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秋作业6(06任务):数理逻辑部分概念
(完整版)数理逻辑简介

(4) 请把门关上! (5) x 是有理数。 (6) 地球外的星球上也有人。
例1、判断下列句子中哪些是命题。 (7) 明天有课吗?
(8) 本语句是假的。 (9) 小明和小林都是三好生。
(10) 小明和小林是好朋友。 判断一个语句是否为命题,首先看是否为陈
述句,再看其真值是否唯一。 命题常项,命题变项均用 p, q, r, 表示。
原语句化为 p (q r) s 。
第二节 命题公式及分类
内容:命题公式,重言式,矛盾式,可满足公式。 重点:(1) 掌握命题公式的定义及公式的真值表。
(2) 掌握重言式和矛盾式的定义及使用真 值表进行判断。
一、命题公式 通俗地说,命题公式是由命题常项,命题变项,
联结词,括号等组成的字符串。
是否重言式 。
例1、判断 A, B两公式是否等值。 (1) A ( p q),B p q
解:作真值表如下:
例1、判断 A, B两公式是否等值。 (2) A p q ,B ( p q) (q p)
解:作真值表如下:
二、重要等值式。
1、交换律 A B B A ,A B B A
(1) ( p q) ( p q)
(2) ( p q) p q q p
(3) ( p q) q
(4) ( p p) q (5) p ( p q)
例4、给定命题公式如下,请判断哪些是重言式, 哪些是矛盾式,哪些是可满足式?
(6) p q p p
(7) ( p q) ( p q)
设 p :我上街, q :我去书店看看,
r :我很累。
原语句化为 r ( p q)(或 (r p) q)。
(5) 小丽是计算机系的学生,她生于1982或1983年, 她是三好生。 设 p :小丽是计算机系的学生, q :小丽生于1982年, r :小丽生于1983年, s :小丽是三好生。
数理逻辑介绍

数理逻辑介绍1.若干哲学观点分析哲学也称为语言哲学和逻辑哲学,开始于德国数学家弗雷格对于自然语言的逻辑分析工作,后被奥地利哲学家维特根斯坦发扬光大,使得近代哲学研究成功转型为语言分析,并成为现代哲学研究的主流。
学习分析哲学有利于澄清我们对于一些常用概念的认识。
以下所列条目是基于本人的理解和独立思考而提出的观点,欢迎批评、指正。
认知对象:客观世界中存在的事物,这是第一认知对象。
人们在认知过程中所形成的抽象概念是第二认知对象。
概念是人们头脑中的观念,所反映的是对象的相似性(similarity)和不变性(invariance),也称为模式(mode),包括结构模式、行为模式和关系模式。
这些抽象模式称为概念的内涵(intension)或者所指(referent)。
概念是人们对于客观对象进行抽象所得的观念。
一旦形成就拥有不依赖于客观对象的独立存在性。
例如,“圆”这个概念来自于客观事物,又超越和独立于客观事物,有自己确定的内涵。
因此,概念不是客观事物的附属,而是思维世界中的独立存在。
柏拉图(Plato)称之为理念(idea),并且认为理念是独立于物质世界的另一种存在。
概念是没有真假对错之分的,它是一个模式,按照该模式可以对现实对象进行归类。
例如,我们可以用圆这个概念对事物进行归类,将所有近似圆形的事物归为一类。
同类事物具有相同的性质,相同的性质具有相同的作用。
因此,对事物进行归类有利于我们有效地认识和应用事物。
当然,我们的认知并不满足于获得一些概念,还会继续探索这些概念的属性和相互作用,等等。
因此,概念是人类认知的结果,也是进一步认知的对象。
命题:在思维中将某对象归于某模式,即认为某对象具有某性质或者模式,这种思维中的归属联系就是命题。
因此,命题也是人们头脑中的一种观念,不过,命题与概念不同,它不是一种模式,不是由客观对象身上升华而成的模式,而仅仅是将一个给定对象与某概念进行联接,将对象归于这个概念所划定的类。
数理逻辑与数学基础

