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患者十大安全目标

合集下载

患者安全重点:十大目标(最新)

患者安全重点:十大目标(最新)

患者安全重点:十大目标(最新)患者安全是医疗保健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医疗质量。

为了提高患者安全性,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了患者安全十大目标。

一、提高用药安全1. 制定并执行药物管理规范,确保药物的正确性、合适性和安全性。

2. 建立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和报告制度,提高药物不良反应的早期发现和干预能力。

3. 开展用药教育,提高患者对药物治疗的认知度和依从性。

二、预防跌倒和坠床1. 对高危患者进行跌倒风险评估,制定个性化的预防措施。

2. 改善病区环境,消除潜在的安全隐患。

3. 加强对患者和家属的安全教育,提高防范意识。

三、预防医院感染1. 制定并执行医院感染防控规范,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2. 加强手卫生管理,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率。

3. 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抗生素耐药现象。

四、提高手术安全1. 建立手术风险评估制度,确保手术安全。

2. 加强手术团队沟通,提高手术配合质量。

3. 严格执行手术安全核查制度,防止手术差错。

五、加强急危重症患者管理1. 建立急危重症患者识别和评估制度,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2. 提高急救设备、药品的配备率和使用率,提高急救成功率。

3. 加强对急危重症患者的监测和护理,预防并发症。

六、保障患者隐私和尊严1. 制定患者隐私保护制度,加强对患者个人信息的管理。

2. 提高医护人员对患者隐私的认识,尊重患者权益。

3. 改善就医环境,确保患者享有舒适的就医体验。

七、提高医疗质量与安全1. 建立医疗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改进医疗质量。

2. 加强医疗安全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安全意识。

3. 开展医疗不良事件监测和报告,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

八、加强患者教育和沟通1. 制定患者教育计划,提高患者对疾病和治疗的认知度。

2. 加强医患沟通,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3. 提高患者满意度,促进医患和谐。

九、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1. 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提高医疗服务效率。

2. 优化就诊流程,缩短患者等待时间。

骨科专科护理十大安全质量目标

骨科专科护理十大安全质量目标

骨科专科护理十大安全质量目标目标一:能有效预防足下垂1、有足下垂得护理指引、护理流程2、能够准确评估发生足下垂高风险患者:截瘫、腓总神经损伤、牵引、下肢石膏固定患者3、卧床休息时保持足背伸90度中立位,在足部置放一个软垫,避免足悬空。

4、教会病人及家属正确使用抗足下垂得辅助用具。

5、指导、督促牵引、下肢石膏固定患者主动踝泵运动,每日4次,每次5-10分钟。

6、指导、督促截瘫、腓总神经损伤患者被动作从足踝关节到趾间关节做屈曲与伸展活动,每日4次,每次15-20分钟。

7、及时准确得记录护理过程。

目标二:正确摆放病人技体功能位1、肢体功能位符合病人病情需要,利于骨病康复。

2、病人感觉舒适,骨突处有合适衬垫,避免局部压疮发生。

3、肩关节:外展45度,前屈30度,外旋15度4、肘关节:屈曲90度5、腕关节:背屈20-30度,尺倾5-10度6、髋关节:前屈15-20度,外展10-20度,外旋15度7、膝关节:屈曲5度或伸直180度8、踝关节:背屈90度9、能在病情允许下有计划指导个体化关节功能锻炼,避免或减少关节僵硬及肌肉萎缩。

目标三:防范与减少深静脉栓塞得发生1、有预防深静脉血栓得护理指引、护理流程。

2、能够准确采用AUTAR DVT风险评分表评估有深静脉血栓发生风险得患者。

3、术后患者抬高患肢时,不建议在腘窝或小腿下单独垫枕。

4、指导与鼓励患者进行踝泵运动,每日四次,每次5-10分钟。

5、病情许可时鼓励饮水2000ml/天,早期下床活动或离床坐位,有预防便秘得措施。

6、指导患者避免吸烟,避免下肢静脉穿刺,采取足底静脉泵、间歇充气加压装置及逐级加压弹性袜等机械预防措施。

7、运动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评估护理单准确观察记录临床观察各项指标及护理措施。

