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负数”教学设计方案初稿_刘振梅
课题:认识负数教案

一、课题简介1. 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理解负数的含义,能够正确识别和书写负数。
(2)培养学生运用负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教学内容:(1)负数的定义与表示方法。
(2)负数的运算规则。
(3)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负数的定义与表示方法。
(2)负数的运算规则。
2. 教学难点:(1)负数的运算规则。
(2)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3)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 教学手段:(1)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负数的含义和运算。
(2)利用实物模型,帮助学生理解负数的概念。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已有知识,如正数、零的概念。
(2)提问:生活中有哪些例子表示负数?2. 探究负数的定义与表示方法:(1)引导学生通过举例,总结负数的定义。
(2)讲解负数的表示方法,如“-”符号的使用。
3. 学习负数的运算规则:(1)讲解负数与正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
(2)引导学生通过练习,掌握负数的运算方法。
4. 应用负数解决实际问题:(1)创设情境,提出实际问题。
(2)引导学生运用负数解决实际问题,如温度计、海拔等。
五、课后作业与评价1. 课后作业:(1)完成练习题,巩固负数的概念和运算。
(2)收集生活中的负数例子,进行分享。
2. 评价方式:(1)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
(2)作业评价: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正确与否。
(3)小组合作评价: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表现。
六、教学拓展与延伸1. 教学拓展:(1)引导学生探讨负数在数学其他领域中的应用,如复数、函数等。
(2)介绍负数在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中的应用。
2. 教学延伸:(1)让学生思考负数在日常生活以外的场景中的应用。
认识负数的教案教案

认识负数的教案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数学》教材第四章第一节“负数的概念与运算”,详细内容包括:1. 负数的定义与表示方法;2. 负数在数轴上的表示;3. 正负数的加减运算及其规律;4. 解决实际问题中的负数运算。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负数的概念,掌握负数的表示方法;2. 使学生能够熟练进行正负数的加减运算;3. 培养学生运用数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负数的概念、表示方法及其加减运算。
难点:正负数的加减运算规律,特别是相同符号与不同符号的加减运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数轴、温度计、计算器;2. 学具: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温度计展示零上温度与零下温度,引出负数的概念。
2. 讲解负数的定义与表示方法解释负数表示比零小的数,用“”表示,如5表示比零小5个单位。
3. 数轴上的负数表示展示数轴,让学生在数轴上表示正数与负数,理解数轴上正负数的相对位置。
4. 正负数的加减运算介绍正负数的加减运算规律,结合数轴进行讲解。
5. 例题讲解举例讲解正负数的加减运算,如:+3+(2)、5(3)等。
6.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练习本上的习题,巩固正负数的加减运算。
六、板书设计1. 负数的定义与表示方法;2. 数轴上的负数表示;3. 正负数的加减运算规律;4. 例题及解答过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5与3相加的结果是多少?(2)8与+7相减的结果是多少?2. 答案:(1)+2;(2)1;(3)见数轴。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负数的概念与加减运算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负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温度、海拔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正负数的加减运算规律;2. 实践情景引入的理解与应用;3. 数轴在负数概念与运算中的应用;4.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答案的准确性。
一、正负数的加减运算规律1. 同号相加:两个相同符号的数相加,结果为该符号的数,绝对值相加。
认识负数教学设计方案

认识负数教学设计方案认识负数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借助温度计,经历认识正、负数,用直线上的点表示及认识整数的过程。
2、初步了解负数的意义,会读、会写负数;知道整数包括正整数、零和负整数,能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整数,会比较简单整数的大小。
3、积极参加数学活动,对负数充满好奇心,感受借助直观模型理解数学的作用。
教学重点:了解负数的意义,会读、会写负数。
教学难点:了解负数的意义及0的内涵。
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初识负数玩游戏:师生互动:玩锤子、剪刀、布的游戏,向全班同学汇报自己的输赢结果。
经历符号化的过程:生汇报:我赢2次,输2次板书(2 2)师:输和赢它们的意思正好相反,老师这样记录能表示出这是两个意思相反的量吗?生:不能师:怎样记录才能让人一眼就分清这是两个意思相反的量?下面请大家用喜欢的方式来表示。
3、展示学生记录材料生1:笑脸2哭脸2生2:箭头向上2箭头向下2生3:赢2输2生4:+2 —24、师生共同交流比较,感受负数产生的必要性。
人们为了记录方便,在数学中就规定了这种符号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板书:十、一)5、认识正、负数。
