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群文阅读教案

合集下载

八年级语文下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八年级语文下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八年级语文下群文阅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熟悉群文阅读的概念和特点;2. 掌握群文阅读的基本技巧,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阅读中;3. 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学作品的欣赏与鉴赏能力;4. 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1. 群文阅读的概念和特点;2. 群文阅读的基本技巧;3. 群文阅读与鉴赏的实践。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通过展示一幅群文作品的图片或摘录一段群文作品的文字,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并问学生对此类作品有何了解和认识。

2. 概念解释(15分钟)通过讲解群文阅读的概念和特点,帮助学生对群文阅读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同时,与学生共同探讨群文阅读与其他文学作品的区别,并引导学生发表自己对群文作品的独到见解。

3. 技巧讲解(20分钟)详细介绍群文阅读的基本技巧,包括速读、略读、精读等。

通过示范和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每种技巧的应用场景和使用方法,并进行相关练习。

4. 实践探究(3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取一种群文作品进行阅读和鉴赏。

要求学生根据前面所学的技巧,进行快速浏览、筛选重要信息、深入解读等过程,并结合自身的印象和感受,进行讨论和分享。

5. 总结提升(10分钟)请学生回顾本课所学的内容,思考群文阅读对他们的启发和帮助。

同时,让学生总结群文阅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鼓励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多地接触和阅读群文作品。

四、教学策略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通过展示图片和引发问题,主动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度。

2. 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实践探究,鼓励他们相互合作、协作,共同完成任务,从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互助意识。

3. 情感引导: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对群文作品的情感认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对文学作品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4. 多元评价:通过课堂练习、小组讨论、个人总结等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多角度、全面评价,为他们提供及时反馈和指导。

八下语文第四单元群文阅读教案

八下语文第四单元群文阅读教案

八下语文第四单元群文阅读教案教案标题:八下语文第四单元群文阅读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群文阅读的概念和意义;2. 掌握群文阅读的基本方法和技巧;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4.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1. 理解群文阅读的概念和意义;2. 掌握群文阅读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团队合作精神;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和多媒体设备;2. 学生课本和练习册;3. 相关的群文阅读材料。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通过图片、视频或故事等方式引入群文阅读的概念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Step 2:讲解群文阅读的基本方法和技巧(10分钟)1. 介绍群文阅读的定义和特点;2. 解释群文阅读的基本方法,如快速浏览、精读、归纳总结等;3. 演示群文阅读的技巧,如扫读标题、图表、段落首句等。

Step 3:小组合作阅读(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篇群文阅读材料;2. 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合作阅读,互相讨论和解答问题;3. 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运用群文阅读的方法和技巧。

Step 4:整体讨论和总结(10分钟)1. 邀请每个小组代表分享他们的阅读体验和收获;2. 整理学生的回答,总结群文阅读的优点和技巧。

Step 5:拓展活动(10分钟)1. 提供更多群文阅读材料,让学生自由选择并进行阅读;2. 鼓励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和感想。

Step 6: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和任务,巩固学生对群文阅读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讲解、小组合作阅读、整体讨论和拓展活动等环节,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学习和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群文阅读的实践,学生不仅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思辨能力和创新意识。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群文阅读,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和学科能力。

初中语文人教八年级下册8下群文阅读教案

初中语文人教八年级下册8下群文阅读教案

八年级下册群文阅读——说明文阅读之筛选有效信息教学设计泸县玄滩镇喻坪学校林亚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生活中的科学知识,如雪花的形成条件等;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读懂文章阐述的事理。

2.过程与方法:学习说明文阅读中筛选有效信息和分析、推理的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激发科学探究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理清说明顺序,学习说明文阅读中筛有效信息的方法,读懂文章阐述的事理。

三、教学难点:学习分析、推理的基本方法,激发科学探究的兴趣。

四、教学方法:自主阅读、合作阅读、问答法、讲练结合法等。

五、教学准备Ppt课件;阅读材料《雪国的探险》、《谁偷了我们的wifi信号?》、《冬眠的奥秘》及相关练习题六、教学课时1课时七、教学过程:(一)导入:激趣导入(二)慧眼识科学1、师生共赴“雪国探险”之旅——《雪国的探险》1)学生自读文章,思考并回答问题:请标注出文中有关雪花的形成条件、形状及颜色的句子或文段,并概括主要内容:23《雪国的探险》中:“你听说过红的雪吗?”《大自然的语言》中:“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2、小组追踪“谁”——《谁偷了我们的wifi信号?》B.关联词:因为、所以、不仅、此外、除了、而且、也、还、一方面、另一方面等C.其他:是、就是、在于等。

