋白与的结合能力,并抑制白介素的合成与释放,从而降低T淋巴细胞向淋巴母细胞转化,并减轻原发免疫反应的扩展。
可降低免疫复合物通过基底膜,并能减少补体成分及免疫球蛋白的浓度。
适应症主要用于过敏性与自身免疫性炎症性疾病。
如结缔组织病,,严重的支气管哮喘,皮炎等过敏性疾病,,急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等。
注意事项1.结核病、急性细菌性或病毒性感染患者慎用,必要应用时,必须给予适当的抗感染治疗。
2.长期服药后,停药前应逐渐减量。
3.糖尿病、骨质疏松症、肝硬化、肾功能不良、患者慎用。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妇女使用可增加胎盘功能不全、减少或死胎的发生率,动物试验有致畸作用,应权衡利弊使用。
临床上,地塞米松的应用大得超乎你想象

临床上,地塞米松的应用大得超乎你想象作为一种长效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具有抗炎、抗过敏、抗休克、抗内毒素、抑制免疫及增强应激反应等作用,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治疗多种疾病。
它的抗炎、抗过敏和抗毒作用较强,水钠潴留副作用更小,但长期应用可导致医源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因此适合短期使用。
那么,临床有哪些地方适合适用它呢?内分泌系统疾病适用于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等疾病,从0.75mg/天开始,稳定后改为维持量0.25~0.75mg/天。
大、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可判断肾上腺皮质分泌状况,根据检查结果帮助排查库欣综合征、肾上腺腺瘤、皮质癌或异位ACTH综合征等疾病。
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包括标准48小时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和过夜地塞米松抑制试验。
标准48小时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每6小时口服地塞米松0.5mg,连续2天,检测给予地塞米松48小时后血皮质醇水平。
过夜地塞米松抑制试验:晚上11点一次性口服地塞米松0.5~2mg(常用1mg),第2天晨8点或9点检测血皮质醇水平。
大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鉴别库欣病与肾上腺腺瘤最经典的方法。
48小时内每6小时口服地塞米松2mg,连续2天。
观察服用地塞米松后的皮质醇抑制程度。
呼吸系统疾病可兴奋腺苷酸环化酶,抑制磷酸二酯酶,增高cAMP水平,从而提高支气管β受体对拟肾上腺素药及茶碱类的敏感性,间接发挥支气管解痉作用。
并通过发挥抗炎、抗过敏作用,缓解支气管痉挛、减轻支气管充血水肿、减少黏液分泌。
也适用于急性化学性肺水肿、顽固性咯血等的治疗。
地塞米松的结构无亲脂性基团,水溶性较大,难以与细胞膜结合而发挥治疗作用,因此雾化吸入的地塞米松与气道黏膜组织结合较少,肺内沉积率低,气道内滞留时间短,难以发挥局部抗炎作用。
另外,由于半衰期较长,在体内容易蓄积,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抑制作用也增强,因此不推荐雾化使用。
可口服、肌内注射及静脉滴注。
血液系统疾病适用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等疾病。
如何正确使用地塞米松

若何准确应用地塞米松
地塞米松是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具有很强的抗炎.抗过敏.抗毒素.抗休克等感化,成为临床普遍应用的药物.是以,大多半畜禽豢养户经常把它作为“全能药”来应用,造成了不须要的损掉,且其有必定的副感化,谨严应用,防止产生不良反响和并发症,临床应用地塞米松须要留意以下事项.
1.一般沾染性疾病不宜应用
地塞米松对炎症的治疗属非特异性感化,只能减轻或克制炎症表示,不克不及基本治疗,并且能下降机体的抗沾染才能,是以只有当沾染性疾病可能危及六畜性命或日后临盆才能时才干斟酌应用.同时,必须与足量有用的抗菌药物合用,直至沾染完整掌握为止.
2.不克不及用于由病毒.霉菌.真菌引起的疾病
地塞米松应用时光越长,越轻易产生沾染集中,增长疾病继发.并发的机遇,尤其是一些庞杂的隐性沾染.故应尽量采取最小有用剂量,病情一经掌握即应减量或停药.
