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阅读指导教案

合集下载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教案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教案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以及作品的历史背景。

2. 通过阅读指导,使学生掌握《三国演义》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3. 培养学生对古典名著的兴趣,提高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介绍《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及作品背景。

2. 第二课时:概述《三国演义》的基本情节。

3. 第三课时:分析《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形象。

4. 第四课时:讨论《三国演义》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5. 第五课时:进行课堂练习和总结。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作者背景、作品情节、人物形象等。

2.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3. 案例分析法:分析《三国演义》中的典型人物和事件。

四、教学步骤:1. 第一课时:(1)介绍作者罗贯中及作品背景。

(2)讲解《三国演义》的成书过程和历史价值。

2. 第二课时:(1)概述《三国演义》的基本情节,包括魏、蜀、吴三国的发展历程。

(2)介绍主要人物和重要事件。

3. 第三课时:(1)分析《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形象,包括英雄人物、反面人物等。

(2)讨论人物形象的塑造手法和特点。

4. 第四课时:(1)讨论《三国演义》的主题思想,如忠诚、义气、智谋等。

(2)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如叙述手法、人物描写、语言风格等。

5. 第五课时:(1)进行课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谈谈自己对《三国演义》的理解和感受。

(2)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收获。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了解《三国演义》的作者和作品背景。

2. 学生能够概述《三国演义》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3. 学生能够分析《三国演义》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4. 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六、教学内容:1. 第六课时:深入分析典型人物形象关羽:义薄云天、忠诚勇敢诸葛亮:智谋无双、鞠躬尽瘁曹操:雄才大略、狡猾多端课堂活动:学生选取自己最感兴趣的人物进行深入分析,分享人物的特点和对故事的影响。

课外阅读《三国演义》指导课教案

课外阅读《三国演义》指导课教案

课外阅读《三国演义》指导课教案课外阅读三国演义指导课教案教学目的:1、让学生在充分阅读古典名著三国演义的基础上,熟知三国故事,有关人物的成语、歇后语,汲取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丰富优美的语言营养。

2、培养学生语言文字的积累能力、表达能力;培养他们表演方面的才能以及客观地分析人物的能力。

3、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自豪感及对三国人物雄才韬略的崇敬之怀。

4、进一步让学生知道课外阅读的方法,并能积极主动地投入课外书的阅读,学会查阅资料,认真做笔记。

课前准备:1、学生自主阅读三国演义2、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断。

(赤壁之战、三顾茅庐)活动过程:一、激趣导入二、汇报成果:1、三国演义的是谁?它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还有三大名著及其你知道吗?2、“三国”指哪三国?各国的主要人物是谁?3、简述作品的主要内容4、在众多的人物中,谁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请评头论足。

3、来自三国的故事很多,你知道吗?请讲述其中的一个。

4、“三十六计”你知道吗?在这部作品中运用了许多计策,请例举几个出来。

5、下列歇后语的来历你们知道吗?不知道的课后还要继续阅读。

张X穿针_中有细、大眼瞪小眼曹X败走华荣道_出所料、不幸中的万幸诸葛亮大摆空城计_险为夷、有惊无险关羽走麦城_兵必败、最后一着徐庶进曹营_言不发、身在曹XX在汉刘备摔孩子_仁假义6、请说一说来自三国的成语,并说出主人公三、畅谈感受1、谈谈读书的意义2、你会想到哪些名言?3、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阅读了大量的课外书,并且还写了自己的读书感言,在此交流一下,请在记忆库中快速搜索一下,也可即兴创作一句。

4、老师也谈谈自己的读书感受,与同学们一起分享。

5、教师小结:(1)提倡多读好书(2)读书得讲究方法(3)在读书时,要动脑筋认真思考,并养成读书记笔记的好习惯。

四、以三国演义主题歌作结。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

看三国识英雄——《三国演义》阅读指导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让学生在活动中收获阅读《三国演义》的方法,培养课外阅读兴趣,注意读书积累,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通过活动,培养学生总结、概括的能力,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