目标四:严防髋关节置换术术后假体脱位1、建立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指引、健康教育小册子。

2、按照《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假体脱位得评估及护理措施》中得内容,准确评估假体脱位得危险因素。

患者十大安全目标2024-2024版

患者十大安全目标2024-2024版

患者十大安全目标2024-2024版患者安全目标是医疗机构向患者提供安全、高效和优质的医疗服务的指导性目标。

2024-2024版的患者十大安全目标旨在确保医护人员和患者之间的安全和健康,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以下是的内容丰富的详细解释:1. 手术安全目标:确保手术过程中患者的安全和手术质量。

举例:规范手术前、中、后的操作流程,明确手术标准和操作规程,加强手术安全意识培训,提高手术成功率和减少手术并发症。

2. 药物安全目标:确保患者用药过程中的安全和有效性。

举例:建立完整的用药管理体系,规范用药流程,加强用药监测和药物副作用的监测,提高患者用药合理性和安全性。

3. 医疗感染控制目标:减少医院内感染传播,确保患者的安全。

举例:加强医疗机构的感染防控措施,提高医护人员的感染控制意识,加强患者的感染监测和管理,确保医院环境清洁卫生。

4. 病历安全目标:确保患者的病历信息准确完整、保护隐私安全。

举例:建立电子病历管理系统,加强病历信息的记录和整理标准化,保护患者病历信息的隐私安全,提高病历信息的利用价值。

5. 手术室安全目标:提高手术室的安全水平,确保手术室工作流程畅通、设备完好。

举例:定期对手术室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和质控检查,规范手术室工作流程,加强手术室安全意识培训,提高手术室工作效率和安全性。

6. 护理安全目标: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保障患者的护理质量。

举例: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和专业技能提升,规范护理操作流程,确保护理人员与患者的交流沟通,提高护理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7. 门诊安全目标:提高门诊服务的效率、确保患者的安全。

举例:优化门诊排队系统,加强门诊流程管理,提高门诊医生和患者的交流沟通,确保门诊医疗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8. 急诊安全目标:提高急诊医疗服务的速度和质量、确保急诊患者的安全。

举例:加强急诊医生的急救技能培训,规范急诊医疗流程,建立急诊医疗队伍,加强急诊设备的维护和管理,提高急诊患者救治效果。

患者十大安全目标 -回复

患者十大安全目标 -回复

患者十大安全目标 -回复
患者十大安全目标是由世界卫生组织(WHO) 提出的一项倡议,旨在提升患者的医疗保健安全水平。

以下是患者十大安全目标:
1. 预防医疗相关感染:减少在医疗过程中发生的感染,包括手卫生、正确使用消毒材料等。

2. 预防不良药物事件:推动正确用药,包括使用正确剂量、避免药物交互作用等。

3. 提高手术安全:确保手术过程中的正确手术操作,如手术标记、正确使用手术器械等。

4. 预防跌倒和坠床:减少患者跌倒和坠床的风险,包括提供合适的防护设施、进行评估和监测等。

5. 预防术后深静脉血栓:预防术后患者出现血栓的风险,包括提供相应的抗凝方法、提醒患者活动等。

6. 避免外科手术错误:减少外科手术过程中的错误,包括术前的双重确认、正确操作手术用具等。

7. 提高药物安全:确保准确用药,包括正确患者身份确认、避免混淆相似药物等。

8. 提高防止隔夜和药物配对错误:确保正确进行药物配对和标记,避免患者错误用药。

9. 防止放射性危害:减少放射性检查和治疗过程中的辐射暴露,确保合适的防护措施和减少辐射剂量。

10. 减少手卫生相关感染:提高医务人员和患者的手卫生意识,减少感染传播的风险。

这些安全目标能够帮助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提升医疗质量,降低患者发生医疗错误和意外伤害的风险。

2022-2023版:患者的十大安全目标

2022-2023版:患者的十大安全目标

2022-2023版:患者的十大安全目标1. 提高医疗过程的沟通与合作- 确保医生、护士和其他医疗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以减少潜在的错误和误解。

