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近期中日纺织品贸易的发展趋势(1)要点

合集下载

日本纺织服装产业现状及中日贸易分析精修订

日本纺织服装产业现状及中日贸易分析精修订

日本纺织服装产业现状及中日贸易分析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日本纺织服装产业现状及中日贸易分析一、日本的纺织服装产业概况1、日本的纺织服装产业日本的纺织工业在全国约有160个基地,雇用人员68万人,占全部制造业用工的10%,再加上纺织批发和零售等有关人员在内,总人数达到183万人。

目前,日本的纺织工业以高新技术为背景,其产品在环境保护、医疗卫生、信息工程、工农业、军工用品、航空航天和建筑土木等非服装领域也有多种用途,广泛地支援着其他工业的生存和发展。

日本有不少世界着名的纺织品企业,如东丽公司、钟纺、东洋纺、龙吉尼卡和远东纺织等,其销售额一直排在世界前100强。

今日2005年以来,日本纺织行业的生产明显下滑,上半年日本大部分类别的化纤生产产量环比下降了%,为47474吨,1-6月累计生产化纤286618吨,同比下降%。

长丝类纤维6月份的产量下降了4%,为43066吨,1-6月累计生产263653吨,同比下降%。

6月份化纤纱的产量下降尤为严重,仅为5911吨,环比下降%;1-6月累计生产34061吨,同比下降%;6月份面料的产量保持平稳,长丝类织物1-6月累计生产亿平方米,同比下降%;短纤类织物1-6月累计生产亿平方米,同比下降%;2005年日本棉纺织能力继续急剧萎缩,进入6月份棉纱的产量环比下降%,棉布的产量环比下降%,降至亿平方米,此外,6月份棉布的装运量也非常小,下跌了19个百分点,只有亿平方米。

1-6月累计生产棉布亿平方米,同比下降%。

日本的纺织技术领先世界,但它的服装产业在达到顶峰后开始萎缩,其生产规模和产量趋小。

日本已经由纺织品服装净出口国转为纺织品服装净进口国。

日本的化纤技术、纺织品染色后整理、新产品开发、纺织机械设备、时装品牌设计和经营和市场营销等诸多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日本将技术与面料的完美结合使得各种新型面料精品甚多。

日本机械、电子工业的繁荣更为纺织机械的现代化提供了便利条件。

2023年1-8月中国对日纺织服装出口情况分析

2023年1-8月中国对日纺织服装出口情况分析

2022年1-8月中国对日纺织服装出口情况分析据中国海关统计,8月,我纺织服装对日出口26.6亿美元,同比下降2.83%。

其中,纺织品出口4.3亿美元,同比下降3.61%;服装出口22.3亿美元,同比下降2.68%。

1-8月,我纺织服装对日出口169亿美元,同比下降0.5%,较全国纺织服装出口增速低14.5个百分点。

其中,纺织品出口30亿美元,同比下降5%;服装出口139亿美元,同比增长0.55%。

出口主要特点如下:一、8月出口额再度下跌从月度出口看,对日出口在经受了一季度大起大落之后(2月增长16.68%,3月下降10.50%),从4月份开头出口逐步趋于稳定,连续四个月持续保持着小幅增长。

八月份,由于服装出口额降幅较多,带动对日纺织服装出口下降了2.83%。

二、8月棉布出口深度下跌8月份,我对日面料出口4705万美元,同比下降11%,较上月跌幅扩大了6.4个百分点。

其中,棉布出口量、值深度下跌。

棉布出口926万米,同比下降40%,出口998万美元,同比下降44%;化纤织物出口1505万米,1397万美元,量、值同比基本持平。

三、8月丝制梭织服装出口暴增8月份,我对日出口丝制梭织服装64万件(套),同比增长781%,出口额1419万美元,同比增长325%。

对比1-8月丝制梭织服装出口量111%的高速增长,消失了爆发性增长,预示着今后日本对丝制梭织服装需求量将大幅增长。

四、1-8月大类商品中制成品出口量降速快,平均价格增长大1-8月,制成品对日出口20亿美元,同比下降4.12%;出口量同比下降22.89%;平均单价1.33美元/每单位,同比增长25%。

其中,家用纺织品对日出口数量同比下降40%,降幅较大;出口平均价格增长达54%,是对日出口纺织服装中价格增长最快的商品;工业用纺织品量价同比保持增长,出口量增长9.53%,出口额1.11亿美元,增长13.22%,平均单价5.53美元/每单位,同比增长3.37%。

