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教案
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植物在成长的教案详解

教学目标:1.了解植物的成长过程以及植物的生命形态;2.理解光合作用的重要性,并能简单解释光合作用的过程;3.能够识别常见的植物,并能简单描述它们的特点;4.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并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1.植物的生命周期;2.光合作用的过程;3.各种植物的特点。
教学难点:1.定位不同类型的植物;2.理解光合作用;3.通过阅读图表了解植物的生命周期。
教学方法:板书法、小组合作法、听说课交流。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孩子们从学前班以来种过的植物,引发孩子们对植物成长的注意。
教师提问:“我们种的植物是怎么长大的?植物有哪些生命形态?您的家庭有种什么植物?”2.识别植物特征。
教师让孩看看植物,让孩子通过观察和比较来判断植物是什么类型的。
然后教师为孩子们解这些植物的特点和生命形态。
3.光合作用。
教师简单地描述一下光合作用的过程。
教师同时展示一些用于研究光合作用的图表。
教师强调光合作用的重要性,让孩子们明白为什么植物需要光合作用。
4.了解植物的生命周期。
教师展示一张植物的生命周期图表。
教师讲解植物在不同阶段需要的营养和环境。
这些信息有助于孩子们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5.小组合作。
孩子们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有一个植物。
他们通过观察和记忆来找出植物的特点和其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
在他们完成小组任务后,他们将向全班汇报他们的发现。
6.结论。
教师总结教学内容,让孩子们得出自己的结论。
教师提醒孩子们需要好好照顾身边的植物,让孩子们培养对自然和科学的热爱。
教学反思:通过教学过程,我发现孩子们的兴趣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得到了充分的调动。
孩子们通过观察和比较,找到了植物的不同特点,加深了对植物生命的总体理解。
通过这节课,孩子们也意识到光合作用对植物成长的重要性以及照顾植物的重要性。
这些教学内容不仅对孩子们的自然观念有所启迪,同时也为其在后期科学教育中打下良好的基础。
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6课《观察土壤》教学设计(新版)

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6课《观察土壤》教学设计(新版)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6课《观察土壤》,教材以观察土壤为主题,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实验、探究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土壤的组成、性质和功能,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探究能力和环保意识。
教材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观察、实验等探究方法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
但在观察和实验操作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指导和训练。
此外,学生对土壤的认识相对较浅,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加深学生对土壤的了解,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土壤的组成、性质和功能,学会观察和描述土壤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生态环境的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土壤的组成、性质和功能,学会观察和描述土壤的特点。
2.难点:掌握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土壤的性质和功能。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2.情境教学: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发展。
3.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示土壤的特点和实验过程。
2.实验材料:准备观察土壤的实验材料,如土壤样本、放大镜、铁铲等。
3.教学场地:安排一个宽敞明亮的教学场地,便于学生进行观察和实验。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课件,向学生介绍本课的主题——观察土壤。
引导学生关注土壤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展示不同类型的土壤样本,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土壤的外观特点。
同时,教师通过讲解,向学生介绍土壤的组成、性质和功能。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土壤的实验,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和记录。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第三单元第三课教案:探究温度对物体的影响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第三单元第三课教案:探究温度对物体的影响!一、教学目标1.认识温度的概念和单位。
