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旺中小学美术教案(第四次修改)
2023美术教案_114

2023美术教案2023美术教案篇1教学目标了解大众文化与美术之间的关系,对大众文化如何进入、影响美术有一定认识,对美术的"雅"、"俗"之分有自己的判断。
教学内容大众文化中所涵盖的美术作品;中国传统社会几种比较重要的大众美术门类;大众文化对现代艺术的影响;如何看待艺术中的"雅"、"俗"。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教师:教材,多媒体及相关图片资料。
学生:教材。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前一课学了中国民间美术的一些知识,现在再看一幅年画:《闹龙舟》。
虽然都是年画,但它跟《门神》有没有区别?(门神是传统的母题,其形式和风格基本上是固定的,很少变化;《闹龙舟》反映的是当时社会的时尚事物,可以看到一些衣着入时的人在岸边观看赛龙舟活动。
)点出本课主题。
本课涉及的一些作品也带有年画的性质,因为流行很广;但不是那些完全传统的民间美术。
也就是说,本课探讨的是美术如何吸收通俗艺术、民间艺术的成分,或者说后者对前者的影响。
二、图片欣赏及讲解1.观赏讨论《金陵十二钗仕女图册·林黛玉》和《西厢记·窥柬》。
两幅画上有哪些民间或大众文化的因素?(教师提示:费丹旭和陈洪绶都是有名的画家,但都创作版画插图。
大众文化的因素主要表现在:它们是流行很广的戏曲、小说的插图;印刷出版,广泛传播;采用比较工致的线条,这是文人画家不屑于用、认为"匠气"的手法;人物形象都是纤弱的女性,这是当时普遍流行的审美趣味,等等,教案《美术鉴赏《通俗的浪潮》参考教案》。
)2.《月份牌香烟广告女郎》。
内容、形式、技法有什么特点?(教师提示:这种月份牌不是"正经"的美术作品,而是随商品附送的,和现在商店附送的商品广告完全一样。
这幅画用擦笔水彩法画成,完全是一种西方的技法;因此人物比例结构都很准确,肌肤和衣服也有逼真的质感;画的是一位从服饰到发型都很时髦的女郎,相当于现在的时装模特;它没有崇高的目的,仅仅是刺激消费者的消费欲望;虽然当时的文人认为这样的作品"俗气","格调不高",但很受老百姓欢迎。
小学2023—2024学年度三年级下册美术复习教案

小学2023—2024学年度三年级下册美术复习教案小学2023-2024学年度三年级下册美术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回顾和掌握本学期所学的美术基本知识和技能。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美术技巧进行创作。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和教师指导,巩固美术知识和技能。
2. 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实践,提高美术创作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 学生培养对美术的兴趣和爱好,形成积极的审美态度。
2. 学生培养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美术基础知识1. 色彩的基本知识2. 形状的基本知识3. 线条的基本知识4. 构图的基本原则2. 绘画技能1. 铅笔绘画2. 彩色铅笔绘画3. 水彩画4. 蜡笔绘画3. 手工制作1. 剪纸2. 折纸3. 泥塑4. 综合材料制作4. 欣赏与评述1. 欣赏不同风格和流派的美术作品2. 评述美术作品的形式、内容和表现手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学生掌握美术基本知识和技能。
2. 学生能够进行美术创作和手工制作。
难点1. 学生运用所学的美术知识和技能进行创新性创作。
2. 学生欣赏和评述美术作品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或展示美术作品,引导学生回顾本学期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复习美术基础知识、绘画技能、手工制作和欣赏与评述方面的内容。
3. 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进行合作交流,共同完成一个美术创作或手工制作项目,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4. 教师指导教师针对学生的创作和制作过程进行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学生提高美术技能。
5. 创作与展示学生进行美术创作或手工制作,并将作品进行展示,其他学生和教师进行欣赏和评述。
6.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提出改进措施。
五、教学评价1. 学生美术作品的质量。
2. 学生在合作交流中的表现。
3. 学生对美术知识的掌握程度。
4. 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和评述能力。
三年级美术下册《我们来下棋》教案湘教版

三年级美术下册《我们来下棋》教案湘教版教学目标:1、了解棋的种类,引导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制作形象生动的立体棋子,设计并绘制一张完整的游戏棋盘。
2、培养综合运用材料的能力和有条不絮的办事能力,并在活动中能尽情投入。
3、让学生体会艺术与生活的统一,提高学生审美评价能力。
教学重难点:了解棋的种类,并能绘制一张完整的游戏棋盘。
教学时:二时教学准备:彩泥、牙签、彩纸等教学过程:第一时前布置学生上网查找有关棋的发展历史设问导入:1、你下过什么棋,说说看。
