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的未来发展趋势
抗生素市场分析

抗生素市场分析在当今社会,抗生素市场一直是医药行业中备受关注的领域之一。
抗生素是一类用于治疗细菌感染的药物,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和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文将对抗生素市场进行分析,探讨其现状和发展趋势。
一、抗生素市场概况1.1 抗生素市场规模:抗生素市场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巨大的规模,每年的销售额都在数十亿美元以上。
1.2 主要产品种类:抗生素市场的主要产品种类包括青霉素、头孢菌素、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等。
1.3 市场竞争格局:抗生素市场竞争激烈,主要生产商包括辉瑞、默克、诺华等国际知名制药公司。
二、抗生素市场需求分析2.1 医疗需求: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疾病负担的增加,抗生素在临床治疗中的需求量不断增加。
2.2 消费者需求:消费者对抗生素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特别是在农业领域的抗生素使用方面。
2.3 新兴市场需求:新兴市场对抗生素的需求增长迅速,特别是在亚洲、非洲等地区。
三、抗生素市场发展趋势3.1 抗生素抗药性问题:抗生素抗药性是当前抗生素市场面临的主要挑战,需要加强监管和管理。
3.2 新产品研发:制药公司不断加大对新型抗生素的研发力度,以应对市场需求和抗药性问题。
3.3 抗生素市场国际化:抗生素市场的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跨国合作和并购成为行业发展的主要趋势。
四、抗生素市场政策环境4.1 监管政策:各国对抗生素市场的监管政策日益加强,加大了对抗生素生产和销售的管理力度。
4.2 禁用政策:一些国家对抗生素在畜牧业中的使用进行了限制和禁止,以减少抗生素滥用带来的健康风险。
4.3 政府支持:一些国家通过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促进本国抗生素产业的发展和创新。
五、抗生素市场未来展望5.1 创新发展:抗生素市场未来将更加注重创新发展,推动新型抗生素的研发和应用。
5.2 市场竞争:抗生素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企业需要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以赢得市场份额。
5.3 国际合作:抗生素市场的国际合作将更加密切,跨国企业之间的合作将成为市场发展的主要动力。
抗生素的发展

抗生素的发展抗生素是一类能够抑制或杀灭细菌的药物,对于治疗细菌感染起到了重要作用。
自从第一个抗生素——青霉素被发现以来,抗生素的发展经历了长足的进步和创新。
本文将详细介绍抗生素的发展历程、分类、作用机制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一、抗生素的发展历程抗生素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当时科学家们对细菌的研究刚刚起步。
1928年,亚历山大·弗莱明偶然发现了青霉素这一抗生素的原型,为抗生素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随后,埃尔利希和弗洛里等科学家们不断探索,发现了更多的抗生素,如链霉素、四环素等。
二、抗生素的分类根据抗生素的来源和化学结构,抗生素可以分为多个类别。
常见的抗生素分类包括:1. 青霉素类抗生素:青霉素类抗生素是最早被发现和应用的抗生素之一,具有广谱抗菌活性,能够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2.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包括红霉素、克拉霉素等,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有较好的抗菌作用。
3.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庆大霉素、链霉素等,可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对革兰氏阴性菌具有强效的抗菌活性。
4. 四环素类抗生素:四环素类抗生素广泛应用于临床,能够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对多种细菌感染有效。
5. 磺胺类抗生素:磺胺类抗生素如磺胺甲恶唑、磺胺嘧啶等,通过抑制细菌对二氢叶酸的合成,达到抗菌的目的。
三、抗生素的作用机制抗生素通过不同的机制对细菌进行抑制或杀灭。
常见的抗生素作用机制包括:1. 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青霉素类抗生素能够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导致细菌的死亡。
2. 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四环素类抗生素等能够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阻断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3. 干扰细菌核酸的合成:喹诺酮类抗生素如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等能够干扰细菌DNA的复制和转录,从而杀灭细菌。
