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对比阅读教案表格版
部编版语文《猫》教案

猫教学目标1.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
2.作者对比手法的运用,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
3.消除误会,平等相处的意义,形成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1.作者对比手法的运用,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
2.消除误会,平等相处的意义,形成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教学难点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
教学方法赏析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观看小猫游戏视频。
很多同学喜欢小猫,下面观看视频: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段有趣的视频,相信你你一定会更加喜欢小猫的。
这真是一只贪玩的小猫。
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一起学习作家郑振铎的小说《猫》,看看细微的事物给我们留下什么样的启示。
一、自学指导预习交流【设计意图:此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1.生难字词铎duó忧郁yù怂恿sǒng yǒng蜷伏quán惩戒chéng 污涩sè红绫líng 悲楚chǔ妄下断语wàng怅然chàng冤枉yuān辩诉biàn2.词义污涩:肮脏且不光滑。
忧郁:忧伤愁闷。
毫无生意:没有一点生机和活力。
怂恿:鼓动别人去做某事。
提心吊胆: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怅然:因不如意而感到不痛快。
若有若无:好像有,也好像没有。
凝望:目不转睛地看;注目远望。
畏罪潜逃:犯罪后怕受制裁而偷偷地逃走。
3.作者简介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人。
现代作家、文学史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
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
4.背景链接《猫》是郑振铎从事文学创作的早期作品。
在此之前他的其他作品,内容已经触及五四时期青年要求自由平等、个性解放等问题,即使是对不会说话的猫,因为“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感到自己的良心受了伤。
《猫》《母鸡》比较阅读(教案)-2021-2022学年语文四年级下册

比较梳理明方法迁移运用练表达——《猫》《母鸡》比较阅读教学设计年级: 四年级学科:小学语文教学主题比较梳理明方法,迁移运用练表达——《猫》《母鸡》比较阅读学科小学语文年级四年级时长20分钟支持材料1.选择的线上网络平台简介(1)平台:Talk Cloud(2)使用方式:通过浏览器直接从网页进入课堂直播教室,实现线上交互学习,也可从手机端、电脑端下载平台软件,输入教室号、昵称、学员密码进入教室。
(3)交互功能①资源呈现:支持教室上传动态课件、文字档案、图片等教学资源,支持课件。
②师生互动:教室、学生均可在讨论区进行实时的文字互动,也可以在讨论区上传图片资料,分享课下、课中学习成果。
直播间支持教室和学生视频同屏在线。
教室可控制学生的上下台和课堂秩序,实现全体静音、全体奖励操作。
学生能通过“举手”功能参与回答问题,也可通过视频中的“举手”动作示意教师,参与课堂互动。
③课堂组织:平台提供了多种教学工具,方便教学实施,计时器方便课堂的时间把控,转盘可实现随机点名,提高学生参与度,小白板方便课堂师生文字交流与呈现,答题器可设置简单的选择题进行课堂训练,笔、橡皮、文本框、不同形状和颜色的框架等小工具可实现对课件的适时补充、批注说明,反应课堂生成,方便教师进行小结,方便给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活动。
④课堂激励:教师可对发言良好,有进步的学生进行单独的“奖杯”奖励,奖杯数会记录在学生的视频界面上。
(4)其他功能:平台会自动录制教师直播视频,方便课后再观看、下载,教师通过设置教师密码,将直播分享给指定学生观看。
(5)平台局限性:目前无法支持一个直播教室分成不同的讨论空间,方便学生线上同时进行分组讨论;此外,对学生通过讨论区上传的图片等资料无法进行批注。
2.线上教学支撑材料列表(例如下表)材料文件名材料1 《猫》《母鸡》比较阅读教学课件材料2 《猫》《母鸡》比较阅读双气泡图材料3 《小麻雀》《鸽》课外阅读资料背景分析(一)课标分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
13《猫》表格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pptx

