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第一章 导论:人格与人格心理学(2020年九月整理).doc

合集下载

第一章 人格心理学概述

第一章 人格心理学概述
性格:个人的品行道德风格,稳定的行为方式; 人格具有倾向性。
2020/12/2
25
二、人格的决定因素
(一)遗传的生物基础:遗传因素的影响,大脑 的影响,化学物质,身体外貌。
老猫房上睡,一辈传一辈。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2020/12/2
26
人格的大脑神经生物基础
大脑神经生物基础对人格产生一定的影响,脑神经手术对有些人格问题如焦 虑、恐怖、痛苦和忧虑甚至强迫症有一定的作用。
2020/12/2
27
谢尔顿:体型类型论
内:柔软、丰满、肥胖 中:肌肉骨骼发达、结 实强壮、体态呈长方形 外:虚弱、瘦长
内:图舒服、闲适、乐群
中:好活动、自信、独立、 爱冒险、不太谨慎
外:爱思考,压抑、约束/ 好孤独
2020/12/2
28
(二)环境基础:胎内环境,家庭环境,学校环境, 社会阶层,社会文化。
2020/12/2
10
问题三 为什么要学习各种人格理论流派?
2020/12/2
11
人格概述
人格心理学 主要流派
课 程 内 容
2020/12/2
人格心理学的 应用
精神分析学派 特质学派 生物学派 行为主义学派 人本主义学派 认知学派
人格测量
人格障碍及矫治
人格教育
12
问题四 好不好学?如何学?
2020/12/2
2020/12/2
20
区别性的定义
人格是习惯、倾向和情操 的有组织的系统,起作用的 整体或统一,而那些习惯, 倾向和情操是区别一群中任 何一个成员不同于同群中任 何其他成员的特征。
2020/12/2
21
一、人格的含义

导论-人格与人格心理学

导论-人格与人格心理学

第一章导论:人格与人格心理学第一节人格一、人格的概念(一)人格的词源分析(二)、人格的非心理学定义(三)、人格的心理学定义1、西方学者的定义2、中国学者的定义3、工具书的定义4、人格定义的方法论差异5、人格界定的文化差异(四)、人格的综合规定性(五)、人格的意义二、人格的基本特性(一)、人格的基本特征1、人格的社会性2、人格的整体性3、人格的稳定性4、人格的独特性5、人格的可塑性6、人格的倾向性7、人格的层次性(二)、人格特征间的关系性1、人格的社会性与生物性的关系2、人格的共性和个性的关系3、人格的稳定性和可变性的关系4、人格的整体性与层次性的关系5、人格的“他控性”和“自控性”的关系第二节人格心理学一、人格心理学的建立与发展(一)、心理测量运动(二)、欧洲近代临床精神病学(三)、其他来源(四)、科学人格心理学的发展二、人格心理学理论(一)人格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1、人格结构2、人格动力3、人格发展4、人格适应_ 5、人格评鉴和研究(二)、人格心理学的理论中的争议问题1、如何看待人性2、行为由内部决定还是由外部决定3、人格的整体性和自我概念4、如何看待潜意识5、时间对行为的影响(三)、人格心理学理论的价值(四)人格心理学的主要理论范型1、精神分析论范型2、特质论范型3、学习论范型4、人本主义范型第一节人格一、人格的概念(一)人格的词源分析我国古代汉语中没有“人格”一词,但有“人性”、“人品”、“品格”等词中文的“人格”这一术语是现代从日文中引入的;而日文的“人格”一词则是对英文“personality”一词的意译。

“人格”一词的英文表达是“Personality”,它来源于拉丁文“Persona”,其原意是指“假面具”(Mask),相传此意始于古罗马一个演员为了掩饰他不幸伤残的左眼而在戏剧演出中开始使用面具,尔后,罗马的其他演员也广泛使用面具表演。

从此,面具成为舞台上扮演角色所戴的特殊道具,也相应地代表着戏中角色的特定身份。

人格心理学 第1章 人格与人格心理学 考研笔记-精品

人格心理学 第1章 人格与人格心理学 考研笔记-精品

第1章人格与人格心理学第一节人格概述一.人格相关的概念(一)人格的定义[一级]心理学家是如何界定人格的?试述人格的特性。

[17华南347名:人格]普心: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独特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是个体在先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在心理学上,人格是探讨完整个体与个体差异的领域。