数理逻辑与数学基础数理逻辑是研究推理和证明正确性的一门学科。
它以数学为基础,使用符号语言来表达命题和推理过程,以此对真假判断和结论做出正确的评价。
而数学基础则是数理逻辑的根基,它包括数字、代数、集合论、几何等多个领域。
下面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数理逻辑和数学基础的相关知识。
数理逻辑的研究对象是命题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命题是一个陈述句,它可以是真的或假的,但不能同时为真假。
命题之间可以通过逻辑连接词来建立关系,比如“与”、“或”、“非”等。
这些逻辑连接词可以用符号来表示,比如“∧”表示与,“∨”表示或,“¬”表示非。
假如有两个命题A和B,它们之间可以建立以下关系:- A ∧ B:A和B都为真时为真,否则为假。
- A ∨ B:A和B中至少有一个为真时为真,否则为假。
- ¬A:如果A为真,则¬A为假,如果A为假,则¬A为真。
- A → B:如果A为真,则B为真,否则为假。
对于这些逻辑连接词的运用和剖析,是数理逻辑研究的重要内容。
除了命题的关系,数理逻辑还研究推理的过程。
推理是从一些已知命题出发,得出新的命题的过程。
数理逻辑将推理分成了两种形式:演绎和归纳。
演绎是从一些普遍命题(也叫公理)出发,应用逻辑规则由已知命题推导出新命题。
归纳是从一些特殊情况开始,逐步推广到一般情况。
这两种推理方式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和工程设计中,因此数理逻辑的知识在实际应用中获得了很高的价值。
而数学基础则为数理逻辑的研究提供了需要的语言和符号工具。
其中数字、代数、集合论、几何等领域是构成数学基础的主要内容。
数字是数学研究的最基础部分,代表了数量和值。
代数是数字在运算和计算中的应用,包括了多种运算方式和公式。
集合论研究的是数量间的关系,它是数学研究中的重要工具。
几何是数学基础中的一部分,它研究的是空间形状和运动。
数学基础作为数理逻辑的支撑,有着广泛的应用。
比如,在金融领域中,数学基础的一些概念被用于分析股票价值走势;在通信领域中,数学基础被用于设计高效的数据传输算法;在工程领域中,数学基础被用于设计各种机械和工具。
1.第四部分:数理逻辑介绍

谓词演算也叫做命题涵项演算。在谓词演算里, 谓词演算也叫做命题涵项演算。在谓词演算里,把命题的内部结构分析成具 有主词和谓词的逻辑形式,由命题涵项、逻辑连接词和量词构成命题, 有主词和谓词的逻辑形式,由命题涵项、逻辑连接词和量词构成命题,然后 研究这样的命题之间的逻辑推理关系。 研究这样的命题之间的逻辑推理关系。
命题涵项就是指除了含有常项以外还含有变项的逻辑公式。 命题涵项就是指除了含有常项以外还含有变项的逻辑公式。常项是指一些确 定的对象或者确定的属性和关系;变项是指一定范围内的任何一个, 定的对象或者确定的属性和关系;变项是指一定范围内的任何一个,这个范 围叫做变项的变域。命题涵项和命题演算不同,它无所谓真和假。 围叫做变项的变域。命题涵项和命题演算不同,它无所谓真和假。如果以一 定的对象概念代替变项,那么命题涵项就成为真的或假的命题了。 定的对象概念代替变项,那么命题涵项就成为真的或假的命题了。
数理逻辑又称符号逻辑、理论逻辑。它是数学的一个分支, 数理逻辑又称符号逻辑、理论逻辑。它是数学的一个分支, 又称符号逻辑 是用数学方法研究逻辑或形式逻辑的学科。 是用数学方法研究逻辑或形式逻辑的学科。 数学方法就是指数学采用的一般方法 所谓数学方法就是指数学采用的一般方法, 所谓数学方法就是指数学采用的一般方法,包括使用符号 和公式,已有的数学成果和方法, 和公式,已有的数学成果和方法,特别是使用形式的公理 方法。 方法。
数理逻辑的产生