师:你知道像上面的数叫什么?(正数)+2怎么读?师:像下面的数呢?(负数)板书—2怎么读?师板书:负数正数—2 +26、快速抢答,说说下面的数是正数还是负数:—100、+壹伍、—壹伍、36、0讨论:(1)36是正数还是负数?(认识正数为了简便+可以省略不写)正数去掉+,我们熟悉吗?负数去掉—行不行?(2)0呢设置悬念7、揭示课题:生活中的负数二、探究气温中的正数和负数,进一步认识负数1、出示某日气象预报数据:哈尔滨—壹伍℃~3℃、北京—5℃~5℃、上海0℃~8℃、海口12℃~20℃这几个温度哪些是负数温度?谁能用负数的'读法读一读?2、生活中用什么测量温度?(出示温度计模型)你了解温度计的什么知识?生1:每格代表1℃生2:零上的温度用正数表示,零下的温度用负数表示。
第一单元第1课《认识负数》教案

4.增强问题解决能力,将负数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负数的概念及意义:使学生理解负数是表示相反意义的量,掌握负数在数学中的基本运用。
举例:如温度下降、存款支出等,理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4)负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学生可能难以将负数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
解决方法:设计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负数解决问题,体会负数在生活中的价值。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这些重点和难点内容,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分组讨论、实例分析等,帮助学生透彻理解负数的概念和运用。同时,注重学生的个别差异,给予不同学生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确保他们能够掌握本节课的核心知识。
第一单元第1课《认识负数》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认识负数》。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负数的概念及其意义,掌握负数的读写方法;通过数轴认识负数与正数的关系,进行负数的简单运算;在生活中发现负数的实际应用,理解负数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具体内容包括:
1.负数的定义与读写方法;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三是负数的运算对学生来说也是一个挑战。在讲授负数的加减运算时,我尽量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和具体例题进行解释。但从学生的反馈来看,这部分内容仍需要进一步加强。因此,我打算在下一节课中设计一些更具针对性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负数的运算规则。
负数 教学设计

《负数的认识》教学设计刘冬冬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二)过程与方法结合现实情境理解负数的具体含义,学会用正数、负数表示生活中相反意义的量。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了解负数产生的历史,感受正数、负数与生活的联系,结合史料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结合现实情境理解负数的不同含义。
教学难点:结合现实情境理解负数的不同含义。
三、教学准备课件。
四、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同学们,我是刘老师,今天我将和大家一起认识负数。
在前面5年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自然数、分数、小数。
那么究竟什么是负数?它表示的含义有什么不同呢?这节课中的负数就是对数的概念的进一步扩充,并为中学学习有理数做准备。
(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直入主题,在谈话中了解学生的认知基础,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
(二)结合情境,理解意义1.初步感知负数(1)课件出示教材第2页例1。
这是是中央气象台2012年1月21日下午发布的六个城市的气温预报(2012年1月21日20时—2012年1月22日20时)。
你能试着读出上面的温度吗?①哈尔滨的最高气温是零下19℃,最低气温是零下27℃;海口最热,最高气温是23℃……②-12℃表示零下十二摄氏度(读作负十二摄氏度);零下温度在数字前加“-”……(2)-3℃和3℃表示的意思一样吗?能在温度计中找出来他们的位置吗?请按下暂停键试一试:-3℃表示零下三度,3℃表示零上三度;它们表示的意义相反;先找0℃,往下数三格表示-3℃他比0度低三度,往上数三格表示3℃,他比0度高三度。
(3)0℃表示什么意思?表示淡水开始结冰的温度。
比0℃低的温度叫零下温度,通常在数字前加“-”(负号)。
比0℃高的温度叫零上温度,在数字前加“+”(正号),一般情况下正号可省略不写。
(4)请在温度计上表示-18℃,比一比-3℃和-18℃哪个温度低?有了刚才的学习训练。
《认识负数》教学设计(3篇)

古语表示心情好的句子古语表示心情好的句子古语表示心情好的句子篇11、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曹操《观沧海碣石篇》2、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3、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
——西鄙人《哥舒歌》4、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5、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曹丕《燕歌行二首·其一》6、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白居易《江楼夕望招客》7、深涧饮渴虹,邃河生秋雷。
——惟凤《姑射山诗题曾山人壁》8、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
——杜甫《秋兴八首》9、春山烟欲收,天淡星稀小。
——牛希济《生查子·春山烟欲收》10、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11、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春夜洛阳城闻笛》12、逢流星兮问路,顾我指兮从左。
——王逸《九思》13、城上春云覆苑墙,江亭晚色静年芳。
——杜甫《曲江对雨》14、花时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作酒筹。
——白居易《同李十一醉忆元九》15、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忆江南·江南好》16、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