)⑴人格是一个人的心理行为模式,是个体心理与行为的多侧面、多层次与多因素的统一体。

⑵这种心理行为模式是独特的,每个人的人格都是独特的。

⑶这种心理行为模式是相对稳定的,在时间上有前后一贯性,空间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4)人格不是生下来就有的,而是在先天的生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人格具有生物性,同时也具有社会性,是生物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二)人格的内涵⑴人格是一个人的心理行为模式,这是说人格是由人的内在心理特征与外部行为方式构成的,它不仅是一个个单一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方式,而且是心理特征和行为方式相互联系而形成的有着一定组织和层次结构的模式。

即,是个体心理与行为的多侧面、多层次与多因素的统一体。

①外部行为方式:个人在人生舞台上表现出来的各种言行,遵循社会文化习俗的要求而做出的反应。

即人格的〃外壳〃,表现出人格的外在品质特征;②内在心理特征:个人隐藏于内不愿展现的人格成分,即面具后的真实自我,是人格的内在品质特征。

⑵人格不是生下来就有的,而是在先天的遗传素质的基5出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三)简述生物遗传因素(天性)与后天环境因素(教养)对人格形成的影响及两种因素的关系⑴人格具有生物性,同时也具有社会性。

是生物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2]遗传素质是人格形胡口发展的重要基础,但不是人格的唯一决定因素。

离开了后天的社会环境因素,遗传因素不可能自发地演化为人格。

[3]°后天社会环境与教育对一个人的人格形成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离开了遗传素质的基础,它的作用就无法表现出来。

01第一章 导论:人格与人格心理学

01第一章  导论:人格与人格心理学

第一章导论:人格与人格心理学第一节人格一、人格的概念(一)人格的词源分析(二)、人格的非心理学定义(三)、人格的心理学定义1、西方学者的定义2、中国学者的定义3、工具书的定义4、人格定义的方法论差异5、人格界定的文化差异(四)、人格的综合规定性(五)、人格的意义二、人格的基本特性(一)、人格的基本特征1、人格的社会性2、人格的整体性3、人格的稳定性4、人格的独特性5、人格的可塑性6、人格的倾向性7、人格的层次性(二)、人格特征间的关系性1、人格的社会性与生物性的关系2、人格的共性和个性的关系3、人格的稳定性和可变性的关系4、人格的整体性与层次性的关系5、人格的“他控性”和“自控性”的关系第二节人格心理学一、人格心理学的建立与发展(一)、心理测量运动(二)、欧洲近代临床精神病学(三)、其他来源(四)、科学人格心理学的发展二、人格心理学理论(一)人格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1、人格结构2、人格动力3、人格发展4、人格适应5、人格评鉴和研究(二)、人格心理学的理论中的争议问题1、如何看待人性2、行为由内部决定还是由外部决定3、人格的整体性和自我概念4、如何看待潜意识5、时间对行为的影响(三)、人格心理学理论的价值(四)人格心理学的主要理论范型1、精神分析论范型2、特质论范型3、学习论范型4、人本主义范型第一节人格一、人格的概念(一)人格的词源分析我国古代汉语中没有“人格”一词,但有“人性”、“人品”、“品格”等词中文的“人格”这一术语是现代从日文中引入的;而日文的“人格”一词则是对英文“personality”一词的意译。

“人格”一词的英文表达是“Personality”,它来源于拉丁文“Persona”,其原意是指“假面具”(Mask),相传此意始于古罗马一个演员为了掩饰他不幸伤残的左眼而在戏剧演出中开始使用面具,尔后,罗马的其他演员也广泛使用面具表演。

从此,面具成为舞台上扮演角色所戴的特殊道具,也相应地代表着戏中角色的特定身份。

人格心理学

人格心理学

人格心理学第一编:人格心理学导论第一章:人格1:人格心理学定义:心理学意义的人格,是相对于认知、情绪、意志等而言的一种心理现象,称为个性。

指一个人在一生发展中逐渐形成的表现为稳定的、程序的、有异于与他人的心理特点,以及行为方式的总和,包括:气质、性格、能力、兴趣、爱好等等,气质、性格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2:个性:是人格的独特性气质:是人格发展的先天基础性格:是个人后天形成的道德行为特征3:人格的特性人格的独特性:不同遗传、生活、教育环境形成独特的心理特点人格的稳定性:人格的跨时间持续性和人格的情景一致性人格的整体性:人格由多种成分构成,具有内在一致性,受自我意识调控人格的社会性:人格是社会的人所特有的,社会化是一个人在于他人的交往中掌握社会经验和行为规范,获得自我的过程。

