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潭水利枢纽土石坝设计说明书
土石坝课程设计成果

湖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Hunan Technical Colleg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 Power课程设计成果书课题名称土石坝课程设计适用专业:水利工程施工技术适用班级: 10级施工技术姓名:陶迅宁指导老师:刘咏梅老师设计开始日期: 2012年 06月04日设计结束日期: 2012年 06月10日水利工程系目录一、设计基本资料1、工程布置和主要建筑物1.1、工程等别和设计标准1.2、水文气象及洪水资料1.3、地质资料1.4、坝型、坝线、枢纽布置综合比选二、大坝尺寸设计2、选择坝型、拟定坝体剖面尺寸2.1、坝型选择2.2、剖面尺寸拟定三、渗流分析3、渗透计算3.1、渗流情况选择3.2、渗流的分析方法3.3、设计洪水位时单宽流量计算四、稳定分析4、坝坡稳定分析4.1、分析情况选择4.2、步骤如下4.3、综合稳定分析五、地基与结构5、地基处理及坝体与岸坡的连接5.1、地基处理5.2、坝体与岸坡的连接5.3、坝顶细部构造5.4、护坡5.5、排水结构六、参考资料6、参考资料及文献一、设计基本资料1、工程布置和主要建筑物1.1、工程等别和设计标准东谷水利枢纽是以发电和灌溉为主,兼顾防洪及其他效益的综合性枢纽工程。
本工程正常蓄水位148.00m,校核水位149.19m,总库容1.2140亿m3,电站装机容量16MW。
根据《防洪标准》(GB50201-94)和《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的规定,确定东谷水利枢纽为Ⅱ等工程,大(2)型水库。
其主要建筑物为2级建筑物,次要建筑物为4级建筑物,临时建筑物为5级建筑物。
相应本工程泄水和挡水建筑物的洪水标准,按100年一遇洪水设计, 2000年一遇洪水校核。
电站厂房防洪标准采用20年一遇洪水设计, 100年一遇洪水校核。
坝址区地震基本烈度小于Ⅵ度,按《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SL203-97)的规定,设计烈度为6度,可不进行抗震设防。
L土石坝设计说明计算书

L土石坝设计说明书学生:指导老师:三峡大学水利环境学院摘要:鲤鱼塘水库工程位于重庆市开县境内,地处长江三峡区段小江流域的二级支流桃溪河上游。
工程效益以发电为主,兼防洪、航运、养殖和工业供水等综合效益。
枢纽包括土石坝、开敞式溢洪道、厂房等。
设计过程中综合考虑了坝趾处的地形、地质及气候等条件。
本课题进行L水利枢纽的设计,其深度接近可行性和初步设计之间。
主要完成调洪演算,枢纽布置设计,大坝断面设计,泄洪设施的设计,并完成相关计算。
Abstract: LiYuTang project is located at chongqing kaixian, located in the TaoXi river which is the tributary of Yangtze river .The project built mainly for power, with secondly benefits for flood prevention and Irrigation, shipping, cultivation and industrial water supply and so on combined earnings. The key works of the project includes the earthfill dam , spillway , plant. Engineers consider the combination of the climatic and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 of the site during the design process .The subject of the hydraulic complex design of L, and its feasibility and preliminary design of the depth between the close.Main completed flood routing, layout of hydraulic complex design ,dam section design ,the design flood release structure,And complete the related calculation .