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赏析

清明上河图赏析清明上河图,是中国宋代画家张择端的作品,也是中国古代历史画中的杰作之一。
该画描绘了北宋诗人黄庭坚描绘的北方城市东京(今河南开封)的繁华景象。
清明上河图以其精湛的细节描绘和逼真的场景再现,传达了当时社会的繁荣与繁华。
整个清明上河图被分为多个不同的景象和场景,每个场景都细致入微地描绘了当地人民的生活状态。
画的右上角是东京城的东面城墙,墙上有许多观看活动的人们。
城墙外是南北贯通的京杭大运河,运河上有众多的商船穿行,船上的人们忙碌着搬运货物。
运河两岸有许多建筑和人物,生动地再现了当时人们的日常生活场景。
图中的建筑多种多样,有高楼大厦、庙宇和民居等。
这些建筑的布局和设计都非常精细,突出了宋代建筑风格的特点。
人物形象也是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丰富多样,有官员、市民、农民等各个社会阶层的代表。
每一个人物都栩栩如生,生动地展示了当时社会各个方面的情况。
清明上河图中还清晰地表现了当时的商业繁荣。
画中的市场熙熙攘攘,人们争相购买各种商品。
有的人在街上吆喝着自己的货物,有的人忙着计算价格,有的人则在交流谈判。
这一切都展示了当时东京城商业繁荣的景象。
画中还可以看到不少服饰和装饰品,这些细节的描绘更加丰富了整幅画的内涵。
除了展示繁华景象,清明上河图也蕴含了一定的社会批判色彩。
画中的一些细节揭示了当时社会的弊端和不公。
例如,一些贵族人士骑马横行霸道,踩踏市民;有的官员则滥用职权,欺压百姓。
这种对社会弊端的揭露,使得该作品超越了单纯的描述,具有了强烈的思想性。
清明上河图是中国古代绘画艺术中的瑰宝,它以其精细入微的细节描绘和独特的历史表达方式,在当今艺术界仍然备受赞誉。
这幅画在现代都市生活节奏快、人们繁忙的生活节奏中,给人们一种怀旧之情,让人们回味过去的繁荣与美好。
总之,清明上河图以其独特的表现方式和细致入微的描绘,再现了宋代东京城的繁华景象,展示了当时社会的繁荣和商业繁荣,同时也蕴含了一定的社会批判色彩。
这幅画不仅是一幅艺术杰作,也是研究宋代社会和历史的重要参考资料。
清明上河图赏析

清明上河图赏析清明上河图是中国古代绘画史上一幅著名的卷轴画作品,描绘了北宋时期汴京(今河南开封)的繁华景象和市井生活。
此画是北宋画家张择端所作,创作于公元1085年。
清明上河图以其精细入微的绘画技巧和丰富的细节而闻名于世,成为了描绘古代城市生活和社会景貌的重要艺术珍品。
下面将对清明上河图进行赏析。
画面上部呈现出一片繁华盛景,人声鼎沸、车马喧闹。
楼台耸立、门庭若市,显示出汴京城市的繁荣与繁忙。
画中人物各异,有商贩、官员、平民百姓和僧侣等各个社会阶层的人物,栩栩如生地展现了宋代社会的生活面貌。
其中,商贩们忙碌地宣传出售各种商品,使得整个市集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官员们穿着华丽的衣袍,行走于街头巷尾,向观者展现出宋代官吏的形象。
平民百姓则忙于他们的日常生活,或赶车、或从事手工艺制作,营造出繁忙而又祥和的气氛。
画面中景物的描绘也是清明上河图的一大特点。
绘画师利用透视和远近法的手法,将整个市集的景物逼真地描绘出来。
房屋、街道、桥梁等构造细致精致,栩栩如生。
人物的装束、神态以及建筑物的细节,都表现出了画家在描绘历史细节上的精确性和准确性。
清明上河图绘制了当时汴京城市的真实面貌,成为后世研究古代城市景观和社会风貌的重要材料。
此外,清明上河图在艺术表现手法上也具有突出的特点。
画中运用了重点技法和写意手法。
通过对重点的突出,画家将观者的注意力引向画面上特定的区域,使得整个画面更加有层次感。
同时,画中的写意手法也使得画面更富有艺术魅力。
画家以简约的笔触和流畅的线条勾勒出了大部分的人物和背景,以及城市街景的雏形,将整个画面浓缩,又不失生动。
清明上河图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都不可忽视。
它不仅是一件珍贵的艺术品,展现了北宋时期城市景观和社会面貌,也是研究古代中国城市规划和社会生活的重要依据。
在清明上河图的赏析过程中,观者能够感受到中国古代城市的繁华与繁忙,了解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同时也能欣赏到画家精湛的绘画技巧和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
国宝《清明上河图》高清大图欣赏清明上河图十大萌点

国宝《清明上河图》高清大图欣赏清明上河图十大萌点《清明上河图》(全图)欣赏【基本信息】名称:清明上河图类别:纸类文物、书画年代:北宋文物原属:北宋画家张择端绘制文物现状: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概况简介】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北宋风俗画作品,宽24.8厘米(24.8公分),长528.7厘米(528公分),绢本设色,是北宋画家张择端存世的仅见的一幅精品,属一级国宝。
