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检2班 20117701201 梁丽嫦 项目10 直接滴定法测定还原糖含量(氧化还原滴定法)习题
还原糖含量的测定

05
结果分析与解读
数据处理与图表绘制
数据处理
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筛选和计算, 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图表绘制
根据处理后的数据,绘制图表以直观 地展示实验结果,如柱状图、折线图 等。
结果解读与误差分析
结果解读
根据实验结果,分析还原糖含量的变化趋势和规律,判断实 验是否符合预期。
误差分析
对实验结果进行误差分析,找出误差来源,如操作误差、仪 器误差等,以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部分多糖
多糖是由多个单糖通过脱 水缩合形成的,部分多糖 也具有还原性,如淀粉、 纤维素等。
还原糖与非还原糖的区别
还原性
还原糖具有还原性,能够还原斐林试 剂或班氏试剂;非还原糖则没有还原 性,不能还原斐林试剂或班氏试剂。
结构
性质
还原糖通常具有较高的反应活性,而 非还原糖则较低。
还原糖通常含有醛基或酮基,而非还 原糖则没有这些基团。
02
还原糖基础知识
定义与性质
定义
还原糖是指具有还原性的糖类,能够 还原斐林试剂或班氏试剂的糖。
性质
还原糖具有醛基或酮基,因此具有还 原性,可与斐林试剂或班氏试剂发生 氧化还原反应。
还原糖的种类
01
02
03
单糖
单糖是最简单的糖类,也 是最具还原性的糖,如葡 萄糖、果糖等。
双糖
双糖是由两个单糖通过脱 水缩合形成的,如麦芽糖、 乳糖等。
色谱法
总结词
色谱法是一种分离和测定复杂混合物中各组 分含量的方法。在测定还原糖含量时,通常 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将样品中的还原糖与 其他组分分离,通过检测器检测各组分的含 量,从而计算出还原糖的含量。
详细描述
直接滴定法测定食品中还原糖的含量-精品文档资料

直接滴定法测定食品中还原糖的含量、还原性糖综述还原糖是指具有还原性的糖类。
在糖类中,分子中含有游离醛基和酮基的单糖和含有游离醛基的二糖都具有还原性。
还原糖包括葡萄糖、果糖、半乳糖、乳糖、麦芽糖等。
非还原糖有蔗糖、淀粉、纤维素等,但它们都可以通过水解生成相应的还原性单糖。
所以糖类的测定是以还原糖的测定为基础的。
二、直接滴定法测定还原糖的试验方法一)实验原理将一定量的碱性酒石酸铜甲、乙液等量混合,立即生成天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这种沉淀很快与酒石酸钾钠反应,生成深蓝色的可溶性酒石酸钾钠铜络合物。
在加热条件下,以次甲基蓝作为指示剂,用样液滴定,样液中的还原糖与酒石酸钾钠铜反应,生成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待二价铜全部被还原后,稍过量的还原糖把次甲基蓝还原,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即为滴定终点。
根据样液消耗量可计算还原糖含量。
当称样量为5g 时,该法的检出限为0.25g/100g二)实验材料、仪器与试剂实验材料:苹果仪器:分析天平、研钵、电炉、铁架台、锥形瓶、烧杯、玻试剂:1)碱性酒石酸铜甲液:称取15g 硫酸铜(CuSO4?5H2)O及0.05g 次甲基蓝,溶于水中并稀释至l000mL。
2)碱性酒石酸铜乙液:称取50g 酒石酸钾钠及75g 氢氧化钠,溶于水中,再加入4g 亚铁氰化钾,完全溶解后,用水稀释至lOOOmL贮存于橡胶塞玻璃瓶内。
(3)乙酸锌溶液:称取21.9g乙酸锌,加3mL乙酸,加水溶解并稀释至l00mL。
4)10.6%亚铁氰化钾溶液:称取l0.6g 亚铁氰化钾,加水溶解并稀释至l00mL。
5)葡萄糖标准溶液:准确称取l.0000g 经过96±2C干燥2h的纯葡萄糖,加水溶解后加入5mL盐酸,并以水稀释至lOOOmL。
此溶液每毫升相当于 1.0mg 葡萄糖。
三)实验步骤1 )样品处理:称取约 5.00g 试样,置于250mL容量瓶中,加50mL水,混匀,慢慢加入 5 mL乙酸锌溶液及5mL亚铁氰化钾溶液,加水至刻度,混匀,沉淀,静置30mi n,用干燥滤纸过滤,弃去初滤液,取续滤液备用。
植物组织中还原糖含量的测定

植物组织中还原糖含量的测定应用化学1101 A20110001程志永植物组织中还原糖含量的测定程志永(东北农业大学理学院应用化学系,哈尔滨,150000)摘要:本实验以葡萄糖为标准,以3,5- 二硝基水杨酸(DNS)作显色剂,用分光光度法测定黄瓜中还原糖的含量。