关键词:调洪演算枢纽布置大坝断面泄洪设施Keywords: flood routing layout of hydraulic complex dam section flood release structure前言毕业设计目的主要是巩固、加深和扩大所学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并使之系统化;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独创精神;初步掌握设计工作的步骤和方法,在计算、绘图、编写文件等方面较全面的锻炼;通过工程设计使之学习正确的设计思想,培养对未来从事事业的高度责任感和事业心。
土石坝(黏土心墙)毕业设计说明书、计算书解析

目录摘要 (1)Abstract (2)前言 (3)第1章设计的基本资料 (5)1.1概况 (5)1.2基本资料 (5)1.2.1地震烈度 (5)1.2.2水文气象条件 (5)1.2.3坝址地形、地质与河床覆盖条件 (6)1.2.4建筑材料概况 (7)1.2.5其他资料 (8)第2章工程等级及建筑物级别 (9)第3章坝型选择及枢纽布置 (10)3.1 坝址选择及坝型选择 (10)3.1.1 坝址选择 (10)3.1.2 坝型选择 (10)3.2 枢纽组成建筑物确定 (10)3.3 枢纽总体布置 (10)第4章大坝设计 (11)4.1 土石坝坝型选择 (11)4.2 坝的断面设计 (11)4.2.1 坝顶高程确定 (11)4.2.2 坝顶宽度确定 (14)4.2.3 坝坡及马道确定 (14)4.2.4 防渗体尺寸确定 (14)4.2.5 排水设备的形式及其基本尺寸的确定 (15)4.3 土料设计 (16)4.3.1 粘性土料设计 (16)4.3.2 石渣坝壳料设计(按非粘性土料设计) (17)4.4 土石坝的渗透计算 (18)4.4.1 计算方法及公式 (18)4.4.2 计算断面及计算情况的选择 (19)4.4.3 计算结果 (19)4.4.4 渗透稳定计算 (20)4.5 稳定分析计算 (20)4.5.1 计算方法与原理 (20)4.5.2 计算公式 (21)4.5.3 稳定成果分析 (21)4.6 地基处理 (22)4.6.1 坝基清理 (22)4.6.2 土石坝的防渗处理 (22)4.6.3 土石坝与坝基的连接 (22)4.6.4 土石坝与岸坡的连接 (22)4.7 土坝的细部结构 (23)4.7.1 坝的防渗体、排水设备 (23)4.7.2 反滤层设计 (23)4.7.3 护坡及坝坡设计 (24)4.7.4 坝顶布置 (25)第5章溢洪道设计 (26)5.1 溢洪道路线选择和平面位置的确定 (26)5.2 溢洪道基本数据 (26)5.3 工程布置 (26)5.3.1 引渠段 (26)5.3.2 控制段 (27)5.3.3 泄槽 (29)5.3.4 出口消能段 (35)5.4 衬砌及构造设计 (36)5.5 地基处理及防渗 (36)结论 (37)感想体会................................ 错误!未定义书签。
设计说明书

一、综合说明1、概述1.1 工程概况伦潭水库位于鄱阳湖水系信江上游玉山水分支金沙溪流域的棠梨山,属江西省玉山县。
坝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 324km2,主河道长度66.5km,水库总库容1.87×108m3,坝高50米,灌溉面积为13.92万亩。
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顾发电、防洪、水产养殖等综合利用的二等工程。
本工程在1956年开始查勘和规划设计。
1958年经上级部门批准,于7月1日动工兴建。
1960年主体建筑物基本竣工。
该工程建成二十多年来,灌溉农田已达13.92万亩,发电2.66亿度,对玉山县工农业生产发展及国民经济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形势的发展,玉山县原有水利水电设施已不能满足工农业生产用电、用水需要。
