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地质学期末复习

合集下载

长江大学期末《石油地质学》复习题

长江大学期末《石油地质学》复习题

《石油地质学》复习题绪论1.什么是石油地质学?石油地质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答:石油地质学:又称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学,是研究地壳中油气藏及其形成原理和分布规律的一门科学。

研究对象:油气藏。

2. 石油地质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有哪些?答:成盆、成烃、成藏研究是石油地质学的三大主要内容。

油气藏的形成条件可归纳为:生、储、盖、圈、运、保,所以本课程根据由浅到深可归纳为以下四部分内容:油气藏的基本要素:流体、生储盖层、圈闭。

油气藏形成的基本原理:生成、运移、聚集。

油气藏成藏分析:成藏条件、保存与破坏。

含油气盆地及油气分布规律和控制因素。

3. 石油在国民经济中有何作用?答:①在工业及交通运输上作为燃料,称为工业的血液;②在轻纺工业上,作为石油化工原料,称为工业食粮;③在农业上,为农机燃料,化肥、农药的原料,是良田沃土;④在军事上,为战略资源和物质基础。

4. 解放后我国石油工业经历了哪三个发展阶段?答:第一阶段:1949年——1958年油气勘探重点在西部地区, 56年5月发现克拉玛依、四川的扬高寺气田,56年12月发现鸭尔峡油田。

第二阶段:1959年——1978年勘探重点由西部转向东部, 1959年9月26日,发现了大庆油田,1963年发现胜利油田, 1964 年发现大港油田,1965年发现江汉油田,1967年发现下辽河油田,1970年发现长庆油田,1971年发现南阳油田,1975年发现任邱油田,1975年发现中原油田。

第三阶段:1978年12月——现在稳定东部,发展西部,面向海上,进军国际石油市场。

发展东部:东部油田继续增储上产,寻找隐闭油气藏。

发展西部:塔里木油田、吐哈油田等大油田的相继建成,,,面向海上:发现海上大陆架,查明近海盆地的油气概况,有近10盆地含有丰富的油气资源,油储量主要在渤海4亿多吨,珠江口4亿多吨,北部湾1亿多吨;气主要在琼东南,东海、辽东有少量的气,,,。

深部海域还有大量的天然气水合物储存。

石油地质期末复习

石油地质期末复习

1、石油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三个基本问题,即:①石油成因问题、②石油成藏问题、③油气分布控制因素与分布规律问题2、石油的烃类组成:按其本身结构可分为: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