中国与日本双边货物贸易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

中国与日本双边货物贸易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

中国与日本双边货物贸易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中国与日本作为东亚两大经济体,一直以来都保持着密切的经贸关系。

双方之间的货物贸易始于古代丝绸之路,随着时代的发展,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范围也逐渐拓展至各个领域。

中国和日本作为全球两大制造业大国,彼此之间的贸易往来对双方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国际贸易环境的变化和双方国内经济结构的转型,中国与日本的双边货物贸易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而日本则是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和第四大进口国,两国在全球价值链中有着密切的合作关系。

双方之间的货物贸易一直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但也存在一些隐患和问题,需要加以重视和解决。

本文将对中国与日本双边货物贸易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因素,并提出应对策略和合作建议,旨在促进双方贸易关系的持续健康发展。

1.2 研究意义中国与日本作为世界上两大经济体之一,双边货物贸易一直是双方经济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研究中国与日本双边货物贸易的发展现状与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了解双方贸易关系的现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两国经济发展的脉搏,为经济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分析双边贸易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帮助我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向和方法,进一步促进双方贸易合作的发展。

深入探讨中国与日本双边货物贸易的影响因素和应对策略,可以为双方未来的合作提供指导,推动双边贸易持续健康发展。

研究中国与日本双边货物贸易的发展现状与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价值。

2. 正文2.1 双边货物贸易现状分析中国与日本作为邻国,双边货物贸易一直是两国经济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双边关系的不断改善,中国与日本之间的货物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贸易结构也不断优化。

根据数据统计显示,中国与日本之间的双边货物贸易额持续增长,达到了**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

在贸易品种方面,电子产品、机械设备、汽车零部件等高科技产品成为双边贸易的主要商品,而传统商品如纺织品、家具等也保持着稳定的交易量。

纺织品贸易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纺织品贸易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纺织品贸易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纺织品贸易是全球经济中非常重要的一项产业,其在全球贸易中占据
着重要地位。

纺织品贸易具有以下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一、特点:
1. 市场需求广泛:纺织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需品,因此市场需求非
常广泛,这也导致了纺织品贸易市场广阔。

2. 优质货源多样: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具有自己的纺织品产业体系,因
此优质的货源非常丰富,同时不同传统纺织品加工工艺的应用,也丰
富了纺织品的品类,更好的满足了市场需求。

3. 低成本优势:部分低收入国家的纺织品生产成本较低,其生产的纺
织品价格也较低,从而拥有一定的价格优势。

二、发展趋势:
1. 技术创新:随着科技的发展,纺织品生产技术趋向自动化,信息化,更为精细化,有更好的控制成本和提高纺织品质量的效果,未来的纺
织品生产将更多实现智能化和自动化。

2. 贸易自由化:国际间贸易的全球化和自由化趋势,让各国之间的经
济联系更加紧密,也加强了各国之间的纺织品贸易合作和交流。

3. 绿色环保纺织品:随着市场的环保需求增加,环保纺织品不断出现,其所涉及到的废水处理、气体排放要求,以及原材料等方面也相应得
到提升。

综上所述,纺织品贸易是一项具有广泛市场需求,优质货源多样,低成本优势的产业,而未来的发展趋势是技术创新,贸易自由化和环保意识日益提升。

未来的纺织品贸易将更好地服务人类日常生活,为社会的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中日贸易关系浅析

中日贸易关系浅析

中日贸易关系浅析1. 引言中日两国是重要的贸易伙伴,两国之间的贸易关系对于双方的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中日贸易关系进行浅析,探讨两国贸易的特点、发展趋势以及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2. 中日贸易的现状中日贸易关系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得到快速发展,特别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据统计,2019年中日双边贸易额达到了6360亿美元,使中日成为彼此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

中日贸易的主要特点如下:2.1 品种结构丰富中日贸易品种丰富多样,涵盖了机械设备、电子产品、汽车、化工品、纺织品和农产品等多个领域。

其中,机械设备和电子产品是双方贸易的主导品种,占据了很大的比重。

2.2 单边依赖程度高中国对日本的出口远远大于进口,导致对日本单边依赖程度较高。

这一现象主要受到中国对机械设备和电子产品的出口需求的驱动。

而日本则更多地从中国进口机械设备、电子产品以及汽车等产品。

2.3 地区性贸易中日贸易主要集中在亚洲地区,东亚地区是双方的主要贸易伙伴。

亚洲地区的相互依赖促进了中日贸易的发展。

3. 中日贸易的发展趋势3.1 双边贸易额逐年增长近年来,中日双边贸易额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

