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国家公务员面试热点:宣扬传统文化应走出封建遗毒的窠臼

合集下载

2018国考申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振奋中华民族精神

2018国考申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振奋中华民族精神

2018国考申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振奋中华民族精神申论考试主题涉及非常多而广,在备考阶段,考生一方面要多做真题,又要涉猎一些申论范文,有助于提高写作的理论素养。

今天,我们给大家推送的是一篇关于弘扬传统文化的申论素材,格式清晰,语言精辟,希望对大家可以认真诵读,有效积累。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振奋中华民族精神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

古往今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

中华民族历经磨难仍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华文明历经五千年仍具有旺盛生命力,其重要原因就在于拥有博大精深的优秀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中华民族具有独特的文化系统。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人在社会中的地位与责任,注重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追求,这是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

特别是儒家所倡导的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思想理念,牢固积淀在每个中国人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中,深刻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

可以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基和血脉,是海内外华人共有的精神家园,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凝聚力、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世界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中国道路,激发凝聚起伟大的中国精神,对当今人类社会发展进步和世界文明作出了新的贡献。

今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仍然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支撑。

无论思想共识形成、精神力量汇聚,还是社会风尚引领、文化繁荣发展,都需要汲取传统文化的精华,通过激发全民族创造活力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沃土。

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我看中国人的文化自尊

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我看中国人的文化自尊

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我看中国人的文化自尊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对于奋斗在公考道路上的各位考生而言,多学习、多借鉴是最高效的备考方法,今天中公教育专家就跟大家分享一篇深度范文,供大家参考。

【范文展示】我看中国人的文化自尊从仓颉造字到青铜鼎上的金字铭文,从孔子的春秋大义到司马迁的秉笔直书,从唐诗宋词的传世经典明清小说的博大精深,无一不说明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

然而,自外国的坚船利炮打开中国大门始,外国文化日盛,传统文化式微,面对韩剧来袭,甚至有人认为损害了中国人的文化自尊。

究其原因是文化自信的缺失。

唯有自当下始,重拾文化自信,树立文化自尊,才能让中华文化在世界的舞台大放异彩。

推动文化创新,开拓传统文化。

“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只有推动文化创新,开拓传统文化,才能加强文化的价值,提升文化的内涵。

韩剧美剧的来袭,有人认为让我们的文化自尊受到了严重的伤害,其根源在于文化自信的缺失。

要增强文化自信,就要为文化输入鲜活的力量。

高清红的剪纸艺术,不仅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灿烂,也让优秀的传统文化走出了国门,其成功源于敢于创新传统文化,善于开拓传统文化。

剪纸方式的创新,文化经典的题材,这些都启示着我们需要去挖掘传统文化背后的精彩。

叶茂源于根深,只有提升文化的内在素养,才能为文化的发展输送源动力。

促进文化交流,畅通传播渠道。

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文化交流和渠道的畅通必须进化升级。

中华文化走过了春秋战国百花齐放的历程,经历了汉唐盛世辉煌的熏陶,呈现了明清帝国总集太平的灿烂。

然而,当今留给别人的印象却不是这些盛世繁荣,留给他们的是美食、长城、秀水街等片面化的理解或者是不理解。

这些问题,归因于文化交流不足,中国优秀文化精髓没有畅通的输出渠道。

因此,只有促进文化交流,畅通文化的传播渠道,才能让中华文化在发展中与国外文化发生友好的“碰撞”,如此才能彰显优秀传统文化的风采,维护中国人的文化自尊。

加大文化输出,提升文化输出价值。

2018年国考申论范文:让中华文化大放异彩

2018年国考申论范文:让中华文化大放异彩

2018年国考申论范文:让中华文化大放异彩公务员,是指在各级政府机关中,行使国家行政职权,执行国家公务的人员。

根据《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我国的国家公务员是指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中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主要测查与公务员职业密切相关的、适合通过客观化纸笔测验方式进行考查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要素,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和常识判断等部分。

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即将到来,以下是国考的申论技巧和热点。

让中华文化大放异彩——文化兴亡人人有责任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经过数千年的积淀,深厚广博。

时至今日,中华文化正在焕发出巨大的魁力,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

西方哲学家萨义德甚至预言,东方文化尤其是中国文化必将成为未来世界文化的中心。

然而,一方面,咄咄逼人,是我们对本国文化的高度自信;另一方面,警钟长鸣,是警醒着我们文化面临的危机四伏。

无法回避,中华文化,正面临着一个个巨大的高峰与险壑。

内忧深深,蠹生于木,我们的文化,正承受着来自于内部各种落后势力的腐蚀;外患重重,风起萍末,我们的文化,也饱经着外来强势文化的扫荡与入侵。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文化兴亡,人人有责!悠悠数千年中华文化传承的链条,或者绵延,或者断开,取决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每一个中国人。