利用计算的方法来代替人们思维中的逻辑推理过程, 利用计算的方法来代替人们思维中的逻辑推理过程,这种想法早在十七世 纪就有人提出过。莱布尼茨就曾经设想能不能创造一种“ 纪就有人提出过。莱布尼茨就曾经设想能不能创造一种“通用的科学语 可以把推理过程象数学一样利用公式来进行计算, 言”,可以把推理过程象数学一样利用公式来进行计算,从而得出正确的 结论。由于当时的社会条件,他的想法并没有实现。 结论。由于当时的社会条件,他的想法并没有实现。但是它的思想却是现 代数理逻辑部分内容的萌芽,从这个意义上讲, 代数理逻辑部分内容的萌芽,从这个意义上讲,莱布尼茨的思想可以说是 数理逻辑的先驱。 数理逻辑的先驱。 1847年,英国数学家布尔发表了《逻辑的数学分析》,建立了“布尔代 年 英国数学家布尔发表了《逻辑的数学分析》 建立了“ 布尔发表了 并创造一套符号系统,利用符号来表示逻辑中的各种概念。 数”,并创造一套符号系统,利用符号来表示逻辑中的各种概念。布尔建 立了一系列的运算法则,利用代数的方法研究逻辑问题, 立了一系列的运算法则,利用代数的方法研究逻辑问题,初步奠定了数理 逻辑的基础。 逻辑的基础。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数理逻辑有了比较大的发展,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数理逻辑有了比较大的发展,1884年,德国数学 年 家弗雷格出版了《数论的基础》一书,在书中引入量词的符号, 家弗雷格出版了《数论的基础》一书,在书中引入量词的符号,使得数理 逻辑的符号系统更加完备。对建立这门学科做出贡献的, 逻辑的符号系统更加完备。对建立这门学科做出贡献的,还有美国人皮尔 他也在著作中引入了逻辑符号。 斯,他也在著作中引入了逻辑符号。从而使现代数理逻辑最基本的理论基 础逐步形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础逐步形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完整版)数理逻辑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数理逻辑知识点总结什么是数理逻辑?数理逻辑是一门研究命题、命题之间关系以及推理规律的学科。
它运用数学的方法来研究逻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用符号表示和描述逻辑概念,以及通过推理规则对命题进行推导。
命题与逻辑连接词1. 命题是陈述性语句,例如,“今天是晴天”。
在逻辑中,常用字母p、q、r等表示命题。
2. 逻辑连接词是用来构建复合命题的词语,例如,“与”、“或”、“非”等。
常用的逻辑连接词有:- “与”(合取):表示两个命题同时为真;- “或”(析取):表示两个命题中至少有一个为真;- “非”(否定):表示对命题的否定。
命题逻辑的推理规则1. 合取分配律(并):(p ∧ q) ∧ r = p ∧ (q ∧ r)2. 析取分配律(或):(p ∨ q) ∨ r = p ∨ (q ∨ r)3. 合取律(并):p ∧ p = p4. 析取律(或):p ∨ p = p5. 否定律:¬(¬p) = p6. De Morgan定律:- ¬(p ∧ q) = ¬p ∨ ¬q- ¬(p ∨ q) = ¬p ∧ ¬q命题的等价性1. 蕴含:p → q 表示当p为真时,q也为真;2. 等价:p ↔ q 表示当p与q同时为真或同时为假时成立。
命题逻辑的证明方法1. 直接证明法:直接证明命题的真假;2. 反证法:假设命题为假,推导出矛盾,得出命题为真;3. 归谬法:假设命题为真,推导出矛盾,得出命题为假;4. 数学归纳法:通过证明基础情形和推导情形的真假来证明命题。
数理逻辑的应用数理逻辑在计算机科学、数学推理、形式语言学和人工智能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它能够帮助我们分析问题、进行推理以及验证和证明复杂的命题。
