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岩土工程勘察野外描述记录

合集下载

野外及土层描述

野外及土层描述

野外及土层描述.1一般规定H.1.1岩石的描述应包括地质年代、地质名称、风化程度、颜色、主要矿物、结构、构造和岩石质量指标RQD。

对沉积岩应着重描述沉积物的颗粒大小、形状、胶结物成分和胶结程度;对岩浆岩和变质岩应着重描述矿物结晶大小和结晶程度。

根据岩石质量指标RQD,可分为好的(RQD>90)、较好的(RQD=75-90)、较差的(RQD=50-75)、差的(RQD=25-50)和极差的(RQD<25)。

H.1.2岩体的描述应包括结构面、结构体、岩层厚度和结构类型,并宜符合下列规定:1结构面的描述包括类型、性质、产状、组合形式、发育程度、延展情况、闭合程度、粗糙程度、充填情况和充填物性质以及充水性质等。

2结构体的描述包括类型、形状、大小和结构体在围岩中的受力情况等;3岩层厚度分类应按表H.1.2执行。

岩石厚度分类表表H.1.2H.1.3除按颗粒级配或塑性指数定名外,土的综合定名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对特殊成因和年代的土类应结合其成因和年代特征定名;2对特殊性土,应结合颗粒级配、塑性指数定名;3对混合土,应冠以主要含有的土类定名;5当土层厚度大于0.5m时,宜单独分层。

H.1.4土的鉴定应在现场描述的基础上,结合室内试验的开土记录和试验结果综合确定.土的描述应符合下列规定:1碎石土应描述颗粒级配、颗粒形状、颗粒排列、母岩成分、风化程度、充填物的性质和充填程度、密实度等;2砂土应描述颜色、矿物组成、颗粒级配、颗粒形状、粘粒含量、湿度、密实度等;3粉土应描述颜色、包含物、湿度、密实度、摇震反应、光泽反应、干强度、韧性等;4粘性土应描述颜色、状态、包含物、光泽反应、摇震反应、干强度、韧性、土层结构等;5特殊性土除应描述上述相应土类规定的内容外,尚应描述其特殊成分和特殊性质;如对淤泥尚需描述嗅味,对填土尚需描述物质成分、堆积年代、密实度和厚度的均匀程度等;6对具有互层、夹层、夹薄层特征的土,尚应描述各层的厚度和层理特征。

岩土工程勘察土层描述

岩土工程勘察土层描述

岩土工程勘察描述技术规程1 总则1.1一般规定1.1.1野外描述是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基础内容之一,应客观反映所揭露的地层属性和层位的分布,正确记录描述岩土对象的形状、特征及包含物等,为内业资料分析整理提供准确完整的第一手资料。

1.1.2从事现场描述的人员为描述员,应持证上岗。

一般由具有工程地质专业技术员及以上职称的人员担任(包括在职和退休技术人员),其他人员从事此项工作,应通过本院统一组织的学习和培训,经过考核合格后,颁发岗位证书,持证上岗。

1.1.3以我院名义从事的描述员工作,必须使用院统一的记录纸和相应的表格标签。

描述记录一律使用铅笔,不得用橡皮擦拭,需要改正时,可将更改内容划一横杠,把正确内容在旁边写出。

土(岩、水)样标签或回次卡可使用圆珠笔或钢笔填写。

1.1.4记录应在钻探进行或井探过程中同时完成,记录内容应包括岩土描述、地下水观测及钻进过程记录。

记录表应符合附录B、附录C的要求。

1.1.5 钻探现场记录表的各栏均应按钻进回次逐项填写。

在每个回次中发现变层时,应分行填写,不得将若干回次,或若干层合并一行记录。

野外描述应内容齐全,所有记录栏目都要留有印记,不得出现漏项,严禁事后追记,注意保持记录的整洁。

一个钻孔(探井)描述完成后,描述员首先进行自查,确认无误后,在相应的责任栏上签字,及时送交项目技术负责人。

现场记录不得誊录转抄,误写之处可以划去,在旁边作更正,不得在原处用橡皮擦拭涂抹修改。

1.1.6 岩土定名应符合现行岩土工程分类标准的规定。

描述术语及记录符号均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鉴定描述以目测、手触方法为主,可辅以部分标准化、定量化的方法或仪器(包括袖珍贯入仪、点荷载仪、孟塞尔色标、砂土粒度样模等)。

1.1.7关于钻进过程的记录内容应符合下列要求:使用的钻进方法、钻具名称、规格、护壁方式等;钻进的难易程度、进尺速度、操作手感、钻进参数的变化情况;孔内情况,应注意缩径、回淤、地下水位或冲洗液位及其变化等;取样及原位测试的编号、深度位置、取样工具名称规格、原位测试类型及其结果;钻探施工时间,岩芯采取率、RQD值等;其它异常情况。