3如:“不仅是灯光,厨房里的家电也会扰乱我们的网速”《谁偷了我们的wifi信号?》“如果注意到物候延迟,寻则适宜的播种日期,这种损失就可能避免”《大自然的语言》3、课堂小结:从刚才的说明文阅读中,我们归纳出了哪些筛选有效信息的方法?(三)学以致用:1、学生独立完成《冬眠的奥秘》阅读任务2、教师评讲八、课堂总结:1、同学们……2、推荐阅读九、板书设计:说明文阅读找提问句筛选有效信息找提示语观察、质疑、思考找关键句。

人教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设计3篇(群文阅读课教学设计)

人教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设计3篇(群文阅读课教学设计)

人教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设计3篇(群文阅读课教学设计)下面是我整理的人教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设计3篇(群文阅读课教学设计),供大家品鉴。

人教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设计1重点——体会朴实语言中包含的父子深情。

难点——课文第二、三段对表达课文中心的作用。

教法——反复朗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口述重点段落,体会描写的好处。

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1、检查预习:⑴给加点字注音,齐读。

⑵结合注释理解词的含义。

2、以小故事,激发情感,引入新课:父亲与母亲不同的送别方式:一个用行动,一个用表情或语言。

如父亲或许早早起床准备好行李,口理会说你走吧我就不送了,但在你走后父亲却会默默地站在某处目送,而母亲则会一边送一边流泪。

3、听录音朗读,体会课文感情。

4、学生自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⑴文中写了几次背影?着重写哪一次?⑵以背影为线索,划分段落层次概括,段意层意。

⑶写车站送别表现了父子间什么样的感情?讨论:课文四次写“背影”。

开头写难忘“背影”,送别一段两次写“背影”,结尾忆“背影”。

着重写在车站父亲爬月台买桔子时的背影。

难忘背影——点题。

(1段)家境:祸不单行为写背影渲染悲凉气氛(2、3段)描写背影送别前:细心关照为写背影做铺垫(4、5段) 买桔子:周到入微表现父亲的爱子深情(6段)再现背影——思念。

(7段)本文通过写车站送别表了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抒发了儿子对父亲深切的思念。

5、分段朗读,加深理解。

思考:二三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讨论:这两段写父子离别时的家境,为写背影渲染悲凉气氛,为突出父亲的爱子之情作铺垫。

当时祖母去世,父亲失业,真是祸不单行。

这暗淡的气氛,悲凉的环境,与父亲对儿子满腔的温情形成对照,显示出父爱的崇高。

6、朗读课文,准备复述“望父买桔”一段。

第二课时1、读4、5段哪些事情体现了父亲对儿子的细心关照?⑴因为事忙,托人送我,他再三叮嘱,甚是仔细。

⑵尽管有事,终于决定自己亲自去送。

⑶给我选定座位。

⑷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

初中八年级语文群文阅读《看见山水》教学设计(附选文)

初中八年级语文群文阅读《看见山水》教学设计(附选文)

附:选文三峡【作者】郦道元【朝代】南北朝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答谢中书书【作者】陶弘景【朝代】南北朝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与朱元思书【作者】吴均【朝代】南北朝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风和烟都消散了,天和山变成相同的颜色。

(我乘着船)随着江流漂荡,随意的向东或向西漂流。

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奇异的山,灵异的水,天下独一无二的。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水都是青白色的,清澈的水千丈也可以看见底。

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头,可以直接看见,毫无障碍。

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人教部编语文八年级下学期第二单元群文阅读专题(二)教案

人教部编语文八年级下学期第二单元群文阅读专题(二)教案

人教部编语文八年级下学期第二单元群文阅读专题(二)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部编语文八年级下学期第二单元群文阅读专题(二)涵盖了本单元的几篇文章,主要让学生通过阅读不同题材的文章,掌握不同的阅读方法和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本单元的文章具有时代性、思想性和文学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和八年级上学期已经接触过一些群文阅读,对阅读技巧和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八年级学生的学习压力增大,部分学生可能对阅读产生抵触情绪。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三. 教学目标1.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观点和态度。

2.掌握群文阅读的方法和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理解文章深层含义,把握作者观点和态度。

2.运用群文阅读方法和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五. 教学方法1.问题驱动法: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文章,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阅读方法和技巧。

3.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相关文章,提前发给学生,让学生预习。

2.准备教学PPT,包括文章内容、阅读方法和技巧等。

3.准备相关问题,用于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4.准备课堂评价表,用于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内容和目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群文阅读方法和技巧。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本节课要分析的文章,让学生快速浏览,了解文章大意。

3.操练(1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阅读方法和技巧,深入分析文章内容。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讨论成果。

