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文阅读教案(原本)
群文阅读教案

群文阅读教案群文阅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群文阅读的概念和重要性;2.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和合作能力;3.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4.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群文阅读的概念和重要性;2.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3.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难点:1.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表达能力;2.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参与。
四、教学准备:1.课件、投影仪、电脑等教学工具;2.选取一些适合群体阅读的文本材料。
五、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观看一段群体阅读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引起学生对群文阅读的思考。
2.介绍群文阅读的概念和重要性:通过课件展示和口头解释的方式,向学生介绍群文阅读的概念和重要性,让学生了解到群文阅读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3.分组活动: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选取一篇合适的文本材料进行群体阅读。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提示,如注重图文结合、注重情景描写等,引导学生更好地进行阅读。
4.合作讨论:每个小组完成阅读后,通过讨论的方式,交流彼此的阅读体会和感悟,并结合课堂上所学的文学鉴赏方法,一起分析文本的结构、语言特色,讨论文本所要表达的主题和情感,提炼出文本的核心思想。
5.个人创作:要求每个小组的成员根据对文本的理解,进行个人创作。
可以要求学生写一篇读后感、写一段延续文中情节的作文或编写一个情景小剧本等。
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6.展示交流:每个小组的成员可以互相交流自己的创作,并选择一人代表小组进行展示。
通过展示交流的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演讲能力。
7.总结评价: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评价,肯定他们的努力和成果,并提出进一步提高的建议。
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发言和展示自己的机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六、板书设计:群文阅读的概念和重要性七、课堂效果的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情况和展示效果,以及听取同学们的互评意见,来评价本节课的效果。
群文阅读教学设计(精选5篇)

群文阅读教学设计(精选5篇)群文阅读教学设计(精选5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群文阅读教学设计(精选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群文阅读教学设计1【设计理念】1.以“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策略为指导,以主题整合单元,以群文拓展主题,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运用实践的阅读能力。
2.以“知识树”的形式帮助学生梳理单元的学习内容及方法,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教学内容】1.人教课标版教材小学语文第10册第五组课文:《将相和》、《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2.人教版《同步阅读》教材第10册第五组课文:《田忌赛马》、《火烧赤壁》、《汴京城杨志卖刀》、《齐天大圣》、《宝黛相会》【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感受中国古典名著魅力,激发学生阅读中国古典名著的兴趣; 2.感受故事情节的曲折生动,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学习古典名著中刻画人物的方法。
3.分享同步阅读中的体验,促进学生积极有效的课外阅读。
【教具准备】1.多媒体课件2.阅读浏览表【教学步骤】一、导入谈话1.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历史的天空》(片断)2.师: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可是,当我们阅读一本本古典名著时,在我们眼前,又会飞扬起那一个个,鲜活的面容。
同学们,这节课,就让我们继续中国古典名著之旅,在文字的性灵中,去咀嚼、去感悟那一个个熟悉的名字。
(设计说明:通过音乐和教师的谈话,把学生的注意引向本节课主题,营造一个古色古香的氛围)二、主题回顾1.课件出示人物图片,学生说出人物姓名,该人物出自哪篇课文,节选自哪部名著?21蔺相如-《将相和》-《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诸葛亮-《草船借箭》-《三国演义》武松-《景阳冈》-《水浒传》石猴-《猴王出世》-《西游记》2.哪篇课文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为什么?师随机完善知识树内容。
群文阅读教案(原本)

群文阅读教案(原本)第一章:群文阅读的概念与意义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群文阅读的基本概念。
2. 让学生认识到群文阅读的重要性和价值。