烷烃:通式C n H n+2,属饱和烃,C4以下呈现气态,C5-C16的直链烷呈液态;C17以上呈固态。

芳香烃:基本类型有苯、萘、蒽、菲。

3、天然气按照存在的相态分为:游离态,溶解态,吸附态,固态气水合物。

按照天然气的分布特征可分为聚集型天然气和分散型天然气。

按照其与石油产出关系可分为伴生气和非伴生气。

(1)聚集型天然气:可分为气藏气和气顶气①气藏气:是指圈闭中具有商业价值的单独天然气聚集。

②气顶气:是指与油共存于油气藏中呈游离态存在于油气藏顶部的天然气。

(2)分散型天然气:主要与油溶气、水溶气、煤层气和固态气体水合五赋存。

①油溶气:任一油藏的石油总是溶解有数量不等的天然气,溶解于石油的天然气称为油溶气。

②水溶气:溶解于水中的天然气,包括低压水容器和高压水容器。

③煤层气:指煤层中所含的吸附和游离状态的天然气。

④固态气水合物:为由水和天然气结合形成的白色固态结晶物。

(3)伴生气和非伴生气①伴生气:凡是在油藏范围内与油藏分布有着密切关系的气顶气,油溶气以及气藏气,都称为伴生气。

②非伴生气:那些与油藏分布没有明显联系或仅有少量石油存在,而气藏又十分重要的气藏气,称为非伴生气。

4、油田水的4种来源:沉积水、渗入水、转化水和深成水。

5、孔隙度:分为绝对孔隙度和有效孔隙度。

6、测定岩石孔隙结构的方法:压汞法、孔隙铸体法、图像分析法、半渗透隔板法、离心机法,蒸气压力法。

7、碎屑岩的储集空间分为,孔、缝、洞;碎屑岩的储集层的孔隙空间类型划分为三大类:原生孔隙、次生孔洞和裂缝。

原生孔隙的发育主要受沉积因素的控制,次生孔洞主要受成岩作用的控制,而裂缝主要受后期构造运动的控制。

8、溶解孔隙的可溶物质可呈现三种结构形式:沉积的物质、自生胶结物和自生交代物。

油矿地质期末考试复习题

油矿地质期末考试复习题
第三,由于受人力、物力条件的限制,预探工作必须从解剖局部构造入手,突破一点,增强勘探的信心,从而带动整个区带的找油工作。
因此,从区带全局着眼,首先把预探的主要力量集中在含油气远景最好的重点三级构造上,迅速查明其含油气性,见油后,再在整个区带上全面铺开。
7. 试论述预探井布井系统?(概念、主要依据、原则、分类及适用的对象。(稀井广探)
(3)区带勘探是指经区域勘探确定出有利的生油凹陷开始,一直到优选出有利的油气聚集区带的整个过程。主要任务是在区域勘探阶段优选出的有利生油凹陷及其邻近地区,通过地震普查与详查,进一步划分二级构造单元,控制二级构造带形态,研究其基础地质特征、石油地质特征、圈闭分布特征,通过对区带地质条件的综合分析,确定其成藏条件与成藏模式,并通过油气系统分析与模拟,提交区带资源量,指出有利的油气聚集区带,为圈闭勘探提供战场。
1.(区域概查、盆地普查、区带勘探、圈闭勘探、油气藏评价)勘探阶段的主要地质任务和目标是什么? 每一个阶段从……到 ….)
答:(1) 区域概查是从基本的石油地质调查开始,到识别和优选出有利的盆地过程。区域概查基本任务是“择盆”,确定普查的方向,即从众多的盆地中优选出规模大、地质与地面地理条件较好、具有较好勘探前景的盆地。大区概查的目标是通过盆地在不同地质历史时期所处的板块位置、古纬度、古气候、古地理的分析,结合盆地构造类型、盆地基底与沉积充填特征,开展盆地类比分析和油气资源远景的早期预测。
2热催化生油气阶段
随着沉积物埋藏深度超过1500-2500m,进入后生作用阶段前期,有机质经受的地温升至60-180度,相当于长焰煤—焦煤阶段,促使有机质转化的最活跃因素是粘土矿物的热催化作用。在此阶段干酪根中的大量化学键开始断裂,从而形成大量的烃类分子,成为主要生油时期,为有机质演化的成熟阶段。

石油地质学复习试题

石油地质学复习试题

石油地质学试卷(一)一、名词解释(2.5×8=20)(8、9题任选一题)1、低—未熟油2、相渗透率3、油气田4、圈闭5、生油窗6、油气聚集带7、油气系统8、控制储量9、干酪根二、填空题(1×30=30)1、原油粘度的变化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制约。

2、有机成因气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过渡气。

3、天然气干燥系数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比值。

4、石油的族组分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5、适合于油气生成的岩相古地理条件包括________、__________等。

6、油气二次运移的主要动力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7、油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8、背斜油气藏根据圈闭成因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影响泥页岩异常压力形成的地质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10、影响盖层排替压力大小的地质因素有_____、________。

三、简答题(50)(4、5任选一题)1、简述温度、压力对油气藏形成与分布的影响。

(10)2、比较地台内部断陷型盆地主要石油地质特征。

(15)3、试比较油气初次与二次运移在相态、动力、方向、距离、时期上的区别与联系。

(10)4、简述油气藏评价的任务和工作程序。

(15)5、简述有机质向油气转化的主要阶段及其主要特征。

(15)石油地质学试卷(二)一、名词解释(4×5=20)1、油气藏2、干酪根3、生油门限4、相渗透率5、固态气体水合物二、简答题(7×5=35)1、简述天然气主要成因类型及其甲烷同位素特征。

2、简述油气藏破坏的主要因素。

石油地质学复习题

石油地质学复习题

石油地质学复习题石油地质学是一门研究石油和天然气的形成、分布、勘探和开发的科学。

以下是一些石油地质学的复习题,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 石油和天然气的形成过程:- 石油和天然气是如何形成的?- 简述干酪根的生成过程。