清明上河图生动地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城市生活的面貌,这在我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
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法,将繁杂的景物纳入统一而富于变化的画卷中,画中主要分开两部分,一部份是农村,另一部是市集。
画中有814人,牲畜83匹,船只29艘,房屋楼宇30多栋,车13辆,轿8顶,桥17座,树木约180棵,往来衣着不同,神情各异,栩栩如生,其间还穿插各种活动,注重情节,构图疏密有致,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的变化,笔墨章法都很巧妙,颇见功底。
这幅画描绘的是汴京清明时节的繁荣景象,是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
通过这幅画,我们了解了北宋的城市面貌和当时各阶层人民的生活。
总之,《清明上河图》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清明上河图》的中心是由一座虹形大桥和桥头大街的街面组成。
粗粗一看,人头攒动,杂乱无章;细细一瞧,这些人是不同行业的人,从事着各种活动。
大桥西侧有一些摊贩和许多游客。
货摊上摆有刀、剪、杂货。
有卖茶水的,有看相算命的。
许多游客凭着桥侧的栏杆,或指指点点,或在观看河中往来的船只。
大桥中间的人行道上,是一条熙熙攘攘的人流;有坐轿的,有骑马的,有挑担的,有赶毛驴运货的,有推独轮车的……大桥南面和大街相连。
街道两边是茶楼,酒馆,当铺,作坊。
街道两旁的空地上还有不少张着大伞的小商贩。
街道向东西两边延伸,一直延伸到城外较宁静的郊区,可是街上还是行人不断:有挑担赶路的,有驾牛车送货的,有赶着毛驴拉货车的,有驻足观赏汴河景色的。
汴河上来往船只很多,可谓千帆竞发,百舸争流。
《清明上河图》中的中国社会生活

清明上河图中的中国社会生活介绍《清明上河图》是北宋时期画家张择端所绘的一幅长卷,以唐宋时期东京汴京(今河南开封)街景为背景,展示了当时中国社会的繁荣和多样性。
这幅作品不仅是一幅艺术杰作,也是了解古代中国社会生活的重要文化遗产。
城市景观在《清明上河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城市中繁忙而有序的街道、桥梁和运河。
街道两旁有各种商铺、酒楼和住宅,人们在其中穿行、交易和进行各种日常活动。
这反映了当时城市经济发展的繁荣景象。
人物画像作品中描绘了众多不同身份和职业的人物,包括贵族、士人、商人、艺人以及平民百姓。
他们或徒步行走于街头巷尾,或坐在船上观赏水景,或参与各种娱乐活动。
每个人物都具有自己独特的姿态和表情,展示了不同社会阶层的生活状态。
农田与农民在作品的一角,可以看到郊外的农田和农民劳作的场景。
这彰显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重要性。
农民们忙碌地耕种着土地,展现了他们对生活的艰辛劳苦和对热爱土地的情感。
儿童与家庭《清明上河图》中也描绘了各式各样的家庭场景。
有父母带着孩子走在街道上,有母亲给孩子洗澡,还有兄弟姐妹们围坐在一起共进晚餐。
这些画面反映了古代中国家庭生活的温馨和团结。
艺术和文化除了人物和景观之外,《清明上河图》还捕捉到了艺术表演和体育竞技等方面的场景。
人们可以观看到戏曲表演、舞蹈、乐器演奏以及马术比赛等各种娱乐活动。
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也展示了那个时期文化艺术的繁荣。
结论《清明上河图》作为中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通过描绘古代中国社会的细节和场景,使我们得以深入了解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琐事和思考。
这幅画作是对古代中国社会生活的珍贵记录,也是一幅不可多得的历史遗产。
《清明上河图》:一幅人民生活的历史画卷

《清明上河图》:一幅人民生活的历史画卷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中国绘画史上的重要作品,它以独特的视角和表现手法描绘了北宋都城汴京的繁荣景象。
首先,该画作采用了散点透视法,将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场景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使得画面层次分明,错落有致。