- 鼓励患者与医疗团队之间的积极互动和信息共享。

2. 防止医疗相关感染- 采取适当的消毒措施,确保医疗设施和设备的清洁和无菌。

- 促进良好的手卫生习惯,包括医务人员和患者。

3. 减少药物错误- 实施有效的药物管理系统,包括条码扫描和药物标识,以减少药物配药和给药方面的错误。

- 提供药物教育和指导,确保患者正确理解和使用药物。

4. 确保手术安全- 实施手术前的正确身份确认和手术部位标记,以避免手术错误。

- 促进手术团队之间的有效沟通和协作,确保手术过程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5. 提高医疗设备的安全性- 确保医疗设备的正确维护和校准,以避免设备故障和错误诊断。

- 提供对医疗设备正确使用和操作的培训和指导。

6. 避免跌倒和坠床- 评估患者的跌倒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如提供辅助设备和监控。

- 提供患者和家属关于安全行动和环境的教育和指导。

7. 改善药物治疗过程- 建立有效的药物管理和监测机制,包括定期药物复核和调整。

- 提供患者关于药物治疗计划和注意事项的清晰指导。

8. 强调心理健康和自杀预防- 提供心理健康评估和支持,确保患者的心理健康得到关注和治疗。

- 建立自杀风险评估和干预措施,预防患者自残和自杀。

9. 加强营养和液体管理- 提供营养评估和指导,确保患者接受适当的营养支持。

- 监测患者的液体摄入和排出情况,保持水电解质平衡。

10. 促进病人参与和教育- 鼓励患者参与自己的护理决策和计划。

- 提供患者和家属关于疾病预防、治疗和康复的教育和信息。

以上是2022-2023版的患者的十大安全目标,通过实施这些目标,可以提高患者在医疗过程中的安全性,减少潜在的错误和风险。

骨科专科护理十大安全质量目标

骨科专科护理十大安全质量目标

骨科专科护理十大安全质量目标目标一:能有效预防足下垂1、有足下垂的护理指引、护理流程2、能够准确评估发生足下垂高风险患者:截瘫、腓总神经损伤、牵引、下肢石膏固定患者3、卧床休息时保持足背伸90度中立位,在足部置放一个软垫,避免足悬空;4、教会病人及家属正确使用抗足下垂的辅助用具;5、指导、督促牵引、下肢石膏固定患者主动踝泵运动,每日4次,每次5-10分钟;6、指导、督促截瘫、腓总神经损伤患者被动作从足踝关节到趾间关节做屈曲和伸展活动,每日4次,每次15-20分钟;7、及时准确的记录护理过程;目标二:正确摆放病人技体功能位1、肢体功能位符合病人病情需要,利于骨病康复;2、病人感觉舒适,骨突处有合适衬垫,避免局部压疮发生;3、肩关节:外展45度,前屈30度,外旋15度4、肘关节:屈曲90度5、腕关节:背屈20-30度,尺倾5-10度6、髋关节:前屈15-20度,外展10-20度,外旋15度7、膝关节:屈曲5度或伸直180度8、踝关节:背屈90度9、能在病情允许下有计划指导个体化关节功能锻炼,避免或减少关节僵硬及肌肉萎缩; 目标三:防范和减少深静脉栓塞的发生1、有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指引、护理流程;2、能够准确采用AUTAR DVT风险评分表评估有深静脉血栓发生风险的患者;3、术后患者抬高患肢时,不建议在腘窝或小腿下单独垫枕;4、指导和鼓励患者进行踝泵运动,每日四次,每次5-10分钟;5、病情许可时鼓励饮水2000ml/天,早期下床活动或离床坐位,有预防便秘的措施;6、指导患者避免吸烟,避免下肢静脉穿刺,采取足底静脉泵、间歇充气加压装置及逐级加压弹性袜等机械预防措施;7、运动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评估护理单准确观察记录临床观察各项指标及护理措施;目标四:严防髋关节置换术术后假体脱位1、建立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指引、健康教育小册子;2、按照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假体脱位的评估及护理措施中的内容,准确评估假体脱位的危险因素;3、