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书》简介
八年级下册名著导读 《傅雷家书》 高频考点

八年级下册名著导读《傅雷家书》高频考点(注意!记住划线的内容!)1、《傅雷家书》曾荣获“全国首届优秀青年读物”。
它主要讲的是如何教育孩子。
它凝聚着傅雷对祖国,对儿子傅聪深厚的爱。
2、《傅雷家书》是一本“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是最好的艺术学徒的修养读物”。
这本书收集了傅雷夫妇写给儿子傅聪和傅敏的家书共186封。
3、《傅雷家书》首先强调的是年轻人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等问题。
傅雷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遇困境不气馁,获大奖不骄傲,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辱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德艺双馨)”。
4、傅雷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评论家,他翻译的作品达34部。
他曾翻译过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
他认为中国最好的文学批评著作是《人间词话》。
傅雷先生也是一个严厉、尽责的父亲,在儿子傅聪长大成人、留学海外之后,通过书信的方式对儿子的生活、艺术、做人进行悉心指导。
他提到“真诚”是第一把艺术的钥匙,是做人的根本,必须从小培养。
5、傅雷夫妇作为中国父母的典范一生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培养的两个孩子分别是:傅聪——著名钢琴大师,傅敏——英语特级教师。
6、在1954年3月24日上午的一封家信中,傅雷表明了自己生活的准则:学问第一,艺术第一,真理第一。
7、傅雷在《傅雷家书》中讲道:真的,巴尔扎克说得好,有些罪过只能补赎,不能洗刷。
8、《傅雷家书》在12月的家信中,傅雷说“毛选”中的《矛盾论》及《实践论》可多看看,因为这两篇文章可以帮助傅聪深切了解马列主义及辩证法,加强理智和分析能力。
9、在《傅雷家书》中除傅雷和傅聪之外,母亲朱梅馥也令人印象深刻。
从她写给儿子的信和傅雷的描述中可见,朱梅馥是一个隐忍、慈爱、有较高艺术文学修养、温和、正直的母亲形象。
10、傅雷的教育信条是:先为人,次为艺术家,再为音乐家,终为钢琴家。
11、傅雷在家书中向儿媳弥拉推荐阅读丹纳的《艺术哲学》、罗素的《幸福之路》和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朵夫》三本书。
傅雷家书简介

傅雷家书简介傅雷家书简介(一):傅雷家书简介《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1954—1966年间写给孩子傅聪、傅敏等的家信摘编,该书是一本优秀的青年思想修养读物,是素质教育的经典范本,是充满着父爱的教子名篇。
他们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地培养的两个孩子(傅聪—著名钢琴大师、傅敏—英语特级教师)是他们先做人、后成“家”,独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体现,因此傅雷夫妇也成为是中国父母的典范。
傅雷夫妇作为中国父母的典范,一生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培养的两个孩子:傅聪--著名钢琴大师、傅敏--英语特级教师,是他们先做人、后成“家”,超脱小我,独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体现。
家书中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亲情溢于字里行间,给天下父母子女强烈的感染启迪…傅雷家书简介(二):傅雷家书简介《傅雷家书》是文艺评论家以及美术评论家傅雷及其夫人写给儿子傅聪的书信编纂而成的一本家信集,摘编了傅雷先生1954年至1966年5月的186封书信,最长的一封信长达七千多字。
字里行间,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挚爱、期望,以及对国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
傅雷说,他给儿子写的信有多种作用:一、讨论艺术;二、激发青年人的感想;三、训练傅聪的文笔和思想;四、做一面忠实的“镜子”。
信中的资料,除了生活琐事之外,更多的是谈论艺术与人生,灌输一个艺术家应有的高尚情操,让儿子明白“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爱子之情本是人之常情,而傅雷对傅聪的爱却没有成为那种普通的温情脉脉,而是始终把道德与艺术放在第一位,把舐犊之情放在第二位。