2. 石油地质学的基本概念:- 解释什么是储集层、盖层和圈闭。

- 什么是油气迁移和聚集?3. 石油地质学的勘探方法:- 描述地质勘探、地球物理勘探和钻探勘探的区别和联系。

- 什么是地震勘探?它在石油勘探中的作用是什么?4. 储集层特性:- 储集层的孔隙性和渗透性如何影响油气的储存?- 储集层的类型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5. 油气的迁移和聚集:- 油气是如何从源岩迁移到储集层的?- 什么是初次迁移和二次迁移?6. 油气藏的类型:- 描述构造油气藏、地层油气藏和复合油气藏的特点。

- 什么是断层油气藏?它如何形成?7. 石油地质学中的地质陷阱:- 解释什么是地质陷阱,它们如何影响油气的聚集。

- 描述不同类型的地质陷阱,例如构造陷阱、地层陷阱和复合陷阱。

8. 油气的勘探和开发技术:- 什么是水平钻井技术?它在油气开发中的优势是什么?- 描述油气开采过程中的水力压裂技术。

9. 环境影响和可持续发展:- 石油开采对环境可能产生哪些影响?- 石油工业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10. 石油地质学的未来趋势:- 讨论石油地质学在新能源技术发展中的作用。

- 石油地质学如何适应全球能源结构的转变?复习这些题目时,不仅要理解每个问题的答案,还要能够将这些知识点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石油地质学知识体系。

希望这些复习题能够帮助你更好地准备考试或进一步学习石油地质学。

石油地质学复习题+答案

石油地质学复习题+答案

《石油地质学》复习参考一、名词解释(30分):1、生物标志化合物:沉积物和石油中来自生物体的原始生化组成,其碳骨架在各种地质作用过程中被保留下来的有机化合物。

2、圈闭:圈闭是指储集层中能聚集和保存油气的场所或容器。

3、系列圈闭:沿一定的路线上溢出点依次升高的多个圈闭;4、溢出点:指圈闭容纳油气的最大限度的位置,若低于该点高度,油气就溢向储集层的上倾方向。

该点是油气溢出的起始点,又叫最高溢出点。

5、TTI:即时间—温度指数(Time Temperature Index )。

根据促使有机质成烃热演化的温度和时间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出的一种定量计算有机质成熟度的指标。

6、CPI:碳优势指数,反映有机质或原油的成熟度。

7、初次运移:是指油气脱离烃源岩的过程,是发生在烃源岩内部的运移,烃源岩是初次运移的介质。

8、流体势:单位质量的流体所具有的机械能的总和;9.天然气:指与油田和气田有关的气体,其主要成分是烃类气体,也包含少量的非烃类气体。

10.绝对渗透率:当岩石为某一单相流体饱和,岩石与流体之间不发生任何物理——化学反应时,在一定压差作用下,流体呈水平线性稳定流动状态时所测得的岩石对流体的渗透率,称为该岩石的绝对渗透率。

11.相渗透率:又称有效渗透率,指储集层中多相流体共存时,岩石对其中每一单相流体的渗透率,分别用K0,Kg,Kw分别表示油、气、水的有效渗透率。

12.孔隙结构:是指岩石所具有的孔隙和喉道的几何形状、大小、分布及其相互连通关系。

13.饱和度:储层岩石孔隙中某种流体所占的体积百分数。

14.盖层闭合度:15.油气藏:地壳上的油气聚集的基本单元,是油气在单一圈闭中的聚集。

16.油田水:狭义的油田水是指油田范围内直接诶与油层连通的地下水。

17.沉积有机质:在适宜的条件下在沉积物(岩)中保存下来的有机质。

18.力场强度:把单位质量流体在力场中受到的力E为力场强度。

19·二次运移:指油气脱离烃源岩后在储集层或其他渗透性介质中的运移。

《石油地质学》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石油地质学》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石油地质学》期末复习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1.氯仿沥青“A” : 用氯仿直接从岩石中抽提出的可溶有机质。