保持患肢15度外展中立位;4、使用便盆时,患肢与便盆在同一水平线上;5、教会患者离床时患肢先伸直离床,离床坐时患肢与身体的角度>90度;6、指导患者不可蹲/不可交叉腿/不可弯腰拾物/不可坐矮凳或软沙发;7、教会患者正确使用助行架/长杆辅助器/坐厕加高器;8、按照使用防跌到评估及措施单中的内容,防跌到护理;9、发现患者患髋突然出现弹响声、活动受限、双下肢不等长时及时报告医生,并在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假体脱位的评估及护理措施单中记录;目标五:保持有效的下肢骨牵引1、建立骨牵引护理指引、健康教育单;2、保证牵引绳在滑车内;防止牵引架向一侧倾斜;3、下肢牵引床尾摇高20~25cm度;4、保持牵引绳要与患肢长轴长一直线;5、牵引重量不能随意增减;量要悬空,不能碰地上或床沿;6、严防在转移体位时放松牵引;7、严防棉被/衣物压放牵引绳;8、发现牵引弓脱落、移开及时报告医生调整,并记录;目标六:防止断肢再植/皮瓣转移组织循环不良1、有观察断肢再植/皮瓣转移组织血运的护理指引、护理流程;2、按照断肢再植/皮瓣转移组织血运观察护理单,准确评估断肢指、趾再植、皮瓣移植的患者;3、保持室温24-28摄氏度;4、患者术后绝对卧床休息,患肢制动;5、正确使用床托架,避免患肢受压;6、严禁按摩与热敷患肢;7、指导患者术后避免吸烟、喝咖啡、茶和可乐;8、正确抬高患肢高于心脏水平15-30cm;目标七:及时发现膝关节手术后腓总神经受压/损伤1、评估患者手术肢体的体位;2、观察膝部绷带包扎松紧情况,以能伸入一指为宜;3、按外周血循环观察评估护理单评估标准评估患肢皮肤温度、皮肤颜色、足背动脉博动情况、毛细血管充盈情况及肢体肿胀情况并记录;4、发现病人患肢足部不能背伸或背伸乏力,发现患肢小腿前外侧伸肌及足背前、内侧出现麻痹感等感觉障碍情况时马上报告手术医生;5、准备好拆除伤口敷料及加压包扎绷带的准备;6、组织护士学习腓总神经受压/损伤的临床观察及典型个案分享;目标八:保持颈椎损伤/手术后病人呼吸道通畅1、收治颈椎损伤前及颈椎手术前常规准备吸氧、吸痰装置;2、教会病人深呼吸及正确咳痰方法;3、颈椎术后24小时内每30分钟巡视病人一次,严密观察引流液的量及颜色,如有以下异常情况,马上报告医生:引流量>100ml/h,呈血性,持续3小时,提示有活动性出血的可能;引流量术后12小时内突然减少,患者出现颈部肿胀,呼吸困难,提示有颈部切口血肿发生的可能;4、在高级责任护士或专科护士指导下运用颈椎损伤/手术患者呼吸功能观察护理单;5、痰液粘稠度3度伴排痰困难、颈椎骨折伴高位截瘫病人、颈椎手术后患者出现颈部肿胀,呼吸困难或颈围增粗、血氧饱和度〈90%的患者准备气管切开包、气管插管套管、呼吸气囊等急救准备;目标九:提高脊柱骨折病人翻身的安全性1、有脊柱专科翻身的护理指引、护理流程;2、能够准确评估患者病请、意识状态及配合能力;3、翻身前有告知患者翻身的目的和方法,以取得患者的配合;4、每2-4小时翻身一次或根据病人需要翻身;5、有足够人力和使用正确的轴线翻身方法;6、翻身前后放置好各种管道,保持管道通畅;7、指导具有配合能力的病人全身放松,双手交叉放置胸前,双腿曲起;8、翻身过程始终保持患者头、颈、肩、腰、髋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符合生理曲度;9、翻身过程有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和询问舒适度;10、翻身时为患者保暖,保护病人隐私并防止坠床;11、翻身时为患者背部有翻身枕支持身体,两膝之间放有软枕并使双膝呈自然弯曲状;12、准确记录翻身时间;目标十:正确使用助行器1、根据肘杖护理单评估内容:使用前评估双上肢肌力需达到四级、双下肢三级肌力以上;2、正确调整助步器高度:患者仰卧,双手放身旁,测量自尺骨茎突到脚后跟的距离再加2、5cm;3、协助并指导患者正确离床:关节置换患者从术侧离床;下肢骨折后、截瘫、不完全截瘫、下肢单侧无力患者从健侧离床;4、教会患者正确使用助行器:步行前站立在助行器中间,双足尖与扶手侧脚架在同一水平线上;行走时先向前移动助行器20cm,健侧先迈步患肢后移动助行器中间;5、制定助行器使用的护理指引;。