傅雷简介——精选推荐

傅雷简介《傅雷家书》(节选)⼀、傅雷简介傅雷(1908-1966),字怒安,号怒庵。
上海南汇县(现南汇区)⼈。
我国著名⽂学翻译家、⽂艺评论家。
1927年赴法国⼊巴黎⼤学学习。
巴黎是欧洲⽂化艺术之都,早年留学经历给予他艺术发展的极⼤动⼒,使他多艺兼通,在艺术、美术、⾳乐各个领域都有精辟独到的见解。
1931年傅雷返国,受聘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讲授美术史和法⽂,后因不愿从流俗⽽闭门译书。
1934年与叶常青合办《时事汇报》周刊,任总编辑。
抗战期间,积极参加抗⽇救亡活动。
抗战胜利后,参与筹备成⽴中国民主促进会,并当选为第⼀届理事。
“⽂⾰”初受到迫害,1966年9⽉3⽇和夫⼈朱梅馥(fù)双双⾃缢。
傅雷毕⽣翻译巴尔扎克、罗曼罗兰、伏尔泰等作家的⽂学名著,译作达数百万⾔。
内容丰富,⾏⽂流畅,⽂笔传神,因其独特风格和神韵⽽被誉为“傅雷体华⽂语⾔”,成为中国译界备受推崇的范⽂。
主要译作有《约翰·克利斯朵夫》《⾼⽼头》《欧也妮·葛朗台》《⽼实⼈》等34部。
⼆、关于《傅雷家书》《傅雷家书》是傅雷先⽣与他的夫⼈于1954⾄1966年间写给其孩⼦傅聪、傅敏的家信摘编,共⼀百⼋⼗多封,最长的⼀封信长达七千多字。
其中⼤部分是写给出洋在外的⼉⼦傅聪的信件。
1954年傅聪赴波兰深造,1⽉17⽇傅雷同家⼈⼀道在上海⽕车站送⼉⼦去北京准备出国。
次⽇,他写了封信给傅聪,这后来成为了《傅雷家书》的开篇。
楼适夷先⽣在谈到傅雷家书时说:“这是⼀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这也是⼀部充满着⽗爱的苦⼼孤诣、呕⼼沥⾎的教⼦篇。
”傅雷先⽣是以⼀颗慈爱之⼼不断地给⼉⼦写信,谈⽣活、谈艺术、说做⼈、说从艺,循循善诱、谆谆教导,将满腔热诚流泻于笔端,深情寄寓于⼀篇篇信笺之中。
傅雷以语重⼼长的态度数⼗年如⼀⽇地关⼼、教育⼉⼦,⼤到爱国、做⼈,⼩到⽣活中的细枝末节,他在信中都千般叮咛、万般嘱咐,他的⽆私的纯真之情,益⽗、益师、益友的形象深深打动了千千万万读者的⼼扉,给天下⽗母⼦⼥以强烈的感染和启迪。
专题07 傅雷家书(原卷版)-2023年中考语文考前抓大分技法之名著阅读

专题07傅雷家书(解析版)【考点穿透】《傅雷家书》一览表(一)2022年中考语文真题在线1.(2022·江苏宿迁·统考中考真题)下列有关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A.《朝花夕拾》以简洁舒缓的文学描述往事,又不时夹杂着有趣的议论或犀利的批判;既有温情与童趣,也有对人情世故的洞察。
B.《傅雷家书》中有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字里行间洋溢着真情,给天下父母子女以强烈感染与深刻启迪。
C.《海底两万里》想象丰富,全书用第三人称,语言平实,将科学与文学巧妙地结合,体现了作者的科学精神和非凡的想象力。
D.《简·爱》中简·爱在得知罗切斯特疯了的妻子还活着后,便毅然离开,可见她是一个敢于追求自由、平等和独立人格的女性。
E.《水浒传》中林冲是刻画最成功的人物之一,误入白虎堂,棒打洪教头、火烧草料场、智取生辰纲、火并王伦等情节都与他有关。
2.(2022·青海·统考中考真题)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方式的不同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不一样的影响。
请结合以下两部名著的选段内容,完成下面小题。
A.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晴朗。
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
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B.经历一次磨折,一定要在思想上提高一步。
以后在作风上也要改善一步。
这样才不冤枉。
一个人吃苦碰钉子都不要紧,只要吸取教训,所谓人生或社会的教育就是这么回事。
你多看看文艺创作上所描写的一些优秀党员,就有那种了不起的耐性,肯一再地细致地说服人,从不动火,从不强迫命令。
这是真正的好榜样。
而且存了这种心思,你也不会再烦恼;而会把斗争当作日常工作一样了。
要坚持,要贯彻,但是也要忍耐!(有校改)(1)A段选自鲁迅的散文集《______》。
(2)A段中“我”因什么事情“急急诵读”?并结合原文内容,简要说说故事的结局。
傅雷家书简介(精华版)

《傅雷家书简介》傅雷家书简介(一):傅雷家书简介《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19541966年间写给孩子傅聪、傅敏等的家信摘编,该书是一本优秀的青年思想修养读物,是素质教育的经典范本,是充满着父爱的教子名篇。