4. 干扰细菌代谢途径:磺胺类抗生素通过抑制细菌对二氢叶酸的合成,干扰细菌的代谢途径,达到抗菌的效果。
四、抗生素的未来发展方向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也在不断增加。
抗生素的发展

抗生素的发展一、引言抗生素是一类能够抑制或者杀灭细菌的药物,对于治疗细菌感染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自从第一个抗生素青霉素问世以来,抗生素的发展经历了长期的研究和探索,取得了巨大的发展。
本文将详细介绍抗生素的发展历程、分类、作用机制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二、抗生素的发展历程1. 早期发现:抗生素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当时科学家发现某些微生物具有抑制其他微生物生长的能力。
但直到1928年,亚历山大·弗莱明发现了青霉素,才真正开启了抗生素的研究与应用之路。
2. 抗生素黄金时代:20世纪40年代至60年代被称为抗生素的黄金时代。
在这一时期,许多重要的抗生素被发现和应用于临床,如链霉素、四环素、氨苄青霉素等。
这些抗生素的问世大大提高了细菌感染的治疗成功率。
3. 抗生素耐药性的浮现: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细菌逐渐产生了对抗生素的耐药性。
这使得原本有效的抗生素逐渐失去了治疗效果,对临床治疗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4. 新一代抗生素的研发:为了应对抗生素耐药性的问题,科学家们开始研发新一代的抗生素。
通过结构改造和合成新的化合物,研究人员成功开辟出了许多新型抗生素,如喹诺酮类、头孢菌素类等。
这些新型抗生素具有更强的杀菌活性和更低的耐药性。
三、抗生素的分类根据抗生素的来源和作用机制,可以将抗生素分为以下几类:1. 青霉素类:青霉素是最早被发现和应用的抗生素之一,主要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来发挥杀菌作用。
2. 大环内酯类: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主要通过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来杀灭细菌,常用于治疗呼吸道感染和皮肤软组织感染。
3. 氨基糖苷类: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通过与细菌的核糖体结合,阻挠蛋白质的合成,从而杀灭细菌。
这种抗生素常用于治疗严重的细菌感染。
4. 喹诺酮类:喹诺酮类抗生素通过抑制细菌DNA酶的活性,阻断细菌DNA的复制和修复,从而杀灭细菌。
这种抗生素广泛用于治疗泌尿道感染和呼吸道感染。
5. 头孢菌素类:头孢菌素类抗生素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来杀菌,常用于治疗革兰阳性和革兰阴性细菌感染。
抗生素的发展历程与未来展望

抗生素的发展历程与未来展望抗生素是一类能够杀灭或抑制细菌生长的药物,是医学领域中不可或缺的利器。
自20世纪中叶以来,抗生素的发展经历了不断的变革和创新,为人类战胜各种细菌感染疾病做出了巨大贡献。
本文将从抗生素的发展历程以及未来展望两个方面探讨这一领域的重要进展。
一、发展历程抗生素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初,当时英国科学家亚历山大·弗莱明发现了青霉素这种能够抑制细菌生长的物质。
这一发现开创了抗生素研究的先河,为后来的抗生素开发奠定了基础。
随后,包括链霉素、四环素、氟康唑等一系列抗生素相继问世,大大提高了细菌感染疾病的治疗成功率。
在抗生素的发展历程中,人们也逐渐认识到了抗生素的滥用和过度使用可能导致抗生素耐药性的问题。
细菌通过不断变异适应抗生素并产生耐药株,使得原本有效的抗生素逐渐失去了作用。
这一现象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也激发了科学家们对抗生素开发的深入思考。
二、未来展望未来,抗生素的研究和开发方向将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多样化研究:传统抗生素的范围较窄,未来将注重开发更多种类的抗生素,以应对不同种类细菌感染的挑战。
2. 高效性研究:随着抗生素耐药性的增加,未来抗生素的研发将更加注重提高药物的高效性和特异性,减少对细菌的不良影响。
3. 抗生素联合用药:未来抗生素的研究将更多地倾向于探索不同抗生素之间的联合用药方案,以增强抗菌效果,减少细菌耐药性的风险。
综上所述,抗生素的发展历程虽然经历了风风雨雨,但其在医学领域的地位仍然举足轻重。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研究的深入,相信抗生素的研究将迎来更好的发展,并为人类健康带来更多福祉。
希望我们能够共同努力,保护好这一宝贵的医学资源,为人类的健康作出更大的贡献。
抗生素的发展

抗生素的发展引言:抗生素是一类能够抑制或者杀灭细菌生长的药物。
自从上世纪20年代发现第一个抗生素以来,抗生素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本文将详细介绍抗生素的发展历程、分类、作用机制、应用范围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抗生素的发展历程抗生素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28年,亚历山大·弗莱明发现了青霉素。