2、你还知道什么棋。
二、展示棋类,了解历史1、出示实物或图片向学生展示不同种类的棋。
2、学生说说对不同棋的不同感受。
3、你知道关于棋的故事吗?是怎样流传下来的?三、理解巩固1、你玩过哪些游戏棋?它们的棋子是什么样的?2、今天我们来变一个魔术,使平面的游戏棋子立体起来。
3、请同学们思考怎样使棋子立体起来。
先与同桌交流,后动手试着做一做。
四、抓住特征制作棋子1、引导学生注意主体材料和装饰材料的配合,表现出对象的特征。
2、四人小组合作完成。
3、教师巡回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学生,给他们提建议。
五、交流评价1、欣赏同学做得较美观的棋子成品。
2、你认为哪位同学设计的棋子最漂亮?说说你喜欢他的原因。
3、还可以用什么方式、什么材料来装饰这些棋子,使他们变的更美观,更讨人喜欢。
六、延伸鼓励学生进行后社会调查,去发现身边的民间故事、历史,还有什么有趣的民间事物让你感兴趣,试着跟同学、朋友说一说。
教学反思:第二时教学目标:1、了解棋的种类,引导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制作形象生动的立体棋子,设计并绘制一张完整的游戏棋盘。
2、培养综合运用材料的能力和有条不絮的办事能力,并在活动中能尽情投入。
3、让学生体会艺术与生活的统一,提高学生审美评价能力。
教学重难点:了解棋的种类,并能绘制一张完整的游戏棋盘。
教学时:二时教学准备:彩泥、牙签、彩纸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观察、体验1、请你们看到书上的四个棋盘,找出你最喜欢的一个与同桌或前后桌试着玩一玩。
2024年二年级下册美术精彩教案第14课 做香囊

2024年二年级下册美术精彩教案第14课做香囊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材第14课《做香囊》。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认识香囊的历史与文化,了解香囊的制作工艺;学习设计并制作一个具有个性和创意的香囊。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香囊的历史与文化,培养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
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
3.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设计出具有个性和创意的香囊。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香囊的制作工艺和设计方法。
教学重点:了解香囊的历史与文化,学会设计并制作香囊。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香囊样品、教材、多媒体设备。
学具:彩纸、剪刀、胶水、针线、各种装饰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香囊样品,引导学生说出生活中见过的香囊,进而引入本课内容。
2. 新课内容学习:a. 了解香囊的历史与文化,让学生对香囊有更深入的认识。
b. 观察香囊的制作工艺,学习香囊的制作方法。
c. 分析香囊的设计元素,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设计自己的香囊。
3. 实践操作:a. 学生根据设计稿,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香囊制作。
b.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作品展示与评价:a.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b.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评价,对优秀作品给予表扬。
六、板书设计1. 做香囊2. 内容:a. 香囊的历史与文化b. 香囊的制作工艺c. 香囊设计要素d. 学生作品展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设计并制作一个具有个性和创意的香囊。
2. 答案:根据个人喜好和创意,完成香囊的设计与制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的参与度较高,但在香囊制作过程中,部分学生遇到一些技术问题。
今后教学中,可提前进行技术指导,提高学生的制作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深入研究香囊的制作工艺,尝试使用不同的材料进行创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其他传统手工艺品,了解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2024年中班美术教案老师画展教案及教学反思

2024年中班美术教案老师画展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中班美术教材第四章《欣赏与创作》,详细内容为“老师画展”。
通过引导学生欣赏教师的画作,让学生了解不同的绘画风格和技巧,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绘画的基本技巧,学会运用不同的绘画工具。
2. 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提高他们对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