2.理解温度对物体的影响,学会使用温度计进行温度测量。
3.提高孩子们的科学素养,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力和实验能力。
二、教学重点1.温度的含义及其常用单位;2.温度对物体的影响,如:温度高物体膨胀,温度越低物体收缩等;3.使用温度计进行温度测量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三、教学步骤1.温度的概念及其常用单位。
我们要教授孩子们温度的概念及其常用的单位。
温度是物体内部分子运动的强弱程度的量度。
目前温度的单位有两种,一种是摄氏度(℃),另一种是华氏度(℉)。
我们在中国通常使用摄氏度计量温度,而在一些国家会使用华氏度计量。
2.温度对物体的影响。
我们要让孩子们认识到温度对物体的影响。
例如,当温度变高时,很多物质都会膨胀,反之亦然。
我们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比如测量温度变化对水的状态变化的影响,或是使用靠它的铝棒来让孩子们观察金属展开时的变化等。
3.使用温度计进行温度测量。
我们要教授孩子们如何使用温度计进行温度测量。
温度计是测量温度的重要工具,正确测量温度对于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都非常重要。
我们要教孩子们如何将温度计放入样品中并进行读数,如何正确地清洁温度计,以及如何校准温度计等。
四、教学方法在本堂课中,我们可以采取探究式教学法、实验教学法和讨论式教学法等不同的教学方法。
通过提出问题,设计实验,让孩子们进行实践操作和观察,来呈现温度对物体的影响。
我们也可以让孩子们在小组内互相探讨、交流,以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创造性。
五、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很重要,它可以检验教学效果,指导教学改进,促进学生的个人发展。
在本课中,我们可以采取多种评价方式,如小测验、实验记录、小组讨论等,来评估孩子们的学习效果。
同时,我们也要对孩子们进行实时反馈,让他们知道自己的不足并且进行针对性的改正。
六、总结本堂课教授了孩子们温度的概念及其常用单位,温度对物体的影响,以及如何使用温度计进行温度测量。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岩石与土壤5岩石沙和黏土教学设计教案

①分别用药匙取适量沙和黏土放在手心,用滴管滴少量水
润湿,试着团成小球,观察现象。
②用手指分别蘸少量潮湿的沙和黏土,在白纸上涂痕,过一会儿,把白纸竖起抖一抖,观察痕迹。
1 .组内合作,有序观察,并及时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活动手册上。
1 .全班交流探究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
(预设:黏土容易团成小球,沙不容易团成小球;黏土的痕迹一直在,沙干燥后掉落下来,痕迹不明显)
5.提问:为什么沙不容易团成小球,黏土容易团成小球?
(引导学生从颗粒大小、颗粒间隙回答)
预设:黏土颗粒小,颗粒间隙小,容易团成小球;沙颗粒较大,颗粒间隙大,不容易团成小球。
第3课《营养要均衡》教案(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第3课《营养要均衡》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营养要均衡》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食物》中的第三课时,科学、合理地饮食,获取均衡营养,直接影响人的身体发育和健康,本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各种食物中含有的营养成分,弄清食物的分类展开教学。
引导学生理解一天的食物搭配,以均衡膳食“宝塔”为依据,根据自自己生长发育的需要,逐步理解合理饮食、营养均衡的重要意义,初步学会搭配膳食营养和制定自己的膳食营养原则,建立合理膳食的意识。
全课分为两部分:1、营养均衡的标准;2、搭配膳食营养。
【学情分析】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尤其城市独生子女的生活比较优越,他们大多不关心人体需要的各种营养,喜欢就吃,不爱吃就不吃。
普通存在对食物的加工过程不甚了解的现象;对必须吃具有“均衡营养的食物”不够重视;对怎样吃到“均衡营养的食物”也不够了解。
因而,经常出现营养过剩和营养不良的现象。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认识到每种食物不可能含有所有的营养成分,进而过渡到“为了我们正常生活和成长,必须要营养均衡”,即营养要均衡。
【教学目标】科学理念:1.没有一种食物含有人体所需的所有营养成分,所以我们需要搭配膳食,保证营养的充足。
2.搭配膳食营养要做到品种多样,并保持合理数量。
知识与技能:1.知道人的身体需要不同的营养,懂得营养均衡的重要性;2.让学生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搜集资料、讨论、探究、归纳、总结等活动,理解营养均衡的标准;3.初步学会合理搭配食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让学生讨论、交流,培养学生逐步养成合理饮食的习惯。
在配制、评价营养晚餐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2.通过合作、评价晚餐等活动,使学生感受参与的快乐,了解食物的变化过程,增强学生多种情感意识。
【教学重点】探究理解食物“宝塔”结构图,初步学会合理搭配食物,让学生知道只有摄取均衡的营养,才能保证身体健康。
【教学难点】知道人需要不同的营养,懂得营养均衡的重要性,在讨论、交流、探究过程中逐步养成合理饮食的习惯。
四年级科学第三单元教案

2判断它们是不昆虫
(1)出示教材26页的图片。
(2)思考并回答:这些是昆虫吗?说一说你判断的理由。
(3)拓展:昆虫在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几乎遍布整个地球。在所有生物种类中占比超过50%目前,已知的昆虫有100余万种,但仍有许多种类尚待发现。
第3步,在胸部的两侧分别粘上三对足。
教师引导:我们在制作昆虫模型的时候,哪个部位使用哪种材料才比较合适呢?