骨科专科护理十大安全质量目标

骨科专科护理十大安全质量目标

骨科专科护理十大安全质量目标目标一:能有效预防足下垂1、有足下垂的护理指引、护理流程2、能够准确评估发生足下垂高风险患者:截瘫、腓总神经损伤、牵引、下肢石膏固定患者3、卧床休息时保持足背伸90 度中立位,在足部置放一个软垫,避免足悬空。

4、教会病人及家属正确使用抗足下垂的辅助用具。

5、指导、督促牵引、下肢石膏固定患者主动踝泵运动,每日 4 次,每次 5-10分钟。

6、指导、督促截瘫、腓总神经损伤患者被动作从足踝关节到趾间关节做屈曲和伸展活动,每日 4 次,每次 15-20 分钟。

7、及时准确的记录护理过程。

目标二:正确摆放病人技体功能位1、肢体功能位符合病人病情需要,利于骨病康复。

2、病人感觉舒适,骨突处有合适衬垫,避免局部压疮发生。

3、肩关节:外展 45 度,前屈 30 度,外旋 15 度4、肘关节:屈曲 90 度5、腕关节:背屈 20-30 度,尺倾 5-10 度6、髋关节:前屈 15-20 度,外展 10-20 度,外旋 15 度7、膝关节:屈曲 5 度或伸直 180 度8、踝关节:背屈 90 度9、能在病情允许下有计划指导个体化关节功能锻炼,避免或减少关节僵硬及肌肉萎缩。

目标三:防范和减少深静脉栓塞的发生1、有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指引、护理流程。

2、能够准确采用 AUTAR DVT 风险评分表评估有深静脉血栓发生风险的患者。

3、术后患者抬高患肢时,不建议在腘窝或小腿下单独垫枕。

4、指导和鼓励患者进行踝泵运动,每日四次,每次5-10 分钟。

5、病情许可时鼓励饮水 2000ml/天,早期下床活动或离床坐位,有预防便秘的措施。

6、指导患者避免吸烟,避免下肢静脉穿刺,采取足底静脉泵、间歇充气加压装置及逐级加压弹性袜等机械预防措施。

7、运动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评估护理单准确观察记录临床观察各项指标及护理措施。

目标四:严防髋关节置换术术后假体脱位1、建立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指引、健康教育小册子。

2、按照《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假体脱位的评估及护理措施》中的内容,准确评估假体脱位的危险因素。

患者十大安全目标及内容完整优秀版

患者十大安全目标及内容完整优秀版

患者十大安全目标目标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正确识别患者身份(一)在诊疗活动中,严格执行患者身份“查对制度”,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二)实施有创(包括介入)诊疗活动前,实施医师必须亲自向患者或其家属告知。

(三)完善关键流程(急诊、病房、手术室、ICU、产房、新生儿室之间流程的患者识别措施,建全转科交接登记制度。

(四)提倡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患者身份的标识。

(五)对传染病、药物过敏、精神病人等特殊患者应有明显识别标志(腕带床头卡、指纹等)。

(六)职能部门应落实其督导职能,并有记录。

目标二、强化手术安全核查,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错误(一)择期手术须完成各项术前检查与评估工作全部完成后方可下达手术医嘱。