教学难点:通过活动,培养学生总结、概括的能力,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课前准备:1.《三国演义》中的几个小故事。

2.课件。

3.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段。

4.阅读积累卡。

教学过程:一、猜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1.听故事,猜书名。

2.简介《三国演义》。

3.提问:当你拿到一本书,你会先做什么?4.引出课题:走进三国识英雄二、品味诸葛亮的人物特点,获阅读方法。

1.了解《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

2.书中哪个人物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3.的确,诸葛亮作为三国的核心人物,必定早已深入人心。

小说中还这样写到:诸葛亮执掌刘备的军队后,常常手持羽扇,坐一辆四轮小车。

从电视屏幕上我们能感受到他的气度不凡。

诸葛亮可以说是中国古代最受赞誉,也最具传奇色彩的政治家、军事家。

从三国至今,虽已经历1700多年,他仍为世人传颂,几乎是中国人民理想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完美偶像。

4.读《空城计》,了解诸葛亮的形象特点。

5.了解有关诸葛亮的其他故事,读有关诸葛亮的歇后语。

诸葛亮征孟获---收收放放诸葛亮的鹅毛扇---神妙莫测诸葛亮三气周瑜---略施小计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顾全大局诸葛亮用兵---神机妙算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诸葛亮隆中对策---有先见之明草船借箭---多多益善草船借箭---坐享其成草船借箭---满载而归诸葛亮吊孝---装模作样诸葛亮用空城计---不得已诸葛亮当军师---名副其实 6.小结品味人物形象的方法。

三、通过已学方法,体会其他人物特点。

1.运用刚才小结的方法,品读故事二,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做好读书笔记。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精品文档)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精品文档)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能力目标1.了解本书的作者、体裁及主要内容;3.赏析文中的精彩片断,感悟人物的个性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快速浏览、精读片段、观看视频、品析交流,点评引导,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深入理解文中对人物的表现手法,达到有方法、有目标阅读。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三国演义》的传奇魅力,激发学生阅读我国古典名著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结合名著的故事情节深入理解人物形象。

三、教学难点通过怎样的途径去了解书中关键人物的形象。

四、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孩子非常喜爱课外阅读,尤其喜欢看一些情节曲折、生动有趣的故事,但是由于他们的年龄相对还小,阅历尚浅,深度理解能力不足,尤其是对中国和世界古典名著的阅读,他们很难完全读懂,这就需要老师适当的引导和点拨,以帮助帮助学生更全面、准确地读好更多的作品。

五、课前准备1.布置学生准备人手一本《三国演义》,课前阅读《三国演义》,观看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了解故事内容。

2.制作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播放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片头曲《滚滚长江东逝水》,通过歌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师:这荡气回肠的歌声,相信一定给同学们带来了强大的震撼!听着听着,我们好像被带进了那个英雄辈出,战火纷飞的年代,是吗?听到“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这一句歌词,我们的眼前好像浮现出一个个名臣、武将各为其主、建功立业画面。

那么,你们会想到了其中的哪些英雄人物?预设:学生可能回答:诸葛亮、关羽、赵云、张飞、曹操、刘备、孙权等。

师:众多的三国英雄演绎了许多家喻户晓的故事,《桃园结义》、《三英战吕布》、《千里走单骑》、《三顾茅庐》、《赤壁之战》、《空城计》等,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部经典的著作,去领略那些英雄好汉的风采吧。

(板书:三国演义)【设计意图】通过高亢激越的《滚滚长江东逝水》,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情境,有利于营造良好的阅读心境,从而激发他们读好该书的欲望。

(完整版)《三国演义》阅读指导课教案_

(完整版)《三国演义》阅读指导课教案_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课教案新河中心小学施义宝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三国故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让学生学会积累语言素材,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

3.通过分析、评价三国人物,不仅使学生对人物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而且让学生养成勤思考、善分析的读书习惯.4。