3. 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教授绘画技巧,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教师画作、画笔、颜料、画纸等。
学具:画笔、颜料、画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自己的画作,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些画是谁画的吗?它们有什么特点?”2. 新课导入(5分钟)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引导学生学习绘画技巧。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挑选一幅画作,详细讲解绘画技巧和步骤。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掌握绘画技巧。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幅画作进行临摹。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创作环节(10分钟)学生自由创作,教师提供绘画材料和工具。
教师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作品。
6. 展示与评价(10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学生互相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出改进措施。
六、板书设计1. 老师画展2. 内容:绘画技巧审美能力创作实践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创作一幅以“我的老师”为主题的画作。
2. 答案要求:运用所学绘画技巧,表现出老师的形象特点,画面富有创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学生是否掌握了绘画技巧?如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参加学校举办的绘画比赛,提高他们的艺术素养。
赣美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资料

第一课《童心童趣》(1)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感性认识能力;2.运用平面造型元素表现内心对世界的感受。
重点:1.引发学生对生活和世界的感性认识;2.启发想象。
难点:创造性地运用点线面色等造型元素将想象和感受表现出来。
兴趣点:1.欣赏课本中的学生作品;2.交流想象与感受;3.作品的创作与展示。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活动一:游戏与激趣。
①以听歌曲——《奇妙的小世界》,或玩猜谜游戏的形式,引出话题,导入课题。
②播放“美妙的小世界”和“神奇的大世界”的相关图片,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对身边事物的关注。
③设问:“儿童的内心世界是多姿多彩的,在你眼中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呢?”二.活动二:欣赏与启发①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结合“范例导赏”的问题,去赏析课本提供的艺术家作品②欣赏课本中的学生作品。
(从造型、色彩、想象内容、表现形式等方面进行欣赏评述)你最喜欢哪幅作品?为什么?小作者想表达什么?③比较各种表现手法的艺术效果,启发工具材料的选择运用,激发造型表现的欲望。
第二课时(2)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感性认识能力;2.运用平面造型元素表现内心对世界的感受。
重点:1.引发学生对生活和世界的感性认识;2.启发想象。
难点:创造性地运用点线面色等造型元素将想象和感受表现出来。
兴趣点:1.欣赏课本中的学生作品;2.交流想象与感受;3.作品的创作与展示。
一.活动三:交流与创作1.以“我眼中的小世界”或“小眼睛看大世界”为题展开想象,(可以结合在第一册学过的“美妙的小世界”和“神奇的大世界”让学生展开联想)美丽的世界、七彩的舞台、生机盎然的地球、一次动物园的历险、一个晚上的梦境、课间的欢笑、郊游的快乐、亲情和友情,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象,启发创作。
2.指导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材料和造型方法将自己的感受和想象表现出来。
(可以根据学校的艺术特色选择各种艺术形式进行创作,如泥塑、剪纸、版画等)二.活动四:展示与评价1.展示学生的作品,组织学生开展赏评问答游戏。
幼儿园画旺字教案反思总结

幼儿园画旺字教案反思总结教案标题:幼儿园画旺字教案反思总结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和认识旺字的形状和意义。
2. 培养幼儿的绘画兴趣和创造力。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准备:1. 旺字的图片或卡片。
2. 画纸、颜料、画笔等绘画工具。
3. 幼儿园绘画区域的布置。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引导幼儿观察旺字的形状和意义,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想法。
