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一章:理想信念

个人理想只有同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 运相结合,个人的向往和追求只有同社会的 需要和人民的利益相一致,才是有意义的。 其三,学会对不同的理想信念进行辨别和选择。
二、把理想信念化为追求的行动
∆
(一)崇高的理想信念必须落实在行动上;
∆
(二)追求和实现理想是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
(1)艰苦奋斗的过程是进一步强化理想信念的过程;
联系
理想是信念的根据,信念是理想的重要保障。
区别
信仰的信条在奋斗目标上 的具体体现,是对自身未 来发展的设想和想象
信仰的基本信条的具体体现, 是人们对世界和自身及其关系 的把握和相信
(二)理想信念的基本特点(P38)
∆
1.理想信念具有思想性和实践性。
思想性:理想信念存在于人的内心深处,属于一种精神现象。
(2)艰苦奋斗不是一种孤立的自我奋斗,而是相互配
合、共同奋斗的过程。
三、正确认识和处理追求理想过程中的问题
(一)充分认识理想实现过程的长期性、曲折性和艰巨性。 长期性:望山跑死马
(二)正确看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走出片面性的误区。
1、理想与现实的关系(见教材) 2、走出理想追求中的两个误区。 (1)以理想来否定现实的误区 (2)以现实来否定理想的误区
做一个脚踏实地的理想主义者!
与大家共勉的话
∆
2012 年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典礼上人民日报评论部主任 卢新宁的演讲选段: 我唯一的害怕,是你们已经不相信了: 不相信规则能战胜潜规则,不相信学场有别于官场;不相 信学术不等于权术,不相信风骨远胜于媚骨。 你们或许不 相信了,因为追求级别的越来越多,追求真理的越来越少; 讲待遇的越来越多,讲理想的越来越少;大官越来越多, 大师越来越少。 因此,在你们走向社会之际,我想说的只 是,请看护好你曾经的激情和理想。 在这个怀疑的时代,我们依然需要信仰。无论中国怎 样,请记得: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 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 国便不再黑暗......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1 理想与信念: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人事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
2社会共同理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3 爱国主义:指千百年来形成的对祖国和民族的忠诚、热爱和报效的情感、思想、行为的完整统一体系。
4 人生与人生观:人生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方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
5 人生目的:是指生活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的人,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一人生根本问题的认识和回答,使人在人生实践中关于自身行为的根本只想和人生追求。
6人生价值:是一种特殊的价值,是人的生活实践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
人生价值就是人们从价值角度考虑人生问题的根据。
7人生态度:是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形成的对人生问题额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意愿。
8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
他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是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
9社会公德: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是维护社会成员之间最基本的社会关系秩序、保证社会和谐稳定的最起码的道德要求。
10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与原则:为人民服务、集体主义。
11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生活中应当遵循的具有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
12爱情:是一对男女基于一定的社会基础和共同的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相互倾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生伴侣的一种强烈、纯真、专一的感情。
爱情三大要素:性爱、理想、责任。
爱情法:为了规范恋爱行为,保障恋爱活动中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恋爱秩序,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恋爱广泛、健康的发展,制定本法。
【03706】_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_2013年7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3年7月1.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称为()A、幻想B、理想C、信念D、信仰正确答案:D解析: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
2.毛泽东曾说:“我们这个民族有数千年的历史,有它的特点,有它的许多珍贵品……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
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继承这一份珍贵的遗产。
”根据这一说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应当()A、与国际社会相接轨B、与社会主义法律相协调C、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D、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正确答案:C解析:“不应当割断历史,继承这一份珍贵的遗产”体现的是我国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既是道德发展的客观规律,也是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内在要求。