,他是多么喜爱这只猫呀。③投影出示猫的
“尽职”;A、指名朗读句子,让学生理解“屏息凝视”意思(屏住呼吸,聚精会神地看)并作出相对应的动作,突 出猫的专心。B、抓住“一连就是几个钟头”引导学生读出猫有耐心;C、引导学生抓住“非……不可”读出猫的决心与 尽职。【设计意图】通过对重点词语的理解,体会猫古怪的性格特点。我由扶到放,在引导学生理解“老实”的基础 上,让学生自行理解猫的其他特点,既让学生体会了猫性格的多面性和古怪,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 的、粗细、变化分得很清楚,看得出来作者观察
很仔细,这种观察也体现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3、学习第四一五自然段(1)出示第四自然段,抓住“什么都怕, 勇猛”这两个词去品读猫的特点。通过小组读,引导学生思考:你仿佛看到怎样的画面?(2)出示第五自然段,让 学生寻找与之互相呼应的句子,引出第一自然段,从而让学生观察这篇文章的写作结构:总一分一总通过这样的写 作结构,一只古怪的小猫就活灵活现了。那么你们知道把一个特点写具体的第三个法宝是什么吗?利用蒙层引出写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我们班这么多学生,有的爱说爱笑,有的不善言谈;有的活泼开朗,有的沉默文静;有 的胆大粗心,有的谨慎细心。人类各有各的性格特点,动物们也有各自的性格。今天让我们继续跟随老舍先生走进 猫的世界,了解一下他笔下的猫都有怎样的性格,板书:猫我们一起来读读课题:13.猫【设计意图】通过性格的情 境创设,既缩短了学生与文本的空间距离,又顺势引出课题。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1、听录音朗读,思考:作者 写了几种猫?课文围绕猫的可爱讲了哪几层意思?用"”在课文画出原句。2、学生交流分享结果。【设计意图】让学 生带着问题听录音朗读,然后在圈画出答案,既可以让学生在听录音的同时纠正读音,为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 打下基础。又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三、精读课文,感悟写法(一)学习大猫的古怪1、学习第二自 然的写法:(1)默读2自然段,思考:本段写了猫的哪些性格?(2)投影出示第二自然段:你仿佛看到怎样的画 面?(这只猫在干什么呢)根据学生的回答超链接到对应的特点。①投影出示猫的“老实”的片段;A、男、女生朗读 ,学生评价朗读从而体会作者把猫当做人来写。B、抓住“的确”“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读出猫的温顺老实。②投 影出示猫的“贪玩”片段;A、通过分小组朗读,引导学生试着说说都有谁会呼唤它,会怎样呼唤它,猫的表现怎么样 ?从而体会作者把猫当做了既任性又可爱的孩子。B、引导学生通过抓住“任凭……也……”读出猫的贪玩,体会作者 观察仔细。接着尝试用这样的句式练习说话。C、引导学生想一想:“吧”“啊”“呢”能不能删掉?为什么?老舍爷爷已 经不仅仅把它当成一个小动物,而是看作了家里的一个成员,由此可见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3《猫》表格教案(两课时)

1.教学语言不精炼,情绪也不够到位。如果能尽量做到自然巧妙地过渡,学生兴趣被调动起来,课堂气氛会更活跃。
2.读得还少。应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知、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受到熏陶,朗读指导还需要加强。任何一篇文章都是通过反复多样的阅读来获得体会的,但这节课中我只寄希望于课下的预习,课上朗读及默读的环节都是蜻蜓点水一般,没有深入阅读。其实在第一个环节上,可以设计一个初步朗读重点语段的环节,让学生首先从字面上感知课文内容。而有些情感体验的词语也可以富有情感朗读出来,相信效果会更好。
2.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你的喜爱之情也表达出来。
3.师述:你能学习课文的写法,围绕总起句写一段具体的话吗?
出示总起句(任选一题):
(1)猫真老实。
(2)猫很尽职。
(3)课间活动丰富多彩。
(4)这堂自习课真静啊!
4.阅读链接
读读课后的阅读链接,体会不同作家对猫的喜爱之情。
同样写猫,有什么不同?
预设:夏丐尊写对猫的喜爱,用了衬托的方法,从妻子孩子对猫的喜爱,表达自身的喜爱之情。
②喜爱之情:
出示: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儿伸出来要求给抓痒。
理解“蹭”:
①“蹭”是什么意思?(磨、擦)
②请大家读句子,说说你从这个“蹭”字中读出什么味来了。生读文。
③刚才大家都读得很认真,这个句子的意思大家都读懂了吗?下面我们来表演一下好吗?老师来演大作家老舍先生,谁来演猫呢?生表演。
④你们觉得刚才那位同学演得怎样?谁愿意再来演一次。
教学
重点
学习用“摘句法”归纳段意。
教学
难点
体会猫的性格有些古怪,满月小猫的淘气可爱,感受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对猫的喜爱之情。
第一课时
教学
《猫》阅读教学教案

