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理化性质分析方法

合集下载

土壤常规检测项目及分析方法

土壤常规检测项目及分析方法

土壤常规检测项目及分析方法土壤常规检测是指通过对土壤中的各项理化指标进行检测和分析,从而了解土壤的肥力状况、污染程度和适宜作物的选择等信息。

土壤常规检测项目包括土壤质地、有机质含量、养分含量、酸碱度、盐分含量等方面,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些项目及其分析方法。

1.土壤质地:土壤质地是指土壤颗粒的组成及其粒径分布。

常见的土壤质地包括砂壤土、壤土和粉土。

常规检测土壤质地的方法是根据颗粒的大小进行筛选、称重、计算百分含量,并根据质地三角图进行分类。

2.有机质含量:有机质是指土壤中的有机物质,包括植物残体、动物尸体和微生物等。

有机质含量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常规检测有机质含量的方法是用碱钾溶液提取土壤中的有机质,通过酸碱反应测定碱解氮的含量,并乘以一个系数得到有机质的含量。

3.养分含量:养分(主要是氮、磷、钾)是植物生长所需的必需元素,它们对于农作物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

常规检测养分含量的方法包括酸水解法、碱解法和热浸提法等。

其中,酸水解法是将土壤样品与浓硫酸和过氧化钾混合,在高温条件下进行水解,然后用合适的试剂进行分析。

4.酸碱度:酸碱度是指土壤的pH值,它可以反映土壤的酸碱性。

常规检测酸碱度的方法是将土壤样品与盐酸和硫酸混合,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反应,然后用pH电极测定溶液的pH值。

5.盐分含量:盐分含量是指土壤中溶解在水中的盐类含量,它对于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和土壤的理化性质起着重要影响。

常规检测盐分含量的方法包括电导率法和煮沸浸提法。

其中,电导率法是通过测定土壤溶液的电导率来间接估算盐分含量。

除了上述常见的土壤常规检测项目,还有一些其他的重要项目,如重金属含量、有机污染物含量、微生物数量和饱和水分含量等。

对于这些项目的检测,通常需要使用更为专门的分析方法和仪器设备。

综上所述,土壤常规检测项目涵盖了土壤质地、有机质含量、养分含量、酸碱度和盐分含量等方面,通过对这些指标的测定和分析,可以全面了解土壤的性质和状况,为农作物的种植和土壤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土壤理化性质实验方法总结

土壤理化性质实验方法总结

土壤理化性质实验方法总结土壤的理化性质对于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都具有重要意义。

了解土壤的理化性质可以帮助我们评估土壤的肥力状况、水分保持能力、通气性等,从而指导农业生产和土地管理。

在进行土壤理化性质实验时,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来进行测试和分析。

一、土壤粒径分析实验方法1.混合土壤与蒸馏水,使其充分溶解后加入分级筛网中;2.将分级筛网的粗细筛子按顺序从上到下放置,将混合土壤悬浮液倒入最上面的筛子中;3.用水冲洗分级筛网,清洗土壤颗粒后,将每个筛网上的土壤颗粒干燥并称重;4.根据每个筛网上土壤颗粒的重量,计算出不同粒径的百分比。

二、土壤质地分析实验方法1.取一定量的土壤样品,加入容器中;2.加入适量的蒸馏水,充分搅拌使其均匀混合,静置片刻;3.利用实验室设备或称量仪器,测量容器中土壤和水的总重量;4.将容器放入烘箱中,干燥样品至恒重;5.再次测量容器中土壤和水的总重量;6.根据土壤和水的重量差,计算出土壤颗粒的质量百分比;7.根据质量百分比,判断土壤质地。

三、土壤水分含量分析实验方法1.取一定质量的土壤样品,放入烘箱中进行干燥至恒重;2.称量干燥后的土壤质量;3.将干燥后的土壤样品放入预先称好的量筒中;4.向量筒中注入一定量的酒精,使土壤颗粒充分与酒精接触;5.迅速取样量,用天平称量;6.根据差值计算出土壤的水分含量。