- 展示旺字的图片或卡片,让幼儿认识旺字。
2. 正文(20分钟):- 给每位幼儿发放画纸和绘画工具,让他们尝试画出旺字的形状。
- 鼓励幼儿自由发挥,可以选择使用不同颜色的颜料和不同大小的画笔。
- 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帮助幼儿完成画作。
3. 拓展(10分钟):- 让幼儿展示自己的画作,并鼓励他们互相欣赏和表扬。
- 引导幼儿讨论旺字的意义和与自己画作的关联。
- 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画旺字的心情和感受。
四、教学反思总结:1. 教学目标达成情况:- 幼儿对旺字的形状和意义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 幼儿的绘画兴趣和创造力得到了培养和发展。
- 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2. 教学过程中的亮点:- 导入环节引发了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为后续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 绘画过程中鼓励幼儿自由发挥,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 通过展示和互相欣赏,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和合作意识。
3. 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部分幼儿在画旺字的过程中遇到了困难,需要更多的指导和帮助。
- 教学时间安排上可能有些紧凑,需要更多的时间给幼儿充分发挥和表达。
4. 改进措施:- 针对遇到困难的幼儿,提供个别辅导和指导,帮助他们克服难题。
- 调整教学时间安排,给予幼儿更多的自主绘画时间,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表达自己。
通过对教案的反思总结,我发现了教学中的亮点和不足之处,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这样的反思总结有助于我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为幼儿提供更好的教育和指导。
2024年版中班美术美丽的油菜花教案含教学反思

2024年版中班美术美丽的油菜花教案含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版中班美术教材第四章《美丽的自然景观》中的第三节《油菜花的绘制》。
详细内容包括油菜花的结构、色彩、形态以及绘制技巧,通过观察和分析油菜花的特征,引导学生运用线条和色彩进行创作。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油菜花的结构、色彩和形态,提高学生对自然美的感知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线条和色彩表现油菜花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油菜花的结构、色彩和形态的表现。
教学重点:线条和色彩的运用,以及绘画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油菜花实物或图片、画纸、画笔、水彩颜料、调色盘、投影仪等。
学具:画纸、画笔、水彩颜料、调色盘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油菜花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油菜花的外观特征,让学生描述油菜花的颜色、形状等。
2. 例题讲解(10分钟)通过投影仪展示油菜花的绘画步骤,讲解线条、色彩和形态的表现方法,引导学生注意画面布局和色彩搭配。
3.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根据观察和讲解,自行创作油菜花的画作,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展示评价(10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师生共同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促进相互学习。
5.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板书《美丽的油菜花》2. 板书内容:(1)油菜花的结构:花梗、花蕾、花瓣、雄蕊、雌蕊等。
(2)油菜花的色彩:黄色、绿色等。
(3)油菜花的形态:线条、形状等。
(4)绘画技巧:线条、色彩、布局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绘制一幅美丽的油菜花画作。
2. 答案要求:线条流畅,色彩搭配和谐,形态表现准确,画面布局合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部分学生对油菜花的结构、色彩和形态掌握不够准确,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观察其他花卉,运用所学绘画技巧进行创作,提高学生的绘画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对象:七年级课时:1 设计者:葛丹凤12171203 美122班 2015年4月16日单元问题:怎样表现素描静物画?小问题:什么叫素描静物?如何选择与搭配静物?怎样选择好素描静物的材料工具?课题《熟悉的物品》课业类型造型与表现教材分析“造型表现”领域的美术课,以素描静物为主,教材通过画家的一些作品向学生们展示了何为静物,静物如何构图及表现的内容,它利用身边实在的物体来描绘以便于学生了解熟悉。
