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制取氧气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氧气的制取

一、实验目的1. 学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方法。
2. 掌握氧气的检验方法。
3.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探究能力。
二、实验原理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为1.429g/L。
实验室制取氧气常用的方法有加热氯酸钾、过氧化氢分解、高锰酸钾分解等。
本实验采用高锰酸钾分解法制取氧气。
高锰酸钾(KMnO4)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锰酸钾(K2MnO4)、二氧化锰(MnO2)和氧气(O2)。
反应方程式如下:2KMnO4 → K2MnO4 + MnO2 + O2↑三、实验器材1. 高锰酸钾2. 烧杯3. 玻璃棒4. 铁架台5. 铁夹6. 水槽7. 水封管8. 收集瓶9. 氧气检测试纸10. 酒精灯11. 火柴四、实验步骤1. 在烧杯中加入适量高锰酸钾,用玻璃棒搅拌均匀。
2. 将烧杯放置在铁架台上,用铁夹固定。
3. 在烧杯口插入水封管,水封管另一端插入水槽中。
4. 将收集瓶倒置放在水封管上,确保瓶口紧贴水封管。
5. 点燃酒精灯,对烧杯加热,观察高锰酸钾的分解情况。
6. 当收集瓶内氧气收集满时,用酒精灯熄灭加热源。
7. 将收集瓶取出水封管,用氧气检测试纸检验氧气。
8. 实验完毕,清理实验器材。
五、实验结果实验成功制取了氧气,通过氧气检测试纸检验,确认氧气已收集满。
六、实验讨论1. 高锰酸钾分解过程中,反应放热,加热时要均匀加热,避免局部过热。
2. 水封管的作用是防止氧气逸出,同时可以观察氧气收集情况。
3.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防止火灾和烫伤。
4. 实验结束后,要清理实验器材,保持实验室整洁。
七、实验总结本次实验成功制取了氧气,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方法。
通过实验,提高了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探究能力,为今后学习化学知识奠定了基础。
氧气制取实验报告册(3篇)

第1篇实验名称:氧气制取实验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实验地点:____实验室实验目的:1. 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2. 理解氧气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3. 学会使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4. 熟悉实验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实验原理: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溶于水。
在实验室中,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法制取氧气:1. 加热高锰酸钾(KMnO4)分解:2KMnO4 → K2MnO4 + MnO2 + O2↑2. 加热氯酸钾(KClO3)与二氧化锰(MnO2)的混合物:2KClO3 →2KCl + 3O2↑实验器材:1. 高锰酸钾2. 氯酸钾3. 二氧化锰4. 试管5. 铁架台6. 导气管7. 集气瓶8. 酒精灯9. 水槽10. 橡皮塞11. 棉花12. 燃烧匙13. 火柴14. 澄清石灰水15. 托盘天平16. 称量纸17. 药匙实验步骤:一、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1. 将高锰酸钾放入试管底部,用橡皮塞塞紧试管口,并在塞子中插入导气管。
2. 用铁架台固定试管,使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3. 点燃酒精灯,加热试管底部的高锰酸钾。
4. 观察到高锰酸钾由紫色变为黑色,产生气泡。
5. 将集气瓶倒置在水槽中,用导管将氧气导入集气瓶中。
6. 收集满氧气后,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用毛玻璃片盖住集气瓶口。
二、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物制取氧气1. 称取适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均匀。
2. 将混合物放入试管底部,用橡皮塞塞紧试管口,并在塞子中插入导气管。
3. 用铁架台固定试管,使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4. 点燃酒精灯,加热试管底部混合物。
5. 观察到混合物由白色变为黑色,产生气泡。
6. 将集气瓶倒置在水槽中,用导管将氧气导入集气瓶中。
7. 收集满氧气后,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用毛玻璃片盖住集气瓶口。
实验现象:1. 加热高锰酸钾时,高锰酸钾由紫色变为黑色,产生气泡,收集到的气体为氧气。
2. 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物时,混合物由白色变为黑色,产生气泡,收集到的气体为氧气。
氧气的制备_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2. 熟练掌握氧气的收集和检验方法。
3. 了解氧气的性质。
二、实验原理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化学式为O2。
在实验室中,氧气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制备:1. 加热高锰酸钾(KMnO4)分解:2KMnO4 → K2MnO4 + MnO2 + O2↑2. 分解过氧化氢(H2O2):2H2O2 → 2H2O + O2↑本实验采用加热高锰酸钾分解法制备氧气。
三、实验器材1. 仪器:酒精灯、试管、铁架台、铁夹、导管、集气瓶、水槽、毛玻璃片、棉花、试管夹。
