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3课

合集下载

高一必修知识点历史第三课

高一必修知识点历史第三课

高一必修知识点历史第三课在高一的历史教学中,必修三的课程涵盖了许多重要的历史知识点。

这些知识点深入地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轨迹以及历史事件的影响力。

今天,我们来回顾一下必修三的历史知识点,深入了解这段历史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第一个历史知识点是五四运动。

这一事件发生在1919年,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转折点。

当时,中国正处于国家危机和民众疾苦之中,许多学生和知识分子对国家的未来感到无望。

五四运动以示威游行和罢课的形式表达了年轻一代的不满和愤慨。

这场运动不仅引发了大规模的抗议,也促使了中国文化和思想的转型。

运动中的年轻人纷纷追求自由、民主和科学,这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接下来,我们来讨论一下第二个历史知识点——中国抗日战争。

这场战争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是中国人民与日本侵略者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抵抗。

抗日战争以中国的民族英雄、人民领袖毛泽东及其领导的中共党组织为中心,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持久的斗争。

这场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无尽的苦难,但也培养了中国人民的勇气和团结精神。

最终,中国人民在最艰难的时刻凝聚在一起,成功抵御了侵略者的入侵,为中国的独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三个历史知识点是冷战。

冷战是二战之后国际政治格局的显著特征之一,延续了数十年。

在这场战争中,美国和苏联之间的意识形态斗争成为主要矛盾。

这场战争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这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对抗,它深刻地改变了全球政治、经济和文化的格局。

冷战期间,世界被分割成了两个对立的阵营,而且曾一度岌岌可危地演变成热战。

冷战的结束意味着新的国际秩序的形成,也为各国带来了更多的合作和交流机会。

除了这三个知识点,还有许多其他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如法国大革命、工业革命、文艺复兴等。

这些历史事件和人物都对我们今天的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学习这些历史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过去的经验教训,为建设一个更好的未来做出贡献。

历史知识点的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更是为了培养我们的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历史:第3课《宋明理学》教案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历史:第3课《宋明理学》教案

第3课宋明理学考试说明学习要求程朱理学、王阳明的心学1. 掌握理学形成的背景,弄清宋代儒学的发展。

2、列举程颢、程颐、朱熹、王阳明等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影响。

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状况。

3、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宋明理学的精神取向及其现实启迪。

一、魏晋隋唐时期儒学的发展——三教合一二、宋朝的程朱理学1、理学兴起的背景:①北宋时期,儒学家开展复兴儒学,抨击佛道;②魏晋以来三教合一,使儒学更为理性化,思辨化。

③北宋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统治者要求调整统治思想。

2、理学特点:融合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完成了更为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

3、代表:北宋二程(程颢、程颐)和南宋朱熹4、主要思想:二程朱熹核心思想“天理”是万物的本原,先理后物;理气论,“理”是万物的本原,先理后气;天理和伦理道德的关系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

人伦道德就是“天理”;天理就是三纲五常,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提出心性论,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认识论格物致知,贯通明理更认为物指天理人伦,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而不是求科学之真。

思考:程朱理学的主要内容?①“天理”是万物的本原,先理后物;②伦理道德,三纲五常就是天理,表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③存天理,灭人欲。

④格物致知,贯通明理,从而达到明德之善的目的。

5、程朱理学的影响:①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占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

②朱熹是宋朝理学集大成者,他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③他的思想还远及日朝以及欧洲。

在日朝甚至形成“朱子学”学派。

三、陆王心学1、陆九渊(南宋)思想主张:把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心即理;强调“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真理”,万物都在心中。

认为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只需反省内心就可以得到天理。

(说明:考试说明中并无此内容,此属于新版教材新增内容。

)2、王阳明(明朝,心学的集大成者)(1)思想背景:明朝中期以后,阶级矛盾日益尖锐,社会动荡不安,封建专制统治陷入危机。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三PPT课件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三PPT课件

• 19世纪90年代,维新思想有了进一步发展。以康有为、梁 启超为首的维新派,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思想与中国传统 的儒家思想文化相结合,提出了系统的理论和明确的施政 纲领。他们要求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他 们通过与封建顽固势力的论战,使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 治学说开始在中国传播开来,一些知识分子摆脱封建思想 束缚,形成了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推动了维新 变法运动的高涨。著名思想家严复以进化论为思想武器, 论证变法维新的迫切性和合理性,以便达到救亡图存,自 强保种的目的。虽然后来的戊戌变法只持续了103天就告 失败,但它对封建专制制度和传统观念产生了冲击,促进 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 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1921年7月,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 指导的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 的必然,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中 国共产党成立以后,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 合,在1922年中共二大上提出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探 索出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 “工农武装 割据”道路。
19世纪60-90年代,以“师夷长技以自强”为旗帜 ,进行了长达30多年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培养了 一批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在沟通近代中西文化 交流和学习西方近代科技方面,打开了窗口。但是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地主阶级进行道路选择 的前提,也就是说,他们把西方先进的军事、经济 技术 (即先进的社会生产力)强行嫁接到落后的社
•新文化运动后期,随着十月革命的发生,李大钊在中华大地 上第一个举起社会主义大旗。他在《新青年》上发表了《布 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大力宣传俄国十月革命,歌颂 社会主义革命,号召人民向俄国学习。五四运动后,新文化 运动发展到系统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新阶段。中国先进知识分 子例如陈独秀、毛泽东、邓中夏、蔡和森、向警予、周恩来 等在对西方传入的思潮进行分析对比、激烈论战和与中国实 践经历进行比较后,坚定地放弃了资产阶级的思想主张,放 弃了形形色色的非马克思主义,转变成为马克思主义者。 1920年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成立以后,有计划地宣传马克 思主义,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 共产党的诞生提供了基础。