(二)建立手术部位识别标示制度与工作流程。

(三)建立手术安全核查与手术风险评估制度及工作流程,并提供必需的保障与有效的监管措施。

(四)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物选择与使用符合规范。

目标三、加强医务人员有效沟通,完善医疗环节交接制度,正确及时传递关键信息(一)建立规范化信息沟通程序,加强医疗环节交接制度,包括医疗护理交接班、患者转诊转运、跨专业团队协作。

(二)规范医嘱开具、审核、执行与监管常规和/或处理流程。

(三)在实施紧急抢救时,必要时可下达口头临时医嘱;护士应对口头临时医嘱完整复诵确认,在执行时双人核查,事后及时补记。

(四)接获患者非书面的重要检查(验)结果时,接获者必须规范、完整、准确地记录患者识别信息、检查(验)结果和报告者的姓名与,复述确认无误后方可提供医师使用。

(五)建立跨专业的有效沟通培训机制,减少医务人员之间沟通方式的差异性提供多种沟通方式和沟通渠道,确保沟通准确、通畅、便捷。

目标四、减少医院感染的风险(一)按照手卫生规范,正确配臵有效、便捷的手卫生设备和设施,为执行手生提供必需的保障与有效的监管措施。

(二)医护人员在临床诊疗活动中应严格遵循手卫生相关要求。

尽可能降低医院内医疗相关感染的风险,如VAP、CTBSI、CAUTI及SSI。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科十大安全目标
目标一能有效预防足下垂
1.有足下垂的护理指引、护理流程
2.能够准确评估发生足下垂高风险患者截瘫、腓总神经损伤、牵引、下肢石膏固定患者
3.卧床休息时保持足背伸90度中立位在足咅瞰置一个软垫避免足悬空
4.教会病人及家属正确使用抗足下垂的辅助用具
5.指导、督促牵引、下肢石膏固定患者主动踝汞运动每日4次每次5~10分钟
6.指导、督促截瘫、腓总神经损伤患者被动做从足踝关节至趾间关节做屈曲和伸直活动每
日4次每次15~2(分钟。

7.及时准确的记录护理过程
目标二正确摆放病人肢体功能位
1、肢体功能位符合病人病情需要利于骨病康复
2、病人感觉舒适骨突处有合适衬垫避免局部压疮发生
3、肩关节夕卜展45度前屈30度夕卜旋15度
4、肘关节屈曲90度
5、腕关节背屈20-3(度尺倾5-10度
6、髋关节背屈15-2(度夕卜展10-2(度外旋5-10度
7、膝关节屈曲5度或伸直180度8踝关节背屈90度
9、能在病情允许下有计划指导个体化关节功能锻炼避免或减少关节僵硬及肌肉萎缩。

目标三防范和减少深静脉栓塞的发生
1、有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指引、护理流程。

2、能够准确采用AUTAR DVT风险评分表评古有深静脉血栓发生风险的患者
3、术后患者抬高患肢时不建议在腘窝或小腿下单独垫枕
4、指导和鼓励患者进行踝汞运动每日4次每次5-10分钟
5、病情许可时鼓励饮水2000m天早期下床活动或离床坐位有预防便秘的措施
6、指导患者避免吸烟、避免下肢静脉穿刺采取足底静脉汞、间歇充气加压装置及逐级加压弹性袜等机械预防措施
7、运用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评估护理单准确观察记录临床观察各项指标及护理措施
目标四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彳假体脱位
1、建立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指导、健康教育小册子。

2、按照《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假体脱位的评估及护理措施单》中的内容准确评估假体脱位的危险因素
3、保持患肢15度外展中立位
4、使用便盆时患肢与便盆在同一水平线上
5、教会患者离床石患肢先伸直离床离床坐时患肢与身体的角度>90度
6、指导患者不可蹲/不可交叉腿/不可弯腰拾物/不可坐矮凳或软沙发
7、教会患者正确使用助行器/长杆辅助器/坐厕加高器
8按照《使用防跌倒评估及措施单》中的内容防跌倒护理
9、发现患者患髋突然弹响声、活动受限、双下肢不等长时及时报告医生并在《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假体脱位的评估及护理措施单》中记录
目标五保持有效的下肢牵引
1、建立骨牵引护理指引、健康教育单
2、保证牵引绳在滑车内防止牵引架向一侧倾斜
3、下肢牵引床尾摇高20-25度
4、保持牵引绳要与患肢长轴成一直线
5、牵引重量不能随意增减要悬空不能碰地上或床沿
6、严防在转移体位时放松牵引
7、严防棉被/衣物压放牵引绳
8发现牵弓弓脱落、移位及时报告医生调整并记录
目标六防止断肢在植/皮瓣移植组织循环不良
1、有观察断肢在植/皮瓣移植组织血运的护理指引、护理流程
2、按照《断肢在植/皮瓣移植组织血运观察护理单》准确评估断肢(指、趾)在植、皮瓣移植的患者。