在算法设计、数据库查询优化、自然语言处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以上是关于数理逻辑的基本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第一章 命题逻辑基本概念

传统逻辑与数理逻辑: 传统逻辑与数理逻辑: 逻辑一词源于希腊文,意思指: 逻辑一词源于希腊文,意思指:词、思 想、理性、规律等。 理性、规律等。 逻辑学研究的是:判别一个推理过程是 逻辑学研究的是: 否正确的标准。数理逻辑也叫符号逻辑, 否正确的标准。数理逻辑也叫符号逻辑,即 用人工符号来书写逻辑法则, 用人工符号来书写逻辑法则,它是一门涉及 数学、逻辑学、 数学、逻辑学、哲学等几门学科的横向交叉 学科。 学科。
数理逻辑是用数学方法来研究推理的 形式结构和推理规律的数学学科, 形式结构和推理规律的数学学科,它与数 学的其它分支、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 学的其它分支、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 语言学等学科均有密切的联系。 语言学等学科均有密切的联系。命题逻辑 一阶谓词逻辑是数理逻辑中最成熟的部 和一阶谓词逻辑是数理逻辑中最成熟的部 在计算机科学中应用最为广泛, 分,在计算机科学中应用最为广泛,其中 命题逻辑是数理逻辑的最基础部分, 命题逻辑是数理逻辑的最基础部分,谓词 逻辑是在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逻辑是在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将下列命题符号化: 例 将下列命题符号化: 吴颖既用功又聪明。 (1)吴颖既用功又聪明。 吴颖不仅用功而且聪明。 (2)吴颖不仅用功而且聪明。 吴颖虽然聪明,但不用功。 (3)吴颖虽然聪明,但不用功。 张辉与王丽都是三好生。 (4)张辉与王丽都是三好生。 张辉与王丽是同学。 (5)张辉与王丽是同学。 (1)-(3)说明描述合取式的灵活性与多样性 )( ) (4)-(5)要求分清联结词“与”联结的复合 ) ( )要求分清联结词“ 命题与简单命题
一、主要内容
命题逻辑基本概念 命题逻辑等值演算 命题逻辑推理理论 一阶逻辑基本概念 一阶逻辑等值演算与推理理论
二、学习要求 深刻理解命题、 联结词、 深刻理解命题 、 联结词 、 复合命 命题公式、 等值式、 题 、 命题公式 、 等值式 、 等值演 算、推理及证明等概念 熟练进行等值演算与构造证明
数理逻辑 大纲

数理逻辑大纲数理逻辑-大纲数理逻辑一、表明(一)课程性质《数理逻辑》就是数学与应用领域数学专业的方向课外。
数理逻辑又称符号逻辑、理论逻辑,就是数学的一个分支,它就是使用数学的方法去研究推理小说的形式结构和推理小说规律的数学学科,数理逻辑研究的中心问题就是推理小说。
所谓数学方法就是指数学使用的通常方法,包含采用符号和公式,尚无的数学成果和方法,特别就是采用形式的公理方法。
用数学的方法研究逻辑的系统思想通常追溯到莱布尼茨,他指出经典的传统逻辑必须改建和发展,并使之更为准确和易于编程语言。
总的来说,数理逻辑就是精确化、数学化的形式逻辑,它就是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基础。
(二)教学目的本课程的教学应当使学生熟练掌握有关命题逻辑、一阶谓词逻辑的基本知识,认知并能够初步运用公理化的逻辑推理和数学证明,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方式,提升其数学解题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学时数本课程主要讲授命题逻辑的基本概念,命题逻辑的等值和推理小说编程语言,谓词逻辑的基本概念,谓词逻辑的等值和推理小说理论等内容,总计30学时。