3. 培养学生进行群文阅读的兴趣和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群文阅读的定义:阅读者在一段时间内,阅读多个相互关联的文章,以达到深入理解和学习的目的。
2. 群文阅读的特点:涉及多个文本,相互关联,有助于拓展视野和提高思维能力。
3. 群文阅读的意义:丰富阅读材料,提高阅读效率,培养综合分析能力,促进思维发展。
三、教学活动1. 导入:教师通过引入相关话题,激发学生对群文阅读的兴趣。
2. 讲解:教师详细讲解群文阅读的概念和意义,引导学生理解并思考。
3.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群文阅读的特点和价值,分享自己的看法和经验。
4. 案例分析:教师提供一些群文阅读的案例,学生分析其优点和效果。
5.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群文阅读的概念和意义,并强调其在学习和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案例分析中的积极参与情况。
2. 学生理解度:通过提问和回答,了解学生对群文阅读概念和意义的基本理解程度。
第二章:群文阅读的策略与技巧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群文阅读的基本策略和技巧。
2. 培养学生运用策略和技巧进行有效群文阅读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群文阅读的策略: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制定阅读计划,合理安排时间,调整阅读速度等。
2. 群文阅读的技巧:快速浏览,重点阅读,摘录关键信息,归纳总结,思维导图等。
三、教学活动1. 导入:教师通过引入相关话题,引导学生思考群文阅读的策略和技巧的重要性。
2. 讲解:教师详细讲解群文阅读的策略和技巧,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3.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群文阅读实践,运用所学的策略和技巧进行阅读。
4.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自己在实践中的体验和收获,分享有效的策略和技巧。
5.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群文阅读的策略和技巧,并强调其在群文阅读中的应用价值。
群文阅读教案设计

群文阅读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群文阅读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讨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4.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评价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群文阅读的基本概念和技巧。
2. 分析文章的主题和作者的观点。
3. 合作探讨,分享阅读心得。
4. 欣赏和评价文学作品。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群文阅读的基本概念和技巧。
2. 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分享阅读心得。
3. 小组合作法:分组进行合作探讨,培养团队精神。
4.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文章,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引入:介绍群文阅读的基本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讲解群文阅读的技巧,如如何筛选信息、分析文章结构等。
3. 实践:让学生阅读一组文章,运用所学技巧进行分析和讨论。
4. 分享: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互相学习和交流。
5. 总结:总结本次课程的重点,布置课后作业。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阅读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在实践环节中对文章的分析能力。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
4. 小组合作评价:评估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如团队精神、沟通能力等。
六、教学资源1. 文章素材:选择一组具有相关主题的文章,如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相同题材的不同作品等。
2. 参考资料:提供相关背景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3. 阅读工具:提供阅读指南、阅读笔记模板等工具,帮助学生进行有效阅读。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群文阅读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群文阅读技巧分析文章,深入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八、教学准备1. 课前准备:教师需提前准备好文章素材和相关资料,提前布置学生进行预习。
2. 课堂准备:教室环境布置,确保学生有足够的阅读和讨论空间。
九、教学延伸1. 拓展阅读:推荐与本节课主题相关的其他文章或作品,鼓励学生进行拓展阅读。
五年级语文上册 群文阅读教案

五年级语文上册群文阅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群文阅读,让学生感受不同文章的风格和特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的习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 引导学生学会从多角度分析问题,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内容1. 选取五年级语文上册中的五篇文章进行群文阅读。