在碱性条件下,3,5–二硝基水杨酸与还原糖共热后被还原成棕红色的3–氨基–5–硝基水杨酸,该物质在540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
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还原糖的量与棕红色物质的光吸收值成正比例关系,利用比色法可定量测定样品中的含糖量。
关键词:还原糖;分光光度法;3,5-二硝基水杨酸中图分类号:Q5-33文献标志码:A引言DNS 比色法的原理是:3,5-二硝基水杨酸在碱性溶液中被还原糖还原成氨基化合物,在沸水浴中显色时间5min,波长在540nm下有最大吸收峰。
试验过程中的诸多因素如吸收光谱、显色剂用量、显色时间等均对测定结果的准确性有直接影响。
因此,我们对用3,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测定马铃薯块茎还原糖含量的反应条件进行了一系列的试验,试图摸索最佳的试验条件以保证试验的精确度,以期获得可靠的数据为黄瓜品质育种的实践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1.1 实验材料1.1.1 供试药剂3,5-二硝基水杨酸;蒸馏水;葡萄糖溶液。
1.1.2 供试植物材料黄瓜0.96g1.2 实验方法1.2.1 葡萄糖标准曲线的制作称取0.0502g葡萄糖,定容至500ml;吸取葡萄糖标准液0、0.20、0.30、0.40、0.60、0.80mL,分别置于10mL试管中,编号1、2、3、4、5、6,各加蒸馏水使体积为1.0mL,再加苯酚试液0.51mL,摇匀,迅速滴加浓硫酸2.5 mL,摇匀后放置5min,置沸水浴中加热约15min,取出后冷却至室温。
以一号试管为对照组。
用721分光光度计,1cm比色皿,在490nm 处测定吸光度,绘制葡萄糖浓度-吸光度工作曲线。
1.2.2 样品中还原糖含量的测定1.2.2.1还原糖的提取准确称取样品0.5g,用少量蒸馏水研磨成匀浆,然后加入蒸馏水定容至50mL,摇匀,置于50℃恒温水浴中保温10min,使还原糖浸出,移入离心管,4000r/min下离心10min,取上清液。
实验一 直接滴定法测定食品中还原糖含量讲义

实验一直接滴定法测定食品中还原糖含量一、目的与要求1、学习直接滴定法测定还原糖的原理,并掌握其测定的操作技术2、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了解影响测定准确性的因素二、实验原理将等量的碱性酒石酸铜甲液、乙液混合时,立即生成天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这种沉淀立即与酒石酸钾钠反应,生成深蓝色的可溶性酒石酸钾钠铜络合物。
此络合物与还原糖共热时,二价铜即被还原为一价的氧化亚铜沉淀,氧化亚铜与亚铁氰化钾反应,生成可溶性化合物,达到终点时,稍微过量的还原糖将蓝色的次甲基蓝还原成无色,溶液呈淡黄色时为滴定终点。
根据还原糖标准溶液标定碱性酒石酸铜溶液相当于还原糖的质量,以及测定样品液所消耗的体积,计算还原糖含量。
三、仪器与试剂1、仪器酸式滴定管(25mL),锥形瓶,电炉,石棉网,容量瓶250ml,移液管,洗耳球,水浴锅,玻璃珠,烧杯,玻璃棒2、试剂碱性酒石酸铜甲液:称取15g硫酸铜(CuSO4·5H2O)及0.05g次甲基蓝,溶于水中并稀释到1000 ml。
碱性酒石酸铜乙液:取50g酒石酸钾钠及75g氢氧化钠,溶于水中,在加4g亚铁氰化钾,完全溶解后,再用水稀到1000 ml,储存于橡胶塞玻璃瓶内。
葡萄糖标准液:准确称取1.000g干燥至恒量的纯葡萄糖,加水溶解后加入5 ml盐酸,并以水稀释至1000 ml。
雪碧四、实验步骤1、样品处理汽水等含二氧化碳的样品,吸取100 ml试样在水浴上除去二氧化碳后,移入250mL容量瓶中,并用蒸馏水洗涤烧杯,洗液并入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混匀后备用。
2、标定碱性酒石酸铜溶液吸取5.0 mL 碱性酒石酸铜甲液及5.0mL乙液,置于锥形瓶中,加水20 mL, 加玻璃珠2粒,从滴定管中加约9 mL葡萄糖或其他还原糖标准溶液,摇匀,置于电炉上加热至沸,然后保持沸腾时以每2s 1 滴的速度继续滴加葡萄糖标准溶液,直至溶液蓝色刚好褪去,显示淡黄色为为终点,记录消耗葡萄糖标准溶液的总体积。
实验报告还原糖测定(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学习还原糖的检测原理和方法。
2. 掌握斐林试剂的使用方法。