序号1234内容命题逻辑的基本概念命题逻辑的等值和推理小说编程语言谓词逻辑的基本概念谓词逻辑的等值和推理小说理论合计学时数(30)课堂学时数676625课堂教学学时数03025(四)教学方式数理逻辑是一门理论性课程,主要采用讲授法、研究探索法授课,讲授数理逻辑的内容时建议采用多媒体教学。
(五)考核建议1.考核的方式及成绩评定本课程的考核方式通常使用笔试,成绩测评100Elo,其中平时成绩占到50%,期末考试成绩占到50%,其中平时变成按数学系课堂“五个环节”评分细则展开测评。
2.考题设计(1)考题设计原则:考题要全面,符合大纲要求,同时要做到体现重点,题量适度,难度适中,题量和难度的梯度按照教学的三个不同层次,并能够反映出数理逻辑的思想方法、解决基本问题能力的知识点来安排,不过分强调综合。
(2)考题难度比例:基础知识(或基本概念)约35%、根据学生实际水平确认中等难度知识点约50%,稍存有难度知识点15%范围以内。
数理逻辑考点整理

一、命题逻辑1、公式定义:(1)单个命题变元是命题公式。
(2)如果A, B是命题公式,则(~A), (A∧B), (A∨B), (A→B), (A↔B)都是命题公式。
(~,∧,∨,→,↔,左边高于右边。
)2、公理:Ax1 ├α→(β→α)Ax2 ├ (α→β→γ)→(α→β) →α→γAx3 ├(¬α→¬β)→β→α3、推理规则:由α,α→β得β4、证明:从公理出发的证明:(1)称α是P的一个内定理,记作├α(2)如果存在公式序列α1,α2 ,α3,……αn=α,其中每个αk,或是公理,或是由序列中αk前面的公式经由推理法则得到。
从公式集出发的证明:Σ├α当且仅当存在公式序列α1,α2 ,α3,……αn=α,其中任意的αk,要么是公理,要么αk∈Σ,要么是由前面两条由推理法则得到。
5、证明的例子:二、一阶逻辑1、公式的定义:(1)原子公式是公式(2)若φ,ψ是公式,则(¬φ),(φ→ψ),是公式(3)若φ是公式,x是某个个体变元则(∀xφ)是公式2、公理:Ax1: A→B→AAx2: (A→B→C)→(A →B)→A→CAx3: (¬A→¬B)→(B→A)Ax4: ∀x(A(x)→B(x)) →(∀xA(x)→∀xB(x))Ax5: ∀xA(x)→A(x/t)Ax6: A→∀xA x∉FV(φ)Ax7: ∀x(x≡x)Ax8: ∀x1,y1,…,xn,yn (x1≡y1→x2≡y2→…→xn≡yn →f(x1,x2…xn)≡f(y1,y2,…,yn)) Ax9: ∀x1,y1,…,xn,yn (x1≡y1→x2≡y2→…→xn≡yn →r(x1,x2…xn)→r(y1,y2,…,yn)) Ax10: ∀xA, A是公理3、推理规则:A,A→B得 B4、证明:从公理出发的证明:一个公式序列α1,α2 ,α3,……αn=α,其中每个αk,或是公理,或是由序列中αk前面的公式经由推理法则得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离散数学作业6
数理逻辑部分概念及性质
单项选择题
1.设P:我将去打球,Q:我有时间.命题“我将去打球,仅当我有时间时”符号化为( ).
A.P
∨
P⌝
⌝Q→B.Q
P↔D.Q
P→C.Q
答 B
2.设命题公式G:)
⌝,则使公式G取真值为1的P,Q,R赋值
→
P∧
(R
Q
分别是( ).
A.0, 0, 0 B.0, 0, 1 C.0, 1, 0 D.1, 0, 0 答 D
3.命题公式(P∨Q)→R的析取范式是( ).
A.⌝(P∨Q)∨R B.(P∧Q)∨R
C.(P∨Q)∨R D.(⌝P∧⌝Q)∨R
答 D
4.命题公式(P∨Q)的合取范式是( ).