随后,青霉素的研究与开辟成为抗生素研究的里程碑。
1940年,埃尔利希·维尔彻发现了第一个广谱抗生素链霉素,开启了广谱抗生素的研究与应用。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一系列新型抗生素如四环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等相继被发现和应用。
20世纪80年代以后,抗生素的研究重点转向了抗耐药菌的开辟。
二、抗生素的分类根据抗生素的来源和结构,可以将抗生素分为以下几类:1. 青霉素类抗生素:包括青霉素G、青霉素V等,主要用于治疗革兰阳性细菌感染。
2.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红霉素、阿奇霉素等,用于治疗呼吸道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等。
3.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庆大霉素、阿米卡星等,广谱抗生素,用于治疗严重感染。
4. 四环素类抗生素:如土霉素、多西环素等,广谱抗生素,用于治疗呼吸道、泌尿道等感染。
5. 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广谱抗生素,用于治疗泌尿系统感染等。
三、抗生素的作用机制抗生素对细菌的作用机制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式:1. 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如青霉素类抗生素通过抑制细菌合成细胞壁的酶来杀灭细菌。
2. 干扰细菌蛋白质合成: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通过与细菌核糖体结合来阻断蛋白质合成。
3. 干扰细菌核酸合成:如喹诺酮类抗生素通过干扰细菌DNA合成来杀灭细菌。
4. 干扰细菌代谢途径:如磺胺类抗生素通过抑制细菌代谢途径中的关键酶来阻断细菌生长。
四、抗生素的应用范围抗生素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主要用于以下几个方面:1. 治疗细菌感染:包括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等。
2. 预防感染:手术前、手术中或者其他高危人群可使用抗生素进行预防。
抗生素市场分析

抗生素市场分析一、市场概述抗生素是一类用于治疗细菌感染的药物,广泛应用于医疗领域。
随着人口增长、疾病扩散以及医疗技术的发展,抗生素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本文将对抗生素市场进行详细分析,包括市场规模、市场趋势、竞争格局以及未来发展前景等方面。
二、市场规模抗生素市场在过去几年中呈现稳定增长的态势。
根据市场调研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抗生素市场规模达到XX亿美元,估计到2025年将增长至XX亿美元。
这主要受到全球人口增长、疾病负担增加以及医疗保健支出的提高等因素的影响。
三、市场趋势1. 新药研发:随着细菌耐药性的增加,传统抗生素的疗效逐渐减弱,因此新药研发成为市场的重要趋势。
许多制药公司正在加大研发投入,致力于开辟新的抗生素药物,以满足市场需求。
2. 医疗技术进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抗生素的使用方式也在不断改善。
例如,微创手术和纳米技术的应用,使得抗生素可以更精确地靶向感染部位,提高治疗效果。
3. 市场竞争加剧:抗生素市场竞争激烈,主要来自于制药公司之间的竞争。
大型制药公司通过收购、合作等方式扩大市场份额,同时,一些新兴制药公司也加入到市场竞争中。
4. 医疗保健支出增加:随着全球医疗保健支出的增加,人们对抗生素的需求也在增加。
特殊是在发展中国家,由于医疗条件的改善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抗生素市场潜力巨大。
四、竞争格局抗生素市场竞争激烈,主要的竞争者包括辉瑞、诺华、默沙东等大型制药公司。
这些公司拥有庞大的研发团队和强大的生产能力,通过不断推出新产品和扩大市场份额来保持竞争优势。
此外,一些新兴制药公司也在抗生素市场崭露头角。
这些公司通常专注于某一特定领域的抗生素研发,通过技术创新和市场定位来取得竞争优势。
五、未来发展前景抗生素市场在未来仍然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随着全球人口增长和疾病负担的增加,抗生素的需求将持续增长。
同时,新药研发、医疗技术进步以及医疗保健支出的增加也将推动市场的发展。
然而,抗生素市场也面临一些挑战。
抗生素市场分析

抗生素市场分析引言概述抗生素是一类广泛应用于医疗领域的药物,用于治疗各种细菌感染。
随着人口增长和医疗技术的进步,抗生素市场也在不断扩大。
本文将对抗生素市场进行分析,探讨市场规模、增长趋势、竞争格局、消费者需求和未来发展方向。
一、市场规模1.1 抗生素市场总体规模抗生素市场规模在过去几年中呈现稳步增长趋势,全球市场规模已超过数十亿美元。
主要市场包括美国、欧洲、亚洲等地区。
1.2 主要产品种类抗生素市场主要产品种类包括青霉素、头孢菌素、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等。
其中,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在市场份额中占领较大比重。
1.3 市场增长预测随着全球人口增长和医疗需求的增加,抗生素市场估计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
新型抗生素的研发和推广也将为市场带来新的增长机会。