学生思考并回答:
用最细的枯树枝做触角,用稍粗一点的枯树枝做足,用最粗的枯树枝按照身体比例截取做头、胸、腹,用开心果果壳做翅。也可以用橡皮泥、火柴梗、牙签等材料制作。
学生制作昆虫模型,全班交流,各小组展示本小组制作的昆虫模型。
同学们猜:蜻蜓。
学生分小组活动,做一做“你来描述我来猜”的游戏。
举例:
螳螂——它常常扮成绿色植物,这有利于隐蔽自己。它的前足很发达,上面长满锋利的尖刺,捕捉猎物很方便。
蚂蚁——从外观上看是一种很小,很不起眼的小动物,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有六只脚,全身呈黑色或棕色,头上长着两根细长的触角,爬起来敏捷自如。
3.在饲养活动中,能亲近、关注小动物,增强责任感。
教学重点
能够悉心饲养昆虫,记观察日记。
教学难点
能够整理日记,从中获取昆虫生长的信息。
教具准备
教师材料:教学课件。
学生分组材料:养蚕相关工具、蚕卵、桑叶、方格纸、放大镜、日记本。
教学活动设计
二次修改方案及教学随感
一、美导
出示各种各样的昆虫图片,引导学生说一说这些昆虫的名称。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神奇而有趣的昆虫世界,板书课题。
四年级下册 科学第三单元《一天的食物》教学设计

(3)思考:从这些汇报中,我们可以看出些什么?
一天中,我们要吃多少种食物?
吃的最多的是什么食物?
每餐都吃的食物有哪些?
学生将昨天吃的食物在组内交流,然后全班同学汇总。
谈话:看了我们的统计,你们有什么想法?(我们每天要吃很多种食物)
2、给食物分类
把小组内的记录卡片混合,看看可以分成几类食物,分别是什么。
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第三单元第3课主备人:投放日期年月日
一次备课
二次备课
3、营养要均衡
【教学目标】
1.没有一种食物含有人体所需的所有营养成分,所以我们需要搭配膳食,保证营养的充足。
2.搭配膳食营养要做到品种多样,并保持合理数量。
3.通过对均衡膳食的分析与研究,感受到理性思考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理解并研究如何才能均衡膳食。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第三单元第1课主备人:投放日期年月日
一次备课
二次备课
1、一天的食物
【教学目标】
1.我们一天要吃很多不同的食物来保持身体的健康;食物可以分成不同的类别。
2.使用多种方法对食物进行分类,并通过记录的方式将分类的结果进行整理和描述;通过简单的统计分析,发现一天中所吃的食物是非常丰富的。
【教学重点】通过记录一天的食物,发现问题和规律。
【教学难点】学会合理配搭膳食营养,建立健康生活意识。
【教学准备】为每位学生准备:均衡膳食食物搭配记录表(参照教科书第48页)。
教师准备:均衡膳食宝塔资料、挂图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我们从食物中获取各种营养,这些营养必须合理搭配,才能保证我们正常生活和成长,这就是营养的均衡。(板书课题)怎样搭配膳食才能获取均衡的营养呢?
