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课件运动生理学血液循环与运动
生理学血液循环ppt课件完整版

窦房结是心脏正常起搏点,产 生的电信号经传导系统传遍整 个心脏,引起心肌细胞收缩。
心脏工作原理剖析
心脏通过收缩和舒张实现泵血功能。收缩期时,心房和心室肌肉收缩,将血液泵出; 舒张期时,心房和心室肌肉舒张,血液回流填充。
心脏收缩与舒张受神经和体液调节,如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心脏的调节作用。
心脏工作过程中伴随着心电活动和机械活动的周期性变化,两者紧密相连。
形态 双凹圆盘状,无细胞核,直径约7.5μm,厚度约 2.5μm。
3
功能
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维持机体酸碱平衡。
白细胞种类、数量及作用
01
种类
包括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五种。
02 03
数量
白细胞总数为(4.0~10.0)×10^9/L,其中中性粒细胞占50%~70%, 淋巴细胞占20%~40%,单核细胞占3%~8%,嗜酸性粒细胞占1%~ 5%,嗜碱性粒细胞占1%左右。
将静脉血中的二氧化碳排出,同时吸入 氧气,使血液在肺部得到氧合,为体循 环提供富含氧的血液。
组织液生成与回流机制
组织液生成
毛细血管壁对液体的通透性和滤过压共同作用,使血浆中的液体成分通过毛细 血管壁滤出,形成组织液。
组织液回流
组织液中的水分和溶质通过淋巴管和毛细淋巴管回流至静脉系统,维持组织液 的动态平衡。同时,组织液中的大分子物质和细胞通过淋巴系统回流至血液循 环。
静脉血管类型及功能
容量血管
静脉系统作为容量血管, 可容纳全身约60%-75%的 循环血量,具有较大的可 扩张性。
静脉瓣
静脉内存在静脉瓣,可防 止血液逆流,保证血液单 向流动。
静脉回流
静脉回流受重力影响较小, 主要依赖骨骼肌的挤压作 用和呼吸运动等因素进行 调节。
生理学ppt课件第四章血液循环

心肌细胞类型与特点
工作细胞(心房肌、心室肌)
具有收缩和舒张功能,是心脏进行泵血活动的主要细胞。含 有丰富的肌原纤维和线粒体,但仅有少量的肌浆网。
自律细胞
具有自动产生节律性兴奋的能力,包括窦房结、房室交界、 房室束及其分支等部位的细胞。这类细胞的肌原纤维较少, 而缝隙连接数量较多,有利于电冲动的迅速传播。
01
02
03
04
维持生命活动
血液循环为全身各组织和器官 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保证机
体正常生理功能的进行。
调节机体功能
通过血液循环,神经和体液调 节因子得以迅速传播到全身, 对机体功能进行精确调节。
防御功能
血液中的白细胞和抗体等免疫 成分能够抵御病原微生物的入
侵,保护机体免受感染。
凝血功能
当血管受损时,血液能够在短 时间内凝固,防止大量失血。
组织液生成与回流机制
组织液生成
组织液是血浆从毛细血管壁滤过而形成的,其生成量主要取决于有效滤过压和毛细血管通透性。有效滤过压是指 促进超滤的动力和对抗超滤的阻力之间的差值,毛细血管通透性则受到血管活性物质和炎症反应等因素的影响。
组织液回流
组织液生成后,大部分经毛细血管静脉端重新吸收入血,小部分进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液。组织液回流的动 力主要来自于毛细血管血压和组织液静水压之间的压力差,同时淋巴系统在组织液回流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血压低、血流量大
肺部血管阻力小,血压相对较低,但血流量大,以满足气体交换 பைடு நூலகம்需求。
血管壁薄、弹性差
肺部血管壁较薄,弹性纤维较少,因此血管弹性较差。
存在肺动脉高压现象
在某些情况下,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会出现肺动脉高压现象。