为此,在七十年代初,玉山县人民就提出了加固扩建伦潭水库的要求。
1971年,上饶地区水电局以(71)饶水革字087号文件批准了伦潭水库扩建工程设计。
该扩建加固设计正常蓄水位96米。
1972年进行加固扩建工程施工,由于在放空库水过程中库水位骤降造成主坝两处内坡大滑坡。
水电部和省水利厅等单位对大坝按扩建要求(正常蓄水位由原来86.0提高到96.0米)进行加固,具体措施是:上游加厚并延长铺盖;新铺盖末端增加一道粘土截水槽;提高坝顶高程,放缓上游坝坡等。
经1973年加固至今,在对库水位进行限制(汛前正常蓄水位86.0米,汛后88.0米)情况下,经观测,本工程进行情况是正常的,1973年、1979年,玉山县曾两次编制本程加固扩建初步设计,在省水利规划设计院和上饶地区水电设计队1983年编制并上报省计委、国家计委的《江西省信江流域规划报告》中,也推荐伦潭水库加固扩建为近期工程。
为了实现玉山县工农业总产值在本世纪末“鄱两番”的目标,基于工农业生产对水、电的急需以及玉山县水力资源状况,玉山县政府再次提出伦潭水库加固扩建的迫切要求。
本设计对伦潭水库二十多年来大坝原体观测资料进行了详细论证,认为伦潭水库工程加固扩建经济上是合理的,工程安全经进一步加固处理后是能够满足有关规范要求的。
土石坝课程设计

土石坝课程设计一、引言土石坝是一种常见的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物,它由土壤和石块等天然材料构成,用于固定水体和抵抗水流的压力。
土石坝的设计涉及许多方面的知识,包括土壤力学、结构力学、水力学等。
本文将介绍土石坝的课程设计内容,包括设计目标、设计参数、设计方法以及设计结果。
二、设计目标土石坝的设计目标是保证工程的稳定性、安全性和经济性。
具体来说,设计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确定坝体的高度和坝顶宽度,使坝体能够承受水压力和自重力,保证不发生破坏或滑动。
2.确定坝体的坝脚宽度和坡度,使坝体在地基上稳定固定,不发生沉降或渗漏。
3.合理配置坝体的排水系统,确保坝体内部的渗流不会对坝体的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
4.优化坝体的材料和结构,使得工程的投资和维护成本最小化。
三、设计参数在进行土石坝的设计之前,我们需要确定一系列的设计参数,包括坝高、坝顶宽度、坡度等。
这些参数的确定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坝体的稳定性:根据土壤的物理力学性质和地基的承载能力,确定坝体的坝高和坝顶宽度,以保证坝体的稳定性。
2.水流的压力:根据设计洪水标准,确定坝体的坝高和坡度,以使得坝体能够承受水流的压力。
3.施工的可行性:考虑施工的条件和设备,确定坝体的坡度和坝脚宽度,以使得施工过程顺利进行。
4.工程的经济性:通过经济性分析,确定合理的设计参数,以使工程的投资和维护成本最小化。
四、设计方法土石坝的设计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地质勘察:通过野外勘察和室内试验,获取地质和地质力学参数,包括土壤的类型、含水量、剪切强度等。
2.坝体的稳定性计算:根据土壤力学原理和结构力学原理,对坝体的稳定性进行计算,确定合适的坝高和坝顶宽度。
3.水流压力计算:根据水力学原理,对水流的压力进行计算,确定合适的坝高和坡度。
4.坝体结构的设计:根据设计参数和建议的安全系数,确定坝体的材料和结构形式,进行坝体的结构设计。
5.施工方案的制定:根据设计参数和施工条件,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水利工程土石坝枢纽设计说明书

水利工程土石坝枢纽设计说明书水利枢纽特征参数表目录第1章某水利枢纽工程基本资料 (6)1.1 地形地质条件 (6)1.1.1、地理位置及枢纽任务 (6)1.1.2、地形条件 (6)1.1.3、地质条件 (6)1.1.4、水文气象 (7)1.2 建筑材料及其他 (8)1.2.1、建筑材料 (8)1.2.2、对外交通 (8)1.2.3、其他 (8)1.2.4、附图 (8)第2章水文水利计算 (9)2.1 水文计算 (9)2.1.1、确定枢纽等别以及建筑物级别 (9)2.1.2、水文计算 (9)2.2 水利计算 (11)2.2.1、确定泄洪方式 (11)2.2.2、防洪库容推求 (12)2.2.3、淤沙高程及死水位 (13)2.3 水能利用计算 (13)第3章坝型选择及枢纽布置 (15)3.1 坝型选择 (15)3.1.1、坝址特点 (15)3.1.2、各种坝型特点 (15)3.1.3、确定坝型 (17)3.2 枢纽布置 (17)3.2.1、水利枢纽的建筑物 (17)3.2.2、枢纽总体布置 (18)第4章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设计 (20)4.1 坝体剖面设计 (20)4.1.1、坝顶构造设计 (20)4.1.2、坝坡及马道设计 (21)4.1.3、排水体设计 (22)4.1.4、趾板设计 (23)4.2 坝体材料分区设计 (23)4.2.1、混凝土面板尺寸和分缝 (24)4.2.2、坝体垫层区及过渡层设计 (24)4.2.3、坝体主堆石区设计 (24)4.3 混凝土面板设计 (25)4.3.1、面板的形式尺寸设计 (25)4.3.2、面板的混凝土及接缝设计 (25)4.3.3、面板接缝止水设计 (26)4.4 坝基处理 (27)4.4.1、趾板地基处理 (27)4.4.2、坝基开挖与处理 (28)4.5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稳定校核与变形估算 (28)4.5.1、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坝坡稳定分析 (28)4.5.2、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变形估算 (29)第5章溢洪道设计 (30)5.1 引水渠设计 (30)5.2 控制段设计 (30)5.2.1、溢流堰堰型及选择 (30)5.2.2、溢流堰闸门闸墩设计 (31)5.3 泄槽形式及水力设计 (32)5.3.1、槽的形式及水面曲线设计 (32)5.3.2、泄槽弯道设计 (33)5.3.3、弯道冲击波设计 (34)5.4 消能防冲段设计 (35)5.4.1、溢洪道沿程水头损失和局部水头损失 (35)5.4.2、水舌设计 (35)5.4.3、溢洪道挑坎与冲沟的处理 (36)第6章隧洞及厂房平面设计 (37)6.1 隧洞布置原则与路线选择 (37)6.1.1、水工隧洞总体布置原则 (37)6.1.2、隧洞路线选择 (37)6.2 发电引水隧洞及厂房平面设计 (38)6.2.1、进口段结构设计选择 (38)6.2.2、洞身段设计 (39)6.2.3、机型选择及厂房平面确定 (41)6.3 排沙孔结合导流洞设计 (41)6.3.1、导流方案选择 (42)6.3.2、龙抬头式连接处的设计 (43)第7章施工组织设计 (44)7.1、导流洪水设计 (44)7.2、围堰设计 (45)7.1.1、上游围堰设计 (45)7.1.2、下游围堰设计 (45)7.3、施工组织容与施工进度计划 (46)7.3.1施工组织容 (46)7.3.2、施工进度计划 (46)第1章某水利枢纽工程基本资料1.1 地形地质条件地形地质条件包含四个方面:地理位置及枢纽任务;地形条件;地质条件和水文气象。
土石坝枢纽设计说明书

第一章:工程概况水库控制面积4990平方千米,以灌溉发电为主,结合防洪,可引水灌溉面积50万亩,远期可发展到104万亩。
灌区由一个引水流量为35m3/s的总干渠和四条分干渠组成,在总干渠首及下游24公里处修建枢纽电站和渠道电站,总装机容量31450千瓦,年发电量1.129亿度,以解决高灌及工业用电。
水库防洪标准为50年设计,千年校核。
枢纽建筑物包括主坝、溢洪道、导流泄洪洞、灌溉发电洞及枢纽电站组成。
第二章:设计的基本资料及水库工程特性第一节设计的基本资料一、水文气象流域年平均降雨量686.1mm,70%集中在6-9月,多年平均气温8-9℃,多年最高日气温29.1℃(6月)。
多年平均气温-14.3℃(一月),多年平均最大风速12m/s,50年一遇风速16.2m/s。
设计水位及校核水位时最大吹程分别为3.1k m和3.5km。
沙河洪水由暴雨形成,实测最大洪峰流量为2200m3/s(1954年),最大洪峰流量为184m3/s(1965年),相差12倍,流域洪水峰高、历时短,陡涨陡落。
一次洪水持续时间一般3-5天。
水量的年份配,汛期七~十月约占全年水量的62%,水量年际变化很大,实测最大年来水量1968亿立米,最小来水量 3.34亿立米,相差 5.9倍。
从历年水量过程线看七年一周期。
其中连续枯水段为四年。