同时,画面中的人物、动物、景物等形象都栩栩如生,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风格,充分展示了画家高超的绘画技巧和艺术修养。
其次,该画作的主题是中国绘画史上的重要主题之一——人民生活。
不同于以往的山水画或花鸟画,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以人民生活为主题,通过描绘市井小民、商贩、工匠等各色人等的生活场景,展现了北宋都城的繁荣和人民的生活状态。
这种以人民生活为主题的绘画风格在中国绘画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此外,该画作还具有深刻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
通过画面中的建筑、交通工具、服饰等细节,可以了解到北宋时期的社会风貌和经济发展状况。
同时,画面中的文化元素和民俗风情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氛围和人民的精神风貌。
综上所述,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以独特的视角和表现手法描绘了中国绘画史上的重要主题——人民生活,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清明上河图感受与体会

清明上河图感受与体会
《清明上河图》是我国宋代画家张择端所绘的一幅巨型卷轴画,描绘了千年前唐朝京城汴京(今河南开封)的繁华景象。
这幅画通过生动的细节和瑰丽的场景,展现了那个时代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让人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感受那个时代的风貌和文化。
在欣赏《清明上河图》时,我感受到了宋代城市的繁华和人民生活的丰富多彩。
画中所描绘的场景非常丰富多彩,如京城的繁华街道、各种店铺、繁忙的码头、良田、水田、堤岸等,它们无处不在,表现了当时市井生活的百态。
此外,画中还展现了一些历史文化和风俗,如清明节时祭祀祖先、踏青、流浪诗人、民间舞蹈等。
这些文化现象,让我们像穿越时空一般,感受到那个时代文化的魅力和生活的情趣。
总的来说,《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很精细的作品,通过画面的描绘,展现了一个璀璨的文化时代,同时也让我们明白了历史的厚重和文明的传承。
游清明上河图作文300字(精选10篇)

游清明上河图作⽂300字(精选10篇)游清明上河图作⽂300字(精选10篇)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作、⽣活中,⼤家都跟作⽂打过交道吧,作⽂是由⽂字组成,经过⼈的思想考虑,通过语⾔组织来表达⼀个主题意义的⽂体。
相信写作⽂是⼀个让许多⼈都头痛的问题,下⾯是⼩编精⼼整理的游清明上河图作⽂300字(精选10篇),欢迎⼤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游清明上河图作⽂300字篇1 横店的清明上河图是⼀个名胜古迹。
进了清明上河图的⼤门,绕过密不透风的树林,就来到清明上河图最繁华,最热闹的商业街了。
踩着宽⼤厚实的青⽯板路,看到街道两旁各种各样的店铺,有⼀处古玩店,店⾥有写着三⼗六计的⽵筒,有画着清明上河图的扇⼦,有⽤⾹⽊雕成的⼿镯,还有⽤青铜制作的⼩⾹炉,真是让我眼花缭乱,爱不释⼿。
⾛过商业街,就来到虹桥,它是⽤⽊头做得,如果下⾬,这⾥可能⼀点滑,从中央地毯上⾛,这是⼀座半拱桥,来到最⾼的地⽅,往两旁河⾯上看,长长的柳枝挂在⽔中,在阳光的照耀下,湖⽔浮光耀⾦,像撒了⼀⽚碎⾦,⼜像⽆数条⽩⾊的鲤鱼在⽩浪中翻滚。
红红的桃花就像笑脸,对着我们微笑,好像在欢迎我们的到来。
从虹桥上下来,远远的就看见了最引⼈注⽬的⾦元宝,其实就是财运桥,要⾛过这座财运桥,是要踩着⼀根根钢丝才能⾛过去的.⾛过这财运桥,⼜是⼀个紧张刺激的飞钢丝游戏,这可⽐刚才那个简单多了,可玩起来不⼀定⽐想象中的简单了,因为钢丝下⾯是⼀条⼜宽⼜长的河,河⾥的⽔可真清啊!清的能看见河底的五彩⽯,清的能看见河底正在嬉戏的⼩鱼.河⾥的⽔真绿啊,绿的仿佛是⼀块翡翠.清明上河图到处都有好玩的地⽅,说也说不尽.如果有机会,你⼀定要去细细游赏! 游清明上河图作⽂300字篇2 今天是星期六,爸爸带我去横店影视城玩。
我们开了2个⼩时的汽车,经过⼀座⽯桥,对⾯的⽯壁上,刻着⼏个由袁宝华亲⾃题写的⼤字“江南⼀镇”,横店终于到了。
“清明上河图”,它是建筑师们依照宋代画家张择端的名画——清明上河图⽽建造的。
介绍清明上河图的作文(精选6篇)