引导学生自主、有见解、有创意地阅读文学作品。

启发学生热爱中国文学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教学重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不断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

教学难点:通过分析、评价三国人物,不仅使学生对人物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而且让学生养成勤思考、善分析的读书习惯。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我们刚学过的课文《三顾茅庐》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中第三十七回的内容改编而成.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三国演义》的名气已经远播于海内外,国外专家学者认为“在历史小说中《三国演义》是最著名的一部",是一部“史诗般的作品”。

而在中国的古典小说中,《三国演义》享有崇高的地位,向来称之为“第一才子书”。

作为中国的一名小学生,你们想不想好好地读一读《三国演义》呢?二、阅读欣赏:(一)你对《三国演义》了解多少呢?我相信肯定有不少同学对《三国》有所了解.下面,我想请同学们来抢答几个问题?1.《三国演义》的作者是谁?2.你知道“桃园三结义”的三兄弟是谁吗?3。

“过五关斩六将”的人是谁?4.“既生瑜,何生亮"是谁的临终一叹?5.“闭月”美女指《三国演义》中的谁?6。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是说谁的?(教师提示正确答案:1.罗贯中2。

刘备、关羽、张飞3.关羽4.周瑜5.貂禅6。

吕蒙)过渡:看来大家对《三国》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我们在读《三国》这部经典著作的时候,应该注意欣赏哪些内容呢?我觉得首先来了解一下它的语言艺术,今天我们且不去分析它的语言艺术如何精湛,只要来看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歇后语和成语,就知道它的语言已经深入我们的骨髓,影响到我们的生活了。

(二)积累语言-—歇后语、成语1。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与交流课教案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与交流课教案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与交流课教案一、课程目标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三国演义》这部中国古代名著,并提供交流和讨论的机会,以促进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提升。

二、教学内容1.介绍《三国演义》的背景和作者简介。

2.分析小说的结构和主要情节,包括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人物关系和重要事件。

3.扩展阅读:推荐相关的历史资料和研究文献,以增加对小说背景和历史背景的了解。

4.设计讨论话题,鼓励学生就小说中的人物、情节和主题展开交流和讨论。

5.阅读指导:引导学生掌握阅读策略和技巧,帮助他们理解复杂情节和多角度的人物形象。

三、教学流程第一课时1.介绍《三国演义》的背景和作者简介。

2.激发学生对小说的兴趣,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分享他们对《三国演义》的印象。

第二课时1.分析小说的结构和主要情节。

指导学生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各方势力的情况以及主要人物的关系。

2.通过展示地图和时间轴,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说中的地理位置和时间线。

第三课时1.扩展阅读:推荐相关历史资料和研究文献。

鼓励学生主动研究和了解《三国演义》所描绘的历史背景。

2.分组讨论: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个话题,进行小组讨论,并向全班分享他们的观点和发现。

第四课时1.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主题。

2.分组活动:让学生分成小组,选择一个人物或主题,设计一份展示,通过图片、文字等展示给全班。

第五课时1.阅读指导:提供阅读策略和技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复杂情节和多角度的人物形象。

2.分角色朗读:让学生扮演小说中的不同角色,通过朗读和表演的方式加深对人物和情节的理解。

四、教学评估1.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对课堂讨论和活动的参与程度。

2.书面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三国演义》的读后感或评论。

3.展示评估:评估学生的小组展示和角色扮演表演,考察他们对小说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资源1.《三国演义》原著或简化版阅读材料。

2.相关历史资料和研究文献。

三国演义读书指导课教学设计

三国演义读书指导课教学设计

三国演义读书指导课教学设计第一篇:三国演义读书指导课教学设计三国演义读书指导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三国演义》,了解三国故事,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2、学会通过曲折的情节、生动的语言文字来评析人物的方法。

3、通过评析人物,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发表自己的见解,发展学生个性,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思辩能力,并学会全面认识人物。