3. 通过实验了解还原糖在食品、生物样品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还原糖是指在水溶液中能将斐林试剂还原成砖红色沉淀的糖类物质。
斐林试剂是一种含有CuSO4和NaOH的混合溶液,在加热条件下,Cu2+被还原成Cu2O,形成砖红色沉淀。
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的多少与还原糖的浓度成正比。
三、实验材料1. 试剂:斐林试剂、NaOH溶液、CuSO4溶液、葡萄糖标准溶液、蒸馏水。
2. 仪器:试管、试管架、酒精灯、恒温水浴锅、移液器、滴定管。
四、实验步骤1. 准备斐林试剂:将CuSO4溶液和NaOH溶液按1:9的比例混合,现配现用。
2. 配制葡萄糖标准溶液:准确称取1.0g葡萄糖,用蒸馏水溶解并定容至100ml,配制成10mg/ml的葡萄糖标准溶液。
3. 样品处理:准确称取待测样品0.1g,用蒸馏水溶解并定容至10ml,配制成0.01mg/ml的样品溶液。
4. 实验步骤:a. 取一支试管,加入1ml斐林试剂;b. 取另一支试管,加入1ml样品溶液;c. 将两支试管同时放入恒温水浴锅中,加热至沸腾,保持沸腾状态2分钟;d. 观察颜色变化,记录结果。
5. 结果处理:a. 将实验结果与葡萄糖标准溶液进行对照;b. 计算样品中还原糖的浓度。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样品溶液加入斐林试剂后,加热至沸腾,观察到样品溶液变为浅蓝色,随后逐渐变为棕色,最终形成砖红色沉淀。
2. 结果分析:根据实验结果,样品溶液中加入斐林试剂后,发生了还原反应,生成了砖红色沉淀。
这说明样品中含有还原糖,且其浓度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的沉淀量成正比。
六、实验讨论1. 实验过程中,样品溶液加热至沸腾时,需保持沸腾状态2分钟,以确保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充分反应。
2. 实验结果中,样品溶液的颜色变化过程为浅蓝色→棕色→砖红色沉淀,说明还原糖在加热条件下,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
分光光度计测还原糖含量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实验名称:班级:实验人:实验时间:研究背景与目的:掌握还原糖含量测定的方法之一的3,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熟悉722分光光度计的主要用途、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
书实验原理:已知在植物体内含有一定量的还原糖,利用还原糖的还原性,使其与3,5-二硝基水杨酸反应,生成有吸光性的3-氨基-5硝基水杨酸。
在某浓度范围内,该物质在540nm下的光吸收与还原糖含量成正比,通过测定该物质的消光值,查对标准曲线,便可得样品中还原糖含量。
仪器与试剂:722光栅分光光度计(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电热恒温水浴锅(型号:双列八孔标号:09035 天津市中环实验电炉有限公司)电磁炉架盘天平具塞刻度试管15ml*9移液器100ul—1000ul容量瓶100ml*9烧杯研钵漏斗2mg/ml 葡萄糖标准液10mg/ml 3,5-二硝基水杨酸溶液蒸馏水实验步骤:1.标准曲线的制作取7只15ml具塞刻度试管,编号,分别加入葡萄糖标准液0、0.1、0.3、0.5、0.7、0.9、1.0毫升,然后用移液器向各试管加蒸馏水,使最后体积为1.0毫升,摇匀,再各加入3,5-二硝基水杨酸溶液1毫升,摇匀,在沸水浴中准确加热5分钟,取出冷却至室温,用蒸馏水稀释至15毫升混匀,用分光光度计在540nm下测定消光值。
以消光值为纵坐标,葡萄糖含量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2.植物样品中还原糖的提取将植物样品—苹果称取1g放入研钵中,加入少量石英砂,磨成匀浆,转移到100毫升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少量多次地清洗研钵,再将洗液转移到容量瓶中,至70-80ml,摇匀,置于80度恒温水浴中浸提半小时,其间摇匀数次,是还原糖浸出。
3.还原糖含量的测定.待上述提取液冷却到室温,过滤,滤液达十几毫升即可,取滤液1毫升放入15ml具塞刻度试管中,加入1毫升3,5-二硝基水杨酸溶液,摇匀后在沸水浴中准确加热5分钟,取出冷却后稀释到15毫升。
使用722分光光度计测定OD540值。
还原糖的测定直接滴定法(GB法.