2. 每篇文章设置相关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分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分享。
2. 教师引导法,教师在学生讨论过程中进行引导和点评。
3. 学生展示法,每组学生代表进行展示和分享。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群文阅读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四人。
3. 分配任务:每组分配一篇课文,要求学生阅读并思考课文中的问题。
4. 小组讨论: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观点。
5. 全班交流:每组学生代表进行展示和分享,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讨论。
6. 教师点评:教师对学生的讨论和分享进行点评和引导。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分享过程中的参与情况。
2. 学生理解度:通过学生回答问题和展示的情况来评估学生的理解程度。
3. 学生批判性思维:观察学生在讨论和评价过程中的思考深度和观点独到性。
六、教学内容1. 继续选取五年级语文上册中的五篇文章进行群文阅读。
2. 每篇文章设置相关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
七、教学方法1. 采用比较阅读法,让学生分析每篇文章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 教师引导法,教师在学生讨论过程中进行引导和点评。
3. 学生展示法,每组学生代表进行展示和分享。
八、教学步骤1. 复习导入:教师简要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新的学习。
2. 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四人。
3. 分配任务:每组分配一篇课文,要求学生阅读并思考课文中的问题。
4. 小组讨论: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观点。
5. 全班交流:每组学生代表进行展示和分享,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讨论。
群文阅读教学设计稿

群文阅读教学设计稿一、引言群文阅读是指通过阅读一系列有关同一主题或同一作者的文本,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和批判思维能力。
在这篇教学设计稿中,我将介绍一种群文阅读的教学方法,旨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深入思考文本中的主题和观点;3.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使他们能够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三、教学准备1. 多样化的文本:准备一系列有关同一主题或同一作者的文本,包括小说、诗歌、论文等。
2. 阅读指导问题:为每篇文本准备一些引导性问题,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的主题和观点。
3. 讨论和写作材料:准备一些讨论和写作材料,帮助学生进行深入的讨论和写作。
四、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通过一些有趣的问题或图片引入主题,并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文本导引:依次引导学生阅读不同的文本,并提供相应的阅读指导问题。
a) 引导学生快速浏览文本,了解文本的结构和主题。
b) 阅读文本时,学生可以结合阅读指导问题进行精读,并做好相关的读书笔记。
3.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分享彼此的阅读体验和读书笔记,并进行深入的讨论。
a) 学生可以就文本中的关键观点、思想和情感展开讨论,并提出自己的理解和观点。
b) 指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激发他们对文本内容的思考和质疑。
4. 写作实践:根据讨论和阅读的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写作实践。
a) 学生可以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主题或观点,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写作。
b) 引导学生根据文本提供的结构和要求,进行有逻辑性的写作。
五、教学评价1. 阅读评价:通过学生的阅读笔记、小组讨论和写作实践来评价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2. 写作评价:评价学生的写作实践,包括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和观点的准确性等方面。
六、教学延伸1. 主题展示:鼓励学生将自己的写作作品进行展示,向同学们分享自己的思考和观点。
群文阅读优秀教学设计

群文阅读优秀教学设计1. 引言群文阅读是指通过阅读各种文学作品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的教学方法。
优秀的群文阅读教学设计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培养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种优秀的群文阅读教学设计,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
2. 教学目标本教学设计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学作品的兴趣;•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分析和解读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3. 教学内容和步骤步骤一:引入文学作品在教学开始时,教师可以通过介绍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来引入这次群文阅读课程。
教师可以选择与学生年龄和兴趣相符的文学作品,如小说、诗歌、故事等。