4、学会归类积累语言材料,丰富语言。

教学过程:一、观看影片,导入课题。

1、《三国》演义中“三国”是哪三国,他们的君主分别是谁?(出示三国地图)二、比比谁是“三国”小灵通1、《三国演义》中有很多与“三”相关的故事,猜猜这些故事的主人翁都是谁?2、课件出示相关故事,学生回答故事的主人翁。

3、简介:据有关资料记载,三国人物有1200多,有名有姓的大约400人,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有数十人。

出示课题:说三国品人物4、你还记得哪些人物,比一比谁记得的多。

三、重点人物品析(一)诸葛亮1、分词单个出示相关成语,猜猜他是谁?苟全性命欲擒故纵如鱼得水万事俱备只欠东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2、了解诸葛亮的外貌特点(1)看图,说说诸葛亮的外貌(2)出示书中描绘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3、过渡:谈到诸葛亮,你印象最深的故事是什么?学生谈到《三顾茅庐》时师相机点评:对!诸葛亮出山辅助刘备,准备统一中国!刘备有了诸葛亮的辅助,可以说是如鱼得水。

但是刘备对诸葛亮的尊敬,却让张飞、关羽甚是不快。

而后来的哪些事情事情却改变了他们的看法。

4、提起诸葛亮,人们必然会想到“空城计”这个故事。

伟大领袖毛主席曾经这样说过:兵法曰:知已知彼,百战不殆。

可见,诸葛亮用兵之神也!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这个精彩的故事,分步出示《空城计》A、看到这段文字的描写,你觉得此时诸葛亮所率领的蜀军面临着怎样的境地?B、看到诸葛亮这样的安排,你心里产生了什么样的疑问?C、司马懿为什么选择退兵?D、读完了整个故事,用几句话来赞一赞诸葛亮。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三国演义》的背景和作者2.掌握《三国演义》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3.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理解能力4.引导学生对巨作中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二、教学内容1.《三国演义》的背景介绍2.《三国演义》的主要情节和人物介绍3.关键章节的阅读和分析4.相关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讨论和解读三、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和背景介绍(15分钟)1.引导学生了解《三国演义》的背景和作者罗贯中,介绍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和该作品在中国文学中的地位。

步骤二:主要情节和人物介绍(30分钟)1.简要介绍《三国演义》的基本情节,例如黄巾起义、董卓之乱、官渡之战等重要事件。

2.介绍主要人物,如刘备、关羽、张飞、曹操、孙权等,并简要描述他们在故事中的角色和特点。

步骤三:关键章节的阅读和分析(90分钟)1.选取关键章节,如赤壁之战、千里走单骑等,引导学生阅读并分析其中的情节转折、人物形象塑造和主题思想。

2.提供相关注释和解读,帮助学生理解章节中的复杂情节和文化内涵。

步骤四: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讨论和解读(75分钟)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深入探讨《三国演义》中所涉及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形象,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2.辅导学生进行相关阅读和研究,拓宽他们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

3.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和评价历史事件和人物的重要性及影响。

步骤五:总结和反思(15分钟)1.让学生分享他们的研究收获和体会。

2.引导学生思考《三国演义》对个人的影响和价值,鼓励他们通过阅读来扩展自己的眼界和思考能力。

四、教学评估1.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的积极参与程度和质量。

2.书面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三国演义》的读后感或对其中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分析。

五、教学资源1.《三国演义》的简化版本或适合学生阅读的资料。

2.相关历史背景和人物介绍的资料或教辅书籍。

以上是《三国演义》阅读指导课的教学设计,旨在通过深入了解文本内容和相关历史背景,引导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历史意识,培养其对中国文学和历史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教案教学设想教学导读应结合文本的视觉和影视的视觉,使学生产生欣赏的欲望,然后以学生的潜心阅读为主。

本导读拟设2课时,第1课时以教材中的导读内容为依托,较全面地介绍名著;第2课时让学生通过活动(名著故事会、精彩片段选读),感受名著的艺术魅力。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三国演义》的写作背景、作者简介、思想内容、价值等。