——秦观《八六子·倚危亭》17、愿春暂留,春归如过翼。
——周邦彦《六丑·落花》18、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惠崇春江晓景》19、香炉初上日,瀑水喷成虹。
——孟浩然《彭蠡湖中望庐山》20、草木摇杀气,星辰无光彩。
——李白《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21、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22、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杜甫《春夜喜雨》23、安得五彩虹,驾天作长桥。
——李白《焦山望寥山》24、星点点,月团团。
倒流河汉入杯盘。
——刘著《鹧鸪天·雪照山城玉指寒》25、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
《认识负数》教学设计与说明

《认识负数》教学设计与说明一、教材分析苏教版《初步认识负数》是在已经认识了自然数、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初步认识负数。
教材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在具体直观的情境中认识负数。
例1以温度计显示3个城市某一天的最低气温引入负数,一方面是因为学生对气温、温度计并不陌生;另一方面是因为借助温度计上的数据可以直观地显示,零上4℃比0℃高,零下4℃比0℃低。
例2呈现了珠穆朗玛峰和新疆吐鲁番盆地的海拔高度。
虽然对“海拔”比较陌生,但借助直观的示意图,学生能认识到海拔高度是以海平面为基准的,海拔8844.43米和海拔-155米分别在海平面以上和以下。
这些为学生初步了解正数和负数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提供了直观形象的模型。
本课的教学目标: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了解负数,知道负数和正数的读、写方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初步学会用正数、负数描述现实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进一步加深对负数的认识;经历创造符号表示相反意义的量的过程,经历数学化的过程,享受创造性学习的乐趣,相机发展符号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理解负数的意义,进一步发展数感。
二、教学片段(一)自主创造,引出新数教师借助课件出示水果市场进货、出货的场景和进货、出货的记录单,引导学生思考怎样记录货物的进出情况更方便快捷。
学生有用文字记录的,有用箭头表示的,有用“+”、“—”表示的,教师分别给予点评和引导。
师:你们还能举出一些像运进2吨、运出2吨这样意义相反的生活事例吗?(学生交流。
)师:我们把它们叫做相反意义的量。
怎样表示相反意义的量呢?(课件展示历史上数学家们对这个问题的探索和研究,引导学生重点关注“+2”、“-2”的表示方法。
)[波利亚指出:“要让孩子们重蹈人类思想发展中的那些关键步子……而且仅仅是关键步子。
”货物进出仓库是生活中非常普通的情境,教师以此作为切入点,让学生从记录单的表达方式中体会生活中存在着相反意义的量,进而探索能清晰地表示出相反意义的量的表达方法。
《认识负数》教学设计-优质教案

重点:在具体情节中理解正、负数的概念,能应用正、负数表示现实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难点:理解负数的意义和“0”的内涵。
5. 学习评价设计
(从知识获得、能力提升、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思维发展、价值观念培育等方面设计过程性评价的 内容、方式与工具等,通过评价持续促进课堂学习深入,突出诊断性、表现性、激励性。体现学科核 心素养发展的进阶,课时的学习评价是单元学习过程性评价的细化,要适量、适度,评价不应中断学 生学习活动,通过学生的行为表现判断学习目标的达成度)
对负数建立整体而系统的认识。
3. 单元(或主题)整体教学思路(教学结构图) 教材中的“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这些知识不需要我们告
诉学生,他们只要联系例题学习的体会完全能够自己得出,教学只要引一引就可以了。这些知识也不 需要机械记忆,学生自己得出的知识能够记住,并通过这些知识进一步理解负数的意义。
环节三:巩固练习
教的活动 3
学的活动 3
1、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 3 页“练一练”第 1、2 题,组织订正。
2、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 6-7 页练习一,第 1-6 题
活动意图说明:及时巩固练习,促进学生知识内化,形成技能。
7.板书设计
负数的认识(一)
像+4、19、+8844 这样的数都是正数。
像-4、-11、-7、-155 这样的都是负数。
例题 4 比较“开放”。表现在两点上:一是情境与问题有开放性。小华从学校出发,沿东西方向的大 街走2100米,到了什么地方?这个问题有两个答案,即小华如果向东走,则到达邮局;如果向西走, 则到达公园。同样,小华从学校出发,沿南北方向的大街走1240米,到达的地点也有超市或少年 宫两种可能。二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开放性。在前面的几道例题中,用正数表示零上温度、高于海平 面的高度、盈余金额,用负数表示零下温度、低于海平面的高度、亏损金额,这些几乎都是人们已经 约定了的,在通常情况下大家都遵循这些表示的规则。在本例中,朝哪个方向行走的路程记作正数, 朝哪个方向行走的路程记作负数,一般没有约定,而是在解决问题时临时规定的。这点要让学生感受 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负数”教学设计方案初稿
波塘中心小学刘振梅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初步认识负数,知道正数和负数的读写方法。
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负数都小于0。
2. 使学生初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知道正数、负数和0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在现实情境中了解负数的产生与应用。
教学过程
课前游戏
(1)对接反义词(师说:前。
生答:后)。
(2)教师做动作,学生对相反意义的动作。
引入谈话:在生活中,也有许多类似的意思相反的情况存在,今天这节课,我们将研究如何用数学的方法表达这些内容。
一、初步认识负数,教学读写方法
1. 情境引入: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节目片头。
出示例1:上海、南京和北京图片及温度计图。
提问:从图中你能知道些什么?
