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及方法共4页word资料
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估与风险管理

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估与风险管理地下水是重要的淡水资源之一,但由于人类活动和工业化发展的影响,地下水污染成为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
地下水污染不仅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造成风险,还可能引发经济损失。
为了有效管理地下水污染风险,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估与风险管理成为必不可少的工具和方法。
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估是通过分析地下水污染源、污染物迁移过程、受体敏感性等因素,定量评估地下水系统中的风险等级和潜在风险。
风险评估的目的是为了识别可能存在的问题、确定优先处理的地区,为风险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首先,在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估中,我们需要收集大量的数据和信息。
这些数据包括地下水质量、地下水流动速度、地下水水位、地下水污染源的特征以及可能受影响的地下水用途等等。
通过采集和分析这些数据,可以了解地下水系统的基本情况,并初步判断是否存在污染风险。
其次,评估地下水污染源的影响范围和污染物的迁移过程至关重要。
通过模拟和预测地下水中污染物的传输路径、浓度和时间变化,可以判断污染源对地下水系统的潜在影响程度。
此外,还可以利用地下水流动模型,预测未来的地下水污染趋势,提前制定风险管理措施。
另外,评估受体敏感性也是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估的重要内容。
受体包括居民、农田、河流、湖泊等,评估敏感性意味着评估可能受到污染影响的对象。
根据人口密度、土壤类型、水体承载能力等因素,可以确定受体的敏感性,并判断可能引发的风险。
进行了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估后,就需要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和措施。
风险管理的目标是降低或消除地下水污染风险,保护地下水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安全。
一种常见的风险管理策略是源头控制,即通过减少或阻止污染物的产生,来减轻地下水污染风险。
这可以通过加强环境监管、优化生产工艺、使用环保设施等方式来实现。
此外,地下水的清洁技术和修复措施也可以用于降低地下水污染风险。
清洁技术包括吸附、生物降解、化学氧化等方法,可以在污染源不易消除的情况下,降低污染物浓度。
修复措施则是通过人工干预,恢复受污染地下水系统的水质。
地下水污染调查和评价资料

定。
14
第一节 地下水污染调查和勘探
地下水污染动态监测——监测频率
区域地下水污染监测点采样频率,一般每年 平水期采样一次。
重点区地下水污染监测点采样频率,一般每 年丰、枯水期各采样一次。
特殊地下水污染组分监测,一般每季度或每 月采样一次。
15
2020/4/3
第一节 地下水污染调查和勘探
地下水污染监测应根据水文地质条件、地 下水开发利用状况、污染源的分布等环境 因素综合考虑。
在地下水污染调查过程中,应及时分析地下 水污染调查结果,全面掌握地下水污染状况, 提出地下水污染监测网优化方案。
地下水污染监测网点部署方案应在充分分析 掌握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基础上,结合污染源 类型、地下水污染现状、污染物特征、污染 途径、污染危害等布设。
12
2020/4/3
第一节 地下水污染调查和勘探
为主。
5
2020/4/3
第一节 地下水污染调查和勘探
调查评价阶段:
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即基础 调查阶段、采样测试阶段和评价区划阶段。
基础调查阶段:基本查明区域水文地质条件、水 质类型与分布、污染源和土地利用状况,为制定 地下水质量和污染采样计划提供依据;
采样测试阶段:制定地下水质量和污染采样计划, 核查采样点、规范采样与测试;
调查评价范围:
调查范围为具有现实和潜在利用价值的地下水分布 区。
区域调查精度为1:250000。调查评价区域地下水 质量和污染状况。
重点区调查精度为1:50000。调查评价重点城市和 城市密集区、地下水集中供水水源区、
重要污染源分布区等重点区地下水质量和污染状况。 调查层位以潜水含水层和用于供水目的承压含水层
《天津市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方法与应用》

《天津市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方法与应用》一、引言天津市,作为我国的重要城市之一,其地下水资源丰富且对城市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然而,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地下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给天津市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重威胁。