3.不克不及长期应用后忽然停药
忽然停药可产生精力沉郁.体温升高.脆弱无力.食欲不振,甚至使原有的疾病症状敏捷复发或加重.是以应用地塞米松在1周以上时,一般不该忽然停药,应慢慢递减停药,尽量采取隔日疗法.
4.不克不及用于疫(菌)苗接种期
地塞米松能间接影响抗体的生成,造成抗体程度下降,从而影
响免疫后果,甚至引起免疫掉败.
5.不克不及用于新生幼畜和六畜怀孕期
地塞米松可以或许克制幼畜的发展发育,会导致新陈代谢杂乱和消化不良.地塞米松可以经由过程胎盘,克制胚胎发展发育,从而导致畸形,甚至逝世亡.别的地塞米松具有高兴子宫腻滑肌的感化,可使子宫压缩,引起怀孕母畜流产.。
地塞米松针说明方案

地塞米松针说明方案地塞米松针是一种药物注射方案,用于治疗患有急性哮喘和重症哮喘的患者。
地塞米松是一种长效皮质类固醇,通过抑制炎症反应来缓解哮喘症状。
地塞米松针适用于那些需要迅速减轻症状的患者,同时也可以用于长期控制哮喘的患者。
下面将详细介绍地塞米松针的说明方案。
地塞米松针主要用于急性哮喘和重症哮喘的治疗,这些患者常常需要迅速减轻症状和控制炎症反应。
地塞米松起效迅速,通常在注射后4小时内开始发挥作用。
对于那些在其他治疗方法无效或不适用的患者,地塞米松针是一种重要而有效的选择。
在使用地塞米松针之前,需要评估患者的过敏史和其他相关疾病。
对于存在地塞米松过敏史的患者,不可使用该药物。
此外,患有严重感染、糖尿病、青光眼、高血压和其他内分泌系统疾病的患者需要谨慎使用地塞米松。
地塞米松针使用时,应按照医生的指导和建议进行。
一般情况下,急性哮喘患者每天使用地塞米松针1次,每次剂量为4-8mg。
对于重症哮喘患者,每天使用地塞米松针1-2次,每次剂量为8-16mg。
地塞米松针通常以静脉注射的方式给予,注射速度不能过快,通常在1分钟内注射完成。
在地塞米松针的使用过程中,有一些需要特别注意的事项。
首先,地塞米松针应该尽早使用,特别是对于重症哮喘患者。
其次,地塞米松针不宜长期使用,通常在症状缓解后可以逐渐减少剂量并停药。
另外,地塞米松针的副作用较少,但可能会引起一些不良反应,如高血压、血糖升高、消化道溃疡等。
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相关指标。
除了地塞米松针,还有其他一些药物可以用于哮喘的治疗。
例如,短效β2受体激动剂可以迅速缓解哮喘症状;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可以用于哮喘的长期控制;以及其他抗炎药物如茶碱和孟鲁司特钠等。
在使用地塞米松针之前,医生通常会评估患者的病情和病史,并制定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
总之,地塞米松针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急性哮喘和重症哮喘的药物。
它通过抑制炎症反应来减轻哮喘症状,适用于那些需要迅速缓解症状的患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塞米松在门诊常见用法汇总总结地塞米松用法用量及原理皮肤科病人1带状疱疹用法:根据《中国带状疱疹治疗指南(草稿)2013版》推荐,一般应用强的松30mg/ 日,折换成地塞米松4.5mg/日,疗程7 天。
原因:在带状疱疹急性发作早期的治疗中,系统应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可以抑制炎症过程,缩短急性疼痛的持续时间和皮损愈合时间,但对慢性疼痛(PHN )基本无效。
原理:在各种急性炎症的早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可减轻炎症早期的渗出、水肿、毛细血管扩张、白细胞浸润和吞噬等反应,从而改善炎症早期出现的红、肿、热、痛等临床症状;在炎症后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可抑制从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的增生,抑制胶原蛋白、粘多糖的合成及肉芽组织增生,从而防止炎症后期的粘连和瘢痕形成,减轻炎症的后遗症。