学生可能说出:每个城市的气温或两个城市气温之间的比较。
追问:你是怎样知道每个城市气温的?你是怎样看温度计的?
引出摄氏度℃和华氏度f的介绍,说明我国是用摄氏度来计量温度的。
引导:上海和北京的气温一样吗?有什么不同?(正好相反)在数学上怎样表示这两个不同的温度?
请会的学生介绍写法、读法。
同时在图片下方出示:4 ℃(+ 4 ℃)- 4 ℃
追问:你怎么知道的?
小结并板书:“+ 4”这个数读作正四,书写这个数时,只要在以前学过的数4的前面加一个正号,“+ 4”也可以写成“4”;“- 4”这个数读作负四,书写时,可以写成“- 4”。
[设计意图:“零上4摄氏度”和“零下4摄氏度”这两个生活中常见的相反温度用怎样的(转载自第一范文网,请保留此标记。
)数可以表达并区分?这一问题的提出,让学生感受到过去所学的数在表达相反意义的量时的局限性,产生学习新数的需求。
同时,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他们能很快联想到在“4”这个数前添加不同的符号表达相反意义的量的方法,借此培养学生的符号感。
]
2. 巩固气温的表示方法。
练习第2页的“试一试”。
介绍:气候状况与地形特点、海拔高度等有关。
二、进一步认识负数,了解正、负数与0的关系
1. 课件出示例2直观图,介绍海拔高度的含义:海拔高度是指某地与海平面比较,得到的相对高度。
(同步出现与海平面的比较)
提问:你从图中能知道些什么?
要求:你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表示这两个海拔高度吗?
学生尝试表达,并说含义。
小结:以海平面为基准,比海平面高8 844.43米,可以记作:+ 8 844.43米;比海平面低155米,可以记作:-155米。
2. 归纳正数和负数。
小结:我们用这些数分别表示零上和零下的温度以及海平面以上和海平面以下的高度。
(课件同时呈现:温度计和海拔高度图,其中0℃和海平面用红色线标出)
[设计意图:教师将温度计、海拔高度图同时出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零度刻度线、海平面是分界点。
零度以上、海平面以上为正数,反之,则为负数。
这对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正数、负数与0三者间的关系很有益处。
]
引导:观察这些数,你能把它们分类吗?
请学生移动贴纸独立分类,汇报。
提问:你为什么这样分?