特别是中国市场对日本企业而言具有巨大的吸引力,中国的经济增长和消费升级对日本商品的需求不断增加,推动了双边贸易的增长。

3.2 双边投资逐渐增加随着中日双方经济的发展和开放程度的提高,双边投资也逐渐增加。

日本企业积极参与中国的战略性产业发展,而中国企业也在日本市场进行投资和收购。

双边投资的增加进一步促进了中日贸易的发展。

3.3 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为促进中日贸易的进一步发展,中日两国正在谈判自由贸易协定(FTA)。

FTA的签署将进一步降低贸易壁垒,为双方企业提供更多的机会和便利,并进一步推动中日贸易的发展。

4. 中日贸易面临的挑战和机遇4.1 贸易摩擦的影响中日贸易受到贸易摩擦的影响,特别是在某些敏感领域,如钢铁、汽车等。

贸易摩擦可能导致贸易壁垒的加强和贸易量的下降,对中日贸易关系造成不利影响。

浅析中日贸易的问题及发展前景

浅析中日贸易的问题及发展前景

浅析中日贸易的问题及发展前景浅析中日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摘要:本文通过对中日双方贸易背景及现状的挖掘,从中日间的贸易现状及特点出发,对其间存在的问题与相应对策及前景作了相应阐述,指出: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中日两国在经贸领域展开区域性合作与交流具有极其深远的战略意义。

关键字:垂直分工体系、贸易摩擦、可持续性发展、双赢背景:从汉代开始,我国就与日本有贸易上的往来,自此以后,两国之间的贸易关系越来越紧密,无论是19世纪的被迫开放国门,抑或是20世纪后半叶的主动接纳,再到如今21世纪在经济上的息息相关,对中国而言日本是第一贸易伙伴,对日本而言中国是第二贸易伙伴,如今中日贸易已经成为中国和日本无法回避、需认真对待的双边贸易,期间所产生的问题以及摩擦及其发展,如今仍是众多国人关注的热点。

中日贸易现状:中国和日本是亚太地区举足轻重的两大经济体,在全球经济发展中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GDP年均增幅为9.5%左右。

目前,中国已处于世界第三大贸易国、第四大经济体的地位。

而日本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强国。

在经济日趋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日两国在经贸领域展开进一步的合作与交流具有极为深远的战略意义。

这不仅会给两国人民带来福祉,而且会推动亚太地区,乃至全球经济的繁荣。

一,中日经贸结构上的互补性首先,从资源上看,中国在自然资源、人力资源、资本资源方面要超过日本。

就拿资本资源为例,中国资本资源占世界资本总量的9.4%,是外国直接投资的净流入国,而且资本储备还有进一步上升的趋势。

日本的资本资源则占世界资本总量的6.9%,其原因在于日本长期以来一直都限制国外资本流入国内,同时又鼓励本国的企业去海外投资,使日本成了外国直接投资的净流出国。

但中国在知识技术资源、国际资源方面则落后于日本。

就拿知识技术资源为例,目前,日本的知识技术资源是中国的8倍。

中国知识技术资源只占世界总量的 1.85%,而日本则占14.7%。

中日贸易现状分析存在问题及展望

中日贸易现状分析存在问题及展望

中日贸易现状分析存在问题及展望作者:胡宇婷来源:《现代营销·信息版》2019年第06期摘 ;要:自1972年中国与日本邦交正常化47年来,双方经贸关系也走向正常化,随着合作关系,合作领域日益扩大,机遇与挑战并存,摩擦与纠纷也一直随着两国的政治关系不断产生,但是两国之间有着明显的经济互补和依赖关系,目前努力实现中日经贸的互利合作、共同发展和达到“双赢”局面,是两国为了其根本利益需要做的正确选择。

关键词:中日经济;对外贸易;合作互利一、中日两国经贸发展的现状自1972年中日建交,到进入经济发展全球价值链时代,中日贸易迅猛发展,从1972年的10.4亿美元增加到2018年的3300億美元;2008-2012年,日本为中国的第一大进口来源地和第三大出口市场,截至2018年,双边贸易额达约3300亿美元,中国成为日本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国。