教材的设计充分体现了生动性与趣味性,如一些小人间的问答、小卡片的解释、工具箱的介绍及工作坊的设计。
绘画作品的图片色彩亮丽,增添了视觉特色和可读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着重引导学生改变单一的观察角度和观察方法,学生能有全新的绘画意识,这是教材给我们的很重要的思想之一,同时也要注意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感觉融到作品中去。
在这节课上,学生对绘画的兴趣会进一步升华,对静物素描的表现会有深一层次的理解。
学情分析对于初一的学生,教师要耐心的指导,因为他们还没有对静物素描做过深入的理解与研究,然而他们拥有活泼好奇、大胆好问的年龄特点,正需要教师耐心的指导。
造型与表现学习领域不以单纯的知识、技能传授为目的,而要贴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与美术学习的实际水平,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造型表现活动,所以教师将最大利用现有的资源达到有效教学。
目前,多媒体已普遍使用,播放视频、展示作品等不再是问题,学生在教室里操作实验都可以进行,减少了很多后顾之忧,还有身边的资源条件,都为教育提供了很大帮助,学生有了更良好的学习环境。
教学任务(1)“静物”的概念以及历史来源。
(2)静物的选择与搭配。
(3)如何观察以及表现静物。
(4)如何体现静物的结构比例和空间感、如何选择静物的组合。
(5)“素描”的概念与历史发展。
(6)如何选择及使用素描的工具。
(7)素描有哪些表现手法。
设计思路(分析本课的性质与特征、学生特点与条件,确定教学目标、所借鉴的教学模式、采用的策略、方法、手段与评价;引发兴趣、深化思维、学法指导和重难点解决的方法;并阐明理论依据,说明“我为什么这样上课”。
)“先欣赏————后技能————再创作”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单元,欣赏不同艺术家的静物画作品,了解材料、工具、表现手法、审美特点等有关知识,体会静物画中多样的构图美,感受静物画的线条之美和意境之美,发现用画笔记录身边物品的乐趣。
要确定一幅静物画的构图,首先要决定一个主题,然后选择一些合适的补充物来组成和谐的视觉结构,这种布置的整体结构能够加强主题,传递思想和营造气氛。
通过作品图片向学生展示描绘静物的基本技法。
本课围绕着静物画,启示学生要改变常态的观察角度和观察方法,从描绘静物工具的多种选择、构图的角度变化到表达方法的多元展开,均可以更宽广的视角面对,形成全新的绘画意识。
同时本课也传递着另一个概念:静物是有生命的,描绘它们的同时也在表达着自己的情感。
选择合适的工具,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创作表现一幅以线为主的素描作品。
引导学生尝试用不同的笔表达不同物品的质感和自己的情感,尝试用各种熟悉的物品进行组合练习,体会不同的构图意境。
学生选择出几组熟悉的物品,每组学生根据所带物品,以合作的方式来进行组合摆放。
学生代表先做点评,主题、选物、摆放、构图等。
共同做适当调整。
学生根据调整好的静物组合,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和角度进行绘画。
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作品。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学生能理解静物的概念,简单了解静物素描的发展历史,同时能对静物作品进行赏析,掌握构图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尝试摆放静物,从不同角度观察,进行线条静物写生。
过程(学习或创作的环节和过程):(1)欣赏交流:请同学们欣赏画家静物作品图片,谈谈自己对图片的认识,能理解到什么或有什么启发。
(2)观察比较:观察图片,比较不同的作品有什么不同的效果,原因是什么。
(3)分析理解:分析图片中物品的角度、表现手法(以线条为主还是以明暗色调为主)、构图方式(三角形、S形),理解选好角度的重要性以及表现手段的效果。
(4)摆放体验:学生选择物品并进行摆放,选择自己认为合适的角度去观察物品组合。
(5)研究总结:学生研究自己摆放的物品角度特点,物品质地,总结以什么样的手法和构图方式去表现这组静物。
(6)设定光源:学生使用写生灯照射物品组合,以自己选好的角度为宜。
(7)共同创作:学生开始自己摆放好的物品进行写生,创作一幅素描静物作品。
(8)展示讨论:展览学生作品,学生交流心得,互相评价。
讨论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并解决问题。
方法(学习、创作或研究的方法):赏析交流画家的静物作品,理解静物画的概念,观察画中物体的组合形式,分析其特点,动手摆放静物,小组分析讨论,用写生灯不同角度照射,观察物体受光、背光的规律,把握静物的造型与表现。
体验不同画笔画出的不同粗细、质地的笔触以及描绘静物的简洁、复杂等多种方法,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的一种试试,最后以不同的表现方式展览自己的画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指向真、善、美的做人的品质):欣赏画家的绘画作品,培养学生对静物素描画的赏析能力,体验绘画的乐趣。
体会静物画中多样的构图美,感受静物画的线条之美和意境之美,发现用画笔记录身边物品的乐趣。