《猫》阅读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猫》的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猫的生活习性和性格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猫的形象。
(2)学会欣赏作者的写作手法,培养阅读兴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意识。
(2)引导学生从课文中体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理解课文《猫》的内容。
2.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分析课文中的猫的形象,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猫的生活习性和性格特点。
2. 学会欣赏作者的写作手法,培养阅读兴趣。
四、教学准备1. 课文《猫》的文本。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3. 生字词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展示有关猫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
(2)引导学生自由发言,谈谈对猫的了解和印象。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猫》,感受课文所描述的猫的形象。
(2)学生通过查阅字典,学习生字词,并尝试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猫的生活习性和性格特点。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全班交流分享。
4. 教学拓展(1)引导学生从课文中体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
(2)学生举例说明如何关爱动物、善待生命。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猫的生活习性和性格特点,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6. 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猫》。
(2)运用所学生字词,写一篇关于猫的小短文。
六、教学评价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正确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合作探讨,分析猫的生活习性和性格特点,学会欣赏作者的写作手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意识得到提升,能够从课文中体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
初中七年级语文《猫》教学设计

《猫》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猫》以平常的题材表现出独到的见解、深刻的思想。
记叙的是作者三次养猫的故事,三次养猫情趣不同,情感也在不断变化:快乐而辛酸;快乐而愤恨;可怜而悔恨。
作者用朴实无华的言辞将三次养猫的故事娓娓道来,意境深远、含蓄,留给人深深的思考。
二、学情分析现在的孩子很大一部分是留守儿童,心理和生理的孤独往往让他们对小动物情有独钟,所以他们对《猫》这类记叙小动物的文章应该比较容易接受。
另外,经过几年的语文积累,对这类记叙类散文,七年级下学期的学生们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素养和欣赏能力,学习起来也不很困难。
三、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积累生字词。
2、激发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学会反思。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视频导入,你们喜欢猫吗?为什么?猫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种小动物。
很多家庭因为猫惹人喜爱而养它。
我国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他家也曾养过三只小猫。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6课郑振铎先生的《猫》。
(二)检查预习1、教学目标展示2、作家作品3、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抽生读,正音,齐读(三)合作探研预习的时候大家已经完成了这个表格,现在请小组内讨论一下,看能否能让答案更准确更精练为什么我对于第三只猫的死比前两只的亡失难过得多?其间发生了什么可怕的事?思考讨论:谁是芙蓉鸟案的真凶?为什么作者一家认定是第三只猫?请在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说明。
(五)生成生长1、第三只猫的死亡,作者内心是充满了悔恨和自责的,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自由朗读30—34小节。
并想想应该怎样来进行朗读处理读出这种自责懊悔?(指导朗读)和大家分享一首郑振铎的小诗《回忆》2、小练笔假如你是文中的第三只猫,临死前你想对这个世界说些什么?写一写。
(六)课堂小结感人的养猫的故事就到这里了,他留给我们的思索是无穷的,不光是可怜的猫,在这个社会上还有很多可怜的人,他们是卑微的、弱小的,他们不是被人们所注意,我希望同学们都能去关心这个弱势群体,对于你们,我想说:(课件展示,学生齐读)(七)课后作业在生活中,你是否也曾经错怪过别人或被人误解呢?把事情的经过写下来。
《猫》阅读教学教案

《猫》阅读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猫》。
(2)掌握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结构和主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通过抓关键词、句子的方法来理解课文内容。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关爱和保护意识。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观察生活的态度。
(3)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感受到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的情感共鸣。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理解课文《猫》。
2. 掌握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学会通过抓关键词、句子的方法来理解课文内容。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2. 培养学生从课文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培养观察生活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猫》的幻灯片或多媒体课件。
2. 生字词卡片。
3. 相关猫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猫的形象,引导学生关注。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猫的了解和喜爱之情。
(3)板书课题《猫》,引导学生朗读课题。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学生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归纳课文中的生字词。
(2)各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主题。
(2)引导学生通过抓关键词、句子的方法来理解课文内容。
5. 练习巩固(1)学生进行朗读练习,注意语气、情感的把握。
(2)学生运用所学生字词进行造句练习。
6. 情感延伸(1)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动物,并说明原因。
(2)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感受到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的情感共鸣。
7.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生字词的掌握和课文内容的理解。
13 猫 第 1课时 学案(表格式)