2018年中国成为日本双边贸易伙伴排名第一位超过了美国,美国位居第二,第三为韩国其次为澳大利亚等。

近年来,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打破了和日本发展的互补依赖关系,据日本海关统计,2018年日本与中国双边货物进出口额为3175.3亿美元,增长6.8%。

其中,日本对中国出口1439.9亿美元,增长8.4%;自中国进口1735.4亿美元,增长5.5%。

日本与中国的贸易逆差295.5亿美元。

日本与中国的贸易逆差越来越明显,证明了日本对中国的贸易依赖程度提高,这意味着两国的贸易依赖关系发生逆转,日本对中国贸易依存度开始提高,而中国对日开始降低。

两国贸易现状发生转变。

二、影响中日经贸发展的主要问题(一)中日经贸关系僵化由历史问题造成近年来,影响中日经贸关系的重点就是政治问题。

日本领导人参拜靖国神社,并且不承认侵华战争的事实,对于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伤害试图篡改美化。

以及“钓鱼岛事件”使中日关系进入僵化。

旅游业中中国游客数大幅下降,开始大幅度的抵制日货活动,两国经济发展开始出现减缓。

中日对外贸易发展及现状

中日对外贸易发展及现状

中日对外贸易发展及现状1. 引言说到中日对外贸易,那真是一段充满故事的旅程。

中日两国,像是两个好朋友,从早年的小打小闹到如今的亲密无间,贸易关系越发紧密。

要说这条贸易之路,可真是波澜壮阔,充满了惊喜和挑战。

今天咱们就来轻松聊聊这个话题,看看这对“好朋友”是如何互相扶持、共同成长的。

2. 中日贸易的历史回顾2.1 起步阶段一开始,中日贸易并不是那么顺利,像是两个人刚认识,互相都带着些许戒备。

早在唐朝时期,丝绸、陶瓷就开始在两国间流通,但那时候的贸易规模小得可怜,更多的是个体商人之间的交易。

直到19世纪中叶,随着明治维新,日本迅速现代化,贸易才开始逐步上升。

哎,那时候的日本就像是一个刚刚长大的孩子,渴望着外面的世界,像海绵一样吸收着各种新鲜事物。

2.2 逐渐发展进入20世纪后,中日贸易渐渐走上了正轨。

尤其是二战后,随着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两国之间的商品交换变得频繁。

中国的农产品、日本的电子产品,大家各自拿出看家本领,互相“搭伙”。

说实话,这种互补的关系,让人觉得双方就像是一对珠联璧合的搭档,缺一不可。

3. 现代中日贸易现状3.1 当前规模如今,中日贸易规模真的是大到让人咋舌,成了全球重要的经济体之一。

数据显示,2022年,中日双边贸易额达到了几千亿美元,真是让人目瞪口呆!日本的汽车、机械设备在中国市场风生水起,而中国的电子产品、纺织品也在日本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这种合作,就好比是两个人一起开了一家店,互相帮衬,生意做得红红火火。

3.2 未来发展当然,前路也并非一帆风顺。

最近几年,国际形势变幻莫测,中日关系也受到了一些挑战。

不过,贸易依旧是两国关系中的重要纽带。

比如说,环保、科技等领域,双方都有合作的潜力。

这就像是两个老朋友,虽然偶尔有争执,但依然愿意坐下来聊聊,共同面对未来的挑战。

4. 结论综上所述,中日对外贸易的发展,既是历史的积淀,也是现代的选择。

就像人生的旅途,坎坷不平却又充满希望。

面对未来,我们期待这对“好朋友”能够继续携手同行,共同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近期中日纺织品贸易的发展趋势(1)
本文分析了近期中日纺织品贸易的现状及特点,提出了今后两国纺织品贸易的
发展趋势,以及应采取的相关对策。

中日经济贸易关系在我国整个对外经济关系中占有重位置。

自1978年中日
两国正式建交以来,双边经济贸易关系迅速发展,并且取得显著成效,其中纺
织品贸易在整个贸易中一直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目前,日本是中国的第二大纺
织品出口国,仅次于香港;而中国又是日本最大的纺织纤维进口国,纺织品出口
是现阶段我国外贸出口创汇的第一大项目,可见纺织品贸易对两国经济的发展
都具有十分重的意义。

然而在当前,中国复关未果,国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等
诸多不利因素影响下,中日纺织品贸易能否保持现有势头并有所增长,这一问
题就值得我们研究与探讨。