他们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地培养的两个孩子(傅聪著名钢琴大师、傅敏英语特级教师)是他们先做人、后成家,独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体现,因此傅雷夫妇也成为是中国父母的典范。
傅雷夫妇作为中国父母的典范,一生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培养的两个孩子:傅聪--著名钢琴大师、傅敏--英语特级教师,是他们先做人、后成家,超脱小我,独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体现。
家书中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亲情溢于字里行间,给天下父母子女强烈的感染启迪傅雷家书简介(二):傅雷家书简介《傅雷家书》是文艺评论家以及美术评论家傅雷及其夫人写给儿子傅聪的书信编纂而成的一本家信集,摘编了傅雷先生1954年至1966年5月的186封书信,最长的一封信长达七千多字。
字里行间,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挚爱、期望,以及对国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
傅雷说,他给儿子写的信有多种作用:一、讨论艺术;二、激发青年人的感想;三、训练傅聪的文笔和思想;四、做一面忠实的镜子。
信中的资料,除了生活琐事之外,更多的是谈论艺术与人生,灌输一个艺术家应有的高尚情操,让儿子明白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爱子之情本是人之常情,而傅雷对傅聪的爱却没有成为那种普通的温情脉脉,而是始终把道德与艺术放在第一位,把舐犊之情放在第二位。
正如他对傅聪童年严格的管教,虽然不为常人所认同,但确乎出自他对儿子更为深沉的爱。
该书由于是父亲写给儿子的家书,是写在纸上的家常话,因此如山间潺潺清泉,碧空中舒卷的白云,感情纯真、质朴,令人动容。
这本书问世以来,对人们的道德、思想、情操、文化修养的启迪作用既深且远。
《傅雷家书》获得过全国首届优秀青年读物一等奖,还被列为大型丛书《百年百种优秀中国文学图书》之一。
傅雷家书背景资料

傅雷之死一位博学、睿智、正直的学者,连同他温厚善良的夫人,不明不白地走向了毁灭。
当他们写下遗书时,十分清醒地执守着自己的每一项责任,交还友人委托代修的手表,赠给保姆的生活费,赔偿亲戚寄存而被红卫兵抄家没收的饰物,甚至留下了自己的火葬费53.30元。
但他们却不明白为什么不能活下去的原因;既非"畏罪自杀",也非"以死抗争",总之是"不明不白"。
傅聪简介傅聪,一九三四年三月十日生于上海一个充满艺术气氛和学术精神的家族,父亲傅雷为著名学者、艺术评论家和文学翻译家。
傅聪童年时代断断续续的上过几年小学,主要在家由父亲督教。
八岁半开始学钢琴,九岁师从意大利指挥家和钢琴家、李斯特的再传弟子梅·百器。
一九四六年梅·百器去世后,基本上是自学,一九四七年就读上海大同附中。
一九四八随父母迁居昆明,先后就读于昆明粤秀中学和云南大学外文系,中断了学琴。
一九五一年只身返回早一年回到上海的父母身边,跟苏联籍钢琴家勃隆斯丹夫人学琴一年,因老师迁居加拿大,又迫不得已勤奋自学。
一九五三年与上海交响乐队合作,弹奏贝多芬《第五钢琴协奏曲》,获得巨大成功。
同年,在罗马尼亚布加斯特举办的《第四届世界青年联欢节》的钢琴比赛中获得第三名。
一九五四年赴波兰留学,师从著名音乐学者、钢琴比赛中获第三名。
一九五四年赴波兰留学,师从著名音乐学学者、钢琴教育家杰维茨基教授,并于一九五五年三月获《第五届萧邦国际钢琴比赛》第三名和《玛祖卡》最优奖。
一九五八年深秋以优异的成绩于华沙国立音乐学院提前毕业。
一九五八年底,由于历史的原因被迫移居英国伦敦。
一九七九年四月,应邀回国参加父母的平反昭雪大会和骨灰安放仪式。
八十年代,年年回国演出和讲学,一九八二年先后被聘为中央和上海两所音乐学院的兼职教授;一九八三年香港大学颁发予他荣誉博士学位。
一九五九年初,傅聪在伦敦皇家节日大厅首次登台,与著名指挥家朱利成功合作。
傅雷家书每章内容概括

傅雷家书每章内容概括《傅雷家书》是2018年译林出版社重新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傅雷、朱梅馥、傅聪,编者是傅敏。
《傅雷家书》每章概括1、傅雷的爱子情深对于长大的儿子,希望向外发展,但又不忍孩子远离身边。
父母辛辛苦苦,一步步将儿女哺育成人,儿女成才之际,亦是离开屋檐独飞之时。
作为父母,既为他们而高兴,也为此伤心难过。
作为我们应该体会、理解父母的苦心,报答父母含辛茹苦的养育之恩。
2、傅雷对儿子的鼓励傅老师对儿子的录音,作了精细的分析,以及客观的赞赏。
并且提到了对儿子的希望。
既体现出自己对孩子的肯定,让其有努力拼搏的决心,以及会成功的信心。
另一方面,也提出了自己的希望,给孩子指明前进的路线。
3、傅雷的嘱咐面对社会千变万化,该如何应对,作为父母百感交集。