历史前行至此,它把文化的重担毫不犹豫地放到了我们每一个人的肩上。

我们的责任,不光是肩负,更需要让中华文化焕发出灿烂夺目的光辉!让中华文化大放异彩,需要我们认真地学习与传承。

郁达夫在《怀鲁迅》一文中指出:“没有伟大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

”对于我们文化而言,同样如此。

我们痛心地发现,现在的年轻人,对传统和古典文化资源的舍弃和漠视,几乎到了难以容忍的地步!数典忘祖,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正因为此,学习与传承传统文化,成为了当务之急。

当然,愤慨心急不是应有的态度,我们要做的,是沐浴斋身,洗尽铅华,恭敬地来当翰墨飘香的古籍面前。

2018年四川省考公务员面试热点题及答案解析(6.1)

2018年四川省考公务员面试热点题及答案解析(6.1)

2018年四川省考公务员面试热点题及答案解析(6.1)2018年四川省考公务员面试热点题及答案解析(6.1)四川公务员面试一般采取结构化形式,公务员考试面试阶段需了解面试综合分析、言语表达、组织管理、应变能力、人际关系、岗位匹配、举止仪表等考核要素。

四川公务员面试热点涉及政治、文化、生态等方面的内容。

公务员考试面试阶段,需了解面对社会、民生、经济等问题时,相关部门采取哪些举措,出台哪些政策,提出哪些新问题等。

[省考面试热点题]题1.自2016年以来,中国网络文学在海外的传播成为网文界乃至整个文化界的一个热点话题,据三家最大的网络文学翻译网站今年6月统计数据,三家合计月活跃读者数已达550万,已经翻译和正在翻译的中国网络小说接近百部。

对于中国网络文学走红海外,你怎么看?【参考答题要点】提出观点中国网络文学走红海外,意味着中国流行文化走进了国外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同时也体现了中国网络文学在国际舞台上竞争力的提高。

论证观点原因:1.中国网络文学在世界走红的背后,是媒介革命的力量。

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拆除了横亘在写作者与读者之间无形的墙,扩大了供需两端的需求与空间。

打赏、月票等付费模式使网络文学的读者也参与到作品创作过程中,建立起完整的产业链条。

2.“中国性”特色吸引了大量外国读者。

外国人对中国传统文化非常感兴趣,他们惊奇于中国文化元素和中国人的想象方式。

同时,中国网络小说宏大叙事风格也是吸引海外读者的一个因素。

3.网络文学的异军突起,根植于文学的多元空间。

作为一种原创文学和大众文学,网络文学表达比较自由、题材更加丰富,从其出现之日就吸引了为数众多的读者。

不足:1.网络文学作品质量不高。

目前很多网络文学作品套路化严重,创作数量虽多但精品太少,抄袭、借鉴现象泛滥,侵权成本过低。

部分写手为了流量而打擦边球,低俗、色情等现象,亦有损网络文学的形象。

2.脱离现实,社会价值有限。

如今网络文学整体热衷于架空、玄幻、穿越等幻想类型,缺乏对现实的观照,脱离现实社会基础,显得根基不稳,读起来虽然很过瘾,社会价值却很有限。

2018国考申论热点:振兴传统工艺

2018国考申论热点:振兴传统工艺

2018国考申论热点:振兴传统工艺背景链接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传统手工艺逐渐失去其原有的活力,有的甚至濒临消亡。

如何将传统工艺与现代生活贯通融合,重新激发其生命力,近两年来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2015年“制定实施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被正式写入“十三五”规划纲要,2016年“工匠精神”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17年3月《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顺势而出。

传统工艺具有深厚的文化传统,如何振兴涉及理念、思路,也涉及具体的抓手性工作。

作为存续了几千年的文化遗产,如何让传统工艺适应时代,找到恰当的再生产模式,避免走弯路,再次引发人们的关注与思考。

中公时评[现状问题]每一项传统工艺都是一个传奇,既积聚了人类的智慧与文明,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历史见证。

尽管有些手艺很“土”,但即便是今天看来,仍然具有积极健康的“正能量”,更给人一种乡土的亲切感、自豪感。

当下最大的问题,并不只是这些传统工艺藏在深闺无人知,更在于保护与传承“危机四伏”,缺乏足够的影响力和持久的生命力。

一方面,老手艺仍然停留在手工制作、口口相授、手手相传的传统理念里,因为缺乏一定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生存空间不断被挤压,最终只能在现代化的高效机器流水线中落伍。