通过向学生介绍文学作品的背景和主题,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
步骤二:阅读和理解文学作品在这一步骤中,学生将被要求阅读和理解所选的文学作品。
教师可以将文学作品分发给学生,或者使用电子设备进行阅读。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程度选择一个或多个文学作品进行阅读。
步骤三:讨论和分析在学生完成阅读后,教师将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分析。
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理解和观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
通过这一步骤,学生将能够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文学作品,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步骤四:写作练习在这一步骤中,学生将完成与文学作品相关的写作练习。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写作题目,如写一篇关于文学作品的书评、写一个故事的结局等。
通过写作练习,学生将能够进一步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思考,并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
步骤五:总结和评价在教学结束时,教师将与学生一起进行总结和评价。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他们在这次群文阅读课程中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并进行讨论和反思。
学生也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以改进教学设计和方法。
4. 教学评价和反思对于这种群文阅读的教学设计,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教师可以评估学生在阅读、理解、分析、写作等方面的能力,以及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群文阅读教案(原本)

群文阅读教案(第一部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群文阅读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 增强学生对不同文本类型的识别和分析能力。
4.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讨论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群文阅读的概念与重要性。
2. 群文阅读的基本技巧:快速阅读、略读、扫读、精读等。
3. 文本类型的识别:叙述文、说明文、议论文等。
4. 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提问、分析、评价、推断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群文阅读的概念和重要性。
2. 教师示范:展示群文阅读的过程和方法。
3. 学生实践:分组进行群文阅读,选择适当的文本进行阅读。
4. 讨论与分享:学生分组讨论阅读心得,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5. 批判性思维训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文本,进行评价和推断。
四、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理解测试: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学生批判性思维测试:评估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 学生合作讨论评估: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和合作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文本材料:选择不同类型和难度的文本供学生阅读。
2. 教学工具:投影仪、白板、教学卡片等。
3. 小组讨论:划分学生into小组,进行讨论和分享。
群文阅读教案(第二部分)六、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运用群文阅读技巧,分析不同文本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学生对文本信息的整合和归纳能力。
3. 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审视文本,发展创新思维。
4. 培养学生呈现和交流自己观点的能力。
七、教学内容1. 群文阅读进阶技巧:文本关系分析、信息整合与归纳。
2. 多角度审视文本:文化、历史、社会等多元视角。
3. 创新思维的培养:联想、想象、创意表达等。
4. 呈现和交流技巧:清晰表达、逻辑推理、有效倾听。
八、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回顾上节课的群文阅读技巧,引入文本关系分析。
2. 教师示范:通过示例文本展示如何分析文本之间的关系。
3. 学生实践:学生分组进行群文阅读,尝试分析文本间的联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群文阅读:探索寓言故事中的密码
【教学目标】
1. 通过阅读寓言故事,领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2. 领悟寓言“对比”的表现手法,尝试仿编寓言故事;
3. 感受阅读寓言故事的乐趣,激发阅读寓言故事的兴趣。
【重点难点】领悟寓言“对比”的表现手法,尝试仿编寓言故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流程】
一、猜谜导入
同学们,咱们先来玩一个猜谜的游戏,好吗?老师说寓言故事中的关键词,你们说寓言故事的名字。
(课件出示:河,船舷,宝剑,刻舟求剑;农夫,庄稼,兔子,守株待兔;狼,洞,羊圈,亡羊补牢;农夫,禾苗,长大。