希望用自己走过的经验,告诉儿子少走怨路。
父母走的弯路,都不希望孩子重蹈覆辙,他们都希望子女能比自己过得更好。
4、母亲的关心望你把全部精力放在研究学问上,多用理智,少用感情。
要靠坚强的信心,克制一切的烦恼,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是非克服不可。
母亲告诉他如何处理自己感情与事业的问题,让儿子明白着重点是哪里。
5、傅雷爱子心切离别之时,傅雷自责对儿子的管教严格,手段太过严厉。
傅雷反思在儿子幼时,严加管教、一丝不苟,“残忍地虐待”了儿子傅聪。
傅雷只是想“严父之下出才子”罢了。
傅雷简介傅雷(1908年4月7日-1966年9月3日),字怒安,号怒庵,生于原江苏省南汇县下沙乡(今上海市浦东新区航头镇),中国著名的翻译家、作家、教育家、美术评论家,中国民主促进会(民进)的重要缔造者之一。
早年留学法国巴黎大学。
他翻译了大量的法文作品,其中包括巴尔扎克、罗曼·罗兰、伏尔泰等名家著作。
20世纪60年代初,傅雷因在翻译巴尔扎克作品方面的卓越贡献,被法国巴尔扎克研究会吸收为会员。
其有两子傅聪、傅敏,傅聪为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的钢琴家,傅敏为英语教师。
他的全部译作,现经家属编定,交由安徽人民出版社编成《傅雷译文集》,从1981年起分15卷出版,现已出齐。
傅雷家书简介

傅雷家书简介傅雷家书简介(一):傅雷家书简介《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1954—1966年间写给孩子傅聪、傅敏等的家信摘编,该书是一本优秀的青年思想修养读物,是素质教育的经典范本,是充满着父爱的教子名篇。
他们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地培养的两个孩子(傅聪—著名钢琴大师、傅敏—英语特级教师)是他们先做人、后成“家”,独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体现,因此傅雷夫妇也成为是中国父母的典范。
傅雷夫妇作为中国父母的典范,一生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培养的两个孩子:傅聪--著名钢琴大师、傅敏--英语特级教师,是他们先做人、后成“家”,超脱小我,独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体现。
家书中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亲情溢于字里行间,给天下父母子女强烈的感染启迪…傅雷家书简介(二):傅雷家书简介《傅雷家书》是文艺评论家以及美术评论家傅雷及其夫人写给儿子傅聪的书信编纂而成的一本家信集,摘编了傅雷先生1954年至1966年5月的186封书信,最长的一封信长达七千多字。
字里行间,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挚爱、期望,以及对国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
傅雷说,他给儿子写的信有多种作用:一、讨论艺术;二、激发青年人的感想;三、训练傅聪的文笔和思想;四、做一面忠实的“镜子”。
信中的资料,除了生活琐事之外,更多的是谈论艺术与人生,灌输一个艺术家应有的高尚情操,让儿子明白“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爱子之情本是人之常情,而傅雷对傅聪的爱却没有成为那种普通的温情脉脉,而是始终把道德与艺术放在第一位,把舐犊之情放在第二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傅雷家书》简介
【作者介绍】
傅雷翻译的作品,共30余种,主要为法国文学作品。
其中巴尔扎克占15种:有《高老头》《亚尔培·萨伐龙》《欧也妮·葛朗台》《贝姨》《邦斯舅舅》《夏倍上校》《奥诺丽纳》《禁治产》《于絮尔·弥罗埃》《赛查·皮罗多盛衰记》《搅水女人》《都尔的本堂神父》《比哀兰德》《幻灭》《猫儿打球记》(译文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抄)。
罗曼·罗兰4种:即《约翰·克利斯朵夫》及三名人传《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
伏尔泰4种:《老实人》《天真汉》《如此世界》《查第格》。
梅里美2种:《嘉尔曼》《高龙巴》。
莫罗阿3种:《服尔德传》《人生五大问题》《恋爱与牺牲》。
此外还译有苏卜的《夏洛外传》,杜哈曼的《文明》,丹纳的《艺术哲学》,英国罗素的《幸福之路》和牛顿的《英国绘画》等书。
傅雷写给长子傅聪的家书,辑录为《傅雷家书》(1981),整理出版后,也为读者所注目。
【作品内容】
《傅雷家书》——苦心孤诣的教子篇:凝聚着傅雷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
