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史课件-十七世纪文学64页PPT

合集下载

(完整版)外国文学史课件-十七世纪文学

(完整版)外国文学史课件-十七世纪文学

十七世纪文学背景
意大利、西班 牙等国家政治经济 的衰落,也阻碍了 其文学的发展,代 表贵族趣味远离现 实的巴洛克文学在 这些国家颇为流行。
十七世纪文学背景
德国发生了残酷的 内战三十年战争,战后 国内经济萧条,也使德 国的文学发展落后于别 的国家,只有后半叶出 现的格里美豪森的小说 《痴儿历险记》较有影 响,被认为代表了“德 国十七世纪文学的高 峰”。
——夏多布里昂
莫里哀
莫里哀生于巴黎宫 廷室内陈设商家庭。成 年后放弃遗产继承权。 创立“光耀剧团”。后 在外省飘流十多年,积 累了丰富的生活素材, 编写演出了一系列很有 影响的喜剧。
莫里哀
莫里哀共创作30部剧作,早期作品有滑稽剧与情节 喜剧《冒失鬼》和《情敌》;中期以《可笑的女才子》 (从外省回到巴黎后写的第一个剧本 )、《太太学堂》和 《丈夫学堂》为代表作;创作全盛时期的作品最著名的 有《伪君子》、《堂·璜》和《吝啬鬼》;创作晚期有 作品《醉心贵族的小市民》和抱病写成 的最后一部作 品《无病呻吟》等。
古典主义文学的特征
政治上,主张国家统 一,拥护中央王权,歌 颂贤明君主;
哲学上崇尚理性原则, 宣扬公民义务,克制个 人情欲;
艺术上,模仿古代文 学,追求艺术完美,戏 剧上恪守“三一律”。
何谓“三一律”
“三一律”是古典主义关于戏剧结构的创作原则,指 剧作中的动作(情节)、时间、地点三个一致性。
动作一致:要求情节的单一性和完整性 时间一致:要求剧情发展必须限制在24小时(一天) 之内 地点一致:要求全部剧情只能在同一个场景里演出
《安德洛玛刻》
《安德洛玛刻》是标准 的古典主义悲剧,取材于 古希腊史诗和悲剧;
歌颂具有高度理性和 自我克制精神的特洛伊英 雄之妻安德洛玛刻;

外国文学史十七世纪PPT课件

外国文学史十七世纪PPT课件

40
41
42
43
44
45
14
高乃依一共写了三 十多部剧本,主要 作品有四大悲剧: 《熙德》、《贺拉 斯》、《西拿》和 《波利厄克特》, 其中以《熙德》(Le Cid)最负盛名,被 看作是古典主义悲 剧的奠基之作。 《熙德》上演轰动 了巴黎。
《熙德》剧照
15
让·拉辛(Jean Racine 1639- 1699)是法国古典主义繁荣时 期最重要的悲剧家,其创作 代表了古典主义悲剧的最高 成就。
也不收回赐予:谁最能接受 他温和的约束,谁就侍奉得最好: 他威灵显赫,命千万天使奔跑, 赶过陆地和海洋,不稍停留:---只站着待命的人,也是在侍奉。"
27
28
简介
莫里哀(Moliere),他曾享受
贵族教育,但不久就宣布放弃
世袭权力,从事戏剧事业。他
创立“光耀剧团”,惨淡经营,
曾因负债而被指控入狱。后来,
Bunyan 1628-1688),他坚
持文学创作的民主倾向,是当
时进步文学的重要代表。班扬
来自下层人民,一生致力于清
教,这决定了他作品的民主倾
向和作品的宗教寓言性质。他
的《罪人受恩记》(1660)叙述
了自己信教的过程, 对话体
小说《恶人先生的生平和死亡》
(1680)真实地描绘了下层社会
的生活,《神圣战争》(1682)
拉辛一共写了十二部悲剧一 部喜剧 。1664年到1677年是 他创作的第一阶段,著名作 品《安德洛玛刻》(1667)和 《费得尔》(1677)就产生于 这一时期。
16
让·拉封丹(Jean la Fontaine 1621- 1695) 是法国古典主义 诗人、杰出的寓言家。