2.油气藏: 是地壳上油气聚集的基本单元,指油气在单一圈闭中的聚集,具有统一的压力系统和油气水界面。

3.输导体系:从烃源岩到圈闭的油气运移通道的空间组合。

4.异常低地层压力:某一深度地层的压力明显低于对应深度处的静水压力。

5.有效孔隙度:岩样中互相连通的、流体能够通过的孔隙体积之和与岩样体积的比值。

6.相渗透率:当多相流体并存时,岩石对其中的某一相相流体的渗透率。

7.深盆气藏:是储集在低孔低渗储层下倾方向的气水倒置的气藏。

8.含油气系统:是沉积盆地中的一个自然流体系统,它包括一个有效的烃源岩体和与此烃源岩体有关的所有油气藏,以及形成这些油气藏所必需的所有地质要素和地质作用9.克拉通盆地:在克拉通基础上形成的面积广泛、形状不规则、沉降速率相对较慢并以坳陷为主要特征的沉积层序。

10. 裂谷盆地:是岩石圈板块在拉作用下减薄下沉形成的沉积盆地。

11. 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在一定条件下,主要由甲烷气体与水相互作用形成的白色固态结晶物质。

12. 干酪根: 沉积岩中所有不容易非氧化性酸、碱和非极性有机溶剂的分散有机质。

13. 油气聚集带:在沉积盆地中受同一个二级构造带所控制的,油气聚集条件相似的一系列油气田的总和。

14. 物性封闭:由于毛细管压力差而造成的封闭被称为物性封闭。

15. 岩石孔隙结构:是指岩石所具有的孔隙和喉道的几何形状、大小、分布及其相互连通关系。

16. 超压封闭:由于超压的存在形成的对油气的封闭作用。

17. 圈闭的闭合高度:指从圈闭的最高点到溢出点之间的海拔高差。

18. 含油边界:油水界面与储集层底面的交线称为含油边界。

19. 流体势:地下单位质量(或单位体积)流体相对于基准面所具有的机械能的总和定义为流体势。

20. 圈闭:适合于油气聚集、形成油气藏的场所,称为圈闭。

包括储盖层及侧向遮挡层。

石油地质学复习资料

石油地质学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1、TTI值:时间-温度指数,用来表示时间与温度两种因素同时对有机质成熟度的影响。

2、沉积有机质:通过沉积作用进入沉积物中并被埋藏下来的那部分有机质称为沉积有机质。

3、储层:凡具有一定的连通孔隙,能使液体储存并在其中渗滤的岩层,称为储集层。

4、盖层:位于储集层的上方能够封盖储集层使其中的油气免于向上逸散的保护层。

5、烃浓度封闭:如果盖层具有较高的烃浓度,可以有效地减缓或阻挡储集层中烃类的扩散损失,由此造成的盖层的封闭作用成为盖层的烃浓度封闭作用。

6、干酪根:为沉积岩中所有不溶于非氧化的酸、碱和非极性有机溶剂的有机质,包括以分散状态存在于沉积岩中的不溶有机质和以集中状态存在于煤中的不溶有机质。

7、固态气水合物:是一种在一定条件下主要由甲烷与水相互作用形成的白色固态结晶物质。

8、沉积盆地:指在某一特定地史时期,长期不断下沉接受沉积物堆积,沉积物的厚度比周围地区的沉积物厚,这样的区域称为沉积盆地。

9、含油气盆地:是指具有良好的生储盖组合和圈闭条件,并且已经发生油气生成、运移和聚集过程,形成商业性油气聚集的沉积盆地。

10、含油气系统:沉积盆地中的一个自然系统,它包括一个有效的烃源岩体和与此烃源岩体有关的所有油气藏以及形成这些油气藏所必须的一切地质要素和地质作用。

11、门限温度:随着埋藏深度的增加,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的数值时,有机质开始大量转化为石油,这个温度界限就是门限温度。

12、门限深度:与门限温度相对应的深度称为门限深度。

13、凝析气:当地下温度、压力超过临界条件后,由液态烃逆蒸发而形成的气体。

14、圈闭:是指地下适合油气聚集的场所。

由三部分组成:储集层、盖层、阻止油气继续运移、造成油气聚集的遮挡物。

15、石油:以液态形式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中,由各种碳氢化合物和少量杂质组成的可燃有机矿产。

16、天然气:广义上指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切气体。

狭义指与油田和气田有关的的气体,包含烃类气体和少量非烃气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解释概念:1石油:石油是由各种碳氢化合物与少量杂质组成的液态可燃矿物,主要成分是液态烃。