为此,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中日纺织品贸易
的发展趋势。

1我国纺织品出口的现状
对九十年代的世界经济形势,各方面的预计是总趋势仍是增长状态。

其中
工业发达国家的平均增长速度可达3%左右,发展中国家年增长率将在4%以上。

有关资料表明,世界经济每增长1个百分点,可带动世界纺织品贸易扩大1.5
个百分点。

这就是说九十年代从国际经济贸易发展的大环境来看,中国纺织品
出口面对的是相对景气的市场,其容量每年至少扩大3%左右。

但问题是,国际
市场容量扩大,并不意味着我们能够按照原有市场比例去填补新增部分,能否
继续扩大纺织品出口将主取决于我们的竞争实力。

那么近年我国纺织品出口又
具有哪些特点呢?笔者归纳为5点:
1.1深加工出口比重不断增加,出口逐渐由数量型向质量型、高附加值方
向转化。

表1的有关数据资料表明,1992年一1993年中服装出口的增长率高于纺
织品的增长率,1994年服装出口增长幅度虽略低于纺织品的出口增长幅度,但
其出口仍占总出口额的66.7%。

这主是由于目前原料价格急剧上涨,工资优势
削弱、纺织初级产品的比较效益下降所致。

另据日本化学纤维协会称,1994年日本从中国进口服装增长30%,高达81
亿美元。

毫无疑问,服装出口占整个纤维制品出口的比例日益增长,是产品的
附加值增高、加工深度延长的表现。

但是从出口的服装来看,我国服装价格依
然较低,仍是一种数量型、资源型的深加工,是凭借服装出口数量的大量增加
而使出口额增加,而不是通过单件服装的价格提高。

1.2出口产品的原料结构仍以天然纤维产品为主
从出口的纱线来看,1994年共出口28.05万吨,其中棉纱线出口达19.49万吨,占69.5%;亚麻与竺麻纱出口6.14万吨,占21‘9%;合成短纤与棉混纺纱线出口2.42万吨,仅占8.6%。

而出口织物中,棉织物的出口约占』总出口的一半以上。

我国是世界上几大产棉国之一,并且盛产丝、麻等天然纺织纤维。

由于我国在化纤生产方面还处于落后地位,因此出口产品的原料结构以天然纤维为主这一局面可能还维持相当的一段时期。

1.3直接出口的比重没有太大增加
九十年代以来中国纤维制品出口的国家(地区)中日本一直占据第二位,香港是第一位。

1994年中国的纺织品和服装出口总额中对日出口额为73.82亿美元,占20.8%;对香港出口额为124.51亿美元,占35.0%。

中国产品通过香港间接进人其他国家的比重相当大。

九七年香港回归中国后,可以预见我国对其他国家的纺织品直接出口会增大。

1.4以量取胜的根本格局没有变化
以梭织服装为例,梭织服装94年出口金额142.68亿美元,比93年增长30.2%,出口量比93年增加15.1%,而单位产品价格仅增长13.1%。

这表明我国出口的纺织产品质量、档次和技术含量都有一定的提高,但以量取胜的根本格局仍没有较大变化。

中国现正对纺织业的不合理结构进行调整,希望改变以量取胜,产品竞争靠低价的形势。

如果这种格局能得以改变,将大大加强中国纺织产品在世界市场的竞争力,为重振纺织工业奠定基础。

1.5原料紧缺限制了中国纺织产品的出口
近年由于棉、麻、丝等原料的供不应求导致纺织业需用的原料价格上涨,单位数量出口价格下降,这给企业的生产带来极大困难,很多纺织企业被迫停产待料,从而使纺织产品出口受到很大影响。

1995年原棉价格开始有所回落,这种紧张状况才稍稍得以缓解。

中国对日本纺织产品的出口同样具有以上特点,并且在近期内不会有太大变化。

《营生网》--关注您的营生
论文关键词:纺织品贸易比较效益经济增长率非关税贸易障碍消费论文摘本文分析了近期中日纺织品贸易的现状及特点,提出了今后两国纺织品贸易的发展趋势,以及应采取的相关对策。

中日经 ...
本篇论文由网友投稿,3COME文档只给大家提供一个交流平台,请大家参考,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尽快处理。

2日本纺织现状
从发达国家工业化历程来看,各国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其纺织业也大都经历了幼稚期、发展期、成熟期、衰退期四个过程。