(2)识记一些与《三国演义》有关的成语、熟语和一些精辟的语言。

(3)掌握名著欣赏的的基本方法。

2.过程与方法(1)语言积累以抢答的形式完成;(2)理解教材中的导读内容,把握要点;(3)文学作品与历史记载的比较鉴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谋事在人”的积极人生观;(2)确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的社会历史观;(3)通过鉴赏典型形象获得精神愉悦。

教学重点1.激发阅读名著的兴趣。

2.语言知识的积累。

3.了解阅读名著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文学语言与史传语言的比较鉴赏。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

二、展示课题:名著导读《三国演义》提起《三国演义》,几乎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一个个耳熟能详的英雄我们能脱口而出:如诸葛亮、关羽、张飞、曹操……的确,这是一个群星璀璨的时代,智谋、权术、机变、口才、勇气……在三国鼎立的舞台上,发挥得淋漓尽致。

三、导读名著1.名著的创作背景《三国演义》以东汉末年及魏、蜀、吴三国历史为题材。

作者在民间传说和民间艺人创作的话本、戏曲的基础上,运用了陈寿的《三国志》和裴松之注的正史材料,结合自己丰富的生活经验,写成了《三国志通俗演义》。

这部书版本很多,现存的最早刊本是明嘉靖本。

全书24卷,240则,题“晋平阳侯陈寿史传,后学罗本贯中编次”。

它集中了宋元讲史话本和戏曲中的精彩部分,将元代的《全相三国志平话》全部加以改写,成为一部长篇巨著。

2.作者介绍罗贯中(约1330—约1400),汉族,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

元- 2 -末明初著名的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

一生著作颇丰,主要作品有剧本《赵太祖龙虎风云会》《忠正孝子连环谏》《三平章死哭蜚虎子》;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粉妆楼》和与施耐庵合著的《水浒传》,代表作《三国演义》。

3.内容简介汉末爆发黄巾起义,在镇压起义的过程中涌现出一批割据一方、拥兵自重的豪强,他们彼此为了各自利益又重新混战。

此后,三国争战层层展开。

先是孙权乘关羽和曹兵交战之际,派兵偷袭荆州,关羽败走麦城,死于孙权之手。

不久,曹操病死,其子曹丕废汉自立,定国号“魏”。

刘备亦继汉统,建立蜀汉。

为报关羽被害之仇,刘备亲征江东,结果孤军深入,为陆逊所败,刘备病死白帝城,托孤于诸葛亮。

其后,孙权建立吴国。

刘备死后,诸葛亮辅佐少主刘禅,独撑危局。

其间,诸葛亮坚持联吴抗曹的基本方略,七擒孟获之后,稳定了后方。

又先后六出祁山伐魏,但均以失败告终,诸葛亮也积劳成疾,病死军中。

他死后,姜维继其职,先后九伐中原,同样无功而返。

后主刘禅昏职聩,朝政腐败,蜀汉国力日渐衰弱。

四、畅谈收获在介绍完《三国演义》发生的时代背景之后,引导学生分组讨论,畅谈收获。

使学生充分掌握了东汉末年的时代背景,以便带着基础知识再次走进名著,从而更好地理解名著。

- 3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课教案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归纳阅读方法,并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去。

2、在具体情景中让学生进行思考、体会,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3、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学重、难点:归纳阅读方法,进行课外阅读,实现由课内到课外的延伸。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阅读《三国演义》教学过程:一、创设意境,走近人物1、说说喜欢阅读课的原因2、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创设意境3、检测阅读情况,出示书中主要人物图片,说出人物的名字想想他们的精彩故事。

二、畅谈方法,分析故事1、交流拿到这本书后首先要做什么师相机指导封面、前言、目录的作用。

2、交流读书的方法师相机引导并板书:通读、精读、思考- 4 -课件出示通读和精读的相关知识3、运用方法,指导读《草船借箭》(1)出示视频《草船借箭》(2)通读故事,理清情节通读故事,理出故事的主要情节。