4:人格成因1:人格的一次生物基础2:人格的环境基础(胎内环境影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阶层和文化)3:遗传和环境的交互作用(反应、唤起、超前的交互作用)第二章,人格理论人格理论是指心理学家对人的一套看法,是人格心理学家用来描述或解释行为的一套假设系统和参照框架五种理论,解释生活现象:1:精神分析流派,人的无意识对他们行为方式的差异起很大作用2:特质流派,人是处在各种各样的人格特征的连续体上的某个位置上,关心如何将人格分类,每个类别的特征3:人本主义流派,关注人的潜能、自我实现,研究对象为心理健康的人4:行为主义和社会学习流派,把稳定的行为方式说成是条件反射和心理预期的结果5:认知流派,从人的观念,思维方式的角度来解释人第三章,人格心理学研究的领域人格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研究现实的人,解释个体的思想、情绪和行为的独特模式,以及综合影响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

(研究正常和异常的个体,为异常行为改变提供解释和治疗基础)1:人格心理学科特点:研究内容上侧重人的心理差异,研究策略上强调人格的整体性,研究特征上注重人的内部稳定性2:人格心理学任务:寻求和解释差异,综合影响人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描绘出人的完整画像3:研究领域:1:人格结构2:人格动力3:人格发展4:人格评估5:人格适应4:人格心理学的意义理论意义,为其他领域提供基础知识。

人格心理学第一章人格心理学概论

人格心理学第一章人格心理学概论

在西欧的心理学文献中,“character” 常与 “personality”混同使用 。在我国心理学文献 中,性格与人格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性格包含 在人格中,是人格结构的主要成份。
第二节 人格的决定因素
人格是遗传和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
遗传、环境 孰重孰轻?
一、人格的遗传生物因素
二、人格的环境基础
2、个人蕴藏于内的、没 有表现于外的特点。
“蕴蓄于中,形诸于外”
返回
定义:人格是个体在行为上的内部倾向,它 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的能力、情绪、需要、动 机、兴趣、态度、价值观、气质、性格和体质等 方面的整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我, 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人以特色的心身 组织。
• 定义强调了人格的四个方面: • 整体的人 • 稳定的人 • 独特的人 • 具有心身组织的社会化的对象。
• 着重个人的研究:在不同的时间测量个体不同的 行为特征,以比较各种行为特征跨时间的测量分 数,目的是考察人格的变化情况。
返回
人格适应:个体和其生活环境保持和谐状 态时所表现出的行为反应。适应障碍如果持久 便演变为某种人格障碍。
返回
研究应寻求不同的资料来源和研究取向
实验性; 非实验性; 采用一种方法; 综合几种方法; 进行测验; 长达数年甚至数十年的追踪研究; 寻找新的评鉴技术和方法;
• 巴里等人的研究
返回
• 反应的交互作用:面对同样的环境,不同个体会以不同 方式感受、体验和解释这一环境。
• 唤起的交互作用:个体的人格特征和行为会引起周围人 对他的特异反应。
• 超前的交互作用:个体主动地选择和建构自己所喜爱的 环境,而这些环境反过来又进一步地塑造了个体的人格。
第三节 人格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

人格心理学(自己整理)

人格心理学(自己整理)

人格心理学华若蒙第一章绪论1、人格是个人在各种交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内在动力组织和相应行为模式的统一体。

(1)人格是指一个人外在的行为模式,即个人与环境(特别是社会环境)的互动方式。

(2)人格是指一个人内在的动力组织。

(3)人格就是这样一种蕴于中、形诸外的统一体。

(4)动力组织与行为模式的统一体意味着人格具有整体性、稳定性、复杂性和独特性等特点。

(5)人格既是各种交互作用的结果,也是各种交互作用的过程。

(P5)2、人格的基本特性:整体性、稳定性、复杂性、独特性。

3、人格的稳定性是指人的思想、感情和行为具有跨时间的连续性和跨情境的一致性。

4、人格分析的三个层面:第一层,揭示人的共同本性;第二层,揭示个体差异和群体差异;第三层,揭示个体独特性。

5、本书的架构:“T & 3D”,“T”就是指人格理论,“3D”则是组织各种人格研究主题的线索,是在Cloninger的人格“描述—动力—发展”模型(3D模型)的基础之上经过修正而来的。