外国文学史,讲义第4章 17世纪文学

外国文学史,讲义第4章 17世纪文学

第四章 17世纪文学人文主义向启蒙主义的过渡包括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文学(清教徒文学)、法国古典主义文学、巴洛克文学第一节概述背景:欧洲封建社会整体处于封建专制强盛时期,但是随着资产阶级发展带来的矛盾,引起了中欧资产阶级革命。

代表国家:英国:资本主义领军国家;法国:建立欧洲最强大的君主立宪制国家影响:客观上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环境,使得社会与国家得到安定,追求理性思想发展。

一、巴洛克文学(贵族文学)起源:来源于葡萄牙的词语,之后用来形容首先出现在意大利的一种崇尚装饰与雕琢的建筑。

内容:偏重宗教狂热、对世事绝望,情绪夸张颓废,用词华丽,结构宏阔,风格扑朔迷离二、英国资产阶级文学1642年,英国资产阶级发动战争,建立共和国。

新政府妥协建立君主立宪制。

资产阶级革命期间,产生了资产阶级文学,代表人物约翰·弥尔顿(英国古典主义的奠基人之一,理论著作《论戏剧体诗》他主张悲剧中的“三一律。

”)代表作:《失乐园》《复乐园》《士力参孙》1)《失乐园》,取材《旧约·创世记》,被认为“欧洲文学史上文人史诗的典范之人”。

(写亚当、夏娃在撒旦引诱下偷食禁果,因而被上帝逐出乐园的故事)2)《复乐园》,取材《新约·路加福音》(《圣经·新约全书》中的部分)(人子耶稣)(也是写宗教故事的长诗,诗中的撒旦不是反叛者而是诱惑者,他以金钱、荣誉、权势等引诱耶稣,企图使耶稣放弃拯救人类的理想。

这里耶稣的形象表现了复辟时期清教徒革命家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也可以说是诗人的自况)。

3)一部诗剧《力士参孙》:取材《旧约·士师记》(诗剧,民族英雄参孙是大力士)三、法国古典主义文学(一)古典主义文学1.背景:君主专制政治的产物,是绝对王权用来加强中央集权、反对分立主义思想工具。

2.名词解释:17世纪的古典主义文学最早出现于法国。

所谓古典主义,是指17世纪流行于西欧,特别是法国的一种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文学思潮。

外国文学史课件(全)

外国文学史课件(全)

一、古希腊戏剧的起源与发展
1、繁荣背景 古希腊戏剧的主要成就包括悲剧和喜 剧,繁荣于古希腊的古典时期(前6-前4世 纪)。 雅典的民主政治全盛期。 民主制的领袖大力提倡 :露天剧场、戏 剧比赛、看戏津贴……
一、古希腊戏剧的起源与发展
2、起源与发展 • 酒神狄奥尼索斯
2、起源与发展
1)悲剧 起源于祭祀酒神狄奥尼索斯的酒神颂歌 (悲剧——“山羊之歌” )。 前534年,忒斯庇斯加入第一个演员。 埃斯库罗斯增加第二个演员,悲剧形成。 前5世纪是古希腊悲剧繁荣时期,前4世 纪随着民主政治的衰落而衰落。
古希腊神话中的英雄都是人神结合所生的后代, “半人半神”。 他们实际上是集体力量和智慧的化身,是对现 实和历史中的氏族英雄的神化。
赫拉克勒斯;俄狄浦斯的故事;七将攻特拜;
特洛伊的故事;奥德修斯的故事等。
三、希腊神话的特点:
1、神人同形同性,众神的高度人格化; 2、极强的想象力、故事性强; 3、哲理性强,思想内涵丰富。
• 阿喀琉斯: 英勇善战、重视荣誉; 傲慢任性、残忍固执; 珍爱友谊、同情弱者 。
• 赫克托耳: 像阿喀琉斯一样勇猛善战,重视荣誉, 比阿喀琉斯更成熟持重,有更多的国家和 民族的责任感。 他敬重父母,挚爱妻儿。 酷爱荣誉和宽厚仁爱是其性格的主体 特征。
• 奥德修斯: 智慧过人、战斗不息、英勇顽强的英 雄形象。 同时,也有狡诈、多疑、残忍的一面 。 这部史诗肯定了奥德修斯为了维护私 有财产和一夫一妻制这种新的社会制度所 做的斗争。 奥德修斯是奴隶制萌芽时期理 想化的奴隶主典型。
第二节、古希腊神话
希腊神话源于民间口头文学,散见于 希腊各种文献中,它反映了人类的“童年 时代”,具有永久的艺术魅力。
希腊神话是古希腊人认识世界最原始的 思想表达形式。表现了他们对自然、社会、 历史的认识。