运动生理学-血液与运动课件

原因
运动性蛋白尿的原因可能是由于长时间剧烈运动导致肾小球滤过膜受到损伤,蛋白质通过受损的滤过膜进入尿液中。
症状
运动性蛋白尿的症状包括尿液浑浊、尿中泡沫增多等,有时还可能出现腰部酸痛、尿频、尿急等症状。
预防与治疗
预防运动性蛋白尿的关键是合理安排运动强度和时间,避免过度疲劳和长时间剧烈运动。出现症状时应多休息,减少运动量,同时注意补充水分和营养,严重时需就医治疗。
提高运动员表现
通过更深入地了解血液与运动的关系,我们可以开发更有效的训练和恢复策略,从而提高运动员的表现。
预防和治疗运动相关疾病
通过研究血液在运动中的变化,我们可能能够更好地预防和治疗与运动有关的疾病和伤害。
展望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预防与治疗
预防运动性血尿的关键是合理安排运动强度和时间,避免过度疲劳和长时间剧烈运动。出现症状时应多休息,减少运动量,同时注意补充水分和营养,严重时需就医治疗。
原因
运动性血尿的原因可能是由于长时间剧烈运动导致肾小球基底膜受到损伤,红细胞通过受损的基底膜进入尿液中。
运动性血尿
定义
运动性蛋白尿是指在运动后出现尿中蛋白质含量升高的现象。
红细胞变形能力提高
运动训练可以使红细胞膜的流变性增强,提高红细胞的变形能力,有利于通过毛细血管,提高氧的输送能力。
红细胞抗氧化能力增强
运动过程中产生的活性氧自由基会损伤红细胞,而长期运动可以使红细胞内的抗氧化酶活性提高,减少氧化应激对红细胞的损伤。
自然杀伤细胞活性增强
运动可以增强自然杀伤细胞的活性,提高机体对肿瘤和病毒感染的免疫防御能力。
白细胞能够识别和对抗病原体,保护身体免受感染。
血小板参与血液凝固,有助于止血。
运动生理学-血液课件

血友病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运动康复,并定期监测凝血功能;同时注意保护关节和避免受伤。
注意事项
血友病的运动康复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03
02
CHAPTER
血液的生理特性
总结词
血液的粘稠度是指血液的流动性,即血液在血管中流动的难易程度。
总结词
血液粘稠度过低或过高都会对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详细描述
血液粘稠度过低可能导致血液循环不畅,引发贫血、疲劳等症状;血液粘稠度过高则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如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
详细描述
血液粘稠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血细胞比容、血浆蛋白含量、血脂水平等。正常的血液粘稠度有助于维持正常的血液循环,确保身体各器官得到足够的氧气和营养物质。
02
运动性贫血通常表现为乏力、头晕、心悸等症状,可能是由于运动过程中血液丢失过多,如过度出汗、呕吐、腹泻等,或者身体对铁的需求增加而摄入不足,如长期低铁饮食或胃肠吸收不良。
处理方法
03
对于运动性贫血,首先应调整运动量,避免过度运动,同时增加富含铁的食物摄入,如红肉、肝、豆类等,严重者需在医生指导下补充铁剂。
贫血患者在运动过程中应注意适度,避免过度疲劳和不适;同时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
注意事项
贫血的运动康复
白血病是一种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由于白细胞异常增生导致贫血、出血、感染等症状。
白血病概述
白血病患者在治疗期间和康复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度的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以增强体质和提高免疫力。