3.下列选项中,反映了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性质、体现着社会主义道德活动的基本标准和方向的是A、为人民服务B、为个人和全家求温饱C、为个人求权利、求享乐D、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正确答案:A解析:反映了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性质、体现着社会主义道德活动的基本标准和方向的是为人民服务。
4.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具有多层次的道德要求。
其中,公私兼顾、不损公肥私是A、集体主义的最高层次要求B、对我国公民最基本的道德要求C、落后的小团体主义的道德要求D、共产党员和先进分子应努力达到的道德目标正确答案:B解析:公私兼顾、不损公肥私是对我国公民最基本的道德要求。
5.人类社会的道德发展是随着社会经济关系的不断完善而进步发展的。
现时代最先进的道德是()A、传统道德B、宗教道德C、资产阶级道德D、社会主义道德正确答案:A解析:社会主义道德是现时代的先进道德,吸收了人类道德文明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
6.在公共交往中,尊重人、理解人,对于老人、儿童和残疾人员,予以特别的关爱和照顾;在个人礼仪上,穿着整洁,举止得体,不油腔滑调,不污言秽语;在公共场所,遵守公共规则,维护公共秩序。
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是什么

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是什么?1.理想的含义与特征(1)理想的含义: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2)理想的特征:①理想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产物。
它必然带着特定历史时代的烙印,在阶级社会中,还必然带着特定阶级的烙印。
②理想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
理想在现实中产生,但它不是对现状的简单描绘,而是与奋斗目标相联系的未来的现实,是人们的要求和期望的集中表达,它激励着人们在现实生活中一步步地为实现理想目标而奋斗。
(3)理想和空想的比较:科学的理想不同于人们头脑中的空想。
空想尽管也是人们对未来的一种想象,但它是脱离实际的主观臆想,没有实现的可能性。
科学的理想是人的主观能动性与社会发展客观趋势的一致性的反映,它是人们在社会实践基础上,对社会历史发展客观规律的正确把握,因而对人们有着巨大的感召力,对社会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4)理想的分类:理想是多方面和多类型的。
从不同的角度审视,可以把理想划分为许多类型:从理想的性质和层次上划分,理想有科学理想和非科学理想、崇高理想和一般理想等;从理想的时序上划分,理想有长远理想和近期理想等;从理想的对象上划分,理想有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等;从理想的内容上划分,理想有社会政治理想、道德理想、职业理想和生活理想等。
(5)理想的重大作用:理想是现实性和预见性的统一。
一方面,理想是人们一定社会实践的产物,同时它又超越了今天的实践;另一方面,理想必须通过人们的实践活动才能实现,同时它又指明了进一步实践的方向。
2.信念的含义与特征(1)信念的含义: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
(2)信念的特征:信念具有高于一般认识的稳定性,人们的某种信念一旦形成,就不会轻易改变。
然而,信念的稳定性也不是绝对的,科学的信念必然会随着客观实际的改变而与时俱进,不断充实、调整和完善,在不断变化的现实考验中变得更加稳定、更加坚强。
第一单元(思修课后答案) (3)

第一单元1.谈谈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一、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政治立场和世界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不同的阶级、不同的时代,人们的理想各不相同,同一阶级、同一时代人的理想也不尽相同。
理想是人类精神生活的产物。
理想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人们对客观现实发展趋势的超前反映,即人们在认识客观规律基础上给自己构成的未来美好蓝图。
因此,理想不是人们主观的臆造,不是空想或幻想,而是经过努力可能实现的符合科学的目标。
(1)理想具有实现的可能性。
从形式上看,理想是主观的精神现象。
主体的需要、价值观、人生观等都会影响人的理想的形成。
但从内容上看,理想又具有客观的因素。
(2)理想具有时代性。
理想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既不是人们头脑里固有的,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社会存在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
因此,它是一个社会历史范畴。
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知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移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1)信念具有稳定性。
信念一旦形成,就不会轻易改变。
信念的稳定性也不是绝对地,科学的信念必然会随着客观实际的改变而与时俱进,不断充实、调整、和完善。
(2)信念有不同的内涵,也有不同的层次。
不同的人由于社会环境、思想观念、利益需要、人生经历和性格特征等方面的差异,会形成不同的乃至截然相反的信念。
即使同一个人也会形成关于社会不同方面的信念和相应不同的信念。
二.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意义苏格拉底曾说: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
因此,如果说社会是大海,人生是小舟,那么理想信念就是引航的灯塔和推进的风帆。
理想信念能够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所以,树立正确远大的理想信念对我们大学生具有重要意义。
当代大学生肩负着祖国和民族的的希望,承载着家庭和亲人的嘱托,满怀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思修与法基》期末复习模拟试题

《思修与法基》期末复习模拟试题《思修与法基》绪论、1-3章期末复习模拟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的对美好未来的追求和向往,是人们的政治立场和世界观在人生奋斗目标上的体现。
A、实现可能性B、必定实现性C、超越客观性D、历史必然性2、信念是()的融合和统一A、认识、情感和理想B、认识、情感和意志C、认识、态度和意志D、态度、情感和理想3、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A、实现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社会。
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C、实现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社会。
D、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4、一个人如果没有崇高理想或者缺乏理想,就会像一艘没有舵的船,随波逐流,难以顺利到达彼岸。