杭州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岩石与土壤》教案

杭州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岩石与土壤》教案一. 教材分析《岩石与土壤》是杭州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的主题。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岩石和土壤的组成、特点和分类。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岩石和土壤的基本知识,认识不同类型的岩石和土壤,并理解它们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对于身边的环境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岩石和土壤的系统知识还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建立。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来深入理解岩石和土壤的特点和分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说出岩石和土壤的组成、特点和分类,了解不同类型的岩石和土壤。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来研究岩石和土壤,培养观察和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岩石和土壤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增强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说出岩石和土壤的组成、特点和分类,了解不同类型的岩石和土壤。
2.难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来研究岩石和土壤,深入理解它们的特点和分类。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法、实验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准备好岩石和土壤的标本、图片等教学资源,制作PPT和板书。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提前了解岩石和土壤的基本知识,准备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岩石和土壤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岩石和土壤有什么了解?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并引入本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岩石和土壤的组成、特点和分类,引导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岩石和土壤。
同时,教师展示岩石和土壤的标本,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类型的岩石和土壤,记录它们的特点。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学生通过填空、选择等题目来巩固对本课知识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教案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第三单元食物1、一天的食物【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我们一天要吃很多不同的食物来保持身体的健康;食物可以分成不同的类别。
过程与方法:使用多种方法对食物进行分类,并通过记录的方式将分类的结果进行整理和描述;通过简单的统计分析,发现一天中所吃的食物是非常丰富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对食物的分类活动中细致地进行思考、筛分,将区分难度大的“混合类”食物拆分为多个食物种类;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集体的研究讨论活动,并表述自己的想法。
【教学重点】通过记录一天的食物,发现问题和规律。
【教学难点】会给多种的食物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进行食物记录的卡片纸(每人20张)教师准备:食物分类记录单(每组1份)【教学过程】一、引入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物对于我们人的生长发育来说十分需要。
米饭、馒头、苹果、西瓜、土豆、牛奶、鸡肉……这些都是我们常吃的食物。
我们的各项生命活动都与食物有关,可是我们真的了解食物吗从这个单元我们将集中研究食物,了解食物与我们健康之间的关系。
让我们从调查“一天的食物”来开始对食物的研究吧! (板书:一天的食物)二、探究过程1、记录一天中吃的食物。
新课标第一网以昨天为例:我们都吃些什么学生汇报。