A.(P∧Q)B.(P∧Q)∨(P∨Q)
C.(P∨Q)D.⌝(⌝P∧⌝Q)
答 C
5.命题公式)
⌝的析取范式是( ).
P→
(Q
A.Q
⌝D.Q
∨
P∨
P⌝
⌝C.Q
∧B Q
P⌝
P∧
解()()
⌝→⇔⌝⌝∨
P Q P Q
⇔∧⌝
P Q
答 A
6.下列等价公式成立的为( ).
A.⌝P∧⌝Q⇔P∨Q B.P→(⌝Q→P) ⇔⌝P→(P→Q)
C.Q→(P∨Q) ⇔⌝Q∧(P∨Q) D.⌝P∨(P∧Q) ⇔Q
解A.⌝P∧⌝Q⇔⌝(P∨Q)
B.P→(⌝Q→P)⇔⌝P∨(Q∨P)⇔ P∨(⌝P∨Q)⇔⌝P→(P→Q)
C.Q→(P∨Q)⇔⌝Q∨(P∨Q)
D.⌝P∨(P∧Q)⇔(⌝P∨P)∧(⌝P∨Q)⇔1∧(⌝P∨Q)⇔⌝P∨Q
答 B
7.下列公式成立的为( ).
A .⌝P ∧⌝Q ⇔P ∨Q
B .P →⌝Q ⇔⌝P →Q
C .Q →P ⇒ P
D .⌝P ∧(P ∨Q )⇒Q
解 A .⌝P ∧⌝Q ⇔⌝(P ∨Q )
B .P →⌝Q ⇔⌝P ∨⌝Q
C .(Q →P )→P ⇔⌝(⌝Q ∨P )∨P ⇔(Q ∧⌝P )∨P ⇔(Q ∨P )∧(⌝P ∨P )
⇔(Q ∨P )∧1⇔P ∨Q (不是永真式)
D .⌝P ∧(P ∨Q )⇒Q (析取三段论,P171公式(10))
答 D
8.下列公式中 ( )为永真式.
A .⌝A ∧⌝
B ↔ ⌝A ∨⌝B B .⌝A ∧⌝B ↔ ⌝(A ∨B )
C .⌝A ∧⌝B ↔ A ∨B
D .⌝A ∧⌝B ↔ ⌝(A ∧B )
解 A .A B A B ⌝∧⌝⇔⌝∨⌝/,1A B A B ⌝∧⌝↔⌝∨⌝⇔/
B .()A B A B ⌝∧⌝⇔⌝∨,()1A B A B ⌝∧⌝↔⌝∨⇔
C .A B A B ⌝∧⌝⇔∨/,1A B A B ⌝∧⌝↔∨⇔/
D .()A B A B ⌝∧⌝⇔⌝∧/,()1A B A B ⌝∧⌝↔⌝∧⇔/
答 B
9.下列公式 ( )为重言式.
A .⌝P ∧⌝Q ↔P ∨Q
B .(Q →(P ∨Q ))↔(⌝Q ∧(P ∨Q ))
C .(P →(⌝Q →P ))↔(⌝P →(P →Q ))
D .(⌝P ∨(P ∧Q )) ↔Q
解 A .P Q P Q ⌝∧⌝⇔∨/,1P Q P Q ⌝∧⌝↔∨⇔/
B .(())1Q P Q Q P Q →∨⇔⌝∨∨⇔
(())()()()1Q P Q Q P Q Q P Q ⌝∧∨⇔⌝∧∨⌝∧⇔∧⌝⇔/
(())(())1Q P Q Q P Q →∨↔⌝∧∨⇔/
C .()()()()P Q P P Q P P P Q P P Q →⌝→⇔⌝∨∨⇔∨⌝∨⇔⌝→→
(P →(⌝Q →P ))↔(⌝P →(P →Q ))⇔1
D .()()()P P Q P P P Q P Q Q ⌝∨∧⇔⌝∨∧⌝∨⇔⌝∨⇔/
(())1P P Q Q ⌝∨∧↔⇔/
答 C
10.设A (x ):x 是人,B (x ):x 是学生,则命题“不是所有人都是学生”可符号化为( ).