学生可能出现:
① + 4、19、+ 8 844.43表示的都是零度以上的气温和海平面以上的高度,- 4、- 11、- 7、- 155表示的都是零度以下的气温和海平面以下的高度。
② + 4、19、+ 8 844.43都大于0,- 4、- 11、- 7、- 155都小于0。
小结:像+ 4、19、+ 8 844.43这样的数都是正数,像- 4、- 11、- 7、- 155这样的数都是负数。
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完成板书)
3. 练习。
(1)完成第6页第2题。
提问:读一读下面的海拔高度,你知道些什么?(都是负数,低于海平面或比0小)
(2)完成第7页第5题。
(图序调整)
题目改为:读一读下面这些温度,你知道些什么?引导学生分别说出:水结冰的温度是0℃,水沸腾的温度是100℃,地球表面的最低气温在南极,是- 88.3℃。
学生可能出现:这些数有的是正数,有的是负数,正数比0大或负数比0小。
[设计意图:教者将题中三个温度做了适当调整,先让学生读数,再谈读数后的感受,学生有的说水沸腾的温度太高了,有的说地球表面的最低气温太低了。
通过读数培养了学生的数感。
]
(3)完成第3页“练一练”第1题。
先读一读,指出下列各数中的正数、负数,并把它们填入相应的圈内。
- 5 + 26 8 - 40 - 88.3 + 103 0 12.4
提问:
①0为什么不写?(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②观察这些正数,你发现了什么?(正数可以是整数、小数或分数。
我们以前学过的除0以外的数都是正数)
③你是怎样理解负数的?(负数要小于0,可以是整数、小数或分数)[设计意图:本课是学生初次认识负数,为了让学生对负数的内涵与外延有完整的认识,教师在习题中增加了小数和分数,通过练习让学生体会过去已学过的数(除0外)都是正数,沟通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
]
(4)完成第6页第3题。
学生可能出现:
①1、2、3、4、5,- 1、- 2、- 3、- 4、- 5
②有(转载自第一范文网,请保留此标记。
)分数、小数或整数(除0外)各种情况。
对于第一种情况,教师引导学生用不同方式读一读写的正数和负数。
如1、- 1、2、- 2……感受正数和负数是相对的,正数有无数个,负数也有无数个。
如1、2、3、4、5,- 1、- 2、- 3、- 4、- 5,感受这组正数读起来越来越大,负数读起来则越来越小。
对于第二种情况,让学生感受到过去学过的除0以外的整数、小数、分数都是正数。
教师随后用数轴表示出正数、负数和0的关系。
[设计意图:充分挖掘习题功能,在展示学生个性化表达的同时,丰富学生对负数的认识,这是对这道习题深入研究、灵活运用的结果。
针对学生出现的第一种情况,巧妙引出正数和负数的对应关系,体会正数和负数是无限的;针对学生出现的第二种情况,让学生在读中体会正数与过去所学过的数之间的联系,同时巧妙地引出数轴,为学生升入中学进一步学习有理数作了很好的渗透。
]
三、在生活中应用负数,初步体会正负数是相反意义的量
1. 提问:在生活中你见过用负数表示的例子吗?(电梯间里标识的楼层数、商场购物导示牌上的正负数)
2. 完成第5页“练一练”第1题。
下面是小明家今年六月份收入和支出的记录。
你能说一说小明家各项收入和支出的情况吗?(收入用正数表示、支出用负数表示)
小明家六月份很有意义的一笔支出是什么?
3. 推想一下,生活中还有哪些情况也可以用正数或负数来表示。
介绍第9页“你知道吗”负数的产生史。
教学反思:世界是由许多相互矛盾的事物组成的。
要想认识这个世界,改造这个世界,就要从这些矛盾的事物入手。
数学研究亦是如此。
奇与偶,正与负,左与右,一与众,直与曲,动与静等,是一组组对立概念,其中蕴含了对立统一、联系发展这些最朴素的哲学思想,如何通过我们的数学课堂向学生渗透这些思想呢?
课始,引出对立的一组矛盾,用“4”这一个数无法表达两种相反意义的量,怎么办?
学正确的数据,出现了问题。
我想首先在教学课件与教材的不统一,特别是学生书本上每一小格所表示的2摄氏度,半格与一格的区分比较模湖,可能是印刷的误差吧。
困惑:从教学的效果来看,学生对于负数的书写与读法并不是本课的难点,反而在温度计上看数据的认识与读出
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矛盾,在数前用不同符号表达两种相反意义的量,使这对矛盾在符号化的思想下得到统一,让学生感受到符号的作用。
课中,利用学生随意写的5个正数和5个负数,引导学生观察,以前学过的整数(除0外)、分数、小数都是正数,在这些数的前面增加一个负号,就有了负数的集合,这样抓住了负数与过去所学的数之间的联系,感受了数的发展。
本课的读数教学也很有特点,注意赋予读数以新的内涵。
如让学生在读过南极(转载自第一范文网,请保留此标记。
)气温、水沸腾的温度后联系自己的经历说感受,这给了学生更多的体验数的机会,“太冷了”“太烫了”,原来没有生命的数大大丰富了学生的体验,数感也在其中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再如,让学生在读数中加深对负数的认识。
通过让学生成对地读数:1、-1……让学生在读中感受到负数与正数是对应的,理解负数集合与正数集合
同样无限;有序地引导学生读正数或负数,1、2、3、4、5,-1、-2、-3、-4、-5,让学生感受负号后的数越大,值越小,理解负数、0、正数三者间的联系,完成小学阶段对数的结构的初步构建。
困惑:从教学的效果来看,学生对于负数的书写与读法并不是本课的难点,反而在温度计上看数据的认识与读出正确的数据,出现了问题。
我想首先在教学课件与教材的不统一,特别是学生书本上每一小格所表示的2摄氏度,半格与一格的区分比较模糊,可能是印刷的误差吧。
波塘中心小学李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