岩土工程勘察野外编录

岩土工程勘察野外编录
的理些上述未规定的特殊现象。如素填土中砂岩块的大小,棱角形形状 等。用以定内分析作为参考。
还应掌握简单地形地貌学知识,什么样的地貌单元形成什么类的 土。丘陵地貌、流水地貌、斜坡地貌等。
冻土的有关知识 冻土按冻胀性分类:季节性冻土的冻胀性按不同的土质、天然含水 量和冻结期间地下水位低于冻深的最小距离来划分冻胀类别。分为不冻 胀、弱冻胀和强冻胀。 冻土的物理性质 冻土的总含水量:是指冻土中所有冰和未冻水的总质量与冻土骨架 质量之比。 冻土的重度:在冻结状态下,保持天然含水量及结构的土单位体积 的重量。 含冰量:衡量冻土中含冰量多少的指标,有质量含冰量、体积含冰 量和相对含冰量。 未冻水含量:是指冻土中未冻水的质量与干土的质量之比。 冻土的力学性质 冻土的融化压缩:冻土融化过程中在无外荷载作用下,所产生的沉降称 为融化下沉,即融陷。冻土融化后,在外荷载作用下产生的压缩变形称 为融化压缩。 冻胀量:土的冻胀是土冻结过程中土体积增大的现象。土的冻胀性 以冻胀率(冻胀变形量与冻结深度之比,以百分数表示)来衡量。 法向和切向冻胀力:地基土冻结时,随着土体的冻胀,作用于基础 底面向上的抬起力,称为基础底面的法向冻胀力。平行向上作用于基础
粗粒土密实度划分及承载力比较
松散
稍密
中密
密实
很密
3~5
5~10
10~20 >20
<3
3~6
6~11
11~14
>14
卵石 圆砾 卵石 圆砾 卵石 圆砾 卵石 圆砾 卵石 圆砾 卵石 圆砾
300~500 200~300 300~400 200~300 300~500 200~300 400~800 320~480 300~500 200~300 300~500 200~300

岩土工程勘察野外岩土描述

岩土工程勘察野外岩土描述

岩土工程勘察野外岩土描述野外土名描述一、杂填土:杂色,松散,大孔隙,上部为砼地坪,含较多的碎石。

二、淤泥质粉质粘土:灰色~灰黑色,流塑,部分夹有机质;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低,韧性低,有腐味三、粘土:灰黄色,可塑,无摇振反应、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局部分布。

四、粘土:灰黄~褐黄色,硬塑,含少量的铁,锰质结核,可塑,无摇振反应,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五、粉质粘土:青灰色,软~可塑状,为后期沉积,摇振反应无,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六、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硬塑,含青灰色粘土团块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七、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可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八、粉质粘土:灰黄色,可塑,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局部含团块状密实粉土。

九、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钙质结核,硬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十、粉质粘土:灰黄~灰色,软~可塑,粉粒含量高,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中等,韧性中等。

十一、粉质粘土:上部浅灰色,中下部褐黄色,硬塑,含少量铁锰质结核,无摇振反应,切面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十二、粉质粘土夹粉土:灰黄~青灰色,可塑,含少量云母片,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十三、粉砂:黄色,含云母片,中密。