2天然气:(广义)所谓天然气是指自然界一切天然生成的气体,它们常为各种气体化合物活气态元素的混合物,其成因复杂、产状多样。

(狭义)与油田和气田有关的可燃气体,成分以气态烃为主,多于生物成因有关。

3正烷烃分布曲线:在石油中不同碳原子数正烷烃相对含量呈一条连续的分布曲线,称为正烷烃分布曲线。

生物标志化合物:4石油的荧光性:石油中的多环芳香烃和非烃引起发光,而饱和烃则完全不发光。

轻质油的荧光为浅蓝色,含胶质较多的石油呈绿和黄色,含沥青质多的石油或沥青质则为褐色荧光。

5石油的旋光性:当偏光通过石油时,偏光面会旋转一定角度,这个角度叫做旋光角。

凡具有能使偏光面发生旋转的特性,称为旋光性。

6气藏气:指基本上不与石油伴生,单独聚集呈纯气藏得天然气。

7气顶气:指与石油共存于油气藏中呈游离气顶状态的天然气。

8凝析气:当地下温度、压力超过临界条件后,液态烃逆蒸发而形成的气体。

9油田水:(广义)指油田内的地下水,包括油层水和非油层水。

(狭义)指油田范围内直接与油层连通的地下水,即油层水。

10油田水矿化度:油田水中各种离子、分子和化合物的总含量。

(或单位体积水中所含溶解状态的固体物质总量。

)11*干酪根:沉积岩中不溶于一般有机溶剂的有机质。

12沥青:沉积有机质中可以被有机溶剂溶解的部分13成熟温度:随着埋藏深度的增大,当温度升高到一定数值,有机质才开始大量转化为石油,这个温度界限称为有机质的成熟温度或生油门限。

14*门限深度:达到生油门限的深度。

15*门限温度:达到生油门限的温度。

16生油窗:生油量达到最高峰,即为主要生油期或生油窗。

17液态窗(液态石油存生):地壳中液态烃(石油)存在的温度范围。

18TTI:标识时间和温度两种因素同时对沉积物中有机质热成熟度的影响。

19同位素:是原子核内具有相同数量的带正电质子而相对原子质量不同的原子,可分为稳定同位素和放射性。

20石油热裂解:高温下脂肪族结构破裂为较小分子,生成为较高氢含量的甲烷及其气态同系物等烃类,并使石油所含芳香烃浓缩集中。

21石油热焦化:高温下贫氢石油(一般以含杂元素-芳香烃为主)产生缩合反应,主要形成贫氢的固态残渣,并使石油中脂肪族相对增加而杂原子减少,同时残余干酪根也变得贫氢。

22湿气指数:(C2~C4)/(C1~C4)的比值即为湿气指数。

23二次生油:在地质发展史较复杂的沉积盆地,如经历过数次升降作用,生油岩中的有机质可能由于埋藏较浅尚未成熟就遭遇抬升,到再度沉降埋藏到相当深度后,方才达到了成熟温度,有机质仍然可以生成大量石油,即所谓“二次生油”。