COONa
H (CHOH)4 CH2OH
C
O N + N(H3C)2 S
蓝色
N (CH3)2Cl
+
-
+
H2O
COOH (CHOH)4 CH2OH
H N
+
N(H3C)2 S
无色
+ HCl N (CH3)2
+
高锰酸钾滴定法
Cu2+ + 还原糖 MnO4- + Fe2+
高锰酸钾溶液需标定 称取草酸钠(GB1289基准物,105℃干燥2h,存于干燥器中) 0.1g,准确至0.0002g,溶于 50mL水中,再加硫酸溶液 (3.2)10mL,将此溶液加热至75~85℃,用配制好的高锰 酸钾(3.5)滴定,溶液呈现粉红色且1min不褪色为终 点,滴 定结束时,溶液温度在60℃以上, 同时作空白试验。
COOK CHOH Cu(OH)2 + CHOH COONa
COOK HC HC
O O
Cu+2H 2O
COONa
COOK HC 2 HC
O O
C Cu+2H2O +
O 2
COOK CHOH CHOH COONa COOH + (CHOH)4 CH 2OH + Cu2 O
H (CHOH)4 + 2H2O CH2 OH
Cu+ Fe3+ + MnO2
Fe3+ + Cu+ = Fe2+ + Cu2+
萨氏(Somogyi)法
Cu2+ + 还原糖
2Cu+ + I2 = 2Cu2+ = I2 + 2 Na2S2O3
发酵生产中还原糖和葡萄糖检测指标的分析

发酵生产中还原糖和葡萄糖检测指标的分析史建国;杨俊慧;孟庆军;杨艳;马耀宏;张利群【期刊名称】《食品与发酵工业》【年(卷),期】2006(032)010【摘要】采用还原糖测定法和葡萄糖酶电极测定法,对谷氨酸发酵生产中淀粉糖原料和发酵液中还原糖和葡萄糖含量进行了测定,研究了其变化特点和意义.结果表明,淀粉糖液中葡萄糖胚原糖比值变化从80%~94.2%;发酵过程中,谷氨酸生产菌首先消耗葡萄糖,发酵28h,葡萄糖含量接近0,而还原糖含量为1.0%;还原糖测定仪用于发酵后期还原糖测定,精密度(RSD%)为2.21,对发酵后期的精确控制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总页数】2页(P165-166)【作者】史建国;杨俊慧;孟庆军;杨艳;马耀宏;张利群【作者单位】山东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济南,250014;山东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济南,250014;山东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济南,250014;山东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济南,250014;山东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济南,250014;山东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济南,25001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2【相关文献】1.高浓度发酵及膜分离技术在2-酮基-D-葡萄糖酸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J], 孙文敬;魏转;林琳;余泗莲;周强2.发酵甘油生产中淀粉(乳)质量对双酶法制葡萄糖的影响 [J], 马德;杨枫3.八角莲注射液中还原糖和葡萄糖含量分析的研究 [J], 方含秋;王丽平4.还原糖自动滴定仪在谷氨酸发酵生产中的应用 [J], 史建国;马耀宏;等5.环状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工业生产中发酵染菌(Arthrobacter sp.AMP-5)的分离及16srDNA分析 [J], 段梦露; 李皎; 邓媛; 毛勇; 杨国武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碳水化合物的分析测定