这主要说明了理想是()A.人生的指路明灯 B.人们的主观意志和想当然C.人们对未来缺乏客观根据的想象 D.人们对某种思想理论所抱的坚定不移的观念和真诚信服的态度5.“樱桃好吃树难栽,不下功夫花不开。
”理想是美好的,令人向往的,但理想不能自动实现。
把理想变为现实的根本途径是()A.勇于实践、艰苦奋斗 B.认真学习科学理论 C.逐步确立坚定信念 D.大胆畅想美好未来6、在当代中国,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A、深化改革开放B、保持国家和平、稳定C、实现祖国和平统一D、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7、爱国主义是国家民族凝聚人民的重要思想基础和不断追求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
它既是基本的(),又是重要的政治原则。
A、制度规范B、法律规范C、道德规范D、生活规范8、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A、爱国主义B、团结统一C、勤劳勇敢D、自强不息9、“协和万邦”、“德莫大于和”、“亲仁善邻”、“四海之内皆兄弟”等著名言论体现了()的中华民族精神。
A、团结统一B、勤劳勇敢C、自强不息D、爱好和平10、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人们的立场和观点不同,对人活着的意义的理解不同,存在着各种不同的人生观。
人生观是()A.人们对整个世界最根本的看法和观点的总和B.人们对人生目的和人生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C.人们对自然界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最根本的观点和看法D.人们对社会历史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最根本的观点和看法11、人的本质是由()决定A、生产力发展水平B、物质生活条件C、社会关系D、人的思想觉悟12、科学的人生观是( )A、自保自利的人生观B、及时享乐的人生观C、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D、合理利已主义的人生观13、人生观的核心是()A、人生价值B、人生目的C、人生态度D、人生信仰14、评价一个人人生价值的大小,主要看他()A.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B.从社会上获得的尊重和满足C.是否选择了正确的人生价值目标D.从事创造性实践活动的思想动机15、人生目的是指人()的观点和主张,是人生的根本愿望和目标。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单选题 答案)

二、单选题(共15题,15分,每小题1分)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D)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A) 实现或然性(B) 不可实现性(C) 超载客观性(D) 实现可能性理想是(C)(A) 一种语言行为(B) 任何动机(C) 稳定的持续的精神目标和行为的有机统一(D) 仅仅是一种精神宗教信仰是(D)(A) 科学信念(B) 社会主义信念(C) 资本主义信念(D) 非科学信念追求崇高的理想需要(B)信念。
(A) 基本的(B) 坚定的(C) 彻底的(D) 一贯的理想信念确立最集中和突出的时期是(B)(A) 中年(B) 青年(C) 童年(D) 青年中期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应该注意防止出现狭隘民族主义,狭隘民族主义B(A) 完全否认中国的传统和现实(B) 往往对本民族进行过渡的颂扬和崇拜(C) 成果倡导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的一切领域都与西方接轨(D) 主张学习吸收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 C(A) 团结统一(B) 勤劳勇敢(C) 爱国主义(D) 自强不息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是 A(A) 人民民主专政(B) 工农联盟(C)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D)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高尚的人生目的是(A)的人生目的。
(A) 为人民大众求解放谋幸福(B) 极端介人主义(C) 拜金主义(D) 享乐主义能够引人奋进,自觉地为他人、为社会作贡献的人生目的是(A)(A) 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B) 金钱拜物主义的人生目的(C) “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的人生目的(D) “平生无大志,但求足温饱”的人生目的抵制各种错误人生观影响的有力武器,是培养和树立(A)(A) 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B) 为个人和全家求温饱的人生目的(C) 为个人求权利、求享乐的人生目的(D) “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的人生目的我们在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他人的关系时,应当遵循的原则是(C)(A) 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B) 只有集体利益,没有个人利益(C) 先集体后个人,先他人后自己(D) 以自我为中心,一切从个人利益出发集体主义中的集体的本质意义表现为(A)为核心的利益集团。
思修第一章练习题及答案剖析

第一章练习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 D )的对美好未来的追求和向往,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人生奋斗目标上的体现。
A.实现必然性B.不可实现性C.超越客观性D.实现可能性2.理想之所以能够成为一种推动人们创造美好生活的巨大力量,就在于它不仅具有现实性而且具有( B )A 实践性B 预见性C 层次性D 科学性3.理想与空想的区别在于( C )。
A.是否具有主观能动性B.是否是自然形成的C.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性D.是否是创新思维的结果4.( B )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
A.信仰B.信念C.理想D.毅力5.从本质上讲,理想和信念都是人类在( B )基础上产生的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和精神现象。
A.思想发展B.社会实践C.科学研究D.哲学思维6.在科技十分落后的古代,人们梦想过许多东西,如千里眼、顺风耳、飞毯、神枪之类,但像现代生活中普及的电话、电视、电脑等,是那时的人们连想都想不到的。
这说明,理想具有( B )A.共同性B.时代性C.阶级性D.思想性7.一个人如果没有崇高理想或者缺乏理想,就会像一艘没有舵的船,随波逐流,难以顺利到达彼岸。