2. 药品:高锰酸钾、二氧化锰。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酒精灯、试管、铁架台、铁夹、导管、集气瓶、水槽、毛玻璃片、棉花、试管夹等实验器材准备好。
2. 制备氧气:(1)将高锰酸钾放入试管中,加入少量棉花,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溅出。
(2)用铁夹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3)点燃酒精灯,先对试管进行预热,使试管受热均匀。
(4)将火焰集中在药品处加热,观察氧气生成。
(5)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3. 检验氧气:(1)将集气瓶倒置放入水槽中,用导管将氧气导入集气瓶。
(2)将毛玻璃片盖在集气瓶口,观察氧气是否充满集气瓶。
(3)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观察木条是否复燃。
五、实验现象1. 加热高锰酸钾时,试管内出现大量气泡,说明氧气正在生成。
2. 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集气瓶内充满氧气。
3.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木条复燃,证明收集到的气体是氧气。
六、实验结论1. 实验成功制备了氧气。
2. 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3. 氧气密度比空气大,可用排水法收集。
七、注意事项1. 加热高锰酸钾时,注意安全,防止烫伤。
2. 加热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破裂。
3. 加热前要对试管进行预热,使试管受热均匀。
4. 停止加热时,先将导管移出水面,防止水倒吸入试管内。
5. 收集氧气时,注意集气瓶内气体充满,防止气体泄漏。
制取氧气实验报告册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方法。
2. 掌握高锰酸钾加热分解制氧气的操作步骤。
3. 学习氧气的检验方法。
4.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探究能力。
二、实验原理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化学式为O2。
在实验室中,常用高锰酸钾(KMnO4)加热分解来制取氧气。
反应方程式如下:2KMnO4 → K2MnO4 + MnO2 + O2↑三、实验器材1. 实验室常用仪器:试管、酒精灯、铁架台、集气瓶、水槽、导管、橡皮塞等。
2. 实验药品:高锰酸钾、蒸馏水、澄清石灰水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检查实验器材是否完好,清理实验台面。
2. 将高锰酸钾放入试管中,用橡皮塞塞紧试管口。
3. 用铁夹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调整试管口向下倾斜。
4. 点燃酒精灯,加热试管底部,使高锰酸钾受热分解。
5. 观察试管内气体产生情况,待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用集气瓶收集氧气。
6. 将收集到的氧气用导管引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石灰水的变化。
7. 实验结束后,关闭酒精灯,将试管从铁夹上取下,待冷却后清理实验台面。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氧气产生情况:实验过程中,观察到试管内气泡连续均匀冒出,说明高锰酸钾受热分解产生了氧气。
2. 氧气检验:将收集到的氧气引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氧气与石灰水反应生成了碳酸钙沉淀,证明氧气已制得。
六、实验结论1. 实验成功制取了氧气,反应方程式为2KMnO4 → K2MnO4 + MnO2 + O2↑。
2. 高锰酸钾加热分解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常用方法。
3. 氧气具有助燃性,可用澄清石灰水检验。
七、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避免高温烫伤。
2. 加热试管时,注意试管口向下倾斜,防止水蒸气倒流入试管。
3. 实验结束后,待试管冷却后再清理实验台面,避免试管破裂。
八、实验反思本次实验成功制取了氧气,加深了我对实验室制取氧气原理和方法的了解。
在实验过程中,我掌握了高锰酸钾加热分解制氧气的操作步骤,并学会了氧气的检验方法。
实验室制取氧气实验报告单

2KMnO4====K2MnO4+MnO2 +O2↑
实验室制取氧气
第组
实验名称
实验室制取氧气
实验目的
理解并学会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实验器材与药品
铁架台(带铁夹)、试管、棉花、单孔橡胶塞、玻璃导管、橡皮管、集气瓶、水槽、酒精灯、高锰酸钾等。
实验过程现象及结论
一、实验步骤:
查:检查,双手握住试管,观察玻璃管内水柱变化。
装:将药品装入试管,在试管口放一小团,装好带导管的软木塞。
定: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试管夹应夹在,试管口应。
点:点燃酒精灯,先来回移动,使试管,然后将火焰集中在药品处加热。
收:采用法收集氧气,理由。
离:将导管移开水槽。
熄:用熄灭酒精灯。
二、小组讨论:
1、在试验时,为什么会出现下列问题,要怎么解决?
A、点燃酒精灯后,立即将火焰集中在试管内的药品部位加热,不久试管发生破裂。【】
定: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试管夹应夹在试管中上部,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
点:点燃酒精灯,先来回移动,使试管先预热,然后将火焰集中在药品处加热。
收:采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理由氧气不易溶于水。
离:将导管移开水槽。
熄:用灯帽熄灭酒精灯。
二、小组讨论:
1、在试验时,为什么会出现下列问题,要怎么解决?