(1)讨论活动:这么多食物我们该怎么来记录呢讨论记录的一些方法:如按餐别进行记录;按荤素记录等……讨论记录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如“炒三丝”算几种食物零食是否要记录喝过的水要不要记录等;(2)小组记录:要求学生对一天的食物按餐别进行记录。
注意:把每种食物的名称写在卡片上,每张卡片只记录一种食物。
重复吃的食物要分多次记录。
要求:每样食物写在一张卡片上(每人20张,每一个人有自己的编号,便于区分)。
小组汇报,师记录(或统计表)。
(3)思考:从这些汇报中,我们可以看出些什么一天中,我们要吃多少种食物吃的最多的是什么食物每餐都吃的食物有哪些学生将昨天吃的食物在组内交流,然后全班同学汇总。
谈话:看了我们的统计,你们有什么想法(我们每天要吃很多种食物)2、给食物分类把小组内的记录卡片混合,看看可以分成几类食物,分别是什么。
要求:(1)把认为是同一类食物的卡片摆成一竖行贴在展板上。
(2)在这竖行的排头位置,用另一种颜色的纸写上这一竖行食物的类别。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
(配合学生在黑板上贴纸条)对于这样的分类,你们认同吗(配合学生调整黑板上的卡片)(3) 你们还有怎么划分类别的方法(展示不同分类方法的贴板)按喜欢吃的分类;按味道分类;按生活习惯分类;按食物结构分类;按食物来源分类;……讲解食物可以分成动物类食物和植物类食物,以及分类标准。
整理卡片把动物类和植物类食物分别贴在贴板的两侧。
对照贴板数一数自己吃的食物是动物类食物多还是植物类食物多。
(4)举例说说荤食、素食还可以分为哪几种三、小结xk b1. co m在对一天中食物的统计中会发现,我们一天中吃的食物是很丰富的,这里面有着不同类别的食物,摄取种类丰富的食物是我们人类进食的特点。
当我们吃下这样丰富的食物后,食物会给我们提供些什么营养呢同学们可以查阅一些资料,解答这个问题。
【板书设计】1 一天的食物早餐:午餐:晚餐:其他:植物类: 动物类: 主食: 副食: 【教学反思】 2、食物中的营养【教学目标】科学概念人体所需要的营养是从食物中得到的。
人体保持健康需要的营养成分包括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水。
蛋白质是构成我们身体的主要成分之一。
糖类和脂肪能提供身体需要的能量。
维生素和矿物质有调节身体机能的作用。
没有一种食物会含有所有的营养成分,所以我们要吃各种不同的食物。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资料获取信息,丰富对食物中的营养成分、营养的类别等方面的认识,并扩充到记录中,完善对一天中的食物的统计活动。
通过实验的方法辨别食物中的脂肪和淀粉。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对食物营养成分的认识中,感受各种营养与支撑人体生命活动的关系,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兴趣。
在完善一天中食物统计的记录活动中,帮助学生建立严谨细致的研究态度。
【教学重点】知道食物含有哪些营养成分。
【教学难点】能辨别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上节课使用的“一天的食物”记录卡。
教师准备:食物中的营养成分、营养的分类等相关资料。
脂肪的辨别实验器材:食用油、肥肉、棉签、白纸。
淀粉的辨别实验器材:淀粉、水、碘酒、滴管、小碗、含有淀粉的食物(馒头、米饭等)。
食物包装盒上的标签……【教学过程】一、引入:身体成长、发育都需要哪些营养我们能从种类丰富的食物中获得什么呢二、探究过程:1、食物含有哪些营养成分(1)讲述:人体的生命活动,需要多种营养的支持。
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非常丰富,通常分为: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以及水。
下面我们分组探讨一下,每一小组选定一种来进行具体研究。
(2)分小组探讨交流(可根据生活经验知识谈谈,也可阅读课本介绍了解,还可通过查阅资料解释;交流时做好记录,选定一人代表小组在全班汇报交流。
)(3)汇报交流A.蛋白质组:蛋白质是人体肌肉、皮肤、内脏、头发、指甲和血液的主要成分;它是构成身体细胞的基本材料,用于机体生长发育、衰老组织更新、损伤组织修补,以及各种生理功能的需要。
生命的产生、存在与消亡,无一不与蛋白质有关。
所以说,蛋白质是生命物质。
含有丰富蛋白质的食物举例:粮食、肉、乳、蛋、豆制品、蔬菜、花生……B.糖类组:糖类的主要功能是供给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
一般来说,人体所需要的能量70%以上是由糖类氧化分解提供的。
在我们每天吃的食物中,糖类常常占80%以上,其中主要是淀粉。
糖类也是细胞的组成部分,例如细胞核中染色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核糖和脱氧核糖。
淀粉也是糖类。
我们吃的粮食,如米、麦、玉米、高粱、甘薯等,其主要成分都是淀粉。
C.脂肪组:脂肪俗称油脂。
按来源可分动物油脂和植物油脂两大类。
脂肪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含热量最高的营养物质。
脂肪是由碳、氢、氧元素所组成的一种很重要的化合物。
有的脂肪中还含有磷和氮元素,是机体细胞建成、转化和生长必不可少的物质。
脂肪的主要功能是供给热量,其提供的热量较相同质量的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糖类)多一倍。