运动康复方案
详细描述
总结词
03
CHAPTER
运动对血液的影响
运动对红细胞的影响
红细胞数量增加
生理学课件-血液循环(人卫五年制七版)课件

心脏泵血功能
心脏通过持续的收缩和舒张活动, 将血液泵入全身各部位,维持血液 循环。
心脏的内分泌功能
心钠肽
由心房分泌,具有调节血压和水 盐平衡的作用。
脑钠肽
由心室分泌,具有利尿和排钠的 作用。
心肌生长因子
具有促进心肌生长和肥厚的作用, 对心脏的正常发育和维持正常功
代谢废物排泄
血液循环将代谢废物输送到肾脏,通 过尿液排出体外。肾脏通过过滤血液 中的废物和多余水分,维持内环境的 稳定。
循环系统与内分泌系统间的相互作用
内分泌激素的作用
内分泌系统释放的激素,如肾上腺素、甲状腺素和胰岛素等,能够影响心血管系统的活动。这些激素 通过调节心肌收缩力和血管张力等生理过程,影响血液循环。
心电产生
心肌细胞在受到刺激时会 产生动作电位,从而形成 心电。
心电传导
心电信号通过心脏的传导 系统快速传递,引发心脏 的机械活动。
心电异常
常见的心电异常包括心律 失常和心肌梗死等,可能 引发严重的心脏疾病。
心脏的机械活动
心室的收缩与射血
在心电信号的刺激下,心室肌肉 收缩,将血液泵入大动脉。
心房的舒张与充盈
动脉血压与动脉脉搏
动脉血压的概念
动脉血压是指血液对动 脉管壁产生的侧压力, 通常以收缩压和舒张压
来表示。
动脉血压的调节
动脉血压受到多种因素 的影响,如心输出量、 外周阻力、血管容量等。
动脉脉搏的产生
动脉脉搏是由心脏收缩 和舒张引起的血液对动 脉管壁的冲击所产生的
波动。
动脉脉搏的传导
动脉脉搏会沿着动脉管 壁向外周传播,传导速 度与动脉管壁的弹性有
、骨骼肌的挤压作用等。
《运动生理学》第八章(血液循环与运动)

《运动生理学》第八章(血液循环与运动)自动节律性:心肌细胞在无外来刺激的情况下,能自动发生节律性兴奋的特性房室延搁:心房肌的传播速度较快、左右心房几乎同时收缩,而兴奋在房室交界处的传导速度极慢的现象。
期前收缩(早搏):在窦房结兴奋的有效不应期之后,心脏受到一次足够强的额外刺激,随之产生的一次正常节律以外的收缩。
代偿间隙:在期前收缩后,窦房结的正常兴奋恰好落在了期前兴奋的有效不应期之内,不能引起心脏的兴奋与收缩,心脏会有一段较长时间的舒张期的现象心动周期: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构成一个机械活动周期。
心率:指每分钟心脏跳动的次数搏出量:一侧心室每搏动一次所射出的血量。
心输出量:一侧心室每分钟所输出的血量。
心力储备:心输出量随机体代谢需要而增加的能力心肌收缩能力:心肌不依赖前后负荷而改变其力学性能的一种内在特性。
异常调节:指与神经、体液因素无关,由于心肌初长度改变而导致搏出量改变的一种调节方式。
阶梯现象:由于心率增加引起心肌收缩能力增强的现象。
血压:指血管内的血液对于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重力性休克:指当较长时间剧烈运动并骤停时,肌肉泵消失和重力作用使大量静脉血沉积于下肢的骨骼肌中,心输出量减少,动脉血压下降,脑部供血不足而出现晕厥的现象。
肌肉泵:骨骼肌的运动和静脉瓣膜配合,对静脉回流起了一种“泵”的作用呼吸泵:呼吸运动对静脉回流也起着“泵”的作用减压反射:当血压突然升高时,压力感受器传入冲动至延髓心血管,导致心迷走中枢活动增强,心交感中枢活动减弱,动脉血压下降的现象。
血液的重新分配:运动时,运动的肌肉和心脏的血流量显著增加,不运动的肌肉和内脏器官的血流量减少,皮肤的血流量先减少后增加的现象。
运动性心脏肥大:由于长期的锻炼或训练而引起的心腔扩大和心壁增厚为主要标志的心脏肥大。
心脏重塑:在运动性心脏肥大的同时,心肌细胞内的线粒体、氧化酶、毛细血管、肌浆网、心肌细胞的特殊分泌颗粒及神经支配等微细结构均会发生相适应的变化。
生理学课件(第四章--血液循环)(医学PPT课件)

异长调节:通过改变心肌初长度引起心肌 收缩力改变的调节
(4)心室功能曲线(Starling曲线)