四、土壤有机质含量分析实验方法1.取一定量的土壤样品,先进行干燥至恒重;2.将干燥后的土壤样品研磨成细粉,过筛筛去大颗粒;3.取一定质量的细粉状土壤样品,放入烧杯中;4.加入浓硫酸,充分混合后在水浴上加热,加热时间视土壤样品特性而定;5.冷却后,加入稀盐酸,使混合溶液中的硫酸被中和掉;6.用水稀释,将土壤中的有机质进行湿法氧化;7.过滤出有机质含量溶液,用测定仪器进行分析计算。

五、土壤酸碱度分析实验方法1.取一定质量的土壤样品,加入蒸馏水中,并搅拌均匀;2.将土壤和水的混合溶液静置,使其沉淀;3.取出上清液,用PH计或酸碱滴定法测定土壤的酸碱度。

土壤理化性质测定的方法

土壤理化性质测定的方法

1、土壤有机质的测定(重铬酸钾容量法)土壤有机质既是植物矿质营养和有机营养的源泉,又是土壤中异养型微生物的能源物质,同时也是形成土壤结构的重要因素。

测定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可说明土壤的肥沃程度。

因为土壤有机质直接影响着土壤的理化性状。

测定原理在加热的条件下,用过量的重铬酸钾—硫酸(K 2Cr 2O 7-H 2SO 4)溶液,来氧化土壤有机质中的碳,Cr 2O -27等被还原成Cr +3,剩余的重铬酸钾(K 2Cr 2O 7)用硫酸亚铁(FeSO 4)标准溶液滴定,根据消耗的重铬酸钾量计算出有机碳量,再乘以常数1.724,即为土壤有机质量。

其反应式为:重铬酸钾—硫酸溶液与有机质作用:2K 2Cr 2O 7+3C+8H 2SO 4=2K 2SO 4+2Cr 2(SO 4)3+3CO 2↑+8H 2O硫酸亚铁滴定剩余重铬酸钾的反应:K 2Cr 2O 7+6FeSO 4+7H 2SO 4=K 2SO 4+Cr 2(SO 4)3+3Fe 2(SO 4)3+7H 2O测定步骤:1.在分析天平上准确称取通过60目筛子(<0.25mm)的土壤样品0.1—0.5g(精确到0.0001g)(0.3000),用长条腊光纸把称取的样品全部倒入干的硬质试管中,用移液管缓缓准确加入0.136mol/L 重铬酸钾—硫酸(K 2Cr 2O 7-H 2SO 4)溶液10ml ,(在加入约3ml 时,摇动试管,以使土壤分散),然后在试管口加一小漏斗。

2.预先将液体石蜡油或植物油浴锅加热至185—190℃,将试管放入铁丝笼中,然后将铁丝笼放入油浴锅中加热,放入后温度应控制在170—180℃,待试管中液体沸腾发生气泡时开始计时,煮沸5分钟,取出试管,稍冷,擦净试管外部油液。

3.冷却后,将试管内容物小心仔细地全部洗入250ml 的三角瓶中,使瓶内总体积在60—70ml,保持其中硫酸浓度为1—1.5mol/l,此时溶液的颜色应为橙黄色或淡黄色。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分析测试方法技术规定5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分析测试方法技术规定5

5 土壤理化性质分析测试方法5-1土壤pH-电极法A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A-1本方法适用于一般土壤、沉积物样品pH值的测定。

A-2土壤样品宜过20目筛(1mm),因为土壤过细过粗对pH测定均有影响。

土样应贮在密闭玻璃瓶中,要防止空气中的氨,二氧化碳及酸碱性气体的影响。

B原理土壤试液或悬浊液的pH值用pH玻璃电极为指指示电极,以饱和甘汞电极为参比电极,组成测量电池,可测出试液的电动势,由此通过仪表可直接读取试液的pH值。

C试剂C-1 pH4.01标准缓冲溶液:称取经105℃烘干2h的邻苯二甲酸氢钾10.21 g,用蒸馏水溶解,稀释至1000 mL,在20℃时,其pH值为4.01。