2荨麻疹用法:根据《中国荨麻疹诊疗指南(2014 版)》推荐,糖皮质激素推荐用于急性、重症或伴有喉头水肿的荨麻疹,一般应用强的松30~40mg/ 日,折换成地塞米松4.5~6mg/日,疗程4~5 天。
原因:荨麻疹的发病机制至今尚不十分清楚,可能涉及感染、变态反应、假变态反应和自身反应性等。
肥大细胞在发病中起中心作用,其活化并脱颗粒,导致组胺、白三烯、前列腺素等释放,是影响荨麻疹发生、发展、预后和治疗反应的关键。
原理:糖皮质激素对免疫反应有多方面的抑制作用,能缓解许多过敏性疾病的症状,抑制因过敏反应而产生的病理变化。
3过敏性皮炎用法:根据《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过敏性皮炎一节推荐,重症患者应及时足量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氢化可的松一日200〜500mg,折换成地塞米松一日7.5~18.75mg ,分次静脉滴注。
并依据病情变化逐步调整,逐渐减量。
原因:过敏性皮炎是由于接触过敏性抗原引起的皮肤过敏反应,它主要是由IgE 介导的I 型变态反应。
过敏体质在首次接触过敏原时,会产生相应的抗体,抗体固定于皮肤、黏膜组织中,当再次遇到同样的过敏原,则导致肥大细胞、嗜碱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5—羟色胺等过敏反应介质,即发生过敏。
原理:地塞米松能够减少血液循环的T 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细胞,抑制巨噬细胞对抗原的摄联和处理,促使蛋白质异化,抑制蛋白质合成,影响抗体合成,达到抗过敏作用。
4接触性皮炎用法:根据《接触性皮炎临床路径 ( 2016 版)》推荐,发生接触性皮炎,当皮损面积较大、和/或局部糜烂渗出明显、和/或出现全身系统症状时,可予中小剂量糖皮质激素( 0.5-1mg/d/kg )待病情控制后可迅速减量,一般用药时间不超过7 天。
原因:接触性皮炎为典型的接触性迟发型超敏反应,属于iv 型超敏反应,通常是由于接触小分子半抗原物质,如油漆、燃料、农药、化妆品和某些药物(磺胺和青霉素)等引起,小分子的半抗原与体内蛋白质结合成完全抗原,经朗格汉斯细胞摄取并提呈给T 细胞,使其活化、分化为效应T 细胞,机体再次接触相应抗原可发生接触性皮炎,导致局部皮肤出现红肿、皮疹、水疱,严重者可出现剥脱性皮炎。
是一种抗原诱导的T 细胞免疫应答。
机制:糖皮质激素能够减少血液循环的T 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细胞,抑制巨噬细胞对抗原的摄联和处理,促使蛋白质异化,抑制蛋白质合成,影响抗体合成,达到抗过敏作用,从而能缓解许多过敏性疾病的症状,抑制因过敏反应而产生的病理变化。
5湿疹用法用量:根据《中国湿疹诊疗指南(2011 )》推荐,糖皮质激素在湿疹中主要用于外用,根据皮损性质选择合适强度的糖皮质激素。
强效糖皮质激素连续应用一般不超过周。
1个手面积皮肤表面需要0.5个FTU,即0.25g软膏。
系统治疗一般不主张常规使用。
但可用于病因明确、短期可以祛除病因的患者,如接触因素、药物因素引起者或自身敏感性皮炎等。
原因:湿疹主要是由复杂的内外激发因子引起的一种迟发型变态反应。
原理:糖皮质激素能够减少血液循环的T 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细胞,抑制巨噬细胞对抗原的摄联和处理,促使蛋白质异化,抑制蛋白质合成,影响抗体合成,达到抗过敏作用,从而能缓解许多过敏性疾病的症状,抑制因过敏反应而产生的病理变化。
6溢脂性皮炎用法:根据《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溢脂性皮炎一节推荐,糖皮质激素一般外用,必要时可用于重症患者。