此外,脂肪还提供人体所需的“必需脂肪酸”。
脂肪酸的种类很多,可分为饱和、单不饱和与多不饱和脂肪酸三大类。
脂肪在人体营养中具有重要地位,人体所需总能量的1000^40%是由脂肪所提供的。
富含脂肪的食物有植物油、动物油、肥肉……D.维生素组:维生素也称维他命,是人体不可缺少的一种营养素,是人体维持正常代谢和机能所必须的一类低分子化合物。
它是人体六大营养要素(糖、脂肪、蛋白质、盐类、维生素和水)之一,大多数必须从食物中获得,仅少数可在人体内合成或由肠道细菌产生。
人体每日对维生素的需要量甚微,但如果缺乏,则可引起一类特殊的疾病,称为“维生素缺乏症”。
因为维生素跟酶类一起参与肌体的新陈代谢,能使肌体的机能得到有效的调节。
各种蔬菜、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
E.矿物质组:矿物质有调节身体机能的作用。
人体其实是由各种元素(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组成的。
其中很多矿物质元素为酶的必需组分,可调节多种生理功能(如维持渗透压、氧气转运、肌肉收缩、神经系统完整性),也是身体组织和骨骼生长及维持所必需的。
有些矿物质(如钙、磷、钠、镁、硫、氯化物)含量较大,有些则仅含微量。
人类必需的微量元素有钻、铜、氟、碘、铁、锌、铬、硒、锰、钥。
大多数矿物质(锌除外)都广泛分布于各种食品中,可以在平衡和多样化的膳食中得到充分补充。
食盐、各种蔬菜、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矿物质。
F.水组水是人体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成年人体内的水约占体重的6000^7000,少年儿童体内的水约占体重的8000。
水是细胞的主要组成部分。
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都不能离开水。
例如:营养成分经过消化后分解成的各种物质,都需要溶解在水里才能够被吸收;绝大部分废物都要溶解在水里,才能够被排出体外。
水一方面不断地随着食物和饮料进人人体,一方面又不断地随着废物排出体外,身体里的水常常要保持一定的平衡,如果失去平衡,各种生理活动就会发生障碍,甚至危及生命。
2、在一天的食物中,我们能获得哪些营养(1)引导:通过探讨交流我们已经对食物的营养成分有了一定的了解,现在请大家拿出我们上节课调查食物时填写的卡片,将每种食物含有的主要营养成分补充记录在卡片上(卡片的背面或者食物名称的旁边);然后按照不同的营养成分,将食物再次分类,并作好记录。
(2)小组活动:先做补充记录,再重新分类并做好统计含有丰富蛋白质的食物含有丰富糖类的食物含有丰富脂肪的食物含有丰富维生素的食物含有丰富矿物质的食物(3)展示交流(投影仪展示小组统计表)。
(4)小结:我们吃的食物中,有的一种食物可能会含有多种营养成分,但没有一种食物会具有所有的营养,因此我们应该均衡膳食。
3、找出食物中的营养成分(1)过渡:我们还可以通过实验和查阅资料的方法,亲自来找一找这些食物所含有的营养成分,那就更有趣了。
教科书中设计了两个简单的实验,教我们检验脂肪和糖类;还告诉了我们寻找食物中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方法。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教材,亲自动手做一做吧!(2)分组活动x kb1. co m注意:检验糖类,滴碘酒时,要离开食物一段距离,然后滴一滴或几滴;检验脂肪实验时,不要弄在检验纸以外,以免污染衣服、书包、桌子等;看食物包装袋上的标签时,应仔细找找不同食物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含量。
(3)汇报交流三、小结1、说说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2、课外继续检验食物的营养成分,制成一份常见食物营养成分表。
【板书设计】2、食物中的营养蛋白质人体的主要成分脂肪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糖类维生素调节身体机能矿物质【教学反思】3、营养要均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没有一种食物含有人体所需的所有营养成分,所以我们需要搭配膳食,保证营养的充足。
搭配膳食营养要做到品种多样,并保持合理数量。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资料的方式,获取有用的信息,并通过自己的分析以及集体的研讨,形成认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理解均衡膳食的基础上,建立健康生活的意识。
通过对均衡膳食的分析与研究,感受到理性思考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理解并研究如何才能均衡膳食。
【教学难点】学会合理配搭膳食营养,建立健康生活意识。
【教学准备】为每位学生准备:均衡膳食食物搭配记录表(参照教科书第48页)。
教师准备:均衡膳食宝塔资料、挂图等。
【教学过程】一、引入:我们从食物中获取各种营养,这些营养必须合理搭配,才能保证我们正常生活和成长,这就是营养的均衡。
(板书课题)怎样搭配膳食才能获取均衡的营养呢二、探究过程:1、营养均衡的标准(1)首先请同学们阅读教科书上的均衡膳食“宝塔”图,它可以为我们选择食物、获取均衡营养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