(板书:理情节)(3)精读故事,分析人物师:以小组为单位,精读故事,探究一下这些人物丰富的内心和鲜明的性格。

(板书:析人物)(4)深入思考,得出启示掩卷深思,想想从这个故事中,这些人物身上得到了什么样的启示。

(板书:得启示)三、延伸阅读,交流收获1、用刚才的方法结合自己的方法,以喜欢的方式,读喜欢的故事,可小组读也可独立完成2、自由读书,师相机倾听、交流3、班内交流读书收获四、倡导读书,教师赠语1、推荐图书馆的相关名著2、教师赠语:《阅读,终身的承诺》附:教师赠语:阅读,终身的承诺- 5 -世界上最动人的皱眉是在读书时那苦思的刹那;世界上最舒展的一刻是在读书时那会心的微笑。

自己再累也要读书;学习再忙也要谈书;收入再少也要买书;住处再挤也要藏书;交情再浅也要送书。

最庸俗的人是不读书的人;最吝啬的人是不买书的人;最可怜的人是与书无缘的人。

同学们,让我们与书为伴,让书香伴我们成长!- 6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教案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阅读交流,抓小说中主要故事情节或片断描写,品析人物形象及其特点。

2、渗透阅读方法,激发学生自主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

教学过程:(学生伴随音乐走进教室……)一、谈话导入,营造气氛。

1、同学们,最近你们在读些什么书?2、最近大家都在读《三国演义》,能简要介绍一下这本书吗?(这是我国古代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

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间近一百年三历史风云。

)三国故事家喻户晓,代代传诵。

喜欢读三国故事的同学请举手。

那么,老师出几题考考大家怎么样?(1)《三国演义》的作者是谁?(罗贯中)(2))“三足鼎立"指哪几个国家三分天下?(东吴、西蜀、北魏)(3)谁率领大军“望梅止渴”?(曹操)(4)桃园三结义三兄弟是谁?(刘备、关羽、张飞)(5)"既生瑜,何生亮"是谁的临终一叹?(周瑜)(6)谁三气周瑜?(7)《三国演义》中有哪"三绝",分别指谁?(智绝:诸葛亮,义绝:关羽,奸绝:曹操)(8)水镜先生所说的卧龙和凤雏分别指谁?(诸葛亮、庞统)- 7 -3、师小结评议,重点表扬鼓励。

二、畅谈英雄1、《三国演义》情节曲折,人物众多,它描绘了一个动荡不安的年代,一个产生英雄的年代。

“乱世出英雄”同学们,你能告诉大家心目中的三国英雄是谁?用一两句话说说你敬佩他的理由就更好了。

(随机板书)2、师:大家敬佩的英雄各不相同,看来对人物的看法,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由于时间的限制,今天老师只准备和同学们一起聊聊一两位英雄人物,选谁好呢?(诸葛亮)3、引导赏析,根据部分情节、人物话语体会人物形象。

(1)诸葛亮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些故事中了解到的?(生说:隆中对策、草船借箭、七擒孟获、舌战群儒、设计火攻、空城计、……)(板书:料事如神、才华横溢、宽容大度、知恩图报、……)(2)小结过渡:诸葛亮是罗贯中倾尽心血描述的他理想中最有光彩的人物。

他手摇羽扇,却能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他为报知遇之恩,忠心辅佐刘家天下,恪尽人臣之职,无条件地履行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信念;他七擒孟获、进军泸水、挥泪斩马谡,均显仁爱、耐心、宽容大度。