原因:溢脂性皮炎主要与激素分泌、过敏体质、精神紧张、卫生习惯、螨虫及微生物感染及其代谢产物的变态反应引起的变应性炎症,以及理化刺激等有关。
原理:应用糖皮质激素可抑制从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的增生,抑制胶原蛋白、粘多糖的合成及肉芽组织增生,从而防止炎症后期的粘连和瘢痕形成,减轻炎症的后遗症。
糖皮质激素能够减少血液循环的T 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细胞,抑制巨噬细胞对抗原的摄联和处理,促使蛋白质异化,抑制蛋白质合成,影响抗体合成,达到抗过敏作用,从而能缓解许多过敏性疾病的症状,抑制因过敏反应而产生的病理变化。
7痤疮用法:根据《寻常痤疮临床路径(2016 版)》推荐,糖皮质激素主要用于严重的结节囊肿性痤疮、暴发性痤疮或聚合性痤疮的病情进展期,多采用小剂量(泼尼松小于15mg/天,折换成地塞米松小于2.25mg/ 天)短期使用。
也可结节和(或)囊肿内注射糖皮质激素。
原因:痤疮是一种由多因素综合作用所致的毛囊皮脂腺疾病,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包括4 个方面:1)皮脂分泌增加;2)毛囊皮脂腺导管过度角化;3)毛囊皮脂腺内痤疮丙酸杆菌繁殖增加;4 )在炎症介质等的作用下出现炎症反应。
原理:在各种急性炎症的早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可减轻炎症早期的渗出、水肿、毛细血管扩张、白细胞浸润和吞噬等反应,从而改善炎症早期出现的红、肿、热、痛等临床症状;在炎症后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可抑制从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的增生,抑制胶原蛋白、粘多糖的合成及肉芽组织增生,从而防止炎症后期的粘连和瘢痕形成,减轻炎症的后遗症。
8隐翅虫皮炎用法:根据《隐翅虫简介及隐翅虫皮炎发生与预防》一文推荐,糖皮质激素可小量、短期用于皮疹广泛或合并有发热等其他症状的隐翅虫皮炎。
可按急性、亚急性和慢性皮炎的治疗原则处理。
原因:隐翅虫虫体内含有一种强酸性(pH 1〜2)毒液,当人体拍打将虫体击伤,毒液污染皮肤,即可引起急性皮炎,疼痛剧烈,重者可出现全身反应。
原理:应用糖皮质激素可抑制从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的增生,抑制胶原蛋白、粘多糖的合成及肉芽组织增生,从而防止炎症后期的粘连和瘢痕形成,减轻炎症的后遗症。
糖皮质激素能够减少血液循环的T 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细胞,抑制巨噬细胞对抗原的摄联和处理,促使蛋白质异化,抑制蛋白质合成,影响抗体合成,达到抗过敏作用,从而能缓解许多过敏性疾病的症状,抑制因过敏反应而产生的病理变化。
9皮肌炎用法:根据《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诊断及治疗指南》推荐,糖皮质激素治疗PM 和DM 的首选药,一般开始剂量为强的松60~100mg/ 天,折换成地塞米松9~15mg/ 天。
常在用药1~2 月后症状开始改善,然后开始逐渐减量。
原因:皮肌炎(DM)和多发性肌炎(PM)都属于特发性炎症性肌病(IIM),其共同特点是病因不明的慢性肌肉炎症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肌无力症状,DM 还有其特征性的皮肤损害。
与大多数自身免疫性疾病一样,DM 与PM 的发病是具有遗传易感性的个体在环境因素的作用下引起的。
原理:应用糖皮质激素可抑制从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的增生,抑制胶原蛋白、粘多糖的合成及肉芽组织增生,从而防止炎症后期的粘连和瘢痕形成,减轻炎症的后遗症。