经典课件:外国文学17世纪文学

经典课件:外国文学17世纪文学

.
20
创作的第一阶段(1659-1663)
《太太学堂》海报
1659-1663,是莫里哀开 始创作古典主义戏剧的 时期。
比较重要的作品有: 《可笑的女才子》 (1659)、《丈夫学堂》 (1661)和《太太学堂》 (1662)。
《太太学堂》的上演标 志着法国古典主义喜剧 的诞生。
.
21
创作的第二阶段(1664-1668)
高乃依一共写了30多 个剧本。
主要作品有四大悲剧 《熙德》﹑《贺拉斯》 ﹑《西拿》和《波利 厄克特》
《熙德》被看作古典 主义悲剧的奠基之作。
.
7
让·拉辛(1639—1699)
让·拉辛的创作代表 了法国古典主义悲剧 的最高成就。
代表作是《安德洛玛 刻》和《费得尔》。
拉辛着重揭露封建统 治阶级的黑暗和罪恶, 激起人们的恐惧和愤 怒,他的作品具有更 鲜明的现实意义。
当时欧洲的大部分地区仍旧处在封建统治 之下,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呈现出不平衡 性。
.
4
17世纪重要的科学家
1.具有为专制王权服务 的鲜明的政治倾向性。
2.崇尚理性。 3.模仿古代经典,注重
艺术形式的规范化。 (名词解释:三一律)
法国“太阳王”路易十
.

6
高乃依(1606—1684)
1664-1668,是莫里哀创作的成 熟期和“黄金时代”。
这个时期作品的思想性、战斗性 和艺术性都达到了他自己的最高 水平。
主要作品有:《伪君子》(《达 尔杜弗》,1664)、《唐璜》 (一译《石宴》,1665)、《恨 世者》(1666)、《悭吝人》 (1668)和《乔治·唐丹》 (1668)等名作。
.
22
《悭吝人》(1668)

外国文学史课件完整版

外国文学史课件完整版

名詞解釋:1、古希臘神話:在希腊原始初民长期口头相传的基础上形成基本规模,后来在“荷马史诗”和赫西俄德的《神普》及古希腊的诗歌、戏剧、历史、哲学等著作中记录下来,后人将它们整理成现在的古希腊神话故事,包括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两部分。

2、荷馬史詩:公元前9至8世纪时,相传在小亚细亚一带有一位天才的盲人民间歌手名荷马,在流传已久的英雄短歌基础上对大量有关特洛伊战争的素材进行加工、整理、润色,形成了情节完整、风格统一的两部史诗——《伊利昂纪》和《奥德修纪》,后人统称为“荷马史诗”。

3、古希臘三大悲劇家及其代表作:埃斯库罗斯,古希腊悲剧的真正创始人,恩格斯称为“悲剧之父”。

拥护民主派,其创作是对雅典奴隶主民主制形成时期社会生活的反映。

雄浑、悲壮、豪迈是埃斯库罗斯的悲剧风格。

《乞援人》、《波斯人》、《七将攻忒拜》、《被缚的普罗米修斯》、《阿伽门农》、《奠酒人》和《报仇神》索福克勒斯,被称为“戏剧中的荷马”,也称为“雅典的蜜蜂”。

《俄狄浦斯王》欧里庇得斯,“舞台上的哲学家”。

《美狄亚》1、聖經:由《旧约》和《新约》组成,《旧约》记载古代希伯来人和犹太教的历史。

《新约》记载基督教的历史。

主题是歌颂上帝,崇拜上帝;以上帝为中心,以上帝为主宰。

成为西方文学的又一源头。

2、中世紀四種文學類型:(1)教会文学:①内容上:宣传宗教教义,大多取材于《圣经》。

②体裁上:基督故事、圣徒传、祷告文、赞美诗、宗教剧等。

③艺术手法上:梦幻、朦胧、浪漫气氛;说教气息;象征寓意。

(2)英雄史诗:①早期英雄史诗,反映氏族社会末期的生活,歌颂部落英雄(异教精神),表现群体意识和英雄主义精神。

有浓厚的神话色彩和多神教成分。

②中期英雄史诗,歌颂部落英雄的英雄善战,写他们具有爱国思想,作者歌颂贤明君主,谴责叛国逆臣;同时大大增加了基督教教义的内容。

一般以历史事实为基础,有传奇性,但神话色彩减弱。

(3)骑士文学:忠君、护教、行侠。

宣扬骑士精神,宗教色彩浓厚。

外国文学史课件(全)