日本纺织业也不例外,其纺织业已进人衰退期,可谓夕阳产业,无论怎样予以保护,它的消亡只是个时间问题,而中国的纺织业则正处于兴盛时期,两国若能在这一领域加强合作,那么在经济上的互补优势将会进一步得到发挥。

目前,纺织产业在日本产业中的比率正在逐渐缩小,其现有企业多为中小型企业,具有专业化程度高,生产规模小,生产周期短,快速交货等特点,生产产品多属于高档纺织品。

日本是一个经济增长率及个人消费支出大的国家。

根据经济学上的观点:当一国的人均收入增高后,个人用于食物方面的消费所占的比重会大大降低,而用于衣着、娱乐的费用则会增加。

日本自经济飞速增长以来,其国民的人均纤维消费量在逐年上涨,并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对产业用纺织品、装饰用纺织品的需求也在逐年增加。

可见,日本市场对纺织产品的需求量还是相当大的,其对纺织品的需求呈现以下特点:(1)成衣需求量大,且追求高档名牌服装;(2)时装周期逐步缩短,款式更新速度快;(3)由于总体购买力的上升,对价格便宜的中、低档货需求也将上升,物美价廉的商品仍表现出较强的吸引力;(4)日本对进口成衣没有限额限制,吸引了众多制衣厂商进军其市场,以实现货源地多元化的目标;(5)日本制衣业取代进口的能力不强,大量原料型产品仍需进口。

另外,日本商家获信息快且准确。

3、中国进一步大幅度提高对日纺织品出口额将困难重重。

1993年日本纺织产品进口2万亿日元的总额中,中国的比重高达42%,金额为8470亿日元。

日本是一个“出口导向型”经济国家,历来国内贸易保护主义色彩浓厚,中国纺织产品对日出口的激增长,使日纺织业受到很大冲击,鉴于此,日本通产省1994年12月5日生效一份《关于制定纺织品保障措施的手续问题》的提案,规定了动用MFA保障条款保护日本纺织业的具体操作手续,首当其冲的对象就是中国。

如果日本只对中国设限,那么其他国家就会利用此机会抢占日本市场。

因此,中国对日纺织品出口情况不容乐观。

日本现正实行货源地多元化的政策,使其对某一国的进口都不至于完全占领该国的市场,而近几年中国纺织品已占日进口纺织品数的一半左右。

加之,日本市场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非关税贸易障碍,如:高标准测试求;分销渠道复杂及一些强大的工业联盟等等,这一切都使中国对日出口纺织的难度加大了。

当日本的人均纤维消费水平达到饱和之后,其国民的消费就会转向其它领域,到那时中国再想提高对日出口量将会更加艰难。

从以上几方面的情况分析看,近期中国对日纺织品出口不利因素多于有利因素,但是通过双方加强合作,共同开发新领域,两国贸易前景仍是美好的。

那么近期中日纺织品贸易具有怎样的发展趋势呢?我们认为有以下几点:(1)中国对日纺织品出口总额不会有较大幅度的增长,甚至可能会有所减少;(2)中国对日出口成衣比重会逐年增加,纺织品生产原料仍然以天然纤维为主;(3)日本在
1997年以前,将保持我国纺织品出口主销市场的第二位,1997年香港回归中国后,可望成为我国最大的纺织产品出口国家;(4)中国纺织品在日本市场所占份额比前两年有可能减少;(5)中国从日本进口的纺织品化纤原料将进一步增加。

随着南亚和东盟各国纺织业的兴起,中国纺织业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何发挥自己的优势,保持原有的市场份额,将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

在当前形势下,我们建议应采取以下对策:(l)中国纺织工业出口企业应该加强市场多元化战略,以免一国设限,就造成严重影响;(2)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应朝高附加值、深加工的服装业进军;(3)切实落实外贸部门的各项规章制度,针对日本可能提出的关于限制纺织品进口的双边磋商,采取灵活的应对策略;(4)九十年代,按照国际纺织品出口发展规律,我国纺织品出口已进人成熟期,而且现阶段纺织工业作为出口支柱产业为国家积累外汇资金的历史任务还没有完成,因此,国家还应大力扶持纺织工业,促进出口。

参考文献
1中国纺织经济研究中心课题组.九十年代中后期我国纺织品市场基本走势及对策,纺织经济研究1994.(10):19
2方兴.纺织工业出口外向型战略的伟大成果.中国纺织经济.1995.(3):6一7
3宋承先.现代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仕.1994:632一636
《营生网》--关注您的营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