汛期七~十月的来沙量约占全年输沙量的94%,其中七、八两月约占83%,输沙量的年际变化很大,实测最大输沙量1240万吨,最小输沙量173万吨,相差7倍。
水文分析成果表二、工程地质1、地形:见1:4000坝址地形图。
2、库区工程地质条件库区两岸分水岭高程均在550米以上,基岩出露高程大部分在490米左右,新鲜基岩透水性不大。
库区两岸高阶地土层可能发生塌岸,但不会涉及大坝安全。
坝址区河流呈一弯度很大的“S”形,坝段位于“S”形的中、上段。
坝段左岸为侵蚀岸;右岸为侵蚀堆积岸,受河流侵蚀作用右岸形成单薄分水岭。
土石坝设计计算说明书

土石坝设计计算说明书一、基本资料1.1 工程概况S水库位于G县城西南3公里处的S河中游,该河系睦水的主要支流,全长28公里,流域面积为556平方公里,坝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431平方公里;沿河道有地势比较平坦的小平原,地势自西南向东由高变低。
河床比降3‰,河流发源于苏塘乡大源锭子,整个流域物产丰富,土地肥沃,下游盛产稻麦,上游蕴藏着丰富的木材、竹子等土特产。
由于S河为山区性河流,雨后山洪常给农作物和村镇造成灾害,另外,当雨量分布不均时,又易造成干旱现象,因此有关部门对本地区作了多次勘测规划以开发这里的水利资源。
1.2枢纽任务枢纽主要任务以灌溉发电为主,并结合防洪、航运、养鱼及供水等任务进行开发。
根据初步规划,本工程灌溉面积为20万亩,装机7200千瓦。
防洪方面,由于水库调洪作用,使S河下游不致洪水成灾,同时配合下游睦水水利枢纽,对睦水下游也能起到一定的防洪作用,在流域900m3/s。
在航运方面,上游库区能增加航运里程20公里,下游可利用发电尾水等航运条件,使S河下游四季都能筏运,并拟建竹木最大过坝能力为25吨的筏道。
1.3地形、地质概况1.3.1地形情况库区属于低山区,两岸山体雄厚,分水岭山顶高程在550m~750m 左右。
山体多呈北东向展布,山高坡陡,坡度在30°~50°,局部60°~70°,地形险峻。
库区植被茂盛。
沿河两岸冲沟发育,以北东—南西向为主。
基岩在河流两岸及冲沟处出露良好。
坝址附近河流流向总体向南,河床宽约8-15m。
两岸山体雄厚,山顶高程在370m以上。
坝址两岸上、下游均发育有冲沟,冲沟切割深度20m左右。
1.3.2地质情况库区地质构造以断层和裂隙为主,断裂构造较为发育,以小断层为主,未发现有区域性大断裂通过。
库区主要发育以下几组节理裂隙:①北东东组:产状N70 ~80°E/NW∠65~85°,裂面平直,闭合~微张,延伸长短不一,约3~4条/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伦潭水利枢纽土石坝设计说明书第一章工程概况伦潭水利枢纽工程位于铅山县天柱山乡境,距县城约50km,坝址地处铅山河支流村水中游,是铅山河流域具有防洪、灌溉、发电、供水及水产养殖等综合效益的控制性工程。
铅山河是信江中上游南岸的一条主要支流,发源于闽赣边境的武夷山脉。
流域东邻石溪水,西毗坊河,南靠武夷山,北抵信江,集雨面积1255km2。
流域山高林密,植被良好,气候温和,矿产资源丰富,尤以铜矿著称。
铅山河流域理论电力蕴藏量约14×108 kW·h,初步查明的可开发水电装机有18.46×104 kW,可开发电量6.7×108 kW·h,其水力资源之丰富为信江之冠。
经综合分析论证,伦潭工程规模基本选定为:水库正常蓄水位252.0m,死水位230.0m,防洪限制水位250.0m,防洪高水位为254.70m,相应防洪库容为0.261×108m3,调节库容0.938×108m3,水库总库容1.798×108m3;灌溉农田面10.62万亩;电站装机容量20.0MW;枯水季节能为下游工矿企业补充1500×104m3生产生活用水。
在发电方面:电站装机2×10.0MW,年发电量6074×104kW.h,保证出力4520kW,年利用小时3037h;在供水方面:枯水季节能补充下游工矿企业生活生产用水1500×104m3。
第二章设计的基本资料及水库工程特性2.1 设计的基本资料2.1.1水文气象伦潭水利枢纽坝址处于铅山河支流村水中游。
村水为信江二级支流,发源于武夷山脉读书尖。
河流自南向北流经篁碧、港口、天柱山、港东、村、五都等地,在下坂与石塘水相汇后称铅山河。
村水主河长70km,流域面积465km2,河道平均坡降6.6‰。
伦潭水库坝址以上集雨面积242km2、主河长41.9km,流域平均宽度5.77km,主河道平均比降11.62‰。