另一方面,有些“独门绝技”因为后继无人或传承“断档”而濒临消失,甚至处于自生自灭的瘫痪状态。

此语境之下,没有了特定的受众,没有了文化的认同,也就注定了传统工艺“绝活”会成为“绝唱”。

[意义]我国的传统工艺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凝聚着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的思想智慧和实践,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活态实践。

传统工艺覆盖面广,涵盖人民大众的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遍布各民族、各地区,像剪纸、刺绣、年画、木雕、金银制作工艺、建筑营造技艺等,在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广泛分布,民族地区的传统工艺则大多与服饰、宗教艺术等相关。

在国务院公布的4批1372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中,传统工艺项目共有300余项,涉及传统美术类、传统技艺类,以及传统医药类中的药物炮制项目、民俗类中的民族服饰项目等。

2018年6月15日上午福建省公务员考试面试真题(省村主干)及答案解析

2018年6月15日上午福建省公务员考试面试真题(省村主干)及答案解析

2018年6月15日上午福建省公务员考试面试真题(省村主干)及答案解析(1/3)论述题第1题城市“牛皮癣”小广告,已成为破坏市容环境、影响城市管理的一大顽疾。

为确保市容整洁,镇领导带领镇政府部门成员一起走上街头清理“牛皮癣”小广告。

有人说这是率先垂范,也有人说这是作秀,搞形式主义。

对此,你怎么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对于难以管理,又严重影响市容市貌的城市“牛皮癣”,镇领导的这一亲身垂范行为无疑是一次切实体现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创新举措,我们理应为其点赞。

领导到一线清理城市顽疾的行为,体现出政府治理城市问题、提升市镇环境和人民生活体验的决心。

再难的问题,只要是影响了人民群众的利益,都是政府需要解决的问题。

通过这样的举措,不但可以更好地解决好“牛皮癣”,还可以树立好务实的工作作风,密切干群关系,从而提升政府形象与公信力。

然而对于有人说的这只是作秀,搞形式主义,说明这样的行动没有取得社会舆论的正面评价。

为此,我们政府需要找到群众质疑的原因,为以后的工作开展指明方向。

这样的质疑存在一定道理。

首先,“秀”是介绍决策、亮明态度、表达情感的方式,“秀”得好,有利于改善和促进政府与社会的良性互动,消除隔阂。

而“秀”得不好,老百姓一眼就能看出来。

近年来,不少政府官员官僚作风严重,不切实深入群众。

沽名钓誉、做表面文章的作秀实在太多,如深圳公务员上街免费擦皮鞋、水枪喷水制造领导冒雨视察等,导致群众对于政府的行为出现习惯性质疑。

其次,群众质疑可能是由于媒体未能全面客观报道,过度报道领导活动,忽视对城镇形象的改变、群众受益的报道,导致部分群众未能全面看到活动实效。

更有甚者为了博取眼球,还存在夸张捏造报导内容的现象。

最后,城市“牛皮癣”这一问题,并不可能通过一次或几次清理活动就能真正解决好,更多的是需要政府从城市管理上下功夫,加力度,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2018年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弘扬传统文化

2018年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弘扬传统文化

2018年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弘扬传统文化
公考小编寄语:2018年公务员考试时间在2017年11月份,考生要好好备考!公考小编整理了一些资料,备考的伙伴可以每天抽出一点时间学习学习!更多资料敬请关注公考论坛,祝愿考生都能取得好的成绩!
(一)含义
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

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儒道互补为内核,还有墨家、法家、名家、释教类、回教类、西学格致类、近代西方文化等文化形态,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

(二)特点
1.世代相传。

2.民族特色。

3.历史悠久。

4.博大精深。

传统文化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问题
1.对于传统文化重视不足。

2.与当代文化之间割裂现象严重。

3.对于传统文化创新不足。

(二)原因
1.缺乏结合当代文化需求对中华传统文化全面、科学、系统的挖掘。

2.缺乏对中华传统文化现代性转化。

3.缺乏对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辩证关系的深入阐释。

总结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及对策:
(一)重要性
1.传统文化是增添城市文化气息的根本方法。

2.传统文化是弘扬民间艺术的重要基础。

3.传统文化是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有效途径。

(二)对策
1.传承传统文化应提倡中国的传统节日。

2.传承传统文化应该提升文化自信。

3.传承传统文化应该生长出现代的审美趣味。

2018国家公务员申论范文:做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2018国家公务员申论范文:做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2018国家公务员申论范文:做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通过国家公务员考试资讯,了解到行测是国家公务员考试的公共科目之一,从2015年开始,行测实行分级分类考试,分为省级以上和副省及以下两套试卷,跟申论同步。