C-2 pH6.87标准缓冲溶液:称取磷酸二氢钾3.39g和无水磷酸氢二钠3.53g溶于蒸馏水中,加水至1000ml,此溶液在25℃,pH值为6.87。

C-3 pH9.18标准缓冲溶液:称取四硼酸钠(Na2B4O7·10H2O)溶于蒸馏水中,加水至1000 ml。

此溶液在25℃的pH值为9.18。

C-4 无二氧化碳蒸馏水:将蒸馏水置烧杯中,加势煮沸数分钟,冷后放在磨口玻璃瓶中备用。

D仪器D-1 pH计:读数精度0.02pH,玻璃电极,饱和甘汞电极。

D-2磁力搅拌器。

E分析步骤E-1试液的制备称取过20目筛的土样10g,加无二氧化碳蒸馏水25ml,轻轻摇动,使水土充分混合均匀。

投入一枚磁搅拌子,放在磁力搅拌器上搅拌1分钟。

放置30分钟,待测。

E-2 pH计校标开机预热10分钟,将浸泡24h以上的玻璃电极浸入pH6.87标准缓冲溶液中,以甘汞电极为参比电极,将pH计定位在6.87处,反复几次至不变为止。

取出电极,用蒸馏水冲洗干净,用滤纸吸去水份,再插入pH4.01(或9.18)标准缓冲溶液中复核其pH值是否正确(误差在±0.2pH单位即可使用,否则要选择合适的玻璃电极)。

E-3测量用蒸馏水冲洗电极,并用滤纸吸去水分,将玻璃电极和甘汞电极插入土壤试液或悬浊液中,读取pH值,反复3次,用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

土壤农化分析完整

土壤农化分析完整

土壤农化分析完整土壤农化分析是农业生产管理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对土壤中有机质、养分、微生物等方面的分析,可以准确评估土壤质量和肥力水平,为农民提供科学的土壤管理措施,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下面将详细介绍土壤农化分析的步骤和意义。

一、土壤样品的采集在进行土壤农化分析之前,首先要采集代表性的土壤样品。

采样区域应该相对均匀,并且不同类型的土壤要分别采样。

采集土壤样品时要避开路旁、斜坡、河边等容易受到人为污染的地方。

采样工具要干净,避免带入外来污染。

采样深度一般为0-20厘米,将不同位置的样品混合均匀后取一部分作为分析样品。

二、土壤有机质的测定有机质是土壤中的重要组分,对土壤肥力和土壤结构有着重要影响。

有机质的含量可以通过测定土壤中的有机碳含量来判断。

一般可以采用干燥法、酸碱滴定法、元素分析仪等方法进行测定。

三、土壤养分的测定土壤养分是农业生产中的关键要素,包括全氮、全磷、全钾、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等。

测定土壤养分可以采用化学分析法,如盐酸消化法、硝酸铵提取法等。

四、土壤酸碱度的测定土壤的酸碱度对植物生长和养分吸收有重要影响。

常用的测定土壤酸碱度的方法有pH值测定法和酸碱滴定法。

pH值可以通过酚酞指示剂和pH计进行测定。

五、土壤微生物的测定土壤中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等,对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养分转化有着重要的作用。

常用的测定土壤微生物量的方法有好氧培养法、快速测定法等。

六、土壤理化性质的测定土壤的理化性质对农业生产也具有重要影响。

常用的测定土壤理化性质的方法有土壤颗粒组成的测定、土壤含水量的测定、土壤容重的测定等。

1.评估土壤质量和肥力水平,为农民提供科学的土壤管理措施。

通过分析土壤中有机质、养分、微生物等的含量和分布情况,可以了解土壤的肥力状况和潜在的问题,指导农民进行有针对性的施肥和土壤改良工作。

2.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通过合理施肥和土壤管理,提高土壤肥力和改良土壤结构,可以增加农作物对养分的吸收利用率,提高产量和品质。

土壤理化性质测定方法

土壤理化性质测定方法

土壤理化性质测定方法土壤的理化性质测定是土壤学研究的基础,也是农业生产中土壤肥力评价的重要手段。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通常会测定土壤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生物学性质等多个方面。

接下来,本文将分别介绍常用的土壤理化性质测定方法。

一、土壤物理性质的测定方法1.土壤颗粒分析:通过测定土壤中不同颗粒级别的含量,得出土壤的颗粒组成。

常用的方法包括梯级法、沉降法和离心法等。

2.土壤容重的测定:容重是指土壤单位体积的质量,常用的测定方法有圆环法和铁筒法等。

3.土壤孔隙度和孔隙度的测定:孔隙度是指土壤中孔隙体积与总体积之比,常用的测定方法有代表法、柱塞法和压实仪法等。

4.土壤质地的测定:土壤质地是指土壤中各种粒子所占的百分比,常用的测定方法有手感法和湿润法等。

5.土壤含水量的测定:土壤含水量是指土壤含水量与干土质量之比,常用的测定方法有干燥法和重量法等。

二、土壤化学性质的测定方法1.土壤酸碱度的测定:土壤酸碱度对植物生长和土壤肥力有重要影响,常用的测定方法有酸碱度仪法和酸碱滴定法等。

2.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测定:有机质对土壤肥力有显著贡献,常用的测定方法有干燥煮熔法和碳氮分析仪法等。