第二章人格研究与测评1、人格研究方法:(1)个案研究:寻求研究深度(2)相关研究:寻求研究广度(3)实验研究:寻求因果关系2、个案研究方法:①临床研究②叙事法(生活史)第三章特质理论1、Gordon W . Allport, 美国心理学家,既是特质理论的创立者,也是公认的人格心理学学科创始人。

2、Allport把特质区分为:共同特质:人类共有的特质,人人都具有,个体间的差异在于不同的人具备此特质的强弱程度不同。

个人特质:个人独有的,与共同特质相对,代表个人的行为倾向。

3、个人特质分为:首要特质:最重要、最具影响力的人格特质、最能代表一个人的特点,在个人人格结构中处于主导地位。

核心特质:能够代表个体主要特征和性格的核心成分,5-10个。

次要特质:一个人某种具体的偏好和反应倾向,普遍性、一致性较差。

不易为人观察。

4、Cattell 将特质区分为:表面特质:个体相对外显的特质,彼此是不相关的,从外显行为能直接观察到的特质。

人格心理学复习提纲与知识点

人格心理学复习提纲与知识点

人格心理学复习提纲与知识点第一章绪论1、人格的概念,人格的基本特征概念:奥尔波特:人格是一个人内在的心理生理系统中的动力组织,它决定了此人对环境独特的适应方式。

郑雪:人格是个体在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黄希庭:人格是个体在行为上的内部倾向,它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在能力、情绪、需要、动机等方面的整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我,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人以特色的身心组织。

基本特征:独特性、稳定性、统合性、功能性、社会性、可变性等。

2、人格的形成发展受那些因素的影响遗传生物因素:人格的形成发展离不开个体的遗传生物基础。

个体的神经系统的特性,体内的生化物质是人格形成的基础,身体外貌对人格的形成也有一定的影响。

环境因素:胎内环境的影响:人类生存的最早环境就是母体的子宫。

家庭环境的影响:儿童从出生时起急在带有民族、阶级、宗教等特征的家庭中获得一种地位,所有这些特征对儿童以后的社会化产生重要的影响。

①客观家庭环境影响:家庭结构,家庭物质经济条件、父母社会地位及受教育水平,出生顺序,是否为独生子女等都会对人格的形成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②主观家庭环境影响:家庭中的亲子关系、教育方式、家庭气氛等学校教育的影响:教师人格、管理风格以及学生各个教育过程对人格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社会文化的影响:文化的不同如民族文化、地域文化等的不同,对人格形成的影响也不同。