坝址附近无水文测站,选择铅山河流域铁路坪水文站作为参证站,由1959年至2000年共42年径流资料,推求坝址多年平均流量为11.0m3/s,C v=0.31,C s=2.5C v,多年平均径流深1438.8mm,多年平均径流量3.48×108m3。
铅山河为雨洪式河流,洪水与暴雨相应,多发生在4~9月份,洪水主要由锋面雨形成,台风雨也能形成较大洪水。
经分析计算,坝址设计洪水成果:校核洪水标准(P=0.1%),相应洪峰流量为2640m3/s,洪量W1=87.73×106m3、W3=155.17×106m3;设计洪水标准(P=1%)、相应洪峰流量为1500m3/s,洪量W1=52.06×106m3、W3=92.08×106m3。
铅山河属少泥沙河流,坝址多年平均悬移质输沙量4.55×104t、推移质输沙量1.82×104t。
铅山河流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流域各地多年平均气温18.1℃,极端最高气温40.1℃,极端最低气温-10.6℃,多年平均相对湿度79%。
多年平均降水量1908.9mm,最大年降水量2856.7mm(1998年),最小年降水量1177.1mm(1971年),多年平均蒸发量1550.4mm,多年平均风速1.9m/s,实测最大风速20.3m/s。
坝址区洪水期多年平均最大风速16m/s,吹程为2.5公里。
2.1.2工程地质本区处华南褶皱系、赣中南褶隆、饶南拗陷区。
区地势东南高、西北低,下游为低山丘陵区,中上游属中低山——中高山构造剥蚀地貌,不良物理地质现象不甚发育。
区出露地层主要为燕山早期花岗岩。
枢纽及库区处于次一级的坊~永平~八都区域隆起构造带,未发现孕震断裂分布,不存在产生水库诱发地震的可能性,根据GB18306-2001《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本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小于0.05g,地震动反应谱周期小于0.35s,区域构造稳定性较好。
水库区地层岩性单一,组成库盆、库岸的花岗岩体岩性坚硬,透水性弱,库周分水岭雄厚,库区产生永久性渗漏的可能性小,库岸稳定性较好。
未来库区淤积问题不大。
库区未发现有工业开采价值的矿产资源及古文化遗址分布,淹没影响较小。
不存在浸没问题。
坝区含上、下两个坝址,均属构造剥蚀中低山地貌,位于燕山早期侵入的伦潭岩体上岩性,为细粒花岗岩,岩性单一,一般弱风化~微新岩体为中等~较好质量岩体。
地质构造较简单,未发现较大的断裂构造及顺河断层。
构造节理主要为北东向和北西向两组,卸荷裂隙发育不明显。
坝区的地下水主要为基岩裂隙潜水。
地下水埋深多受大气降水和地形条件及季节变化等因素所控制。
岩体透水性则受地形条件、节理裂隙的密度与贯通,节理裂隙充填状况及岩体风化程度等多种因素影响,一般遵循自上而下,由大到小的规律。
据水质分析结果,坝区河水和地下水对混凝土具中等溶出型侵蚀性。
上、下坝址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主要为渗漏及坝肩稳定问题。
由于岩体风化及节理裂隙的影响,坝址基础开挖以后,建基面以下一般为弱~中等透水岩体,需作防渗处理。
上坝址可利用基岩埋深较大,建基面以下透水岩体厚度也较大。
下坝址拱坝方案右坝肩,由于局部分布有缓倾角节理裂隙,其与坝区较发育的北西或北东向两组陡倾角结构组合,存在与拱肩推力方向夹角很小的不利组合面,有沿该组面产生滑动的可能,对拱肩稳定不利。
就工程地质条件而言,上、下坝址均具备修建90m左右大坝的条件。
而下坝址的工程地质条件优于上坝址。
据本阶段对三条引水隧洞、一条导流隧洞、一个溢洪道及三个发电厂房和下坝址上、下游围堰作的地质勘探工作,这些建筑物均处于中低山地貌,围岩为细粒花岗岩,洞室大部分置于弱风化~微新岩体,地下水量不丰,地质构造较简单,洞线进出口及厂房区未见较大的滑坡、崩塌等不良物理地质现象。
各引水隧洞线及厂房均未发现大的工程地质问题。
上、下游围堰不存在大的工程地质问题。
2.1.3筑坝材料及其物理力学性质水库枢纽工程所需天然建材,石料可就地取材,储量及质量均可满足要求。
砂砾料在坝址区缺乏,需在坝区下游较远处采运,其中砂料质量可满足规要求,但粗骨料级配较差,粗细骨料储量均可满足需求。
(一)坝址处地基物理力学设计指标坝址处具有砂质亚粘土覆盖层,河床处覆盖深度约为5米,两岸垂直坡面覆盖左岸3米,右岸12米。