外国文学史课件(全)

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文学史 上的重要流派之一,为现代文学的发展奠 定了基础。
04 现代文学
CHAPTER
现代主义文学
总结词
强调个体、主观、非理性、反传统
详细描述
现代主义文学起源于20世纪初,强调个体和主观感受, 反对传统文学的叙事和表达方式。作品多以非理性、抽象 、碎片化等形式呈现,探索人性的复杂性和存在的意义。 代表作家包括卡夫卡、普鲁斯特、乔伊斯等。
魔幻现实主义文学
要点一
总结词
现实与奇幻的结合、神秘主义
要点二
详细描述
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是20世纪中叶兴起的一种文学流派,它 将现实与奇幻、神秘、超自然等元素相结合,创造出一种 独特的文学风格。作品多以拉丁美洲的历史和社会现实为 背景,融合了民间传说、神话和宗教信仰,展现出一个充 满奇幻和神秘的世界。代表作家包括加西亚·马尔克斯、胡 安·鲁尔福等。
后现代主义文学
总结词
解构传统、反权威、多元主义
详细描述
后现代主义文学兴起于20世纪后半叶,它对传统叙事和表达方式进行解构,反对权威和中心化的话语体系。作品 多采用多元主义视角,强调差异和多样性,探索个体和群体的复杂关系。代表作家包括唐·德里罗、伊塔洛·卡尔 维诺等。
后现代主义文学
总结词
叙事实验、反叙事
和解放。
影响
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成为文学史上的重要流派之一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总结词
代表作品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以客观、真实地反映社 会现实为宗旨,揭示社会问题和矛盾,批 判不公和不义。
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俄国 作家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等。
特点
影响
以客观、真实地反映社会现实为宗旨,揭 示社会问题和矛盾,批判不公和不义,注 重人物塑造和情节安排。

外国文学史:第四章 第一节 十七世纪文学

外国文学史:第四章   第一节 十七世纪文学

是清教徒派的作家,主 要思想和作品内容都是 宣传清教徒思想的。
《天路历程》



在第二次入狱之前,班杨已开始写他的名著《天 路历程》(第一部1678年,第二部1684 )。 描写主人公“基督徒”逃出“将亡城”,途径 “失望”泥潭、“名利场”、“疑惑”城堡,历 经磨难,终于到达“愉快山”。 《天路历程》采用 “梦境寓意”的故事结构和将 抽象概念形象化、拟人化的方法进行创作。
(2)三个部分:
“两个高大挺秀的华贵形象 俨然神的挺立 以本身原有的光彩,披在庄重的 裸体上, 那神样的容颜,映照出 造物主的光辉影子:真理、智慧、 严肃、清纯的神圣 ……”
(2)三个部分:

第四章中撒旦到达地球,看到了人的形象。撒旦 看了美好的人类形象,也曾动过恻隐之心,但马 上又坚定了复仇的信念。已经知道撒旦计划的上 帝派来天使,把撒旦赶跑了。
《失乐园》

《失乐园》(1667)根 据《圣经》题材改编,诗 中塑造了撒旦形象,他是 世界文学中刻画得最为成 功的人物之一。
(1)创作过程


《失乐园》(1667,12卷)两条线索: 第一条线索是关于人类始祖的原罪史。借用了 《旧约· 创世纪》第2、3章,魔鬼撒旦引诱人类始 祖亚当和夏娃偷吃禁果犯天条,被上帝逐出伊甸 园的神话故事。 第二条线索是撒旦的斗争史。是弥尔顿根据《新 约· 启示录》第20章第1至10节的故事所创作。
《熙德》中的理性与感情冲突


人物:男主角罗狄克、女主角施曼娜、罗父杰 葛、施父高迈斯、施曼娜的追求者桑士、国王。 西班牙贵族青年罗狄克与伯爵女儿施曼娜相爱。 施曼娜的父亲因忌妒打了罗狄克父亲的耳光, 罗狄克有为父报仇的义务。他的内心充满痛苦:
罗狄克的内心矛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