因此,开展天津市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旨在介绍天津市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的方法及其应用,以期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活动提供参考。
二、天津市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方法1. 数据收集与整理首先,收集天津市地下水水质监测数据、地质水文资料、工业布局及污染源信息等。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归类,为后续的污染风险评价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2. 污染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根据天津市的实际情况,构建包括水质指标、地质条件、污染源、人类活动等因素在内的污染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其中,水质指标主要包括pH值、总硬度、氨氮等;地质条件包括地下水位、含水层厚度等;污染源主要考虑工业排放、生活污水等;人类活动则主要考虑农业活动、土地利用方式等。
3. 评价模型与方法选择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和评价指标体系,选择合适的评价模型与方法进行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
常用的评价方法包括综合指数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灰色关联度分析等。
本文推荐采用综合指数法进行评价,该方法能够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客观反映地下水污染风险。
4. 评价结果分析与解读根据评价模型与方法得到的结果,对天津市各区域的地下水污染风险进行分区分级。
分析各区域的风险来源、影响因素及潜在危害,为后续的污染防治提供依据。
三、天津市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的应用1. 政策制定与规划通过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可以为天津市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如制定地下水保护政策、污染防治政策等,以降低地下水污染风险,保护地下水资源。
同时,可以为城市规划提供参考,合理规划工业布局、生活区等,减少对地下水的污染。
2. 企业管理与监督对于工业企业而言,通过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可以了解其生产活动对地下水的潜在影响。
探讨地下水污染的治理及评价方法

探讨地下水污染的治理及评价方法《2010年中国水资源公报》提供的资料中,根据763眼监测井的水质监测资料显示我们国家地下水污染问题已经非常严重,解决地下水污染问题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标签:地下水污染治理评价1地下水对整个国民经济以及人类生存的重要性地下水资源不仅容量大,而且还具有良好的水质、分布广泛、使用方便等优点,原位提取,据统计,中国大约有70%的人口以地下水为主要饮用水源,在北方地区,地下水开发利用率比较高,如河流域地下水的利用率超过90%。
地下水的利用和保护是关系到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但一旦地下水的开发与保护不当和污染,不仅其自净能力极弱,还会造成严重的影响,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危害,加强对地下水资源的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地下排污的危害(1)地下水遭到污染后治理困难。
地下水被喻为人类的“生命水”。
一旦遭受污染,后果极其可怕。
常规污染如BOD、氮、磷容易处理,成本也不高。
那些难以降解的剧毒致癌物质如PCB、多环芳烃及无法降解的砷和汞等,处理成本高、运输风险大,本应作为剧毒危险物品运送到专门填埋场处理,却被企业悍然排入地下。
(2)我国目前地下水污染范围非常广,从沿海到边疆,几乎无一幸免。
这就势必造成治理难度大。
遗憾的是,这一现象似乎并未引起政府和公众足够的重视,地下排污似乎也没有得到有效遏制。
这不只是让更多民众生活于危险之中,而且还引发了恶性环境污染事件的发生。
3地下水污染治理3.1物理法3.1.1屏蔽法屏蔽法在地下建筑使用各种物理屏障,水污染的陷阱,防止进一步传播的污染物。
常用的方法是使用压力灌浆帷幕注浆在地下,水污染是周围形成的帷幕,从而污染水体的陷阱。
其他物理阻隔法和泥挡水墙,振动桩挡水墙,大规模更换,电影和合成材料陷阱的方法。
适用于地下水污染早期作为一个临时的控制方法。