通过小组活动,锻炼学生交流能力,敢于提出自己的意见,学会互帮互助,增强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本课题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与技能,或必须达到的目标)有意图的运用形状、色彩、肌理、空间和明暗等造型元素,以及比例、重复、节奏、对比、变化、统一等形式原理,选择恰当的工具、材料,以绘画等形式,探索不同的创作方法,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感情。
教学难点(本课题学生不易掌握的知识与技能,或难以达到的目标)学生观察物体的形状,如高矮胖瘦的不同,方圆的不同等,以及颜色的变化,深浅不同,物体的大小不同。
教具准备(教学必须用到的教具和材料。
包括实物、模型、图片、材料、工具、电子课件等)生活中的物品(帽子、杯子、课本、水果等)、素描静物作品图片资料(课件)、不同的画笔(铅笔、钢笔、炭笔、木碳条等)学具准备(学生学习必须用到的材料和工具。
包括实物、参考资料、材料、工具等)以小组为单位寻找身边易得的物品、画笔、素描纸、橡皮其他(需要进一步说明的事项)将作品进行班级展示,交流对静物画的体验及感悟。
师生评价应该从描绘静物时观察的角度、表现手法和构图的创意进行全程点评。
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
教学过程(引发兴趣;讲解美术知识和技法要求;引导学生思维和创造的提问和讨论;具体的作业要求;注明时间分配):(思路大纲:先欣赏——后技能——再创作)环节一:确定教学目标,组织教学,形成概念(欣赏)引入概念讲解基本的静物素描概念、构图、光影等基本概念。
教师举出生活中的物品,如课本、笔、杯子、水果、花卉等等,请同学们说出这些物品有什么用途,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这些物品有哪些特征。
教师提出建议:同学们能把这些物品画下来吗?知道这些物品作为绘画对象时叫什么吗?以此引导学生了解静物的基本概念。
欣赏与分析使用课件带领学生欣赏静物画作品图片。
马蒂斯的《静物》素描画,画中有很多作者喜爱的波斯风格的瓶子及蔬菜、水果。
画中的物品是怎样摆放到一起的?这些组合形成了什么样的形状或者有什么规律,这些就是绘画的构图。
常见的构图方式有三角形、S形等。
马蒂斯把每件物品都画得十分饱满、圆润,请同学们观察画中的线条有什么特点,从这幅画中能感觉到怎样的氛围?引导学生注意画中的线条疏密组合、虚实变化,正是这些特点使得物体前后秩序分明。
也正是这些线条的特点使得这幅静物画很有节奏感,再引领学生想想这样的节奏感传达的氛围是悲伤的,还是欢快的?那么从这种欢快的画面中同时也看到了画家洒脱的作画状态。
理解与思考以马蒂斯的画为例,给出其他静物画作品,毕加索的素描《瓶花》、法国夏丹尔的油画静物《堆满野草莓的柳条篮子》,请同学们结合刚才的作品欣赏,思考以下问题:(1)画中选择了哪些物品,这样的组合有什么好处?(2)观察画中线条的特点、表现手法的变化、以及作者使用的材料。
(3)作品用了怎样的构图方式?它的明暗有怎样的变化?(4)能感受到画中怎样的氛围?作者想表达什么样的心情?环节二:学习基本表现技法,选择范例(技能)教师进行示范习作,学生进行技法练习。
技能一,描绘方法教师分别用铅笔、炭笔、钢笔等画笔画线条或者打明暗,请学生观察不同的画笔有什么不一样的效果。
教师讲解,不同的画笔可以画出不同的粗细、不同质地的笔触,便于表达不同物品的质感和情感,请同学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画笔试一试,画画简单的物品,体验不同描绘方法的效果。
教师以费尔南多.博伽罗的素描《橱柜》为例,画中有简单的线条描绘,也有复杂的明暗变化。
讲解描绘景物的方法有很多,简洁的或复杂的,线的描绘便于我们捕捉物品的形体结构,加一些明暗则能够增强物品的体积感。
技能二,表现手段教师进行单个物品的素描示范,用笔的轻重和疏密是素描重要的表现手段。
教师示范时通过笔的变化使学生体会到静物画中的质感、体积、空间感。
教师再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品,看看有什么不同,这些变化对选择物品的组合与摆放有什么帮助?比如一个有手把的圆柱形水杯,有的角度看是只一个圆柱,没有手把,而有的角度能看到手把,那么这两个不同的角度画出来的杯子哪一个更好看,请学生们选择熟悉的物品进行组合,如书籍、帽子、手套、茶杯、水果等,它们从哪些角度走进你的画面会更好看,或许同学们各有高见,动动手,尝试一下。
环节三:培养创作能力(创作)学生分组逐渐练习多物品组合的写生,,教师强调不同的观察角度、不同的表现工具,会使同一组物品呈现不同的趣味。
任务安排: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身边的物品,摆放一组静物。
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寻找自己感兴趣的构图,完成一幅素描创作。
(尽量尝试以线为主的表达方法)环节四:评价与交流教师将学生作品在班级进行展览,给出评价,指导学生作品的精彩之处与不足之处。
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创作过程的心得与不足,互相讨论各自是如何选择观察角度、选择材料、用怎样的表现手段等问题,学生有问题不理解向教师提问,教师认真讲解或做示范,力求解决学生的问题。
参考文献(可选。
专著、杂志上或网上的论文,必须注明出处):《静物画的高度:西方名家作品精选》,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第1版(2010年1月1日),焦燕清(作者)教学课件(教学中必须有启发学生的图片资料、步骤示范等。
用PowerPoint中“打印内容:讲义”功能,每页6幅彩色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