八级下册第三单元群文阅读教学设计人教版

八级下册第三单元群文阅读教学设计人教版
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值得肯定的地方。例如,学生们在小组讨论中展现出了良好的合作精神和积极参与的态度。他们能够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这让我深感欣慰,也让我看到了群文阅读教学在实际应用中的成效。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调整教学策略,以更生动、有趣的方式进行教学。同时,我还将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和问题,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取得更好的学习成果。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群文阅读教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2.观察学生表现: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密切观察学生的表现,了解他们在学习中的困惑和问题。通过观察学生的表情、动作和参与程度,我会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解决。对于表现积极的学生,我会给予表扬和鼓励,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3.测试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定期进行小测试,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测试内容将涵盖本节课的核心知识点,以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对于测试结果,我会认真批改和点评,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解答和指导。
5.网络资源:提前准备好相关的网络资源,如在线文学网站、电子图书馆等,以便于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查阅和引用,丰富学生的知识来源。
6.教学工具:准备好投影仪、电脑、音响等教学工具,确保教学过程中的多媒体资源能够正常展示和使用,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流程

初二下期语文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初二下期语文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初二下期语文群文阅读教学设计第一部分:教学目标与教学重点本次教学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初二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群文阅读能力,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学作品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具体的教学重点包括:1. 培养学生各类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使他们能够从文学作品中获取信息。

3. 培养学生欣赏和评价文学作品的能力,为他们以后的文学鉴赏打下基础。

4. 建立学生的群文阅读意识,增强学生对不同文学作品的理解力和鉴赏力。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和方法本次教学将以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为主要教学内容,通过课堂讲解、朗读、讨论和写作等方式进行教学。

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包括:1. 教学内容:a) 课堂教学:阅读故事、小说、诗歌、现代散文等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并进行相关的讲解和分析。

b) 课外拓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群文阅读,阅读包括报纸、杂志、经典文学作品等各类文学作品。

2. 教学方法:a) 课堂讲解:通过详细解读文学作品的内容和要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学作品的主题和情感。

b) 朗读表演:鼓励学生通过朗读和表演的方式,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文学作品的情感。

c)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d) 写作练习:组织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如书评、读后感等,帮助学生提高自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第三部分: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通过简要介绍一段著名的文学作品,引起学生对文学的兴趣。

2.阅读教学:选择一篇适合初二学生阅读的故事,通过教师讲解让学生了解故事的背景和主要情节。

3.讨论与分析: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和解读故事。

4.朗读表演:学生分角色进行朗读表演,通过表演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感受故事中的情感和冲突。

5.写作练习:要求学生撰写一篇读后感,分享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评价。

6.课外拓展:鼓励学生进行群文阅读,让他们阅读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并进行相应的分享和讨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群文阅读:恶人与拯救(八下)
选文篇目:《为了那双明亮的眼睛》《完美计划》
《妈妈和房客》《东郭先生和狼》《历史上最具毁灭性的“好事”》
教学目标:
1.能理解五篇故事中恶人的共同特征和不同命运。

2.掌握快速默读和整体理解一组文章内容主旨的方法。

3.能领会恶人具有的相对性、反复性和可转化性特点。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教学目标1、2
教学难点:教学目标3
教学准备
明确分组方法,自学、互学、展学的规则,以及小组加分奖励的规则。

课时安排:
1课时(40分钟)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新课。

《东郭先生和狼》是个家喻户晓、有着深刻教育意义的故事,谁来为我们生动的还原这个故事?这个故事不仅告诉我们对待象狼一样狡猾凶恶的坏人要提高谨惕,不要上当受骗,而且还告诉我们智慧和策略终将战胜邪恶和愚昧,要灵活处理问题不可死搬教条等道理。

恶人有哪些特点?好人与坏人有本质的区别吗?面对恶人,有人主张拯救,有人主张不拯救》这里由一组文章将带你进一步思考:恶人,应不应该被拯救?
1.自学:快速默读五篇故事,为每个故事写一则30-80字的内容简介。

故事一:
故事二:
故事三:
故事四:
故事五:
2.自学:填写表格:
3.互学:比较探究
从表格的结局中你有哪些思考或能得出什么结论,想一想,然后和你的同桌讨论一下,看看谁的结论更合理。

结论:
4.互学:组内展示
《为了那双明亮的眼睛》《完美计划》中的恶人最终变成了好人,说说哪些因素震撼了他们的灵魂。

独自思考后列出因素,小组内交流并展示结果。

因素:
5.展学:班级展示。

恶人应该被拯救吗?为什么?请结合以上五个故事谈谈你的看法。

分正方反方进行辩论。

正方观点:
反方观点:
正一辩:
反一辩:
正二辩:
反二辩:
正三辩:
反三辩:
6.展学:片段写作
(1)《妈妈和房客》中,受到善待的海德先生离开“我”家后是继续行骗还是改邪归正,作者并未交代。

请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发挥想象力,为文章写一个结尾。

(2)把你写的结尾读给同学和老师听,请他们为你点评。

7.小结:恶人的特点----
8.群文链接:
链接1.《悲惨世界》,法·雨果著,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年版。

链接2.《农夫与蛇》(《伊索寓言》),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年版。

链接3.林华玉《谁来唤醒你》(《故事家》),(2011年12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