A、点燃酒精灯后,立即将火焰集中在试管内的药品部位加热,不久试管发生破裂。【受热不均匀要先预热】
B、看到水槽内导管出现气泡,立即收集,收集后用带火星木条插入瓶口内试验,结果木条没有复燃。【等一会再收集这个时候的不纯可能只是空气】
C、在试验过程中,发现水槽内的水变成了紫红色【试管口没有堵一团棉花】
2、试验操作过程中为什么要注意以下几点:
氧气制取实验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氧气制取的原理和方法;2. 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操作技能;3. 学习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
二、实验原理氧气是空气中的一种重要气体,约占空气总体积的21%。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有很多,其中常用的有加热氯酸钾、高锰酸钾、过氧化氢分解等。
本实验采用过氧化氢分解法制取氧气,其化学方程式为:2H2O2 → 2H2O + O2↑。
三、实验器材1. 实验装置:锥形瓶、导管、集气瓶、酒精灯、水槽、铁夹、橡皮塞等;2. 实验试剂: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水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装置:将锥形瓶放在铁夹上,用橡皮塞密封,导管连接锥形瓶和集气瓶;2. 将二氧化锰加入锥形瓶底部,加入适量的过氧化氢溶液;3. 用酒精灯加热锥形瓶,观察氧气产生情况;4. 将集气瓶倒置在水槽中,用导管将氧气导入集气瓶中;5. 观察氧气收集情况,待集气瓶中充满氧气后,关闭导管;6. 将集气瓶取出,用酒精灯点燃瓶口,观察氧气燃烧现象。
五、实验现象及结果分析1. 实验现象:加热锥形瓶后,迅速产生气泡,气泡逐渐增多,集气瓶内氧气逐渐充满;2. 结果分析: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产生氧气,氧气在集气瓶内逐渐充满。
氧气具有助燃性,点燃瓶口时,氧气与空气中的氧气混合,产生明亮的火焰。
六、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避免火灾和爆炸;2. 加热锥形瓶时,注意控制火焰大小,避免过热;3. 导管连接要牢固,防止氧气泄漏;4. 收集氧气时,注意观察集气瓶内氧气充满情况,避免收集不完全。
七、实验总结本次实验成功制取了氧气,并观察到了氧气燃烧的现象。
通过实验,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方法,提高了实验操作技能。
在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安全,遵循实验规范,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初中氧气制造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名称:初中氧气制造实验二、实验目的:1. 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2. 了解氧气的性质及其应用。
3.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探究能力。
三、实验原理:氧气是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之一,约占空气总体积的21%。
在实验室中,我们可以通过加热高锰酸钾(KMnO4)来制取氧气。
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锰酸钾(K2MnO4)、二氧化锰(MnO2)和氧气(O2)。
化学方程式为:2KMnO4 → K2MnO4 + MnO2 + O2↑四、实验器材:1. 高锰酸钾2. 铁架台3. 试管4. 导气管5. 集气瓶6. 酒精灯7. 水槽8. 橡皮塞9. 带火星的木条五、实验步骤:1. 检查装置气密性:将导管一端插入水中,另一端用橡皮塞塞紧试管口,用双手握住试管,观察导管内水柱变化。
若水柱上升,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2. 装入药品:取适量高锰酸钾放入试管中,用带导管的橡皮塞塞紧试管口。
3. 固定试管: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使试管口略向下倾斜,药品平铺在试管底部。
4. 加热: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排出管内空气。
5. 收集氧气: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将集气瓶装满水倒扣于水槽中,待气泡连续均匀时,将导管伸入集气瓶中收集氧气。
6. 验证氧气: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说明集气瓶中有氧气。
六、实验现象:1. 加热过程中,高锰酸钾逐渐由紫色变为黑色,产生大量气泡。
2. 气泡进入集气瓶中,集气瓶内氧气逐渐增多。
3.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复燃。
七、实验结论:1. 实验成功制取了氧气。
2. 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3. 氧气是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之一,具有助燃性。
八、实验讨论:1. 实验过程中,为什么要使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答:使药品平铺在试管底部,防止加热时药品飞溅,确保实验安全。