这主要说明了理想是( A )A.人生的指路明灯B.人们的主观意志和合理想象C.人们对未来缺乏客观根据的想象D.人们对某种思想理论所抱的坚定不移的观念和真诚信服的态度8.“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川上的桥梁。
”这个比喻表达的是( B )A.理想来源于现实,等同于现实B.理想要变成现实,必须经过人们的实践和辛勤劳动C.只有经过实践检验,成为了现实的理想才是科学的理想D.只要投身实践,任何美好想象都能成为现实9.科学信念是以对事物发展规律的( A )为基础,在实践中不断受到检验、完善,具有不可抗拒的力量的一种观念和态度。
A.正确认识B.错误认识C.根本认识D.系统了解10.检验信念正确与否.科学与否的惟一标准是( B )A.科学理论B.社会实践C.主观愿望D.真诚信仰11.下列有关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中,属于社会理想的是( D )A.“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B.“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C.谋一个适合自己的职位,干一番益于人民的事业D.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12.理想与现实的关系,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理想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有实现的可能性。
大学生要树立远大理想,可以有幻想,但不要空想,空想脱离实际,没有实现的可能性。
理想与信念可以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
1917年9月周恩来东渡日本,开始留学日本的生活。
出发时,他写下了《大江歌罢掉头东》“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
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此诗表现了青年时代的周恩来要为拯救中华而愿献出一切的豪迈气概。
他还立下“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
邓小平曾说:“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
”“在我们最困难的时期,共产主义的理想是我们的精神支柱,多少人牺牲就是为了这个理想”。
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做什么人、走什么路、为什么学是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中面对的人生课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一个总的原则和目标,只有树立崇高的理想和信念,才能解答好这一重要的人生课题要把个人的奋斗志向同祖国和民族的命运相联系,使理想信念之花结出丰硕的成才之果。
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当代大学生应当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
作为一名优秀的大学生还应当追求更高的目标,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形成的,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艰苦斗争中的选择。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在长期的实践中,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建立了巨大的历史功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中国共产党不负历史的重托、人民的选择,不愧为伟大、光荣、正确的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符合中国的国情,符合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
是中国发展、走向富强的必由之路。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信念,同学们就有了立身之本,就能够自觉地按照党和人民的要求为人、学习、做事,健康地成长成才。
一切有理想有抱负的中国青年和当代大学生,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同人民紧密结合,为祖国奉献青春,才能大有作为。
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人们在确立理想和追求理想的过程中,会感受到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特别是青年大学生刚刚走上社会的时候,往往会更强烈地感受到这一点,从而引起思想上的困惑和情绪上的波动。
因此,正确看待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十分必要的。
理想不等于现实,现实是理想的基础和摇篮。
理想离开了现实,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理想高于现实,是现实的升华,但又不脱离现实。
理想转化为现实,需要一定的条件。
第一,理想必须是有现实的根据、是合理的。
第二,必须具备坚强的意志性格。
第三,要根据对客观、主观条件的认识,找出正确的实践途径和方法,设计可靠的计划方案,扎扎实实地保证理想的实现。
理想之花灿烂,理想之果甘美,要使理想开花结果,必须用辛勤的汗水来浇灌。
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实现理想的思想基础。
人们在确立理想与和追求理想的过程中,常常会感受到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对于思想活跃和敏感的大学生来说,也容易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产生困惑。
对此青年大学生要清醒地意识到坚定的信念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勇于实践、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
理想目标越低,实现它的时间越短,经受的困难和挫折就越少;反之,一个人追求的理想越高远,实现的时间就越长,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就越大。
党中央为我们描绘了21世纪头20年到21世纪中叶的美好理想,而美好理想的实现,不会一蹴而就,中国近百年的历史证明,追求崇高理想的道路是漫长和曲折的,实现理想的任务是繁重、艰巨的。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是非常艰巨的事业。
作为当代青年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一定要有百折不挠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准备。
让我们为实现崇高的理想,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平凡的工作做起。
一步步地,踏
踏实实地去实现,一步一个脚印,不让它有一步落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