24生油岩:能够生成石油和天然气的岩石称生油岩。

25生油层:由生油岩组成的地层。

26生油层系:在一定地质时期内,具有相同岩性-岩相特征的若干生油层与其间非生油层的组合。

27有效烃源岩:已经生成并排出足以形成商业性油气聚集烃类的岩石。

28含油岩系:包含有储集岩并含油油气的烃源岩系。

29生物气(细菌气):沉积有机质进行生物化学降解所形成的气体。

30油型气:腐泥型有机质演化进入成熟阶段后形成的天然气。

31煤层气:是指以吸附状态存在于煤层中的煤成气。

32煤型气(煤成气):腐殖型有机质(包括煤层和煤系地层中的分散有机质)热演化生成的天然气。

33煤气发生率:从泥炭阶段到某一煤阶,每吨煤所生成的烃类气体的总量(体积)。

34低熟油:所有非干酪根晚期热降解成因的各种低温早熟的非常规石油。

35氯仿沥青“A”:岩样未经稀酸处理,用氯仿抽提出的产物,称为氯仿沥青“A”或游离沥青。

36总烃含量:从氯仿沥青“A”中分离出来的饱和烃+芳烃。

37储集层:储集岩构成的地层叫储集层。

38总孔隙度:岩石中全部空隙体积占岩石总体积的百分数。

39 有效孔隙度:岩石中相互连通的、在一定压差下允许有流体在其中渗滤的孔隙体积占岩石总体积的百分数。

40 有效渗透率(相渗透率): 岩石孔隙中多相流体共存时,岩石对其中每项流体的渗透率,称相渗透率。

41相对渗透率:有效渗透率与绝对渗透率的比值。

42*岩石孔隙结构:岩石所具有的孔隙和喉道的几何形状、大小、分布及其连通关系。

43*排替压力:岩石中非润湿相流体被润湿相流体排替所需要的最低压力,即是岩石中最大连通孔隙的毛管压力。

44盖层:位于储集层上方,能阻止油气向上散逸的非渗透岩层。

45初次运移:油气自烃源岩层向储集层的运移。

46二次运移:油气进入储层之后的一切运移,包括在储集层内部、沿断层或不整合面、油气藏调整和破坏的再运移。

47油气二次运移的通道:包括连通孔隙,裂缝,断层(垂向运移主通道),不整合面(侧向运移重要通道)。

48优势通道:油气自然优先流经的二次运移通道,是有效通道的一部分。

49输导体系:指油气从烃源岩到圈闭过程中所经历的所有路径网络,包括连通砂体、断层、不整合面及其组合。

50圈闭:储集层中可以聚集油气的场所。

51油气藏:油气在单一圈闭中的基本聚集,是油气在地壳中聚集地基本单位。

52原生油气藏:油气由分散到集中第一次聚集起来(在生油层系中)53次生油气藏:原生油气藏破坏后形成的。

(在非生油层系中)54异常压力流体封存箱:沉积盆地内由封闭层分割的异常压力系统。

55凝析气藏:地下为气态,开采到地上为液态的气藏。

56深盆气藏:盆地中央或凹陷深部致密砂岩中气水关系倒置的动态圈闭气藏。

57煤层气藏:具有一定规模,并含有商业性开采价值煤层气的煤岩体。

58天然气气水合物:实在特定低温和高压条件下,甲烷等天然气体分子天然地被封闭在水分子的扩大晶格中,形成似冰状的固态水合物。

59油气田:指的是受单一局部构造单位所控制的同一面积内的油藏、气藏、油气藏的总和。

60油气聚集带:同一个二级构造带中,互有成因联系、油气聚集条件相似的一系列油气田的总和。

61 含油气区:指的是同一大地构造单元、有同一地质发展历史和油气生成聚集条件的盆地一级构造单元称含油气区。

62 含油气盆地:地壳上具有同一的地质发展历史,发育着良好的生、储、盖组合及圈闭条件,并已发现油气田的沉积盆地。

63 油气系统:含油气系统指在任一含油气盆地内(凹陷区),与一个或一系列烃源岩生成的油气相关,在地质历史时期中经历了相似的演化史,包含油气成藏所必不可少的一切地质要素和作用在时间和空间上良好配置的物理—化学动态系统。