一、填空题
1、用直接滴定法测定食品还原糖含量时,所用的裴林标准溶液由两种溶液组成,A(甲)液是碱性酒石酸铜钾液,B(乙)液是碱性酒石酸铜乙液;一般用葡萄糖标准溶液对其进行标定。
滴定时所用的指示剂是亚甲基蓝,掩蔽Cu2O的试剂是亚铁氰化钾,滴定终点为溶液蓝色刚好褪去。
2、还原糖的测定是一般糖类定量的基础,这是因为,还原糖具有还原性,非还原性糖可以通过水解而生成相应的还原性单糖。
3、在直接滴定法测定食品还原糖含量时,影响测定结果的主要操作因素有反应液碱度,热源强度,煮沸时间,滴定速度。
二、名词解释
可溶性糖可溶性糖就是易溶于水的糖.常见的有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和蔗糖。
还原糖是指任何一种分子中含醛基或在溶液中能通过异构化产生醛基的糖。
总糖是多羟基醛(酮)及水解后能生成多羟基醛(酮)的一类化合物.总糖主要指具有还原性的葡萄糖,果糖,戊糖,乳糖和在测定条件下能水解为还原性的单糖的蔗糖(水解后为1分子葡萄糖和1分子果糖),麦芽糖(水解后为2分子葡萄糖)以及可能部分水解的淀粉(水解后为2分子葡萄糖)。
膳食纤维膳食纤维是一种不能被人体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分为非水溶性和水溶性纤维两大类。
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是3种常见的非水溶性纤维,存在于植物细胞壁中;而果胶和树胶等属于水溶性纤维,则存在于自然界的非纤维性物质中。
三、选择题
1、( 1 )测定是糖类定量的基础
(1)还原糖(2)非还原糖(3)葡萄糖(4)淀粉
2、直接滴定法在滴定过程中( 3 )
(1)边加热边振摇(2)加热沸腾后取下滴定
(3)加热保持沸腾,无需振摇(4)无需加热沸腾即可滴定
3、费林氏A液、B液( 3 )。
(1)分别贮存,临用时混合(2)可混合贮存,临用时稀释
(3)分别贮存,临用时稀释并混合使用。
(4)上述方法都可以
四、简答题
1、直接滴定法测定食品还原糖含量时,对样品液进行预滴定的目的是什么?
答:一是直接滴定法对试样溶液中还原糖浓度由一定要求(0.1%左右),测定时试样溶液的消耗体积应与标定葡萄糖标准溶液时消耗的体积相近,通过预测可了解试样浓度是否适
合,浓度过大或过少均应加以调整,使预测时消耗试样溶液量在10mL 左右;
二是通过预测可知试样溶液的大概消耗量,以便在正式测定时,预先加入比实际用量少1mL 左右的试样溶液,只留下1mL 左右试样溶液继续滴定时滴入,以保证在短时间内完成续滴定工作,提高滴定准确度。
2、影响直接滴定法测定结果的主要操作因素有哪些?为什么要严格控制这些实验条件?
答:影响的主要因素:① 反应液碱度;②热源强度;③煮沸时间;④滴定速度。
因为①反应液碱度直接影响Cu 2+与还原糖反应的速度,反应进行的程度及测定结果。
②热源温度应控制在使反应液在2min 内达到沸腾状态,且所有测定均应保持一致。
③沸腾时间短,消耗还原糖液量多。
④滴定速度过快,消耗还原糖量多。
五、计算题
1、用直接滴定法测定某乳制品的还原糖含量,称取2.120克样品,用适量水溶解后,定容于100mL 。
吸取碱性酒石酸铜甲、乙液各5.00mL 于锥形瓶中,加入10.00mL 水,加热沸腾后用上述硬糖溶液滴定至终点耗去10.55mL 。
已知标定裴林氏液10.00ml 耗去0.1%葡萄糖液10.24ml ,问该乳制品中还原糖含量为多少? 答:%01.01001000
250/55.10120.2%1.024.10=⨯⨯⨯⨯=该乳制品中还原糖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