均为客观性真题,考试时限120分钟,满分100分。

从近两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的行测考试内容来看,“省级以上”总题量为135道,“副省及以下”总题量130道。

主要差别在数量关系题和资料分析题。

中公教育专家认为,这种考查形式已经基本稳固下来,处于有章可循的状态。

下面,宁夏中公教育整理了公考资料大全供考生备考学习。

需要更多指导,请选择在线咨询一对一解答。

导语:申论文章可能是很多考生的一大难点,对于申论作文技能的提升,考生其实可以从模仿开始,从背诵好的文章,模仿优秀文章入手,看的多了,学的多了,自然而言会在自己的体内消化,最后变成自己的东西,名言信手拈来,对策有理有据,分析鞭辟入里,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时间久了,就能写得出一手好文章了。

在此,中公教育申论频道推出【跟着大咖学写作】栏目,会定期更新我们精挑细选的优秀大家手笔,供考生背诵学习之用。

文章中的红字考生可以着重背诵,化为己用。

做好文化传承,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今天,我们更要把文化传承摆在重要位置,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持久而深厚的力量。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内容宏富。

传承中华文化,首先要区分精华和糟粕,否则文化传承就会迷失方向。

区分文化的精华和糟粕,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标尺,在反复权衡中练就火眼金睛,选择真正优秀的传统文化加以学习和传承。

中华传统文化中的许多内容能够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

但毋庸讳言,中华传统文化在形成和发展中不可避免地受到当时人们的认识水平、时代条件和社会制度的局限,存在陈旧过时或已成为糟粕的东西。

在传承传统文化时,要进行正确取舍,取舍的标准就是看其是否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国家公务员面试热点:宣扬传统文化应走出封
建遗毒的窠臼
【热点事件】
11月30日起,抚顺市传统文化教育学校女德班的视频在网络上引发关注。

“男为天,女为地,女子就该在最底层。

”“打不还手,骂不还口,逆来顺受,坚决不离。

”女德班授课的种种观点引发大量评论,而该女德班最新的“教诲”是“女子点外卖、不刷碗是丧失妇道”。

这些言论被曝光以后,一时舆论哗然。

【命题预测】
近来,有不少所谓的培训机构打着弘扬传统文化的幌子,在教学中对女学员宣传所谓的“男为天,女为地,女子就该在最底层”“打不还手,骂不还口,逆来顺受,坚决不离”等封建论调。

对此,请谈谈你的看法。

【中公解析】
道德本不分性别,所以不应当有专门针对女性的道德,也不应当有专门针对男性的道德。

从普遍道德中抽离出女德,专门对女性提出特别的道德要求,这本身就是对女性的歧视,这种宣教是违背现代文明的。

因此全社会要形成合力,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遏制这种封建思想的抬头趋势。

男尊女卑思想等封建毒瘤在新文化运动时期就已经遭到唾弃和批判,现在居然登堂入室宣之于众,实在是荒谬至极。

而有些人缺乏辨别能力,对糟粕却甘之若饴,也真是让人着急。

这种带有封建思想的宣教,却在现实的商业环境中能获得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其背后所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也不得引起我们深思。

不得不说,在一些人的脑海里,还有着强烈的男尊女卑思想的遗毒,封建思维依然存在,依然有人认为有必要对女性的思想、行为进行规训。

所以这些本来就带有封建意识的宣传主体往往借着复兴传统文化的东风走南闯北进行宣教,但在宣传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往里面夹带贬抑女性、毁损女性的私货;同时,这些封建思维的宣传也迎合了现实生活中某些民众乃至用人单位的胃口,所以二者一拍即合,封建宣教的市场就这样顺利地打开了。

在科学和文明已经占据绝对主流的现实环境下,封建思维却依然存在,因此,解散或取缔这些带有封建宣教性质的机构,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我们当务之急真正需要做的,是从我们的思想上,从内心深处彻底干净地抛弃封建残余思想,是对女性发自内心地尊重,是让“男女平等”的现代文明理念从墙上的标语变成我们生活和工
作中的实际行动。

在这场战役中,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社会媒体以及政府相关职能部门,都应该真正发挥各主体的作用,明确自身的角色定位,既要言传又要身教,还要加强对文化教育的监管;只有这样,才不会再有人对这些鼓吹封建遗毒的机构感兴趣,自然也就没有人再去举办这样的班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