信中首先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如何作人、如何对待生活的问题。
傅雷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以及自身的人生经验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遇困境不气馁,获大奖不骄傲;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辱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同时,对儿子的生活,傅雷也进行了有益的引导,对日常生活中如何劳逸结合,正确理财,以及如何正确处理恋爱婚姻等问题,都像良师益友一样提出意见和建议。
拳拳爱子之心,溢于言表。
【艺术成就】
这本书问世以来,对人们的道德、思想、情操、文化修养的启迪作用既深且远。
《傅雷家书》获过全国首届优秀青年读物一等奖,还被列为大型丛书《百年百种优秀中国文学图书》之一。
及至目前,它在20多年间的发行量累计已达110万册,这足以证明其影响之大。
《傅雷家书》是一本“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也是“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更是既平凡又典型的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深刻写照,是可以使我们更好提高自身修养的一本好书。
【书中名言】
〈一〉真的,巴尔扎克说得好:有些罪过只能补赎,不能洗刷!
〈二〉自己责备自己而没有行动表现,我是最不赞成的!……只有事实才能证明你的心意,只有行动才能表明你的心迹。
〈三〉辛酸的眼泪是培养你心灵的酒浆。
〈四〉得失成败尽量置之度外,只求竭尽所能,无愧于心。
〈五〉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
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一潭死水;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解脱。
〈六〉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
〈七〉一个人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
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终不至
于被回忆侵蚀。
〈八〉最折磨人的不是脑力劳动,也不是体力劳动。
而是操心。
〈九〉多思考人生问题、宇宙问题。
把个人看得渺小一些。
那么自然会减少患得患失之心。
结果身心反而会舒坦,工作反而会顺利。
〈十〉人寿有限,精力也有限,要从长远着眼,马拉松才会跑得好。
〈十一〉中国哲学的思想,佛教的思想,都是要人能控制感情,而不是让感情控制。
〈十二〉假如你能掀动听众的感情,使他们如醉如痴,哭笑无常。
而你自己屹如泰山,像调度千军万马一样的大将军一样不动声色。
那才是你最大的成功,才是到了艺术与人生最高的境界。
〈十三〉一个人没有灵性,光谈理论,岂不成为现代学究、当世腐儒、八股专家也鲜矣!为学最重要的是“通”,“通”才能不拘泥、不迂腐、不酸、不八股;“通”才能培养气节、胸襟、目光。
“通”才能成为“大”,不大不博,便有坐井观天的危险。
〈十四〉世界上最纯洁的欢乐,莫过于欣赏艺术
〈十五〉永远保持赤子之心,到老你也不会落伍。
永远能够与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
〈十六〉有矛盾正是生机蓬勃的象征。
〈十七〉我们一辈子的追求,有史以来有多少世代的人追求的无非是完美。
但完美永远是追求不到的,因为人的理想、幻想永无止境。
所谓完美像水中花、镜中月,始终可望不可及。
〈十八〉一个人对人民的服务不一定要站在大会上讲演或是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业,随时随地地点点滴滴的把自己知道的、想到的告诉人家,无形中就是替国家播种、施肥、垦殖。
〈十九〉一个人要做一件事,事前必须考虑周详。
尤其是改弦易辙,丢开老路的时候,一定要把自己的理智做一个天平。
把老路和新路放在两盘里精密地称过。
〈二十〉汉魏人的胸怀更近原始,味道浓,苍茫一片,千载之下,犹令人缅怀不已。
〈二十一〉而且究竟像太白那样的天纵之才不多,共鸣的人也少。
所谓曲高和寡也!同时,积雪的高峰也会令人有“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之感,平常人也不敢随便瞻仰。
〈二十二〉艺术家最需要的,除了理智以外,还有一个“爱”字。
〈二十三〉一切伟大的艺术家必须兼有独特的个性与普遍的人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