3、保持室温24-283
4、患者术后绝对卧床休息患肢制动
5、正确使用床托架避免患肢受压
6、严禁按摩与热敷患肢
7、指导患者术后避免吸烟、喝咖啡、茶和可乐
8、正确抬咼患肢咼于心脏水平15-30cm
目标七及时发现膝关节手术后腓总神经受压/损伤
1、评估患者手术肢体的体位
2、观察膝部绷带包扌L松紧情况以能伸入一指为宜
3、按《外周血循环观察评估护理单》评估标准评估患肢皮肤温度、皮肤颜色、足背动脉搏动情况、毛细血管充盈情况及肢体肿胀情况并记录
4、发现病人患肢足部不能背伸或背伸乏力发现患肢小腿前夕卜侧伸肌及足背
前、内侧出现麻痹等感觉障碍情况时马上报告手术医生
5、准备好拆除伤口敷料及加压包扎绷带的准备
6、组织护士学习腓总神经受压/损伤的临床观察及典型个案分享
目标八保持颈椎损伤/手术后病人呼吸道通畅
1、收治颈椎损伤前及颈椎手术前常规准备吸氧、吸痰装置。

2、教会病人深呼吸及正确咳痰方法
3、颈椎术后24小时内每30分钟巡视病人一次严密观察引流液的量及颜色如有以下异常情况马上报告医生引流量>100ml/h呈血性持续3h提示有活动性出血的可能引流量术后12小时突然减少患者出现颈部肿胀呼吸困难提示有颈部切口血肿发生的可能
4、在高级责任护士或专科护士指导下运用颈椎损伤/手术患者呼吸功能观察护理单
5、痰液粘稠度皿度伴排痰困难、颈椎骨折伴高位截瘫病人、颈椎手术后患者出现颈部肿胀呼吸困难或颈围增粗、血氧饱和度<90的患者准备气管切开包、气管插管套管、呼吸气囊等急救准备
目标九提高脊柱骨折病人翻身的安全性
1、有脊柱专科的护理指引、护理流程。

2、能够准确评估患者病情、意识状态及配合能力
3、翻身前有告知患者病情翻身的目的和方法以取得配合
4、每2-4小时翻身一次或根据病人需要
5、有足够人力和使用正确的轴线翻身方法
6、翻身前后放置好各种管道保持管道通畅
7、指导具有配合能力的病人全身放松双手交叉放置胸前双腿曲起
8、翻身过程始终保持患者头、颈、肩、腰、髋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符合生理曲度
9、翻身过程有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和询问舒适度
10翻身时为患者保暖保护病人隐私并防止坠床
11、翻身后患者背部有翻身枕支持身体两膝之间放有软枕并使双膝自然弯曲状
12、准确记录翻身时间
目标十正确使用助行器
1、根据《肘杖护理单》评估内容使用前评估双上肢肌力需达到四级、双下肢三级肌力以上
2、正确调整助行器高度患者仰卧双手放身旁测量自尺骨茎突至卿后跟的距离再加2.5cm
3、协助并指导患者正确离床关节置换患者从术侧离床下肢骨折术后、截瘫、不完全截瘫、下肢单侧无力患者从健侧离床
4、教会患者正确使用助行器步行前站立在助行器中间双足尖与扶手侧脚架在同一水平线上;行走时先向前移动助行器20cm健侧先迈步患肢后移动至助行器中间
5、制定助行器使用的护理扌旨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