二、增长趋势2.1 亚洲市场增长迅速亚洲地区的医疗需求不断增加,特别是中国、印度等国家。
抗生素市场在亚洲地区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2.2 抗生素耐药性问题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抗生素耐药性问题日益严重。
这也促使医药行业加大对新型抗生素的研发投入,以解决耐药性问题。
2.3 市场竞争加剧抗生素市场竞争激烈,主要企业之间争夺市场份额。
市场竞争将进一步促使企业加大产品研发和营销力度。
三、竞争格局3.1 主要企业抗生素市场主要企业包括辉瑞、默沙东、拜耳等国际知名制药公司,以及一些国内制药企业。
这些企业在抗生素市场中占领较大市场份额。
3.2 新兴企业随着抗生素市场的不断扩大,一些新兴制药企业也开始涉足抗生素领域。
这些新兴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市场定位,逐渐蚕食主流企业的市场份额。
3.3 合作与并购为了扩大市场份额和提升竞争力,一些企业选择通过合作与并购的方式进行战略布局。
这种合作与并购行为也在抗生素市场中频繁发生。
四、消费者需求4.1 医疗机构需求医疗机构是抗生素市场的主要消费者,他们需要大量抗生素用于治疗各种感染病症。
医疗机构对抗生素的质量和疗效要求较高。
4.2 患者需求患者在医疗需求上的增加也推动了抗生素市场的发展。
2023年抗生素行业市场发展现状

2023年抗生素行业市场发展现状抗生素是指用于治疗细菌感染的药物。
自从发现第一批抗生素以来,抗生素一直被视为最具挑战性和最引人注目的医药领域之一,对全球人口健康和医疗保健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抗生素市场面临着严重的挑战,如抗生素耐药性的不断出现和医疗保健资源的缺乏,这些挑战使得抗生素行业的市场发展面临着许多挑战。
本文将从抗生素市场的全球发展趋势、市场份额、关键参与者、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来讨论抗生素行业的市场发展现状。
一、全球抗生素市场发展趋势抗生素市场是全球最大和最重要的制药市场之一。
目前,全球抗生素市场价值约为430亿美元,预计到2023年将达到520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约为4%。
据市场研究机构Grand View Research的预测,主要的增长驱动因素包括新型抗生素的研发、医疗保健支出的增加以及不断增长的细菌感染率。
二、市场份额全球抗生素市场由于涉及到包括大型制药公司、中小型制药公司以及国有制药公司在内的许多参与者,市场份额相对分散。
然而,根据市场研究机构的数据,全球前十大抗生素制造商掌握了约70%的市场份额,其中包括诺华、辉瑞、默克等大型跨国制药公司。
三、关键参与者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抗生素市场始终是全球制药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个市场中,各种不同规模的公司竞争激烈,这些公司涵盖了整个抗生素生产的价值链,包括研发、生产、销售和分销。
在抗生素市场中,最大的参与者通常是跨国制药公司。
一些最为知名的跨国制药公司包括诺华、辉瑞、默克等。
这些公司具有广泛的产品组合,包括一系列抗生素和其他药品。
此外,还有许多拥有先进生产技术和高品质产品的中小型制药公司。
这些公司经常专注于特定领域的抗生素生产和市场,如必达通(BIDU)。
四、未来发展趋势未来,抗生素市场将面临许多挑战,如新型抗生素的开发和推广、抗生素耐药性等方面。
近年来,新型抗生素的研发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因为传统抗生素的发展已经面临很大的障碍,新型抗生素的研发将使抗生素市场取得创新突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人认为抗生素枯竭时代已经到来,是这样吗?你的观点如何?你认为新的抗菌药物研发前景在哪里?
听闻张老师上课时讲到辉瑞公司从抗生素研究领域撤资,退出抗生素研究领域,心中久久不能平静。
抗生素枯竭时代真的已经到来了吗?查阅文献,2001~2005年首次上市的半合成抗生素与合成抗菌药有16种(见附表),数量不算少,不过种类相对单一,集中在是“培南”“沙星”“芬净”“康唑”类药,分别归属于碳青霉烯类、喹诺酮类、脂肽类、唑类药物。
而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类、四环素类抗菌药物多年来几无进展,足见抗生素类药物的发展进入了瓶颈期。
但瓶颈期并不意味着“枯竭”,从哲学角度来分析,或许永远也不会有“枯竭”。
使用已有的开发抗生素的方法依旧可以研制出新的抗生素,理论上有机化合物的种类无穷无尽。
也许,以现实的眼光来看,抗生素的研究止步不前,或者说暴露了危机,但我认为,辉瑞的撤资也许更倾向于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考虑这个问题。
这就是帝国主义剥削的本质。
孟山都公司可以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蒙骗大众,导致数万美国人罹患癌症,摧毁人类赖以生存的传统农业,犯下滔天罪行,违背可持续发展道路并通过掌控美国国会来维持其在农业帝国的罪恶统治。
比孟山都势力大得多的辉瑞公司更是联合强生、葛兰素史克等巨头操纵美国国会而使美国人的医疗保险一塌糊涂。
即使各巨头药厂在各种场合标榜自己为全世界人民做出多大多大的贡献,每秒生产多少多少药丸,每秒投入多少多少用于开发研究云云,但强生公司的化妆品依
然含有未知激素,辉瑞公司还是在督促“抗生素滥用”以谋求更大收益。
这些都是帝国主义的寡头企业为了追逐利益的短视行为。
包括这次辉瑞公司的撤资!