全版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3课.ppt

全版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3课.ppt
(1)局限:三纲五常,维系专制, 扼杀人性。 (2)可取: 有利于塑造民族性格:
重视主观意志; 注重气节道德; 讲求自我 节制; 强调责任使命; 凸显人性庄严。
2.应对态度:批判地继承
.精品课件.
19
知识·梳理
背景: 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
宋 明
理 学
创立:北宋二程
理 的 成熟:南宋朱熹 发
学 展 发展:陆王心学
陆王心学
“心”是万物的本原 主观唯心主义思想 内心反省(内在)
实质 以儒家纲常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欲
共 同 内容 继承仁、礼思想;世界本原皆理;吸收佛道思想

影响

.精品课件.
17
结合四大名著等文学作品谈谈宋明理学对后世的影响。
.精品课件.
18
探究三: 感悟宋明理学
1. 影响深远,局限不少,仍有可取
它?(把握“理”的方法是什么?)
.精品课件.
13
欣赏诗作 品味其学
墟墓兴衰宗庙钦, 斯人千古不磨心。 涓流滴到沧溟水, 拳石崇成泰华岑。
──陆九渊
无善无恶心之体, 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 为善去恶是格物。
——王阳明
陆、王认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是什么?如何认识 它?(把握“理”的方法是什么?)
第3课 宋明理学
课程标准: 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 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精品课件.
1
本课探究:
探究一:三教合一 1、从汉武帝以后到隋唐期间,儒学的发展情 况 2、理学产生的背景(历史因素、现实因素)
探究二:宋明理学(程朱理学、陆王心学)的主 要内容、影响
探究三:对宋明理学的评价(进步性、局限性)

高中历史必修三,整理得太好 了(精华版)

高中历史必修三,整理得太好    了(精华版)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笔记(精华版)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1、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1)政治上:分封制瓦解(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2)经济上:井田制崩溃(铁犁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3)阶级关系上:“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视(4)思想文化上:学术逐渐下移,“学在民间”(私学)出现2、“百家争鸣”的含义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儒、道、墨、法四家,各派主张各不相同,而在不同之中又有其相同之处。

儒、墨、法诸家,侧重于政治道德;道家侧重于对宇宙本体及其发展规律的探索。

各家学说的中心及其最后归宿,都是为了求治国平天下之道和理想的人生道路,这反映了中国文化的共同精神。

3、“百家争鸣”意义(1)儒家思想就是在吸收融合各家之长的过程中形成发展起来的,并在日后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2)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早期儒学思想家的思想1、孔子(1)政治思想:提出“仁”与“礼”的学说;主张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

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

(2)教育思想:开创了中国古代私人讲学之风;把自己的思想主张贯穿到教育活动中;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3)孔子的历史地位:儒家学派创始人,教育家,文化传播者。

2、孟子(1)思想内容:孟子继承了孔子学说,并对其“德治”思想进行发挥,提倡“仁政”学说,并提出“民贵君轻”思想。

(2)影响:对儒家思想发展有重要贡献。

3、荀子(1)主要思想:强调“天行有常”,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还对“礼”进行深入的讨论。

(2)地位:广泛吸收了各家思想的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内容,成为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三、其他学派的主要思想1、道家(老庄之学)(1)老子“道”是世界根本;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小国寡民”社会。