社会阶层等对人格形成有重要影响。

3、个体与环境的三种交互作用反应的交互作用:面对同样的环境,不同的个体会以不同的方式去感受、体验和解释来反应这一环境。

唤起的交互作用:个体的人格特征和行为会引起周围人们对其做出不同的反应。

超前的交互作用:个体主动选择和建构自己喜爱的环境,而这些环境又反过来塑造其人格。

随着孩子的长大,有了一定的主动性后便产生了超前的交互作用。

第二章人格心理学理论和研究方法1、人格理论的基本问题涉及哪些方面?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自由意志----决定论理性----非理性整体说----原素说素质论----环境论主观性----客观性主动性----反应性稳态---异态可知性---不可知性可改变---不改变2、人格心理学研究过程包括哪些阶段?①观察与描述:研究者观察与描述有关心理现象和问题收集有关的事实材料②理论与假设:研究者对观察到的现象与问题提出概括性解释的理论,并通过推论作出假设③检验:研究者运用操作性德研究方法来检验假设以支持或反对理论3、分析比较人格心理学三种主要研究途径㈠临床研究亦称个案研究着重从个体化和特殊性方面去研究人格通过谈话观察、作品分析等方法广泛的收集材料以便对个体人格进行全面和准确的定性描述进行系统而深入的研究优点:①个案研究注重细节能对研究对象进行生动的指点②个案研究一般在被研究对象所处的环境中进行,避免了人为控制,具有很好的生态效度③研究者可以获得大量有关的信息资源,进而形成无数新的假设和观察④个案研究以强调个人的独特性为其特色缺点:①以特殊个体为研究对象,强于质的综合判断,弱于量的分析比较,难以直接引出普遍性的结论容易发生以偏概全的错误②缺乏客观性,结果很难让他人进行重复和验证③个案研究的数据常常来自被试的回忆报告这种信息的可靠性很难保证㈡相关研究相关研究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变量进行测量并确定这些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相关研究方法起源于英国学者高尔顿优点:①省时省力,短时间之内可获得大量数据结论有更好的推广性②为进一步实验研究提供线索③符合研究对象的自然形态和实际情况减少人为性④可以研究一些伦理上或法律上无法控制或操纵的变量缺点:①被试报告的真实性受怀疑②不能做出有效的因果推理㈢实验研究通过严格控制条件系统地操纵一些或多个变量(自变量)以期导致另一个或另一些变量(因变量)的其中一种变化,从而做出因果性的结论实验研究传统源于冯特、艾宾浩斯、巴甫洛夫优点:实验研究不依赖自我报告材料力求客观性,对变量的严格控制能够操纵变量做出精确的定量分析和因果性的结论缺点:①实验情景本身限制使得研究结果外部效度不高③实验研究一次只能操纵一些或几个变量难以全面把握纷繁复杂的人格现象第三章经典精神分析理论1、如何分析无意识及其作用?人格结构的深层部分是无意识,弗洛伊德把它定义为不曾在意识中出现的心理活动和曾使意识的但已受压抑的心理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导论:人格与人格心理学第一节人格一、人格的概念(一)人格的词源分析(二)、人格的非心理学定义(三)、人格的心理学定义1、西方学者的定义2、中国学者的定义3、工具书的定义4、人格定义的方法论差异5、人格界定的文化差异(四)、人格的综合规定性(五)、人格的意义二、人格的基本特性(一)、人格的基本特征1、人格的社会性2、人格的整体性3、人格的稳定性4、人格的独特性5、人格的可塑性6、人格的倾向性7、人格的层次性(二)、人格特征间的关系性1、人格的社会性与生物性的关系2、人格的共性和个性的关系3、人格的稳定性和可变性的关系4、人格的整体性与层次性的关系5、人格的“他控性”和“自控性”的关系第二节人格心理学一、人格心理学的建立与发展(一)、心理测量运动(二)、欧洲近代临床精神病学(三)、其他来源(四)、科学人格心理学的发展二、人格心理学理论(一)人格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1、人格结构2、人格动力3、人格发展4、人格适应5、人格评鉴和研究(二)、人格心理学的理论中的争议问题1、如何看待人性2、行为由内部决定还是由外部决定3、人格的整体性和自我概念4、如何看待潜意识5、时间对行为的影响(三)、人格心理学理论的价值(四)人格心理学的主要理论范型1、精神分析论范型2、特质论范型3、学习论范型4、人本主义范型第一节人格一、人格的概念(一)人格的词源分析我国古代汉语中没有“人格”一词,但有“人性”、“人品”、“品格”等词中文的“人格”这一术语是现代从日文中引入的;而日文的“人格”一词则是对英文“personality”一词的意译。

“人格”一词的英文表达是“Personality”,它来源于拉丁文“Persona”,其原意是指“假面具”(Mask),相传此意始于古罗马一个演员为了掩饰他不幸伤残的左眼而在戏剧演出中开始使用面具,尔后,罗马的其他演员也广泛使用面具表演。

从此,面具成为舞台上扮演角色所戴的特殊道具,也相应地代表着戏中角色的特定身份。

这种面具类似于中国的京剧脸谱,每一个都对应于一个特殊的性格角色。

当时的一些注重人的心理研究的学者,对人的个体身心及相关行为表现的观察怀有浓厚的兴趣,他们发现,每个人稳定的行为表现及一定特质的模式显露具有相关的倾向性和特定性,它往往反映某一类人由表及里、身与心一致性的真实品格——正像戏台上不同类型角色所佩戴的面具一样,向观众显露着这个角色—部分的自我本质。