糖皮质激素能够减少血液循环的T 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细胞,抑制巨噬细胞对抗原的摄联和处理,促使蛋白质异化,抑制蛋白质合成,影响抗体合成,达到抗过敏作用,从而能缓解许多过敏性疾病的症状,抑制因过敏反应而产生的病理变化。
10盘状红斑狼疮用法:根据《皮肤型红斑狼疮诊疗指南2012 版)》推荐,糖皮质激素一般选用中小剂量,如泼尼松0.5 mg/ (kg • d,折换成地塞米松0.075mg/ ( kg • d,病情控制后缓慢递减。
原因:红斑狼疮(LE )是一种典型的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
在遗传因素、环境因素、雌激素水平等各种因素相互作用下,生,产生大量的自身抗体,并与体内相应的自身抗原结合形成相应的免疫复合物,沉积在皮肤、关节、小血管、肾小球等部位。
导致T 淋巴细胞减少、T 抑制细胞功能降低、 B 细胞过度增在补体的参与下,引起急慢性炎症及组织坏死(如狼疮肾炎),或抗体直接与组织细胞抗原作用,引起细胞破坏(如红细胞、淋巴细胞及血小板壁的特异性抗原与相应的自身抗体结合,分别引起溶血性贫血、淋巴细胞减少症和血小板减少症)从而导致机体的多系统损害。
原理:应用糖皮质激素可抑制从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的增生,抑制胶原蛋白、粘多糖的合成及肉芽组织增生,从而防止炎症后期的粘连和瘢痕形成,减轻炎症的后遗症。
糖皮质激素能够减少血液循环的T 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细胞,抑制巨噬细胞对抗原的摄联和处理,促使蛋白质异化,抑制蛋白质合成,影响抗体合成,达到抗过敏作用,从而能缓解许多过敏性疾病的症状,抑制因过敏反应而产生的病理变化。
11体癣、股癣用法用量:根据《体股癣诊疗指南(2008 版)》推荐,糖皮质激素一般外用,可用于炎症较严重的体股癣患者,限期1~2 周。
原因:体股癣的主要病原菌为红色毛癣菌和须癣毛癣菌。
旦感染建立,毛癣菌和须癣毛癣菌的生长速度和表皮更新速度对于损害的发展是两个关键性因素。
前者必须相等或前者大于后者,否则毛癣菌和须癣毛癣菌数量将下降。
毛癣菌和须癣毛癣菌所产生的角蛋白酶和其他蛋白分解酶,不仅与其在皮肤定植和侵入,而且表现为皮肤损害。
原理:在各种急性炎症的早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可减轻炎症早期的渗出、水肿、毛细血管扩张、白细胞浸润和吞噬等反应,从而改善炎症早期出现的红、肿、热、痛等临床症状;在炎症后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可抑制从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的增生,抑制胶原蛋白、粘多糖的合成及肉芽组织增生,从而防止炎症后期的粘连和瘢痕形成,减轻炎症的后遗症。
口腔科病人1牙髓炎、牙周炎用法:根据《实用牙髓病诊疗学》推荐,般应用强的松10mg ,折换成地塞米松0.75mg ,每日三次。
预防或治疗炎症反应一般只需1~2 天。
原因:牙髓因受到病源刺激物的作用不同以及机体抵抗力的差异,出现不同的病理变化。
由于牙髓组织是处于四壁坚硬缺乏弹性的牙髓腔中,其血液循环只能通过细小的根尖孔,缺乏侧枝循环,一旦牙髓发生炎症,炎症渗出物不易引流,髓腔内压很快增高,产生剧烈疼痛。
原理:应用糖皮质激素可减轻炎症早期的渗出、水肿、毛细血管扩张、白细胞浸润和吞噬等反应,从而改善炎症早期出现的红、肿、热、痛等临床症状。
2阻生齿用法:糖皮质激素主要用于阻生齿拔除术,一般应用地塞米松5mg 。
原因:预防阻生齿拔除术后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