2. 实验过程中,为什么要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答:氧气不易溶于水,用排水法可以有效地收集氧气,避免氧气与空气混合。
3. 实验过程中,如何验证氧气已收集满?答: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说明氧气已收集满。
氧气的制取和性质实验报告单

②加热时应该先 再 。 ③ 开始收集。 ④第 6 与 7 不能颠倒,防止 。
二、氧气的性质 1、木炭在氧气在燃烧 (1)用钳锅钳夹一小块木炭 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到发红, 然后慢慢伸入盛氧气的集气 瓶里。 (2) 燃烧停止后取出钳锅钳, 向瓶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 振荡 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点燃系在螺旋状细铁丝底端 的火柴, 待火柴快燃尽时, 插 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2)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石灰水变浑浊 2、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 成黑色固体。
C+ O2 点燃 CO2 Ca(OH)2+CO2===CaCO3↓+H2O
3Fe+2O2 点燃 Fe3O4
霍邱县马店镇张井学校
霍邱县马店镇张井学校
氧气的制取和性质实验报告
实验题目 班级
氧气的制取和性质
组别 姓名
日期
实验目的:1、练习使用高锰酸加热制取氧气 2、通过亲自实验,加深对氧气性质的认识 实验用品:大试管(Ф32mm×200mm) 、带导管的橡皮塞(与试管配套) 、酒精灯、铁架台(带铁夹) 、 木质垫若干块、集气瓶(125mL) 、毛玻璃片、水槽(装好水) 、烧杯(100mL) 。坩埚钳、药匙、棉 花、高锰酸钾、木炭、澄清石灰水、细铁丝、小木条、火柴。 实验步骤 一、制取氧气 1. 检查仪器、药品。 2. 组装气体发生装置。 3. 检查气体发生装置的气密 性。 4. 按照书 45 页装配好气体发 生装置。 5. 在水槽中用烧杯向集气瓶 中注满水, 盖好毛玻璃片, 将 集气瓶倒置在水槽中。 6、加热,收集氧气 7、移出导管并停止加热 实验现象 用手紧握试管外壁, 如果水槽 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 拿开 手后导管口 。 结论与分析 ①说明气密性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组
实验名称
实验室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取氧气
实验目的
理解并学会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理解并学会实验室制取氧气 口J方法
实验器材 与药品
铁架台(带铁夹)、试管、棉花、单孔橡胶塞、 管、集气瓶、水槽、酒精灯、高锰酸钾等。
玻璃导管、橡皮
一、实验步骤:
查:检查,双手握住试管,观察玻璃管内水柱变化。
装:将药品装入试管,在试管口放一小团
2、试验操作过程中为什么要注意以下几点:
A、试管口为什么要略向下倾斜?【便于氧气收集】J
B收集好氧气,为什么要先把导管从水槽中移开,再熄灭酒精灯?
【先熄灯会由于突然冷却水槽中的水倒吸引起危险 】
反应原理
2KMnO 4====K/I nO+Mn02+02
软木塞。
定: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试管夹应夹在 试管中上部,试管口 应略向下倾斜 。
点:点燃酒精灯,先来回移动,使试管 先预热,然后将火焰集 中在药品处加热。
收:米用 排水 法收集氧气,理由 氧气不易溶于水 。 离:将导管移开水槽。
熄:用灯帽熄灭酒精灯。
二、小组讨论:
1在试验时,为什么会出现下列冋题,要怎么解决?
A、点燃酒精灯后,立即将火焰集中在试管内的药品部位加热, 不久试管发生破裂。【受热不均匀要先预热】
B、看到水槽内导管出现气泡,立即收集,收集后用带火星木条
插入瓶口内试验,结果木条没有复燃。【等一会再收集 这个时候
的不纯可能只是空气】
C在试验过程中,发现水槽内的水变成了紫红色【 试管口没有堵
一团棉花】
,装好带导管的
软木塞。
定: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试管夹应夹在
,试管口
应。
点:点燃酒精灯,先来回移动,使试管
,然后将火焰集
实
中在药品处加热。
收:采用法收集氧气,理由
。
验
离:将导管移开水槽。
熄:用熄灭酒精灯。
过
二、小组讨论:
程
1在试验时,为什么会出现下列冋题,要怎么解决?
现
A、点燃酒精灯后,立即将火焰集中在试管内的药品部位加热,
反应原理
实验室制取氧气
第 组
实验名称
实验室制取氧气
实验目的
理解并学会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实验器材 与药品
铁架台(带铁夹)、试管、棉化、单孔橡胶塞、玻璃导管、橡皮 管、集气瓶、水槽、酒精灯、高锰酸钾等。
实 验 过 程 现 象 及 结 论
一、实验步骤:
查:检查 装置气密性 ,双手握住试管,观察玻璃管内水柱变化。 装:将药品装入试管,在试管口放一小团棉花,装好带导管的
象
不久试管发生破裂。【
】
及
B、看到水槽内导管出现气泡,立即收集,收集后用带火星木条
结
插入瓶口内试验,结果木条
没有复燃。
论
【 】
C在试验过程中,发现水槽内的水变成了紫红【
2、试验操作过程中为什么要注意以下几点:
A、试管口为什么要略向下倾斜?【
】1
B收集好氧气,为什么要先把导管从水槽中移开,
【 】
再熄灭酒精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