于是,“面具”一词被喻义,并被借用而成为“人格”。

把面具转义为人格,等于把人格视作人的社会自我,这样定义隐含着这样的意思:由于种种原因,人在社会行为之外还掩饰着某些个体特点。

公元前一世纪,在古罗马政论家西塞罗的著作中最早出现人格的引申意义,它包括四方面的内容:(1)一个人给他人的印象;(2)人的社会身份或角色;(3)特指有优异品质的人;(4)人的尊严和声望。

第一个意义至今还在著名心理学家荣格的“人格面具”这一概念中保留着;第二个意义在德语中还使用着;第三个意义对以后各种心理学的定义有着积极作用;第四个意义则很快被应用到罗马的政治生活中。

以后,这个词的含义几经繁衍、扩充和引申,使一个本来十分直观观、确义的名词变成非常抽象、内涵复杂的范畴,同时被广泛应用于宗教学、哲学、社会学、人类学、法学、心理学、伦理学乃至临床医学等几乎所有以人和人类社会作为研究对象的学科之中。

古今的学者哲人从各自的研究出发点和侧重点,为人格范畴概括了各种各样的定义。

然而,在古拉丁语中,“Persona”一词却从未指过个体的肉体、生理特征(面貌、身段、外表)。

当古代罗马法律开始承认“人身、财物和行动”时,“Persona”也不是指某一特殊的个体特性集合或系统,而仅仅是指自由人。

这里的“自由人”是指相对于奴隶的自由公民,以表示他们有不可侵犯的“人身”资格。

人格在古罗马法律里指的是“自由人”所具有的一种法律地位,甚至为了区别于奴隶,还曾用“人格”来代表“自由的公民”。

人格成成了—个划分社会身份的工具。

到了中世纪,拉丁文中“Persona”一词比古典拉丁词语意义就更丰富了,它既指面具、戏剧角色,又指人的个体特征(包括肉体特征)和人的社会地位、官阶等。

这里的“自由人”也是指相对于奴隶的自由公民,他们有不可侵犯的“人身”资格。

把面具定义为人格,实际上包含着两层意思:一是指个人在生活舞台上表演出的各种行为,表现于外给人印象的特点或公开的自我;二是指个人蕴藏于内、外部未露的特点,即被遮蔽起来的真实的自我。

因此,从词源学说,人格就是我国古代学者所说的“蕴蓄于中,形诸于外”。

(二)、人格的非心理学定义随着哲学家、神学家、法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等对“人格”一词的引申义进一步延伸和对“人格”问题的关注,出现了诸多的人格定义与理论。

康德说过:“整个人类尽在他的人格里面。

”黑格尔认为“人格无条件地具有真理性”。

甚至可以这样说,一个学科或一个人格理论研究专家就会有一种关于人格的定义或各种定义的解说。

哲学家、伦理学家、法学家、社会学家都有自己的人格定义。

中世纪罗马哲学家波依修斯可以算第一个提出人格定义的哲学家,他说,人格是真实的有理性的个人的本性。

近代德国哲学家沃尔夫认为,自我意识和记忆是人格的标准。

莱布尼兹把人格定义为赋有理性的实体。

洛克说,人格是一个会思考的聪明的存在物,有推理和反省并能考虑自我本身。

哲学家对人格的定义大多吧理性和自我意识作为人存在的中心、人格的根本属性。

伦理学家则把人的崇高价值当作人格的核心。

歌德:人格是最高的价值;康德:人格是每一个人的那种品质,这种品质使他有价值;法学家则认为,人格是指享有法律地位的任何人,包括一个自然人的权利、义务和他的一切,而且是一群人或法人的权利和义务。

社会学家认为,人格是“人类团体的最终颗粒”,是决定人在社会中角色和地位的一切特性的综合。

所以人格可定义为社会的有效性。

(三)、人格的心理学定义人格是一个有着颇多歧义、颇多界说的概念。

1、西方学者的定义美国著名人格理论家、人格特质论学派的创始人高尔顿·阿尔波特(Gordon Allport),曾综合性地阐述了自古以来不同学派的50种定义,对人格范畴的定义做了经典式的介绍和历史性总结。