以我查到的资料来看,外排泵抑制剂、群体感应抑制剂是抗菌药物发展的新理念。
分子医学的发展为抗菌药物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由于没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对于这些新理论,我没有发言权。
但我认为,目前来看,抗菌药物的发展还需要更高层次的理论创新与技术革新。
以人类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人类与微生物的斗争是长期的。
牛顿的经典力学奠定科学基础,瓦特在技术上改良蒸汽机,从而引发工业革命,人类社会迎来了第一次工业大发展;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皮克希发明发电机,从而引发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社会迎来了第二次工业大发展——从理论创新到实际应用经历了漫长的时间,但这符合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规律,重大突破会带来井喷式的发展。
人类对微生物的战胜也有两次大的突破——疫苗的发明与抗生素的发现。
即使细菌的耐药性再大,抗生素依然会被应用着,青霉素还是临床上最常用的抗生素。
而现有的关于抗菌药物研究的新理论需要“中期发展阶段性成果”的支持,例如DNA分子结构的确立引爆了基因工程的迅猛发展,单克隆抗体的出现为医学诊断带来了春天。
相信我所说的“中期发展阶段性成果”已经“山雨欲来风满楼”了。
为什么我们如此需要理论创新?因为理论的力量是无穷的。
正如香农的信息论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提出了,硬件技术革新后,信息论成为互联网络的理论基础,互联网的发展带动了20多年来美国“知识经济”的发展,是带动美国乃至世界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
人们应该站在更高的角度上,大胆想像抗菌药物的前景,哪怕现在看来无法做到。
以我这种低水平的人,也可以提出一些。
比如:
1. 利用蛋白质组学,研究新的抗细菌必需酶的靶点。
看似困难重重,只等一轮技术革新。
2. 耐药是吧,找出耐药机制,专门破坏细菌的耐药机制,研发使细菌失去耐药性的药物,联合抗生素用药,这样,“后抗生素”时代永远不会到来。
再也不能向五六十年代那样“靠天吃饭”了,专找自然界有什么抗生素;也不能只像现在这样,改变已有抗生素的结构来使细菌重新不耐药。
当然,还期待着化学界的理论创新。
关于酶的催化本质不能像现在这样解释得那么肤浅。
3. 植物也有自身的抗菌机制,从植物中提取活性物质现在做的还远远不够。
青蒿素的发现就是指引我们的一盏明灯。
同样是单细胞生物,抗疟和抗菌都一样。
4. 药学家应与化学家联合开发出新型人工合成药物。
并使副作用越来越小,并越来越有靶向性而不引起像环丙沙星、磺胺类药那样的不良反应。
5. 充分汲取中医理论精髓——复方用药。
运用各种机制分析,多种药物配伍使用。
中西医结合。
这还期待中医理论的突破——怎样能使不明成分的中药与成分明确的西药搭配使用以及总结出一套类似中医的相生相克的用药理论。
为什么抗菌药物如此重要?学了药理学,我更了有感触。
原以为,药物可以针对病因,“药到病除”。
但现在发现,西医用药,绝大多数是对症的药,而不是对因的药。
如各种受体阻断、激活剂,激素类药,心血管系统药,统统都是缓解症状的,疾病的好转完全要靠自身免疫的调控。
而抗菌药物是西医中少有的对因的药。
抗菌药物一用,引起疾病的病因消除了,病就会很快好起来。
而所谓“中药治本”,充其量也就是帮助恢复人体免疫,做各种调养,距“治本”还差得远。
人类需要抗菌药物来去除病因。
因此,抗菌药物的研发绝对不能停止。
只要解决了本质问题,人类研究抗生素的步伐就会变得飞快,专门针对病原菌的基因、蛋白做各种对抗,人类就会摆脱从天然已有物质中寻找或做小范围改造的束缚,告别“抗菌药物的研发速度不及细菌耐药性的发展速度”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