心肌初长度与主动张力间的关系
分析: A.初长度=2.0~2.2um
粗细肌丝最佳重叠 — 最适初长度
B. < 2.0~2.2um ? > 2.0~2.2um ?
(4)心室功能曲线(Starling曲线)
4、心音(heart sound)
1、定义:心肌收缩、瓣膜启闭、血液流速改变形
成涡流、血液撞击心室壁和大动脉壁
2、组成:每个心动周期中有4个心音
第三心音:部分健康儿童和青年人 第四心音:心房音(异常剧烈收缩)
特征
频率 振幅 时程
机制
S1
低 高 长 房室瓣关闭
S2
高 低 短 半月瓣关闭
意义Βιβλιοθήκη 标志心室收缩的开始 标志心室舒张的开始
N:55%~65%
意义:是评价心功能较为客观的标准
2.心脏做功量:内功、外功
心肌耗氧量
心脏的效率:外功占心脏总能量消耗的百分比
(1)每搏功:心室收缩一次做的功 =搏出量×射血压+血流动能(可忽略)
左室搏功=搏出量× 血流比重× (平均A压-左心房平均压)
(2)每分功:心室每分钟内收缩射血做的功 =每搏功×HR
反映房室瓣功能
反映半月瓣功能
二、心脏泵血功能评定
1.输出血量
(1)每搏输出量/搏出量 (stroke volume,SV): 一侧心室每收缩一次 所搏出的血量 安静时N:60~80ml 平均70ml
(2)每分输出量/心输出量(cardiac output) :
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出的血量,=搏出量×HR 安静时N:4.5~6.0L 平均5.0L
《血液循环》ppt课件

运输营养物质和氧气到全身各组织,同时带走代谢废物 ,维持内环境稳定。
心脏在循环系统中作用
心脏是推动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通过心肌的收缩和舒 张,驱动血液在血管中流动。
心脏具有内分泌功能,可分泌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如心 房钠尿肽等,参与调节体液平衡和心血管活动。
血管类型与特点
01 动脉
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各部位的血管,管壁较 厚,弹性大,管内血流速度快。
动脉管壁结构
内膜、中膜和外膜三层结构,各层 厚度和组成成分因动脉类型而异。
静脉系统结构和功能
容量血管
静脉系统容量大,可容纳大量血液, 有助于维持循环系统的稳定。
静脉瓣
静脉管壁结构
较薄,平滑肌和弹性纤维较少,故收 缩力和弹性较小。
防止血液倒流,保证血液单向流动。
微循环特点及作用
微循环组成
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 括约肌、通血毛细血管、微静脉 和动-静脉吻合支等部分组成。
物质交换场所
微循环是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物 质交换的主要场所。
调节组织血流量
通过微动脉和微静脉的舒缩活动 调节器官和组织的血流量。
血管舒缩调节机制
01
神经调节
交感神经兴奋时,其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与血管平滑肌细胞膜上的
受体结合,引起血管收缩。
02 03
体液调节
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血管紧张素Ⅱ、血管升压素等体液因素可引 起血管收缩;一氧化氮、前列环素、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等体液因素可引 起血管舒张。
治疗原则
强心、利尿、扩血管等,同时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心律失常类型、诊断和治疗手段
类型
窦性心律失常、房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等
诊断
心电图检查、动态心电图监测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5
心 145
125
率 105
85 65
运动
运动结束
安静 0 时间/min
11
20
运动前、中和结束后心率的变化
2、每搏输出量:随运动强度的增加而递增,但增 加的幅度不如心率,运动强度不很高时就达峰值, 约达最大摄氧量40%~60%时,每搏输出量就已成 平台状。
13
14
15
第四节 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4
5
6
7
8
9
10
11
12
第四节 心血管对运动和训练的反应和适应
一、运动时的心血管反应 (一)心脏容积:运动时,心脏收缩末容积变小,舒 张末容积扩大。
不同运动时,静力性运动变化不大,动力性运动随强度增加而 降低。
EDV 舒张末容积
心 脏 容 积
返回
快速充盈期 等容舒张期后,心室继续舒张, 室内压急剧下降,当室内压<房内压 时,房室瓣开,心房血液大量快速被 吸入心室。
返回
减慢充盈期 快速充盈期后,心室血液不断充 盈,室内压升高,使房室间压力差减 小,血液从心房缓慢流入心室。
返回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二)心脏和血管的神经支配
1、心脏受交感和付交感神经双 重支配,两者相对抗。