3.土壤碱解态氮的测定:碱解态氮是植物主要吸收的氮源之一,常用的测定方法有硫酸盐抽提法和碱解氮分析仪法等。

4.土壤速效养分的测定:速效养分是植物生长的重要养分,常用的测定方法有水溶性法和盐酸溶解法等。

5.土壤微量元素的测定:土壤中的微量元素对作物生长和土壤健康有重要作用,常用的测定方法有原子吸收光谱法和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等。

三、土壤生物学性质的测定方法1.土壤微生物数量的测定:土壤微生物是土壤生物活动的重要参与者,常用的测定方法有平皿计数法和蛋白荧光法等。

2.土壤酶活性的测定:土壤酶活性是评价土壤健康和肥力的重要指标,常用的测定方法有酶测定法和比色法等。

3.土壤呼吸强度的测定:土壤呼吸是土壤微生物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释放,常用的测定方法有碱浸法和气体分析法等。

土壤理化性质及重金属含量分析

土壤理化性质及重金属含量分析

土壤理化性质及重金属含量分析一、土壤的理化性质土壤是地球的表层,由矿质、有机质、水、空气和土壤生物等组成。

土壤的理化性质是指土壤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物理性质(1)土壤颗粒组成:土壤颗粒组成主要包括砂、粉砂、粉土和粘土。

砂颗粒在0.05-2.0mm之间,具有较大的颗粒和较好的通气性;粉砂颗粒在0.002-0.05mm之间,具有适度通气性及适度保水性;粉土颗粒在0.002-0.02mm之间,具有较好的保水性;粘土颗粒在小于0.002mm,具有良好的粘合特性。

(2)土壤结构:土壤结构是指土壤颗粒之间的排列和连接方式。

土壤结构影响土壤通气性、渗透性、保水性和透水性等。

常见的土壤结构有块状结构、柱状结构、自由颗粒结构和块状颗粒结构等。

(3)土壤密度:土壤密度是指土壤单位体积的质量。

土壤密度的大小与土壤孔隙度、通气性和根系生长有关。

(4)土壤水分:土壤水分包括田间持水量、枯萎点和毛管水等。

土壤水分对植物生长及土壤性质有一定的影响。

2.化学性质(1)pH值:土壤的pH值是指土壤溶液中的氢离子(H+)浓度的负对数。

pH值对土壤中营养元素的有效性和土壤微生物的生长有重要影响。

(2)电导率:土壤的电导率是指土壤溶液的电导能力。

电导率是土壤盐碱程度的指标,高电导率表示土壤中盐分含量较高。

(3)有机质含量: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是指土壤中有机质的质量百分比。

有机质对土壤结构、肥力和水分保持等有重要影响。

重金属在土壤中是常见的存在形式之一,但过量的重金属含量会对土壤质量和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对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的分析可以帮助了解土壤的环境质量。

1.采样与准备首先需要选择代表性样品进行采样,采样点应尽量避免受到人为干扰。

采样时使用干燥的工具,将土壤样品按照一定的深度和面积采集,并混合均匀。

将土壤样品分装到干燥的容器中,密封保存。

2.化学分析重金属含量分析可以使用多种化学方法,常用的分析方法包括原子吸收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和X射线荧光光谱法等。

实验3 土壤理化性质测定与分析

实验3 土壤理化性质测定与分析

实验3 土壤理化性质测定与分析1 土壤样品的采集和制备土壤样品的采集是否具有代表性,是决定分析结果能否正确反映土壤特性的关键。

因此,采集的土壤样品必须具有代表性,以确保土壤质量分析结果的正确性。

从田间采集来的土壤样品不可直接进行化学分析,需经过筛或风干过筛等处理后方可进行分析。

因此,在风干过筛处理中保持最小的误差是同样的重要。

本实验的目的在于通过土壤样品采集的实践,使学生更好地掌握采集具有代表性土壤样品的技能和合理处理样品的技能。

1.1土壤样品的采集1.1.1耕层混合土壤样品的采集(1)确定采样单元根据有关资料和现场勘查后,将采样区划分为数个采样单元,每个采样单元的图类型,肥力状况和地形等因素要尽可能均匀一致。