我们在学习第一段时,用到了一下学习方法:
5.我也能用这些方法学习2、3段
三、课堂小结
学了课文1-3段,我感受到猫性格的,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拓展延伸】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写动物要抓住特点,仔细观察,学习这种方法,课后选择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写一个片段。
贪玩:引导孩子抓关键词,想象,朗读
尽职:引导孩子找句子,抓关键词想象画面,朗读。
同时教师注意两点:1、每个组汇报完毕或是补充完毕,教师要做好即时评价并加分。
2、汇报时要根据课堂生成,教师及时引导提升,特别是朗读指导。
4、学法小结
5、师:现在,请同学们根据学法,小组交流2、3段。
6、组内交流
7、小组派代表汇报
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重点研读了猫的古怪,下节课我们将重点感受小猫的可爱。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也知道写动物要抓住特点,仔细观察,学习这种方法,课后选择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猫》对比阅读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通过《猫》和《母鸡》对比阅读,体会作者是怎样仔
细观察并把动物的特点写具体的。
3、通过品味生动的语言,让学生感受作者字里行间对小
动物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动物是人类的伙伴。
这一单元里,我们认识了与人亲近的珍珠鸟、奇异的草虫世界、懂得感恩的海鸥、还有见义勇为的海豚。
这节课让我们走近老舍妙笔之下的动物世界吧。
(二)预学成果交流
同学们课下自学了《猫》和《母鸡》这篇文章,想一想它们有什么特点?
(设计意图:)
(三)对比《猫》和《母鸡》,揣摩写法。
1、你对哪个特点最感兴趣,就读一读,读出它们的特点。
(以读代讲,读出特点全班交流)
2、猫和母鸡的特点不同,你还有什么新发现,有什么相同
之处?
写法揣摩:猫和鸡是我们很身边熟悉的小动物,可是老舍却发现了动物的这么多特点,你认为他为什么能写得这么棒?(长期细致地观察猫)
看这些词语,想一想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把猫的特点写得这么具体的?(板书:抓事例写特点)
3、总结
通过对比阅读我们发现,用具体典型事例来突出动物特点,小动物们的形象更生动了,特点更鲜明了,仿佛出现在我们眼前,这是两篇文章的又一个共同点。
(设计意图:)
(四)、品味文章语言,体会情感。
老舍是语言大师,学习他的作品,不仅仅只是知道写什么,还要品味语言的精妙。
学习要求:再读两文,你认为哪些地方写得好,写得精彩,画出来做批注,在组内交流。
(分小组展示)
重点品析:
a、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啊,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可是,它听到老鼠的一点儿响动,又是多么尽职。
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b、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儿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
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
C、当它发现了一点可吃的东西,它咕咕地紧叫,啄一啄那个东西,马上便放下,教它的儿女吃。
结果,每一只鸡雏的肚子都圆圆地下垂,像刚装了一两个汤圆似的,它自己却消瘦了许多。
假若有别的大鸡来抢食,它一定出击,把它们赶出老远,连大公鸡也怕它三分。
3、通过语言我们体会出了情感,还知道了用词的准确和精妙。
我们不能只学语言,还要积累语言,把你喜欢的句子背一背吧。
(板书语言朴实有趣,用词准确)
(设计意图:)
(五)、出示表格,交流两文的情感:
《猫》通篇表达对猫的喜爱
《母鸡》讨厌----喜爱尊敬(先抑后扬)
对比阅读不仅要关注文章内容,知道文章写什么,更要关注写作方法,学习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还有读出文字背后的情感。
(六)、作业
同样的作者,不同的写法,同样的动物,不同的特点,今天我们学到了很多写小动物的方法,课下写一写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欣赏动物图片)
板书:
观察细致
抓事例写特点
语言朴实有趣
用词准确
心中有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