3.1.2被动收集法在地下水流向下游,挖一个足够深的通道,收集系统,漂浮污染物收集,或被污染地下水的收集处理方法。
地下水环评污染调查与评价方法讲解

12
1、钻塔
按材质分 金属、木质 按构造分 两脚、三角、四角、桅杆式 按角度分 直塔、斜塔
2、钻 具
钻头——破碎孔底岩石 岩心管——钻进时收容岩心、导向作用 套管——保护孔壁 取粉管——收集较大颗粒的岩屑 异径接头——连接钻杆柱与岩心管 钻铤——孔底加压、导向防斜作用 钻杆——传递动力、输送冲洗液 水接头——连接回转钻具和高压水管
方法:天然状态法、附加水头法、 连续注水法、脉冲注入法
21
潜水水量垂直均衡试验
目的:获得评价区潜水水均衡计算 中有关均衡要素,以便配合其它水 文地质资料,进行地下水均衡计算
参数:降水垂直入渗补给系数,潜 水蒸发系数,灌溉水回渗补给系数 以及不同岩层的给水度
地中渗透仪:补偿式地中渗透仪
零通量面法:负压计和中子水分仪
试验场的观测设施和采灌工程,一般 包括储能井、观测井、专门测温井、 土层分层观测标和孔隙水压力观测井、 地表水准点等组成
22
2-2-6-2 室内实验(Experiment)
溶浸实验(Leaching )
固体废弃物中的污染物的浸出规律
土柱实验(Column)
模拟降雨淋滤下,污染物浸出规律 模拟污染物在地下水中一维流条件下的迁移、转化、
8
电法、电磁法 确定水质类型、盐度、腐蚀性
水质类型
电导率(mmho/cm)
正常地下水
0.14
污染的 地下水
市政填埋滤液 粉煤灰沉淀物
5.99 4.61
海水
36.30
分类
无盐度 轻微盐度 中等盐度
重盐度 极端盐度
腐蚀性
严重 中等 轻微
电导率 (mmho/cm)
0-2 2-4 4-8 8-16 >16 电导率 (mmho/cm) <10 10-100 >100
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估方法

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估方法地下水污染是目前环境保护中比较重要的问题之一,其面临的挑战在于如何定量评估地下水的污染程度以及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的风险。
地下水是由土地、岩石和河流等自然界中的水源积聚而成,是地球上最重要的淡水储备之一。
然而,许多地下水已经被人类工业和化学物质的废弃物所污染。
在全球范围内,地下水中的有害化学物质已成为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评估方法来控制地下水的污染。
评估地下水污染的过程涉及许多因素,例如环境条件,土壤类型和抗拒力,以及化学品的危险性。
评估地下水污染的目的是确定哪些地下水可能受到污染,对哪些地区的人类和生态系统,以及能源和农作物的生产产生危险。
因此,必须采用科学的技术来确定污染的程度并制定适当的应对措施。
风险评估是评价与某一物质有关的不利影响所需的定量和定性过程。
它可以对可能的风险进行评估,以确定成人和儿童暴露于某种物质时可能患上的健康问题。
因此,对于污染地下水的情况,风险评估可以通过系统的方法来评估不同类型化学物质对人体和生态系统的危害。
然后根据评估结果进行风险控制。
将风险评估直接应用于地下水的污染过程中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土壤的性质、地下水流动的速度和方向、化学物质的性质和浓度、以及当地的气候等自然环境因素。
因此,我们需要定量方法来表示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
传统的方法是通过采用污染物扩散模型,对地下水进行模拟。
此外,了解深度、物理-化学参数、气候变化等数据也是必要的。
除了物理-化学参数的数据之外,基于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估的方法主要是概率模型和统计模型。
统计模型是一种把实验室和野外实验数据进行回归、系列或变方差分析的方法,以确定某种物质对地下水的贡献,并预测污染事件的可能性。
概率模型则通过概率测量方法值来计算地下水的污染风险。
这种方法可以确定一种化学物质在地下水中存在的可能性,并测量它对地下水质量的影响。
由于地下水污染问题往往涉及到许多的变化因素,所以建立一个完整的风险评估模型是非常困难的,而且还存在大量的不确定因素。
地下水污染管理的风险评估与风险减缓措施

地下水污染管理的风险评估与风险减缓措施地下水是地球上最重要的淡水资源之一,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影响,地下水污染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地下水污染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系统带来了巨大的风险和挑战。
因此,进行地下水污染管理的风险评估和有效的风险减缓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地下水污染的风险评估是评估特定区域地下水污染对人体和环境的潜在风险。
风险评估的目的是确定可能存在的风险源,评估其潜在危害,以及制定适当的管理策略。
风险评估的步骤通常包括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确定可能的风险源,评估研究区域的敏感性和暴露程度,以及计算和解释风险结果。
在进行地下水污染的风险评估时,应遵循一系列科学原则和方法。
首先,需要收集地下水和污染源的相关数据,包括水质数据、地下水流动数据以及可能的污染源信息。