(2)确定采样点数及采样点位置采样点数的确定,取决于采样区域的大小、地块的复杂程度和所要求的精密度等因素,一般以5-20个为宜。

采样点位置的确定要遵循随机布点的原则,常采用“S”型布点方式,该方式能较好地克服耕作、施肥等农业措施造成的误差。

但在采样单元面积较小,地形变化较小,地力较均匀的情况下也可采用对角线(或梅花)形布点方式。

为从总体上控制采样点的代表性,避免在堆过肥的地方和田埂,沟边以及特殊地形部位采样。

(3)各采样点土样的采集遵循采样“等量”的原则,即每点所采土样的土体的宽度、厚度及深度均相同。

使用采样器采样时应垂直于地面向下至规定的深度。

用取土铲取样应先铲出一个耕层断面,再平行于断面下取土。

(4)混合土样的制备将个点采集的土样集中在一起,尽可能捏碎,混均;如果采集的样品数量过多,可用四分法将多余的土样弃去,以取1kg为宜。

其方法是将混均的土样平铺成四方形,划对角线将土样分成四份,将其中一对角线的两份弃去,如所剩样品仍很多,可重复上诉方法处理,知道所需数目为止。

采集含水较多的土样时(如水稻土),四分法很难使用,可将各样点采集的烂泥状样品搅拌均匀后,再取出所需数量。

将采好的土样装袋,土袋最好采用布制的,以保持通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钾、钠离子火焰光度法或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法测定
土壤氧化还原电位电位法测定。
土壤有机质油浴加热重铬酸钾氧化容量法测定
土壤全氮凯氏蒸馏法测定
土壤水解性氮 碱解扩散法测定
土壤铵态氮氯化钾浸提——靛酚蓝比色法(分光光度法)测定
土壤硝态氮氯化钙浸提——紫外分光光度计法或酚二磺酸比色法(分光光度法)测定
土壤有效磷碳酸氢钠或氟化铵-盐酸浸提——钼锑抗比色法(分光光度法)测定
土壤交换酸氯化钾交换——中和滴定法测定
石灰需要量氯化钙交换——中和滴定法测定
土壤阳离子交换量EDTA-乙酸铵盐交换法测根和重碳酸根电位滴定法或双指示剂中和法测定
氯离子硝酸银滴定法测定
硫酸根离子硫酸钡比浊法或EDTA间接滴定法测定
钙、镁离子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法测定
土壤有效铜、锌、铁、锰DTPA浸提-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法或ICP法测定
土壤有效硼 沸水浸提——甲亚胺-H比色法(分光光度法)或姜黄素比色法(分光光度法)或ICP法测定
土壤有效钼草酸-草酸铵浸提——极谱法测定
全量铅、镉、铬干灰化法处理——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法或ICP法测定
全量汞湿灰化处理——冷原子吸收(或荧光)光度计法
全量砷 干灰化处理——共价氢化物原子荧光光度法或ICP法测定
测定土壤理化指标有很多标准文件,部分指标有国家标准,部分用农业行业标准,由于指标太多,故列出土壤测定的一些方法,通过方法可以搜索到行业标准或国家标准的具体内容,供参考:
土壤质地国际制;指测法或密度计法(粒度分布仪法)测定
土壤容重环刀法测定
土壤水分烘干法测定
土壤田间持水量环刀法测定
土壤pH土液比1:2.5,电位法测定
土壤缓效钾硝酸提取——火焰光度计、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法或ICP法测定
土壤速效钾乙酸铵浸提——火焰光度计、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法或ICP法测定
土壤交换性钙镁乙酸铵交换——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法或ICP法测定
土壤有效硫磷酸盐-乙酸或氯化钙浸提——硫酸钡比浊法测定
土壤有效硅柠檬酸或乙酸缓冲液浸提-硅钼蓝比色法(分光光度法)测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