A.(∀x)(A(x)∧B(x)) B.⌝(∃x)(A(x)∧B(x))
C.⌝(∀x)(A(x)→B(x)) D.⌝(∃x)(A(x)∧⌝B(x))
答C
11.设A(x):x是人,B(x):x是工人,则命题“有人是工人”可符号化为().
A.(∃x)(A(x)∧B(x)) B.(∀x)(A(x)∧B(x))
C.⌝(∀x)(A(x)→B(x)) D.⌝(∃x)(A(x)∧⌝B(x))
答A
12.设C(x):x是国家级运动员,G(x):x是健壮的,则命题“没有一个国家级运动员不是健壮的”可符号化为( ).
A.))
(x
(
)
(
C
⌝∀
→
x⌝
x
G
(x
(
)
(
G
x
∧
x⌝
C
⌝∀B.)) C.))
G
(x
(
)
x
(
∧
x⌝
C
⌝∃
G
(
)
(
(x
x
→
x⌝
C
⌝∃D.))答 D
13.表达式))
∀的辖域是( ).
y
x
Q
z
y
P
→
∀中x
∨
∃
R
x∀
∧
(
x
(
,
(
)
(
))
)
y
(z
zQ
,
(
A.P(x, y) B.P(x, y)∨Q(z) C.R(x, y) D.P(x, y)∧R(x, y) 答 B
14.在谓词公式(∀x)(A(x)→B(x)∨C(x,y))中,().
A.x,y都是约束变元B.x,y都是自由变元
C.x是约束变元,y是自由变元D.x是自由变元,y是约束变元答C
15.设个体域D={a, b, c},那么谓词公式)
xA∀
∃消去量词后的等值
x
∨
(
yB
)
(y
式为.
A.(A(a)∨A(b)∨A(c))∨(B(a)∧B(b)∧B(c))
B.(A(a)∧A(b)∧A(c))∨(B(a)∨B(b)∨B(c))
C.(A(a)∨A(b)∨A(c))∨(B(a)∨B(b)∨B(c))
D.(A(a)∧A(b)∧A(c))∨(B(a)∧B(b)∧B(c))
答 A
答案:
1.B 2.D 3.D 4.C 5.A 6.B 7.D 8.B 9.C 10.C
11.A 12.D 13.B 14.C 15.A
活动说明:本次作业主要是通过单项选择题的形式,使大家了解自己对第三单元数理逻辑的基本概念、基本公式、基本计算方法掌握的情况,更好地掌握这一部分的重点内容.
本次作业由10个单项选择题组成,每小题10分,满分100分.请大家按照题目的要求选择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是唯一的.
本次作业在关闭之前,允许大家反复多次练习,系统将保留您的最好成绩,希望大家多做练习,争取好成绩.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每次练习的作业题目可能不一样,请大家一定要认真阅读题目.
活动要求:每位同学在完成本次作业前,应该积极利用课程平台中的相关资源开展学习,或参加教学点的面授辅导课.希望大家:
1.理解了命题概念,会判别语句是不是命题;理解了五个联结词及其真值表,了解公式的概念,会将简单命题符号化;理解了永真式和永假式概念,掌握其判别方法;了解公式等价概念,知道联结词→、↔与关系符⇒、⇔之间的区别;理解了析取范式、合取范式、主析取范式和主合取范式的概念.
2.理解了谓词、量词、个体词、个体域等概念,会将简单命题符号化;了解了原子公式、谓词公式、约束变元、自由变元和辖域等概念;理解了等价式与蕴含式的概念,知道了前束范式的概念。
活动形式:在线测试.
活动时间:。