心交感神经:可使 心率加快,心肌收 缩力增强,搏+ 出量 和心输出量增加。
心迷走神经:引起心率 减慢、心肌收缩力减弱, 以心率减慢为显著,搏出
量和心输出量减少
2、血管的神经支配
• 缩血管神经:引起血管平滑肌收缩,血流量减少 • 舒血管神经:引起血管平滑肌舒张,血流量增加
第一节 心脏生理
4
5
6
7
8
兴奋传导的特点和意义
①房、室内传导速度快。使所有心房或 心室肌几乎同时兴奋和同时收缩,称为 同步收缩,有利于泵出更多的血。 ②房室结传导速度慢。使心房兴奋和收 缩先于心室,有利于心室的充分充盈。
9
10
11
12
13
心脏泵血过程 心脏泵血过程
心房收缩期 心室收缩期 心室舒张期
期 等 期 快期 缓 期 等 容 速慢 容 收 射射 舒 缩 血血 张
快缓 速慢 充充 盈期 盈期
链接 返回
心房收缩期 心房收缩,心房容积减小,房内 压升高,心房内血液被挤入已经充满 血液但仍处于舒张期的心室,使心室 进一步充盈。
返回
等容收缩期 心室收缩,室内压升高,室内压 >房内压时,房室瓣关闭;但此时室 内压<主动脉压,半月瓣未开,心室 内血液不出、不入,心室容积不变。
• 心交感和心迷走中枢经常处于一定程度的 兴奋状态,称为心交感紧张和心迷走紧张, 两者作用相反,共同调节心脏。
一、神经调节
(一)心血管中枢
• 延髓是心血管的基本中枢。
1、延髓
心迷走中枢 两者交互抑制 心交感中枢 功能相反
缩血管中枢
延髓以外还有许多部位都有调节心血管功 能的神经元聚集,如下丘脑和大脑皮层等。
第二节 血管生理
各类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血管
主动脉、 大中动脉 小动脉 微动脉
毛细血管
小静脉、 大静脉
结构
富含弹性 纤维
富含平滑肌
仅一层内皮 细胞
壁薄、 管腔大 (静脉瓣 )
功能特点
弹性大
功能
弹性贮备
舒缩性大
通透性大
扩张性大 容量大
产生阻力的 主要部位
(调节阻力,阻力血管)
物质交换 (交换血管)
返回
快速射血期 等容收缩期后,心室进一步收缩, 引起室内压急剧上升,大于动脉压, 半月瓣开,心室内血液大量 的快速射 入动脉。
返回
减慢射血期 快速射血期后,心室内血液逐渐 减少,收缩力和室内压也减小,此时 室内压稍低于动脉压,但由于血流的 惯性,使血液仍继续缓慢地流向动脉。
返回
等容舒张期 心室舒张,室内压迅速下降,室 内压<动脉压,半月瓣关闭;但室内 压仍>房内压,房室瓣未开,心室容 积不变。
安静
低
仰卧运动
中等
高
直立运动
ESV收缩末容积
(二)心率、搏出量、每分输出量的反应
1、心率。在一定范围内与运动强度呈直线相关,达到最
高心率后成平台状。
210 190
心
170
Hale Waihona Puke 率150130
次·min-1
110
90
70
HRmax
安静 25
50
75 100 %VO2max
运动时心率的变化:运动前开始升高,运
• 通过调节血管平滑肌的舒缩状态,改变血流阻力, 从而调节局部器官的血流量。
• 骨骼肌血管受交感舒血管神经纤维支配,交感舒血 管神经兴奋,骨骼肌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
8
9
10
11
12
三、抗利尿素(加压素)
抗利尿素是在下丘 脑视上核和室旁核一 部分神经元内合成的。
加压素在肾集合管 可促进水的重吸收, 故又称为抗利尿激素。
容量贮存 (容量血管 60-70%贮存)
二、血流动力学
(一)血流量和血流速度 (二)血流阻力 (三)血压
血压是指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 单位:千帕kPa 毫米汞柱mmHg 1千帕kPa=7.5毫米汞柱mmHg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二)组织液的生成与回流
组织液是血液与组织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中介,是血浆滤过毛细血 管壁而形成的。
2
血液循环:血液在心血管系统中按一定方
向周而复始的流动,称为血液循环。
血液循环主要功能:
1、根据代谢需要,完成物质运输 。 2、将激素送到靶细胞,实现体液调节. 3、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实现血液防卫功能。
心脏是推动血液流动的动力性器官。 心脏的工作犹如一个泵的作用,称为心泵。
血管是血液流动的管道和物质交换的场所。
组织液的生成取决于毛细血管的有效滤过压。
毛细血管有 效滤过压
=(
毛细血 管血压
+组渗织透胶压体
)-(血 渗浆 透胶 压体
+
组织液 静水压
)
有效滤过压
17
第三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一、神经调节
4
• 心交感中枢兴奋,可引起心率加快、心肌 收缩力加强、心输出量增加,血管收缩、 动脉血压升高;心迷走中枢兴奋,则引起 相反的结果。
心搏峰:每搏输出量达峰值时的心率水平(120140次·min-1 ),称为心搏峰。
3、每分输出量:在一定范围内与运动强度呈直线 相关。最大为20~25L.min-1
运动时心率 、每搏输出量和每分输出量的变化关系
(1)开始阶段,每分 输出量的增加是由心率 和每搏输出量一起增加 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