此人集忠贞、智慧、仁爱于一身。

然而,他却遭到了当时一个人的强烈嫉妒,处处处心积虑设计陷害未成,最终以“既生瑜,何生亮”一声长叹,英年早逝。

那个人是谁?(周瑜)(3)周瑜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是从哪个故事中了解到的?(蒋干中计、火烧赤壁之连环计、苦肉计……)(板:才智过人、心胸狭窄)- 8 -(4)诸葛亮与周瑜斗智故事有哪些?故事中哪些情节的描写给你留下深刻印象?你又体会到什么?(派遣孔明断绝曹操粮道,借曹操之手杀之)出示:孔明笑曰:“公瑾令吾断粮者,实欲使曹操杀吾耳。

吾故以片言戏之,公瑾便容纳不下。

目今用人之际,只愿吴候与刘使君同心,则功可成;如各相谋害,大事休矣。

操贼多谋,他平生惯断人粮道,今如何不以重兵提备?公瑾若去,必为所擒。

今只当先决水战,挫动北军锐气,别寻妙计破之。

望子敬善言以告公瑾为幸。

”瑜摇首顿足曰:“此人见识胜吾十倍,今不除之,后必为我国之祸!”——选自《三江口曹操折兵群英会蒋干中计》(师范读,生练习正确流利朗读,试着理解句意,说说体会。

生齐读。

师:周瑜的阴谋被识破,面对诸葛亮的好言相劝,宽宏大量,非但不感激,谋害诸葛之心反而欲加强烈,他又生一计。

他想出了什么办法?(草船借箭p100)问:三日之内能造十万枝箭吗?周瑜明知不能,为何要求诸葛亮完成,还立下军令状?从中可看出周瑜是个怎样的人?诸葛亮知不知道其中的阴谋,为何不揭穿?从中你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周瑜发出怎样的感慨?从中你体会到什么?(瑜大惊,慨然叹曰:“诸葛亮神机妙算,吾不如也!”)诸葛亮成竹在胸,巧妙借箭令鲁肃拜服,写鲁肃有何作用?师:诸葛亮棋高一着,更刺激了周瑜的妒意、杀机,于是在七星坛祭风中,他派丁峰、徐盛水陆并进,以直接军事行为,“休问长短,拿住诸- 9 -葛亮便行斩首”。

可见他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然而,这一切丝毫未伤及诸葛亮,他自己却整日处于焦虑、郁闷、折磨之中。

火烧赤壁之后,诸葛亮与周瑜矛盾随着吴蜀双方对荆州的争夺而更加激烈。

诸葛亮变退让为进逼,用神机妙算三气周瑜。

(5)资料补充介绍:一气:赤壁大战后,第二年,周瑜去夺取荆襄之地,诸葛亮先他一步,夺去了。

瑜发下:“不杀诸葛村夫,怎息我心中怨气!”的誓言。

二气:周瑜想借把孙权的妹妹嫁给刘备,把刘备扣下,威胁诸葛亮交出荆州,可诸葛亮用计使周瑜留下了“周瑜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的千古佳话,气得周瑜吐血。

三气:周瑜名收西川,实取荆州,施“假途灭虢”之计,被诸葛亮识破,气得口吐鲜血,金疮迸裂。

临终前发出感叹:“既生瑜,何生亮!”“既生瑜,何生亮!”这句话里包含着周瑜怎样的感情?(敬佩、妒忌、无奈)指导朗读(6)师:通过比较交流,发现诸葛亮、周瑜同样都是才华横溢、足智多谋,令人敬佩,为什么历史评价诸葛亮为“古今贤相中第一奇人”,而周瑜却落下口吐鲜血、金疮迸裂,英年早逝的悲惨下场呢?嫉妒心强、气量小这一性格弱点,制约并阻碍着他的才智的发挥,也折磨着他的身心。

三、总结延伸1、通过交流,大家对诸葛亮、周瑜应该有更深入的了解。

你能再次谈谈对他们的认识或想法吗?2、同学们,你们的感受太真切了!此时,老师仿佛看到了三国故事- 10 -中那一张张鲜活的面容,仿佛听到了故事中那一个个响亮的名字。

让我们再次回顾那一幕幕精彩的瞬间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