主要由石英等矿物组成,饱和状态。

十四、粉砂:上部灰黄色,底部浅灰色,含云母片,饱和状态,密实。

十五、粉质粘土夹粉土:灰黄色,软~可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局部夹薄层粉土。

十六、粉土:灰黄,含云母片,很湿,稍密。

摇振反应中等,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

十七、粉砂:灰黄,含云母片,饱和,密实,主要成分由长石、石英、云母等组成,磨园度好、分、选性好。

十八、粉土:浅灰色,含云母片,摇振反应中等,无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

十九、粘土夹粉砂:灰黄色,褐黄色,可塑,含少量钙质结核核径为3cm。

岩土工程勘探野外编录、记录

岩土工程勘探野外编录、记录

岩土工程勘探野外编录、记录一、前言岩土工程勘探包括:钻探、原位测试、工程测量等内容。

是岩土工作程勘察工作中最重要、最主要的环节,是岩土工程勘察的基础性工作。

其中钻探是半直接的勘探方法,利用钻探钻孔可以进行划分岩土层、取土样、标准贯入试验、动力触探试验、孔内波速测试、钻孔载荷试验等。

原位测试是一种间接的勘探方法,原位测试种类繁多,原位测试分为直接或定量的测试方法、间接或半定量的测试方法。

原位测试包括标准贯入试验、静力触探试验、动力触探试验、波速测试、载荷试验等。

工程测绘包括山前斜地等高线测量、勘探孔(点)施放、勘探孔(点)高程测量、座标定位等。

下面就岩土工程勘探各方法、各内容谈谈自己的浅见。

二、钻探钻探能直接揭露岩土层,自然界沉积的岩土具有复杂性、不均匀性等不确定因素及特点,只有钻探才能直接地反映,因而钻探是最有效、最基本的勘探方法。

岩土的颜色反映了岩土固有的矿物成分,粒度成分反映了岩土固体粒颗是原生矿物、次生矿物等。

地球上三大物质组成:矿物、植物、动物,岩土属于矿物。

岩土在自然风化、沉积过程中往往不仅矿物,可能还会有植物、还会有动物。

特别是河流冲积成因的岩土一般都参入较多的植物、动物。

这就要求钻孔野外编录人员根据岩土的地质时代、沉因类型、类别、状态、密实度、含水程度,真实、客观、详细编录。

在编录过程中特别注意土层的扰动程度,岩石的破碎程度。

对于黏性土应记录其名称、颜色、状态、包含物、土的结构。

黏性土的名称有黏土、粉质黏土之分,根据规范可采用搓条法、刀削法来区分黏土、粉质黏土。

对于颜色应按照主色在后次色在前的要求进行描述。

对于状态应用手去感受,根据自己的感受确定其状态,最好能在土试样取上来后根据自己的感受填写上自己估计的液性指数,用自己感受填写上的液性指数和所取土试样的土工试验相比对,来校正自己的感受,使之能找到自己的正确感受。

对于包含物要分清包含物的主次。

对于裂隙应描述其发育程度(裂隙的宽度、裂隙的产状、裂隙的横向与竖向)。

岩土勘察编录土描述

岩土勘察编录土描述

H.1 一般规定H.1.1 岩石的描述应包括地质年代、地质名称、风化程度、颜色、主要矿物、结构、构造和岩石质量指标RQD。

对沉积岩应着重描述沉积物的颗粒大小、形状、胶结物成分和胶结程度;对岩浆岩和变质岩应着重描述矿物结晶大小和结晶程度。

根据岩石质量指标RQD,可分为好的(RQD>90)、较好的(RQD=75-90)、较差的(RQD=50-75)、差的(RQD=25-50)和极差的(RQD<25)。

H.1.2 岩体的描述应包括结构面、结构体、岩层厚度和结构类型,并宜符合下列规定:1 结构面的描述包括类型、性质、产状、组合形式、发育程度、延展情况、闭合程度、粗糙程度、充填情况和充填物性质以及充水性质等。

2 结构体的描述包括类型、形状、大小和结构体在围岩中的受力情况等;3 岩层厚度分类应按表H.1.2执行。

岩石厚度分类表表H.1.2层厚分类单层厚度h(m) 层厚分类单层厚度h(m)巨厚层厚层h> 1.01.0≥h>0.5 中厚层薄层0. 5≥h>0.1h≤0.1H.1.3 除按颗粒级配或塑性指数定名外,土的综合定名应符合下列规定:1 对特殊成因和年代的土类应结合其成因和年代特征定名;2 对特殊性土,应结合颗粒级配、塑性指数定名;3 对混合土,应冠以主要含有的土类定名;4 对同一土层中相间呈韵律沉积,当薄层与厚层的厚度比大于1/3时,宜定为“夹层”;厚度比小于1/10的土层,且多次出现时,宜定为“夹薄层”;5 当土层厚度大于0.5m时,宜单独分层。

H.1.4 土的鉴定应在现场描述的基础上,结合室内试验的开土记录和试验结果综合确定.土的描述应符合下列规定:1 碎石土应描述颗粒级配、颗粒形状、颗粒排列、母岩成分、风化程度、充填物的性质和充填程度、密实度等;2 砂土应描述颜色、矿物组成、颗粒级配、颗粒形状、粘粒含量、湿度、密实度等;3 粉土应描述颜色、包含物、湿度、密实度、摇震反应、光泽反应、干强度、韧性等;4 粘性土应描述颜色、状态、包含物、光泽反应、摇震反应、干强度、韧性、土层结构等;5 特殊性土除应描述上述相应土类规定的内容外,尚应描述其特殊成分和特殊性质;如对淤泥尚需描述嗅味,对填土尚需描述物质成分、堆积年代、密实度和厚度的均匀程度等;6 对具有互层、夹层、夹薄层特征的土,尚应描述各层的厚度和层理特征。

地勘报告(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地勘报告(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地勘报告(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一、前言该报告是针对一处地点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其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该地区的地质与地貌情况,以便进行建筑与环境工程设计。