同时他根据自己对这50个各具特色的定义的研究,得出了自己的定义。

阿尔波特认为,他认为,人格可以简单地说就是:“一个人真正是什么?”更具体地说:“人格是在个体内在心理物理系统中的动力组织,它决定人对环境适应的独特性。

”奥尔波特的定义包括了上面所说的层次性、整合性、适应性和区别性等定义的基本论点。

因此,这一定义代表现代人格心理学中的人格习惯用法的综和。

阿尔波特对人格所下的定义,代表了现代西方心理学对这类范畴所做的形而上的解释。

他自己认为他的定义代表了过去年代对人格定义研究的精粹。

在阿尔波特之后,人格心理学虽然有了很大的进展,但人格概念的混乱状况始终没有改变,难以形成统一的、大家都公认的人格定义。

这预示着人格心理学要成为成熟的学科还需要走很长一段路。

2、中国学者的定义与西方学者分析式定义不同,我国的研究者往往将人格视为一个有机整体,它代表了一个人的整体面貌。

这种观点符合我国传统的思维方式,其早期表现形式即我国古代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对人性善恶的辩论。

中国学者关于人格的定义有代表性的有:陈仲庚等:人格可以界定为“个体内在的行为上的倾向性,它表现为一个人在不断变化中的全体和综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持久的自我,是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予人一定特色的身心组织”。

郑学:人格是“个体在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黄希庭:人格是个体在行为上的内部倾向,它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在能力、情绪、需要、动机、价值观、气质、性格和体质等方面的整合(黄希庭,2002)。

我国台湾学者张春兴教授在综合中西方研究对人格论述的基础上指出,人格是指个体在其生活历程中对人、对事、对己以及对整个环境适应时所显示的独特个性,此一独特个性系由个体在其遗传、环境、成就、学习等因素交互作用下,表现于需求、动机、兴趣、能力、性向、态度、气质、价值观念、生活习惯以至行动等身心多方面的特质所组成,由多种特质而形成的人格组织具有相当的统整性、持久性、复杂性与独特性。

这是一个很有中国特色的概念,此概念一方面用“个性”涵盖了“人格”,既指出了人格的成因,也揭示了人格的结构;另一方面还指出了这种“独特个性”特征。

这个概念本身可谓集人格“分析式”和“综合式”定义于一体。

3、工具书的定义此外,当代各种百科全书对人格也有着诸多不同的界说:(1)、《中国大百科全书-心理学卷》的人格定义人格,也称个性,是个体特有的特质模式及行为倾向的统一体……人格是个体内在的在行为上的倾向性,它表现一个人在不断变化中的全体和综合,是具行动力—致性和连续性的持久自我,是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给人以特色的身心组织。

(2)、《中国大百科全-教育卷》的人格定义人格(个性),个人的心理面貌或心理“格局”,即个人的一些意识倾向与各种稳定而独特的心理特性的总和。

(3)、《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的人格定义人格一词含义很多,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但有一个共同的核心意义,即指个体独具的各种特质或特点的总体。

每个人所特有的心理—生理性状(或特征)的有机结合……(4)、《心理学百科全书》(艾森克等主编)的人格定义在定义方面,仍然很少有一致的看法……人格是与一个人动机倾向的稳固组织有关……通常主要指情感—意动的特质。

4、人格定义的方法论差异各种关于人格的定义,答题可以归纳为五类:第一、罗列式定义。

这种定义通常采用诸如“人格是……的总和”。

有时采用“集合”、“组合”或“聚合”等词汇,其形式是一样的,都是列举出属于人格的东西。

最著名的是普林斯所下的定义,他说:“人格是个体一切生物的先天倾向、冲动、趋向、欲求和本能,以及由经验而获得的倾向和趋向的总和。

”这种定义有助于确定人格的外延,但是,还存在很大的问题。

由于它只是把属于人格的东西罗列起来,从而分不清主与次,本质与非本质。

同时,有可能产生过分扩大概念外延的错误,把根本不属于人格的东西当成人格的外延。

例如,梅林格对人格的定义就是这样。

他说:“人格被用来描述几乎所有东西,从灵魂的属性到爽身粉的属性。

照我们的用法,人格是指整个的人,他的身高体重,爱和憎,血压和反射;他的微笑和希望,瘤腿和扁桃体肿大。

人格是指一个人现在的一切和他对自己将来的一切希望。

”第二,整合的或完形的定义。

这种定义强调个人属性的组织性和整体性。

例如,华伦和卡尔启尔把人格定义为“一个人在任何发展阶段的全部组织”。

麦考迪则把人格定义为:“多种模式(兴趣)的整合,这种整合使有机体的行为具有一种特殊的个人倾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