)看来,大家对学过的寓言故事印象都很深刻!今天,老师带你们去探索寓言故事中的密码(板书:寓言故事中的密码)。
二、聚焦课内,弓1“密码”。
1. 回顾课文。
(出示课件:陶罐和铁罐的图片)这两个人物,大家一定不会陌生吧?是的,他们就是咱们三年级上册学过的一则寓言一一《陶罐和铁罐》中的主人公。
下面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陶罐和铁罐》,并完成如下阅读单:
2.指名学生回答,课件展示答案,请同学们观察答案,引“对比”
从这张表格所填的词语中你发现了什么?(预设:人物的性格或品格往往对立)师(小结):你发现了吗?寓言故事中两个主人公的性格特点是对立的,一个谦虚,一个骄傲;结局也是对立的,一个活得光洁、朴素、美观,另一个连影子也不见了。
这啊,正是我们今天所探索的寓言故事的第一个密码,它叫做“对比”(板书对比)。
3.而《陶罐和铁罐》也是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让我们明白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其实,寓言故事就是运用了这种对比的手法,告诉我们一些简单的道理,这种道理我们把它叫做寓言故事的寓意,每一个寓言故事都有它自己寓意。
这啊,正是我们今天所探索的第二个密码,它叫做“寓意”(板书寓意)。
三、拓展阅读,找“对比”,明“寓意”。
1•接下来,我们要走进更多的寓言故事中,去寻找更多的“对比”,去明白更多的“寓意”。
请同学们默读老师发给你们的4个故事,由同桌的两位同学共同完成阅读单,找出故事中的对比,并且勾画出自己喜欢的角色或者句子与大家分享。
阅读单
2.交流。
老师发现你们已经把阅读单都填完了,现在老师要请同学起来说说第一个故事《蚂蚁和屎壳郎》,主人公是什么,特点是什么,结果是什么,你找到的对比时什么,寓意是什么,分享自己最喜欢的角色或者句子。
四、从读到写,运用“对比”创编寓言
1.从同学们的答案中啊,老师发现你们已经能找到寓言故事中的对比,并且明白寓言的寓意了。
刚才有同学悄悄地告诉我,他也会用这样的“对比”,来创编故事。
现在,老师就给你们这个展示自我的机会。
请大家从给出几组事物中, 选一组作为寓言故事的主角,仿编一则短小的寓言故事,请大家思考几分钟后,我请同学起来说说自己的寓言故事。
(寓言主人公:狮子和蚊子、乌龟和兔子、树叶和树根、碗和筷子)
2. 学生创编,教师巡视。
3. 展示父流。
4. 小结归纳:从同学们的故事中,我发现了各种“对比”,有的突出语言,有的突出动作,有的语言和动作结合。
不管哪种,总会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使人们收到启发和教育,这就是寓言故事的魅力。
五、激趣拓展,引发阅读寓言的兴趣。
关于寓言,老师还读到过这样几句话,今天想和同学们来分享一下,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甚至取出比袋子大得多的东西。
寓言是一个怪物,当它朝你走过来的时候,分明是一个故事,生动活泼,而当它转身要走开的时候,却突然变成了一个哲理,严肃认真。
寓言是一座奇特的桥梁,通过它,可以从复杂走向简单,又可以从单纯走向丰富。
在这座桥上来回走几遍,我们既看见了五光十色的生活现象,又发现了生活的内在意义。
师:是啊,寓言真的很神奇,它可以帮助我们健康地成长,所以我们要多阅读寓言故事,老师想把这几本书推荐给大家:《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拉封丹寓言》《莱辛寓言》。
群文材料:
陶罐和铁罐
国王的御厨里有两个罐子,一个是陶的,一个是铁的。
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
“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
“不敢,铁罐兄弟。
”陶罐谦虚地回答。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
“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
”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
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就比你差。
再说……”
“住嘴!”铁罐恼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
“何必这样说呢?”陶罐说,“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
“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铁罐说,“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陶罐不再理会铁罐。
时间在流逝,世界上发生了许多事情。
王朝覆灭了,宫殿倒塌了。
两个罐子遗落在荒凉的场地上,上面覆盖了厚厚的尘土。
许多年代过去了。
有一天,人们来到这里,掘开厚厚的堆积物,发现了那个陶罐。
“哟,这里有一个罐子!”一个人惊讶地说。
“真的,一个陶罐!”其他的人都高兴得叫起来。
捧起陶罐,倒掉里面的泥土,擦洗干净,它还是那样光洁,朴素,美观。
“多美的陶罐!”一个人说,“小心点儿,千万别把它碰坏了,这是古代的东西,很有价值的。
”
“谢谢你们!”陶罐兴奋地说,“我的兄弟铁罐就在我旁边,请你们把它掘出来吧,它一定闷得够受了。
”
人们立即动手,翻来覆去,把土都掘遍了。
但是,连铁罐的影子也没见到。
蚂蚁与屎壳郎
夏天,别的动物都悠闲地生活,只有蚂蚁在田里跑来跑去,搜集小麦和大麦, 给自己贮存冬季吃的食物。
屎壳郎惊奇地问他为何这般勤劳。
蚂蚁当时什么也没说。
冬天来了,大雨冲掉了牛粪,饥饿的屎壳郎,走到蚂蚁那里乞食,蚂蚁对他说:“喂,伙计,如果当时在我劳动时,你不是批评我,而是也去做工,现在就不会忍饥挨饿了。
”
这是说,尽管风云变化万千,未雨绸缪的人都能避免灾难。
文本3
大轮船和小礁石
对着只露出水面一点点的礁石,大轮船大声喊着:“喂!小不点!快闪开, 再不走开,我可是会把你撞得粉碎。
”
小礁石听后,笑着对大轮船说:“轮船大哥,你千万不要撞我!我虽然外表看起来很小,
可实际上一点也不小,要是让我全露出水面来,可能是你的几千倍!
大轮船一点也不相信有人会那么谦虚,把自己的大部分隐藏起来,只露出一小点而已。
它看小礁石也没有要闪开的样子,便生气地往它头上撞过去。
谁知只听到“咔嚓”一声,大轮船便粉身碎骨,连后悔都来不及;而小礁石仍然站在原地,一动也不动。
文本4
小蝴蝶和小飞蛾
从前,有一只小蝴蝶,它刚生下来的时候是一只毛毛虫。
它一觉睡起来,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