为了准确描述该地质状况和提高勘察精度,我们采用了多种勘察方法,得出了以下。

二、勘察地点简介本次勘察地点位于某地市区南部,面积约为1000亩,建筑用地面积为600亩,环境工程用地为400亩。

该地区地势起伏不大,平均海拔为30米左右。

周围无大型山脉或江河,是一处相对平稳的地形。

下面将对该勘察地点的岩土地质状况进行详细描述。

三、地质情况分析1. 地层岩性该土地地质构造复杂,主要由下部地层的花岗岩、石英岩和上部地层的黏性粘土层、杂屑土-砂土层组成。

其中,花岗岩为主要地质岩层,在该地区占主导地位,岩性为石英二长花岗岩。

黏性粘土层与杂屑土-砂土层在地下30米处之上,发育至地面以下10-15米,厚度约为30米。

2. 岩体稳定性评价根据本次勘察结果,岩体在地下部分稳定性较好,整体稳定度为一般。

但岩体表面过于粗糙,毛细孔隙度较大,较易发生岩体剥落、局部崩塌等现象,增大了建筑物基础的施工难度。

3. 地震地质灾害评价该地区地震等级较小,为三级地震,地震烈度为VI度。

考虑到地质条件和历史资料,该地区地震引发的岩石崩塌和滑坡等地震灾害风险较小。

4. 地下水地质分析-33米之间,该区域地下水较为丰富。

地下水层位上下界分别在-15米0米、-40米地下水层埋深为33-40米,主要为含水层,水质条件较好,适宜用于生活和工业用水。

四、勘察与建议本次勘察如下: 1. 该地区地下水资源较丰富,为生活和工业用水提供了便利;2. 该地质区构造复杂,岩体距离表面距离较近,建筑物施工难度较大,需要进行合理的基础设计; 3. 该地区地震风险较小,保证了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的相对安全性。

因此,我们建议在该地区进行建设时,一定要结合实际地质情况,制定合理的建造方案和基础设计,确保建筑物在满足设计要求的同时也能满足安全要求。

岩土工程勘察描述技术规程(勘察记录簿员必备)

岩土工程勘察描述技术规程(勘察记录簿员必备)

岩⼟⼯程勘察描述技术规程(勘察记录簿员必备)岩⼟⼯程勘察描述技术规程前⾔近年来,随着国家及岩⼟⼯程勘察⾏业⼀系列相关规的颁布,对岩、⼟的鉴定和编录提出了新的规定,描述容和精度要求也更加严格,公司原编制的⼯程地质勘察岩⼟现场描述规程,已经不能满⾜现今野外⼯作的需要。

为了推⾏和适应现⾏国家标准,统⼀规我院野外描述的程序和容,指导岩⼟⼯程勘察基础⼯作,保证取得第⼀⼿资料的详实、准确、可靠,特编制本技术规程。

本规程由总则、岩⽯描述、碎⽯⼟描述、粘性⼟及粉⼟描述、特殊⼟描述和附录等章节组成。

容主要包括描述员的⼯作职责和常见岩⼟的鉴定描述要点。

岩⼟⼯程勘察描述技术规程⽬次1 总则 (1)1.1 ⼀般规定 (2)1.2 量尺记录………………………………………1.3 取样与测试……………………………………………1.4 地下⽔…………………………………………………1.5 探井验收及编录………………………………………2 岩⽯描述………………………………………………………2.1⼀般规定………………………………………………2.2岩⽯的鉴定与描述………………………………………3 碎⽯⼟描述………………………………………………3.1⼀般规定………………………………………………3.2碎⽯⼟的鉴定与描述………………………………………4 砂⼟描述……………………………………………4.1⼀般规定………………………………………………4.2 砂⼟分类与描述………………………………………5 粉⼟描述5.1⼀般规定………………………………………………5.2 粉⼟的鉴定与描述…………………………………6 黏性⼟描述……………………………………………………6.1⼀般规定………………………………………………6.2粘性⼟的鉴定与描述…………………………………7 特殊性岩⼟描述……………………………………………………7.1 湿陷性⼟…………………………………7.2 红粘⼟…………………………………7.3 软⼟…………………………………7.4 混和⼟…………………………………7.5 填⼟…………………………………7.6 多年冻⼟…………………………………7.7 膨胀岩⼟…………………………………7.8 盐渍岩⼟…………………………………7.9 风化岩和残积⼟…………………………………7.10 污染⼟…………………………………附录A附录B 现场记录表附录C 触探试验记录表ccgec岩⼟⼯程勘察描述技术规程1 总则1.1⼀般规定1.1.1野外描述是岩⼟⼯程勘察⼯作基础容之⼀,应客观反映所揭露的地层属性和层位的分布,正确记录描述岩⼟对象的形状、特征及包含物等,为业资料分析整理提供准确完整的第⼀⼿资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