其次,可以采用不同的模型来模拟地下水流动和污染传输,以评估潜在污染物的扩散和影响范围。
最后,根据评估结果,确定风险源和受影响区域,并制定相应的管理策略。
风险减缓措施是为了减少或消除地下水污染的潜在危害。
在制定风险减缓措施时,应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和具体情况来确定适当的措施。
常见的风险减缓措施包括源控制、污染治理、地下水保护和监测措施等。
源控制是指通过控制和减少污染源的排放量来减少地下水污染的风险。
这可以通过改进生产工艺、采用更清洁的技术、加强环境管理和监督等方式实现。
污染治理是对已经存在的污染进行清理和修复,以减少对地下水的影响。
地下水保护措施包括建立合理的地下水管理体制和法规,加强环境监测,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监测措施则是通过定期监测地下水质量和水位,及时发现和应对污染事件的发生。
另外,加强公众意识和参与也是地下水污染管理的重要措施。
公众作为地下水污染的主要受众和受影响方,应该了解地下水污染的风险和影响,并参与到管理和保护中来。
政府和相关机构应加强公众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和水资源保护意识。
地下水污染治理的环境风险评估

地下水污染治理的环境风险评估地下水是人类生活和工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水源。
然而,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地下水受到了严重的污染。
地下水污染不仅对人类健康造成潜在威胁,还对生态系统和可持续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因此,地下水污染治理的环境风险评估显得尤为重要。
环境风险评估是一种系统的评估方法,主要用于评估特定环境下的风险程度,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制定相应的污染治理策略和措施。
在地下水污染治理中,环境风险评估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污染源的分布、传输途径和对地下水质量的影响,从而制定最佳的污染治理方案。
首先,地下水污染的环境风险评估需要收集大量的数据和信息。
包括地下水水质监测数据、现场调查数据、土壤和岩石性质数据等。
这些数据和信息的收集将有助于确定污染源的类型、规模和分布。
此外,在数据收集阶段还需要进行地下水流动和污染物传输的数值模拟,以评估污染物的扩散范围和对地下水的影响程度。
其次,地下水污染的环境风险评估需要进行风险分析。
风险分析是评估地下水污染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潜在影响的关键步骤。
通过对污染源的性质、接触途径和风险接受体的敏感度进行综合分析,可以确定潜在的环境风险。
在风险分析中,还需要考虑潜在暴露的途径,如饮水、农业灌溉等,以及不同污染物对地下水的毒性效应。
然后,基于风险分析的结果,地下水污染治理的环境风险评估需要确定风险管理措施。
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决策者可以制定针对性的风险管理策略,例如加强监测、加大治理力度、减少污染源排放等。
同时,还需要评估不同管理措施的效果和成本,选择最适合的风险管理方案。
最后,地下水污染治理的环境风险评估需要进行监测和评估的持续过程。
随着治理措施的实施和环境因素的变化,地下水污染的风险也可能发生变化。
因此,定期监测和评估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持续的监测,可以及时发现风险变化的趋势,调整治理策略,确保地下水污染治理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综上所述,地下水污染治理的环境风险评估是制定科学、可行的治理策略和措施的重要环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及方法
64090510 郑龙群
1 地下水污染风险的概念
风险是指当存在危害性行为时遭受损失、损害和破坏的可能性,风险(R)可以用事故发生概率(P)与事故造成的环境或健康后果(C)的乘积来表征。
风险是相对安全而言的,因此风险与一些有害情况,与对人群、环境、财产和社会的危害相联系。
对环境或健康发生危害影响的可能分别被称为环境风险或健康风险。
由于人为或自然的原因,会引起系统的破坏从而导致不利事件的发生,风险就是此类不利事件发生概率的度量。
风险又不等同于简单的概率统计,风险具有预测的性质,不是对已经发生事件或结果的概率分析,而是要预测不利事件可能发生的概率或可能性。
目前,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了地下水污染风险的概念。
Finizio 和Villa(2002)将地下水污染污染风险定义为地下水环境中污染发生的可能性。
Morris和Foster(2006)认为地下水污染风险是指含水层中地下水由于其上人类活动而遭受污染到不可接受水平的可能性,是含水层污染脆弱性与人类活动造成的污染负荷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周仰效(2008)将地下水污染风险定义为地下水污染的概率与污染后果之乘积。
因此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的数学表达式为:
R=H×D。
其中:H—地下水受到污染的概率;D—风险受体(地下水资源)预期损害评估,这一预期损害可以表示为风险受体的敏感性与风险受体价值的乘积。
风险受体的敏感性是含水层固有脆弱性与污染物等级的共同反映,风险受体价值则是地下水资源属性的体现。
通常来说地下水污染风险性高表示高价值的地下水资源受到灾害高的污染源污染的可能性大。
2 水污染风险评价
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包括污染概率与污染后果两部分的评价。
其中,地下水受到污染的概率由污染源灾害等级表征,即污染负荷越高,地下水受到污染的可能性越大。
而污染后果则由土壤—地下水系统本身的防护性能与污染质对地下水价值功能影响的共同作用决定。
因此地下水污染风险
受污染负荷、污染过程以及污染受体三部分因素的影响。
也就是说,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不仅要考虑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负荷的影响以及含水层系统抵御污染的能力,还要考虑污染受体(地下水系统)的预期损害性(即地下水价值功能的变化)以及污染物的类型和污染的辐射能力(污染的传递速度)。
3 水污染风险评价方法
3.1 风险指数法
目前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主要以风险指数法为主,通过建立地下水污染风险指标体系,将污染负荷、脆弱性与地下水功能三个指标进行叠加后获得一个能够表征污染风险的综合指数来反映污染风险的大小。
这一评价方法是将污染源、包气带、地下水各自评价,忽视了污染物在整个包气带的传输过程,在评价过程中对机理考虑不够,没有从系统的角度将评价指标作为一个整体耦合,因此也就不能正确地表征地下水污染的风险。
3.2 NAS四步法
NAS四步法是1983年由美国国家科学院提出的一种针对事故、空气、水和土壤等介质污染造成人体健康风险的评价方法,主要由危害鉴别(定性评价化学物质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危害程度)、剂量—反应评价(定量评估化学物质的毒性,建立化学物质暴露剂量和暴露人群不良健康效应发生率之间的关系)、暴露评价(定量或定性估计或计算暴露量、暴露频率、暴露期和暴露方式)和风险表征(利用所获取的数据,估算不同接触条件下可能产生的健康危害的强度或某种健康效应的发生概率的过程)四个方面的内容组成。
该方法既可以对地下水污染进行定性分析,也可以进行定量分析、定性定量相结合,有利于风险表征结果的量化和分析,能够为风险管理决策者提供更加详实的参考,同时也能够为污染防治和修复工作提供数据支持。
3. 3 E P A四步法
美国环保局在1989年颁布的《超级基金场地健康评价手册》中也提出了与NAS四步法类似的评价四步骤,即数据收集和数据评估(对场地进行初步调查)、毒性评估(利用场地目标污染物对暴露人群产生负面效应的可能证据,估计人群对污染物的暴露程度和产生负面效应的可能性之间的关系)、暴露评估(确定或估算暴露量的大小、暴露频率、暴露的持续时间和暴露途径)、风险表征(综合、分析和判断人群发生某种危害可能性的大小,并对其可信程度或不确定性加以分析,提供暴露人群的污染风险信息,为环境管理者提供风险管理的科学依据)。
对比以上两种方法,NAS方法的内容更为通用,使用范围较宽,适用于各种健康风险评价;而EPA方法较为具体,强调对污染场地各种参数的收集,对于污染场地的评价,其操作性更强。
3.4运用多介质风险评价模型MMS O ILS进行评价
MMSOILS是描述地下水、地表水、土壤和大气介质中化学物迁移、暴露和归宿以及食物链积累的多介质模型[22]。
基于污染场地是多相、多介质的复合体,该模型在对污染场地进行风险评价时,包括污染物迁移转化模块和人体暴露模块。
其中迁移转化模块包括:(1)大气迁移途径;(2)土壤侵蚀;(3)地下水迁移途径;(4)地表水迁移途径;(5)食物链生物积累。
人体暴露途径有:(1)饮用水、动植物和土壤的摄入;(2)大气的挥发物和颗粒吸入;(3)土壤、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皮肤接触。
MMSOILS 模型主要根据溶质运移模块和人体暴露评价模块,计算出不同介质中污染物浓度,基于化学物特定毒性数据由暴露评价方程计算出每天污染物摄入量与暴露剂量相关的风险,再将相应的风险值进行累加得到对人体产生的最终风险。
此模型模拟的迁移途径较为全面,在国外应用较为广泛,并可对参数进行不确定性分析。
3.5 DR AS TIC方法
DRASTIC方法是美国环保署为评价含水层易污性开发的国家标准评价系统,其包括的水文地质要素有:潜水位埋深(D)、面状补给量(R)、含水层介质(A)、土壤介质(S)、地形(T)非饱和带的影响(I)、含水层渗透系数(C)。
每个要素赋值1~10,与地下水容易污染的程度成正比。
同时给每个要素分配一个权值,权值大小反应该要素对地下水污染的敏感性。
DRASTIC模型可以客观地评估不同地区的地下水防污性能,其前
提是假设各地区的含水层都分别具有均一趋势。
但由于各国各地区的地质、水文地质等条件不同,以及模型计算方法的缺陷,DRASTIC法也存在一定
的局限性。
希望以上资料对你有所帮助,附励志名言3条:
1、要接受自己行动所带来的责任而非自己成就所带来的荣耀。
2、每个人都必须发展两种重要的能力适应改变与动荡的能力以及为
长期目标延缓享乐的能力。
3、将一付好牌打好没有什么了不起能将一付坏牌打好的人才值得钦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