介绍清明上河图的作文介绍清明上河图的作文(精选6篇)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要求篇章结构完整,一定要避免无结尾作文的出现。
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介绍清明上河图的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介绍清明上河图的作文篇1我们在陈列着世界最长的一幅画像的博物馆前静静地等待着,等待着能亲睹它的风采。
它在电脑上出现过,在书本上出现过,可我即将,即将要用自己血肉组成的双眼去看它,去赏析它,去慢慢揣摩它。
我迈开一步,又一步,一点一点接近它。
我终于走到了陈列室,终于看到了它。
那幅画比我想象的还长,整幅画里占满了景物,好像已容不下笔再多画一座山,一条河甚至一朵云。
它,就是诞生于张择端笔下的《清明上河图》!《清明上河图》里的人特别多,有:小孩、商人、妇女……其中一位妇女,肩跨菜篮,穿着十分朴素,身旁正站着一位约摸五六岁的小男孩,眼睛正直勾勾地瞅着卖鱼大伯手里两条大肥鱼。
往右看,有一位卖菜的大妈,她正有说有笑向客人推荐她的菜,好像在说“不好不要钱呢!”。
拱形石桥上站着一位老婆婆,她的手里还抱着一个小孙孙,眼神正眺望远方,可能是在怀念身处异乡的子女吧!桥下有一只船,船头坐着两个娃娃,他们正把两只肉嘟嘟的小脚丫伸进水里,溅起一阵阵水花。
船尾有一位船夫,他的手紧握船浆,口却张得大大的,嘴里好像在唱着什么。
突然,我的目光停留在了一位少女身上,她倚在一株杨柳上,一头乌黑油亮的头发轻松地垂落双肩。
她手中正捧着一本书,嘴角微微上翘,好像是被书里的情节逗笑了。
一伙儿人围在一块儿,我奇怪发生了什么事,原来是艺人在表演马戏。
一个人站在滚筒上,头顶一口陶瓷碗,我暗暗赞叹不已。
《清明上河图》是中国人民心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虽然我在它面前只停留了一会儿,它却在我的心底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
它已经成了我灵魂的一部分。
介绍清明上河图的作文篇2我在北京旅游时,有幸参观了北京故宫博物馆。
在那里,我看到了北宋时代著名画家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进清明上河图,走进历史
海阳九中孙克珍
第一篇从美学角度欣赏《清明上河图》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欣赏《清明上河图》,了解它的概况及艺术特色,认识它的美学价值
2、过程与方法:通过指导学生欣赏《清明上河图》,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从美学角度欣赏《清明上河图》,激发学生对艺术的向往,培养他们珍视人类文化遗产,激发他们的美术兴趣,为我校的美术办学增添力量。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对《清明上河图》的分段解说
难点:认识《清明上河图》的艺术特色、收藏始末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与讨论法相结合,教师补充大量的文字及图片资料,适当启发质疑。
四、教学手段:
利用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音乐欣赏《清明上河图》,通过视频缓缓播放,让学生沉浸在优美的乐曲及画面中,仿佛身临其境,由此引入新课。
【讲授新课】
一、概况简介(视频插入图片)
教师依据视频向学生介绍:
《清明上河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北宋风俗画作品,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绢本设色,是北宋画家张择端存世的仅见的一幅精品,属一级国宝。
《清明上河图》生动地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城市生活的面貌,这在中国乃至世
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
这幅画描绘的是汴京清明时节的繁荣景象,是汴
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栩栩如生地描绘了北宋都城汴京的日常社会生活与习俗风情。
通过这幅画,可以了解北宋的城市面貌和当时各阶层人民的生活。
总之,《清明上河图》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二、作者简介(视频插入作者图片及文字)
教师依据视频向学生介绍:张择端,字正道,东武(今山东诸城)人。
年在位)时期供职1124—年1101早年游学汴京,后习绘画,宋徽宗赵佶(.