砂质亚粘土覆盖层物理力学指标如下:干容重Υd=1.59t/m3饱和容重ΥS=2.00t/m3浮容重Υb=0.98t/m3 渗透系数K=4.5×10-6cm/s凝聚力c=0.38kg/cm2 摩擦角φ=20.570(二)筑坝材料1、砂壤土干容重Υd=1.70t/m3饱和容重Υs=2.10t/m3浮容重Υb=1.00t/m3 渗透系数K=2.5×10-5cm/s凝聚力c=0.29kg/cm2 摩擦角φ=300湿容重Υw w=1.70t/m32、粘土防渗体干容重Υd=1.65t/m3饱和容重Υs=2.07t/m3浮容重Υb=1.05t/m3 渗透系数K=3×10-6cm/s凝聚力c=0.35kg/cm2 摩擦角φ=240湿容重Υw w=1.85t/m33、砂砾料干容重Υd=1.67t/m3饱和容重Υs=2.04t/m3浮容重Υb=0.99t/m3 渗透系数K=2.×10-2cm/s凝聚力c=0摩擦角φ=330湿容重Υw w=1.81t/m34、块石干容重Υd=1.79t/m3饱和容重Υs=2.14t/m3浮容重Υb=1.19t/m3 渗透系数K=2.5×10-5cm/s湿容重Υw w=1.85t/m3摩擦角φ=380(三)砼与基岩抗剪指标及基础承载力纯摩时f=0.7 c=0剪摩时f=0.9 c=2.8kg/m2基础承载力[σ]=30kg/cm2砼容重Υ=2.4t/m32.1.4、水库的运用要求伦潭水利枢纽工程位于铅山河流域村水中游,是以防洪、灌溉为主,兼顾发电、供水和水产养殖的综合利用工程。
经综合分析论证,伦潭工程规模基本选定为:水库正常蓄水位252.0m,死水位为230.0m,防洪限制水位250.0m,防洪高水位为254.70m,相应防洪库容为0.261×108m3,调节库容0.938×108m3,水库总库容1.798×108m3;灌溉农田面10.62万亩;电站装机容量20.0MW;枯水季节能为下游工矿企业补充1500×104m3生产生活用水。
伦潭水利枢纽工程综合利用效益显著。
在防洪方面:经水库调蓄可使下游沿河两岸和港东、林、五铜、永平、鹅湖、福惠等7个乡(镇)的村镇和农田、永平铜矿的供水设施和尾矿污水排放设施、横南铁路线和联络段铁路线以及铅山县河口镇的防洪标准由5年一遇提高到20年一遇;在灌溉方面:从水库坝下取水可灌溉下游铅部灌区的林、五铜、福惠、虹桥、汪二、河口茶场、新安埠、汪二垦殖场等九个乡(镇、场)的10.62万亩,农田灌溉保证率达90%;在发电方面:电站装机2×10.0MW,年发电量6074×104kW.h,保证出力4520kW,年利用小时3037h;在供水方面:枯水季节能补充下游工矿企业生活生产用水1500×104m3。
2.2 水库工程特性水库枢纽工程主要特征值正常蓄水位252.00m防洪高水位254.70m设计洪水位(P=1%)254.75m相应下泻流量975m3/s相应下游水位176.43m校核洪水位256.45m相应下泻流量1310m3/s相应下游水位177.51m死水位230.00m水电站装机容量2×10MW总库容 1.798亿m3河床地面高程170m第三章枢纽布置及工程等级第一节枢纽布置一、坝址、坝轴线的选择二、溢洪道的布置溢洪道位于大坝第二节工程等级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划分。
综合考虑水库总库容,防洪效益,灌溉面积,电站装机容量,工程规模,取最高级别,由库容(总库容1.798亿m3)控制,所以本水利枢纽工程等级为大(二)型。
按照《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标准》规定,本工程为II等工程,主要建筑物为2级。
第四章坝工设计4.1 坝型选择由于设计任务书中,所给坝体粘土的渗透系数K=3×10-6, 《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SL274-2001)4.1.5条规定,心墙坝防渗土料的渗透系数不大于1.0×10-5,而且坝基的渗透系数为K坝基=4.5×10-6cm/s,同时,综合考虑到气象、建筑材料,施工等条件,考虑采取带粘土心墙坝。
第二节坝的断面设计土石坝的基本剖面应根据坝高、坝的等级、坝型、筑坝材料特性、坝基情况及施工、运行条件等参照现有工程的实践经验初步拟定,然后通过渗流和稳定分析检验、最终确定合理的剖面形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