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3课宋明理学

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3课宋明理学
──王守仁《王文成公全书》
思想核心:“致良知”
2.王阳明 材料三 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
精察处,即是知。知行功夫,本不可离。
──王守仁《王文成公全书》
知行合一
王阳明的心学
破山中贼易, 破心中贼难。
“心外无佛,即心是佛”“心 即理”“心外无物”
更多地吸取佛教禅宗的思想
明中期儒学 代表人物
第3课 宋明理学
一、三教合一 —— 儒学危机
一问:儒学什么时候开始受到挑战?
魏晋南北朝时期
二问:儒学受到挑战的原因?
①佛教盛行
②道教在民间传播
③儒学本身的缺陷
三问:儒学受到挑战有哪些具体表现?
魏晋南北朝时期:
三教呈现融合趋势, 但儒学的影响范围在扩大
隋朝时期: “三教合归儒”“三教合一”
唐朝时期: 三教并行(尊道、礼佛、崇儒)程颐来自天者,理也。——(宋)程颢
朱熹
字元晦,号晦庵,生活于南宋 时代,理学的集大成者,后人尊 称“朱子”。
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什么?(吸收哪家理论)三 纲五常与理是什么关系?
材料一 凡眼前无非是物,物物皆有理。如火之所以热,水之 所以寒,至于君臣父子间皆是理。
——《河南程氏遗书》 材料二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 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通章)之为三 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通过实践、学习明事理)
——《二程遗书》
理学的方法论:格物致知
目的在明道德之善,而不是求科学之真。
2.二程与朱熹思想异同(大同小异)
二程
哲学观 伦理观
天理是宇宙本源 先理后物
“人伦者,天理也”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人教五四学制部编版中国历史第三册教案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人教五四学制部编版中国历史第三册教案

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人教五四学制部编版中国历史第三册教案一、课程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1.了解天地会的来源与性质。

2.了解太平天国的起义过程与领导人。

3.掌握太平天国农民政权的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1.难点:太平天国领袖的思想与政策。

2.重点:太平天国农民政权的特点。

三、教学流程1. 导入(5分钟)首先,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们通过创设一种氛围来引导学生们进入本节课的主题。

例如:•展示一些与天地会和太平天国运动相关的图片或音乐,向学生们介绍这些内容,调动学生们的兴趣。

•让学生们自由讨论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 学习具体内容(30分钟)接下来,教师可以用多种方式来让学生们了解天地会和太平天国的起义过程。

例如:•使用与天地会、太平天国运动相关的PPT展示,详细讲解其历史背景、起义过程、领袖人物等。

•安排分组,让学生分别负责研究太平天国的起义过程、领袖人物、农民政权等,然后在班内进行汇报讨论。

•指定阅读材料,让学生们在阅读过程中更深入地了解太平天国的相关历史。

3. 进一步探究(20分钟)在学生们对太平天国的起义过程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太平天国农民政权的特点。

例如:•让学生们列举太平天国农民政权的组成、管理方式等特点。

•引导学生思考,太平天国农民政权是否有用一些比较现代的方式来管理农民和土地?是否存在跟新中国的农村改革有一些类似之处?•让学生们围绕这些问题展开小组讨论。

4. 总结(5分钟)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

例如:•引导学生们总结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点,帮助他们巩固所学内容。

•默写太平天国领袖的名字,以此来巩固学生对这些历史人物的了解程度。

四、课后作业1.完成本节课的课后作业,包括复习所学内容、总结所学收获等。

2.着重了解太平天国的农民政权,进一步了解这种政权的特点和其在中国历史上的作用。

五、教学评估方法1.学生的课堂表现是否积极。

2.课后完成的作业质量。

人教版历史第三课

人教版历史第三课

人教版历史第三课人教版历史第三课是关于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具体内容如下:1. 炎黄战蚩尤——涿鹿之战这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争之一,讲述了炎帝和黄帝两个部落与蚩尤部落的战争。

最终,炎帝和黄帝结盟,成功击败了蚩尤,形成了日后的华夏族。

这场战争对于华夏民族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2. 华夏民族的形成华夏民族是由炎帝和黄帝两个部落结盟形成的。

后人称自己为“炎黄子孙,华夏儿女”。

这表明炎黄文化对于华夏民族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3. “人文初祖”——黄帝黄帝被尊称为“人文初祖”,因为他为华夏民族的衣食住行等方面奠定了基础。

他建造宫室、制作衣裳、发明舟车等,为后世的衣食住行提供了便利。

同时,嫘祖发明养蚕缫丝,仓颉发明文字,伶伦编乐谱等也为华夏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4. “禅让”制度——推举部落联盟首领做继承人的做法在黄帝时期,实行了“禅让”制度,即推举部落联盟首领做继承人的做法。

这种制度强调公正、公平和才德,是一种比较民主的制度。

这表明黄帝在治理国家方面具有卓越的才能和高尚的品德。

5. 夏朝的建立——我国历史第一个王朝(奴隶制王朝)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标志着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的诞生。

禹从部落联盟首领变为奴隶制国家的国王,标志着原始社会的结束和奴隶社会的开始。

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

6. 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由洪秀全领导。

这场运动的背景是多方面的,包括外国侵略、清政府腐败、自然灾害等。

太平军建立了同清政府相对立的政权,进行了北伐和西征,最终失败了。

太平天国运动反映了中国人民的英勇抗争和探索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的艰辛历程。

以上是第三课的主要内容,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可以了解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和发展历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