翰林图画院。
专工中国画中以界笔、直尺划线的技法,用以表现宫室、楼台、屋宇等题材,尤擅绘舟车、市肆、桥梁、街道、城郭。
他的画自成一家,别具一格。
北宋以前,中国的人物画主要是以宗教和贵族生活为题材。
张择端虽然是在翰林图画院供职,创作的作品都称为“院体画”或“院画”,但他却把自己的画笔伸向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之中,创作出描写城乡生活的社会风俗画。
教师设问:《清明上河图》画了大量各式各样的人物。
而且,张择端对每个人物的动作和神情,都刻画得非常逼真生动。
这充分说明什么问题?
张择端生活的积累非常丰厚,创作的技巧非常娴熟。
教师引导学生:生活就是艺术的源泉,只不过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你的生活、你的艺术你做主。
三、分段详解(视频插入各阶段典型图片)
1、《清明上河图》表现了很强的故事性,可谓宋代社会一形象化的百科全书。
成为了解和研究宋代经济、建筑、交通、服饰习俗等的宝贵资料。
画家选取了北宋都城汴梁汴河沿岸及内城东角门内外市区清明时节的风光,采用中国古代画家运用的“鸟瞰法”,细细加以描绘,犹如现场录象中的一段切片,分为三个大的段落,逐步展开,构图疏密有致,注重节奏感和韵律的变化,笔墨章法都很巧妙。
首段描写的是郊区农村景色。
结合图片及文字欣赏。
中段,繁忙的汴河码头。
结合图片及文字欣赏。
后段,热闹的市区街道。
结合图片及文字欣赏。
2、视频播放国宝档案对《清明上河图》的分段解说。
增加学生的视觉感受,切身体会《清明上河图》的艺术特色。
四、艺术特色(结合视频图片资料分析)
第一、内容丰富。
《清明上河图》在表现手法上,以不断移动视点的办法,即“散点透视法”来摄取所需的景象。
大到广阔的原野、浩瀚的河流、高耸的城郭,细到舟车上的钉铆、摊贩上的小商品、市招上的文字,和谐地组织成统一整体,在画中有仕、农、商、医、卜、僧、道、胥吏、妇女、儿童、篙师、缆夫等人物及驴、马,牛、骆驼等牲畜。
有赶集、买卖、闲逛、饮酒、聚谈、推舟、拉车、乘轿、骑马等情节。
画中大街小巷,店铺林立,酒店、茶馆、点心铺等百肆杂陈,还有城楼、河港、桥梁、货船,官府宅第和茅棚村舍密集。
《清明上河图》中画有八百一十五人,各种牲畜六十多匹,木船二十多只,房屋楼阁三十多栋,推车乘轿也有二十多件。
如此丰富多彩的内容,为历代古画中所罕见。
各色人物从事的各种活动,不惟衣着不同,神情气质也各异而且穿插安排着各种活动,其间充满着戏剧性的情节冲突,令观者看业,饶有无穷回味。
第二、结构严谨,繁而不乱,长而不冗,段落分明。
(结合视频资料分析)
第三、在技法上,大手笔与精细的手笔相结合,善于选择那些既具有形象性和富于诗情画意,又具本质特征的事物、场面及情节加以表现。
(结合视频资料分析)过渡:《清明上河图》的艺术特色,在座的学习美术专业的同学可能了解的在问世这件享誉古今中外的传世杰作,正因为它不朽的艺术价值,更深刻一些,
以后的800多年里,曾被无数收藏家和鉴赏家把玩欣赏,是后世帝王权贵巧取豪夺的目标。
它曾辗转飘零,几经战火,历尽劫难……它曾经五次进入宫廷,四次被盗出宫,历经劫难,演绎出许多传奇故事。
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它的收藏始末。
五、收藏始末
教师结合视频图片讲述其过程:从宋徽宗首藏——明代的陆完——明代奸臣严嵩巧取豪夺——清宫——清末代皇帝溥仪收藏及散落民间——回到北京故宫博物院珍存,讲述中结合故事情节,以调动学生的最大兴趣为最佳效果。
过渡:正因为《清明上河图》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至今我们在生活中还可以看到它的影子。
六、清明上河图至今在生活中的应用
课件展示图片:清明上河图剪纸图片
清明上河十字绣图片
清明上河图鼻烟壶图片
清明上河图缎面印图片
清明上河图屏风图片
情感引领:教师结合我校艺术特色学校的特点,讲解美术专业的优越性,启发、引导学生的兴趣点,壮大专业学生队伍。
可以设问:赏析了清明上河图,有何感想?有没有当一名优秀画家的冲动?行动吧,同学们,加入艺术家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