其顶为区域性盖层所限制,底为烃源岩层。

64 烃源岩潜量指数(累积生烃潜量):面积为1 m 的烃源柱的最大生烃量。

65*δ13C:衡量轻重碳同位素相对组成的指标,可以反映油气的生源,成熟度,可用于油气源对比。

13C (%0)=(13C/12C)sam-(13C/12C)stad (13C/12C)stand ×1000填空题1油气藏的定义中的"单一圈闭"的"单一"涵义主要是指受(单一要素)控制,在单一的(储集层)中,具有统一的(压力系统)统一的(油气水界面)2石油与煤类的元素组成的区别是:煤类的含量比石油中(多)而氢却比石油中(少)氧在石油中也较(少)3对于碎屑岩储集层,一般是有效孔隙度越大,其(渗透率)越高渗透率随着(有效孔隙度)的增加而有规律的增加.4一般认为沉积有机质向油气的生成演化过程可以划分为(生物化学生气)(热催化生油气)(热裂解生凝析气)(深部高温生气)四个逐步过度阶段5根据干酪根元素中碳.氢氧的含量分析结果,可将其划分为(Ⅰ型干酪根)(Ⅱ型干酪根)(Ⅲ型干酪根)三种类型,其中以(Ⅰ型干酪根)类型对油气生成最为有利.6苏林分类的四种为(硫酸钠型)(重碳酸钠型)(氯化钙型)(氯化镁型)7圈闭的最大有效容积,决定于圈闭的(闭合面积)(储集层的有效厚度)(有效孔隙度)8在沉积盆地发育过程中,若沉降速率(远远超过)沉积速率,水体则急剧变深,生物死亡后,在下沉过程中易遭受(巨厚水体)所含氧气的氧化破坏9目前在石油地质上最常用的利用包裹体测温方法是(均一法)10较老地层中生成的油气运移到较新地层中聚集,称为(古生新储)11在沉积盆地发育过程中,若沉降速率(显著低于)沉积速率,水体则(迅速变浅),乃至盆地上升为陆地,沉积物暴露地表,有机质易遭受(空气)所含氧气的氧化破坏12油气源的丰富程度,取决于盆地内烃源岩系的发育程度及其有机质的(丰度)(类型)(热演化程度)13有效渗透率不仅与岩石的性质有关,也与岩石中流体的(性质)和他们的(数量)比例有关14在沉积盆地的发育历史中,当(沉降速率)与(沉积速率)相近或前者略大时,才能形成有利于原始有机质迅速向油气转化并广泛排烃的优越大地构造环境15储集层物性是只其(孔隙性)和(渗透性)16生物化学生气阶段的深度范围是(沉积面积~1500m)温度介于(10~60C),以(细菌)为主,相当于炭化作用的泥炭~褐煤阶段.17生物标迹化合物主要用于(油源)对比和(油油)对比18碎屑岩储集层的粒间孔隙是在沉积和成岩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属于(原生孔隙)19.石油中不同碳原子数的正烷烃相对含量呈一条连续的分布曲线称为(正烷烃分布曲线)。

20.将甲烷含量在气体成分中占95%以上,重烃不超过5%的天然气叫(干气)凡气体成分含重烃气较多这称为(湿气)21.可燃有机矿产按其存在状态可分为(气态)(液态)(固态)三类22.石油的烃类组成包括(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三大类23.按孔隙的大小或裂缝的宽度,以及它们储存和渗滤流体的能力,可将孔隙划分为三种类型,即(超毛细管孔隙)(毛细管孔隙)(微毛细管孔隙)24.石油的组分组成包括(油质)(胶质)(沥青质)25.苏林以Na+/Cl-、(Na+-Cl-)/SO42-和(Cl--Na+)/Mg2+这三个成因系数,将油田水划分成四个基本类型,即:(氯化钙),(氯化镁),(碳酸氢钠),(硫酸钠)。

26.石油的烃类和组成有(链烃),(环烷烃),(芳香烃),石油的非烃组成主要包括(O,S,N)的化合物。

27干酪根的基本结构单元有(核),(桥键),(官能团),(和侧链),(被包裹组成)28.天然气在地质条件下的产状有(气顶气),(气藏气),(溶解气),(凝析气)。

29.油田水的来源主要有(沉积水),(渗入水)和(深成水)30.除了碎屑岩和碳酸岩盐之外,可能成为储集层的岩石还有(火山岩)(结晶岩)和(泥质岩)31.依据碳酸岩盐裂缝的成因,可将其分为(构造裂缝)(成岩裂缝)(沉积—构造裂缝)(压溶裂缝)(溶蚀裂缝)32.油气运移的基本方式为(渗滤)和(扩散)33.按岩性盖层可分为(泥岩盖层)(膏岩盖层)(碳酸岩盐盖层)34.油气二次运移的通道主要有(孔隙)(裂缝)(断层)(不整和面)35.列出不少于3种研究油气藏的形成时间的方法(据圈闭形成时间确定油气藏的形成时间)(据生排烃期确定油气藏的形成时间)(据饱和压力确定油气藏的形成时间)(据自生矿物的同位素年龄)(据包裹体的均一温度)简答题1.按毛细管直径大小可将孔隙分成哪几种?他们的特点如何?按毛细管直径大小可将孔隙分成三种类型,即超毛细管孔隙、毛细管孔隙和微毛细管孔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